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急求電大本科段外國文學史復習題集
估計那些試題再出的可能不大,希望復習一下比較好
外國文學史(電大)(5286)自學考試大綱
一、課程性質和學習目的
《二十世紀外國文學專題》是漢語言文學專業(專升本)的一門專業必修課。本課程在專科階段專業基礎課《外國文學史》相關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對歐美20世紀文學、特別是現代主義文學的主要流派及代表作家、作品進行學習。其目的是引導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了解20世紀外國文學在總體外國文學史中的地位;現代主義文學主要流派的基本特徵。理解20世紀外國文學中現代主義、現實主義及後現代主義之間的關系。掌握重點作家的創作特點和重點作品的思想藝術特色。提高學生對20世紀外國文學作品、特別是現代主義文學作品的分析、理解和鑒賞能力。
與本課程相關的課程除《外國文學史》之外,還有《文學概論》、《中國現代文學》、《中國當代文學》、《西方文論選》、《比較文學概論》等。要求學生能夠調動所學過的文學理論和中國文學知識,在比較文學的大框架內,更全面地認識20世紀外國文學。
二、課程內容和考試目標
第一章 現代主義的奠基:卡夫卡
第一節 時代的先知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卡夫卡的生平及創作概況。理解20世紀現代主義文學的主潮地位;《變形記》的「異化」主題。把握卡夫卡在20世紀外國文學中的地位。
(二)課程內容
1.現代主義文學在20世紀外國文學中的主潮地位。
2.卡夫卡的生平與創作。
3.卡夫卡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卡夫卡的重要作品。
2.理解:現代主義文學在20世紀外國文學中的主潮地位。《變形記》的「異化」主題。
3.掌握:卡夫卡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第二節 表現主義的藝術特徵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表現主義的緣起、發展過程。把握表現主義的藝術特徵並結合卡夫卡的創作進行深入的闡釋。
(二)課程內容
1.表現主義的緣起與藝術特徵。
2.卡夫卡小說創作上的表現主義特徵。
3.《飢餓藝術家》的藝術特點。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表現主義的緣起及發展過程。
2.理解:表現主義。《飢餓藝術家》的藝術特點。
3.掌握:卡夫卡小說的表現主義特徵。
第三節 《城堡》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城堡》的基本內容。把握「城堡」的象徵寓意和《城堡》的「復義性」。
(二)課程內容
1.《城堡》的基本內容。
2.「城堡」的象徵寓意。
3.對《城堡》的多重解釋。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城堡》是卡夫卡最重要的長篇小說。《城堡》的人物。
2.理解:「城堡」的象徵意義。
3.掌握:《城堡》的「復義性」及藝術上的「未完成性」特徵。
第二章 意識流小說
第一節 意識流的哲學心理學背景及表現技巧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意識流小說的哲學與心理學基礎:「意識流」的心理學解釋及作為文學術語的三層含義。把握意識流小說表現人物心理和意識活動的主要技巧。
(二)課程內容
1.意識流小說的代表作家與代表作品。
2.意識流的哲學與心理學基礎;柏格森和弗洛伊德的學說。
3.意識流的心理學解釋及文學解釋。
4.意識流小說表現人物心理與意識活動的主要技巧。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意識流小說的代表作家與代表作品。
2.理解:意識流的哲學與心理學基礎。意識流小說。
3.掌握:意識流小說的主要技巧。
第二節 代表作家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普魯斯特、伍爾芙、福克納等意識流小說代表作家的創作概況。理解普魯斯特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及他的代表作《追憶逝水年華》的意識流特徵;《到燈塔去》的主題思想。把握《喧嘩與騷動》的結構特徵及所採用的「白痴敘事」手法。
(二)課程內容
1.普魯斯特的創作;文學史地位;《追憶逝水年華》的意識流特徵。
2.伍爾芙的創作;《到燈塔去》的思想內容。
3.福克納的創作;《喧嘩與騷動》、《我彌留之際》的思想與藝術特點。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普魯斯特、伍爾芙、福克納的重要作品。
2.理解:普魯斯特的文學史地位。《到燈塔去》的主題思想。
3.掌握:《喧嘩與騷動》的結構特徵與「白痴敘事」手法。
第三節 喬伊斯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喬伊斯的生平與創作情況。理解《尤利西斯》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尤利西斯》的意識流特徵。把握《尤利西斯》與《荷馬史詩》的對應關系。
(二)課程內容
1. 喬伊斯的生平與創作。
2. 《尤利西斯》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3. 《尤利西斯》的結構、人物、藝術特徵及與《荷馬史詩》的對應關系。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喬伊斯的創作;《尤利西斯》的人物、結構。
2.理解:《尤利西斯》的意識流特色及文學史地位。
3.掌握:《尤利西斯》與《荷馬史詩》的對應關系。
第三章 存在主義文學
第一節 存在主義的哲學思想和文學主題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存在主義哲學的基本分類(基督教存在主義和無神論存在主義)。理解薩特存在主義哲學的意義及基本哲學主張。把握存在主義文學的基本主題。
(二)課程內容
1.存在主義的哲學思想。
2.存在主義文學的主題。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存在主義哲學的代表人物。
2.理解:薩特存在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存在主義文學與存在主義哲學之間的關系。
3.掌握:存在主義文學的基本主題和藝術特徵。
第二節 薩特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薩特的生平與創作。理解戲劇《間隔》與《魔鬼與上帝》的思想內容。把握《惡心》的哲學內含。
(二)課程內容
1.薩特的生平與創作。
2.小說《惡心》。
3.戲劇《間隔》、《魔鬼與上帝》。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薩特的重要作品。
2.理解:《間隔》中「他人就是地獄」的思想。
3.掌握:《惡心》的哲學內含。
第三節 加繆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加繆的生平與創作;理解《局外人》中默爾索這一人物形象的意義;把握加繆對「荒謬」的理解及《鼠疫》中「鼠疫」這一意象的象徵含義。
(二)課程內容
1.加繆的生平與創作。
2.《西西弗的神話》及加繆的存在主義哲學思想。
3.《局外人》及默爾索形象。
4.《鼠疫》及「鼠疫」意象的象徵含義。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加繆的主要作品。
2.理解:默爾索形象。
3.掌握:《西西弗的神話》所闡發的存在主義哲學思想;《鼠疫》中「鼠疫」意象的象徵含義。
第四章 新小說派
第一節 概述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新小說派產生的背景;理解薩特對「反小說」的論述;把握新小說派的革命性及其思想藝術特徵。
(二)課程內容
1.新小說派產生的背景;薩特論新小說。
2.新小說派是二戰後最具革命性的文學流派。
3.新小說派的創作特徵。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新小說派的理論著述。
2.理解:薩特的「反小說」概念。
3.掌握:新小說派的革命性;新小說派的思想藝術特徵。
第二節 新小說派的代表作家作品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薩洛特、布托爾、西蒙、羅卜-格里耶的創作概況。理解他們各自在小說創作上的創新;羅卜-格里耶的文學地位。
(二)課程內容
1.薩洛特的創作:「潛對話」的含義。
2.布托爾的創作;《時間的運用》;《變》對第二人稱的運用。
3.西蒙的創作;《風》對詩畫結合的追求;《農事詩》與「敘述的探險」。
4.羅卜-格里耶的創作及文學地位;《窺視者》對「物」的表現。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薩洛特、布托爾、西蒙、羅卜-格里耶的代表作品。
2.理解:薩洛特、布托爾、西蒙、羅卜-格里耶對新小說的貢獻,薩洛特的「潛對話」,布托爾對第二人稱的運用,西蒙的「敘述的探險」;羅卜-格里耶的文學地位。
第三節 羅伯-格里耶的《嫉妒》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嫉妒》的內容梗概。在與傳統現實主義小說的對比中理解《嫉妒》對傳統小說准則的背離;小說的表面化風格。把握小說的「物化」主題及小說里「兩個羅卜-格里耶」的存在。
(二)課程內容
1.《嫉妒》對傳統小說准則的背離。
2.《嫉妒》內容梗概。
3.《嫉妒》的「物化」主題與「隱藏」藝術、表面化風格(對比喻的排斥)。
4.《嫉妒》中有兩個羅卜-格里耶,一個是主觀的,一個是客觀的。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理解:《嫉妒》對傳統小說准則的背離;表面化風格及對「比喻」的排斥。
2.掌握:《嫉妒》的「物化」主題;小說里的「兩個羅卜-格里耶」。
第五章 拉美魔幻現實主義
第一節 概述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文學爆炸」時期拉美文學的代表作家;理解阿斯圖里亞斯、卡彭鐵爾、富恩特斯的創作對魔幻現實主義的貢獻;把握「什麼是魔幻現實主義」。
(二)課程內容
1.20世紀60年代,拉丁美洲的「文學爆炸」;
2.什麼是魔幻現實主義?
3.阿斯圖里亞斯、卡彭鐵爾、富恩特斯的創作及對魔幻現實主義的貢獻。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文學爆炸」時期拉美文學的代表作家;阿斯圖里亞斯、卡彭鐵爾、富恩特斯的創作概況。
2.理解:阿斯圖里亞斯、卡彭鐵爾、富恩特斯的創作特色及對魔幻現實主義的貢獻。
3.掌握:魔幻現實主義。
第二節 魔幻現實主義的藝術手法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理解魔幻現實主義的藝術手法與拉美現實及印第安人傳統思維方式之間的關系。把握魔幻現實主義的基本藝術手法,特別是要理清魔幻現實主義小說中「魔幻」與「現實」之間的關系。
(二)課程內容
1.幻想與現實、虛構與寫實融為一體,體現了印第安人傳統的思維方式。
2.陌生化技巧的運用。陌生化是使現實事物魔幻化的一種重要手段。
3.神話化。魔幻現實主義對「整體性象徵」的追求。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理解:魔幻現實主義的藝術手法與拉美現實及印第安人傳統思維方式之間的關系;
2.掌握:魔幻現實主義的藝術手法;魔幻現實主義小說中「魔幻」與「現實」之間的關系。
第三節 《百年孤獨》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馬爾克斯的生平與創作;《百年孤獨》的情節與人物。理解《百年孤獨》的藝術成就。把握《百年孤獨》的主題思想。
(二)課程內容
1.馬爾克斯的生平與創作。
2.《百年孤獨》的情節與人物。
3.《百年孤獨》的主題思想與藝術成就。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馬爾克斯的主要作品;《百年孤獨》的人物。
2.理解:《百年孤獨》的藝術成就。
3.掌握:《百年孤獨》的主題思想。
第六章 黑色幽默
第一節 概述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黑色幽默產生的背景及代表作家;理解黑色幽默的具體含義及與傳統幽默的區別;把握黑色幽默的藝術特徵。
(二)課程內容
1.黑色幽默的代表作家;黑色幽默的內含。
2.傳統意義下的幽默與黑色幽默。
3.黑色幽默產生的背景。
4.黑色幽默的藝術特徵。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黑色幽默的代表作家。
2.理解:黑色幽默產生的背景;傳統幽默與黑色幽默的區別。
3.掌握:黑色幽默的藝術特徵。
第二節 代表作家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唐納德?巴塞爾姆、托馬斯.品欽、小庫爾特.馮尼格、約翰.巴思的創作概況;理解他們各自的創作特色;把握他們創作中突出表現出來的「雜糅」特徵。
(二)課程內容
1. 唐納德.巴塞爾姆的創作;《白雪公主》的雜糅特徵。
2. 托馬斯.品欽的創作;《萬有引力之虹》所具有的「後現代主義大網路全書式的野心」。
3. 小庫爾特.馮尼格的創作;《五號屠宰場》、《頂刮刮的早餐》對人類生存危機和「物化」趨勢的憂慮。
4. 約翰.巴思的創作;《羊童賈爾斯》與「元小說」。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唐納德.巴塞爾姆、托馬斯.品欽、小庫爾特.馮尼格、約翰.巴思的代表作品。
2.理解:唐納德.巴塞爾姆、托馬斯.品欽、小庫爾特.馮尼格、約翰.巴思的創作特色。
3.掌握:黑色幽默的「雜糅」特徵。
第三節 海勒及其《第二十二條軍規》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海勒的創作概況。理解《第二十二條軍規》的創作背景及其藝術特色。把握「第二十二條軍規」的象徵意義。
(二)課程內容
1.海勒的生平與創作;《第二十二條軍規》的創作背景。
2. 「第二十二條軍規」的象徵意義。
3. 《第二十二條軍規》的藝術特色。
4.《出了毛病》簡介。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海勒的主要作品。
2.理解:《第二十二條軍規》的藝術特色。
3.掌握:「第二十二條軍規」的象徵意義。
第七章 後現代主義寫作
第一節 概述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納博科夫的創作概況。理解「後現代主義」與「後現代寫作」;後現代寫作的特徵。把握「元小說」的特點。
(二)課程內容
1.「後現代主義」釋義。文學領域的後現代主義。
2.後現代主義寫作的特徵:「元小說」與「元敘述」;文類與文體的雜糅性。
3.納博科夫的《微暗的火》。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納博科夫的創作。
2.理解:後現代主義;後現代寫作的特徵。
3.掌握:什麼是「元小說」?
