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管理經濟學MBA試題
1、沉沒成本是指由於過去的決策已經發生了的,而不能由現在或將來的任何決策改變的成本。人們在決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僅是看這件事對自己有沒有好處,而且也看過去是不是已經在這件事情上有過投入。我們把這些已經發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時間、金錢、精力等稱為「沉沒成本」(Sunk Cost)。
如果人是理性的,那就不該在做決策時考慮沉沒成本。英特爾公司(Intel)2000年12月決定取消整個Timna晶元生產線就是這樣一個例子。Timna是英特爾公司專為低端PC設計的整合型晶元。當初在上這個項目的時候,公司認為今後計算機減少成本將通過高度集成(整合型)的設計來實現。可後來,PC市場發生了很大變化,PC製造商通過其他系統成本降低方法,已經達到了目標。英特爾公司看清了這點後,果斷決定讓項目下馬,從而避免更大的支出。
2、優勢
競爭優勢是一個企業或國家在某些方面比其他的企業或國家更能帶來利潤或效益的優勢,源於技術、管理、品牌、勞動力成本等。如:
(1)先前或已獲得的資源。這里的資源,是獨特的、競爭對手不具備的資源,並且競爭對手難以復制這種資源。
(2)革新能力。一些公司在革新方面比其他公司有更強的能力,這些公司理所當然具備競爭優勢。革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過它常常能夠找到獲取競爭優勢的真正突破點,而使競爭者在長期的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
(3)真正的競爭差距。實際上,任何資源相對於競爭者來說,都存在真正的優勢。僅僅強調識別出存在真正強勢的資源是不夠的,還必須比對手的更具競爭力。比如,僅僅擁有「低成本,高質量」是不夠的,還必須使成本比競爭者的更低,質量比競爭者的更高。
(4)替代能力。如果資源不能被替代,那麼它通常就擁有更大的競爭力。有時獨特的資源能夠被全新發明的資源所代替,這種情形一旦出現,競爭優勢就會消失。
(5)合適性。任何一種資源,都必須能夠把它本身的優勢傳遞給公司,而且盡量不能讓競爭對手及他人獲得。資源具備優勢,並不意味著它的所有者將會獲得這一優勢,這就是合適性問題,擁有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擁有而且合適。
(6)經久力。有用的資源以及其他競爭優勢,必須能夠持續一定的時期。不具備可持續性的資源是沒有意義的。而且在未來時期內,具有競爭力的優勢通常是不可再生的競爭優勢,比如,柯達所擁有的商標優勢就具有持久力,並且是不可再生的。
(7)模仿力。資源如果具備競爭優勢,就不易被模仿。盡管許多資源最終都會被復制,但可以通過下述途徑延遲被模仿的過程:
①有形的特色。一些特殊形式的差異,例如一種商標,或一個特殊的地理位置,或得到專利的保護,這都將延遲被模仿的過程。
②因果關系的模糊性。模糊性即不讓競爭者了解是哪種資源創造了競爭力,它對於競爭對手來說是很難學到或者不易獲得的。
③投資障礙。當市場很有限或增長前景不明朗時,如果公司實施的新戰略進行了大規模投資,就能夠很好的阻止競爭者進入該市場,尤其是當推出新產品和新服務需要大量資本或重大的營銷活動時。
如何發揮優勢
發揮優勢第一戰略: 成本領先(低成本優勢)
實現成本領先,意味著企業成為行業內的低成本製造者。
盡管成本領袖依靠低成本實現競爭優勢,但它在價格上也要達到平價水平,至少也應該結合使用差異化戰略。
如果超過一個公司致力於成為行業內的成本領導者,那將是一場災難。
價格領導優勢往往通過經濟規模來實現。
發揮優勢第二戰略: 差異化
實現差異化,意味著企業在行業內占據獨一無二、無人取代的地位,並且廣泛地被顧客接受和欣賞。
差異化企業也不能忽視其成本地位, 在不影響差異化戰略的情況下, 企業應該盡可能降低成本; 在差異化領域,產品成本應該至少低於企業從買方手中收取的價格溢價。
可以實現差異化的領域有: 產品、渠道、銷售、市場、服務、企業形象,等等。
發揮優勢第三戰略: 聚焦集中
實現聚焦集中,意味著企業成為某一細分市場或行業中的最佳企業。
