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微觀經濟學計算題8.9
解答:8.(1)由第一個市場的需求函數Q1=12-0.1P1可知,該市場的反需求函數為P1=120-10Q1,邊際收益函數為MR1=120-20Q1.
同理,由第二個市場的需求函數Q2=20-0.4P2可知,該市場的反需求函數為P2=50-2.5Q2,邊際收益函數為MR2=50-5Q2.
而且,市場需求函數Q=Q1+Q2=(12-0.1P)+(20-0.4P)=32-0.5P,且市場反需求函數為P=64-2Q,市場的邊際收益函數為MR=64-4Q.
此外,廠商生產的邊際成本函數MC= .
該廠商實行三級價格歧視時利潤最大化的原則可以寫為MR1=MR2=MC.
於是:
關於第一個市場:
根據MR1=MC,有:
120-20Q1=2Q+40 即 22Q1+2Q2=80
關於第二個市場:
根據MR2=MC,有:
50-5Q2=2Q+40 即 2Q1+7Q2=10
由以上關於Q1 、Q2的兩個方程可得,廠商在兩個市場上的銷售量分別為:Q1=3.6,Q2=0.4 可求得P1=84,P2=49.
在實行三級價格歧視的時候,廠商的總利潤為:
л=(TR1+TR2)-TC
=P1Q1+P2Q2-(Q1+Q2)2-40(Q1+Q2)
=84×3.6+49×0.4-42-40×4=146
(2)當該廠商在兩個上實行統一的價格時,根據利潤最大化的原則即該統一市場的MR=MC有:
64-4Q=2Q+40
解得 Q=4
以Q=4代入市場反需求函數P=64-2Q,得:
P=56
於是,廠商的利潤為:
л=P.Q-TC
=(56×4)-(42+40×4)=48
所以,當該壟斷廠商在兩個市場上實行統一的價格時,他追求利潤最大化的銷售量為Q=4,價格為P=56,總的利潤為л=48.
(3)比較以上(1)和(2)的結果,可以清楚地看到,將該壟斷廠商實行三級價格歧視和在兩個市場實行統一作價的兩種做法相比較,他在兩個市場制定不同的價格實行三級價格歧視時所獲得的利潤大於在兩個市場實行統一定價時所獲得的利潤(因為146>48).這一結果表明進行三級價格歧視要比不這樣做更為有利可圖.
9.1.
TC=積分MC=Q^3-15Q^2+100Q+C
TC=TVC+TFC
把Q=10 TC=1000帶入得TFC=C=500
2.
TC=Q^3-15Q^2+100Q+500
TVC=Q^3-15Q^2+100Q
AC=Q^2-15Q+100+500/Q
AVC=Q^2-15Q+100
⑵ 微觀經濟學計算
1,利潤最大的基本條件是MC=MR=P,所以應先求出MC,再令MC=P。
MC為STC的導數,MC為3Q^2-12Q+30.
當MC=66時,求出Q=6.
利潤=收益-成本.
收益=QP,P=66,Q=6,所以收益為396.
將Q代入,STC=220.
所以利潤為=396-220=176.
2,P=30時,做法同上,Q=4.
依次求出收益為120.成本為128.廠商虧損.120-128=-8.虧損為8.
3,當市場價格下降到AVC最低點以下時,廠商必須停止生產。
AVC就是平均可變成本。
由STC的函數可出,40為固定值,那麼SVC的函數為,SVC=Q^3-6Q^2+30Q
由此可求出AVC為Q^2-6Q+30.
我們可以對AVC求導,使其導數為0求出最低點.
也就是2Q-6=0
求出Q=3.再將Q=3代入到AVC的函數求出AVC為21.
