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第四屆魯迅文學獎獲獎者都有誰
魯迅文學獎是我國具有最高榮譽的文學大獎之一,每3年評選一次,本屆評選推薦參評的是2004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公開發表的作品。蔣韻的《心愛的樹》等5篇作品獲得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范小青的《城鄉簡史》等5篇作品獲得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朱曉軍的《天使在作戰》等5部作品獲得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
『貳』 矛盾文學獎獲獎作品都有哪些其作者都是誰
歷屆矛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及作者
第一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篇目
《許茂和他的女兒們》 周克芹 百花文藝出版社
《東方》 魏巍 人民文學出版社
《將軍吟》 莫應豐 人民文學出版社
《李自成》(第二卷) 姚雪垠 中國青年出版社
《芙蓉鎮》 古華 人民文學出版社
《冬天裡的春天》 李國文 人民文學出版社
第二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篇目
《黃河東流去》 李准 北京出版社
《沉重的翅膀》(修訂本) 張潔 人民文學出版社
《鍾鼓樓》 劉心武 人民文學出版社
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篇目
《平凡的世界》 路遙 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少年天子》 凌力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都市風流》 孫力 余小惠 浙江文藝出版社
《第二個太陽》 劉白羽 人民文學出版社
《穆斯林的葬禮》 霍達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榮譽獎:
《浴血羅霄》 蕭克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金甌缺》 徐興業 海峽文藝出版社
第四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篇目
《戰爭和人》(一、二、三) 王火 人民文學出版社
《白鹿原》(修訂本) 陳忠實 人民文學出版社
《白門柳》(一、二) 劉斯奮 中國青年出版社
《騷動之秋》 劉玉民 人民文學出版社
第五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篇目
《抉擇》 張 平
《塵埃落定》 阿 來
《長恨歌》 王安憶
《茶人三部曲》(一、二) 王旭烽
第六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篇目
《張居正》 熊召政 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
《無 字》 張 潔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
《歷史的天空》 徐貴祥 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英雄時代》 柳建偉 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東藏記》 宗 璞 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叄』 世界上所有文學獎項都有哪些
國際文學獎項 諾貝爾文學獎
美國國家圖書獎
該獎由非營利機構的國家圖書基金會主辦,每年一度。設最佳小說獎、最佳非小說獎、最佳詩歌獎和最佳少年文學獎四大獎項,並且設特別榮譽獎章。它是美國最重要的文學獎,頒獎典禮是美國文壇的年度盛事。
美國普利策獎
「普利策獎」1917年由美國報紙發行人普利策在哥倫比亞大學創辦,獎勵為美國的新聞、文學、戲劇和音樂事業做出傑出貢獻的人。該獎的文學獎中包括小說獎、表演劇本獎、美國歷史獎、傳記與自傳獎、詩歌與大眾非小說獎。每年春季頒發。
英國布克獎
「布克獎」是英國的主要文學獎之一,每年評選一次,授予當年出版的最佳長篇小說。
法國龔古爾文學獎