第二節 博爾赫斯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博爾赫斯的創作。理解博爾赫斯小說的思想藝術特徵。把握博爾赫斯對小說學的貢獻。
(二)課程內容
1.博爾赫斯的生平與創作。
2.博爾赫斯小說的思想藝術特徵:玄學;雜糅;對幻想性題材的高超處理手法。
3.《交叉小徑的花園》。
4.博爾赫斯的小說學。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博爾赫斯的重要作品。
2.理解:博爾赫斯小說的思想藝術特徵;《交叉小徑的花園》的藝術特點。
3.掌握:博爾赫斯對小說學的貢獻。
第三節 卡爾維諾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卡爾維諾的創作。理解其文學地位;《寒冬夜行人》的藝術特徵。把握《我們的祖先》的童話與寓言特徵。
(二)課程內容
1.卡爾維諾的生平、創作及文學地位。
2.《我們的祖先》的神話思維與寓言形式。
3.《寒冬夜行人》的實驗追求:「時間零」、「套盒結構」及其「元小說」特徵。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卡爾維諾的重要作品。
2.理解:卡爾維諾的文學地位;《寒冬夜行人》的實驗追求。
3.掌握:《我們的祖先》的童話和寓言特徵。
第八章 現實主義小說
第一節 概述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20世紀現實主義小說的代表作家與作品。理解現實主義小說在20世紀文學中的地位及其特徵。
(二)課程內容
1. 現實主義小說在20世紀文學中的地位;現實主義小說代表作家與作品。
2. 20世紀現實主義小說的特徵:多元化趨向與對現代主義的借鑒、融合。
3. 托馬斯·曼的《魔山》;海明威的《老人與海》。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20世紀現實主義小說代表作家與代表作品。
2.理解:20世紀現實主義小說的特徵;這些特徵在托馬斯·曼和海明威創作中的具體體現。
第二節 帕斯捷爾納克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帕斯捷爾納克的生平與創作。理解《日瓦格醫生》的藝術特色。把握《日瓦格醫生》的精神內含。
(二)課程內容
1. 帕斯捷爾納克的生平與創作。《日瓦格醫生》的出版與獲獎。
2. 《日瓦格醫生》的思想內容。
3. 《日瓦格醫生》的藝術特色。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帕斯捷爾納克的創作概況。
2.理解:《日瓦格醫生》的藝術特色。
3.掌握:《日瓦格醫生》的精神內含。
第三節 索爾·貝婁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索爾·貝婁的生平與創作。理解其代表性作品的思想內含。把握其文學成就。
(二)課程內容
1. 索爾·貝婁的生平與創作。
2.《赫索格》、《雨王漢德森》對生命意義的追尋;《洪堡的禮物》對「洪堡精神」的弘揚。
3. 索爾·貝婁的文學成就:對現實主義傳統的繼承、對現代主義表現手法的吸收及「貝婁式風格」。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 識記:索爾·貝婁的重要作品。
2. 理解:《赫索格》、《雨王漢德森》、《洪堡的禮物》的思想內容。
3. 掌握:索爾·貝婁的文學成就。
第九章 後期象徵主義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後期象徵主義詩人及其代表作品。理解其作品的象徵之義。把握後期象徵主義詩歌的特點。
(二)課程內容
1.什麼是「象徵」?前期象徵主義及其代表詩人。
2.後期象徵主義。
3.瓦雷里、里爾克、葉芝、艾略特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後期象徵主義詩人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瓦雷里《海濱墓園》、里爾克《豹-在巴黎植物園》、葉芝《當你老了》、艾略特《普魯弗洛克情歌》、《荒原》等詩歌的象徵意義。
3.掌握:後期象徵主義詩歌的特點。
第十章 意象主義詩歌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意象主義運動發展的三個階段;意象主義代表詩人的代表作品。理解意象主義的背景;龐德在意象主義發展過程中的作用。把握意象主義詩歌的特點。
(二)課程內容
1.意象主義運動產生的背景及發展的三個階段。
2.意象主義詩歌的理論與實踐及影響。
3.意象主義的代表詩人。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意義主義運動發展的三個階段。意象主義的代表詩人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意象主義運動的背景。龐德在意象主義詩歌發展過程中的作用。
3.掌握:意象主義詩歌的特點。
第十一章 超現實主義詩歌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超現實主義代表詩人的代表作品。理解超現實主義產生的背景。把握超現實主義的思想藝術特徵。
(二)課程內容
1.超現實主義的產生;超現實主義的思想藝術特徵。
2.法國超現實主義詩人:布勒東、阿拉貢、艾呂雅。
3.拉美超現實主義詩人:帕斯、博爾赫斯、特朗斯特羅姆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超現實主義代表詩人的代表作品。
2.理解:超現實主義產生的背景。
3.掌握:超現實主義的思想藝術特徵。
第十二章 女性主義詩歌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女性主義詩歌的發展脈絡;重要的女性主義詩人及其代表作品。理解伍爾芙等人關於女性主義詩歌的論述。把握女性主義詩人里奇的理論觀點與創作特點。
(二)課程內容
1.歐美女性主義思潮中的婦女詩歌。
2.女性文學批評實踐及女詩人研究。
3.女性主義詩人。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女性主義詩歌發展過程中重要的理論家與詩人。
2.理解:伍爾芙關於女性詩歌創作的論述。
3.掌握:里奇的女性主義詩歌理論與創作特點。
第十三章 後現代詩歌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金斯伯格、布羅茨基的生平與創作。理解他們的創作特點及布羅茨基對語言的崇拜。
(二)課程內容
1.金斯伯格的生平與創作;創作特點;代表作《嚎叫》。
2.布羅茨基的生平與創作;創作特點;布羅茨基對語言的崇拜。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金斯伯格和布羅茨基的詩歌作品。
2.理解:兩位詩人的創作特點;布羅茨基對語言的崇拜。
三、有關說明和實施要求
(一)本大綱的使用說明
本大綱在編寫體例上對小說和詩歌作了區別處理,以小說為重點學習內容。因此,涉及到小說的1-8章,分節編寫大綱;涉及到詩歌的9-13章,只分章不分節。
本大綱對每個單元都提出了具體的考核要求,並分層次一一列舉了考核知識點。凡屬於「識記」部分的內容,要求應考者努力記憶,並能在各種情況下准確辨識。「理解」部分的內容,要求應考者不僅熟知相關概念,還要理解其原理,並能聯系有關作家作品作簡要分析。要求「掌握」的內容,則必須能夠運用有關理論和知識,對其展開全面深入的分析,要能體現出應考者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本大綱的實施要求
1. 本大綱是《二十世紀外國文學專題》課程應考者個人自學的依據。應考者應根據本大綱所規定的自學內容和考核要求,在「識記」、「理解」和「掌握」三個知識層次上認真學習,系統把握,並能融會貫通。除教材外,可藉助必讀書和參考書來輔助學習,但指定的考試與參考用書,如果內容與本大綱有出入,要以本大綱規定的內容和考核要求為准。
2. 本大綱是本課程社會助學的依據。社會助學者應根據本大綱規定的課程性質、學習目的和教學內容開展助學活動。應把重點放在對課程內容的分析和梳理上。同時,根據「識記」、「理解」和「掌握」三個層次要求,對相關知識展開講解,並注重方法上的指導,以加深應考者對教材的理解,並提高其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本大綱是本課程考試命題的依據。本課程考試命題的內容範圍、能力層次和考試重點均以本大綱規定的考核目標為依據,其他必讀書和參考書內容與本大綱不一致時,以本大綱為准。命題時,每份試卷中「識記性」試題的比例應佔40%:「理解性」試題應佔30%:「掌握性」試題應佔30%.三者所佔比例可以5%上下浮動。不同難易程度的試題要分布合理,但是要注意,試題的難度與應試者的能力層次不是一個概念,任何一個能力層次中都存在不同的難度。
(三)試題類型舉例
1. 單項選擇題(每題1分)
(1)《變形記》的作者是( )
①斯特林堡 ②里爾克
③卡夫卡 ④艾略特
(2)帕斯捷爾納克的代表作是( )
①《地洞》 ②《靜靜的頓河》
③《洪堡的禮物》④《日瓦格醫生》
2. 多項選擇題(每題1分)
(1)下列詩人屬於後期象徵主義的有( )
①拉馬丁 ②艾略特
③魏爾倫 ④里爾克 ⑤瓦雷里
(2)存在主義文學代表作家有( )
①加繆 ②薩特 ③波伏瓦
④卡彭鐵爾 ⑤魯爾福
3. 名詞解釋(每題4分)
(1)魔幻現實主義
(2)元小說
4. 簡答題(每題5-8分)
《第二十二條軍規》的藝術特色。
5. 分析論述題(每題12-16分)
分析論述《尤利西斯》與《荷馬史詩》的對應關系。
❷ 那位好心人能幫幫忙!!!用文學概論的任意一條理論結合實際寫一篇論文!
上訴是勃蘭克斯對丹麥國民性的總結,克爾凱郭爾確實對這種評價的絕好反叛性人物。他憤世嫉俗,有著絕對的感傷思想,純粹感性,也許他唯一符合丹麥國民性的特徵就是從不褻瀆神明,他是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絕對的信仰上帝。他作為一位非典型的丹麥人,對於所生活的年代,克爾凱郭爾的態度基本上是諷刺性的。在他眼中那個正步入工業化的19世紀是僵硬,膚淺而又形式化的,認為它患上了他所深惡痛絕的「貧血症」,並感到這個世界充滿了乏味而缺少激情,一切都處於「平均化」狀態。為了逃離這種所謂「平均化」的影響,充分發揮個人獨特性格,他把個體從群體中分離出來,以個人存在的方式,從個人的角度去觀察整個世界,避免世界整體對個人靈性的抹殺。但克爾凱郭爾所倡言的「平等」是完全精神性的,以人脫離社會,成為個體為前提,然後在上帝面前取得精神上的「平等」。在此意義上「平等」將成為永恆背景之下,個性主義之上的「平等」。在取得這種「平等」之後,將獲得精神上的「絕對自由」,也能使得人的個性個性得以最大發揮,亦使得存在的個人在思想上得以「絕對自由」。
「個體在永恆之下的生存」即個體作為絕對獨立的個體生存於世界,達到絕對自由的狀態。就是他所要真正達到的目的,而這個世界令人可笑亦復可悲的之處正是他所批判和嘲諷的「平均化」。這種「平均化」恰好是對個性抹殺的絕好例子,而使得人的個性無法發揮,從而永遠處於一種被束縛的狀態,永遠無法達到「絕對自由」的狀態。而正是由於這一點,他把這些歸因於工業化對於生存的「遺忘」和「恐懼」。
也許,其所謂對生存的「遺忘」即指該時代因沉湎於思辨的安逸氣氛而停止甚至喪失了人作為個體的人的行動機能,忘記了人是作為個體而生存的事實。從而他在不直接否定個人以外的世界存在的前提下把個人從周圍環境分離出來,提出獨特個性的重要性。即只有從每一個獨特的個人出發才能真正了解這個人本身既其所關聯的世界。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世界,我有我的世界,你有你的世界。因此,他說「忘記想到自己是一個生活著的個人,就絕不能解釋生活。他不過是為了成為一本書或某個客觀事物,而試圖不在稱其為人。」(克爾凱郭爾《<哲學片斷>一書最後的非科學性預言》,85頁)
也許這只是克爾凱郭爾所有觀點中一個較極端的觀點,但也就是這種極端性把他送上了他自己的生存哲學觀,也成就他作為歐洲哲學轉折性學者的命運。
正是如此,克爾凱郭爾把自己對立起來,置身於與思辨哲學直接對立的地位,然後建立自己的生存哲學。他認為個人的生存是一種本真態的行為,因為個人的存在是主觀而感性的因此具有「絕對自由」的思想。而一旦理性替代了信仰即理性哲學占據了生存的主導地位,它就必將成為一種社會意識,並「必然」泯滅個人稜角和個性,從而使個人陷入對生存的「遺忘」,失去獨特個性,陷入「平均化」的深淵。由此看來,克爾凱郭爾本身是帶有強烈的狹隘主義色彩的,以一個人完全脫離世界為前提,使主觀存在替代客觀實在性,並由此來探討人生命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從而達到所謂的「絕對自由」。與之相同的是,黑格爾認為「絕對自由」是存在於「絕對精神」當中的。但不同的是這里的「絕對」是相對於復雜萬物的全體而言的,即他主張的是除全體而外的任何東西都非根本完全實在的,只有全體才是真正實在的東西。從而,在這個觀點的基礎上,黑格爾提出了體系學說並搬出了「絕對精神」理論。
「絕對精神」是黑格爾哲學的最高范疇或其他諸多范疇之淵源所在。而「絕對精神」意味著這種「精神」無所牽累,無所對待而自作元宰,即就「絕對」的精神自己規定自己,自己亦是自己的主宰,自己亦是自己的理由而言的。黑格爾認為「精神」的唯一真理乃是「自由」。他不輕置「必然」,因為「必然」不外是「自由」精神的自我展開即所謂「精神自己二元化自己,自己乖離自己,但卻是為了能夠發現自己,為了能夠回復自己。」(黑格爾《哲學史講演錄》第一卷,28頁)的那種合律則性。它們最終都將歸於「自由精神」的范疇,也永遠無法脫離這種范疇。
黑格爾說「精神的無限自由也允許自然界有自由」,而人的有限精神也如自然界一樣為「無限」自由的精神即「絕對精神」所主宰。因而人是生活於「絕對精神」這一體系當中的,並被這種「絕對精神」所掌控。由此,黑格爾則完全陷入形而上學的理論空間,並力圖在「絕對精神」中找尋「絕對自由」這種看似完全不存在的東西。
「意志是自由的,所以自由就構成法的實體性和規定性。」(黑格爾《法哲學原理》,10頁)這里「法」是黑格爾所定格的人的社會生活世界,而「意志」則是有「絕對自由」的「主觀精神」。黑格爾哲學與克爾凱郭爾美學生活境界有著一種明顯的同一性,即是「主觀精神」主宰著整個世界,也就意味著意識第一性問題。他們很大意義上都是主觀主義者,都以一種所謂「絕對」精神為動力去探討整個世界。但克爾凱郭爾與黑格爾哲學體系卻有著根本性差異,即哲學的出發點不同。黑格爾更多從自己建立的「絕對精神」的全體體系出發,而克爾凱郭爾則從個人存在的角度即從個人的主觀性意識去理解和發掘整個世界。也正是由於這個關鍵性的區別使他們的哲學觀點在以後的發展中顯得大相徑庭甚至相互對立起來。
克爾凱郭爾所實現的轉折的主要內容就是以孤獨的,非理性的個人存在取代客觀物質和理性意識(感性經驗和理性思維)的存在,並當做全部哲學的出發點。以一個人的非理性情感代替對外部世界和人的理智認識的研究,並將其作為其哲學的主要內容。與其說他與黑格爾在主觀意識領域有極其的相似性,還不如說他在骨子裡是絕對反黑格爾體系哲學的。
