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碩士學位 » 人體後背的學點陣圖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人體後背的學點陣圖

發布時間: 2021-03-14 19:56:47

⑴ 人體後背的肺腧穴圖片

望採納,謝謝

⑵ 背部穴點陣圖

背部主要有:大椎穴、至陽穴、曲垣穴、腰陽關穴、陶道穴、脊中穴、天宗穴、身柱穴、治喘穴、命門穴、神道穴、肩井穴、腰俞穴、風門穴、肝俞穴、腎俞穴、厥陰俞穴、 小腸俞穴、肺俞穴、膽俞穴、膏肓穴、三焦俞穴、心俞穴、脾俞穴、志室穴、大腸俞穴、膈俞穴、胃俞穴、肩外俞穴、關元俞穴、膀胱俞穴。

補:靈台穴、筋縮穴、中樞穴、懸樞穴、肩中俞穴、附分穴、天髎穴、秉風穴、臑俞穴、肩貞穴、大杼穴、督俞穴、氣海俞穴、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會陽穴、長強穴、魄戶穴、膏肓穴、神堂穴、譩譆穴、膈關穴、魂門穴、陽綱穴、意舍穴、胃倉穴、肓門穴、胞肓穴、秩邊穴、中膂俞穴、白環俞穴。 以上穴位依次分布在督脈、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等人體經絡上 經典穴位推薦
八髎穴
位置:骶椎。又稱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和下髎穴,左右共八個穴位,分別在第一、二、三、四骶後孔中,合稱「八穴」。
主治:腰骶部疾病、下腰痛、坐骨神經痛、下肢痿痹、小便不利、月經不調、小腹脹痛、盆腔炎等病症。
感覺:局部按壓有酸脹感,用推擦法可使局部發熱並向小腹放散。

風門穴
定位: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
主治:常用於傷風咳嗽、發熱頭痛、頸項強痛、腰背痛等病症的治療與保健。

膏肓穴
定位: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處,肩胛骨內緣,抱肘取穴。
主治:常用於咳嗽、氣短、健忘、遺精、陽痿、盜汗及諸虛百損的治療。

至陽穴
定位:在背部,當後正中線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靈台穴
定位:在背部,當後正中線上,第6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腎俞穴
位置: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
主治:補益腦髓,強壯腰腎,止咳定喘,聰耳明目。適用於腎虛腰痛、腰膝酸軟、耳鳴目眩、健忘失眠、陽痿遺精、月經不調、神經衰弱、男子不育、女子不孕、肺心病氣喘、腎不納氣、小兒發育不良、諸虛百損等病症。有全身強壯作用,對腎虛、腎炎有一定的作用。
感覺:局部按壓有酸痛的感覺,用力不可過大,時間可稍長一些。

⑶ 求人體全身穴點陣圖解,彩圖

圖片太大發不上來,建議你可以下一份flsh,還更好:家庭自助中醫常用保健人體穴點陣圖課堂

⑷ 人身體上的穴點陣圖

人體穴位分布圖。

⑸ 最全的人體穴點陣圖

人體穴點陣圖:

1、穴位,學名腧穴,主要指人體經絡線上特殊的點區部位。多為神經末梢和血管較多的地方。稱為穴、穴道。

2、腧穴是人體臟腑經絡氣血輸注出入的特殊部位。

「腧」通「輸」,或從簡作「俞」。「穴」是空隙的意思。《黃帝內經》又稱之為「節」、「會穴」、「氣穴」、「氣府」等;《針灸甲乙經》中則稱之為「孔穴」;《太平聖惠方》又稱作「穴道」;《銅人腧穴針灸圖經》通稱為「腧穴」;《神灸經綸》則稱為「穴位」。

3、《素問.氣府論》解釋腧穴是「脈氣所發」;《靈樞.九針十二原》說是「神氣之所遊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說明腧穴並不是孤立於體表的點,而是與深部組織器官有著密切聯系、互相疏通的特殊部位。「輸通」是雙向的。

(5)人體後背的學位圖擴展閱讀:

