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六種文學觀念
新時期二十年來文學理論最大的變化莫過於文學觀念的多樣化。可以列出十幾種甚至幾十種不同的文學觀念,但我以為影響最為持久和巨大的文學觀念有以下六種:
第一,文學審美意識形態論或審美反映論。這種觀念採用的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視角,但與傳統的單一的認識論視角又不同。傳統的認識論實際上是知識論,把文學僅僅理解為一種知識,這種觀念的局限是明顯的。審美意識形態論最重要的改變是引入「審美」這一概念,從而把文學看成是美的價值系統。在80年代初、中期的美學熱潮中,它力圖擺脫了對「文學政治工具」論的單一的、僵化的思想的束縛,力圖在馬克思主義思想地平線上揭示文學自身的特徵。這一觀念二十年來歷久不衰,在我看來,至今仍是文藝學的第一原理。當然這種觀念的不足之處是過分看重作品,沒有把文學理解為一種活動的過程。
第二,文學活動論。這種觀念採用馬克思早期人學的視角。它的新穎之處是把文學看成是區別於動物的生命活動的生活活動和精神活動,這種活動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自然的人化。這種觀念的長處是揭示人與人性與文學的密切關系,揭示了主體的人的實踐是文學活動產生的根源,進而說明人的自由是人的實踐的收獲。但這種觀念立意在揭示人的文學活動與其他活動的共性,對於如何來確定文學區別於人的其他活動的特性,似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第三,藝術生產論。這種觀念採用的是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的視角。它的突出的特點是把文學看成是一個生產與消費的過程。在這種觀念下面,作家從獨特的創造者變成普通的生產者,作品從高雅的藝術品變成普通的商品。文學的商品價值被突出強調。文學消費等許多新的問題被提出來了。這種觀念對於實行商品經濟的社會來說,無疑是有時代性的。但是,文學被完全納入生產與消費的視野,未免太狹隘了。這就必然要有許多不可缺少的補充,如說明藝術生產的二重性等問題,需要有更充分的研究。更重要的是,這種觀念要揭示文學固有的特性也比較困難。
第四,藝術情感論。這種觀念採用的是文藝心理學的視角。文藝心理學是新時期文藝學發展得比較好的一個部門。文藝心理學研究的中心是情感為核心的各種創作和欣賞的心理機制。文學是情感的表現(或自我表現),文學是體驗,文學是回憶,文學是投射,這種種觀念把文學主體性問題落到細微處。它在揭示文學的審美特質上也有不容忽視的貢獻,因為審美的核心問題是情感的評價。但是這種文學觀念往往忽視了文學的歷史文化的維度,也是有弱點的。
第五,語言本體論。這種觀念採用符號學的視角。其基本點是,文學是一種語言結構,語言是文學的直接現實,因而文學的本體是語言。語言不是媒介,不是載體,它本身就生成意義。寫小說不是寫生活,而是寫語言。這種觀念的長處改變了長期以來對文學語言本身的研究忽視,喚醒了我們對文學語言的重視,讓人們理解文學所展現的生活與語言是無法剝離的,從而推進了文學文體學的研究,這是有很大貢獻的。但這種觀念一旦被推到極端,提出什麼「不是人說話,而是話說人」,就似乎很難被人理解。而且語言論在揭示文學自身的特徵上面,也缺少了有力的理論表述。
第六,文化論。這種觀念採用社會文化視角。女性主義批評、新歷史主義批評、後殖民主義批評、社會政治批評等,都屬於這種觀念下的不同流派。這種觀念的基本點是把文學理解為與社會文化密切相關的事物,文學是文化的象徵,文學必然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從而糾正了那種不注重文學的社會歷史維度所謂「內部研究」的偏差。目前這種觀念在國內外都逐漸成為「顯學」。文化詩學是可能的。它的優勢也是明顯的。但是,這種觀念也不是沒有弱點,即它較難切入文學固有的審美特質,也有脫離文學作品的實際而單純關注社會文化問題的可能。
⑵ 南帆《文學的維度》
太深奧了!這本書像茶一樣,適合慢慢品味。在不同的年齡段閱讀,會有不同的感覺。
⑶ 文學活動的審美維度中提到的文學作品有哪些
作為一種審美的意識形態,文學的最基本功能就是審美作用。文學的教育作用、認識作用都是以審美作用 為前提的,它們不可能採取獨立的方式存在,而只能寓於文學的審美功能之中。這種審美功能主要表現為文學作 品的藝術感染力
⑷ 文化理解的幾個維度
一、價值維度
價值理念引領文化發展方向,是文化建構的關鍵要素(「牛鼻子」)。價值標准可鑒別文化優劣,是文化揚棄、傳承的基本遵循。
文化價值決定文化特質。聚焦中西方文化,價值共性與差異性並存。從人類社會活動的幾種主要形態及相應的文化形式看,科學求真、藝術唯美、宗教尚善。真、善、美是人類公認的文化價值。今天我們抽象價值理念如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在中西方文化中都是相同的。因為人性相通,所以人類存在共同的價值追求!
