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學位、職稱、職務分別是什麼
1.學位 : 授予個人的一種學術稱號或學術性榮譽稱號,表示其受教育的程度或在某一學科領域里已經達到的水平,或是表彰其在某一領域中所做出的傑出貢獻。現代國家的學位一般分為學士、碩士、博士這3個等級。
2.職稱:指專業技術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級稱號,是反映專業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工作能力。就學術而言,它具有學銜的性質;就專業技術水平而言,它具有崗位的性質。職稱分為正高級、副高級、中級、助理級、技術員級5個級別
3.職務:指組織內具有相當數量和重要性的一系列職位的集合或統稱,也就是你所擔任的崗位名稱,包括職權和職責兩方面內容。國家公務員級別從國家級正職(國家主席等)到辦事員級(辦事員)劃分各種級別。 公司中的職務體系來源於國企行政職務劃分,包括科員,主任,經理,總經理稱呼等原則上對應職務。
因此三者有較大的區別,學位指在學術上所取得的稱號,職稱是在專業技術領域所取得的等級稱號,而職務指在工作崗位上所擔任的行政級別。
網路里的傅成玉為例:傅成玉,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高級經濟師,1951年生,畢業於中國東北石油學院(現東北石油大學)地質學系,後獲美國南加州大學石油工程碩士學位,在中國石油行業擁有逾30年的經驗。
傅成玉的學位就是工程碩士學位;職稱是高級經濟師;職務是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
② 學位、職稱、職務分別是什麼
學位是指本科生以上取得的,一般表現優秀的本科生,有英語四級和平均分限制,這個每個學校規定不同,都可以在畢業的同時領取學士學位,依次是碩士學位,博士學位,而學歷是指畢業證書上的。
依次是本科,碩士,博士。職稱最初源於職務名稱,在理論上職稱是指專業技術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級稱號,反映專業技術人員的學術和技術水平、工作能力的工作成就。
就學術而言,它具有學銜的性質;就專業技術水平而言,它具有崗位的性質。專業技術人員擁有何種專業技術職稱,表明他具有何種學術水平或從事何種工作崗位,象徵著一定的身份。
這種意義上的職稱應該具有如下特徵:
①不與工資待遇掛鉤;
②沒有數額限制;
③一旦取得,終身享有;
④標准控制,相同的職稱,評定的標准應該是相同的,不應因地區、民族等因素而有所差異;
⑤與使用無關,離退休人員也可以參加職稱決定。有些同志甚至認為過世人員也可以由其子女代為申請評定職稱。
而教師職務則是根據學校教學、科研等實際工作需要設置的,有明確職責、任職條件和任期,並需要具備專門的業務知識和相應的學術技術水平、身體健康,才能擔負的專業技術工作崗位。它不同於一次獲得後而終身擁有的學位、學銜等各種學術、技術稱號。
③ 學士學位和本科畢業證有什麼區別MBA是什麼
一,本科畢業證就是本科學歷證書。
學歷證和學位證區別,如果非要做類比的話,那麼學歷證相當於國家標准,而學位證相當於行業標准。可是就像國家標准在我國比行業標准吃香一樣,對於本科及其以下學歷的學生來說在國外並不存在的學歷證則相對來說重要的多,當然研究生和博士生則更加註重學位。這從我們平日里說話談到本科都是大學畢業,而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則會稱之為碩士和博士就可以看得出來。
畢業證和學位證兩者誰重要是有前提的,本科階段,畢業證重要,其次是學位證,為什麼這么說呢,
第一,從編號來看。畢業證是全國統一編號,在證書上有查詢網址,而學位證是各個學校自己授權發放的,編號不是全國統一的,且證書上沒有網址,只是學位證的號碼含義基本一樣;
第二,從考研來看。考研的要求是只要你有本科畢業證書,而不是你有學位證書;
第三,畢業證是學位證的基礎,試想拿不到畢業證,怎麼有資格申請學位證?研究生階段,學位證重要,因為如果研究生階段拿不到學位證意味著,研究生階段你是一事無成,且考博需要的是學位證而不是畢業證。
總的來說,畢業證是學位證的基礎,本科找工作大多是看畢業證,研究生找工作是要雙證,其實主要是看學位證。
二,如果是全日制四年(也有特殊的,如醫科)的大學生,畢業後,一般能獲得本科學歷和學士學位。