兩個變形: 集中成本和集中差異化。
力爭中游
對於那些利潤績效低於行業平均水平的企業來說,這個方子是開給他們的。
只要行業整體水平表現不錯,即便是中游企業的利潤回報也是比較誘人的。
企業選擇餘地很小。
對那些運用聚焦戰略的企業來說,最危險的事情莫過於成功之後開始忽視他們所聚焦的對象。
他們必須尋找新的聚焦對象, 而不是放任他們的聚焦戰略效能減弱。
㈡ 完戶,買方不去辦貸款,導致賣方剩餘錢拿不到怎麼辦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未支付價金的違約責任:當事人一方未支付價款或者報酬的,對方可以要求其支付價款或者報酬。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非債務或者履行非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對方可以要求履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法律上或者事實上不能履行;
(二)債務的標的不適於強制履行或者履行費用過高;
(三)債權人在合理期限內未要求履行。 質量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按照當事人的約定承擔違約責任。對違約責任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合同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受損害方根據標的的性質以及損失的大小,可以合理選擇要求對方承擔修理、更換、重作、退貨、減少價款或者報酬等違約責任。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在履行義務或者採取補救措施後,對方還有其他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 約定違約金的,可以要求違約方支付違約金。
有定金的: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當事人遲延履行後發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違約責任。
㈢ 剩餘法中為什麼要扣減買方負擔的稅費
買房購買土地應負稅費屬於在開發成成本中,而土地價格是不含稅價格,稅收需要另付,因此計算土地價格是必須扣除
㈣ 房子已經過戶了買方把剩餘的錢不給賣方,那應該怎麼辦
當然是通過法律途徑來維權了,一般來說,你們肯定會簽訂一個房屋買賣合同吧,如果賣方為如期履行的話,你可以去找法院,請求維護你的合法權益。以後再有買家的話,一定要注意仔細辨別,不要再讓這種事情發生了,確實是很麻煩的呀
㈤ 高分懸賞2007最新經濟管理類案例!
管理經濟學案例分析研究
F公司是一家生產製造電線的工廠, 1996年在深圳成立. 當時的市場情況是這樣: 由於中國的開發政策和廉價的勞動力成本, 國外總裝配企業紛紛在中國廣東省地區設立工廠進行產品裝配生產, 需要的家用電器的電線量急速增加, 形成一種賣方剩餘比較大的情況.
在這種形勢下,F的股東們通過市場的調查, 感覺這一個行業能夠帶來比較好的收益, 於是決定在廣東省投資生產電線的企業. 由於缺乏對電線行業特點的認識, 當時的投資僅RMB100萬, 並抱著試試看的想法.
電線電纜行業企業特點:
電線電纜行業屬於設備和投資密集型企業, 又是非常典型的規模經濟的行業.
生產電線電纜全部需要專用設備, 固定資本的投入特別大, 另外, 由於電線電纜的種類繁多, 根據你確定的市場方向生產的電線電纜, 同行可能採用完全不同的設備匹配方案. 這就意味著投入的固定成本, 將絕大部分變成沉沒成本, 僅有少數設備能夠與生產其他產品相關聯, 形成范圍經濟的模式. 電線電纜的自動化大批量生產的設備能力, 及產品的特點, 都表明電線電纜行業是典型的規模經濟行業. 隨生產量的擴大, 電線電纜的平均成本和可變成本降低. 而且非常明顯. 例如, 生產UL3122 AWG18 100米電線, 平均成本RMB1.13/米, 可變成本RMB0.65/米, 而生產10000米同樣規格的電線, 平均成本變成RMB0.63/米, 可變成本RMB0.55/米.
