㈠ 儒家與道家的異同
道家君子是有道之人,也是有德之人,而且我認為一般指古代有地位的人。道家的君子:指管理民眾的「人」,並且思想意識合道;合道的將相君主可稱為君子。
儒家君子,不需要什麼身份,只要有德行,這個德行和道家的也不同
儒家入世、道家出世。儒家講先天下之憂而憂、道家講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儒家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道家政治渺小藝術永恆 儒家講究禮儀 尊孔孟之道 道家講求修身養性~有樸素唯物主義 儒道互補,這在中國哲學史的研究中是個老而又老的話題了,然而從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側面,我們又可以從這個古老的話題中不斷地引發出新的思考。從內在的、隱蔽的、發生學的意義上講,儒道互補有著兩性文化上的內涵;而從外在的、公開的、符號學的意義上講,儒道互補又有著美學上的功能。
㈡ 顏慧這個人他是儒家思想嗎
當然,因為他是孔子的弟子。
顏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曹姓,顏氏,名回,字子淵,魯國人,居陋巷(今山東省曲阜市舊城內的陋巷街,顏廟所在之地)尊稱復聖顏子,春秋末期魯國思想家,孔門七十二賢之首。
十三歲拜孔子為師,終生師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門生。孔子對顏回稱贊最多,贊其好學仁人。
㈢ 儒家代表什麼「士」
儒家文化脫胎於「周禮」。在周禮中,貴族分王、諸侯、大夫、士,士是底層貴族。儒的文化與精神實際是就是底層貴族的文化精神。孔子倡導的六藝,其實是周禮對貴族的要求。儒家的想法是將「士」身上的優秀貴族品質教給平民,讓優秀的平民能進入到士的階層。這種「士」即是儒家所謂的「士」它具有很強的階層與文化特性,而非某種職業。
㈣ 蘇門四學士的說明
中國文學人物並稱 中國文學春秋戰國老莊
老子· 莊子
儒家五聖
孔子· 顏回· 曾參· 孔伋· 孟子
孔門十哲
顏回· 閔子騫· 冉伯牛· 仲弓· 子貢· 宰我· 冉有· 子路· 子游· 子夏
孟荀
孟子· 荀子
楊墨
楊朱· 墨子 漢朝三班
班彪· 班固· 班昭
二司馬
司馬遷· 司馬相如
漢賦四大家
司馬相如· 揚雄· 班固· 張衡 三國三曹
曹操· 曹丕· 曹植
建安七子
孔融· 陳琳· 王粲· 徐幹· 阮瑀· 應瑒· 劉楨 晉朝竹林七賢
嵇康· 阮籍· 山濤· 向秀· 劉伶· 王戎· 阮咸
二陸
陸機· 陸雲
二潘
潘岳· 潘尼
三張
張載· 張協· 張亢
孫許
孫綽· 許詢 南北朝三謝
謝靈運· 謝朓· 謝惠連
元嘉三大家
謝靈運· 顏延之· 鮑照
陶謝
陶淵明· 謝靈運
竟陵八友
蕭衍· 沈約· 謝朓· 王融· 蕭琛· 范雲· 任昉· 陸倕
四蕭
蕭衍· 蕭統· 蕭綱· 蕭繹 唐朝初唐四傑
王勃· 楊炯· 盧照鄰· 駱賓王
大李杜
李白· 杜甫
小李杜
李商隱· 杜牧
元白
元稹· 白居易
吳中四士
張旭· 包融· 賀知章· 張若虛
大歷十才子
李端· 盧綸· 司空曙· 錢起· 耿湋· 吉中孚· 苗發· 夏侯審· 韓翃· 崔峒
方外十友
陸余慶· 趙貞固· 盧藏用· 陳子昂· 杜審言· 宋之問· 畢構· 郭襲微· 司馬承禎· 釋懷一
王孟
孟浩然· 王維 宋朝唐宋八大家
韓愈· 柳宗元· 蘇洵· 蘇軾· 蘇轍 · 歐陽修· 王安石· 曾鞏
二宋
宋庠· 宋祁
三蘇
蘇洵· 蘇軾· 蘇轍
蘇門四學士
黃庭堅· 秦觀· 晁補之· 張耒
蘇梅
蘇舜欽· 梅堯臣
梅歐
梅堯臣· 歐陽修
二程
程頤· 程顥
北宋五子
周敦頤 · 邵雍· 張載· 程顥· 程頤
南宋四大詩家
陸游· 楊萬里· 范成大· 尤袤
濟南二安
李清照(號易安) · 辛棄疾(字幼安)
歐蘇(散文)
歐陽修 · 蘇軾
蘇黃(詩)蘇陸
黃庭堅· 蘇軾· 陸游
蘇辛(詞)
辛棄疾· 蘇軾
北宋四大書法家「宋四家」
黃庭堅· 米芾· 蔡襄· 蘇軾 元朝元曲四大家
關漢卿· 白樸· 馬致遠· 鄭光祖
元曲六大家
關漢卿· 白樸· 馬致遠· 鄭光祖· 王實甫· 喬吉
元詩四大家
楊載· 虞集· 揭傒斯· 范梈
儒林四傑
虞集· 揭傒斯· 黃溍· 柳貫
元文六大家
姚燧· 元明善· 虞集· 歐陽玄· 黃溍· 蘇天爵 明朝明初十才子
張羽· 楊基· 高啟· 徐賁· 王行· 杜寅· 張適· 梁時· 浦源· 方彝· 錢復
吳中四傑
高啟· 楊基· 張羽· 徐賁
吳中四才子
唐寅· 祝允明· 文徵明· 徐禎卿
三楊
楊士奇· 楊榮· 楊溥
明代三大才子
解縉· 楊慎· 徐渭
公安三袁
袁宗道· 袁宏道· 袁中道
皇甫四傑
皇甫沖· 皇甫涍· 皇甫汸· 皇甫濂
閩中十子
林鴻· 鄭定· 王褒· 唐泰· 高棅· 王恭· 陳亮· 王偁· 周玄· 黃玄
前七子