他提出體系根本上是發源於「虛無」的,並揭發出思維體系中的真正動因是意志活動。即提醒我們不要迷信體系。這似乎又表明克爾凱郭爾是在藉助「理性」去反駁思辨哲學的理性定義。這顯得矛盾而又使我們感到迷惑不解,但這種矛盾在一定意義上又是有一定理由的。因為他又認為理性邏輯的東西總是屬於某一系統的,而任何系統都是封閉而禁錮的,而人的生存卻永遠開放,它本身就是一個開放的非體系存在。如果把生存納入系統中就意味著生存窒息和禁錮,而人一旦陷入這種生存窒息,被體系所禁錮,就「必然」的陷入美學所謂「虛無」的深淵,並且難以甚至無法逃離。而當我們完全迷信於這類體系,而使得體系本身去禁錮個人思維與個性從而束縛人的靈性後,人就將會表現為對這種思辨哲學的「恐懼」,以至於產生對於生存的「恐懼」,從此被悲觀頹廢的消極情緒所支配。
這就產生了當時以海德格爾為代表的「存在詩學」理論,即美學實質上是「存在詩學」,沉思存在之真理的花朵,是對西方傳統知識論美學的批判。他將超脫認識論二元對立,將美學建立於存在之上,使美學之根固扎。由於對這個工業化世界感到絕望和無助,他才提出「作品本身就是真理的發生;現代藝術是異化的藝術,復興本真藝術具有拯救現代藝術和拯救人類未來的雙重使命」。而正是這種絕望和悲觀情緒,使他想到「復興」的必要性。這就成為克爾凱郭爾存在美學的理論依據所在。
而令人更加感到難以置信以及更加矛盾的是,克爾凱郭爾個人本身就為這種消極情緒所支配,被這種「恐懼」所支配。他一無法逃離這種他所深惡痛絕的「平均化」。於是他總是在自我贖罪中感到孤獨和絕望,猶如在「虛無」中掉入了深淵,被帶入了「虛無」態,被異己力量所包圍,然後在宗教信仰中尋求擺脫「虛無」的辦法,力圖在與上帝的對話中得到安慰和進行自我體驗。以逃離這種美學似的深淵,逃離因「虛無」而產生的「恐懼」。
為實現他的最終目的「個體在永恆之下的生存」即達到個人人性的完全解放和「絕對自由」,克爾凱郭爾把美學的「直接性」劃分為兩個層次,一個是以莫扎特手下唐璜為化身的「感性直接性(sensuous immediacy)」,他存在於精神領域之外;而另一種則以浮士德為形象的落在精神領域之內的「精神的直接性(the immediacy of the spirit)」。
唐璜因「焦慮」而使「感性」誕生,而他的「焦慮」卻是實體性的。它與生俱來,不辨緣由。唐璜為擺脫「焦慮」即為擺脫因「虛無」而產生的「焦慮」而走上了「感性」之道,最終成為「肉體的化生(a flesh incarnation)」。與之恰好相反,浮士德則代表了一種「理念」,以「懷疑」為手段取得個體生存所需的終極性真理即他所要追求的「精神」。
克爾凱郭爾稱「懷疑是對思想的一種絕望,而絕望是對人格的懷疑。」因而在這兩個行動者中,克爾凱郭爾對浮士德的態度是極為贊賞的。然而浮士德的尋求卻會因這種事關生存的「精神」而永遠無法得到滿足,他的行動與唐璜一樣源於不由自主而將依然陷入「絕望的深淵」即「虛無」中,美學生活最終是「絕望」的。而浮士德的「懷疑」卻永遠不會涉足到個人的生存領域,他永遠無法逃離「虛無」。
克爾凱郭爾從個人生存角度去探求這個世界,並為之建立了他自己的生存哲學,而他的生存哲學顯然是矛盾的。然而他最終的目的,是擺脫「虛無」。去發現人生命存在的意義而已。
❸ 什麼是象徵派、表現派、未來派、意識流
象徵派:
象徵派藝術的哲學基礎是主觀唯心主義。在題材上,它表現了世紀末一部分知識分子的頹廢的思想感情和對於病態的「心靈與官能的狂熱」的追求;在藝術方法上,它發展了神秘主義哲學家提出的「對應論」的觀點,把自然萬物視為可以向人們發出各種信息的「象徵的森林」,強調通過暗示、烘托、對比、聯想等手段來傳達詩人內心的微妙世界。
表現派:
二十世紀前期流行於歐洲的藝術流派之一。表現派音樂在德國表現繪畫(其代表人物為諾爾德、基希納、恩斯特)的影響下形成。與印象派音樂相反,其創作特點是通過藝術家的主觀內省,運用變化、誇張、象徵等手法創作題材。表現派音樂的代表人物有勛柏格、韋勃恩等。
未來派:
未來派一般指未來主義畫派,未來主義畫派(簡稱未來派)(Futurism),現代文藝思潮之一,是由義大利詩人菲利波·托馬索·馬里奈締(Filippo Tomasso Marinetti)作為一個運動而提出和組織的。未來派全盤否定傳統文藝的價值,認為人類的文化遺產和現存的文化都是腐朽、僵死,與現時代的精神不相容的。他們的口號是「摒棄一切博物館、圖書館和學院」,反對一切模仿的形式,反抗和諧和趣味高雅,否定藝術批評的作用。未來派的美學主張與表現主義、未來主義有相同的地方,只是他們特別強調表現運動和力量,口號更激烈,綱領更明確,虛無主義的色彩更濃郁。
意識流:
「意識流」,美國機能主義心理學家先驅詹姆斯創造出意識流(steam of consciousness)這個詞,用來表示意識的流動特性:個體的經驗意識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但是意識的內容是不斷變化的,從來不會靜止不動。意識流文學是泛指注重描繪人物意識流動狀態的文學作品。是在1918年梅·辛克萊評論英國陶羅賽·瑞恰生的小說《旅程》時引入文學界的。意識流文學是現代主義文學的重要分支,主要成就局限在小說領域,在戲劇、詩歌中也有表現。
❹ 概述異化與網路文化主體異化的概念
概述異化與網路文化主體異化的概念。
❺ 童慶炳文學概論課後習題答案
第一章
基本概念
1文藝學:研究文學及其規律的學科。
2文學活動:把文學理解為一種活動,由作品、作家、世界、讀者等要素組成,是人類的一種高級的特殊的精神活動。
3文學理論:對文學的原理、文學的范疇和判斷標准等問題的研究。
4文學批評:以文學理論所闡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疇和方法為指導,專門地去具體分析和評論一個個作家、作品。
5文學史:是一門以研究主流文學為對象的,清理並描述文學演變過程,探討其發張規律的一門學科。
思考問題:
1試從學科歸屬、對象任務和學科品格三個角度,說明文學理論的性質
答:文學理論的學科歸屬:文學理論是文藝學中的三個分支之一,與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聯系,它通過對文學問題的審視,側重於研究文學中帶有一般性普遍規律,它力圖指導、制約其他分支的研究。
從對象任務上看,文學活動作為人類的一種精神活動,它有一個歷史發展過程,它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的,顯示出不同歷史階段的特徵。它作為人類的一種特殊的精神活動,從總體上來研究文學活動區別於其他活動的特殊性質。社會生活是一切種類的文學藝術的源泉。經過作家的藝術創造,成為文學文本。研究作品的構成因素和相互關系,文本一定要經過閱讀、鑒賞、批評。
從學科品格上看,具有實踐性和自身獨特的價值取向。
2文學理論的幾種基本形態及劃分依據
答:基本形態有:文學哲學,文學社會學,文學心理學,文學符號學,文學價值學,文學信息學,文學文化學。
劃分依據是:文學創作——文學作品——文學接受和文學創造——藝術價值——文學消費。
第二章
基本概念
1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是馬克思主義整體中的有機組成部分。是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繼承德國古典哲學、美學、文藝學的基礎上創立的。
2中國特色:必須以中國特有的歷史文化和現實經驗作為土壤去培植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必須吸收中國傳統的文學理論遺產,尋求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與中國傳統文學理論的結合點。
3當代性:必須在研究中國當代文學發展情況的基礎上,概括當代社會主義文學實踐的新經驗,回答當代社會主義文學運動提出的新問題。必須面對20世紀西方文論的挑戰。隨著科學的發展,20世紀出現了許多新的學科,諸如符號學、解釋學、現象學、價值學、資訊理論等。
思考問題
1作為馬克思文學理論的基石是什麼?
答:文學活動論:馬克思主義首先把文學理解為人的一種活動,並建立了「文學活動論」。文學藝術活動作為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動,也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人的本質力量的一部分通過文學藝術的創造和欣賞展現和外化出來。文學是作為主體的人的能動的創造,它塑造人,是一種「人學」。
文學反映論:馬克思主義從哲學的存在與意識的相互理論出發,把文學活動看成是一種人的主體對於客體的認識與反映,文學是對於生活的反映,是一種藝術的反映。
藝術生產論:人學作為人的活動之一,進入社會就成為一種藝術生產活動。因此,馬克思隨著時代發展把文學活動理解為「藝術生產」活動,「藝術生產」是把物質生產與作為精神生產的藝術生產相比較,藝術生產是指實際的藝術創作過程。
文學審美意識形態論:文學藝術是建立在社會經濟基礎之上的上層建築,是上層建築中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把文學藝術看成是「審美意識形態」,意味著文學藝術是社會意識形態的變體,它既具有意識形態的性質,又具有審美的性質,是這兩者的有機結合。
藝術交往論:把文學藝術理解為一種交往和對話。文學作為一種語言符號的藝術,更是主體與主體之間對話與交往的理想之域。文學活動就是由世界、作家、作品、讀者所構成的一個交往結構。
2試概括出馬克思主義對文學的理解的特點。
答:由於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是馬克思、恩格斯在構建其革命學說時創立的,因此,這種理論的創立,總是與革命實踐的需要密切相關的,同時也是被實踐證明了的。
3建設中國當代的文學理論應注意的問題
答:以馬克思主義作為理論指導;中國當代的文學理論應具有中國特色;建設中國當代的文學理論,要具有當代性,體現時代精神。
第三章
基本概念
1生活活動:是以生產活動為基礎的,人類生存、繁衍和發展的活動系統的總稱。
2本質力量的對象化:在生產勞動中,人改造了自然,使自然變化了人化的自然;同時,人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也改造了自己,使自己被自然所豐富所改造。
3文學活動的「四個要素」:作者、世界、作品、讀者
4文學活動的對話性結構:指文學活動不同要素之間的互動關系。圍繞作品這個中心,作者與世界、讀者之間建立起來的是一種話語夥伴關系。其中,分別夠成了若干對主體間性關系,包括自我與自我、自我與現實他者、自我與超驗他者以及自我與潛在他者。在文學活動中,主體和對象的關系始終處於發展與變化之中。一方面是主體的對象化,另一方面是對象的主體化,正是在主體對象化和對象主體化的互動過程中,才生動地顯示出了文學所特有的社會的和審美的本質屬性。
5文學本體論:英美新批評強調文學作品的本體地位提出這一觀點,代表人物是蘭塞姆,認為文學活動的本體在於文學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和作者。
6勞動說:文學原始發生的主要學說之一,把勞動作為文學的起點。勞動提供了文學活動的前提條件,勞動產生了文學活動的需要,勞動構成了文學描寫的主要內容,勞動制約了早期文學的形式。
7物質生產與精神生產的「不平衡關系」:指文學進程、發展與經濟的發展並不總是同步的。有時甚至是反方向的發展。這種不平衡有兩種典型的體現:一是某些文藝類型只能興盛在生產發展相對低級的階段隨生產力的發展,它的繁榮階段也就過去了。另一種情況是藝術生產與物質生產的發展水平並不是呈正比例,經濟落後的國家或地區可能在文學藝術上反而領先。
思考問題
1文學活動與生活活動是怎樣的關系?文學活動在生活活動中處在什麼位置?
答:人的生活活動是文學活動的前提。生活活動導致人與對象之間的詩意情感關系,生活活動導致人的自覺能動的文學創造。生活活動使文學成為人的本質力量的確證。
位置:作為一種審美精神活動在人的生活活動中處於重要地位,並且具有意識形態特徵。
2文學活動的四種理論視角各自的理論依據是什麼?
答:文學活動的四種理論視角分別從文學活動的四個要素為依據。從作品角度出發的本體論(形式主義);從作家角度出發的接受論(接受美學主義);從世界角度出發的再現論(現實主義);以及從讀者角度出發的表現論(浪漫主義)。
3簡要論述文學起源上的「勞動說」。
答:勞動提供了文學活動的前提條件:人類的生產活動是一切其他基本活動的前提,這一方面在於人要滿足基本生存需要後才能從事其他活動,另一方面,在於人就是在這種生產活動中生成的。
勞動產生了文學活動的需要,人的活動都伴隨著一個自覺的目的,而這一目的又是源於某種需要而設定的。史前人類在勞動中,為了協調行動,交流情感信息,減輕疲勞等,就由這些需要產生了語言和最初的文學。
勞動構成了文學描寫的主要內容。遠古遺存的作品中大都描寫了當時人們勞動生活的內容。
勞動制約了早期文學形式。早期的文藝形式同勞動過程直接相關,所以是詩、樂、舞三位一體的結合體。
4試辨證說明文學發展的諸多原因。
答:文學發展的動力、動因問題有如下觀點:有的認為是社會風氣的變化。有的認為文學的發展與時代的變化密切相關。有的認為是某種非人力可改變的因素。另有學者從文學內部來探求文學發展動因,以為文學的發展像自然界運行一樣只在於它的內在動因。另外有學者認為文學的發展只是文學固有的因素的不同組合引起了形態變化。另有大部分學者認為文學發展的根本力量在於勞動。
以上原因各有側重,但在終極意義上應說是經濟因素決定了文學發展,直接意義上往往是上層建築各部門的相互影響制約文學的發展。總的來說,各種觀點由於所處的歷史時期,社會意識形態及分析角度雖各有不同,但都在某個方面以獨有的方式闡釋了文學發展的原因。
第四章
基本概念
1文學的含義:簡言之,文學是一種語言藝術,是話語蘊籍中的審美意識形態。當然文學的含義是變化發展的。
2話語:話語是一種具體的社會存在形態,是指與社會權利關系相互纏繞的具體言語方式。是特定社會語境中人與人之間從事溝通的具體言語行為,即一定的說話人與受話人之間在特定社會語境中通過文本而展開的溝通活動,
3話語蘊籍:是指文學活動的蘊蓄深厚而又餘味深長的語言與意義狀況,表明文學作為社會話語實踐蘊涵著豐富的意義生成可能性。
4審美意識形態:是指與現實社會生活密切纏繞的審美表現,其集中形態是文學、音樂、戲劇、繪畫、雕塑等藝術活動,不是審美與意識形態的簡單相加,而是指在審美表現過程中審美與社會生活狀況相互滲透,侵染的狀況。
5文學:文學是一種語言藝術,是話語蘊籍的審美意識形態。
思考問題
1文學有哪兩種含義?現在通行的文學含義是什麼?
答:文學的兩種含義是文化含義和審美含義。文化含義是指一切口頭或書面語言行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學,以及政治、哲學、歷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態。審美含義是指具有審美屬性的語言行動及其作品,包括詩、散文、小說、劇本等。
現在通行的含義是 審美的語言作品。
2怎樣理解文學的審美意識形態屬性?