所以,當價格下降到21以下時,必須停產。
⑶ 微觀經濟學計算題
令:貨幣的邊際效用為R
則:R=MUx/Px=MUy/Py
由題意知MUx=Y MUy=X Px=2 Py=4
所以Y/2=X/4 即X=2Y
另由題意可知2X+4Y=120
由以上兩式解得:X=30 Y=15
所以貨幣的邊際效用R=30/4=7.5
該人的總效用U=XY=30*15=450
該人月收入貨幣的總效用=120*7.5=900
⑷ 微觀經濟學計算題求解
廠商最佳要素投入組合,要使得兩要素的邊際技術替代率等於兩要素的價格比。也就是MPL/MPK=PL/PK。
(1)對生產函數求導,得:MPL=K,MPK=L,所以K/L=4,即K=4L。
將K=4L代入生產函數,得Q=4L^2,當Q=10時,L=√10/2(根號10除以2)。K=4L=2√10。
(2)生產既定產量時的最小成本就是當廠商生產滿足MPL/MPK=PL/PK時的成本,所以C=L·PL+K·PK=4√10。
⑸ 求微觀經濟學公式總結
我是學經濟學的,西方經濟學最難的不是公式和算式,其實只要你知道了一些規律,其實記住幾個重要公式就什麼都可以解決了.最點是它的一些理論的解釋和分析,還有它所包含的圖形的分析,包括它的變化趨勢等等,要想學好這門,不看書是不可能的,還有你要每個字的看,理解是關鍵,有的時候要是你理解了,甚至都不需要再背了.對於文科生也不是難的,加油~
西方經濟學:就是從外國引進的的,主要是西方經濟思想
微觀經濟學:討論的主要是微觀層面經濟學,立場一般是企業或者叫廠商
宏觀經濟學:討論的是宏觀層面問題,一般是針對國家層面
目前的書通常都是這樣的公式 :西方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
事實上也並不完全是這樣,比如社會主經濟學也是既有宏觀也有微觀
夠不夠清楚呀?如果不懂你再問吧
巧記《馬克思政治經濟學》公式
(1)貨幣流通規律
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 =(待售商品的數量 X 物價水平)/單位貨幣流通速度
=待售商品的價格總額/單位貨幣流通速度
當貨幣充當支付手段後,
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 =(待售商品的價格總額+到其支付總額-延期支付總額-相互抵消支付總額)/單位貨幣流通速度
(2)率
剩餘價值率:衡量資本剝削勞動的程度 揭示資本家的剝削
m』= m/v = 剩餘勞動/必要勞動 = 剩餘勞動時間/必要勞動時間
利潤率:衡量資本增值程度 掩蓋資本家的剝削 p』= m/(c+v)
影響利潤率的因素:
利潤率與剩餘價值率成正比
利潤率與c/v(資本有機構成)成反比
利潤率與資本周轉速度成正比
利潤率與不變資本的節省程度成正比
年剩餘價值率:衡量一年中預付可變資本的增值程度
M』=年剩餘價值量/可變資本=m』v n/v=m』n
年利潤率:衡量一年中預付總資本的增值程度 p』=M/(c+v)
利息率=利息/借貸資本 衡量借貸資本的增值程度
銀行利潤率=銀行利潤/自有資本 衡量銀行資本家的自有資本的增值程度
平均利潤率:取決於各部門利潤率 社會預付資本在各部門中所佔比例
(3)剩餘價值形式公式:
超額剩餘價值 = 商品社會價值 - 商品個別價值
超額利潤 = 商品社會價格 - 商品個別價格
生產價格 = 生產成本 + 平均利潤
股票價格 = 股息 / 利率 土地價格 = 地租 / 利率
(4)地租
級差地租 = 劣等土地農產品的社會價格 - 優等土地農產品的社會價格
絕對地租 = 農產品價值 - 社會生產價格
(5)資本理論
資本周轉次數n = 1年 / 周轉一次花費時間
折舊費 = 固定資本原值 / 使用年限 折舊率 = 折舊費 / 固定資本原值
預付資本總周轉(平均周轉)= (1年中固定資本周轉的總價值+1年中流動資本周轉的總價值)/全部預付資本
(6)社會資本再生產
簡單再生產的實現條件:
基本條件: I(v + m) = II c
