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清朝三殿三閣中哪個裡面的大學士地位最高
保和殿大學士地位最高。
清大學士系殿閣銜,本來有中和殿、保和版殿、文權華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凡四殿二閣。乾隆十三年(1748),省中和殿,增體仁閣,遂以三殿三閣為定製。
每殿閣大學士都是正一品的。按實際權力和地位,一般從高至低的順序是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文淵閣、體仁閣、東閣、協辦,通常的晉升次序是協辦—東閣—體仁閣—文淵閣—武英殿—文華殿—保和殿。
(1)內閣大學士排名擴展閱讀:
清朝基本延用了明朝的宰相制度,但又經過了多次變化。清太宗崇德十年(1636)改原有的文館為內三院,即內國史院、內秘書院、內弘文院,均設大學士一職,從此清朝便以內三院大學士為宰相。
順治十五年(1658)又仿明制改內三院為內閣。作為中央最高行政機關,分置中和、保和、文華、武英四殿及文淵閣、東閣四殿二閣諸大學士。殿閣大學士設滿漢各一人,正一品,還有協辦大學士為從一品。一般漢人不是翰林出身,是得不到這樣的官職的。
從乾隆十三年以後,三殿三閣成定製,惟保和殿不常置,各殿閣大學士以保和殿大學士最為尊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三殿三閣
『貳』 明朝大學士排名
明洪武十五年(來1382),仿宋制,置源華蓋殿(後改中極殿)、武英殿、文華殿、文淵閣、東閣大學士,以輔太子,備顧問。明成祖選翰林官入直文淵閣,參預機務,稱為內閣,有人漸升為大學士,但官階僅五品。仁宗增置謹身殿(後改建極殿)大學士,後大學士常以三孤兼任尚書,地位尊崇,為皇帝起草詔令,批答奏章,雖無宰相之名,而有宰相實權,號稱輔臣。具體大小就要看他們入閣的順序和所任官職了,六部之中戶部尚書為最高。到了清朝,乾隆十三年(1748),省中和殿,增體仁閣,遂以三殿三閣為定製,又增加了協辦大學士,按實際權力和地位,一般從高至低的順序是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文淵閣、體仁閣、東閣、協辦,通常的晉升次序是協辦—東閣—體仁閣—文淵閣—武英殿—文華殿—保和殿。
『叄』 清朝的內閣大學士是什麼官,為什麼官大錢不多
清朝的內閣大學士聽上去挺唬人,感覺是一個十分大的官員一樣,實際上大學士只是一個轉達表章的機構,用我們白話文來說就是傳話的,在那時候是屬於內閣一樣的機構職位,歷史上來說,其實大學士並不入內閣的(此現象到了明朝才有所改善),自然官大錢不多了。
這就是整個大學士的發展歷程了,從唐朝開始,到明朝鼎盛,大學士的地位可以說一直相對較高,但是因為實權較低所以各種俸祿之類的就相對較少了,這就是我們印象中的官大錢不多的由來,雖然這一切到了明朝發生了改變,整體影響還是不大。
『肆』 內閣大學士是哪個朝代的官職
大學士這個名復稱首創是制在唐朝,但加上內閣大學士這個稱號則是明朝所創,具體資料如下,希望對樓主有幫助,謝謝!唐代有宏文館學士、集賢院學士,為掌文學著作之官,嘗以宰相兼領、知館、院事,稱大學士。宋沿之,對學士中資望特高者,加『大』字。及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2年)廢丞相及中書省,十五年仿宋制設大學士,以為皇帝顧問。成祖即位後,以侍講、侍讀學士等翰林官參預機務,入內閣,至明中葉,遂以大學士為內閣長官,替皇帝起草詔令,批條奏章,商承政務,其本身官階在尚書、侍郎下,但實權甚重。稍後,以尚書、侍郎入閣辦事,兼大學士,加官至於一品,位望益尊,乃成為事實上的宰相。清代設立軍機處,大學士職權為軍機大臣所代替,其稱僅作為榮銜,授予軍機大臣及內外各官資望特高者,為正一品。大學士皆以殿閣名入銜,明有中極、建極、文華、武英等殿和文淵閣、東閣大學士,並正五品,無定員;清隆十年(公元1745年)以後,大學士專以三殿(保和、文華、武英)三閣(文淵、體仁、東閣)入銜,滿、漢各二人;協辦大學士滿、漢各一人。均為文臣最高官位,漢人一般非翰林出身不授此官。對內閣大學士和協辦大學士通常都稱為「中堂」。