頭頸部的穴位

1、百會穴

位置:在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

2、神庭穴

位置:頭前部入發際五分處。

3、太陽穴
位置:在眉梢與外眼角之間向後約一寸凹處。

4、耳門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跡前、張口呈現凹陷處。

5、睛明穴

位置:在眼內眥角上方0.1寸處。

6、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溝偏上(溝下沿上量2/3處)。

7、啞門穴

位置:在頂部後正中線上,第一與第二頸椎棘突之間的凹陷處,(後發際凹陷處)。

8、風池穴

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處與乳突之間,在當斜方肌和胸鎖乳突之間取穴。

⑹ 身體穴點陣圖,全身的那種

人體經絡穴點陣圖。

⑺ 人體全部穴點陣圖

人體穴道胸部腹部穴點陣圖 天突 璇璣 華蓋 紫宮 玉堂 膻中 中庭 鳩尾 巨闕 上脘 中脘 建里 下脘 水分 神闕 陰交 氣海 石門 關元 中極 曲骨 會陰 橫骨 大赫 氣穴 四滿 中注 肓俞 商曲 石關 陰都 腹通谷 幽門 步廊 神封 靈墟 神藏 或中 俞府 缺盆 氣戶 庫房 屋翳 贗窗 乳中 乳根 不容 承滿 梁門 關門 太乙 滑肉門 天樞 外陵 大巨 水道 歸來 氣沖 髀關 足五里 陰廉 急脈 沖門 府舍 腹結 大橫 腹哀 日月 期門 天池 食竇 天溪 胸鄉 周榮 中府 雲門穴道位於「經絡」——能量的通路上。而人體中,五臟六腑「正經」的經絡有12條(實際上,左右對稱共有24條)。另外,身體正面中央有「任脈」,身體背面中央有「督脈」,各有一條特殊經絡,縱貫全身。這14條經絡上所排列著的人體穴道,稱為「正穴」,全部共有365處。 僅僅如此,便是個相當可觀的數目了,更何況其他的地方也有穴道。經絡以外的人體穴道,稱為「正穴」,後來又陸續發現了「新穴」,這些穴道若全包括,人體穴道的總數遠超過1000個。頭部穴位(正面):頭維穴、發際穴、陽白穴、印堂穴、攢竹穴、晴明穴、承泣穴、四白穴、迎香穴、水溝穴、瞳子髎穴。頭部穴位(背面):百會穴、後頂穴、風府穴、啞門穴、完骨穴、風池穴、天柱穴。頭部穴位(側面):太陽穴、下關穴、客主穴、耳門穴、聽宮穴、翳風穴、頰車穴、大迎穴、人迎穴。腹部胸部穴位:天突穴、膻中穴、鳩尾穴、巨闕穴、中脘穴、水分穴、氣海穴、關元穴、中極穴、氣舍穴、俞府穴、或中穴、期門穴、日月穴、天樞穴、氣穴、大巨穴、大赫穴。人體背部穴位:大椎穴、陶道穴、身柱穴、神道穴、至陽穴、脊中穴、治喘穴、肩井穴、曲垣穴、天宗穴、命門穴、腰俞穴、腰陽關穴、上仙點穴、六華灸穴、風門穴、肺俞穴、心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膏肓穴、志室穴、肩外俞穴、厥陰俞穴、三焦俞穴、大腸俞穴、關元俞穴、小腸俞穴、膀胱俞穴。人體上肢穴位:內關穴、外關穴、曲池穴、尺澤穴、治癢穴、孔最穴、列缺穴、陽池穴、神門穴、合谷穴、中渚穴、少沖穴、落枕穴、指間穴、太淵穴、口內穴、胃腸穴、手三里穴。人體下肢穴位:膝眼穴、梁丘穴、復溜穴、陰谷穴、血海穴、承山穴、解溪穴、委中穴、足三里穴、陽陵泉穴、陰陵泉穴、三陰交穴、百里穴。人體足部穴位:湧泉穴、大敦穴、太沖穴、太白穴、太溪穴、申脈穴、丘墟穴、昆侖穴、足臨穴、行間穴、里內庭穴、下痢穴、高血壓點穴、第二厲兌穴、第三厲兌穴、阿基里斯腱穴

⑻ 人體後背穴點陣圖,完整圖

人體背部穴位主治:

1、絡卻穴、玉枕穴

身體方面:頭痛眩暈、視物不明、鼻塞、熱病無汗、失眠。

2、百會穴、後頂穴、強間穴、腦戶穴

身體方面:頭暈目眩、失眠、心煩、健忘、耳鳴

3、風府穴、啞門穴、大椎穴、天柱穴

身體方面:失眠多夢、頸椎病、頭暈耳鳴、手腳麻木、鼻炎、胸悶、落枕;

皮膚方面:魚尾紋、面部皺紋、毛孔粗大、皮膚過敏、油脂旺盛、暗瘡。

4、大杼穴、風門穴

身體方面:咳嗽、胸悶氣喘、鼻塞、肩背酸痛、傷風、咳嗽;

皮膚方面:神經性皮炎、額頭膚色晦暗

5、陶道穴、身柱穴、神道穴、肺俞穴、闕陰俞穴、心俞穴、附分穴、魄戶穴、膏肓穴、神堂穴

身體方面:感冒咳嗽、心慌驚恐、面紅發熱、失眠健忘、身熱頭痛;

皮膚方面:紅血絲、毛囊炎、過敏性皮炎

6、靈台穴、至陽穴、督俞穴、膈俞穴、譩譆穴、膈關穴

身體方面:虛胖、乳房鬆弛、煩悶不安;

皮膚方面:面色青黃、眼袋、皮膚粗糙

7、筋縮穴、中樞穴、肝俞穴、膽俞穴、魂門穴、陽綱穴

身體方面:少氣乏力、精神不振、內分泌失調、心煩易怒、食慾不振;

皮膚方面:皮膚粗糙、皺紋、面色穢濁、色素沉積、口唇蒼白無華。

8、脊中穴、脾俞穴、胃俞穴、意舍穴、胃倉穴

身體方面:消化不良、胃酸胃痛、痔瘡、腹瀉、腰背疼痛、體內濕氣、腹脹、食慾不振;

皮膚方面:酒渣鼻、暗瘡、紅血絲、眼瞼浮腫、面黃浮腫、面色潮紅、油脂旺盛、嘴周痤瘡、脂溢性皮炎。

9、懸樞穴、命門穴、腰陽關穴、三焦俞穴、腎俞穴、氣海俞穴、大腸俞穴、肓門穴、志室穴

身體方面:月經不調、腰酸痛、口乾唇燥、腳冷乏力、便秘、腹痛、小便不利、陰部腫痛;

皮膚方面:黃褐斑、黑眼圈、暗瘡、面色蒼黃、膚色晦暗滯濁。

10、腰俞穴、長強穴、關元俞穴、小腸俞穴、膀胱俞穴、中膂俞穴、白環俞穴、胞肓穴、秩邊穴

身體方面:泌尿不暢、痛經、子宮內膜炎、便秘、性冷淡、陰部濕癢;

皮膚方面:皮膚乾燥、粗糙、雀斑、妊娠斑。

11、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會陰穴

身體方面:月經不調、經痛崩漏帶下、疝氣、小便不利、便秘、陰部濕癢;

皮膚方面:雀斑、妊娠斑、子宮性肝斑、處女性肝斑、面色蒼黃、暗啞無光。

12、承扶穴、股門穴

身體方面:坐骨神經痛、下肢癱瘓、便秘、痔瘡、臀部炎症。

13、合陽穴

身體方面:功能性子宮出血、月經不調、子宮性內膜炎

14、承筋穴、承山穴、飛揚穴

身體方面:坐骨神經痛、腰肌勞損、痔瘡、便秘。

15、跗陽穴、昆侖穴

身體方面:頭痛、眩暈、坐骨神經痛、急性腰扭傷、踝關節扭傷、膝關節炎。

督脈主治神經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生殖系統、運動系統病症,以及熱性病症和本經所過部位之病症。


人體背部有各臟器的背腧[shù]穴,這些穴位在功能上與各臟器相對應,可以起到調整臟腑功能的作用。

1、肺俞

①皮膚隆起的多為胸中有熱,可有氣短、咳嗽等症狀,一般在膻中穴也有反應,可結合觀察。

②本穴如有反應,在肺經的太淵、孔最、中府等處往往呈異樣變化。

③診得條索狀結節並伴有壓痛者,是痰飲咳嗽之症。

④診得條索狀結節,周圍皮膚有明顯壓痛者,多為咳嗽、氣急、肺熱胸痛、感冒等病變。

肺腧是天灸的常用穴:天灸是在三伏天之初伏、中伏、末伏一年中最熱的時節,將特定中葯(如甘遂、細辛等)貼敷於特定的穴位,使人體陽氣得天陽之助,達到驅逐內伏寒邪、補益人體正氣的目的。