具體實現條件: I(c + v + m) = I c + II c
II(c + v + m) = II(v + m) + I(v + m)
擴大再生產的實現條件:
擴大再生產的前提條件:
首先追加生產資料 I(v + m)>II c I(c + v + m)>I c + II c
追加消費資料 II(c + m – m / x)>I(v + m / x)
II(c + v + m)>II(v + m / x) + I(v + m / x)
擴大再生產實現條件:
基本條件: I(v + v + m / x) = II(c + c)
具體實現條件:I(c + v + m) = I(c + c) + II(c + c)
基本原則:
a.總量不變,II(c + v + m) = I(v + v + m / x) + I(v + v + m / x)
b. m m / x
c. 遇到c加 c; 遇到v加 v。
總結:
實現條件都是「=」,前提條件都是「〉」。
巧記《馬克思政治經濟學》公式:課本第284頁的一大堆公式有規律可尋,凡是有三角符號的都是指擴大再生產的實現條件;有>(大於號)是指擴大再生產的前提條件。
例:2004年7月《馬政》的其中一題多項選擇題:
34.社會資本擴大再生產的實現條件包括( )
A.Ⅰ(v+m)=Ⅱc
B.Ⅰ(v+△v+ )=Ⅱ(c+△c)
C.Ⅰ(c+v+m)= Ⅰc+Ⅱc
D.Ⅰ(c+v+m)= Ⅰ(c+△c)+Ⅱ(c+△c)
E. Ⅱ(c+v+m)= Ⅰ(v+△v+ )+Ⅱ(v+△v+ )
經濟學上的公式
e^n =1+n/1!+n^2/2!+,,,,,,+n^i/i!+,,,,
邊際成本=邊際收益
△代表變化量,這個符號只出現在求弧彈性運算里.演算法是後項減前項,比如從a點到b點的△Q=Qb-Qa。
在點彈性運算中,△Q趨進於無窮小(例b點無限趨進於a點),此時用dQ,dP表示,即對於需求函數,Ed=-(dQ/dP)*(P/Q)。其中dQ/dP是指Q對P求導或偏導。
例題講解:
先求均衡點:Qd=Qs,此時Q=48,P=6
再求需求點彈性:Ed=-(dQ/dP)*(P/Q)=2*(6/48)=0.25
最後求供給點彈性:Es=(dQ/dP)*(P/Q)=3*(6/48)=0.375
補充:對於正常品,求需求點彈性時公式里有負號,弧彈性也有。而供給彈性公式中沒有。這是為了保證彈性為正。但對於劣質品與吉芬物品就不一樣了,反正求完之後發現是負的就在公式里加個負號以求正就行了……衡量彈性以1為界而不是0。
「例如已知Q的數值,那麼△Q怎麼計算?」如上所說,求△Q,必須先知道兩點(如a點和b點),然後Qa-Qb=△Q。如果求點彈性,就先說明這個Q是對於需求曲線而言還是對於供給曲線而言,然後針對不同曲線求出相應的P,利用上面給出的公式求彈性即可。
對於樓上的解,應該改成這樣:(加括弧是為了看著方便……)
d(Qd)=-2d(P)
d(Qs)=3d(P)
但這個是在圖上需求、供給曲線在某點的斜率,與彈性不一樣。斜率不等於彈性,看公式就看得出來。
⑹ 微觀經濟學。計算機會成本。
假設某機器原來生產產品A,利潤收入為200元,現在改生產產品B,所用去的人工和原材料等為1000元,則生產產品B的機會成本為(a、200元)。供參考。
⑺ 微觀經濟學 計算題部分
1.點彈性用公式pdQ/Qdp也即是Q』*P/Q,不難的。
2.(1)已知了K,於是就可以直接代入生產函數。就得到了L和Q的關系,即勞動的總量函數。反解出L(Q),然後平均量就為L(Q)/Q,邊際量就為L(Q)的導數
(2)已知了L(Q)就可以求平均產量,得到之後求極值,令導數為0即可解出極值點Q,代入L(Q)可解出
3用U=XY
PX*X+PY*Y=I
用拉格朗日法求極值。
或者簡單點就是用MUx/MUy=Px/Py即可解出XY的比例,Y/X=2/5
然後代入Px*X+Py*Y=I
分別可解出X,Y
用求得的XY代入效用函數,即可解出總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