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要設立諾貝爾經濟學獎
增設諾貝爾經濟學獎是因為經濟學的重要性日益顯露以及紀念諾貝爾。
❷ 歷代諾貝爾經濟學獲得者
[2002] Daniel Kahneman 因為他"將來自心理學的洞見整合到了經濟科學之中,尤其是關於在不確定性下人們的判斷和決策制定行為" Vernon L. Smith 因為他"建立了實驗室實驗作為實證經濟分析的工具,尤其是研究可選市場機制方面"
[2001]喬治·阿克洛夫(G.Akerlof)、邁克爾·斯彭思(M.Spence)和約瑟夫·斯蒂格利茲(J.Stigliz)
獎勵他們對"非對稱信息市場"分析所做的貢獻。
[2000]詹姆斯· 赫克曼( JAMES J. HECKMAN)丹尼爾·麥克法登 ( DANIEL L. McFADDEN)
在微觀計量經濟學領域的貢獻。他們發展了廣泛應用於個體和家庭行為實證分析的理論和方法。
[1999]羅伯特·門德爾(ROBERT A. MUNDELL)
他對不同匯率體制下貨幣與財政政策以及最適宜的貨幣流通區域所做的分析使他獲得這一殊榮。
[1998] 阿馬蒂亞·森(AMARTYA SEN )
對福利經濟學幾個重大問題做出了貢獻,包括社會選擇理論、對福利和貧窮標準的定義、對匱乏的研究等。
[1997]羅伯特·默頓(ROBERT C. MERTON)和邁倫·斯科爾斯(MYRON S. SCHOLES)
前者對布萊克-斯科爾斯公式所依賴的假設條件做了進一步減弱,在許多方面對其做了推廣。後者給出了著名的布萊克-斯科爾斯期權定價公式,該法則已成為金融機構涉及金融新產品的思想方法。
[1996]詹姆斯·莫里斯(JAMES A. MIRRLEES)和 威廉·維克瑞(WILLIAM VICKREY)
前者在信息經濟學理論領域做出了重大貢獻,尤其是不對稱信息條件下的經濟激勵理論。 後者在信息經濟學、激勵理論、博弈論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貢獻。
[1995]羅伯特·盧卡斯(ROBERT LUCAS)
倡導和發展了理性預期與宏觀經濟學研究的運用理論,深化了人們對經濟政策的理解,並對經濟周期理論提出了獨到的見解。
[1994]約翰·納什(JOHN F.NASH) 約翰·海薩尼(JOHN C. HARSANYI) 萊因哈德·澤爾騰(REINHARD SELTEN)
這三位數學家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論方面做出了開創性德貢獻,對博弈論和經濟學產生了重大影響。
[1993]道格拉斯·諾斯(DOUGLASS C. NORTH)和羅伯特·福格爾(ROBERT W. FOGEL)
前者建立了包括產權理論、國家理論和意識形態理論在內的"制度變遷理論"。後者用經濟史的新理論及數理工具重新詮釋了過去的經濟發展過程。
[1992]加里·貝克(GARY S. BECKER)
將微觀經濟理論擴展到對人類相互行為的分析,包括市場行為。
[1991]羅納德·科斯(RONALD H.COASE)
揭示並澄清了經濟制度結構和函數中交易費用和產權的重要性。
[1990]默頓·米勒(MERTON M. MILLER) 哈里·馬科維茨(HARRY M. MARKOWITZ) 威廉·夏普(WILLIAM F. SHARPE)
他們在金融經濟學方面做出了開創性工作。
[1989]特里夫·哈維默(TRYGVE HAAVELMO)
建立了現代經濟計量學的基礎性指導原則。
[1988]莫里斯·阿萊斯(MAURICE ALLAIS)
他在市場理論及資源有效利用方面做出了開創性貢獻。對一般均衡理論重新做了系統闡述。
[1987]羅伯特·索洛(ROBERT M. SOLOW)
對增長理論做出貢獻。提出長期的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技術進步,而不是依靠資本和勞動力的投入。
[1986]詹姆斯·布坎南(JAMES M. BUCHANAN, JR)
將政治決策的分析同經濟理論結合起來,使經濟分析擴大和應用到社會—政治法規的選擇。
[1985]弗蘭科·莫迪利安尼(FRANCO MODIGLIANI)
第一個提出儲蓄的生命周期假設。這一假設在研究家庭和企業儲蓄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1984]理查德·約翰·斯通(RICHARD STONE)
國民經濟統計之父,在國民帳戶體系的發展中做出了奠基性貢獻,極大地改進了經濟實踐分析的基礎。
[1983]羅拉爾·德布魯(GERARD DEBREU)
概括了帕累拖最優理論,創立了相關商品的經濟與社會均衡的存在定理。
[1982]喬治·斯蒂格勒(GEORGE J. STIGLER)
在工業結構、市場的作用和公共經濟法規的作用與影響方面,做出了創造性重大貢獻。
[1981]詹姆士·托賓(JAMES TOBIN)
闡述和發展了凱恩斯的系列理論及財政與貨幣政策的宏觀模型。在金融市場及相關的支出決定、就業、產品和價格等方面的分析做出了重要貢獻。
[1980]勞倫斯·羅·克萊因(LAWRENCE R. KLEIN)
以經濟學說為基礎,根據現實經濟中實有數據所作的經驗性估計,建立起經濟體制的數學模型。
[1979]威廉·阿瑟·劉易斯(ARTHUR LEWIS)和西奧多·舒爾茨(THEODORE W. SCHULTZ )
在經濟發展方面做出了開創性研究,深入研究了發展中國家在發展經濟中應特別考慮的問題。
[1978]赫泊特·亞·西蒙(HERBERT A. SIMON)
對於經濟組織內的決策程序進行了研究,這一有關決策程序的基本理論被公認為關於公司企業實際決策的創見解。
[1977]戈特哈德·貝蒂·俄林(BERTIL OHLIN)和詹姆斯·愛德華·米德(JAMES E MEADE)
對國際貿易理論和國際資本流動作了開創性研究。
[1976]米爾頓·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
創立了貨幣主義理論,提出了永久性收入假說。
[1975]列奧尼德·康托羅為奇(LEONID VITALIYEVICH KANTOROVICH)和佳林·庫普曼斯(TJALLING C. KOOPMANS)