伏日為庚日,庚日屬金,與肺相配,故天灸善於治療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等肺系疾病。天灸治療哮喘往往選取肺俞、定喘、風門等,以宣通肺氣,從而防治哮喘的發生。

2、心俞

①若有棱狀結節,伴有顯著壓痛,多為上肢內側疼痛、紅腫或有心悸怔忡、心慌煩悶不安、口渴等症。

②皮膚凹陷且壓痛敏感者,常有心胸煩亂,恍惚健忘、納獃等症。

③心臟疾患尤其是心痛時本穴如有反應,在巨闕穴處往往呈異樣變化。

3、肝俞

①局部皮膚隆起伴有壓痛敏感者,多為失眠症。

②診得條索狀結節兼有明顯壓痛者,常見頭暈、失眠、心煩不寧之症。

③出現棱狀結節,且有壓痛敏感者,患者有脅肋脹痛、脘悶、腹脹、黃疸、納呆、寤寐不寧等症狀,或有下肢內側紅腫的病變。

4、膽俞

①發現棱狀結節且有壓痛敏感者,多屬黃疸。

②凡有細條狀及壓痛者,多為下肢外側痹痛,若在命門穴同時有氣泡樣反應者,則屬下肢麻木。

5、脾俞

①局部皮膚凹陷,或按之軟若棉樣,以虛證為多。

②診得條索狀結節,並有壓痛者,患者常有頭暈、失眠、乏力、健忘、煩躁、食慾不振、便溏、浮腫等症狀。

③若出現棱狀結節伴有顯著壓痛者,為下肢內側紅腫、行走困難或大趾運動不利之徵。

6、胃俞

①診得條索狀結節並伴有痛感者,常是不欲飲食和有胃痛等病變。

②有棱狀結節和明顯壓痛者,多有嘔吐、不食、胃痛、腹脹或髖關節外側有紅腫現象。

7、三焦俞

①局部皮膚隆起,按之有條索狀結節且壓痛明顯者,多有腰痛、帶下、月經不調、小便混濁等症狀。

②若有棱狀結節,並伴有壓痛者,一般是耳鳴、重聽、頭痛、腹脹滿悶、吐逆之徵(婦女妊娠期亦可發現三焦俞有棱狀結節)。

8、腎俞

①有條索狀結節,凡壓痛敏感者,一般是陽痿、頭暈、腰痛及耳鳴之徵。

②診得棱狀結節,兼有明顯痛感者,多為血尿、腰痛、浮腫之症。

③局部皮膚隆起,有如卵圓形結節並伴有壓痛者,是腎虛有熱,耳鳴、頭脹之徵。

9、大腸俞

①發現堅硬的圓形結節,且壓痛敏感者,表示大便干結。

②有棱狀結節並兼有壓痛者,大多有頭痛、牙痛、腹痛、泄瀉等症。

10、小腸俞

①凡結節橢圓質地較硬而壓痛顯著者,多有頭暈、後頭疼痛、後項拘攣之症。

②本穴出現氣泡樣轉動感,多為婦女子宮下垂。

11、膀胱俞

①診有柔軟的橢圓形結節,大多數是遺尿症。

②按得棱狀結節,並有壓痛者,一般有發熱頭痛、小便頻數、尿赤澀痛、腰痛、小腹脹痛、白帶等症狀。

③有細條索狀結節、壓痛者,多有下肢麻木或痹痛。

⑼ 人體後背穴點陣圖

這個可以在醫學專賣的書店買到,在網上也可以買到,不難找。

⑽ 求人體背部穴點陣圖及所對應的內臟器官位置

詳細的穴點陣圖有,不過要講到治療病症,不可能有很詳細的,中醫講究單人單治。 打個比方,你頭疼可能是風邪,也可能是火毒。 如果只是按摩穴位緩解局部疼痛什麼的,建議你去買書,那個比較靠譜些。

給你個地址,比較符合你的要求,但好像還是不能滿足你的條件,先看看吧
http://ee.uuhp.com/~comte/b/xueweitu/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