「龔古爾文學獎」是1903年在法國設立的。早在1874年,法國作家埃德蒙·德·龔古爾(1822-1896)為了紀念他早逝的弟弟於勒·德·龔古爾(1830-1870),在遺囑中規定用他們的遺產作為基金,成立龔古爾學院,由10位著名作家擔任院士,每年評選出一本當年出版的最佳小說,頒布龔古爾文學獎。它在法國文學界的影響非同小可,只要是獲得龔古爾獎的小說,法國人都情願閉著眼睛掏腰包。
日本芥川獎、直木獎
自1935年起,日本為紀念兩位知名作家芥川龍之介和直木三十五,由文藝春秋出版公司創設「芥川獎」和「直木獎」,這兩個獎項均為日本重要文學獎,主要頒給日本文壇的新人。
中國目前主要文學獎項
魯迅文學獎
魯迅文學獎是為鼓勵中國優秀的中短篇小說、報告文學、詩歌、散文、雜文、文學理論和評論作品的創作,鼓勵優秀的中外文學作品的翻譯而設立的,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是中國具有最高榮譽的文學大獎之一。魯迅文學獎每兩年評選一次。
茅盾文學獎
茅盾文學獎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是根據著名作家茅盾同志生前遺願,為鼓勵優秀長篇小說的創作而於1981年設立的,是中國文學界具有最高榮譽的文學大獎之一。茅盾文學獎每四年評選一次。
老舍文學獎
老舍文學獎是北京市文聯和老舍文藝基金會主辦的北京市文學藝術方面的最高獎勵,用於獎勵京籍作者的創作和北京出版、發表的優秀作品。獎勵項目包括長篇小說、中篇小說、戲劇劇本、電影電視劇和廣播劇。
馮牧文學獎
以鼓勵新人為主,每年評選一次,下設三個獎項:1.青年批評家獎;2.文學新人獎;3.軍旅文學創作獎。三個獎項把重點放在了中青年作家、評論家上。
春天文學獎
2000年1月,著名作家王蒙將其在首屆「《當代》文學拉力賽」上獲得的10萬元大獎捐給人民文學出版社,倡議設立30歲以下的文學新人獎,這便是春天文學獎。該獎項每年獎勵一位30歲以下的文學創作成就顯著的青年作者。
莊重文文學獎
莊重文文學獎是香港著名人士莊重文先生於1987年倡議出資,由中華文學基金會主辦的一項青年文學獎。主要用來獎勵在文學創作、文學評論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年輕作家和優秀的青年文學刊物。
『肆』 國內著名的文學獎項有哪些
1、茅盾文學獎
茅盾文學獎是以著名作家茅盾命名的文學獎,1982年茅盾先生把自己的25萬元稿費捐獻給了作協,為得就是能夠鼓勵長篇小說的創作,於是這個獎,也就便以茅盾命名。
【獲獎作品】
《將軍吟》 莫應豐 著
《將軍吟》圍繞空軍某兵團司令員在「文革」中遭受迫害的經歷,通過對三個將軍不同命運的描述,控訴了林彪、「四人幫」的罪行,真實地反映了現實生活中極其復雜的、尖銳的矛盾斗爭,全盤否定了「文化大革命」運動,表達了人民的願望。
2、老舍文學獎
老舍文學獎是北京市文聯和老舍文藝基金會於1999年創立的文學獎,這個獎不同與茅盾文學獎獎,它主要是獎勵在北京創作的作家,別的地方的作家,即使是寫得再好,那麼也是不能夠參評,所以這個獎,還是有著某種局限性。
【獲獎作品】
《蒙面之城》 寧肯 著
《蒙面之城》描寫青年馬格在北京、秦嶺、西藏、深圳的流浪之旅。作者從流浪之旅中演繹了馬格內心的迷茫以及他與現實社會的沖突。
5、莊重文文學獎
香港著名人士莊重文先生倡議出資,由中華文學基金會主辦的一項青年文學獎。主要用來獎勵在文學創作、文學評論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年輕作家和優秀的青年文學刊物。現每兩年頒發一次。
【獲獎作品】
《我愛小丸子》潘向黎 著
本書由擅長寫故事的年輕作家潘向黎寫的中篇小說。她是屬於婉約唯美一派。有著一份中國式的清淡。在她所營造的悠遠輕渺的意境里,漂浮著的是現代人的迷惘,那是屬於潘向黎特有的既傳統又現代的文字氛圍。
『伍』 茅盾文學獎歷屆獲獎作品都有哪些
一、第一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篇目(1977—1981)
1、周克芹《許茂和他的女兒們》
《許茂和他的女兒們》是農民作家周克芹所著的長篇小說,發表於《紅岩》1979年2期。
小說以1975年冬工作組來到四川農村開展整頓工作為背景,描寫老農許茂和他的幾個女兒悲歡離合的故事,反映十年動亂給農民帶來的災難及農民的抗爭和追求。原是農村積極分子的許茂在是非顛倒的年代裡變得孤僻自私,暴躁不安。他的四女兒許秀雲的遭遇最為不幸。
2、李國文《冬天裡的春天》
《冬天裡的春天》是當代作家李國文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981年。
小說以某大型軍工動力廠黨委書記兼廠長於而龍回到闊別三十多年的游擊根據地查找暗殺自己妻子蘆花的兇手為線索,通過對他回故鄉三天之中的經歷、見聞、聯想、回憶等的敘述,概括了近四十年間的社會生活內容。