前者在1939年創立了享譽全球的線形規劃要點,後者將數理統計學成功運用於經濟計量學。他們對資源最優分配理論做出了貢獻。
[1974]弗·馮·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和綱納·繆達爾(GUNNAR MYRDAL)
他們深入研究了貨幣理論和經濟波動,並深入分析了經濟、社會和制度現象的互相依賴。
[1973]華西里·列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
發展了投入產出方法,該方法在許多重要的經濟問題中得到運用。
[1972]約翰·希克斯(JOHN R. HICKS)和肯尼斯·約瑟夫·阿羅(KENNETH J. ARROW)
他們深入研究了經濟均衡理論和福利理論。
[1971]西蒙·庫茲列茨(SIMON KUZNETS )
在研究人口發展趨勢及人口結構對經濟增長和收入分配關系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
[1970]保羅·安·薩默爾森(PAUL A SAMUELSON )
他發展了數理和動態經濟理論,將經濟科學提高到新的水平。他的研究涉及經濟學的全部領域。
[1969]拉格納·弗里希(RAGNAR FRISCH)和簡·丁伯根(JAN TINBERGEN)
他們發展了動態模型來分析經濟進程。前者是經濟計量學的奠基人,後者經濟計量學模式建造者之父。
❸ 2000年以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人出的書有哪些
1、詹姆斯赫克曼
《評估福利狀況》、《相關性隨機系數模型的具變數方法》、《專社會屬項目的計量評估》、《因人而異的教育回報估計》。
2、丹尼爾麥克法登《謹慎選擇分析的替性估計和樣本設計》、《經濟選擇》、《觀察性研究:基於樣本的選擇》、《怎樣量化環境損壞或改善的經濟價值》。
3、約瑟夫斯蒂格利茨
《經濟學》、《信息與競爭價格機制》、《公共經濟學講義》、《商品價格穩定理論》、《現代經濟增長理論選續》。
諾貝爾經濟學獎是瑞典國家銀行為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而設立的獎項,也稱瑞典銀行經濟學獎。
經濟學獎並非根據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囑所設立的,但在評選步驟、授獎儀式方面與諾貝爾獎相似。1968年起,獎項由瑞典皇家科學院每年頒發一次,頒獎遵循對人類利益做出最大貢獻的原則。1969年(瑞典國家銀行成立300周年慶典時)第一次頒獎,由挪威人弗里希和荷蘭人揚·廷貝亨共同獲得,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弗里德曼等人均獲得過此獎。
❹ 有哪些金融學的學者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1、2017年經濟學諾獎得主理查德·塞勒,行為金融學奠基者,芝加哥大學教授,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塞勒的主要研究領域是行為經濟學、行為金融學與決策心理學。在行為金融學方面,塞勒研究人的有限理性行為對金融市場的影響,並作出了很多重要貢獻。
2、2016年經濟學諾獎得主哈特Oliver Simon Arcy Hart,美國經濟學家,他關注契約理論、企業理論、公司金融和法律經濟學等研究領域,是合同理論、現代廠商理論和公司財務理論的創立者之一。專著《企業、合同與財務結構》是其代表作,書中他進一步發展了產權理論,提出了「不完全合同」理論。
3、2016年經濟學諾獎得主霍姆斯特羅姆、霍姆斯特羅姆現任麻省理工學院保羅-薩繆爾森經濟學教授,是一位知名的微觀經濟學家,他最知名研究領域為契約和激勵理論,特別是將相關理論用於公司,企業治理及金融危機期間流動性問題的研究。
4、201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安格斯·迪頓、安格斯·迪頓因研究消費、貧困和福利而獲得了201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他的主要觀點是:貧困的主要原因是政府無效。
5、201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梯若爾、讓·梯若爾(JeanTirole)教授,1953年8月9日出生於法國,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學位,現擔任法國圖盧茲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科研所長,同時在巴黎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擔任兼職教授,並先後在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擔任客座教授。1984年至今擔任計量經濟學(Econometrica)雜志副主編。因為他在「市場力量及管制」的分析方面取得的成就而被授予諾貝爾獎。
6、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尤金·法馬、拉爾斯·彼得·漢森和羅伯特·席勒】他們因對資產價格的實證分析取得顯著成就而獲此殊榮。
7、201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阿爾文·羅斯及羅伊德·沙普利、阿爾文·羅斯及羅伊德·沙普利因在穩定配置理論及市場設計實踐上所作出的貢獻而獲獎。
8、201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薩金特和西姆斯,兩人因在宏觀經濟學中對成因及其影響的實證研究而分享201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9、20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戴夢得、莫藤森與皮薩里德斯】2010年度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由瑞典銀行頒發給他們,以褒獎他們對「存在搜尋摩擦的市場的分析」。
