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碩士學位 » 王十朋龍圖閣學士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王十朋龍圖閣學士

發布時間: 2021-03-16 10:27:08

㈠ 宋朝龍圖閣直學士有哪些人

北宋龍圖閣直學士是「加官」、「貼職」,一種虛銜,榮譽稱號,有記載的很多啊,除了都知道的包拯、范仲淹、蘇軾,還比如:
劉昉,字方明,海陽人。
謝麟 ,字應之,建州甌寧人。
安燾,字厚卿,開封人。
蔡挺,字子政,宋城人。
黃履,字安中,邵武人。
鄧綰,字文約,成都雙流人。
王廣淵,字才叔,大名成安人。
任顓,字誠之,青州壽光人。
傅求,字命之,考城人。
錢象先,字資元,蘇州人。
孫長卿,字次公,揚州人。
周沆,字子真,青州益都人。
李中師,字君錫,開封人。

㈡ 王十朋的資料

王十朋,字龜齡,號梅溪,北宋徽宗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十月二十八日生於樂清左原(今浙江省樂清市梅溪村)。左原地處樂清縣城之左(東)三十有五里山中。王十朋《左原詩序》雲:「樂清之東三十五里,群山環繞,地名左原,以其居邑之左也。中有左嶺、左湖、左口,皆以『左』名之。」因村在北面山腳下,當地人亦稱「後*」。村前有一條明凈的溪水,叫梅溪。村四周峰巒環繞,山青水秀,風光秀麗。村裡有一口古井,泉清味甘,井畔有修竹數百竿,這口井就在十朋家的東南面,人稱「王家大井頭」。
王十朋有一副對聯「霧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長長長長長長長長消。」

㈢ 要王十朋的資料

王十朋(一一一二~一一七一),字龜齡,號梅溪,溫州樂清(今屬浙江)人。高宗紹興二十七年(一一五七)進士。初添差紹興府餘判,三十年,除秘書省校書郎,尋兼建王府小學教授。三十一年,遷著作佐郎、大宗正丞,得請主管台州崇道觀。孝宗即位,除司封員外郎兼國史院編修官,累遷國子司業、起居舍人,改兼侍講、詩御史。隆興二年(一一六四),知饒州。乾道元年(一一六五),知夔州。三年,知湖州。四年,知泉州。七年,除太子詹事,以龍圖閣學士致仕。七月卒,年六十。謚忠文。有《梅溪前後集》及奏議等五十四卷。事見本集附錄《龍圖閣學士王公墓誌銘》,《宋史》卷三八七有傳。

王十朋詩,以明正統劉謙刊《梅溪先生文集》(即《四部叢刊》影印本)為底本,此本刊印粗陋,但後來各刊本均出此本。校以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並參校清雍正唐傳鉎重編《宋王忠文公全集》五十卷本(簡稱雍正本)和光緒重刊本(簡稱光緒本)。新輯集外詩另編一卷。

㈣ 包拯的龍圖閣直學士有多大的權力,屬於幾品官

包拯,我們太熟悉了,他揚善懲惡的故事家喻戶曉,名揚海內外,如今已經化身成了神。因為包拯是個清官,為民請命,斷案如神,所以有人稱之為“包青天”。又因包拯曾經當過龍圖閣直學士,所以有人稱之為“包龍圖”,有一句話叫“包龍圖打坐在開封府”。

那麼,我的疑問是,龍圖閣直學士到底是個什麼官?有多大的權力?


雖然這些頭銜沒什麼實權,但對於重視聲譽的儒家士大夫來說,還是很重要的。所以,他們喜歡說這些頭銜,就好比我們現在的人喜歡把博士、教授印在名片上一樣。

㈤ 詩人王十朋簡介

王十朋(1112年11月9日—1171年8月6日),字龜齡,號梅溪。於宋徽宗政和二年十月十八日(1112年11月9日)在樂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樂清市)梅溪村出生。

王十朋少時穎悟強記,七歲入塾,十四歲先後在鹿岩鄉塾、金溪邑館、樂清縣學讀書,學通經史,詩文名聞遠近。

十九歲時寫出「北斗城池增王氣,東甌山水發清輝」的名句。其才華震動了浙南的詩壇。

三十三歲時,王十朋在家鄉創辦梅溪書院授徒,次年入太學。由於當時南宋政治腐敗,奸臣秦檜專權,科場黑暗,屢試不第。

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秦檜病死。紹興二十七年(1157年),四十六歲的王十朋以「攬權」中興為對,被宋高宗親擢為進士第一(狀元)。

