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碩士學位 » 電化學位推導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電化學位推導

發布時間: 2021-03-18 00:09:58

1. 電化學中能斯特方程,RT/F為什麼書上的結果是0.05916

(RT/F)ln=0.05916log (在標准情形下)

事實上應該兩個可以 因為數值是一樣的,lg前面的數值都是0.05916V , 就是把RT/F的值乘上了2.303,即0.02569ln.....=0.05916lg......

能斯特方程是用以定量描述離子在A、B兩體系間形成的擴散電位的方程表達式。通過熱力學理論的推導,可以找到上述實驗結果所呈現出的離子濃度比與電極電勢的定量關系。對下列氧化還原反應:

E=E(標准)-(RT)/(nF)ln([Zn2+]/[Cu2+])

對於任一電池反應:

aA+bB=cC+dD

E=E(標准)-(RT)/(nF)ln(([C]∧c*[D]∧d)/([A]∧a*[B]∧b))

(1)電化學位推導擴展閱讀:

化學反應實際上經常在非標准狀態下進行,而且反應過程中離子濃度也會改變。例如,實驗室氯氣的制備方法之一,是用二氧化錳與濃鹽酸反應;在加熱的情況下,氯氣可以不斷發生。但是利用標准電極電勢來判斷上述反應的方向,卻會得出相反的結論。

MnO2+4HCl=MnCl2+Cl2+2H2O

還原劑的電極反應:

2Cl--2e-=Cl2φ(標准)=1.3583V

氧化劑的電極反應:

MnO2+(4H+)+2e-=(Mn2+)+2H2Oφ(標准)=1.228V

E(標准)=1.228-1.3583=-0.1523<0

所以反應不能自發地向右進行。

2. 什麼叫電化學位移

化學位移?!

3. 電化學中△G=-nFE等式後面的單位是怎麼推導成KJ/mol的

n單位摩爾,F單位庫侖每摩爾,E單位伏特,乘起來就是庫侖乘伏特,也就是焦耳,是能量單位。而這個式子是對於一個方程來說的,後面的焦耳每摩爾指的是每個方程是這么多摩
爾的能量。bue
不懂追問~望採納謝謝~~

4. 電位分析法實驗原理的公式及推導過程是什麼

電化學分析法 電位分析法 直接電位法 電位滴定法 庫侖分析法 控制電位庫侖分析法 恆電流庫侖滴定法 伏安分析法 極譜分析法將化學反應轉變為電能的裝置。鋅電極插入ZnSO4溶液,同電極插入CuSO4溶液

5. 電化學電位窗究竟意味著什麼呢 ,大點好還是小點好

電化學電位窗的大小,沒有什麼大點好或小點好,
第一次掃描可以放到最大去掃描,例:-2V~+2V。
觀察所測物品的主要氧化還原電位在那裡之後,就縮小電位范圍,
然後查出那裡的電位有獨特性,
就用此電位來當做CA模式的工作電位。
當然這之前你還要探討工作電極的種類、葯品的前後態電位為何,
再來進行一連串的後續訂定最佳化條件。

6. 什麼叫電化學位電化學電位

其實就是電化學勢。
electrochemical
potential
像離子這樣的帶電粒子,除受濃度梯度的作用外,還要受電力的驅動,這兩種力合稱
電化學勢

或稱
電化學位
。某一物種Yi在物相α中的化學勢必是判斷Yi在α相中的穩定性和研究其平衡性質的重要特性。設Yi為荷電的,電荷量為zi;而α相也帶電,其內電位為Ф。此時必須考慮電的作用,則相應的特性為電化學勢α,可定義為α=μiα+ziFФα,式中的F為法拉第常數。必須指出,把μiα拆分為化學部分μiα和電學部分ziFФα少完全是人為的,但不失為方便的處理方法,且很有用。
例如可得Yi在α和β兩相間平衡的條件為α=β當Yi無過剩電荷時,zi為零,則=μi,電化學勢即化學勢。又如,在金屬或半導體中,電子的電化學勢相當於其費米能級。
對於「電位」和「電勢」,目前我國一般書上「位」「勢」混用,不加分辨。但也有人認為應該進一步區分。按照物理學上的概念:空間某點的點位,是指將單位正電荷從無窮遠處(或以毫無任何力的作用的無窮遠的真空為參考點)移到該點所需的功。它具有絕對意義。「勢」則是空間兩點間的點位差(或點位降),具有相對意義。