10、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保羅·克魯格曼,美國學者、普林斯頓大學教授保羅·克魯格曼獲得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以表彰他在分析國際貿易模式和經濟活動地域所作的貢獻。
❺ 諾貝爾經濟學獎一共給了多少行為經濟學
迄今為止,諾貝爾經濟學獎一共給了行為經濟學,分別是:
(1)2002年獲獎的行為經濟學奠基者丹尼爾·卡尼曼,他和已故學者托維爾斯基共同提出的前景理論(KT model)奠定了行為經濟學研究基礎;
(2)2013年獲獎的羅伯特·J·席勒,他提出的非理性分析理論框架以及所著的《非理性繁榮》,成功預言了美國互聯網、股市以及樓市領域的三大泡沫。
(3)2017年獲獎的理查德·塞勒,他的重要理論貢獻在於提出了著名的心理賬戶理論。
行為經濟學是作為實用的經濟學,它將行為分析理論與經濟運行規律、心理學與經濟科學有機結合起來,以發現現今經濟學模型中的錯誤或遺漏,進而修正主流經濟學關於人的理性、自利、完全信息、效用最大化及偏好一致基本假設的不足。
行為經濟學在西方主流經濟學中不是新學,只不過,自1950年代至1990年代,它沉寂了幾十年。
❻ 歷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有哪些
歷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1969年
拉格納·弗里希(RAGNAR FRISCH)挪威人 (1895-1973)
簡·丁伯根(JAN TINBERGEN)荷蘭人 (1903-1994)
他們發展了動態模型來分析經濟進程。前者是經濟計量學的奠基人,後者經濟計量學模式建造者之父。
1969年
拉格納·弗里希(RAGNAR FRISCH)挪威人 (1895-1973)
簡·丁伯根(JAN TINBERGEN)荷蘭人 (1903-1994)
他們發展了動態模型來分析經濟進程。前者是經濟計量學的奠基人,後者經濟計量學模式建造者之父。
1970年
保羅·安·薩默爾森(PAUL A SAMUELSON )美國人 (1915- )
他發展了數理和動態經濟理論,將經濟科學提高到新的水平,他的研究涉及經濟學的全部領域。
1971年
西蒙·庫茲列茨(SIMON KUZNETS )美國人 (1901-1985)
他在研究人口發展趨勢及人口結構對經濟增長和收入分配關系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
1972年
約翰·希克斯(JOHN R. HICKS)英國人 (1904-1989)
肯尼斯·約瑟夫·阿羅(KENNETH J. ARROW)美國人 (1921- )
他們深入研究了經濟均衡理論和福利理論。
1973年
華西里·列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蘇聯人 (1916- )
他發展了投入產出方法,該方法在許多重要的經濟問題中得到運用。
1974年
弗·馮·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澳大利亞人 (1899-1982)
綱納·繆達爾(GUNNAR MYRDAL)瑞典人 (1898-1987)
他們深入研究了貨幣理論和經濟波動,並深入分析了經濟、社會和制度現象的互相依賴。
1975年
列奧尼德·康托羅為奇(LEONID VITALIYEVICH KANTOROVICH)
他闡述和發展了凱恩斯的系列理論及財政與貨幣政策的宏觀模型。在金融市場及相關的支出決定、就業、產品和價格等方面的分析做出了重要貢獻。
1982年
喬治·斯蒂格勒(GEORGE J. STIGLER)美國人 (1911-1991)
他在工業結構、市場的作用和公共經濟法規的作用與影響方面做出了創造性重大貢獻。
1983年
羅拉爾·德布魯(GERARD DEBREU)美國人 (1921- )
他概括了帕累拖最優理論,創立了相關商品的經濟與社會均衡的存在定理。
1984年
理查德·約翰·斯通(RICHARD STONE)英國人 (1913-1991)
國民經濟統計之父,他在國民帳戶體系的發展中做出了奠基性貢獻,極大地改進了經濟實踐分析的基礎。
1985年
弗蘭科·莫迪利安尼(FRANCO MODIGLIANI)義大利(1918- )
他第一個提出儲蓄的生命周期假設。這一假設在研究家庭和企業儲蓄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1986年
詹姆斯·布坎南(JAMES M. BUCHANAN, JR)美國人 (1919- )
他將政治決策的分析同經濟理論結合起來,使經濟分析擴大和應用到社會—政治法規的選擇。
1987年
羅伯特·索洛(ROBERT M. SOLOW)美國人 (1924- )
他對增長理論做出了貢獻,提出長期的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技術進步,而不是依靠資本和勞動力的投入。
1988年
莫里斯·阿萊斯(MAURICE ALLAIS)法國人(1911- )
他在市場理論及資源有效利用方面做出了開創性貢獻。對一般均衡理論重新做了系統闡述。
1989年
特里夫·哈維默(TRYGVE HAAVELMO)挪威人 (1911- )
他建立了現代經濟計量學的基礎性指導原則。
1990年
默頓·米勒(MERTON M. MILLER)美國人 (1923-2000)
哈里·馬科維茨(HARRY M. MARKOWITZ)美國人 (1927- )
威廉·夏普(WILLIAM F. SHARPE)美國人 (1934- )
他們在金融經濟學方面做出了開創性工作。
1991年
羅納德·科斯(RONALD H.COASE)英國人(1910- )
他揭示並澄清了經濟制度結構和函數中交易費用和產權的重要性。
1992年