答:文學作為審美意識形態的表現在,文學成為具有無功利性,形象性和情感性的話語與社會權力結構之間的多重關聯域。文學作為審美意識形態,在無功利、形象、情感中隱含功利、理性和認識。
3什麼是話語蘊籍?怎樣理解文學的話語蘊籍屬性?
答:話語蘊籍是指文學活動的蘊蓄深厚而又餘味深長的語言與意義狀況,表明文學作為社會話語實踐蘊涵著豐富的意義生成可能性。進一步看,文學作為話語蘊籍,有兩層含義:第一。整個文學活動帶著話語蘊籍屬性。第二,在更具體的層次上,被創造出來以供閱讀的特定文本 帶有話語蘊籍屬性。
4當前在文學的含義和屬性問題上,有哪些代表性觀點?這里把文學視為話語蘊籍中的審美意識形態,它表現在哪幾點上?
答:文學的審美意識形態屬性表現有三種代表性觀點:無功利與功利。文學是無功利的,但這種無功利又間接地指向某種權利。確切地說,無功利是直接的,功利是間接的。直接的無功利性總是實現間接的功利性的手段。這一點正從目的的層面上顯示了文學的審美意識形態屬性。
形象與理性。文學直接是形象的,但在深層又具有某種理性。這是文學的審美意識形態屬性在表現方式層面的顯現。
情感與認識。在文學中,審美情感是直接的,理智認識則是間接的,直接的審美情感的深層往往隱伏著間接的理智認識。
這說明,文學的屬性不是單一的,而是雙重的。
第五章
基本概念
1主導性與多樣性:社會主義的文學活動在社會主義時期各種不同層次的文學活動中居於主導地位,社會主義文學活動的主導地位並不排斥其他有益無害的文學活動,不應是單調的,模式的化,概念化,公式化的,而應該是主導性、多樣性的。
2社會主義新人形象:是體現時代精神和人民審美理想的具有新穎生動的個性和豐富多樣的性格內涵的社會主義革命者、創業者和建設者形象。是有血有肉的,內心世界豐富的文學新人。
3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著名的雙百方針。是發展和繁榮社會主義時期科學文化和文藝事業的一個根本性方針。藝術上的不同形式和風格可以自由發展,科學上不同的學派可以自由爭論。
4推陳出新: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加以整理區分、思考、分析、排除其糟粕,吸收其精華,在繼承優秀文學傳統的基礎上,根據新時代的審美需要進行藝術的革新和改造。
5人民性:作家同人民保持血肉聯系,植根於人民生活,自覺從人民的生活中吸取題材、主題、情節。用人民創造歷史的奮發精神豐富自己,服務於人民。
思考問題
1簡述社會主義時期文學活動的基本屬性。
答: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性,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工人階級及其先鋒隊共產黨的領導地位,維護和鞏固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社會主義時期文學活動的主導性、層次性、多樣性。
2怎樣認識社會主義時期文學活動中的雅與俗問題?
答:雅與俗,從字面上看,一個是高雅美好,一個是平凡通俗,文藝作品是適應人美的精神需要而創作出來的。雅與俗是相對的,俗中有雅,雅中有俗,並且不斷變化,相互轉化。
衡量文藝作品價值高的標准,要看它是否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審美需要,並為人民群眾索賞識。
對於這問題,要正確對待、積極引導。從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審美需要出發,大力發展高雅嚴肅的藝術的同時,重視引導通俗文藝的健康發展。
3弘揚優秀民族文化傳統對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的折回注意新文學的意義。
答:弘揚優秀的民族文化傳統要批判的繼承,有助於我們正確地借鑒,並根據新時期的審美需要,進行藝術的革新和創造。
4民族文學與世界文學的相互關系。
答:民族文學是世界文學的一部分,各民族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促進民族文學繁榮和世界文學進步。當然,世界文學在形成過程中,並不是取消民族文學。相反,各民族文學要在世界文學大背景下,保持和發揚本民族的獨特性,從而使世界文學園地更加絢麗多彩。
第六章
基本概念
1精神生產:指的是人類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資料進行的對於自然,社會的觀念活動。
2藝術生產:馬克思從社會生產活動的角度,把藝術活動稱作「藝術生產」,將其與科學、哲學、政治、法律、道德、宗教等活動一起列入「精神生產」的范疇。
3文學創造的客體:文學創造的課題主要有兩種解釋,一是客體即「自然說」,認為文學的課題是地利與人之外的自然。這里的「自然」最初指客觀存在的自然界,後來泛指社會生活。另一種是客體即「情感」說。 認為文學客體是人的心靈,是情感。我們認為社會生活是文學創造的客體。
4文學創造的主體:是存在於藝術生產活動中的藝術生產者,是美的體驗者,評價者和創造者,是具體的社會人。
5文學創造的客體「主體化」:豬蹄能動的審美地反映客體,即主體的選擇客體和加工處理客體的有關信息並通過情感體驗,把自我的意識,情感對象化,即將客體「主體化」,在觀念中創造出源於客體有超越客體的審美形象。
6文學創造的主體「客體化」:主體從選擇客體開始的重塑整個過程,都要從生活出發,以生活為依據,受到客體的規定和制約,作家對客體的選擇要受到當時社會情勢的規定和制約,甚至在創造過程中客體還會改變主體原先的構思,從這個角度說,客體也是使主體「客體化」了。
思考問題
1「藝術生產」的概念是怎樣提出來的?文學創造作為一種精神生產與物質生產的關系如何?
答:從社會生產活動的角度看,文學創造是一種生產。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把藝術活動稱為藝術生產。
關系:物質生產是人類最基本的生產方式,是社會存在的基礎,也是歷史發展的基本動力,精神生產的產生和發展,始終是以物質生產為前提和基礎的,從屬於物質生產或直接為物質生產服務。精神生產總是受到物質生產的普遍規律的支配,並隨之發展。
2文學創造與科學的本質區別:科學活動的特點是揭示客體的真實本質,它通過理性思維力求如實地把握世界的客觀規律,是把直觀和表象加工成概念、范疇的活動。目的在於獲取關於客觀世界的真理知識,以滿足人的理性需要。文學活動則是通過人對世界的情感體驗、感受、評價、力求表達主體對世界的主觀感受和認識,並將這種感受和認識傳達給別人,以滿足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需要,其生產成果,主要體現為的情緒,情感的形象形態,科學認識的因素在文學創造及其作品中已被情感化、詩意化、及審美化了。
文學創造於宗教的本質區別:文學創造是一種具有話語蘊藉的審美意識形態生產,建立在對現實世界的真實感受的基礎上,力圖揭示人的豐富性,弘揚人的價值,是要導向能充分地體現人的本質力量的現實力量。宗教是建立在對世界的顛倒的認識和虛幻的唯心主義臆想的基礎上,以虛無的情感去祈求彼岸世界的幸福,通過對神的虛無世界的歌頌把人引向不可知的彼岸,使人忘卻現實世界和否定人自身價值,宗教是人的本質的異化形態,是要導向超驗的彼岸世界。
文學創造是一種更加自由,更富於個性的創造的原因:文學創造屬於精神生產,精神生產始終保持著「精神的自律」,表現為「精神個體性的形式」有利於個體的自由創造。並且文學創造的主體是具體的社會人,作品都表現出個人對生活獨特感受和創作個性。所以是一種更加自由、更富於個性的創造。
3文學話語作為一種「言語」與日常言語、科學言語有什麼區別?為什麼說文學言語是一種創造性語言?
答:文學話語作為一種「言語」與日常言語、科學言語的區別:科學話語作為科學領域使用的言語,強調嚴謹的邏輯和風格,顯得素樸單純、千篇一律。日常言語由於發生在具體交往中,受到現實人際關系和具體語境的影響,較富於感情色彩和個人風格,但總的來說還是服從於說明的需要。文學言語突破了語法結構和邏輯要求,強調個人感情色彩和風格,比日常言語更富於藝術性、技巧性、個體風格,同時也更含蓄、多義、模糊、有限的言語中往往包含著無限的意蘊。
文學言語是一種創造性語言的原因:突破了語法結構和邏輯要求,強調個人感情色彩和風格。一般不作為說明的手段,而是作為描寫、表現、象徵的符號體系。與普通的言語有一定程度的背離,採用隱喻、暗喻、轉喻、暗示、象徵等形式來反映外部世界,表達主體的情思。
4社會生活作為文學創造的客體,它具有什麼特點?為什麼說只有經過作家體驗過的社會生活才是文學創造現實客體?
答:特點:整體性的社會生活,具有審美價值或經過審美提煉而具有審美價值的社會生活,作家體驗過的社會生活。
原因:文學創造的客體是特殊的社會生活,當它處於自在狀態時,仍不能成為文學創造的真正的現實客體,作家對生活的體驗是一種審美的體驗,是一種情感體驗,情感體驗比任何別的體驗更具主觀性。經過體驗的生活才成為主客觀統一的具體生活材料。
5能否說「凡是寫作的作家就是文學創造的主體」?如何理解「作家是美的體驗者、評論家和創造者」?
答:不能說。因為只有處於文學生產活動中並具有主體性的即自由自覺的創造者,才是真正的文學創造的主體。
理解:文學活動屬於價值判斷的活動,更具體地說,屬於審美價值判斷的領域。在文學活動中,主體對客體的活動也是一種觀念活動,通過具有審美價值的客觀事物即審美客體的直觀感受、情感體驗,對對象作出審美判斷和評價,並在此基礎上運用文學話語創造出具有審美價值的藝術世界。因此,文學創造的主體即是美的體驗者、判斷和評價者,又是美的創造者。
6文學創造中主客體關系的特點:
創作主體對客體審美價值的評價以感情體驗的心理特徵,文學創造主體對客體的審視總是以情觀物,在這種情感體驗中去發現自身與對象的情感關系。一旦主體與客體發生某種詩意情感聯系時,主體就會對它傾注全部熱情。
創作主體對客體審美價值的把握以感性直觀為思維特徵。文學創作作為一種審美活動,主要是一種感性活動,主體不以概念為中介而以形象為中介去連接客體。不揚棄客體的個別性。客體始終以具體形象向主體展現自身。
7文學創造中主客體的雙向運動:
首先是主體能動地審美的反映客體,即主動的選擇客體和加工處理客體的有關信息;並通過情感體驗,把自我意識、情感對象化,即將客體「主體化」,文學創造的客體「主體化」與主體「客體化」統一就實現了主客體的統一。
8文學創造中作為主體的作家始終處於主導地位的原因:
創作客體的社會生活,是經過作者體驗過後選擇的;在實際創造過程中,對具體客體的剪裁,綴合、概括、綜合、虛構、想像、和情感化、觀念化上,也就是對客體進行變形、情感投射和觀念移注都是由作為主體的作者完成的。
❻ 世界文學流派發展概論
《西方現代主義文學思潮與流派》
一、概述
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異化主題、文藝觀、表現方法。非理性主義:叔本華、尼采、弗洛伊德的主要理論主張。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發展概況。
二、象徵主義與意象派詩歌
象徵主義的先驅。前期象徵主義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主張。後期象徵主義代表人物的主要作品和文藝觀。象徵主義的文藝觀和創作方法。《荒原》的思想內容。
意象派的基本特點和主要的作家作品。什麼是意象?