李夢陽· 何景明· 徐禎卿· 邊貢· 康海· 王九思· 王廷相
後七子
李攀龍· 王世貞· 謝榛· 宗臣· 梁有譽· 徐中行· 吳國倫
餘姚四賢
嚴光· 王守仁· 朱舜水· 黃宗羲
北郭十友
高啟· 王行· 徐賁· 高遜志· 唐肅· 宋克· 徐堯臣· 張羽· 呂敏· 陳則 清朝明末清初三大儒
黃宗羲· 顧炎武· 王夫之
清初五大師
黃宗羲· 顧炎武· 方以智· 王夫之· 朱舜水
江左三大家
錢謙益· 吳偉業· 龔鼎孳
浙東三黃
黃宗羲· 黃宗會· 黃宗炎
南袁北紀
袁枚· 紀昀
江右三大家
袁枚· 蔣士銓· 趙翼
清代駢文八大家
袁枚· 邵齊燾· 劉星煒· 吳錫麒· 曾燠· 洪亮吉· 孫星衍· 孔廣森
桐城三祖
方苞· 劉大櫆· 姚鼐 不過「蘇門四學士」這一稱號只是表明這四位作家得到過蘇軾的垂青和指導,接受過他的文學影響,而並不意味著他們或他們與蘇軾可以統稱為一個文學流派。實際上四學士造詣各異,受蘇軾影響的程度有差別,文學風格也大不相同。比如黃庭堅的詩自創流派,與蘇軾並稱蘇黃;秦觀的主要成就在詞,但是他的詞卻不走蘇軾的路子,作品內容多寫抒情,亦有感傷身世之作。風調婉約清麗,辭情兼勝。
同時繼蘇門四學士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耒之後,李格非與廖正一、李禧、董榮被稱為「蘇門後四學士」。
㈤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觀點
1、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主要觀點:仁、義、禮、智、聖(信)、恕、忠、孝、悌等。
2、道家代表人物:老子、莊子。
主要觀點:道家以「道」為核心,認為大道無為、主張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剛柔並濟等政治、經濟、治國、軍事策略,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
3、墨家代表人物:墨子。
主要觀點:主張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相愛(兼愛),爭(非攻)。重自然規律(天志)。
4、法家代表人物:韓非、李斯。
主要觀點:提出了富國強兵、以法治國的思想。
(5)孔門學士擴展閱讀
影響:
1、儒家思想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很深,幾千年來的封建社會,中國人代代傳授的不外《四書》、《五經》。
中國人基因中的責任思想(以天下為己任)、忠孝思想(仁、義、禮、智、信)、恕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倫理思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都是儒家思想與專制統治結合的結果。因此,儒家思想到現在還是華人的主流思想。
2、道家對中國傳統政治的影響主要體現在道家黃老派的理論和實踐上。
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競爭加劇。為了因應這種局勢,黃老道家首先提出了法、術、勢、利、力等概念,使先秦學術擺脫了理想主義的窠臼,開始走上了現實主義的道路。在此基礎上,黃老道家又提出了道生法的主張,不但解決了法律本身合法性的問題,還為道家治世開辟了道路。
3、墨家思想是中國古文完整版的辨證唯物主義及辨證唯物論。
中華文化的特質是一種人倫文化,熱愛自然科學、關心物質運動的人被劃入「勞力者」階層,這種近乎本能地看輕自然科學的意識是中華文化的主要弊端。
所以,中國歷史上,自然科學家很少有崇高的地位。墨子懂得太多的自然的道理,有那麼多發明創造,這不能不說是中國古代史上的一個奇跡。
4、法家是戰國時期平民的政治代言人,在政治上可謂是「獨步天下」。強調「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
法家思想作為一種主要派系,他們提出了至今仍然影響深遠的以法治國的主張和觀念,這就足以見得他們對法制的高度重視,以及把法律視為一種有利於社會統治的強制性工具,這些體現法制建設的思想,一直被沿用至今,成為中央集權者穩定社會動盪的主要統治手段。
當代中國法律的誕生就是受到法家思想的影響,法家思想對於一個國家的政治、文化、道德方面的約束還是很強的,對現代法制的影響也很深遠。
㈥ 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後代們都有什麼重大貢獻
比較有名的好像有孔鯉,是沾了孔子的光才有點名氣
還有大家都知道的孔融
民國時期還有個孔祥熙
㈦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那麼他是否長得溫文爾雅