價值差異是導致文化差異的根源。西方文化將價值寓於宗教里,表現為宗教信仰的引領。即便實現政黨政治的國家,不少也是政教合一,其文化價值與宗教信仰是一致的。和西方不同,中華傳統文化價值以儒家倫理化的方式實現,鮮明的個性特點就是「和」:在家言「家和萬事興」,在社會講「和氣生財」,國家層面講止戈為武,主張「化干戈為玉帛」、「和為貴」,追求「天人合一」的和諧。這是精髓。中華文化生生不息、可持續發展的動能來源於「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和「厚德載物」人文涵養,是謂「氣」。而以文化人的結果,所謂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集中表現為中國人的「面子」。這是「神」態。這種「精氣神」乃千古不變的韻律,在世界文明發展史上獨樹一幟,應是中華文化自信的底氣和定力。
作為文化價值的考量,主要有核心價值、基本價值,主流價值與非主流多元價值,還有公共價值、普世價值等概念。進入新時代,在國家、社會和公民等三個層面,價值展開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價值層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了核心價值與基本價值,主流價值與非主流多元價值的有機整合,是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的「鐵樹新花」!
二、時間維度
自炎黃統一中原氏族部落、倉頡造字始,中華文化延綿5000多年,文化發展伴隨歷史演替,呈現明顯的時間特徵。「除卻歷史,無從談文化」。面向未來,如不能認識全部歷史真相和文化發展的現狀就會失去傳承和創新的基礎。因此,需要在時間維度,用穿越時空的長焦鏡去區分傳統與現代,考察文化傳統都有哪些優秀成分?又有那些糟粕該丟棄卻又沉渣泛起?從文化一脈相承的演替軌跡中去區分快變數和慢變數,分辨文化傳承的穩定基因是什麼?發現民族文化的精神追求,民族的生命、血脈和文化基因。
⑸ 什麼是第六維度
報一級達標普高須6維度「良」 今年繼續實行分數加等級的模式,其中按分數投檔的科目有語文、數學、英語和體育(體育為今年新增中考科目);四科總分加相應...
⑹ 如何理解文學媒介內涵的二重性從文學本體論和當代文學理論兩個維度談談你的理解。
我們在了解文學媒介內涵的二重性的時候,要從兩方面來了解,因為現在的媒介內涵可以產生兩個方面的影響,第1個是好的影響,第二一個是會給很多人帶來不好的引導。
⑺ 選擇幾個維度進行比較,用什麼樣的圖表示清晰
可以參考以下方法;質感方面清晰度:
可以用濾鏡-銳化-USM銳化 參數自己試著調整
用PS插件TOPZ濾鏡調整顏色方面清晰度:1.模糊的圖片一般都是曝光 或者是亮度太亮 這個時候需要調整圖片的明暗程度,圖片為彩色要調整顏色的純度,2.亮度對比度調整 色彩平衡調整 陰影與高光的調整3.一般都用camera 或者lightroom來調整 效率更快更准。
⑻ 文學發展的三要素
一) 種族
丹納的種族指的是種族特性,它來源於天生的遺傳性,是一個種族區別於其他種族的獨
有特性,這是一種不會隨著時代環境的發展變化而改變的原始印記."我們所謂的種族,是
1
指天生的和遺傳的那些傾向,人帶著它們來到這個世界上,而且它們通常更和身體的氣質與
結構所含的明顯差別相結合.這些傾向因民族的不同而不同."伍蠡甫,胡經之主編《西方
文藝理論名著選編》,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年版,第151頁.這種種族特性是一個民族的原
始模型的巨大標志,是一個民族特有的生命力量或原始沖動,是第一性的不變的印痕,它隱
藏在這個種族的變化著的語言,宗教,文學和哲學之中,隱藏在種族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即
使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之後,地域,氣候,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們仍然可以透過時代所
給予這個種族的第二性的印痕,去發現種族自身的"血統和智力的共同點",正因如此,種
族才得以延續,文化傳統才得以保存.這是種族的天性,比如希臘人身上都具有水手的素質,
早在荷馬時代希臘人就能泛舟渡海,具有適於航海的天性,而且這種天性至今保持不變.希
臘1840年全國僅有90萬人,水手竟有3萬,海船4000艘,幾乎壟斷了地中海短程航運.
其他如某些人勇敢而聰明,某些人膽小而心存依賴,某些人有高級的概念和創造性等,都會
在種族的天性,即"永久的本能"上留有自己的烙印.這種"永久的本能"是一種"不受時
間影響,在一切形勢,一切氣候中始終存在的特徵"(書第147~14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