在1997年, F公司投入運營, 很快發現了這個行業的特點. 但是由於我們剛才提到的這是一個買方剩餘很大的市場, 企業並沒有在一開始運營, 就出現非常大的虧損的情況, 而是稍微虧損. 股東們開始研究和分析原因, 為什麼同行業企業的利潤都非常好, 而F公司還有虧損呢?
董事會關於投資企業決策的總結與反思會議在1997年10月召開, 討論企業今後發展方向和做出部分決策:
1.進行規模經濟模式, 引進設備, 增加固定資本的投入;
2.加強市場營銷力量. 投入更多人員在內銷工作方面.(當時出現亞洲金融危機, 董事會一致認為, 這場金融危機可能會使外國企業對中國投資企業減少, 市場需求量也可能會下降.);
3.減小人機比例. 既然是屬於設備密集型行業, 我們准備進大量設備, 而人員的增加不要太多.
通過一系列調整, 1998年的虧損程度進一步降低, 公司管理曾預測, 在1999年度, 公司會出現贏利. 並且做出了一個計劃贏利的具體目標.
2000年度,F公司總結1999年的工作, 發現贏利的目標已經達到, 但是離具體贏利目標有些差距.
原因分析:
1.這個行業已經進來很多競爭者, 整個市場可能要接近供需平衡.
2.同行企業的競爭加劇, 產品的價格急劇下降.
3.該產品的價格彈性系數比較大, 價格上升1%, 會損失許多客戶.
4.部分生產工廠的產能已經開始出現過剩.
5.出現了規模非常大的企業. 他們的平均成本和可變成本更低.
6.外銷部分的產品並沒有很多增加.
7.內銷部分的產品銷量雖然增加很大, 但價格比較低, 而且付款時間長, 財務成本上升.
鑒於以上幾個方面原因作出調整決策:
1.想辦法擴大外銷的生意:
A.設立香港辦事處, 專門從事外銷工作.
B.利用新出現的生意模式---國際互聯網, 進行新業務模式的嘗試.
2.加強內銷的收款管理, 提高資金周轉率, 降低財務成本.
3.整合企業, 縱向整合擴大利潤, 想辦法開發新產品, 利用現有設備和資源, 實現范圍經濟. 具體的做法是:
A.投資一個電子化工廠, 利用現有的客戶資源和市場. (當時董事會做過調查, 認為我們掌握這個配方, 投資比較小, 而我們認為利潤比較高, 市場和客戶資源與我們現在做的吻合, 一致認為是一個好項目.)
B.投資一個電線加工車間, 對一些客戶提供更深一層的服務, 擴大利潤.
C.投資膠料生產車間, 生產電線電纜所用的絕緣材料.
D.開發三十種新型電線, 全部利用現有設備就可以製造.
4.繼續擴大固定資本的投入, 使規模經營繼續加大.
5.跟供應商結成聯盟, 希望供應商以比較低的價格供應我們原材料, 降低可變成本.
6.整頓內銷市場客戶, 對於付款周期太長, 價格偏低的客戶進行刪除.(當時我們並沒有做到完全價格歧視, 如果能夠知道這樣的原理, 我們的政策可能會制定的更加合理一些.)
7.實現代理經銷和本公司直接銷售相結合的模式, 最大程度的去開發市場.
8.建立完善的激勵機制, 提高工作效率, 節約成本.(我們開展了一系列活動, 例如, 節能月, 效率目標責任制等, 並經常性組織內審會議, 討論修改和完善管理流程, 生產流程, 品質控制計劃流程等.)
9.延長工作時間: 每天工作時間增加半小時, 以提供我們公司的競爭能力.
10.建立完善的用人機制和選拔人才機制. 留住人才, 用好人才.