1,學歷,顧名思義,是一種學習的經歷,在本科學校學習期滿的意思,如果沒有滿,叫肄業;如果各科成績合格,順利畢業,就有本科學歷。
2,學位,似乎表示在學業上的地位,是標志被授予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學術水平達到規定標準的學術稱號。我國學位分學士、碩士、博士三級。學士學位,由國務院授權高等學校授予。高等學校本科畢業生,成績優良,達到規定的學術水平者,授予學士學位。一般來說,必須通過論文答辯,才有學士學位。
3,學位不等同於學歷,獲得學位證書而未取得學歷證書者仍為原學歷。取得大學本科畢業證書的,不一定能夠取得相應的學位證書;取得學士學位證書的,必須首先獲得大學本科畢業證書,而取得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證書的,卻不一定能夠獲得碩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畢業證書。
三,工商管理碩士(MBA)一種專業碩士學位,與一般碩士研究生有所不同。首先是培養目標不同,MBA是培養能夠勝任工商企業和經濟管理部門高層管理工作需要的務實型、復合型和應用型高層次管理人才,特別強調在掌握現代管理理論和方法的基礎上,通過商業案例分析、實戰觀摩、分析與決策技能訓練等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使學生接受知識與技能、個性與心理、目標與願望等方面的挑戰,更具有職業競爭的實力,而其他研究生則側重於理論學習、學術研究。
MBA報考條件: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2.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願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品德良好,遵紀守法。
3.考生的學歷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a) 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後,有三年或三年以上工作經歷者。
b) 已獲碩士、博士學位,並有兩年或兩年以上工作經歷者。
c) 獲得國家承認的大專畢業學歷後,有五年或五年以上工作經歷
4. 身體健康,符合規定的體檢標准。
此外,各校還可能在教育部門規定的MBA報考條件基礎上制定本校的報考條件。比如清華大學,對大專畢業生考生,要求有突出的工作業績(相關證明、業績報告),或者有達到學士學位水平的,與工商管理專業相關的論文 (1萬字以上);須通過國家大學英語CET四級考試。
所以,在報考某個學校以前要弄清楚它的附加條件。
④ 請問學歷和學位分別包括哪些兩者有何區別
1,學歷包括小學,初中,高中,大專,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
2,學位包括本科對應學士,碩士研究生對應碩士,博士研究生對應博士,學位只有學士,碩士,博士三級。
3,學位和學歷的區別在於學歷是指一個人學習的歷史。學位是一個人學習的能力,本科以上學歷通過寫論文做畢業設計可以得到相關高校或者研究部門的學位。
學歷證書分為畢業證書、結業證書、肄業證書三種。
學歷證書按階段由低到高依次為:
技工學校畢業證書、職業高中畢業證書、普通高中畢業證書、中等專業學校畢業證書、大學專科畢業證書、大學本科畢業證書、碩士研究生畢業證書、博士研究生畢業證書或上述相關學歷的結業證書。
學位證書證明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術水平而授予的證書,在我國學位證授予資格單位為通過教育部認可的高等院校或科學研究機構。
獲得學位意味著被授予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學術水平達到規定標準的學術稱號, 經在高等學校或科學研究部門學習和研究,由有關部門授予並得到國家社會承認的專業知識學習資歷。
(4)學士的職能擴展閱讀
普通高等教育的發展歷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紀的大學,形成了高等教育的三項職能即:培養專門人才;科學研究;服務社會。