二、第二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篇目(1982—1984)
1、李准《黃河東流去》
《黃河東流去》是李凖所著小說。該書作為李凖惟一的一部長篇小說,飽含了作者巨大的心血。作品分為上下兩集,其中上集完成於1978年,下集完成於1984年,最初由北京出版社出版。
該書以1938年日本侵略軍進入中原,潰退南逃的國民黨軍隊扒開黃河花園口大堤,淹沒河南、江蘇、安徽三省四十四縣,一千多萬人遭災的歷史事件為背景,描寫了黃泛區人民從1938年到1948年經歷的深重災難和可歌可泣的斗爭。
2、張潔《沉重的翅膀》
《沉重的翅膀》是現代作家張潔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981年。
《沉重的翅膀》是中國反映四化建設、工業改革的第一部長篇小說。該小說敘述重工業部副部長鄭子雲支持曙光汽車製造廠廠長陳詠明進行改革,卻遭部長田守誠反對。女記者葉知秋寫了有關陳詠明改革的報告文學,反響很大,但有人借機造謠中傷鄭子雲。田守誠為鞏固自己的地位,暗中也與鄭子雲展開較量。
三、茅盾文學獎獲獎篇目(1985—1988)
1、路遙《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是中國作家路遙創作的一部百萬字的小說。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1986年12月首次出版。
該書以中國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間為背景,通過復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沖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2、凌力《少年天子》
《少年天子》是作家凌力創作的長篇小說,於1987年首次出版。
《少年天子》講述面臨明、清鼎革之際的嚴峻局面,順治勵精圖治,力求變革,但不斷受到朝庭保守勢力的阻撓,最終以政治上的失敗、愛情的幻滅,走完了他短暫的一生。小說結構嚴謹,風格凝重,語言流暢。
四、第四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篇目(1989—1994)
1、王火《戰爭和人》
《戰爭和人》 是作家王火創作的長篇小說,1987年—1992年出版分為三部出版,1993年首次結集出版。
全書以三部獨立卻又互相聯系的的小說構成三部曲的形式,可以獨立成文,也可首尾相銜,分別講述了抗日戰爭前中後三個時期以國民黨內部為視點的中國政局時局的變化。全書結構宏大,心理描寫豐富細致,情節引人入勝。
2、陳忠實《白鹿原》
《白鹿原》是作家陳忠實的代表作,這部長篇小說共50餘萬字,由陳忠實歷時六年創作完成。
該小說以陝西關中地區白鹿原上白鹿村為縮影,通過講述白姓和鹿姓兩大家族祖孫三代的恩怨紛爭,表現了從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歷史變化。
五、第五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篇目(1995—1998)
1、張平《抉擇》
《抉擇》是當代作家張平著長篇小說,1997年首次出版。《抉擇》以現實生活中大中型企業的艱難為背景,描述了一群領導幹部腐敗和廣大群眾反腐敗的激烈斗爭。
《抉擇》展現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反腐敗工作的復雜性和緊迫性,塑造了李高成這樣一位對黨和國家的事業忠貞不渝、大義凜然,為國家利益拋卻個人情義的反腐敗英雄形象,洋溢著一種理想主義、英雄主義的激揚澎湃之情。
2、阿來《塵埃落定》
《塵埃落定》是藏族作家阿來的一部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998年。
小說描寫一個聲勢顯赫的康巴藏族土司,在酒後和漢族太太生了一個傻瓜兒子。這個人人都認定的傻子與現實生活格格不入,但卻有超時代的預感和舉止,並成為土司制度興衰的見證人。小說展現了獨特的藏族風情及土司制度的浪漫和神秘。
六、第六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篇目(1999—2002)
1、熊召政《張居正》
《張居正》是熊召政創作的長篇小說,共有四卷,2002年結集出版發行。
《張居正》在現實主義的基調之上,作者又以飄逸的筆致,隨處布置點染一些浪漫主義的情節與人物,並用「木蘭辭」、「水龍吟」、「金縷曲」、「火鳳凰」等詞曲,總攝各卷的情調與韻味,使全書平添了一種蒼涼悲壯的詩意,這也是《張居正》一書的顯著特色。
2、張潔《無字》