隆興元年(1163年),張浚北伐失利,主和派非議紛起。王十朋上疏稱恢復大業不能以一敗而動搖,未被採納。出知饒、湖等州,救災除弊,頗有政績。

乾道四年(1168年),王十朋被起用為泉州知州。

乾道五年(1169年)冬,王十朋卸任。

乾道七年(1171年),王十朋被任命為太子詹事,旋即以龍圖閣學士致仕。七月初三(8月6日),王十朋在樂清縣家中逝世,享年六十歲。

(5)王十朋龍圖閣學士擴展閱讀:

王十朋的個人作品

王十朋計有詩1700多首,賦7篇,奏議46篇,其他如記、序、書、啟、論文、策問、行狀、墓誌銘、祭文、銘、贊等散文、雜文140多篇,都收入《梅溪先生文集》前後集中。此外還有《春秋》、《論語》講義8篇等。

201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有《王十朋全集》。

㈥ 王十朋的人物生平

王十朋於宋徽宗政和二年十月十八日(1112年11月9日) 在樂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樂清市)梅溪村出生。
王十朋少時穎悟強記,7歲入塾,14歲先後在鹿岩鄉塾、金溪邑館、樂清縣學讀書,學通經史,詩文名聞遠近。少時就有憂世拯民之志,十七歲「感時傷懷」,悲嘆徽欽二帝被擄,宋室被迫南遷。19歲時寫出「北斗城池增王氣,東甌山水發清輝」的名句。
24歲時,小小的樂清縣學落成,居然能文賦詩,蓋世的才華震動了浙南的詩壇。 隆興元年(1163年),張浚北伐失利,主和派非議紛起。他上疏稱恢復大業不能以一敗而動搖,未被採納。出知饒、湖等州,救災除弊,頗有政績。
乾道四年(1168年),被起用為泉州知州。
乾道五年(1169年)冬,王十朋卸任,離開泉州時,男女老幼涕泣遮道苦苦挽留,還仿效饒州百姓挽留王十朋的做法,把他必經的橋梁拆斷(後來當地百姓重新修復,用王十朋之號「梅溪」為名)。王十朋只好繞道離去,士民跟隨出境送到仙游縣楓亭驛。 乾道七年(1171年),王十朋被任命為太子詹事,旋即以龍圖閣學士致仕。七月初三(8月6日),王十朋在樂清縣家中逝世,享年60歲。泉州士民聞訊,會集在開元寺沉痛悼念,又在東街建王忠文祠(又名梅溪祠)以為紀念。
紹熙三年(1192年),宋光宗追賜謚號「忠文」。