加里·貝克(GARY S. BECKER)美國人 (1930- )
他將微觀經濟理論擴展到對人類相互行為的分析,包括市場行為。
1993年
道格拉斯·諾斯(DOUGLASS C. NORTH)美國人 (1920- )
羅伯特·福格爾(ROBERT W. FOGEL)美國人 (1926- )
前者建立了包括產權理論、國家理論和意識形態理論在內的「制度變遷理論」。後者用經濟史的新理論及數理工具重新詮釋了過去的經濟發展過程。
1994年
約翰·納什(JOHN F.NASH)美國人 (1928- )
約翰·海薩尼(JOHN C. HARSANYI)美國人 (1920- )
萊因哈德·澤爾騰(REINHARD SELTEN)德國人( 1930- )
這三位數學家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論方面做出了開創性德貢獻,對博弈論和經濟學產生了重大影響。
1995年
羅伯特·盧卡斯(ROBERT LUCAS)美國人 (1937- )
他倡導和發展了理性預期與宏觀經濟學研究的運用理論,深化了人們對經濟政策的理解,並對經濟周期理論提出了獨到見解。
1996年
詹姆斯·莫里斯(JAMES A. MIRRLEES)英國人(1936- )
威廉·維克瑞(WILLIAM VICKREY)美國人 (1914-1996)
前者在信息經濟學理論領域做出了重大貢獻,尤其是不對稱信息條件下的經濟激勵理論。後者在信息經濟學、激勵理論、博弈論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貢獻。
1997年
羅伯特·默頓(ROBERT C. MERTON)美國人 (1944- )
邁倫·斯科爾斯(MYRON S. SCHOLES)美國人(1941- )
前者對布萊克-斯科爾斯公式所依賴的假設條件做了進一步減弱,在許多方面對其做了推廣。後者給出了著名的布萊克-斯科爾斯期權定價公式,該法則已成為金融機構涉及金融新產品的思想方法。
1998年
阿馬蒂亞·森(AMARTYA SEN )印度人(1933- )
他對福利經濟學幾個重大問題做出了貢獻,包括社會選擇理論、對福利和貧窮標準的定義、對匱乏的研究等。
1999年
羅伯特·蒙德爾(ROBERT A. MUNDELL)加拿大人 (1923- )
他對不同匯率體制下貨幣與財政政策以及最適宜的貨幣流通區域所做的分析使他獲得這一殊榮。
2000年
詹姆斯-J-赫克曼(James Heckman ) 美國人 (1944-)
丹尼爾-L-麥克法登(Daniel McFadden ) 美國人 (1937年-)
他們發展了廣泛應用在經濟學以及其他社會科學中對個人和住戶的行為進行統計分析的理論和方法。尤其是,對赫克曼獎勵他對分析選擇性樣本的理論和方法的發展。
2001年
喬治·阿克爾洛夫(George A.Akerlof) 美國人 (1940-)
邁克爾·斯彭斯(A.Michael Spence) 美國人 (1948-)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Stiglize) 美國人 (1943-)
他們在「對充滿不對稱信息市場進行分析」領域所作出的重要貢獻。
2002年
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 美國人 (1934年- )
弗農·史密斯(Vernon L. Smith) 美國人 (1927年- )
他們在心理和實驗經濟學研究方面做出了開創性工作。
2003年
羅伯特·恩格爾(Robert Engle) 美國人 (1942年- )
克萊夫·格蘭傑(Clive Granger) 英國人 (1934年- )
他們在經濟學時間數列分析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
2004年
芬恩.基德蘭德(Finn E. Kydland) 挪威人 (1943年- )
愛德華.普雷斯科特(Edward C. Prescott) 美國人 (1940年- )
他們在動態宏觀經濟學方面做出了傑出貢獻。
2005年
羅伯特·奧曼(Robert J. Aumann) 以色列和美國雙重國籍(1930年- )
托瑪斯·謝林(Thomas C. Schelling) 美國人 (1921年- )
他們通過博弈論分析加強了世人對沖突和合作的理解。
❼ 有哪些金融學的學者獲得過諾貝爾經濟學獎
1、理查抄德·塞勒,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行為金融學創始人,芝加哥大學教授,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他的主要研究領域是行為經濟學、行為金融學和決策心理學。在行為金融學方面,seiler研究了人類有限理性行為對金融市場的影響,做出了許多重要貢獻。
2、HartOliverSimonArcyHart,201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經濟學家。他專注於契約理論、企業理論、公司金融和法律經濟學,是契約理論、現代製造商理論和公司金融理論的奠基人之一,在其代表作《企業、合同與金融結構》中,他進一步發展了產權理論,提出了不完全合同理論。
3、霍姆斯特羅姆,201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現任麻省理工學院保羅·薩繆爾森經濟學教授。他是一位著名的微觀經濟學家。他最著名的研究領域是契約與激勵理論,尤其是相關理論在金融危機期間公司治理與流動性研究中的應用。
4、2015年諾貝爾獎得主安格斯·迪頓和安格斯·迪頓因其對消費、貧困和福利的研究獲得201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他的主要觀點是,貧困的主要原因是政府的無能。
❽ 歷屆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有哪些
諾貝爾經濟學獎歷年得主:
1960s
1969年
拉格納·弗里希(Ragnar Frisch)挪威人 (1895-1973)