7. 如何根據lumo 能級推算對應的電化學反應的電位

環伏安法測定的是分子的氧化還原電位,根據電位的高低,可以判斷其電子親和性。電位越高

8. 電化學的形成,對電化學的形成做出貢獻的最初的幾位科學家

16-17世紀:早期相關研究
德國物理學家奧托·馮·格里克和他的靜電起電機。
公元16世紀標志著對於電認知的開始。在16世紀50年代,英國科學家威廉·吉爾伯特花了17年時間進行磁學方面的試驗,也或多或少地進行了一些電學方面的研究。吉爾伯特由於在磁學方面的開創性研究而被稱為「磁學之父」,他的磁學研究為電磁學的產生和發展創造了條件。
1663年,德國物理學家奧托·馮·格里克發明了第一台靜電起電機。這台機器由球形玻璃罩中的巨大硫磺球和轉動硫磺球用的曲軸組成的。當搖動曲軸來轉動球體的時候,襯墊與硫磺球發生摩擦產生靜電。這個球體可以拆卸並可以用作電學試驗的來源。
18世紀:電化學的誕生
在18世紀中葉,法國化學家夏爾·杜菲發現了兩種不同的靜電,他將兩者分別命名為「玻璃電」和「松香電」,同種相互排斥而不同種相互吸引。杜菲因此認為電由兩種不同液體組成:正電「vitreous」(「玻璃」),以及負電「resinous」(「樹脂」),這便是電的雙液體理論,這個理論在18世紀晚期被本傑明·富蘭克林的單液體理論所否定。
1781年,法國物理學家夏爾·奧古斯丁·庫侖在試圖研究由英國科學家約瑟夫·普利斯特里提出的電荷相斥法則的過程中發展了靜電相吸的法則。
1771年,義大利生理學家、解剖學家路易吉·伽伐尼發現蛙腿肌肉接觸金屬刀片時候會發生痙攣。他於1791年發表了題為「電流在肌肉運動中所起的作用」(De Viribus Electricitatis in Motu Musculari Commentarius)的論文,提出在生物形態下存在的「神經電流物質」,在化學反應與電流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1]這篇論文的發表標志著電化學和電生理學的誕生。在論文中,伽伐尼認為動物體內中存在著一種與「自然」形式(如閃電)或「人工」形式(如摩擦起電)都不同的「動物電」,「動物電」通過金屬探針來激活神經和有限的肌肉組織。
伽伐尼的觀點得到了多數同事的認同,但是帕維亞大學的物理學家亞歷山卓·伏打並不贊成「生物電流」的這個想法,並提出蛙腿肌肉在伽伐尼實驗中僅起到了連接兩種不同金屬(托盤和刀片)的作用。
義大利物理學家亞歷山卓·伏打向拿破崙展示他的電池。
[編輯]19世紀:電化學發展成為化學分支
1800年,英國化學家安東尼·卡萊爾和威廉·尼科爾森通過電解的方式成功將水分解為氫氣和氧氣。不久之後,德國化學家約翰·里特發現了電鍍現象,同時觀察到在電解過程中沉積的金屬以及產生的氧氣的量取決於電極之間的距離。1801年,約翰·里特觀察到了熱電電流並預測了由托馬斯·約翰·塞貝克所發現的熱電效應。
英國化學家漢弗里·戴維爵士
在19世紀初,英國物理學家、化學家威廉·海德·沃勒斯頓改進了伏打電堆。同時,英國化學家漢弗里·戴維爵士關於電解的研究得出電解反應是化學能和電能之間的相互轉換的結論,隨後用電解的方法得到了鈉、鉀等金屬單質,成為發現元素單質最多的化學家。
丹麥科學家漢斯·奧斯特於1820年4月21日所發現的電流磁效應被認為是劃時代的進步,隨後,法國物理學家安德烈-瑪麗·安培很快重現了奧斯特的試驗,並且推導出了其數學公式,即安培定律。
1821年,德國物理學家托馬斯·約翰·塞貝克描述了在兩種不同金屬接界處因溫差而導致的電勢差,即熱電效應。
1827年,德國科學家格奧爾格·歐姆在著作《直流電路的數學研究》(Die galvanische Kette, mathematisch bearbeitet)中完整闡述了他的電學理論,提出了電路分析中電流、電壓及電阻之間的基本關系。
1832年,邁克爾·法拉第基於其電化學試驗中的發現闡述了法拉第電解定律,這個定律適用於一切電極反應的氧化還原過程,是電化學反應中的基本定量定律。1836年,約翰·費德里克·丹尼爾使用稀硫酸作電解液,解決了電池極化問題,發明了使用過程中不會產生氫氣的丹尼爾電池。
1839年,威爾士科學家威廉·羅伯特·格羅夫製造出了第一個燃料電池。1846年,德國物理學家威廉·韋伯發明了電功率表。1866年,法國人雷克蘭士發明了碳鋅電池,這一電池後來成為世界上第一種被廣泛使用的化學電池。
瑞典化學家斯凡特·奧古斯特·阿倫尼烏斯
瑞典化學家斯凡特·奧古斯特·阿倫尼烏斯在1884年出版了他的論文《電解質導電性的研究》(Recherches sur la conctibilité galvanique des électrolytes),提出了他的尚不完善的溶質電離理論。1887年,他完善了自己的電解質電離理論,並得到了公眾認可。
1886年,法國人保羅·埃魯和美國人查爾斯·霍爾分別獨立的研究了電解法制備純鋁的霍爾-埃魯法。
1894年,德國化學家威廉·奧斯特瓦爾德完成了有機酸的電導率和電離的重要研究。
德國科學家瓦爾特·能斯特在1888年提出了原電池的電動勢的理論。隨後他提出了能斯特方程。
1898年,德國化學家弗里茨·哈伯發現電解池中陰極電位決定還原產物的化學組成。同年他解釋了硝基苯的電解還原過程。