㈦ 王十朋的生平

王十朋是南宋狀元,一位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生於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卒於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其一生勤事愛民,造福八方、兩袖清風,宋孝宗詒褒他為「南宋無雙士,東都第一臣」,並留有《王十朋全集》。
王十朋(1112-1171),字龜齡,號梅溪,南宋樂清縣人。7歲就塾,天資穎悟,日誦數千言。建炎四年(1130),高宗避難來溫,十朋賦詩,有"北斗城池增王氣,東甌山水發清輝"句。紹興三年(1133),感傷時事,有"衣冠南渡如東晉,安得車書混一家"之嘆。七年,李光自台州移守溫州,道經樂成,投書請謁。十年秋,赴試落第。十四年,開館梅溪,執卷受業者四十人。十六年春初,赴補太學,便道游雁盪,有"雁山新人春遊眼,卻笑平生未見山"之詠。十八年三月,省試落第。二十四年,家居講授,栽種花木自娛。二十七年(1157)三月,以太學上捨生免解,省試及格,高宗面試進士,十朋以攬權為對,揭發"權臣子孫門客省闈殿試,類皆竊巍科",認為"有司以國家名器為媚權臣之具",決不可能"得人"。建議"威福一出於上,不至於下移",必須"陛下正身以為本,任賢以為助,博採兼聽以收其效"。以辭語鯁切,議論醇正,親擢為第一,並用其言,"嚴銷金鋪翠之令,取交阯所貢翠物焚之"。初授左承事郎僉書建康軍節度判官,繼特添差紹興府僉判,裁決英明,吏奸不行。三十年,除秘書省校書郎,尋命兼建王府小學教授。十月輪對,答以"御敵之策莫急於用人,用人之要莫先於人望","權雖歸於陛下,政復出於多門",建議起用張浚、劉錡"以寢敵謀以圖恢復",罷免楊存中兵權,更定樞密管軍班次。高宗一一嘉納,大略施行。為此,太學生列十朋為"五賢"之首。三十一年春,遷大宗丞,累疏乞祠,主管台州崇道觀。次年六月,孝宗即位,詔起十朋知嚴州。九月召對,上疏陳時政缺失,除司封員外郎,遷國子司業。復於便殿從容奏對,提出"今日之計,戰固未可輕,和決不可議。守以養氣,俟時而伸,乘機而投而已"。隆興元年(1163),除起居舍人,升侍講,旋除侍御史,力贊張浚主戰,上疏論史浩八罪,又論史正志、林安宅罪,皆罷去。會張浚符離戰敗,引咎辭職。改除吏部侍郎,不拜。七月回故里左原。次年夏,以集英殿修撰起知饒州,七月三日抵鄱陽。乾道元年(1165)七月,移知夔州,饒民乞留不得,意斷所過之橋,王氏從他道離開。後名此橋為"王責虛逋錢三十四萬,命吏持卷往辨,不勝,復請祠去。歸途得敕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六月抵家。八月起知泉州,浚洑田塘(周4980丈),建放生池,六年閏五月離去,泉人為立生祠。其後當地"父老語及公者,必感激涕零"。七年(1171)三月,除太子詹事,廷對時猶極論時事。以疾革許歸里第,詔以龍圖閣學士致仕,七月丙子,命下而卒,享年60歲,賜謚忠文。遺著除《梅溪王先生文集》(前集詩,後集文)外,尚有《尚書解》、《春秋解》、《論語解》、《周禮詳說》、《唐書詳節》和《梅溪奏議》等。葉適論紹興末、乾道初,"士類常推公第一";朱熹論其奏議"氣象大",實為當時公論。相傳史浩門客撰作《荊釵記》以誣十朋;清王應奎《柳南續筆》據傳奇提及十朋"讀書江心寺"、"書券舍士"?"錢玉蓮投江自盡";學者以為"誕謬不經",蓋王十朋中狀元時已46歲,生有聞詩、聞禮二子,均已長大;妻賈氏出身樂清望族,司理賈如規侄女,先王氏卒於泉州。

㈧ 包拯以龍圖閣直學士權知開封府審案明察,執法嚴峻。「龍圖閣直學士「 和」權知開封府「是怎麼回事,是兩個

1.龍圖閣直學士是職。北宋元豐改制以前,一般官吏多有三個頭銜,即官、職和差遣。「官以寓祿秩、敘位著,職以待文學之選,而別為差遣以治內外之事。」例如真宗朝寇準曾為虞部郎中、樞密直學士,判吏部東銓。郎中是官,直學士是職,判吏部東銓是差遣,才是實際職責。
「職」,宋朝官僚士大夫的特殊職稱
宋朝有一種特殊的閣學士職名,簡稱「閣職」。有學士、直學士、待制和直閣四級。宋朝制度,每一位皇帝去世後,必敕建一閣,以奉藏先帝遺留的文物。例如龍圖閣,就奉藏著「太宗御書、御制文集及典籍、圖畫、寶瑞之物,及宗正寺所進書籍、世譜」。其後,又建有天章閣、寶文閣、顯謨閣、徽猷閣、敷文閣及南宋的煥章、華文、寶謨、寶章、顯文等閣。 在北宋龍圖閣直學士可說是代表最有學問的職位,百姓稱呼龍圖閣學士為老龍,龍圖閣直學士為大龍,龍圖閣待制為小龍。

2.權知開封府 權:暫且 知:主持。相當於差遣。暫且主持開封府的事物。相當於現在的首部北京的市長。

㈨ 包拯的龍圖閣直學士到底是個什麼官,權力有多大

包拯又被稱為包龍圖,這個龍圖,指的就是指宋朝時期的龍圖閣。那麼龍圖閣直學士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官職呢?又有多大的權力呢?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宋朝的任職制度。