三、未來主義
義大利、俄國、法國未來主義主要作家。義大利正統未來主義的基本主張。
四、表現主義
發展概況。主要作家作品。思想特徵、文藝觀、主要藝術手法。
卡夫卡主要作品,卡夫卡創作的思想藝術特徵。
五、意識流小說
何謂意識流?意識流小說的理論基礎。空間時間與心理時間。意識流小說的創作特點。主要作家作品。約克納帕塌法世系。
六、超現實主義
超現實主義的主要主張和創作方法。下意識寫作。主要作家作品。
七、存在主義文學
存在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存在主義文學的發展概況、主要作家作品、思想藝術特徵。
八、新小說派
主要作家作品。文藝觀與創作方法。
九、荒誕派戲劇
怎樣理解荒誕?發展概況。思想內容與藝術特點。代表作家作品。《等待戈多》的思想內容。
十、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的幽默。主要作家作品。思想內容與藝術特點。《第二十二條軍規》的思想內容。
十一、魔幻現實主義
西班牙傳統文學、西方現代主義文學、印第安民間文化和東西方古代神話傳說對魔幻現實主義文學形成的影響。魔幻現實主義文學形成過程、主要作家作品、藝術特點。《百年孤獨》的思想藝術特點。
(一) 現實主義:文學藝術的基本創作方法之一。在文學藝術史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是兩大主要思潮,現實主義提倡客觀地觀察現實生活,按照生活的本來樣式精確細膩地描寫現實,真實地表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現實主義文藝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和很高的成就。在文學中如詩經中的一部分作品,杜甫的詩、關漢卿的戲劇、曹雪芹的《紅樓夢》等便是其代表作。
(二) 浪漫主義:文學藝術的基本創作方法之一。在文學藝術史上。它在反映現實上,善於抒發對理想世界的熱烈追求,常用熱情奔放的語言、瑰麗神奇的想像和誇張手法來塑造形象。各國文學藝術創作自始至終就有這種特色。如我國文學中,屈原、李白的詩歌,吳承恩的小說《西遊記》等都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特色。浪漫主義作為一種文藝思潮,產生於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歐洲資產階級革命時代,反映了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意識形態。其代表作家有德國的歌德和席勒。法國的雨果、喬治.桑、英國的雪萊和拜倫等。
(三) 文藝復興(復古主義):十四至十六世紀歐洲新興資產階級思想文化運動。十六世紀資產階級史學家認為它是古代文化復興,因而得名。新興資產階級出於自身的利益和要求,便以復興古希臘、羅馬文化為標榜,提出了人道主義,即人文主義思想體系:反對中世紀的禁慾主義和宗教觀,擺脫教會對於人們思想的束縛,打倒作為神學和經院哲學基礎的一切權威和傳統教條。文藝復興普遍的表現雖是科學,文學和藝術的高漲,但是由於各國的社會和歷史條件不同,文藝復興運動在各個國家都帶有自己的特徵。在義大利,詩歌、繪畫、雕刻、建築、音樂取得突出的成就,代表人物是詩人但丁。在英國,詩歌和戲劇達到空前的繁榮,主要代表為莎士比亞。
(四) 批判現實主義:歐洲十九世紀三十年代在文學藝術中開始佔主導地位的文藝思潮。它是資本主義社會內部矛盾尖銳化在文學藝術上的反映。它的進步意義在於注重研究社會問題。以現實主義的態度擴大了真實反映現實的生活面,塑造了很多有典型意義的貴族、資產階級人物形象,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現象,描寫了貴族階級沒落和資產階級興起與沒落的過程,揭示了社會生活的某些本質方面,有些作品對勞動人民的悲慘遭遇表示了同情;同時還豐富了藝術技巧和手法。但由於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受到歷史和階級的局限,不能指出產生罪惡的根源,揭示其解決問題的出路和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代表作家有法國的巴爾扎克、司湯.達、英國的狄更斯、俄國的果戈里、托爾斯泰等。
(五) 自然主義:文藝的一種創作方法與傾向。作為比較自覺的文藝思潮和流派,於十九世紀六十年代繼法國浪漫主義運動後形成。它一方面排斥浪漫主義的想像、誇張、抒情等主觀因素,另一方面輕視現實主義對生活的典型概括,要求單純地描摹自然,照錄實物,追求事物外在真實與瑣碎細節,拒絕分析與批判,並企圖用自然科學規律尤其是生物學知識解釋人和社會。代表作家有左拉、龔古爾兄弟等。
(六) 古典主義:十七世紀歐洲出現的一種文藝思潮,主張以古希臘、羅馬為典範,所以叫「古典主義」。以法國發展的最為完備。主要代表人物有拉辛、莫里哀、布瓦洛等。他們尊重王權,崇尚理性,在藝術上追求高雅、和諧、均衡的統一。當時曾具有進步意義,但是形式上,抽象化、概念化傾向嚴重,最後成為消極保守的陳規,被浪漫注意所取代。
(七) 感傷主義:歐洲十八世紀後期的一種文藝思潮。提倡抒發內心感受,強調個性的精神生活,多用第一人稱的寫法,寫景抒情,不滿現實,大都帶有濃厚的感傷情調。代表作家有英國的斯特恩、法國的盧梭等。
(八) 象徵主義:歐洲十九世紀頹廢主義文藝思潮中的一個主要流派,要求用晦澀難懂的語言表現恍惚迷離的神秘情境。代表作家如馬拉美等。
(九) 維美主義:十九世紀末流行於歐洲的資產階級文藝思潮,主張「為文藝而文藝」,脫離現實生活而講求技巧和形式美。
(十) 印象主義:歐洲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之間出現的文藝思潮和藝術流派。最早出現於法國,主要表現在繪畫上。代表作家是德國的霍普特曼等。
嗯,還有很多資料、、、
❼ 電大1362號應用語言學試題
外國文學史(電大)(5286)自學考試大綱
一、課程性質和學習目的
《二十世紀外國文學專題》是漢語言文學專業(專升本)的一門專業必修課。本課程在專科階段專業基礎課《外國文學史》相關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對歐美20世紀文學、特別是現代主義文學的主要流派及代表作家、作品進行學習。其目的是引導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了解20世紀外國文學在總體外國文學史中的地位;現代主義文學主要流派的基本特徵。理解20世紀外國文學中現代主義、現實主義及後現代主義之間的關系。掌握重點作家的創作特點和重點作品的思想藝術特色。提高學生對20世紀外國文學作品、特別是現代主義文學作品的分析、理解和鑒賞能力。
與本課程相關的課程除《外國文學史》之外,還有《文學概論》、《中國現代文學》、《中國當代文學》、《西方文論選》、《比較文學概論》等。要求學生能夠調動所學過的文學理論和中國文學知識,在比較文學的大框架內,更全面地認識20世紀外國文學。
二、課程內容和考試目標
第一章 現代主義的奠基:卡夫卡
第一節 時代的先知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卡夫卡的生平及創作概況。理解20世紀現代主義文學的主潮地位;《變形記》的「異化」主題。把握卡夫卡在20世紀外國文學中的地位。
(二)課程內容
1.現代主義文學在20世紀外國文學中的主潮地位。
2.卡夫卡的生平與創作。
3.卡夫卡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卡夫卡的重要作品。
2.理解:現代主義文學在20世紀外國文學中的主潮地位。《變形記》的「異化」主題。
3.掌握:卡夫卡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第二節 表現主義的藝術特徵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表現主義的緣起、發展過程。把握表現主義的藝術特徵並結合卡夫卡的創作進行深入的闡釋。
(二)課程內容
1.表現主義的緣起與藝術特徵。
2.卡夫卡小說創作上的表現主義特徵。
3.《飢餓藝術家》的藝術特點。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表現主義的緣起及發展過程。
2.理解:表現主義。《飢餓藝術家》的藝術特點。
3.掌握:卡夫卡小說的表現主義特徵。
第三節 《城堡》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城堡》的基本內容。把握「城堡」的象徵寓意和《城堡》的「復義性」。
(二)課程內容
1.《城堡》的基本內容。
2.「城堡」的象徵寓意。
3.對《城堡》的多重解釋。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城堡》是卡夫卡最重要的長篇小說。《城堡》的人物。
2.理解:「城堡」的象徵意義。
3.掌握:《城堡》的「復義性」及藝術上的「未完成性」特徵。
第二章 意識流小說
第一節 意識流的哲學心理學背景及表現技巧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意識流小說的哲學與心理學基礎:「意識流」的心理學解釋及作為文學術語的三層含義。把握意識流小說表現人物心理和意識活動的主要技巧。
(二)課程內容
1.意識流小說的代表作家與代表作品。
2.意識流的哲學與心理學基礎;柏格森和弗洛伊德的學說。
3.意識流的心理學解釋及文學解釋。
4.意識流小說表現人物心理與意識活動的主要技巧。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意識流小說的代表作家與代表作品。
2.理解:意識流的哲學與心理學基礎。意識流小說。
3.掌握:意識流小說的主要技巧。
第二節 代表作家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普魯斯特、伍爾芙、福克納等意識流小說代表作家的創作概況。理解普魯斯特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及他的代表作《追憶逝水年華》的意識流特徵;《到燈塔去》的主題思想。把握《喧嘩與騷動》的結構特徵及所採用的「白痴敘事」手法。
(二)課程內容
1.普魯斯特的創作;文學史地位;《追憶逝水年華》的意識流特徵。
2.伍爾芙的創作;《到燈塔去》的思想內容。
3.福克納的創作;《喧嘩與騷動》、《我彌留之際》的思想與藝術特點。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普魯斯特、伍爾芙、福克納的重要作品。
2.理解:普魯斯特的文學史地位。《到燈塔去》的主題思想。
3.掌握:《喧嘩與騷動》的結構特徵與「白痴敘事」手法。
第三節 喬伊斯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喬伊斯的生平與創作情況。理解《尤利西斯》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尤利西斯》的意識流特徵。把握《尤利西斯》與《荷馬史詩》的對應關系。
(二)課程內容
1. 喬伊斯的生平與創作。
2. 《尤利西斯》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3. 《尤利西斯》的結構、人物、藝術特徵及與《荷馬史詩》的對應關系。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喬伊斯的創作;《尤利西斯》的人物、結構。
2.理解:《尤利西斯》的意識流特色及文學史地位。
3.掌握:《尤利西斯》與《荷馬史詩》的對應關系。
第三章 存在主義文學
第一節 存在主義的哲學思想和文學主題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存在主義哲學的基本分類(基督教存在主義和無神論存在主義)。理解薩特存在主義哲學的意義及基本哲學主張。把握存在主義文學的基本主題。
(二)課程內容
1.存在主義的哲學思想。
2.存在主義文學的主題。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存在主義哲學的代表人物。
2.理解:薩特存在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存在主義文學與存在主義哲學之間的關系。
3.掌握:存在主義文學的基本主題和藝術特徵。
第二節 薩特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薩特的生平與創作。理解戲劇《間隔》與《魔鬼與上帝》的思想內容。把握《惡心》的哲學內含。
(二)課程內容
1.薩特的生平與創作。
2.小說《惡心》。
3.戲劇《間隔》、《魔鬼與上帝》。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薩特的重要作品。
2.理解:《間隔》中「他人就是地獄」的思想。
3.掌握:《惡心》的哲學內含。
第三節 加繆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加繆的生平與創作;理解《局外人》中默爾索這一人物形象的意義;把握加繆對「荒謬」的理解及《鼠疫》中「鼠疫」這一意象的象徵含義。
(二)課程內容
1.加繆的生平與創作。
2.《西西弗的神話》及加繆的存在主義哲學思想。
3.《局外人》及默爾索形象。
4.《鼠疫》及「鼠疫」意象的象徵含義。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加繆的主要作品。
2.理解:默爾索形象。
3.掌握:《西西弗的神話》所闡發的存在主義哲學思想;《鼠疫》中「鼠疫」意象的象徵含義。
第四章 新小說派
第一節 概述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新小說派產生的背景;理解薩特對「反小說」的論述;把握新小說派的革命性及其思想藝術特徵。
(二)課程內容
1.新小說派產生的背景;薩特論新小說。
2.新小說派是二戰後最具革命性的文學流派。
3.新小說派的創作特徵。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新小說派的理論著述。
2.理解:薩特的「反小說」概念。
3.掌握:新小說派的革命性;新小說派的思想藝術特徵。
第二節 新小說派的代表作家作品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薩洛特、布托爾、西蒙、羅卜-格里耶的創作概況。理解他們各自在小說創作上的創新;羅卜-格里耶的文學地位。
(二)課程內容
1.薩洛特的創作:「潛對話」的含義。
2.布托爾的創作;《時間的運用》;《變》對第二人稱的運用。
3.西蒙的創作;《風》對詩畫結合的追求;《農事詩》與「敘述的探險」。
4.羅卜-格里耶的創作及文學地位;《窺視者》對「物」的表現。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薩洛特、布托爾、西蒙、羅卜-格里耶的代表作品。
2.理解:薩洛特、布托爾、西蒙、羅卜-格里耶對新小說的貢獻,薩洛特的「潛對話」,布托爾對第二人稱的運用,西蒙的「敘述的探險」;羅卜-格里耶的文學地位。
第三節 羅伯-格里耶的《嫉妒》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嫉妒》的內容梗概。在與傳統現實主義小說的對比中理解《嫉妒》對傳統小說准則的背離;小說的表面化風格。把握小說的「物化」主題及小說里「兩個羅卜-格里耶」的存在。
(二)課程內容
1.《嫉妒》對傳統小說准則的背離。
2.《嫉妒》內容梗概。
3.《嫉妒》的「物化」主題與「隱藏」藝術、表面化風格(對比喻的排斥)。
4.《嫉妒》中有兩個羅卜-格里耶,一個是主觀的,一個是客觀的。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理解:《嫉妒》對傳統小說准則的背離;表面化風格及對「比喻」的排斥。
2.掌握:《嫉妒》的「物化」主題;小說里的「兩個羅卜-格里耶」。
第五章 拉美魔幻現實主義
第一節 概述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文學爆炸」時期拉美文學的代表作家;理解阿斯圖里亞斯、卡彭鐵爾、富恩特斯的創作對魔幻現實主義的貢獻;把握「什麼是魔幻現實主義」。
(二)課程內容
1.20世紀60年代,拉丁美洲的「文學爆炸」;
2.什麼是魔幻現實主義?
3.阿斯圖里亞斯、卡彭鐵爾、富恩特斯的創作及對魔幻現實主義的貢獻。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文學爆炸」時期拉美文學的代表作家;阿斯圖里亞斯、卡彭鐵爾、富恩特斯的創作概況。
2.理解:阿斯圖里亞斯、卡彭鐵爾、富恩特斯的創作特色及對魔幻現實主義的貢獻。
3.掌握:魔幻現實主義。
第二節 魔幻現實主義的藝術手法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理解魔幻現實主義的藝術手法與拉美現實及印第安人傳統思維方式之間的關系。把握魔幻現實主義的基本藝術手法,特別是要理清魔幻現實主義小說中「魔幻」與「現實」之間的關系。
(二)課程內容
1.幻想與現實、虛構與寫實融為一體,體現了印第安人傳統的思維方式。
2.陌生化技巧的運用。陌生化是使現實事物魔幻化的一種重要手段。
3.神話化。魔幻現實主義對「整體性象徵」的追求。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理解:魔幻現實主義的藝術手法與拉美現實及印第安人傳統思維方式之間的關系;
2.掌握:魔幻現實主義的藝術手法;魔幻現實主義小說中「魔幻」與「現實」之間的關系。
第三節 《百年孤獨》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馬爾克斯的生平與創作;《百年孤獨》的情節與人物。理解《百年孤獨》的藝術成就。把握《百年孤獨》的主題思想。
(二)課程內容
1.馬爾克斯的生平與創作。
2.《百年孤獨》的情節與人物。
3.《百年孤獨》的主題思想與藝術成就。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馬爾克斯的主要作品;《百年孤獨》的人物。
2.理解:《百年孤獨》的藝術成就。
3.掌握:《百年孤獨》的主題思想。
第六章 黑色幽默
第一節 概述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黑色幽默產生的背景及代表作家;理解黑色幽默的具體含義及與傳統幽默的區別;把握黑色幽默的藝術特徵。
(二)課程內容
1.黑色幽默的代表作家;黑色幽默的內含。
2.傳統意義下的幽默與黑色幽默。
3.黑色幽默產生的背景。
4.黑色幽默的藝術特徵。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黑色幽默的代表作家。
2.理解:黑色幽默產生的背景;傳統幽默與黑色幽默的區別。
3.掌握:黑色幽默的藝術特徵。
第二節 代表作家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唐納德?巴塞爾姆、托馬斯.品欽、小庫爾特.馮尼格、約翰.巴思的創作概況;理解他們各自的創作特色;把握他們創作中突出表現出來的「雜糅」特徵。
(二)課程內容
1. 唐納德.巴塞爾姆的創作;《白雪公主》的雜糅特徵。
2. 托馬斯.品欽的創作;《萬有引力之虹》所具有的「後現代主義大網路全書式的野心」。
3. 小庫爾特.馮尼格的創作;《五號屠宰場》、《頂刮刮的早餐》對人類生存危機和「物化」趨勢的憂慮。
4. 約翰.巴思的創作;《羊童賈爾斯》與「元小說」。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唐納德.巴塞爾姆、托馬斯.品欽、小庫爾特.馮尼格、約翰.巴思的代表作品。
2.理解:唐納德.巴塞爾姆、托馬斯.品欽、小庫爾特.馮尼格、約翰.巴思的創作特色。
3.掌握:黑色幽默的「雜糅」特徵。
第三節 海勒及其《第二十二條軍規》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海勒的創作概況。理解《第二十二條軍規》的創作背景及其藝術特色。把握「第二十二條軍規」的象徵意義。
(二)課程內容
1.海勒的生平與創作;《第二十二條軍規》的創作背景。
2. 「第二十二條軍規」的象徵意義。
3. 《第二十二條軍規》的藝術特色。
4.《出了毛病》簡介。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海勒的主要作品。
2.理解:《第二十二條軍規》的藝術特色。
3.掌握:「第二十二條軍規」的象徵意義。
第七章 後現代主義寫作
第一節 概述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納博科夫的創作概況。理解「後現代主義」與「後現代寫作」;後現代寫作的特徵。把握「元小說」的特點。
(二)課程內容
1.「後現代主義」釋義。文學領域的後現代主義。
2.後現代主義寫作的特徵:「元小說」與「元敘述」;文類與文體的雜糅性。
3.納博科夫的《微暗的火》。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納博科夫的創作。
2.理解:後現代主義;後現代寫作的特徵。
3.掌握:什麼是「元小說」?