2002年, 由於公司的規模的擴大, 利潤增加. 在一定程度上證明我們的企業一些決策是正確的. 但是還存在一些問題:
1.電子化工廠由於市場調查的局限性, 進入投產以後, 發現利潤並不高, 而且原材料價格上漲大大超過我們的預料. 市場上新產品不斷出現, 而我們在這方面投入的研究發展並不多, 競爭處於明顯劣勢. 客戶在使用該產品時, 有一個習慣性問題, 客戶習慣使用一個品牌的產品, 再換另外一個品牌產品, 總會在工藝方面出現一些調整, 而客戶恰恰在這方面不願意配合. 我們自己產品改善的周期也比較長, 而每家客戶的用量並不大. 工廠有微利, 但大家對其前景出現很大分歧.
2.隨著膠料車間的產能擴大, 其供應能力已經超過公司的需求, 而且, 這個車間的規模經濟形式也非常明顯. 只有大規模生產, 才能使平均成本和可變成本下降. 如果限制膠料車間的產量, 其成本可能比外包的成本還高. 而我們許多客戶, 也在要求我們供貨.
解決辦法:
1.董事會決議將電子化工廠賣掉. 原因是我們缺乏這個方面的人才, 對前景沒有辦法進行正確的預測.( 電子化工廠自2003年1月1日正式賣出)
2.成立F塑膠廠, 建立一套獨立的業務體系, 其產品自2002年開始在市場上銷售.
3.產品價格定價進行調整. 結合市場價格, 結合我們公司的生產能力, 進行價格板塊歧視擴大化. 原來公司管理本部給業務部門產品價格浮動范圍比較小, 當時主要想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價值. 但我們已經看到電線這種產品, 其價格彈性比較大, 而且每個企業對這種產品的價格判斷有很大差別, 管理本部只允許產品價格在小范圍內浮動價格明顯犯錯誤. 我們管理本部決定, 只提供批量生產的一個建議最低價格, 一個市場的參考價格, 由業務部門針對每個客戶, 自己去談判價格, 以求得價格板塊歧視. 實現利潤最大化.
4.加強管理, 提高產品一致性.
在2002年度, 公司取得了巨大的進步, 新產品開發的速度和形成市場產品的周期都有加快, 回款工作也取得實效. 財務成本有些許下降. 平均成本和可變成本下降, 利潤總數增加. 市場開展工作進展順利. 公司能夠保證按照最大產能連續生產.
膠料工廠的業績上升更快, 基本實現規模經營的初步階段.
一個新問題出現: 許多客戶對於我們又生產電線, 又生產電線的絕緣材料存有戒心, 將來, 這方面勢必影響到膠料工廠的進一步擴大和發展. 對於膠料工廠新研發的新材料的推廣應用也起到阻礙的作用. 到底是否要膠料工廠完全獨立, 並以新的商號出現在市場上是董事會正在爭論的問題.
㈥ 經濟學:為什麼商品會出現剩餘
很簡單,供給大於需求,商品自然就出現剩餘了。
但是,這種剩餘現象只存在於短期。長期來看,只要市場有效,即價格機制發揮作用,供給大於需求時,商品價格自然會下降,此時供給會減少,需求會上升,最終達到平衡,商品便不會剩餘。絕對的剩餘只存在於馬克思的經濟學思想中,因為馬克思生活的年代只有微觀經濟學,那時世界上還沒有凱恩斯主義,沒有政府介入經濟的情況,即無宏觀經濟學的介入,那時由於馬克思所定義的資產階級對無產階級剩餘價值的剝削最終會導致生產過剩,從而導致資本家不願意多生產商品,從而解僱更多的工人,從而有更多人失業就會導致社會中的購買力進一步下降,最後進入惡性循環。
馬克思理論中的資本主義存在重大缺陷,甚至在世界上掀起了諸多政治運動,但這並不代表資本主義已經無葯可救。凱恩斯可以說就是資本主義世界的大救星,他的理論突破桎梏,主張在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失效的時候就應該動用另一隻看得見的手,即政府去左右經濟。毫無疑問,時至今日,資本主義能繼續經久不衰的主導世界,全仰仗有凱恩斯主義的出現,對經濟問題兩手並舉。其實作為社會主義的中國也是如此,改革開放前的中國只有計劃經濟,即只有政府去管理經濟,效果之差有目共睹。鄧小平的偉大之處與凱恩斯十分相像,突破桎梏,引入市場經濟,才使得中國能在30年中發生巨變!