包拯一生,公正嚴明,敢於替窮苦百姓發聲,不畏強權。只要是違法亂紀者,不管是什麼出身,哪怕是皇親國戚,他也會秉公嚴懲,不會講一絲情面。這和他的官職沒有什麼太大的關系,而是因為他本人正直不阿的性情所決定的。重要的是,北宋當時的帝王,十分信任包拯,願意重用他,也支持他的執法嚴明。包拯擔任過很長時間的開封府府尹,這相當於現在的首都市長,可以說非帝王心腹不可得也。君臣相得,這也是包拯的幸運。

㈩ 《宋史·王十朋傳》整篇譯文

王十朋字龜齡,溫州樂清人。天資聰穎,理解力強,每天背誦數千言。等到長大後,有文才品行,聚集生徒於梅溪,聽他講課的有一百多人。王十朋進入太學,主考官認為他的文章很獨特。

檜死後,皇上親政,策試士人,告訴考官說「:對策中有陳述朝政迫切問題而又正確的人,就放在前面。」王十朋以「權」來對策,大概內容說:「總攬大權的人,
不是像秦始皇那樣想通過審批文書而獨掌大權,也不是像隋文帝那樣靠上傳下達處理政事,也不是像唐德宗那樣自任強明、不任宰相,不像唐宣宗那樣精於吏事、以
察為明,只希望陛下以過去的作為借鑒以警惕未來,使威福全出自皇上。曾有不能用翠玉為首飾的禁令,而以翠羽為首飾的人仍一如既往,這難道是法令不能禁止的
嗎?還是朝廷勤儉節約的風氣沒有形成?法令最公正的莫如選舉士人,名節最重的莫如科舉中第。往年權臣的子孫、門客等竊取高第,有司把國家的名節作為取媚權
臣的工具,能得到人才嗎?希望陛下以端正自己作為根本,任用賢人以助國家,廣泛採納,聽取各方意見,以達到預期的效果。」王十朋的對策達數萬多字。皇上贊
賞他學識淵博,議論朴實、正確,於是提升王十朋為第一名。學者爭相傳誦他的策文,把他比作古代的晁錯、董仲舒。
皇上採納他的意見,
嚴格了以金銀翠玉做首飾的禁令,取出交趾進貢的翠玉燒掉。下詔說「:十朋是我親自提拔。」授予王十朋紹興府簽判之職。王十朋到了紹興後,有人認為書生容易
對付,王十朋裁決事務如神,官吏不得為非作歹。當時以四科取士,統帥王師心說王十朋身兼四種才能,唯一可以應詔皇上。皇上召王十朋為秘書郎兼建王府小學教
授。開始,教授進學堂居賓客之位,王十朋不願意,皇孫特別加禮讓教授坐中間。
金將背棄盟約,輪到王十朋對答,說「:自從建炎到今
天,金內部未曾不互相殘殺,然而一個主子死了,一個主子又出現了,中國為什麼不利用這個機會?關鍵要看國家准備的怎麼樣。抵禦敵人最急切的莫如選用人才,
今天有天資聰穎、忠貞仁義、文武雙全可以為將相的人,有擅長用兵、士兵樂於為他效力可以為大帥的人,有的被閑置於各地,有的在藩郡養老,希望皇上起用他
們,以粉碎敵人的陰謀,以求恢復國土。」這是指張浚、劉釒奇。又說:「今天權力雖歸於陛下,政令又出自許多部門,這是一個秦檜死了一百個秦檜出生了。楊存
中掌握三衙,又與北司互相勾結,以盜取大權。漢代的禍起於恭、顯,王氏為相是終結;唐代的禍起於北方的軍隊,藩鎮與之相為表裡。今天楊存中以管軍之職位列
三公,利源都入其門,暗中勾結諸將,互援私黨。樞密本來是掌兵之職,上朝站立時竟排居其後。楊存中的子弟親戚,布滿清閑重要的地方。台諫官上書時,對他委
曲庇護,法令獨不行於管軍之門,如何能立國?至於清資加到平庸之輩頭上;高爵濫封於醫門;諸軍承受,作威作福、自以為是,比唐代的監軍還要厲害;皇城裡的
巡邏兵,頻繁巡視,比周代的監謗還要厲害;將帥剝削下屬賄賂上級,與三軍士卒結下怨仇,又於道路上隨意抓人為兵,與百姓結下怨仇;這都不是治理好國家的事
情。」皇上很高興地採納了他的意見,除去了巡邏士兵,罷除了諸軍承受,更換了樞密、管軍的位次,解除了楊存中的兵權,王十朋所說的大部分都施行了。秦檜長
久地堵塞了皇上聽取各方意見的道路,到這時王十朋與馮方、胡憲、查龠鑄錢之案,連及士大夫噬舷綸、李浩相繼議論國事,太學生做《五賢詩》記述他們的事跡。
皇上任命王十朋為著作郎。
紹興三十一年(1161)正月,風雷雨雪交替發作,王十朋認為是陽不勝陰的徵兆,寫信給陳康伯,希望以《春秋》中有關災異的學說為根據盡力向皇帝陳述崇陽抑陰,以消除天變帶來的災禍,皇上升王十朋為大宗正丞,王十朋請求回家主持宮觀。金朝攻打邊境,王十朋建議起用劉釒奇為江、淮、浙西制置使,讓張浚統帥金陵,皇上全部採納他的意見。