簡·丁伯根(Jan Tinbergen)荷蘭人 (1903-1994)
1970年
保羅·薩繆爾森(Paul A. Samuelson )美國人 (1915- 2009)
1971年
西蒙·庫茲涅茨(Simon Kuznets )烏克蘭人,後入美國籍 (1901-1985)
1972年
約翰·希克斯(John R. Hicks)英國人 (1904-1989)
肯尼斯·約瑟夫·阿羅(Kenneth J. Arrow)美國人 (1921- )
1973年
華西里·列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蘇聯人 (1906-1999)
1974年
弗里德里克·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奧地利人 (1899-1992)
綱納·繆達爾(Gunnar Myrdal)瑞典人 (1898-1987)
1975年
列奧尼德·康托羅維奇(Leonid Vitaliyevich Kantorovich)蘇聯人 (1912-1986)
佳林·庫普曼斯(Tjalling C. Koopmans)美國人 (1910-1985)
1976年
米爾頓·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美國人 (1912-2006 )
1977年
戈特哈德·貝蒂·俄林(Bertil Ohlin)瑞典人 (1899-1979)
詹姆斯·愛德華·米德(James E. Meade)英國人 (1907-1995)
1978年
赫伯特·西蒙(Herbert A. Simon)美國人 (1916-2001)
1979年
威廉·阿瑟·劉易斯(Sir Arthur Lewis)英國人,後入美國籍 (1915-1991)
西奧多·舒爾茨(Theodore W. Schultz)美國人 (1902-1998)
1980年
勞倫斯·羅·克萊因(Lawrence R. Klein)美國人 (1920- )
1981年
詹姆斯·托賓(James Tobin)美國人 (1918-2002)
1982年
喬治·斯蒂格勒(George J. Stigler)美國人 (1911-1991)
1983年
羅拉爾·德布魯(Gerard Debreu)美國人 (1921-2004 )
1984年
理查德·約翰·斯通(Richard Stone)英國人 (1913-1991)
1985年
弗蘭科·莫迪利安尼(Franco Modigliani)義大利(1918- )
1986年
詹姆斯·麥基爾·布坎南(James M. Buchanan Jr.)美國人 (1919- )
1987年
羅伯特·索洛(Robert M. Solow)美國人 (1924- )
1988年
莫里斯·阿萊斯(Maurice Allais)法國人(1911- )
1989年
特里夫·哈維默(Trygve Haavelmo)挪威人 (1911- 1999)
1990年
默頓·米勒(Merton H. Miller)美國人 (1923-2000)
哈里·馬科維茨(Harry M. Markowitz)美國人 (1927- )
威廉·夏普(William F. Sharpe)美國人 (1934- )
1991年
羅納德·科斯(Ronald H. Coase)英國人(1910- )
1992年
加里·貝克爾(Gary S. Becker)美國人 (1930- )
1993年
道格拉斯·諾斯(Douglass C. North)美國人 (1920- )
羅伯特·福格爾(Robert W. Fogel)美國人 (1926- )
1994年
約翰·福布斯·納什(John F. Nash Jr.)美國人 (1928- )
約翰·海薩尼(John C. Harsanyi)美國人 (1920- 2000)
萊因哈德·澤爾騰(Reinhard Selten)德國人( 1930- )
1995年
小羅伯特·盧卡斯(Robert E. Lucas Jr.)美國人 (1937- )
1996年
詹姆斯·莫里斯(James A. Mirrlees)英國人(1936- )
威廉·維克瑞(William Vickrey)美國人 (1914-1996)
1997年
羅伯特·默頓(Robert C. Merton)美國人 (1944- )
邁倫·斯科爾斯(Myron S. Scholes)美國人(1941- )
1998年
阿馬蒂亞·森(Amartya Sen)印度人(1933- )
1999年
羅伯特·蒙代爾(Robert A. Mundell)加拿大人 (1923- )
2000年
詹姆斯·赫克曼(James J. Heckman)1944 年生於美國芝加哥,曾就讀於科羅拉多學院。1971年獲普林斯頓大學經濟系博士學位。現為芝加哥大學的教授。
丹尼爾·麥克法登(Daniel L. McFadden)1937 年生於美國北卡羅來那州的瑞雷,曾就讀於明尼蘇達大學。1962年獲得明尼蘇達大學博士學位。現為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教授。
2001年
喬治·阿克爾洛夫(George A. Akerlof )生於1940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教授
邁克爾·斯賓塞(A. Michael Spence )生於1943年,美國加州斯坦福大學教授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生於1943年,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教授
2002年
丹尼爾·卡納曼(Daniel Kahneman)1934年出生,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和公共事務教授。
弗農·史密斯(Vernon L. Smith)1927年出生,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經濟學和法律教授。
2003年
克萊夫·格蘭傑(Clive W.J. Granger) 1934年生於英國威爾士的斯旺西,現為英國公民。他1959年獲英國諾丁漢大學博士學位,現是美國聖迭戈加利福尼亞大學榮譽經濟學教授。