普通高等學校指按照國家規定的設置標准和審批程序批准舉辦的,通過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
招收高中畢業生為主要培養對象,實施高等教育的全日制大學、獨立設置的學院和高等專科學校、職業技術學院。
基本分類
普通高等教育五大學歷教育是國家教育部正規且用人單位認可的高等學歷教育,學歷代碼和學歷層次也是按照上述順序所編。
主要包括全日制普通博士學位研究生、全日制與非全日制普通碩士學位研究生(包括學術型碩士和專業碩士)、全日制普通第二學士學位、全日制普通本科、全日制普通專科(高職)。
學歷代碼
普通高等教育學歷層次從高到低依次為:博士學歷證書代碼(01) 、碩士學歷證書代碼(02)、第二學士學位學歷證書代碼(04)、普通全日制本科學歷代碼(05)、普通全日制專科(高職)學歷代碼(06)
參考資料學歷教育-網路
⑤ 翰林學士的主要職責是什麼
翰林學士始設於唐玄宗開元年間。選朝官中有詞藝學識者充任,不計官階,也無官署,只是輪班在宮內學士院住宿,備皇帝咨詢,代擬詔誥文書。
⑥ 文華殿大學士和武英殿大學士分別是什麼職責
文華殿大學士用來輔導太子讀書。清代逐漸演化形成「三殿三閣」的內閣制度專,文華屬殿大學士的職掌變為輔助皇帝管理政務,統轄百官,許可權較明代大為擴展。
武英殿大學士,為正一品。從乾隆時期開始,武英殿設宮中修書處,清朝大批圖書在這里編輯,刻版、刊印,稱武英殿本,簡稱殿本。大學士中居首者,號稱首輔,其權最大,有票擬之權。
(6)學士的職能擴展閱讀
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後,廢丞相,而將大學士擢為朝廷「總顧問」,所以從明朝初期到中期,朝廷內部一度委任大學士(後改為翰林學士)為內閣長官,主要職責是起草詔令,批簽奏章,品階為正五品。
別看翰林學士級別不高,但卻握有實權,他們是朝廷內的實際宰相——學士行使宰相之權。「明代三大才子」之一、《永樂大典》的主纂解縉便做過翰林學士兼右春坊大學士,他入職文淵閣,參與機務,「一時詔令製作,皆出其手」,可以說是權力了得。
⑦ 管理學學士的相關概念
現代釋義
學士是學位的一種。在一些國家,為最低一級的學位,一般在高等學校畢業時由學校授予。我國規定:高等學校本科畢業生,達到規定的學士學術水平者,可授予學士學位。
古代官職
官名。魏晉時掌管典禮、編撰諸事的官職。北齊置文林館學士,北周置麟趾殿學士,皆掌著述。南朝梁有抄撰學士,隋有東宮學士。唐初開文學館,以大臣十八人兼學士,討論文典,號稱十八學士,又置弘文館學士,講論文義,商量政事。唐太宗時命學士起草詔令,無名號。乾封(666-667)後,命文士在翰林院起草詔令,時稱為北門學士。開元十三年(725)置集賢院學士,撰集文章,整理經籍。開元二十六年(738)又置翰林學士,掌起草詔令,沿襲至明。唐並有集賢院侍講學士與侍讀直學士,唐、宋皆有翰林侍讀學士與侍講學士,為皇帝講論經史,沿襲至清。
唐東宮官有崇文館學士, 掌經籍圖書,教授生徒。唐以後指翰林學士,成為皇帝的秘書、顧問,參與機要,因而有「內相」之稱。明清時承旨、侍讀、侍講、編修、庶吉士等雖亦為翰林學士,但與唐宋時翰林學士的地位和職掌都不同。如《(指南錄)後序》「以資政殿學士行」,這是文天祥辭掉丞相後授予的官職;《譚嗣同》「君以學士徐公致靖薦」,徐致靖當時任翰林院侍讀學士,這是專給帝王講學的官職。白居易、歐陽修、蘇軾、司馬光、沈括、宋濂等都曾是翰林學士。 現代管理學的誕生是以弗雷德里克·溫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的名著《科學管理原理》(1911年)以及法約爾(H.Fayol)的名著《工業管理和一般管理》(1916年)為標志。現代意義上的管理學誕生以來,管理學有了長足的進步與發展,管理學的研究者、管理學的學習者、管理學方面的著作文獻等等均呈指數上升,顯示了作為一門年輕學科勃勃向上的生機和興旺發達的景象。進入21世紀,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管理學仍然需要大力發展其內容和形式。
所謂管理,是指組織中的管理者,通過實施計劃、組織、人員配備、領導、控制等職能來協調他人的活動,是他人同自己一起實現既定目標的活動過程。現代管理學 - 系統管理學,涉及行為科學、系統工程、全面關系流管理管理學等理論,其中決策論(Decision Theory )、博弈論(Game Theory)和運籌學(Operations Research),在社會經濟與企業管理、軍事戰略等領域具有廣泛的用途。