宗即位,起用王十朋為嚴州知州。召他入宮回答問題,王十朋首先說:「太上皇並非疲倦憂慮時局,而把國家託付給陛下,太上皇比堯、舜還要賢明,陛下就當考慮
如何統治才不辜負太上皇。今天國家的安危,百姓的疾苦憂樂,人才的進退,朝廷的罰賞,應當像舜繼承服從堯那樣,果斷行事,以完成繼承的大業。」皇上任命王
十朋為司封郎中,歷升為國子司業。王十朋說「:今天占居其門的人往往沒完全盡其職,應該加以改革。君主有三大職責,就是任賢、納諫、賞罰。」皇上十分贊
賞。任命王十朋為起居舍人,升他為侍講。當時左右御史失職很久了,十朋被任命為起居郎,胡銓上奏四件事,記在《胡銓傳》中。皇上又任命王十朋為侍御史,皇
上對胡銓說:「近來任命的台諫官,外面怎樣議論?」胡銓說:「都說皇上得到人才。」皇上說「:你與王十朋都是我親自提拔的。」
王十
朋見皇上英明、精銳,每次見到皇上必定陳述恢復國土的計劃。等到將要北伐時,王十朋上疏說:「天子的孝心最大的是光宗耀祖,使國家安定,在前任國王已富裕
的基礎上而能守成的,周代成、康王和漢代文、景帝就是這樣的;承繼了前代衰弱局面而能振興的,商代高宗、周代宣王是這樣的人;先君的恥辱而能為之洗清的,
漢宣帝使單於為臣、唐太宗俘虜頡利就是一個例子;先君有仇而能為他報復的,夏代少康滅澆、漢代光武帝殺王莽就是一例。他們的事跡雖然不同,但他們的孝心是
一致的。靖康之禍,自古以來都沒有,陛下英武,決心立志於興復國土。我聽說陛下每次面對大臣們奏事,就說:『應當如創業之時。』又說:『應當像騎在馬上打
天下那樣治理國家。』又說『:某事應等國土恢復後再做。』近來大臣們被召進宮,講到陵墓寢廟時,聖上的臉上呈現出悲痛的樣子,說:『四十年了。』陛下的心
真如少康、高宗、宣王、光武的心,為什麼大臣之心不能符合聖上的心?希望警告在位的人,除去附和上級的私心,輔助國家的大業,那麼國家中興有日可待了。」
王十朋又論述史浩的八條罪狀,這就是懷奸、誤國、植黨、盜權、忌言、蔽賢、欺君、訕上,皇上於是罷黜史浩,讓他做紹興知府。王十朋再次上疏說「:陛下即使
能夠像舜一樣去除邪惡,未必能像舜一樣端正名聲平定罪惡。紹興距離行都很近,史浩曾為它的屬官,奸詐貪贓的名聲遠近聞名,又有什麼顏面再見到他的下屬百
姓。」於是皇上讓史浩主管一祠觀。
史正志與史浩不是同一個族,拜於史浩門下並像對父親一樣侍奉他,王十朋說史正志陰險姦邪,望風使
舵以求升取,應該廢黜史正志以嚴肅典章刑法。林安宅出入史浩、龍大淵的門下,狐假虎威,作威作福,到史浩等被黜時假稱有病請求退休,王十朋一起論述其罪,
都被罷免。
張浚率軍恢復了靈壁、虹縣,歸附的人數以萬計,又恢復了宿州。王十朋上奏說「:王師以考慮百姓的利益為先,開始對他們招納,招納不到就討伐他們,請求以此警告張浚。金軍將領已經投降的,應迅速加封賞爵,以激勵歸順者。」皇上都高興地採納了他的意見。