羅伯特·恩格爾(Robert F. Engle III) 1942年生於美國紐約的錫拉丘茲,1969年獲美國康奈爾大學博士學位,現為美國紐約大學金融服務管理學教授。
2004年
芬恩·基德蘭德(Finn E. Kydland),1943年生於挪威。1973年從匹茲堡的卡內基—梅隆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現任卡內基—梅隆大學和加利福尼亞聖巴巴拉分校的教授。
愛德華·普雷斯科特(Edward C. Prescott),1940年生於美國紐約州。1967年從匹茲堡的卡內基-梅隆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普雷斯科特曾先後在賓州大學、卡內基-梅隆大學和明尼蘇達大學任教,現任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凱瑞(W.P. Carey) 商學院經濟學講席教授,並擔任明尼阿波利斯聯邦儲備銀行的資深顧問。他在卡內基—梅隆大學任教期間曾擔任基德蘭德的博士論文導師。
2005年
托馬斯·克羅姆比·謝林(Thomas Crombie Schelling),1921年生於美國。哈佛大學博士。現任馬里蘭大學教授。
羅伯特·約翰·奧曼(Robert John Aumann),1930年生於德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教授。
通過博弈論分析促進了對沖突與合作的理解。
2006年
埃德蒙德·菲爾普斯(Edmund Phelps) 1933年出生,美國人。
2007年
埃里克·馬斯金(Eric S. Maskin),1950年出生於美國紐約。1976年獲得哈佛大學應用數學博士學位。1985至2000年任哈佛大學經濟系教授。2003年出任世界計量經濟學會會長,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社會科學部主任。
羅傑·邁爾森(Roger B. Myerson),1951年3月29日生於美國波士頓,美國國籍。1976年獲得哈佛大學應用數學博士學位。
里奧尼德·赫維克茲(Leonid Hurwicz) 猶太人,1917年出生於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來到美國。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經濟學會院士,總統獎獲得者,明尼蘇達大學校董事會講座教授。
2008年
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美國經濟學家,1953年出生
2009年
奧利弗·威廉姆森(Oliver·Williamson,1932.9.27— ):「新制度經濟學」的命名者
埃莉諾·奧斯特羅姆(Elinor Ostrom):美國公共選擇學派的創始人之一
2010年
彼得·戴蒙德(Peter Diamond),生於1940年,1960年畢業於耶魯大學,獲數學學士學位;1963年,年僅23歲就獲得了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學位,之後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開始教學生涯。
戴爾·莫滕森(Dale T. Mortensen),生於1939年2月2日,美國公民,現任職於美國西北大學。莫滕森在卡內基梅隆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在維拉馬特大學獲得學士學位。他的學術思想影響了皮薩里迪德斯(Christopher A. Pissarides)。
克里斯托弗·皮薩里德斯(Christopher A. Pissarides),他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宏觀經濟學的多個領域,其中最主要的是勞工、經濟增長和經濟政策。
2011年
托瑪斯·薩金特(Thomas J. Sargent, 1943年7月19日-),美國經濟學家,擅長於總體經濟學、貨幣經濟學、時間序列等領域。他和小羅伯特·盧卡斯、尼爾·華勒斯、羅伯特·巴羅等人同為理性預期革命的重要代表人物,並且是數篇開創性論文的作者。
克里斯托弗·西姆斯(Christopher A.Sims)生於1942年10月21日。1989年成為美國科學院院士。
2012年
埃爾文·羅斯(Alvin E. Roth)生於1951年12月19日,是一位美國經濟學家,目前在哈佛商學院擔任經濟及工商管理喬治-岡德(George Gund)教授。
羅伊德·沙普利(Lloyd S. Shapley)生於1923年6月2日,美國著名數學家和經濟學家,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擔任數學和經濟系擔任教授。在數理經濟學與博弈論領域有卓越貢獻。在40年代的紐曼(Neuman)和摩根斯坦(Morgenstern)之後,沙普利被認為是博弈論領域最出色的學者。
2013年
尤金·法瑪(Eugene Fama,1939年2月14日-),生於美國麻塞諸塞州波斯頓,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專長於現代投資組合理論與資產定價理論,因提出「有效市場假說」聞名。
彼得·漢森(Peter Hansen,1952年出生-),生於香檳伊利諾州,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最主要的貢獻在於發現了在經濟和金融研究中極為重要的廣義矩方法。目前,漢森正利用穩定控制理論和遞歸經濟學理論研究風險在定價和決策中的作用。
羅伯特·席勒(Robert J. Shiller,1946年3月26日-),美國經濟學家,學者,暢銷書作家。他是耶魯大學亞瑟·奧肯(Arthur M. Okun)經濟學教授,也是耶魯管理學院金融國際中心成員。
2014年