第二節 博爾赫斯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博爾赫斯的創作。理解博爾赫斯小說的思想藝術特徵。把握博爾赫斯對小說學的貢獻。
(二)課程內容
1.博爾赫斯的生平與創作。
2.博爾赫斯小說的思想藝術特徵:玄學;雜糅;對幻想性題材的高超處理手法。
3.《交叉小徑的花園》。
4.博爾赫斯的小說學。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博爾赫斯的重要作品。
2.理解:博爾赫斯小說的思想藝術特徵;《交叉小徑的花園》的藝術特點。
3.掌握:博爾赫斯對小說學的貢獻。
第三節 卡爾維諾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卡爾維諾的創作。理解其文學地位;《寒冬夜行人》的藝術特徵。把握《我們的祖先》的童話與寓言特徵。
(二)課程內容
1.卡爾維諾的生平、創作及文學地位。
2.《我們的祖先》的神話思維與寓言形式。
3.《寒冬夜行人》的實驗追求:「時間零」、「套盒結構」及其「元小說」特徵。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卡爾維諾的重要作品。
2.理解:卡爾維諾的文學地位;《寒冬夜行人》的實驗追求。
3.掌握:《我們的祖先》的童話和寓言特徵。
第八章 現實主義小說
第一節 概述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20世紀現實主義小說的代表作家與作品。理解現實主義小說在20世紀文學中的地位及其特徵。
(二)課程內容
1. 現實主義小說在20世紀文學中的地位;現實主義小說代表作家與作品。
2. 20世紀現實主義小說的特徵:多元化趨向與對現代主義的借鑒、融合。
3. 托馬斯·曼的《魔山》;海明威的《老人與海》。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20世紀現實主義小說代表作家與代表作品。
2.理解:20世紀現實主義小說的特徵;這些特徵在托馬斯·曼和海明威創作中的具體體現。
第二節 帕斯捷爾納克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帕斯捷爾納克的生平與創作。理解《日瓦格醫生》的藝術特色。把握《日瓦格醫生》的精神內含。
(二)課程內容
1. 帕斯捷爾納克的生平與創作。《日瓦格醫生》的出版與獲獎。
2. 《日瓦格醫生》的思想內容。
3. 《日瓦格醫生》的藝術特色。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帕斯捷爾納克的創作概況。
2.理解:《日瓦格醫生》的藝術特色。
3.掌握:《日瓦格醫生》的精神內含。
第三節 索爾·貝婁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索爾·貝婁的生平與創作。理解其代表性作品的思想內含。把握其文學成就。
(二)課程內容
1. 索爾·貝婁的生平與創作。
2.《赫索格》、《雨王漢德森》對生命意義的追尋;《洪堡的禮物》對「洪堡精神」的弘揚。
3. 索爾·貝婁的文學成就:對現實主義傳統的繼承、對現代主義表現手法的吸收及「貝婁式風格」。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 識記:索爾·貝婁的重要作品。
2. 理解:《赫索格》、《雨王漢德森》、《洪堡的禮物》的思想內容。
3. 掌握:索爾·貝婁的文學成就。
第九章 後期象徵主義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後期象徵主義詩人及其代表作品。理解其作品的象徵之義。把握後期象徵主義詩歌的特點。
(二)課程內容
1.什麼是「象徵」?前期象徵主義及其代表詩人。
2.後期象徵主義。
3.瓦雷里、里爾克、葉芝、艾略特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後期象徵主義詩人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瓦雷里《海濱墓園》、里爾克《豹-在巴黎植物園》、葉芝《當你老了》、艾略特《普魯弗洛克情歌》、《荒原》等詩歌的象徵意義。
3.掌握:後期象徵主義詩歌的特點。
第十章 意象主義詩歌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意象主義運動發展的三個階段;意象主義代表詩人的代表作品。理解意象主義的背景;龐德在意象主義發展過程中的作用。把握意象主義詩歌的特點。
(二)課程內容
1.意象主義運動產生的背景及發展的三個階段。
2.意象主義詩歌的理論與實踐及影響。
3.意象主義的代表詩人。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意義主義運動發展的三個階段。意象主義的代表詩人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意象主義運動的背景。龐德在意象主義詩歌發展過程中的作用。
3.掌握:意象主義詩歌的特點。
第十一章 超現實主義詩歌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超現實主義代表詩人的代表作品。理解超現實主義產生的背景。把握超現實主義的思想藝術特徵。
(二)課程內容
1.超現實主義的產生;超現實主義的思想藝術特徵。
2.法國超現實主義詩人:布勒東、阿拉貢、艾呂雅。
3.拉美超現實主義詩人:帕斯、博爾赫斯、特朗斯特羅姆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超現實主義代表詩人的代表作品。
2.理解:超現實主義產生的背景。
3.掌握:超現實主義的思想藝術特徵。
第十二章 女性主義詩歌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女性主義詩歌的發展脈絡;重要的女性主義詩人及其代表作品。理解伍爾芙等人關於女性主義詩歌的論述。把握女性主義詩人里奇的理論觀點與創作特點。
(二)課程內容
1.歐美女性主義思潮中的婦女詩歌。
2.女性文學批評實踐及女詩人研究。
3.女性主義詩人。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女性主義詩歌發展過程中重要的理論家與詩人。
2.理解:伍爾芙關於女性詩歌創作的論述。
3.掌握:里奇的女性主義詩歌理論與創作特點。
第十三章 後現代詩歌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金斯伯格、布羅茨基的生平與創作。理解他們的創作特點及布羅茨基對語言的崇拜。
(二)課程內容
1.金斯伯格的生平與創作;創作特點;代表作《嚎叫》。
2.布羅茨基的生平與創作;創作特點;布羅茨基對語言的崇拜。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金斯伯格和布羅茨基的詩歌作品。
2.理解:兩位詩人的創作特點;布羅茨基對語言的崇拜。
三、有關說明和實施要求
(一)本大綱的使用說明
本大綱在編寫體例上對小說和詩歌作了區別處理,以小說為重點學習內容。因此,涉及到小說的1-8章,分節編寫大綱;涉及到詩歌的9-13章,只分章不分節。
本大綱對每個單元都提出了具體的考核要求,並分層次一一列舉了考核知識點。凡屬於「識記」部分的內容,要求應考者努力記憶,並能在各種情況下准確辨識。「理解」部分的內容,要求應考者不僅熟知相關概念,還要理解其原理,並能聯系有關作家作品作簡要分析。要求「掌握」的內容,則必須能夠運用有關理論和知識,對其展開全面深入的分析,要能體現出應考者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本大綱的實施要求
1. 本大綱是《二十世紀外國文學專題》課程應考者個人自學的依據。應考者應根據本大綱所規定的自學內容和考核要求,在「識記」、「理解」和「掌握」三個知識層次上認真學習,系統把握,並能融會貫通。除教材外,可藉助必讀書和參考書來輔助學習,但指定的考試與參考用書,如果內容與本大綱有出入,要以本大綱規定的內容和考核要求為准。
2. 本大綱是本課程社會助學的依據。社會助學者應根據本大綱規定的課程性質、學習目的和教學內容開展助學活動。應把重點放在對課程內容的分析和梳理上。同時,根據「識記」、「理解」和「掌握」三個層次要求,對相關知識展開講解,並注重方法上的指導,以加深應考者對教材的理解,並提高其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本大綱是本課程考試命題的依據。本課程考試命題的內容範圍、能力層次和考試重點均以本大綱規定的考核目標為依據,其他必讀書和參考書內容與本大綱不一致時,以本大綱為准。命題時,每份試卷中「識記性」試題的比例應佔40%:「理解性」試題應佔30%:「掌握性」試題應佔30%.三者所佔比例可以5%上下浮動。不同難易程度的試題要分布合理,但是要注意,試題的難度與應試者的能力層次不是一個概念,任何一個能力層次中都存在不同的難度。
(三)試題類型舉例
1. 單項選擇題(每題1分)
(1)《變形記》的作者是( )
①斯特林堡 ②里爾克
③卡夫卡 ④艾略特
(2)帕斯捷爾納克的代表作是( )
①《地洞》 ②《靜靜的頓河》
③《洪堡的禮物》④《日瓦格醫生》
2. 多項選擇題(每題1分)
(1)下列詩人屬於後期象徵主義的有( )
①拉馬丁 ②艾略特
③魏爾倫 ④里爾克 ⑤瓦雷里
(2)存在主義文學代表作家有( )
①加繆 ②薩特 ③波伏瓦
④卡彭鐵爾 ⑤魯爾福
3. 名詞解釋(每題4分)
(1)魔幻現實主義
(2)元小說
4. 簡答題(每題5-8分)
《第二十二條軍規》的藝術特色。
5. 分析論述題(每題12-16分)
分析論述《尤利西斯》與《荷馬史詩》的對應關系。
❽ 電大 外國文學的試題
估計那些試題再出的可能不大,希望復習一下比較好
外國文學史(電大)(5286)自學考試大綱
一、課程性質和學習目的
《二十世紀外國文學專題》是漢語言文學專業(專升本)的一門專業必修課。本課程在專科階段專業基礎課《外國文學史》相關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對歐美20世紀文學、特別是現代主義文學的主要流派及代表作家、作品進行學習。其目的是引導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了解20世紀外國文學在總體外國文學史中的地位;現代主義文學主要流派的基本特徵。理解20世紀外國文學中現代主義、現實主義及後現代主義之間的關系。掌握重點作家的創作特點和重點作品的思想藝術特色。提高學生對20世紀外國文學作品、特別是現代主義文學作品的分析、理解和鑒賞能力。
與本課程相關的課程除《外國文學史》之外,還有《文學概論》、《中國現代文學》、《中國當代文學》、《西方文論選》、《比較文學概論》等。要求學生能夠調動所學過的文學理論和中國文學知識,在比較文學的大框架內,更全面地認識20世紀外國文學。
二、課程內容和考試目標
第一章 現代主義的奠基:卡夫卡
第一節 時代的先知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卡夫卡的生平及創作概況。理解20世紀現代主義文學的主潮地位;《變形記》的「異化」主題。把握卡夫卡在20世紀外國文學中的地位。
(二)課程內容
1.現代主義文學在20世紀外國文學中的主潮地位。
2.卡夫卡的生平與創作。
3.卡夫卡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卡夫卡的重要作品。
2.理解:現代主義文學在20世紀外國文學中的主潮地位。《變形記》的「異化」主題。
3.掌握:卡夫卡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第二節 表現主義的藝術特徵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表現主義的緣起、發展過程。把握表現主義的藝術特徵並結合卡夫卡的創作進行深入的闡釋。
(二)課程內容
1.表現主義的緣起與藝術特徵。
2.卡夫卡小說創作上的表現主義特徵。
3.《飢餓藝術家》的藝術特點。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表現主義的緣起及發展過程。
2.理解:表現主義。《飢餓藝術家》的藝術特點。
3.掌握:卡夫卡小說的表現主義特徵。
第三節 《城堡》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城堡》的基本內容。把握「城堡」的象徵寓意和《城堡》的「復義性」。
(二)課程內容
1.《城堡》的基本內容。
2.「城堡」的象徵寓意。
3.對《城堡》的多重解釋。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城堡》是卡夫卡最重要的長篇小說。《城堡》的人物。
2.理解:「城堡」的象徵意義。
3.掌握:《城堡》的「復義性」及藝術上的「未完成性」特徵。
第二章 意識流小說
第一節 意識流的哲學心理學背景及表現技巧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意識流小說的哲學與心理學基礎:「意識流」的心理學解釋及作為文學術語的三層含義。把握意識流小說表現人物心理和意識活動的主要技巧。
(二)課程內容
1.意識流小說的代表作家與代表作品。
2.意識流的哲學與心理學基礎;柏格森和弗洛伊德的學說。
3.意識流的心理學解釋及文學解釋。
4.意識流小說表現人物心理與意識活動的主要技巧。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意識流小說的代表作家與代表作品。
2.理解:意識流的哲學與心理學基礎。意識流小說。
3.掌握:意識流小說的主要技巧。
第二節 代表作家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普魯斯特、伍爾芙、福克納等意識流小說代表作家的創作概況。理解普魯斯特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及他的代表作《追憶逝水年華》的意識流特徵;《到燈塔去》的主題思想。把握《喧嘩與騷動》的結構特徵及所採用的「白痴敘事」手法。
(二)課程內容
1.普魯斯特的創作;文學史地位;《追憶逝水年華》的意識流特徵。
2.伍爾芙的創作;《到燈塔去》的思想內容。
3.福克納的創作;《喧嘩與騷動》、《我彌留之際》的思想與藝術特點。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普魯斯特、伍爾芙、福克納的重要作品。
2.理解:普魯斯特的文學史地位。《到燈塔去》的主題思想。
3.掌握:《喧嘩與騷動》的結構特徵與「白痴敘事」手法。
第三節 喬伊斯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喬伊斯的生平與創作情況。理解《尤利西斯》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尤利西斯》的意識流特徵。把握《尤利西斯》與《荷馬史詩》的對應關系。
(二)課程內容
1. 喬伊斯的生平與創作。
2. 《尤利西斯》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3. 《尤利西斯》的結構、人物、藝術特徵及與《荷馬史詩》的對應關系。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喬伊斯的創作;《尤利西斯》的人物、結構。
2.理解:《尤利西斯》的意識流特色及文學史地位。
3.掌握:《尤利西斯》與《荷馬史詩》的對應關系。
第三章 存在主義文學
第一節 存在主義的哲學思想和文學主題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存在主義哲學的基本分類(基督教存在主義和無神論存在主義)。理解薩特存在主義哲學的意義及基本哲學主張。把握存在主義文學的基本主題。
(二)課程內容
1.存在主義的哲學思想。
2.存在主義文學的主題。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存在主義哲學的代表人物。
2.理解:薩特存在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存在主義文學與存在主義哲學之間的關系。
3.掌握:存在主義文學的基本主題和藝術特徵。
第二節 薩特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薩特的生平與創作。理解戲劇《間隔》與《魔鬼與上帝》的思想內容。把握《惡心》的哲學內含。
(二)課程內容
1.薩特的生平與創作。
2.小說《惡心》。
3.戲劇《間隔》、《魔鬼與上帝》。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薩特的重要作品。
2.理解:《間隔》中「他人就是地獄」的思想。
3.掌握:《惡心》的哲學內含。
第三節 加繆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加繆的生平與創作;理解《局外人》中默爾索這一人物形象的意義;把握加繆對「荒謬」的理解及《鼠疫》中「鼠疫」這一意象的象徵含義。
(二)課程內容
1.加繆的生平與創作。
2.《西西弗的神話》及加繆的存在主義哲學思想。
3.《局外人》及默爾索形象。
4.《鼠疫》及「鼠疫」意象的象徵含義。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加繆的主要作品。
2.理解:默爾索形象。
3.掌握:《西西弗的神話》所闡發的存在主義哲學思想;《鼠疫》中「鼠疫」意象的象徵含義。
第四章 新小說派
第一節 概述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新小說派產生的背景;理解薩特對「反小說」的論述;把握新小說派的革命性及其思想藝術特徵。
(二)課程內容
1.新小說派產生的背景;薩特論新小說。
2.新小說派是二戰後最具革命性的文學流派。
3.新小說派的創作特徵。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新小說派的理論著述。
2.理解:薩特的「反小說」概念。
3.掌握:新小說派的革命性;新小說派的思想藝術特徵。
第二節 新小說派的代表作家作品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薩洛特、布托爾、西蒙、羅卜-格里耶的創作概況。理解他們各自在小說創作上的創新;羅卜-格里耶的文學地位。
(二)課程內容
1.薩洛特的創作:「潛對話」的含義。
2.布托爾的創作;《時間的運用》;《變》對第二人稱的運用。
3.西蒙的創作;《風》對詩畫結合的追求;《農事詩》與「敘述的探險」。
4.羅卜-格里耶的創作及文學地位;《窺視者》對「物」的表現。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薩洛特、布托爾、西蒙、羅卜-格里耶的代表作品。
2.理解:薩洛特、布托爾、西蒙、羅卜-格里耶對新小說的貢獻,薩洛特的「潛對話」,布托爾對第二人稱的運用,西蒙的「敘述的探險」;羅卜-格里耶的文學地位。
第三節 羅伯-格里耶的《嫉妒》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嫉妒》的內容梗概。在與傳統現實主義小說的對比中理解《嫉妒》對傳統小說准則的背離;小說的表面化風格。把握小說的「物化」主題及小說里「兩個羅卜-格里耶」的存在。
(二)課程內容
1.《嫉妒》對傳統小說准則的背離。
2.《嫉妒》內容梗概。
3.《嫉妒》的「物化」主題與「隱藏」藝術、表面化風格(對比喻的排斥)。
4.《嫉妒》中有兩個羅卜-格里耶,一個是主觀的,一個是客觀的。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理解:《嫉妒》對傳統小說准則的背離;表面化風格及對「比喻」的排斥。
2.掌握:《嫉妒》的「物化」主題;小說里的「兩個羅卜-格里耶」。
第五章 拉美魔幻現實主義
第一節 概述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文學爆炸」時期拉美文學的代表作家;理解阿斯圖里亞斯、卡彭鐵爾、富恩特斯的創作對魔幻現實主義的貢獻;把握「什麼是魔幻現實主義」。
(二)課程內容
1.20世紀60年代,拉丁美洲的「文學爆炸」;
2.什麼是魔幻現實主義?