沒有任何一本和孔子同時代的文獻有記載,更沒有孔子的畫像塑像流傳下來,我們現在看見的孔子像,都是唐朝以後的人畫的,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我們總結一下這位鄭國人所描述的孔子相貌:除了身高突出外,孔子還上身長下身短、肩膀有些往前探、胳膊稍長、額頭飽滿突出。
人們通常看到的「孔子行教像」,是唐朝著名畫家吳道子的手筆。他的畫不是寫實地去畫孔子的長相,而是畫出自己想像中的孔子。唐朝以後的孔子畫像都按照吳道子想像中的孔子來畫,使孔子畫像、塑像都濃眉長須,確實和聖誕老人有些神似。關於孔子的相貌,歷史上還有一些不同的說法,大多是想像之詞,不能確證。可以確認的是,孔子給人的直觀印象是一個相貌堂堂的山東大漢,一個非常威猛的男人。
㈧ 孔子七十二賢人名單及成就
1,顏回(孔子弟子;孔門72賢之首;復聖)
顏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尊稱顏子,字子淵,春秋末期魯國人。十四歲拜孔子為師,終生師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門生。孔子對顏回稱贊最多,贊其好學、仁人。歷代文人學士對顏回推尊有加,以顏回配享孔子、祀以太牢,歷代帝王封贈有加 。
2,閔子(公元前536--公元前487),名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孔丘弟子,為七十二賢之一。
閔子以孝聞名,為二十四孝之一,孔子稱贊說:「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
1074年,齊州太守李肅之在墓前建祠祭祀,由蘇轍撰文、蘇軾書寫《齊州閔子祠記》的石碑,敘述了修建祠堂的經過。到明代,經歷城人劉敕發集,捐資重修了閔子騫墓和祠,並在殿後修起了「講學堂」的東西廂房「齋」和「蘆花館」。
3,冉雍(前522-?),字仲弓,春秋末期魯國(今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人。少昊之裔,周文王之子曹叔振鐸數傳至冉離,世居「菏澤之陽」,人稱「犁牛氏」,受儒教祭祀。
《冉氏族譜》稱離娶顏氏,生長子耕,次子雍。顏氏死,又娶公西氏,生求。後公西氏聞孔子設教闕里,「命三子往從學焉」。品學兼優。為人度量寬宏,「仁而不佞孔子稱其「可使南面」,即可擔任一方長官(《雍也》)。
唐開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為「薛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下邳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封為「薛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稱「先賢冉子」。
4,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魯國卞人(山東省濟寧市泗水縣泉林鎮卞橋村)。「孔門十哲"之一,受儒教祭祀。仲由以政事見稱,為人伉直,好勇力,跟隨孔子周遊列國,是孔門七十二賢之一。
周敬王四十年(魯哀公十五年),衛亂,父子爭位,子路被蒯聵殺死,砍成肉泥。三月初三結纓遇難,葬於澶淵(今河南濮陽)。
5,宰予(前522-前458),字子我,亦稱宰我,春秋末魯國人,孔子著名弟子,「孔門十哲」「言語」科之首(排名在子貢前),「孔門十三賢」之一 。
《大成通志》記載宰予小孔子二十九歲,能言善辯,曾從孔子周遊列國,游歷期間常受孔子派遣,使於齊國、楚國。
唐開元二十七年,宰予被追封為「齊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又加封「臨淄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再進封為「齊公」,明嘉靖九年改稱為「先賢宰予」。
㈨ 儒家思想家稱大儒,道家思想家叫什麼
道行高超的道士,稱為「高道」、「高真」、「高士」或「大德」。對於隱居修煉的道士,尊稱「大隱」或「高隱」。歷史上著名的高道,過去的皇帝多封贈以「先生」、「真人」或「天師」之號。
道教徒可以分為五類:(一)道士:終身學道修持,以宮觀為家者。(二)學士:入道鑽研經學義理,學識淵博,並以弘揚道教事業作為自己終身職責者。(三)隱士:隱居出俗,不問世事,學道修仙,以性命修持為主要方向,且道德皆深厚者。(四)居士:居家修持,奉道積善,建諸功德,吃齋誦道者。(五)信士:社會名流學者,著書立說,頌揚道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