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學經濟 » 民族文學與世界文學的關系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民族文學與世界文學的關系

發布時間: 2021-03-28 00:11:54

① 民族文學,國別文學,世界文學與總體文學所包括的研究對象有什麼區別

國別文學 是指按國家這樣的政治概念相區別的文學,例如,中國文學、英國文學、法國文學、美國文學等。 民族文學 則指按民族區分的文學,兩者是不同的。有些國家是由多民族組成的,這些民族雖然在政治上組成了一個國家,但卻仍然保持著自己獨特的民族性,並且有自己民族的語言。因此,這樣的國家就可能包含若干個不同民族的文學。例如,我國就有漢族文學、朝鮮族文學、蒙族文學、藏族文學等。 「 世界文學 」這個術語一般有三種不同的理解。一種是歌德提出的看法。歌德最先使用了 世界文學 (Weltliteratur)這一術語。他的本意是希望有一天各國文學將合而為一,成為一個偉大的綜合體。然而連歌德本人也認為,這只是一個遙遠的理想,比較文學的目的之一也是要增進各 民族文學 的文化交流, 但卻絕不願取消各 民族文學 獨特的個性,而是要通過比較研究來豐富和弘揚這種個性。 「 世界文學 」的第二個含義是指那些獲得了世界聲譽的作家和作品。 例如,荷馬、但丁、塞萬提斯、莎士比業、歌德、巴爾扎克、托爾斯泰、泰戈爾、曹雪芹、魯迅、老舍、巴金等作家及其作品。在這個意義上, 世界文學 等於是名家名作的薈萃。按照這種理解, 「 世界文學 」不必有明確的比較意識,只要把研究的重點放在一個個作家和一部部作品上就可以了。但比較文學卻把重點放在比較上,當它研究莎士比亞和塞萬提斯、巴爾扎克和托爾斯泰時,決非僅僅對每一位作家作個別的孤立的研究, 而是要把他們放在比較的背景上來研究。再者,正如我們說過的那樣, 比較文學並不輕視二三流作家以及當代作家及其作品, 而這些作家都是這種意義上的「 世界文學 」不屑或不願顧及的。由此可見, 「比較文學」與「 世界文學 」的第二種含義也是有區別的。 還有不少批評家把「 世界文學 」看作各國文學的總和,不管這些文學是否具有世界地位和不朽性。這是對這一術語的第三種理解。我們很容易看出,在這個意義上,它與比較文學相近,但它仍與比較文學有本質的區別,那就是它並不強調從比較的角度去作研究。 「 總體文學 」(La littérature générale)的原意是指文學的問題、原則、源流、運動,是詩學或美學的總稱,實際是文學理論的別稱。在這個意義上,它顯然與「比較文學」有區別,因為比較文學雖然十分重視文學理論,但它的范圍卻遠遠大於文學理論的研究。況且, 總體文學 並沒有規定一種比較的研究方法, 而比較文學不僅把文學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 而且始終強調自覺的比較意識,因此,二者不可能混同。 如果可以請點下左下角的採納謝謝,不明白請追問,您的支持是我奮斗的動力