3.阿斯圖里亞斯、卡彭鐵爾、富恩特斯的創作及對魔幻現實主義的貢獻。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文學爆炸」時期拉美文學的代表作家;阿斯圖里亞斯、卡彭鐵爾、富恩特斯的創作概況。
2.理解:阿斯圖里亞斯、卡彭鐵爾、富恩特斯的創作特色及對魔幻現實主義的貢獻。
3.掌握:魔幻現實主義。
第二節 魔幻現實主義的藝術手法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理解魔幻現實主義的藝術手法與拉美現實及印第安人傳統思維方式之間的關系。把握魔幻現實主義的基本藝術手法,特別是要理清魔幻現實主義小說中「魔幻」與「現實」之間的關系。
(二)課程內容
1.幻想與現實、虛構與寫實融為一體,體現了印第安人傳統的思維方式。
2.陌生化技巧的運用。陌生化是使現實事物魔幻化的一種重要手段。
3.神話化。魔幻現實主義對「整體性象徵」的追求。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理解:魔幻現實主義的藝術手法與拉美現實及印第安人傳統思維方式之間的關系;
2.掌握:魔幻現實主義的藝術手法;魔幻現實主義小說中「魔幻」與「現實」之間的關系。
第三節 《百年孤獨》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馬爾克斯的生平與創作;《百年孤獨》的情節與人物。理解《百年孤獨》的藝術成就。把握《百年孤獨》的主題思想。
(二)課程內容
1.馬爾克斯的生平與創作。
2.《百年孤獨》的情節與人物。
3.《百年孤獨》的主題思想與藝術成就。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馬爾克斯的主要作品;《百年孤獨》的人物。
2.理解:《百年孤獨》的藝術成就。
3.掌握:《百年孤獨》的主題思想。
第六章 黑色幽默
第一節 概述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黑色幽默產生的背景及代表作家;理解黑色幽默的具體含義及與傳統幽默的區別;把握黑色幽默的藝術特徵。
(二)課程內容
1.黑色幽默的代表作家;黑色幽默的內含。
2.傳統意義下的幽默與黑色幽默。
3.黑色幽默產生的背景。
4.黑色幽默的藝術特徵。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黑色幽默的代表作家。
2.理解:黑色幽默產生的背景;傳統幽默與黑色幽默的區別。
3.掌握:黑色幽默的藝術特徵。
第二節 代表作家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唐納德?巴塞爾姆、托馬斯.品欽、小庫爾特.馮尼格、約翰.巴思的創作概況;理解他們各自的創作特色;把握他們創作中突出表現出來的「雜糅」特徵。
(二)課程內容
1. 唐納德.巴塞爾姆的創作;《白雪公主》的雜糅特徵。
2. 托馬斯.品欽的創作;《萬有引力之虹》所具有的「後現代主義大網路全書式的野心」。
3. 小庫爾特.馮尼格的創作;《五號屠宰場》、《頂刮刮的早餐》對人類生存危機和「物化」趨勢的憂慮。
4. 約翰.巴思的創作;《羊童賈爾斯》與「元小說」。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唐納德.巴塞爾姆、托馬斯.品欽、小庫爾特.馮尼格、約翰.巴思的代表作品。
2.理解:唐納德.巴塞爾姆、托馬斯.品欽、小庫爾特.馮尼格、約翰.巴思的創作特色。
3.掌握:黑色幽默的「雜糅」特徵。
第三節 海勒及其《第二十二條軍規》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海勒的創作概況。理解《第二十二條軍規》的創作背景及其藝術特色。把握「第二十二條軍規」的象徵意義。
(二)課程內容
1.海勒的生平與創作;《第二十二條軍規》的創作背景。
2. 「第二十二條軍規」的象徵意義。
3. 《第二十二條軍規》的藝術特色。
4.《出了毛病》簡介。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海勒的主要作品。
2.理解:《第二十二條軍規》的藝術特色。
3.掌握:「第二十二條軍規」的象徵意義。
第七章 後現代主義寫作
第一節 概述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納博科夫的創作概況。理解「後現代主義」與「後現代寫作」;後現代寫作的特徵。把握「元小說」的特點。
(二)課程內容
1.「後現代主義」釋義。文學領域的後現代主義。
2.後現代主義寫作的特徵:「元小說」與「元敘述」;文類與文體的雜糅性。
3.納博科夫的《微暗的火》。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納博科夫的創作。
2.理解:後現代主義;後現代寫作的特徵。
3.掌握:什麼是「元小說」?
第二節 博爾赫斯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博爾赫斯的創作。理解博爾赫斯小說的思想藝術特徵。把握博爾赫斯對小說學的貢獻。
(二)課程內容
1.博爾赫斯的生平與創作。
2.博爾赫斯小說的思想藝術特徵:玄學;雜糅;對幻想性題材的高超處理手法。
3.《交叉小徑的花園》。
4.博爾赫斯的小說學。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博爾赫斯的重要作品。
2.理解:博爾赫斯小說的思想藝術特徵;《交叉小徑的花園》的藝術特點。
3.掌握:博爾赫斯對小說學的貢獻。
第三節 卡爾維諾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卡爾維諾的創作。理解其文學地位;《寒冬夜行人》的藝術特徵。把握《我們的祖先》的童話與寓言特徵。
(二)課程內容
1.卡爾維諾的生平、創作及文學地位。
2.《我們的祖先》的神話思維與寓言形式。
3.《寒冬夜行人》的實驗追求:「時間零」、「套盒結構」及其「元小說」特徵。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卡爾維諾的重要作品。
2.理解:卡爾維諾的文學地位;《寒冬夜行人》的實驗追求。
3.掌握:《我們的祖先》的童話和寓言特徵。
第八章 現實主義小說
第一節 概述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20世紀現實主義小說的代表作家與作品。理解現實主義小說在20世紀文學中的地位及其特徵。
(二)課程內容
1. 現實主義小說在20世紀文學中的地位;現實主義小說代表作家與作品。
2. 20世紀現實主義小說的特徵:多元化趨向與對現代主義的借鑒、融合。
3. 托馬斯·曼的《魔山》;海明威的《老人與海》。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20世紀現實主義小說代表作家與代表作品。
2.理解:20世紀現實主義小說的特徵;這些特徵在托馬斯·曼和海明威創作中的具體體現。
第二節 帕斯捷爾納克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帕斯捷爾納克的生平與創作。理解《日瓦格醫生》的藝術特色。把握《日瓦格醫生》的精神內含。
(二)課程內容
1. 帕斯捷爾納克的生平與創作。《日瓦格醫生》的出版與獲獎。
2. 《日瓦格醫生》的思想內容。
3. 《日瓦格醫生》的藝術特色。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帕斯捷爾納克的創作概況。
2.理解:《日瓦格醫生》的藝術特色。
3.掌握:《日瓦格醫生》的精神內含。
第三節 索爾·貝婁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索爾·貝婁的生平與創作。理解其代表性作品的思想內含。把握其文學成就。
(二)課程內容
1. 索爾·貝婁的生平與創作。
2.《赫索格》、《雨王漢德森》對生命意義的追尋;《洪堡的禮物》對「洪堡精神」的弘揚。
3. 索爾·貝婁的文學成就:對現實主義傳統的繼承、對現代主義表現手法的吸收及「貝婁式風格」。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 識記:索爾·貝婁的重要作品。
2. 理解:《赫索格》、《雨王漢德森》、《洪堡的禮物》的思想內容。
3. 掌握:索爾·貝婁的文學成就。
第九章 後期象徵主義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後期象徵主義詩人及其代表作品。理解其作品的象徵之義。把握後期象徵主義詩歌的特點。
(二)課程內容
1.什麼是「象徵」?前期象徵主義及其代表詩人。
2.後期象徵主義。
3.瓦雷里、里爾克、葉芝、艾略特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後期象徵主義詩人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瓦雷里《海濱墓園》、里爾克《豹-在巴黎植物園》、葉芝《當你老了》、艾略特《普魯弗洛克情歌》、《荒原》等詩歌的象徵意義。
3.掌握:後期象徵主義詩歌的特點。
第十章 意象主義詩歌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意象主義運動發展的三個階段;意象主義代表詩人的代表作品。理解意象主義的背景;龐德在意象主義發展過程中的作用。把握意象主義詩歌的特點。
(二)課程內容
1.意象主義運動產生的背景及發展的三個階段。
2.意象主義詩歌的理論與實踐及影響。
3.意象主義的代表詩人。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意義主義運動發展的三個階段。意象主義的代表詩人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意象主義運動的背景。龐德在意象主義詩歌發展過程中的作用。
3.掌握:意象主義詩歌的特點。
第十一章 超現實主義詩歌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超現實主義代表詩人的代表作品。理解超現實主義產生的背景。把握超現實主義的思想藝術特徵。
(二)課程內容
1.超現實主義的產生;超現實主義的思想藝術特徵。
2.法國超現實主義詩人:布勒東、阿拉貢、艾呂雅。
3.拉美超現實主義詩人:帕斯、博爾赫斯、特朗斯特羅姆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超現實主義代表詩人的代表作品。
2.理解:超現實主義產生的背景。
3.掌握:超現實主義的思想藝術特徵。
第十二章 女性主義詩歌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女性主義詩歌的發展脈絡;重要的女性主義詩人及其代表作品。理解伍爾芙等人關於女性主義詩歌的論述。把握女性主義詩人里奇的理論觀點與創作特點。
(二)課程內容
1.歐美女性主義思潮中的婦女詩歌。
2.女性文學批評實踐及女詩人研究。
3.女性主義詩人。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女性主義詩歌發展過程中重要的理論家與詩人。
2.理解:伍爾芙關於女性詩歌創作的論述。
3.掌握:里奇的女性主義詩歌理論與創作特點。
第十三章 後現代詩歌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金斯伯格、布羅茨基的生平與創作。理解他們的創作特點及布羅茨基對語言的崇拜。
(二)課程內容
1.金斯伯格的生平與創作;創作特點;代表作《嚎叫》。
2.布羅茨基的生平與創作;創作特點;布羅茨基對語言的崇拜。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金斯伯格和布羅茨基的詩歌作品。
2.理解:兩位詩人的創作特點;布羅茨基對語言的崇拜。
三、有關說明和實施要求
(一)本大綱的使用說明
本大綱在編寫體例上對小說和詩歌作了區別處理,以小說為重點學習內容。因此,涉及到小說的1-8章,分節編寫大綱;涉及到詩歌的9-13章,只分章不分節。
本大綱對每個單元都提出了具體的考核要求,並分層次一一列舉了考核知識點。凡屬於「識記」部分的內容,要求應考者努力記憶,並能在各種情況下准確辨識。「理解」部分的內容,要求應考者不僅熟知相關概念,還要理解其原理,並能聯系有關作家作品作簡要分析。要求「掌握」的內容,則必須能夠運用有關理論和知識,對其展開全面深入的分析,要能體現出應考者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本大綱的實施要求
1. 本大綱是《二十世紀外國文學專題》課程應考者個人自學的依據。應考者應根據本大綱所規定的自學內容和考核要求,在「識記」、「理解」和「掌握」三個知識層次上認真學習,系統把握,並能融會貫通。除教材外,可藉助必讀書和參考書來輔助學習,但指定的考試與參考用書,如果內容與本大綱有出入,要以本大綱規定的內容和考核要求為准。
2. 本大綱是本課程社會助學的依據。社會助學者應根據本大綱規定的課程性質、學習目的和教學內容開展助學活動。應把重點放在對課程內容的分析和梳理上。同時,根據「識記」、「理解」和「掌握」三個層次要求,對相關知識展開講解,並注重方法上的指導,以加深應考者對教材的理解,並提高其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本大綱是本課程考試命題的依據。本課程考試命題的內容範圍、能力層次和考試重點均以本大綱規定的考核目標為依據,其他必讀書和參考書內容與本大綱不一致時,以本大綱為准。命題時,每份試卷中「識記性」試題的比例應佔40%:「理解性」試題應佔30%:「掌握性」試題應佔30%.三者所佔比例可以5%上下浮動。不同難易程度的試題要分布合理,但是要注意,試題的難度與應試者的能力層次不是一個概念,任何一個能力層次中都存在不同的難度。
(三)試題類型舉例
1. 單項選擇題(每題1分)
(1)《變形記》的作者是( )
①斯特林堡 ②里爾克
③卡夫卡 ④艾略特
(2)帕斯捷爾納克的代表作是( )
①《地洞》 ②《靜靜的頓河》
③《洪堡的禮物》④《日瓦格醫生》
2. 多項選擇題(每題1分)
(1)下列詩人屬於後期象徵主義的有( )
①拉馬丁 ②艾略特
③魏爾倫 ④里爾克 ⑤瓦雷里
(2)存在主義文學代表作家有( )
①加繆 ②薩特 ③波伏瓦
④卡彭鐵爾 ⑤魯爾福
3. 名詞解釋(每題4分)
(1)魔幻現實主義
(2)元小說
4. 簡答題(每題5-8分)
《第二十二條軍規》的藝術特色。
5. 分析論述題(每題12-16分)
分析論述《尤利西斯》與《荷馬史詩》的對應關系。
❾ 我想知道剛柔說,風格美是什麼意思(文學概論)
文學風格
總的說來,文學風格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它不僅包括作家風格 作品風格而且包括流派風格 時代風格 民族風格 文體風格等,但一般來說,我們主要是指作品風格,因為其他各類風格都含蓋在作品風格之中,通過作品風格顯現出來.與此同時,作品風格的形成也離不開其他各種風格,正是其他各類風格的集合,才形成了一部作品的風格.