實際上,在當今的世界,以前大家所講的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都已經基本消失,事實證明這兩種主義都只不過是馬克思一個人YY出來的東西,不但不符合實際也適應不了他所謂的「生產力」,所以這兩種「主義」已經在歷史大潮中作古。當今世界的經濟指導主流思路都是政府和市場兩手並舉,只不過中國經濟的側重點是政府,西方的所謂資本主義國家的側重點是市場。
LZ所問的問題,是馬克思經濟學里才會出現的情況,如今這只適合作為歷史課題研究或者應試需求。在當今的現實生活中,是已經不可能再遇到商品長期過剩的情況了。
㈦ 集合競價的剩餘是買方賣方的總的剩餘還是這個價格的剩餘
這個價格的剩餘
採納哦
㈧ 買方不支付剩餘貨款,若解除合同已付貨款是否可以扣留
你們之間的合同是如何約定的?你方可解除合同,但是關於定金和已支付的貨款還得看具體情況,望你們請專業法律人士參與一下,以便最大限度維護自己合法權益。張曉雪律師。
㈨ 管理經濟學轉嫁公式是什麼
轉嫁風險指企業將其損失有意識地轉給與其有相互經濟利益關系的另一方承擔。轉嫁一般有兩種方式:其一是將可能遭受損失的財產轉嫁出去,轉嫁可能會引起風險及損失的活動。其二是將風險及其損失的財務結果轉嫁出去,而不轉移財產本身,在進行風險轉嫁的同時必須付出一定的代價。在財務結果轉嫁方式中,保險是最重要也是最常見的形式。其他財務結果轉嫁的方式,稱為非保險型風險轉嫁。非保險型風險轉嫁在實踐中是一種普遍採用的財務工具,在bot項目中風險的轉嫁是用合同約定的。
作為風險管理的方式,當轉嫁指的是將產生風險的有關活動轉移時,對於轉嫁者一方,則是風險避免的一種特殊形式。兩者的區別在於:避免風險為使風險不致發生而停止或放棄某種事業或計劃,而轉嫁只是將該風險及損失後果轉移到另一方身上,總體而言,風險本身並未消除。在風險轉嫁中,最重要的方式是保險。以下我們將分析了解非保險型轉嫁方式與保險的基本狀況。
a.非保險型轉嫁方式。指由各種方式產生的賠償責任以及因其導致的財務損失,通過合同條款從合同的一方轉嫁給另一方。
其主要的方式有:
租賃合同。一方把自己的房屋、場地、運輸工具、生產設備或生活用具以合同的方式出租給另一方使用,並收取用戶的租賃費用。
建築工程合同。指按照建設單位的設計,承建單位以包工的方式完成某一項建設工程建築合同中涉及建設單位與承建單位間的種種責任。
保證合同。保證人與債權人達成一種協議,規定當債務人無法按期償還其債務時,由保證人負責賠償債權人的損失。
委託合同。委託人將其財產交由受託人代為保管並支付一定費用。
產品供給與服務合同。買賣雙方為出售產品或勞務而簽訂的合同,使有關責任從賣方轉嫁到買方。
b.最重要的風險轉嫁方式保險。保險是以合同的方式建立保險關系,集合多數單位的風險,合理收取保險金,對特定的災害事故造成的損失後果或人身傷亡給予資金保障的經濟形式。
保險經營的范圍一般只包括純粹的靜態的風險,具有投機性質或由心理、道德因素引發的風險所致損失,不屬於保險理賠的范圍。此外,保險所經營的風險必須具有以下的特性:一是必須具有損失的偶發性,風險狀況不可預知;二是損失的范圍和程度必須可以貨幣形式來衡量,以實現經濟量化;三是必須有與之相同或相似的大量風險存在,以藉助數學方法來對風險進行量測。近年來,發現了對動態風險提供保險的機構,例如bot項目中出口信貸機構和多邊機構可以對項目提供政治風險擔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