『伍』 殿閣大學士與內閣大學士的區別以及二者的品級
像武英殿什麽殿得殿閣大學士一般為輔臣。
就是輔助皇上處理政事的。
後者就是。。。
自己慢慢看。。。
註:都是一品。
----------------
內閣大學士為中國清朝官制之一,品等為正一品。1659年,清政府將文館與內三院統一且更名為內閣,其內閣設大學士。滿人與漢人各兩名。大學士於1730年代乾隆朝時,成為三殿三閣定製。事實上,內閣大學士有票擬之權,可說是清朝的實際宰相。相權廢止後,朱元璋集皇權、相權於一身,每天要處理大量政事,為保證君權不至於旁落,又便於處理政事,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仿宋制,從翰林院等機構挑選了幾名文臣充任文淵閣、東閣、華蓋殿、武英殿、文華殿的殿閣大學士,協助皇帝批閱奏章,充當顧問。明成祖朱棣又准許閣臣參予機務,但不置僚屬,不得專制百官。從明仁宗朱高熾開始,用六部尚書、侍郎兼殿閣大學士,閣臣權力漸重。明中葉以後,閣臣又有了首輔、次輔和群輔的區別。首輔擁有票擬權,位極人臣,一切朝政皆歸其調度。隨著時間的推移,閣權一代一代的積累,明中葉以後的殿閣大學士已經掌握了一部分宰相之權,早已不是最初的皇帝「顧問」了,首輔已成為實際上的宰相。內閣則成為事實上的全國行政中樞機構。但首輔的地位經常受到專權宦官的挑戰。首輔畢竟不是合法的宰相。明中期朝政的混亂與此有著密切的關系。
『陸』 內閣大學士和宰相是同樣級別嗎
內閣大學士和宰相是同樣級別的。
宰相跟內閣大學士,這是中國歷史上很有意思的一對關系。宰相的來源,最早可以追述到商朝。它是輔佐君王的最高行政官員,統領百官,參與國家重大決策,凡是與國家大政利益相關的事務,宰相都有權處置。
確切的說,宰相並非是一個具體的官職,而是職權,以及背後的制度。在整個中國歷史,只有遼代真正用過宰相這一稱呼。其餘時候,宰相都有其他稱呼,如相國、丞相、大司徒、同平章事,都同屬於此。
(6)內閣大學士排名擴展閱讀:
宰相制度在明朝時,發生了一次重大轉變。明太祖朱元璋誅殺丞相胡惟庸,並廢除了丞相制度,獨攬大權。朱元璋本人確實是歷史上少有的勞模皇帝,且精力十分旺盛。
可是朝廷事務實在繁雜。這時的朱元璋或許可以體會到,為什麼那麼多皇帝都不敢輕易廢除丞相制度的原因了。
無奈之下,朱元璋只好再設立內閣大學士,充當顧問,擔任秘書工作。雖然朱元璋不願意給予大學士太高的地位。但是,隨著後來明朝皇帝不再像朱元璋這么勤政,開始把大事託付給內閣大學士。由此,內閣大學士地位抬高。
它是朝廷中地位最高的官員。即便清朝設立軍機處後,軍機大臣分走了內閣大學士的實權,但它依然地位最高。理論上來說,內閣學士也掌握著宰相的實權。
『柒』 1644年明朝的內閣大學士都有誰首輔是誰
1644年明朝的內閣大學士都有;
陳演 二月免死於李自成軍
蔣德璟 三月免
魏藻德 二月晉版兵部尚書文淵閣大權學士,死於李自成軍
李建泰 正月出督師
方岳貢 二月晉戶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死於李自成軍
范景文 工部尚書。二月兼東閣大學士入。三月自盡殉節
丘瑜 禮部侍郎。二月兼東閣大學士入,死於李自成軍 蔣德璟 三月免
首輔有:
陳演 崇禎十六年五月進,十七年二月罷。1643年-1644年
蔣德璟 崇禎十七年二月代,三月罷。1644年
魏藻德 崇禎十七年三月進,本月卒。1644年
『捌』 古代內閣大學士相當於現代什麼官
古代內閣大學士相當於現代的總理,副總理。
內閣學士,清代官職,為內閣大學士的屬官。其員額於康熙十二年(1673)後定為滿洲六人、漢族四人,其品級於雍正八年(1730)以後定為從二品,一度兼禮部侍郎銜。
清朝內閣的主要官員定為大學士滿、漢各一人,均為正一品;協辦大學士滿、漢各一人,均為從一品;學士滿六人,漢四人,均為從二品。