9. 什麼是 電化學原位拉曼光譜法

樓主你好:
電化學原位拉曼光譜法, 是利用物質分子對入射光所產生的頻率發生較大變化的散射現象, 將單色入射光(包括圓偏振光和線偏振光) 激發受電極電位調制的電極表面, 通過測定散射回來的拉曼光譜信號(頻率、強度和偏振性能的變化)與電極電位或電流強度等的變化關系。一般物質分子的拉曼光譜很微弱, 為了獲得增強的信號, 可採用電極表面粗化的辦法, 可以得到強度高104-107倍的表面增強拉曼散射(Surface Enahanced Raman Scattering, SERS) 光譜, 當具有共振拉曼效應的分子吸附在粗化的電極表面時, 得到的是表面增強共振拉曼散射(SERRS)光譜, 其強度又能增強102-103。

電化學原位拉曼光譜法的測量裝置主要包括拉曼光譜儀和原位電化學拉曼池兩個部分。拉曼光譜儀由激光源、收集系統、分光系統和檢測系統構成, 光源一般採用能量集中、功率密度高的激光, 收集系統由透鏡組構成, 分光系統採用光柵或陷波濾光片結合光柵以濾除瑞利散射和雜散光以及分光檢測系統採用光電倍增管檢測器、半導體陣檢測器或多通道的電荷藕合器件。原位電化學拉曼池一般具有工作電極、輔助電極和參比電極以及通氣裝置。為了避免腐蝕性溶液和氣體侵蝕儀器, 拉曼池必須配備光學窗口的密封體系。在實驗條件允許的情況下, 為了盡量避免溶液信號的干擾, 應採用薄層溶液(電極與窗口間距為0.1~1mm) , 這對於顯微拉曼系統很重要, 光學窗片或溶液層太厚會導致顯微系統的光路改變, 使表面拉曼信號的收集效率降低。電極表面粗化的最常用方法是電化學氧化- 還原循環(Oxidation-Rection Cycle,ORC)法, 一般可進行原位或非原位ORC處理。更多質量檢測、分析測試、化學計量、標准物質相關技術資料請參考中檢所標准品對照品 www.rmhot.com

目前採用電化學原位拉曼光譜法測定的研究進展主要有: 一是通過表面增強處理把測檢體系拓寬到過渡金屬和半導體電極。雖然電化學原位拉曼光譜是現場檢測較靈敏的方法, 但僅能有銀、銅、金三種電極在可見光區能給出較強的SERS。許多學者試圖在具有重要應用背景的過渡金屬電極和半導體電極上實現表面增強拉曼散射。二是通過分析研究電極表面吸附物種的結構、取向及對象的SERS 光譜與電化學參數的關系,對電化學吸附現象作分子水平上的描述。三是通過改變調制電位的頻率, 可以得到在兩個電位下變化的「時間分辨譜」, 以分析體系的SERS 譜峰與電位的關系, 解決了由於電極表面的SERS 活性位隨電位而變化而帶來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