[關鍵詞]:文學風格 沈從文 時代特徵 民族文化 地域文明 作家本人
[正文]:
一 何為文學風格?
有關文學風格的定義,歷來眾說紛紜.
一種觀點認為,風格是作家以自己獨特的審美理想 審美情趣所選擇的語體.如詩歌的語體有較強的格律性,小說則採用貼近生活的敘事語體,戲劇要求符合舞台表演的對話語體,散文則採用親切自然的語體.這里的語體不僅是體裁,而且是一種語言格調.比如魯迅的沉鬱深刻,郭沫若的奔放熱烈,周作人的沖淡平和,茅盾的明快細膩,趙樹理的幽默風趣.
這種觀點以十九世紀法國文藝理論家丹納為代表.就小說而言,他認為包含三種要素,一是性格鮮明的人物,二是人物的遭遇和故事,三便是風格.他說風格是來自於語言:"一部書,不過是一連串的句子和,或者是作者說的,或者是作者叫他的人物說的;我們的眼睛和耳朵所能撲捉的只限於這些句子,凡屬心領神會,在字里行間所能感受的更多的東西,也要靠這些句子作媒介.所以風格是第三個主要的元素."
另外,在劉勰的<<文心雕龍.體性篇>>中有這樣的描述:"夫情動而言形,理發而文見;蓋沿隱以至顯,因內而符外者也。然才有庸俊,氣有剛柔,學有淺深,習有雅鄭;並情性所鑠,陶染所凝,是以筆區雲譎,文苑波詭者矣。故辭理庸俊,莫能翻其才;風趣剛柔,寧或改其氣;事義淺深,未聞乖其學;體式雅鄭,鮮有反其習:各師成心,其異如面。若總其歸塗,則數窮八體:一曰典雅,二曰遠奧,三曰精約,四曰顯附,五曰繁縟,六曰壯麗,七曰新奇,八曰輕靡."
叔本華說::「風格是心的形態,它為個性的,且較妥於為面貌的索隱。去摹擬別人的風格如戴假面具,無論怎樣好,不久即引起厭惡,因它是沒生命的;所以最丑的『活』臉且優於此。」
上面所言,正是法國文學家布封提出的"風格即人"的觀點.與中國古代的"言為心聲" "文如其人"不謀而合.錢鍾書對此作過進一步的分析.他認為不能一味以文觀人,因為"所言之物,可以飾偽:巨奸為憂國語,熱中人作冰雪文,是也.其言之格調,則往往流露本相;狷急人之作風,不能盡變為澄澹,豪邁人之筆性,不能盡變為謹嚴.文如其人,在此不在彼也."可見,"文如其人"的"文",不是"所言之物",而是指作品中的格調,格調是作者自身自然的流露.
顯而易見,上述的兩種觀點都比較片面.下面咱們看看在現在文學理論上占重要地位的觀點.
德國語言學家 文藝理論家威廉.威克納格指出:"在全部藝術領域內(繪畫 雕刻 音樂等),我們說到風格總是意味著通過特有標志在外部表現中顯示自身的內在特性."
歌德將文學創作分作三種不同的境界:自然的單純模仿 作風 風格.他說:"單純的模仿是以寧靜的存在和物我交融作為基礎;作風是用靈巧而精力充沛的氣質去攫取現象;風格則是奠基於最深刻的知識原則上面,奠基在事物的本性上面,而這種事物的本性應該是我們可以在看的見觸得到的形體中認識到的."歌德認為風格是"藝術所能企及的最高境界,藝術可以向人類最崇高的努力相抗衡的境界."
可見,兩人將風格分作兩個層次,一個是外在的表象形式,即字片語成的文學作品,第二個層次,也是更重要的一個層次,那就是文學作品中所隱含的內部特性,可謂之為"文學作品的氣",或叫"韻味".它往往不是直接陳述的,也不可能直接陳述,它是通過外在的形式表現出來的,脫離開文學作品外在的表現形式,內在特性就無從談起,相反,要是一部作品只有形式,那也是單調無味的.
文學風格作為文學創作的最高境界,它是作家成熟的標志,是作家刻印在自己作品上面而區別於其他作家的徽章.
所謂文學風格,就是在一系列作品的內容與形式的有機統一中顯示出來的作家的精神個體性.
二、沈從文的文學風格
我們了解了什麼是文學風格,下面就以沈從文為例,來看文學風格的具體體現。
提到沈從文,我們第一印象就是他留給我們的一幅「湘西世界」圖,他用清新舒緩、自然流暢、恬靜優美的風格,描寫了湘西原始的、自然的生命形式,贊美了人性美。在沈從文看來,湘西世界是一個「神性」的世界,是一個「愛」與「美」的王國。以《邊城》為代表,作者以恬靜悠遠的風格,用溫潤柔和的筆調,借詩詞曲賦的意境,描繪出了「風俗淳樸,便是做妓女,也永遠那麽渾厚……」的湘西邊城的美麗風光,反映了「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於人性的人生形式」,刻畫了一群性格鮮活而又可愛的人物形象,它既是湘西邊城山村生活的牧歌,也是一曲真摯、熱烈的愛情頌歌。
這主要體現在他的小說和散文中,是他區別於當時其他作家的主要風格,與其他鄉土作家不一樣,比如說開鄉土小說先河的魯迅,他們看到的是中國農村的破敗與落後,想通過作品以啟發更多的民眾,帶有濃厚的啟蒙色彩,而沈從文主要表現的不是當時農村的封建色彩或對鄉土的留戀,而是在農村生存方式裡面所隱藏著的人類普遍的理想因素,那就是「愛」和「美」,因此,他對鄉村生活的方式很少持批判者的態度,沒有用一個審判者或啟蒙者的高度審視它,而是一種平等的態度,去發現鄉村生活的細微之處。
除此之外,沈從文還是一名多產作家。新中國建立後,改行對我國歷史文物進行研究,也發表過多篇學術著作,綜其一生的文學風格,是多樣性的。
三、文學風格形成的原因
一個作家文學風格的形成是多方面的,概括來說,至少包括以下幾個要素:
1、時代特徵
不同時代有著不同時代的文化,作家生活於時代之中,不能不深受時代氣息的感染,也可謂「時代的局限性」。文學風格總是這樣那樣的反映時代文化特點,形成文學的時代風格。這是從歷史和社會的高度把握的,只屬於特定的時代的文學的總體特徵。
時代風格的形成,除受時代情景和語境影響外,也離不開文學自身的發展規律。
沈從文生活在20世紀的革命年代,雖然身處湘西,任然逃托不了革命大潮流的影響。1917年小學畢業後,他加入了當地的地方軍,跟隨軍隊,浪跡了川、湘、鄂、黔四省邊區。1922年,受「五四」餘波影響,他到北京自學並學習寫作。1924年走上了文學創作之路。
從荒蠻、偏僻的湘西走進都市的沈從文,卻始終未真正的融入都市的文化圈。他一直以「鄉下人」自居,用一種鄉下人的眼光和立場來衡量生命力的強與弱,批判道德觀念的美與丑,並展開對都市「文化病」的批判,抨擊都市人性的異化。
特別是1948年受到左翼文化界猛烈批評後,徹底改變了他的命運,放棄了前期的文學創作,下半生的著作也主要以學術著作為主,其文學風格也大大的改觀。
2、民族文化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民族文化傳統,作家生活於這樣的民族文化傳統中,從一墜地就開始受到這種文化的影響,其作品自然就帶有民族性,形成文學的民族風格。
沈從文雖然沒有受過中國傳統的教育體制的規范,但他所生活的家鄉是中國式的農村,帶有典型的中國鄉土文明,所以他的小說廣泛的吸收了中國民間文學的營養。
3、地域文明
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文化,正所謂「五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作家身居其中,其文學風格必然滲入地域文化的因素,不僅包括自然環境,也含有社會環境。沈從文生長於湘西,湘西偏僻而荒涼,保留了許多原始因素,民風的淳樸,人與自然的和諧與寧靜,使得進入大都市的他無限的留戀,而這種留戀已經不是現實的湘西世界,現實的湘西已經改變,然而他卻不甘心,於是他大力描繪他理想中的湘西世界的真摯、朴實的人性美,與虛偽、爾虞我詐的城市文化的人性丑形成鮮明的對照。
4、作家本人
作家不同的生活環境,產生不同的性格特徵和興趣愛好,因此他們的創作動機也各不相同,形成的文學風格也各不相同。
沈從文在談到他的創作時曾說到:「我只想造希臘小廟,……精緻、結實、勻稱,形體雖小而不纖巧,是我理想的建築,這神廟供奉的,是『人性』。」在《邊城》這座「希臘小廟」里,作者供奉著自己的人生理想。愛與美完美結合,人與人肝膽相照。然而這理想生活的結局並不完美,但作者認為,這就是「神性」,是天意。
沈從文對故鄉懷有一種「無可言說的溫愛」,他用作品贊頌故鄉的一切,用作品探索故土人們生命的形態,即「自然、自在、自為」。
綜上所述,文學風格的形成離不開時代特徵、民族文化、地域文明及作家本人的創作情趣。除此之外,還有諸多因素。比如說文學作品自身的發展規律。所以,文學風格是具有綜合性,對文學風格的探討也是一項復雜的任務。
參考文獻:
1、《中國現當代文學專題研究》,李平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2、《百年文學十二談》,陳恩和等講談,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3、《文學概論》,餘三定主編,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4、《文學理論》,劉安海、孫文憲主編,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❿ 文學概論現代主義文學類型的特徵是什麼
一、現代主義文學思想特徵:
1、現代主義具有強烈的文化批判傾向。
2、現代主義文學突出表現異化主題。
二、現代主義文學藝術特徵:
1、現代主義文學強調表現內心生活和心理真實,具有主觀性和內傾性特徵。
2、現代主義文學普遍運用象徵隱喻的神話模式,追求藝術的深度模式。
3、現代主義文學提倡「以丑為美」、「反向詩學」,大量描寫丑的事物。
4、現代主義文學熱衷於藝術技巧的革新和實驗,某些作家的創作具有形式主義傾向。
(10)異化文學概論擴展閱讀
現代文學類別的歷史背景
在整個19世紀,統治歐洲科學界的是達爾文的進化論和牛頓的力學體系。在其影響下,實證、理性等觀念是引導文藝發展的主流觀點。但在20世紀初期,現代物理學,尤其是愛因斯坦相對論的誕生,極大動搖了古典物理學的物質宇宙觀,科學世界變得微妙、復雜、難於把握。
相繼誕生的電子論、控制論和資訊理論進一步毀滅了傳統的形而上學觀點,甚至極大的改變了語言。科學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文學和藝術的發展。例如,作為現代主義文學重要流派之一的未來主義文學,就是在新科技發展的直接影響下誕生的。
在哲學與文化領域,尼采「重估一切」的極端主張,對德語世界的表現主義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奧地利精神病學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理論,引導文學家深入開掘潛意識和無意識領域,直接影響了意識流小說。
然而,對現代主義文學影響最大的,卻是法國哲學家亨利·柏格森。他的直覺主義理論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整個現代主義文學的理論基調。此外,康德不可知論、榮格的集體無意識理論和克羅齊的直覺美學理論,也對現代主義文學的發展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