管理學的最新發展是對稱管理學。對稱關系是宇宙的最深層本質,對稱規律是社會的最根本規律,對稱原理是科學的最基本原理。對稱管理是科學管理的真諦;有沒有做到對稱管理,是企業成敗的最根本原因。對稱管理學是我國著名管理學家陳世清先生運用對稱方法,通過對海內外典型企業作典型分析,建立起來的新經濟的經營模式與發展模式。對稱管理學是與和諧社會相對稱,與科學發展觀、創新戰略(「藍海戰略」)相吻合的管理學;觀點與方法有原創性、前沿性與時代的必然性,是第一個中國人的原創性管理學體系,是第一個中國人的原創性經濟學體系的運用和延伸。 Bachelor of Business Management/Bachelor of Management Studies,簡稱:BBM
管理學學士提供管理學概論,同時學生可以選擇在一個或者更多的專業領域進行深入研究。學生在對某一個專業由深入了解的同時會會廣義理解不同類型的組織、管理決策的影響以及成功管理和發展組織的含義。
為學士學位的一種,學士學位是由國務院授權高等學校授予。高等學院本科階段的學生完成各項目標計劃並且成績達到優良,通過英語水平考試的,且達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暫行實施辦法》規定的學術水平者,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公共管理系均達到以上要求便授予管理學學士。
⑧ 文華殿大學士的職能的變化是什麼樣的
明代設有「文華殿大學士」一職,以輔導太子讀書。清代逐漸演化形成「三殿三閣」的內閣制度。文華殿大學士的職掌變為輔助皇帝管理政務,統轄百官,許可權較明代大為擴展。
當然,作為故宮外朝三大殿的兩翼建築,不僅僅只有文華殿建築群,在三大殿的東翼還有文淵閣、上駟院、南三所,西翼除了武英殿外,還有內務府等眾多的建築。
⑨ 在明朝,內閣學士主要負責哪些職務
明朝建立之初基本沿襲宋元制度,朝廷號稱三大府:管行政的中書省,管軍事的大都督府,管監察的御史台。1380年廢除中書省,朝廷六部直屬皇帝;大都督府一拆為五,改為五軍都督府;御史台改為都察院。開始時軍事統御體系回到唐朝體制:兵部掌調兵權、武官人事等;五軍都督府管日常編制與訓練,前、後、左、右、中都督府各領若干個地方都指揮使司的事務,分別與兵部平移公文。但是這種體制大大加強了皇帝的日常工作量:六個部、五個府都直接向皇帝匯報,聽取指示,更不要說朝廷還有大量的機構都要皇帝下指示。因此明成祖起就找一些文臣,給他們加上某某殿閣大學士頭銜,以便於他們出入宮廷,在皇宮內替皇帝閱讀文件,草擬「聖旨」。這些人因在宮殿「大內」辦公,因此稱之為「內閣學士」。以後內閣學士往往又兼任某部尚書,組成的工作班子就簡稱內閣。大學士、尤其是資格最老的大學士號為「首輔」,逐漸成為事實上的宰相。凡軍國大事內閣都要替皇帝處理,軍事決策、調兵權力實際上也由內閣掌控,在草擬指令後經皇帝批准下達兵部。從大學士名稱來看自然應該是由文官擔任的職務,明朝從沒有一個武官入閣。和宋朝一樣,文官實際上往往不懂軍事,對於遙遠的作戰地區情況也很少有切身的體會,所以為皇帝草擬的一般總是被皇帝批準的軍事指令大多是外行意見。
⑩ 清朝,故宮里的大學士的職責是什麼
官名。唐代有宏文館學士、集賢院學士,為掌文學著作之官,嘗以宰相兼領、知館、院事,稱大學士。宋沿之,對學士中資望特高者,加『大』字。及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2年)廢丞相及中書省,十五年仿宋制設大學士,以為皇帝顧問。成祖即位後,以侍講、侍讀學士等翰林官參預機務,入內閣,至明中葉,遂以大學士為內閣長官,替皇帝起草詔令,批條奏章,商承政務,其本身官階在尚書、侍郎下,但實權甚重。稍後,以尚書、侍郎入閣辦事,兼大學士,加官至於一品,位望益尊,乃成為事實上的宰相。清代設立軍機處,大學士職權為軍機大臣所代替,其稱僅作為榮銜,授予軍機大臣及內外各官資望特高者,為正一品。大學士皆以殿閣名入銜,明有中極、建極、文華、武英等殿和文淵閣、東閣大學士,並正五品,無定員;清隆十年(公元1745年)以後,大學士專以三殿(保和、文華、武英)三閣(文淵、體仁、東閣)入銜,滿、漢各二人;協辦大學士滿、漢各一人。均為文臣最高官位,漢人一般非翰林出身不授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