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信息經濟學名詞解釋
信息經濟又稱資訊經濟,IT經濟。作為信息革命在經濟領域的偉大成果的回信息經濟,是通過產答業信息化和信息產業化兩個相互聯系和彼此促進的途徑不斷發展起來的。所謂信息經濟,是以現代信息技術等高科技為物質基礎,信息產業起主導作用的,基於信息、知識、智力的一種新型經濟。
信息經濟的發展,不僅不會否定農業經濟、工業經濟、服務經濟的存在,相反會促進這三種經濟的素質通過信息化後大為提升,並導致不可觸摸的信息型經濟取代可以觸摸的物質型經濟而在整個經濟中居於主導地位。
對於信息經濟的確立,可以根據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來加以明確:區別一個經濟時代,不是看它生產什麼,而是看它怎樣生產,用什麼勞動資料生產。從這一角度來提出具體衡量標准,如果把信息經濟作為一個經濟時代來看待的話,就有三個數量標准:
(1)信息部門所佔比重大於物質部門所佔的比重;
(2)信息部門所創造的產值在GNP中所佔比重大小;
(3)信息勞動者在總就業人口中所佔比重大小。如果這三個指標都超過50%以上,才能視為信息經濟佔主導地位。
Ⅱ 信息經濟學的介紹
信息經濟學起源於20世紀40年代,發展於50~60年代,到70年代基本發展成熟。在創建初期,研究重點多種多樣,有的學者側重於基礎理論研究,有的學者則側重於應用研究,也正是這兩種研究的互相補充和互相促進,才奠定了信息經濟學的理論基礎。進入70年代以後,信息經濟學的發展基本上達到了成熟,其標志是有大量信息經濟的論著問世。如:美國霍羅威茨的《信息經濟學》,英國威爾金森的《信息經濟學-計算成本和收益的標准》,日本曾田米二的《情報經濟學》等。
Ⅲ 信息經濟學的研究內容
1、信息的經濟作用。主要研究信息的經濟屬性及其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信息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功能。
2、信息的成本和價值。主要研究信息價值的定性和定量描述;信息的價值和成本的關系;信息價值的表現形式。
3、信息的經濟效果。主要研究信息的使用價值量與勞動消耗量的比例;信息的經濟效益計算和考核。
(3)什麼是信息經濟學擴展閱讀:
信息經濟學把擁有私人信息的一方稱為代理人。不了解這些信息的一方稱為委託人。因此,一般不對稱信息問題都可歸結為「委託一代理」模型。
在非對稱信息環境中。「委託一代理」關系的成立條件是委託人對代理人的支付不低於後者參與這個契約的機會成本。
非對稱信息環境是微觀信息經濟學重要的既定條件之一。微觀經濟學的完全競爭模型在現實中很難真正存在。
Ⅳ 信息經濟學主要研究什麼問題
未來信息經濟學研究的有關問題
從宏觀上看,信息經濟就是信息產業經濟,它具有知識性、刨造性、整台性、互聯性、緊迫性及全球化數字化、虛擬化的特點;從微觀上看,信息經濟也就是信息產品經濟,它具有綜合性、集約性高增值性、高技術性和可持續性的特點。總體而言,信息經濟是以信息技術為物質基礎,以信息產業為部門構成,以信息活動作用的強化為主要特徵的經濟。
隨著學科的不斷發展和完善,信息經濟學的研究將不斷深入,並集中致力於以下七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研究信息產業和信息市場的結構、發展規律。它既包含對正在變化的職業和就業模式、信息產業和信息技術的地位所直接進行的實證研究,又包括對經濟基礎結構的變化及社會長期發展的理論所作的更一般的分析。潑拉特創立的信息經濟測度範式,用信息產業產值佔GMP的比重和信息產業勞動者佔全體勞動者的比重兩項指標來測定信息經濟規模,為信息經濟學在產業結構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整套可操作的方法。然而,這套範式在當前新的經濟形勢下還需相應地改進,這是信息經濟學研究有待完善的。
第二,信息的經濟成本問題研究。信息成本包括信息生產成本信息傳播成本,也包括市場交易過程中獲得信息的成本。在不同環境中,信息成本會具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和特徵,這也是信息經濟學
研究的重點。
第三,信息商品問題。把信息當作一種生產要素來考察其特徵、功能以及對經擠系統的作用備件、作用規律,主要探索信息商品的價值產生、轉移和消費以及信息關系經濟效益問題的客觀規律,社會在信息的生產、交換和消費過程中反映出來的各種經濟關系及客觀規律。從經濟角度研究信息系統活動和信息系統經營管理,以及與信息商品的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全過程有關的經濟活動。目前,信息商品和物質商品的區分仍有爭議,有形的物質商品是傳統經濟學研究的對象基礎,由此對信息經濟范圍也就有著不同的界定。