上李顯忠、邵宏淵不和,朝廷軍隊失去紀律,張浚上表自我彈劾,主和者乘機唱反調。王十朋上疏說「:我一向不了解張浚,聽到他發誓不與敵人共生存,心中實在
仰慕他。前次輪到回答皇上問題時,就說金一定毀除盟約,請求用張浚。陛下即位後,令張浚督軍守江、淮,今天張浚派將奪取二縣,一月三捷,都證明皇上任用張
浚並沒有錯。等到官軍一失利,橫議飛起。我認為今天的軍隊,為了祖宗的陵墓寢廟,為了為二帝復仇,為了二百年的境土,為了中原弔民伐罪,不能與以前好大生
事的軍隊相比。陛下恢復國土的志願已經確立,實在不能因為一次失敗被大眾議論而動搖,然而異論紛紛,張浚已經等待定罪,我怎麼還能位居台諫風憲之職呢!請
求皇上貶謫我。」又說「:我聽說近日皇上想派龍大淵撫諭淮南,可信嗎?」皇上說:「沒有此事。」王十朋又說:「聽說皇上想以楊存中為御營使。」皇上默認。

上改命王十朋為吏部侍郎,王十朋極力推辭,皇上任命他為饒州知州。饒州與湖相連,強盜出沒其間,聽說王十朋來了,一晚上全逃走了。丞相洪適請求要過去學校
的地基以擴大其園圃,王十朋說「:先聖所居的地方,王十朋怎麼敢給人。」王十朋被調到夔州任知州,饒州百姓到各衙門請求留住他,沒有結果,於是百姓斬斷大
橋,以阻止王十朋的離去,王十朋於是坐車從小道走了,大家又修好橋,以「王公」命名。
皇上調王十朋為湖州知州,召他進宮對話,劉珙
請求留下他,皇上說「:我難道不了解王十朋,只是湖州遭水災,沒有王十朋不能安撫好。」王十朋到了湖州,戶部責問拖欠的虛款三十四萬,王十朋令部下持券前
往辨明,吏部不允許,王十朋就請求去主管一祠觀。王十朋被起用為泉州知州,十朋以前在湖州拿出俸祿創辦貢院,這時又為泉州建了一個,尤其宏偉雄壯。

十朋共歷任四郡,布施皇上恩惠,體恤百姓疾苦,士人中之賢者紛紛歸到門下,都以禮相待。每月初一、十五在學宮會集學生,講解經學,詢問治政之事,下屬間有
不稱職的,反復告誡,使他們自我改過。百姓交租讓他們自己稱量,聽到的人相互轉告,拖欠租子很久的也願意償還。遇到上庭打官司的,王十朋溫和地曉之以理,
大多數人都心服而退。所到地方的人都繪他的像並祀奉他,離去的時候,老幼痛哭流涕地挽留他,並送他到境外,思念他像思念父母一樣。饒州乾旱很久了,王十朋
一到饒州境雨就下了;湖州陰雨連綿,王十朋一到湖州境就雨過天晴。王十朋禱告的一定應驗,他的誠意不僅僅使人感動,而且也使天地鬼神感動。

宮建成,王十朋被任命為太子詹事,他極力推辭,皇上詔令州郡以禮請他來,王十朋於是勉強帶病前往朝廷,因為腳病不能走,皇上詔令派人扶著,免去他的拜禮。
王十朋拜見東宮,太子因為過去跟他學習,對他更加禮貌。皇上又詔令王十朋免去到朝廷參拜,派中使到他家賜給他一套衣服和金帶。王十朋病好後,多次上書告
老,最後以龍圖閣學士之職退休,任命下達就死了,終年六十歲。紹熙三年(1192),皇上賜給王十朋謚號為「忠文」。
王十朋對父母很孝順,守喪其間不與妻子同床,與二個弟弟友愛,郊祀推恩時先奏上他們的名字,死後他的二個兒子還是布衣。王十朋的書室匾上寫著「不欺」,常常自比作諸葛亮、顏真卿、寇準、范仲淹、韓琦、唐介,朱熹、張木式很尊敬他。
王十朋的兒子聞詩、聞禮,都好學自立。聞詩為光州知州、提點江東刑獄;聞禮為常州知州、江東轉運判官,治政時能守住家法,人們也思念、仰慕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