《無字》是當代作家張潔創作的長篇小說,分為三部,2002年1月首次出版。
《無字》以女作家吳為的人生經歷為主線,講述了她及其家族幾代女性的婚姻故事,描摹了社會大動盪、大變革中各色人等的與世浮沉、坎坷人生,展現了中國近百年間的風雲際會,對20世紀的中國進行了獨特的記錄與審視。
七、第七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篇目(2003—2006)
1、賈平凹《秦腔》
《秦腔》是賈平凹的第12部長篇小說。《秦腔》初版於2005年4月,榮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
內容涉及其家鄉陝西省丹鳳縣棣花鎮的故事。作品以細膩平實的語言,採用「密實的流年式的書寫方式」,集中表現了改革開放年代鄉村的價值觀念、人際關系在傳統格局中的深刻變化,字里行間傾注了對故鄉的一腔深情和對社會轉型期農村現狀的思考。
2、遲子建《額爾古納河右岸》
《額爾古納河右岸》是遲子建所著的長篇小說,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小說以一位年屆九旬的鄂溫克族最後一位酋長女人的自述口吻,講述了一個弱小民族頑強的抗爭和優美的愛情。小說語言精妙,以簡約之美寫活了一群鮮為人知、有血有肉的鄂溫克人。
八、第八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篇目(2007—2010)
1、張煒《你在高原》
張煒在《你在高原》中塑造出大量的人物形象,其中的女性人物形象獨具特色。在這部作品中,作者以寧、曲兩家故事作為主線,講述了「高原」人們的生存方式,並在其中穿插了家族歷史與祖輩和父輩的悲劇人生。
2、莫言《蛙》
《蛙》是中國當代作家莫言創作的長篇小說。這部小說以新中國近60年波瀾起伏的農村生育史為背景,講述了從事婦產科工作50多年的鄉村女醫生萬心的人生經歷,也反映出中國計劃生育的艱難歷程。小說秉承了作者鄉土文學的一貫風格,以細膩的筆觸、朴實的文字落腳於中國社會的一隅。
(5)文學拿獎都是擴展閱讀:
茅盾文學獎設立背景
1981年,根據茅盾先生遺願,將其25萬元稿費捐獻出來,設立了茅盾文學獎,當時決定由巴金擔任評委會主任。此獎項的設立旨在推出和褒獎長篇小說作家和作品。
當時規定每三年評選一次,參與首評而未獲獎的作品,在下一屆以至將來歷屆評選中仍可獲獎。首屆評選在1982年確定,評選范圍限於1977年至1981年的長篇小說。
「茅盾文學獎」是中國第一個以個人名字命名的文學獎,是中國長篇小說的最高獎項之一。
『陸』 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品都是長篇嗎
不是,也有詩歌和短篇
『柒』 作家都是為了得獎才寫作嗎 比如諾貝爾文學獎 矛盾獎啥的
應該不是的,大多數人寫作是因為熱愛,因為生活需要,靠這個吃飯。至於你說的得獎肯定是大多數人都想得,但並不是因為得獎才去寫作。
『捌』 為什麼諾貝爾文學獎的獲獎作品絕大多數或者說全部都是小說
諾貝爾文學獎的評獎對象是文學家,而不是作品,和茅盾文學獎不一樣。在文學領域小說家是最容易出名的,所以獲獎的大多是是小說家。現實主義出現前小說是不能和詩歌戲劇相媲美的,從批判現實主義出現以後小說吸引了更多的天才作家,小說更深刻地表現了大眾生活,具有反英雄形象,把更多的熱情與同情傾注在社會中下層普通人,被侮辱被損害的人,容易引起大眾的共鳴,有深度,又比詩歌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也有不是以小說創作為主的人獲得諾獎,比如好多詩人、劇作家,像吉卜林、泰戈爾、威鐮-葉芝都是以詩歌聞名的。而貝納文特、肖伯納、薩-貝克特、哈羅德•品特等就以劇本見長。
『玖』 所謂的當代文學獲獎作品大多不是最好的作品嗎
學獎設立之初是為了鼓勵那些文學創作,推陳出新,弄出一批一批的好作品,可是在政治空氣濃郁的時代,文學獎的評獎似乎遠離了初衷,以至於讓很多圈內人感嘆,當代文學獎獲獎作品大多不是最好的作品。似乎人們手裡有錢了,各類文學獎層出不窮,也有很多作家非作家都獲得了文學獎。文學獎本來是文學圈內的事,結果運作來運作去,把一些圈外人也拉進來,成了獲獎作家。說是創新,其實還是對文學獎的一種修正,一種褻瀆。
茅盾文學獎每四年評選一次,評選規格越來越高,盛典越來越隆重,可是這樣刻意營造的評獎盛會,在評獎完畢之後卻沒產生什麼影響,也沒有對於評獎、獲獎作家、當選作品、乃至對今後文學啟迪和影響的大討論,更沒有引起什麼社會思潮,過去了也就過去了,只能聽到幾聲應景兒的喝彩,就沒有下文了。書店裡多了一大批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但都價值不菲,很少有人問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