第四,信息經濟分析問題。首先,經擠學上的古典主義框架是否適台於信息的經濟分析,始終是有爭論的問題。盡管修正後的新古典理論在一些領域中容納信息現象,如在生產理論、市場行為和技術變化中已經出現「搜尋」和「信號」等概念,但缺乏系統組織研究和偏重專業知識。這種方法下的經濟分析,需要進行更進一步的實證性工作。其次,信息在系統中的作用,包括在企業系統和市場環境中的作用,一直被視為可能彌補新古典理論缺陷的分析主題。這個主題集中於揭示非完全信息的一個特殊類型一一不確定情況下決策的本質,試圖讓決策者有能力處理減小不確定性下的信息;以及在不完全信息和不對稱信息條件下,經濟活動及經濟行為的特徵及規律。
第五,信息經濟學與其它學科的關系問題。信息經濟學既有經濟學基本原理的繼承,也有現代信息價值分析方法的剖新,是一門經濟學與信息學的交叉學科。信息經濟學是經濟學理論的重要分支,是對不同社會發展階段相應的經擠模式的描述與運行規律的揭示。它涉及經濟、信息、管理、計算機等多種學科的綜合性研究,因此深刻理解其間的異同點和相互關系,有助於更好地挖掘信息經濟中有價值的對現代社會有用的東西。
第六,應用信息經濟學的研究。隨著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及人們信息經濟意識的提高,我國信息經濟恬動發展迅速,許多堀起的信息服務業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以信息經濟學理論成果指導自己的實踐活動,同時也促使著信息經濟學這門學科的研究向應用性和實用性方面轉化,如信息商品的定價原則和定價策略問題、信息服務業發展過程中的管理問題和政策問題、信息服務中的區域台作問題、信息技術及其對信息服務業發展的支撐作用問題等。
第七,信息資源的有救利用問題。信息資源是信息經濟學之本,信息資源能否產生經濟效益以及產生多大經濟效益,涉及信息資簿計劃、組織、使用、協調等多方面的工作。由於信息資源與其它的社會資源一樣具有稀缺性,使得人類無限的需要難以滿足。因此信息經濟學就是要研究如何利用和配置稀缺的社會信息資源組織生產括動,研究如何將社會信息商品分配給社會成員以供消費,使信息資源成為經濟增長的燃料和動力。盡管信息資源的台理配置在一定程度上有賴於政府協調和相關的信息政策,然而,研究如何確定最優信息系統,選擇對於決策者具有最大價值的信息系統,有助於解決信息資源的有效利用問題,便於掌握經濟運轉規律,在改革與發展中取得更大的成效。
當今世界的競爭是以高科技為先導,以創新為靈魂,經濟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競爭。在即將到來的2l世紀,隨著人們信息經濟意識的不斷提高,國家信息港的建設和信息產業的推進,以及人類社會將由工韭社會逐步向信息社會過渡,信息將成為人類社會不可分的基本經濟資源。因此,信息經濟學的研究對經擠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信息經濟學這門學科的基本理論體系也將隨著研究的深化而豐富和完善。盡管信息經擠學在本世紀還尚不成熟,相信其前景是樂觀的。
Ⅳ 信息經濟學的基礎及主要研究內容是什麼
信息經濟學的主要基礎是博弈論,研究現實中涉及非對稱信息的實際問題,內比如工人能力有高有低,僱主如容何制定工資區分二者。這種非對稱信息問題被分為兩大類,一是逆向選擇,二是道德風險。實際上信息經濟學的目的就是通過機制設計和制度安排解決這兩種問題。
Ⅵ 信息經濟學起源於20世紀什麼年代
信息經濟學起源於20世紀年代;信息經濟學作為正式學科概念是在20世紀50年代。
信息經濟學起源於20世紀40年代,發展於50~60年代,到70年代基本發展成熟。在創建初期,研究重點多種多樣,有的學者側重於基礎理論研究,有的學者則側重於應用研究,也正是這兩種研究的互相補充和互相促進,才奠定了信息經濟學的理論基礎。進入70年代以後,信息經濟學的發展基本上達到了成熟,其標志是有大量信息經濟的論著問世。如:美國霍羅威茨的《信息經濟學》,英國威爾金森的《信息經濟學-計算成本和收益的標准》,日本曾田米二的《情報經濟學》等。
信息經濟學概述:
信息經濟學的研究從一開始就有兩條主線。
一是以弗里茲·馬克盧普(Fritz Machlup)和馬克·尤里·波拉特(Mac Uri Porat)為創始人的宏觀信息經濟學。
宏觀信息經濟學又稱情報經濟學、信息工業經濟學。以研究信息產業和信息經濟為主,是研究信息這一特殊商品的價值生產、流通和利用以及經濟效益的一門新興學科。是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基礎上發展建立起來的,是經濟學的重要領域。
二是以斯蒂格勒和阿羅為最早研究者的西方信息經濟學、微觀信息經濟學。
微觀信息經濟學又被稱為理論信息經濟學是從微觀的角度入手,研究信息的成本和價格,並提出用不完全信息理論來修正傳統的市場模型中信息完全和確知的假設。重點考察運用信息提高市場經濟效率的種種機制。因為主要研究在非對稱信息情況下,當事人之間如何制定合同、契約、及對當事人行為的規范問題,故又稱契約理論或機制設計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