讓·梯若爾(Jean Tirole)1953年8月9日出生於法國,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學位,現擔任法國圖盧茲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科研所長,同時在巴黎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擔任兼職教授,並先後在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擔任客座教授。被譽為當代「天才經濟學家」。
2015年
安格斯·迪頓(Angus Deaton),1945年10月19日出生在蘇格蘭愛丁堡,是一位微觀經濟學家。
2016年北京時間10月10日,諾貝爾獎經濟學獎揭曉,哈佛大學的奧利弗·哈特Oliver Hart和麻省理工的本特·霍姆斯特羅姆Bengt Holmström獲得了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以表彰他們對契約理論做出的貢獻。
他們發展了動態模型來分析經濟進程,前者是經濟計量學的奠基人,後者經濟計量學模式建造者之父。
1970s
他發展了數理和動態經濟理論,將經濟科學提高到新的水平。他的研究涉及經濟學的全部領域。
在研究人口發展趨勢及人口結構對經濟增長和收入分配關系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
他們深入研究了經濟均衡理論和福利理論。
發展了投入產出方法,該方法在許多重要的經濟問題中得到運用。
他們深入研究了貨幣理論和經濟波動,並深入分析了經濟、社會和制度現象的互相依賴。
前者在1939年創立了享譽全球的線形規劃要點,後者將數理統計學成功運用於經濟計量學。他們對資源最優分配理論做出了貢獻。
創立了貨幣主義理論,提出了永久性收入假說。
對國際貿易理論和國際資本流動作了開創性研究。
對於經濟組織內的決策程序進行了研究,這一有關決策程序的基本理論被公認為關於公司企業實際決策的創見解。
在發展經濟學方面頗有建樹,提出了二元經濟模型和進出口交換比價模型。
在經濟發展方面做出了開創性研究,深入研究了發展中國家在發展經濟中應特別考慮的問題。
1980s
以經濟學說為基礎,根據現實經濟中實有數據所作的經驗性估計,建立起經濟體制的數學模型。
闡述和發展了凱恩斯的系列理論及財政與貨幣政策的宏觀模型。在金融市場及相關的支出決定、就業、產品和價格等方面的分析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工業結構、市場的作用和公共經濟法規的作用與影響方面,做出了創造性重大貢獻。
概括了帕累托最優理論,創立了相關商品的經濟與社會均衡的存在定理。
國民經濟統計之父,在國民帳戶體系的發展中做出了奠基性貢獻,極大地改進了經濟實證分析的基礎。
第一個提出儲蓄的生命周期假設。這一假設在研究家庭和企業儲蓄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將政治決策的分析同經濟理論結合起來,使經濟分析擴大和應用到社會—政治法規的選擇。
對經濟增長理論做出貢獻。提出長期的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技術進步,而不是依靠資本和勞動力的投入。
他在市場理論及資源有效利用方面做出了開創性貢獻。對一般均衡理論重新做了系統闡述。
建立了現代經濟計量學的基礎性指導原則。
1990s
他們在金融經濟學方面做出了開創性工作。
揭示並澄清了經濟制度結構和函數中交易費用和產權的重要性。
將微觀經濟學的理論擴展到對於人類行為的分析上,包括非市場經濟行為。
前者建立了包括產權理論、國家理論和意識形態理論在內的「制度變遷理論」。後者用經濟史的新理論及數理工具重新詮釋了過去的經濟發展過程。
這三位數學家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論方面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對博弈論和經濟學產生了重大影響。
倡導和發展了理性預期與宏觀經濟學研究的運用理論,深化了人們對經濟政策的理解,並對經濟周期理論提出了獨到的見解。
前者在信息經濟學理論領域做出了重大貢獻,尤其是不對稱信息條件下的經濟激勵理論。 後者在信息經濟學、激勵理論、博弈論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貢獻。
前者對布萊克-斯科爾斯公式所依賴的假設條件做了進一步減弱,在許多方面對其做了推廣。後者給出了著名的布萊克-斯科爾斯期權定價公式,該法則已成為金融機構涉及金融新產品的思想方法。
對福利經濟學幾個重大問題做出了貢獻,包括社會選擇理論、對福利和貧窮標準的定義、對匱乏的研究等。
他對不同匯率體制下貨幣與財政政策以及最適宜的貨幣流通區域所做的分析使他獲得這一殊榮。
2000s
在微觀計量經濟學領域,他們發展了廣泛應用於個體和家庭行為實證分析的理論和方法。
為不對稱信息市場的一般理論奠定了基石。他們的理論迅速得到了應用,從傳統的農業市場到現代的金融市場。他們的貢獻來自於現代信息經濟學的核心部分。
傳統上,經濟學研究主要建立在人們受自身利益驅動並能作出理性決策的假設基礎之上。長期以來,經濟學被普遍視為是一種依賴於實際觀察的經驗科學,或者是建立在演繹、推理方法基礎之上的思辯性哲學,而不是在可控實驗室中進行檢測的實驗性科學。然而,現在經濟學研究越來越重視修正和測試基礎經濟理論的前提假設,並越來越依賴於在實驗室里而不是從實地獲得的數據。這種研究源於兩個截然不同但目前正在相互融合的領域:一個是用認知心理學分析方法研究人類的判斷和決策行為的領域;另一個是通過實驗室實驗來測試或檢驗根據經濟學理論作出預測的未知或不確定性領域。卡納曼和史密斯正是這兩個研究領域的先驅。卡納曼因卓有成效地把心理學分析方法與經濟學研究融合在一起,而為創立一個新的經濟學研究領域奠定了基礎,其主要研究成果是,他發現了人類決策的不確定性,即發現人類決策常常與根據標准經濟理論假設所作出的預測大相徑庭。他與已故的阿莫斯·特維爾斯基合作,提出了一種能夠更好地說明人類行為的期望理論。