內閣大學士自定為正一品後,遂成為有清一代最高的官員,猶如歷代的宰相,地位極為尊崇。每一大學士均有殿閣頭銜,如文華殿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等,被尊稱為「中堂」。
(8)內閣大學士排名擴展閱讀:
內閣大學士位高權重:
隨著內閣權力的不斷增大,內閣成為一個重要的部門,從明朝中後期開始,內閣大學士開始由尚書擔任,而這些尚書有的還擔任太保、太傅、少保、少傅等,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官階為正一品,
於是六部尚書有事只好請示內閣大學士,這就使他們實際上成為內閣的下屬,等於又恢復了中書省統率六部的舊制。
後來內閣大學士又按地位高低順序,分為首輔、次輔、群輔,首輔「,內閣便有了宰相化的發展傾向,個別內閣輔臣的權力也像以前的丞相那麼大了,於是相繼出現了像夏言、嚴嵩、徐階、高拱、張居正等沒有丞相之名卻有丞相之權的「權相」。
『玖』 明代內閣大學士是幾品官是正五品還是一品
初設時為正五品,之後加官至正一品。
內閣大學士,明代為正五品,包括中極殿大學士(舊名華蓋殿大學士)、建極殿大學士(舊名謹身殿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
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2年)廢丞相及中書省,十五年仿宋制設殿閣大學士,以為皇帝顧問。成祖即位後,以侍講、侍讀學士等翰林官參預機務,入內閣,
至明中葉,遂以大學士為內閣長官,替皇帝起草詔令,批條奏章,商承政務,其本身官階在尚書、侍郎下,但實權甚重。稍後,以尚書、侍郎入閣辦事,兼大學士,加官至於一品。
(9)內閣大學士排名擴展閱讀:
明成祖即位後,特派解縉、胡廣、楊榮等入午門值文淵閣,參預機務,稱為內閣。仁宗時,任用楊士奇、楊榮為華蓋殿、謹身殿大學士,權力加重。
明世宗時,改華蓋殿為中極殿,謹身殿為建極殿,將大學士的朝位班次,列在六部尚書之前,地位大大提高。明代之內閣大學士雖無宰相之名,實有宰相之權。
內閣權力的有無及大小,內閣實際地位的高低,也主要體現在其所寫「票擬」被採納的程度上。洪熙、宣德時期,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以及萬曆前期張居正的「票擬」,差不多都轉化為「硃批」的藍本,在這種情形下,內閣權力迅速增大就成為可能。
隨著內閣權力的不斷增大,內閣成為一個重要的部門,於是,從明朝中後期開始,內閣大學士開始由尚書擔任,而這些尚書有的還擔任太保、太傅、少保、少傅等,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官階為正一品。
於是六部尚書有事只好請示內閣大學士,這就使他們實際上成為內閣的下屬,等於又恢復了中書省統率六部的舊制。
後來內閣大學士又按地位高低順序,分為首輔、次輔、群輔,首輔「偃然漢唐宰輔,特不居丞相名耳」。
在這種情況下,內閣便有了宰相化的發展傾向,個別內閣輔臣的權力也像以前的丞相那麼大了,於是相繼出現了像夏言、嚴嵩、徐階、高拱、張居正等沒有丞相之名卻有丞相之權的「權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內閣學士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內閣大學士
『拾』 清朝的殿閣大學士和內閣大學士的區別
殿閣大學抄士是洪武皇帝設的,朱元璋廢丞相,撤中書省,權分六部,直屬皇帝,政務太多了,自己忙不過來,所以設了個殿閣大學士幫自己處理政務。這個官職無實權,品級也不大
內閣大學士是永樂皇帝設的,朱棣當上皇帝以後,為了加強君權,設立內閣,有重要親信大臣擔任,內閣大臣有票擬權,就是在奏摺上寫上自己的處理意見,交由皇帝批准,這叫硃批。內閣大臣雖無實權,但卻品級能力都比較高。但當皇帝昏庸時,掌握票擬權的閣臣或者宦官集團往往就會亂政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