他們分別用「隨著時間變化的易變性」和「共同趨勢」兩種新方法分析經濟時間序列,從而給經濟學研究和經濟發展帶來巨大影響。研究人員在進行估量關系、作出預測以及檢驗經濟學理論中的假設時,往往以時間序列,即以按時間排列的觀察周期的形式來使用數據。這種時間序列顯示了國內生產總值、價格、利率、股票價格等的演變。在上個世紀80年代,兩位獲獎者發明了新的統計方法來處理許多經濟時間序列中兩個關鍵屬性:隨時間變化的易變性和非穩定性。在金融市場上,隨著時間的隨機波動,即易變性,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因為股票和各類有價證券的價值取決於易變性的風險。波動可以隨著時間發生很大變化:一個波動很大的動盪期後總是一個波動很小的平靜期。恩格爾所發明的「自動遞減條件下的異方差性」(ARCH)理論能精確地獲取很多時間序列的特徵,並對能把隨時間變化的易變性進行統計模型化的方法進行了發展。現在,他的ARCH模型已經不僅是研究人員不可缺少的工具,金融市場上的分析家也用它來進行資產定價和證券投資風險評估。 大部分整體經濟時間序列都有一個隨機趨勢,一次暫時的失調會產生長期持續的影響。這些時間序列被叫做「非穩定的」序列。格蘭傑論證出,當用於穩定時間序列的統計方法運用於非穩定的數據分析時,人們很容易做出安全錯誤的判斷。他的重大發現是,把兩個以上非穩定的時間序列進行特殊組合後可能呈現穩定性。格蘭傑把這種現象叫作「共和體」。他這一方法在對諸如儲蓄和消費的關系、匯率和物價的關系以及短期和長期利率的關系等經濟學領域的研究中有著意義非凡的作用。
他們一是通過對宏觀經濟政策運用中「時間連貫性難題」的分析研究,為經濟政策特別是貨幣政策的實際有效運用提供了思路;二是在對商業周期的研究中,通過對引起商業周期波動的各種因素和各因素間相互關系的分析,使人們對於這一現象的認識更加深入。
菲爾普斯教授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於宏觀經濟學的各個領域,包括就業、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儲蓄、公債、稅收、代際公平、價格、工資、微觀主體行為、資本形成、財政和貨幣政策,以及他最有成就的領域——經濟增長問題,被譽為「現代宏觀經濟學的締造者」和「影響經濟學進程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菲爾普斯教授最重要的貢獻在於經濟增長理論。他繼羅伯特·索洛之後,對經濟增長的動態最優化路徑進行了分析,提出了著名的「經濟增長黃金律」,從而正式確立了經濟增長理論。
在現代經濟學最為基礎的領域里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其中包括公共選擇理論、博弈論、激勵理論與信息理論以及機制設計。被譽當今國際經濟學最受尊敬的經濟學大師。
其博士課題為「一種合作博弈理論(A Theory of Cooperative Games)」,對博弈論有深入的研究。著有《博弈論:矛盾沖突分析》(Game Theory: Analysis of Conflict)及《經濟決策的概率模型》(Probability Models for Economic Decisions)。
開始時興趣主要是計量經濟學,對動態計量模型的識別問題作出了奠基性的工作。1947年首先提出並定義了宏觀經濟學中的理性預期概念。其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機制和機構設計以及數理經濟學。最重要的研究工作是開創了經濟機制設計理論。他曾於1990年由於「對現代分散分配機制的先鋒性研究」獲得美國國家科學獎。
保羅·克魯格曼是自由經濟學派的新生代,他的研究領域主要集中在貿易模式和區域經濟活動。
奧利弗·威廉姆森被譽為重新發現「高斯定理(又譯科斯定理)」的人,至少是由於他的宣傳功勞,才使高斯的交易費用學說成為現代經濟學中異軍突起的一派,並匯聚了包括組織理論、法學、經濟學在內的大量學科交叉和學術創新,逐步發展成當代經濟學的一個新的分支。
200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奧利弗·E·威廉姆森,以表彰「他對經濟治理的分析,特別是對公司的經濟治理邊界的分析」。
埃莉諾·奧斯特羅姆中文名為歐玲,埃莉諾·奧斯特羅姆1933年出生於美國,現供職於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美國著名政治學家、政治經濟學家、行政學家和政策分析學家。
埃莉諾·奧斯特羅姆獲頒2009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以表彰「她對經濟治理的分析,尤其是對普通人經濟治理活動的研究」。
2010s
「市場大部分交易都是為貿易而進行的,當然會出現一些貿易摩擦,買者很難得到想要買的買品,而賣者很難找到消費者。」 彼特-戴蒙德等人所開發的理論是解釋了市場上這種沖突。他的理論是遠遠可以適用於勞動力市場之外其它領域,可以用於整個房地產市場在經濟學以及家庭經濟學等等。
戴爾·莫滕森其主要研究領域集中在勞動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等經濟理論。
「市場大部分交易都是為貿易而進行的,當然會出現一些貿易摩擦,買者很難得到想要買的買品,而賣者很難找到消費者。」 彼特-戴蒙德等人所開發的理論是解釋了市場上這種沖突,他們的理論是基於微觀經濟學理論的,也就是市場合理產出。
拓展資料:
諾貝爾經濟學獎(The Nobel Economics Prize),全稱是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瑞典銀行經濟學獎(The Bank of Sweden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通常稱為諾貝爾經濟學獎,也稱瑞典銀行經濟學獎。
參考資料:諾貝爾經濟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