② 世界文學與民族文學的區別是由誰最早提出來的

歌德

③ 文學概論論述題 怎樣理解文學民族性和世界性之間的關系

在討論民族文學和世界文學的關系前,我們有必要先搞明白什麼事民族文學和世界文學。「世界文學」是一個很早就出現的概念,但在實際運用中,這個概念的含義一直存在著相當的歧異和含混。歌德之後,有許多學者想賦予『世界文學』以明確的意義,但似乎都不十分成功。這些看似令人驚異的說法其實來自對「世界文學」的特定理解至今沒有一個確定性。「民族文學」的概念在中國的境遇似乎更尷尬,人們完全賦予它另外的含義。這使有關討論難以取得正成果,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長期以來關於這兩個概念的通常理解中實際上常常隱藏著西方中心
論和漢民族中心論(大漢族主義) 的無意識。
「世界文學」與「民族文學」這兩個概念究竟是什麼關系呢?世界文學不是任何一個民族文學之外、也不是所有民族文學之外獨立存在的文學,世界文學就是具有一定世界性的民族文學或由民族文學構成的互相關聯的多邊文學。從邏輯上講二者之間是一般與特殊或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所以以我的理解就是,不管是世界還是民族,都是擁有其文學的,所以民族文學即文學的民族性,世界文學即文學的世界性。而世界文學包含了以民族文學為中心及其多邊文學。說的通俗一點:民族文學就是狹隘的文學。比如魯迅,我們認為很偉大,其他人一看不知所雲。所以即使他文字字數很多,卻不會得到諾貝爾獎。世界文學比如泰戈爾,體現人類大愛的一些東西在裡面。民族文學是文學民族性的反映,是文學在該民族內部各地各集團的文化交流中碰撞整合而呈現出來的文學的民族共性。就其發生而言,是人類文學活動不自由的結果,即源於物質條件—交通、傳遞、保存、信息等的限制。由於民族的文化環境不同,構成文學的民族特性,表現在獨特的民族性格、獨特的社會生活、獨特的自然環境、獨特的語言、獨特的體裁、獨特的表現手法。
所以民族文學具有其獨特性,各民族文學之間是不會完全相同,多多少少都有其個性化的因素。例如漢民族文學和美利堅民族文學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文學。民族文學在世界大融合的環境中依然保留其獨特性。
然而各民族文學之間的相互影響和相互促進,是中外文學發展史上的客觀事實,也是文學發展的內部規律之一。在世界范圍內,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之間的相互交流,是促進文學全球化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各民族文學一經形成,不僅是自己民族的,更是人類共有的精神財富,遲早要趨向於與世界其他民族的交流。
由於這個關系的存在,世界文學就慢慢誕生了。
隨著全球化與後學思潮的沖擊,19世紀上半葉歌德與馬克思先後提出「世界文學」概念的價值再次凸顯。1827年1月31日,在與愛克曼的談話中,歌德最早提出後來廣為人知的「世界文學」概念,他在談話錄中說,「我相信,一種世界文學正在形成,所有的民族都對此表示歡迎,並且都邁出令人高興的步子。在這里德國可以而且應該大有作為,它將在這偉大的聚會中扮演美好的角色。」歌德期望「民族文學」的發展,旨在推動文學的經典化進程。在馬克思的原初視野中,「世界文學」關聯於「世界市場」的形成,它指向文學未來的一種發展形態,是從文學理想和精神感召方面領會民族文學的存在。現在的共識是所謂「世界文學」的到來仍是一種期待,我們還要回到民族文學上來,加強各民族文學之間的相互交融和交流。文學藝術的發生總是地域性或民族性的,但就文學藝術成其為文學藝術而言,它伊始就有著人類性或世界性。歌德的「世界文學」觀念是他的「民族文學」的延伸,在世界視野中關注民族文學,就使文學的天地由民族拓展到世界,從而預告了養潤民族文學個性、沖決狹隘民族樊籬的世界文學的出場。第一個醞釀出世界文學觀念的不是英國人、法國人或其他某一國度的人,而是一位在母國的四分五裂中尋求某種途徑使民族文學經典化的德國人,這情形本身就耐人尋味,做出文化貢獻的巨人就更加令人欽佩!因為當時德國四分五裂,公國林立,大約有300多個小公國,對外交流狹隘保守,別說對於東方,即使是公國內部之間的交流都是壁壘重重,舉步維艱。德國酸辛的現實令人失望和唏噓不已,直到18世紀和世紀之交,德國依然處在割據狀態,整個民族缺少一個可以讓作家們聚在一起的社會中心,「全民族文化」對於當時的德國作家來說還無從談起。民族的現實沒有為德國作家提供必要的鑄造民族文學的條件,作家們更多地是在缺乏明確的民族文化和文學認同的境遇中,為自己的民族文化和文學探索創構。對於像歌德、席勒這樣成為富有民族象徵意義的作家來說,當時所能做的,除開接著他們的前輩繼續做民族歷史遺產的挖掘外,就是回溯古希臘羅馬的文學藝術和向英、法等國的經典作家學習。
所以以我的理解就是,不管是世界還是民族,都是擁有其文學的,所以民族文學即文學的民族性,世界文學即文學的世界性。而世界文學包含了以民族文學為中心及其多邊文學。微觀的狹義的民族文學在不斷交流不斷碰撞後,即催生出了一個龐大的世界文學。說的通俗一點:民族文學就是狹隘的文學。比如魯迅,我們認為很偉大,其他國家的人一看不知所雲。所以即使他文字字數很多,卻不會得到諾貝爾獎。世界文學比如泰戈爾,體現人類大愛的一些東西在裡面。即使民族、國家不同,但其實質卻能扭住所有人。

④ 民族文學與世界文學的相互關系是怎樣的

People who are confident of their ability

⑤ 如何從比較文學的角度理解"民族文學"與"國民文學"的關系

"國民文學"是在各個"民族文學"發展、融合、凝聚的基礎上,在"國家"這一現代性民族共同體中所形成的新的文學形態。"國民文學"只能包括、凝聚,而不能替代和覆蓋"民族文學","民族文學"的發展必然指向"國民文學"。當今世界各國,民族身份的現代化就是"國民化",傳統"民族文學"的現代化就是"國民文學"。"民族文學"已經或正在被"國民文學"所吸收、所融匯,文學的"民族"分野日益模糊化,而文學的"國民"分野則日益明朗化。從"民族文學"發展到"國民文學",再發展到"區域文學",最後發展到"世界文學",是人類文學史橫向發展的基本規律。因此,應順應世界文化與世界文學的發展大勢,強化"國民"及"國民文學"的觀念與意識,促使"民族文學"向"國民文學"的進一步轉化與凝聚。

⑥ 文化的民族性與世界是一種怎樣的關系

文化的民族性與世界性的關系不是對立而是統一的,民族文化即是世界文化。

文化越是民族的,便越是世界的。因為世界文化是由民族文化構成的,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的根與源,沒有民族文化也就沒有世界文化。世界性的文化首先是民族性的文化,沒有民族文化的存在,的確沒有世界性文化。

民族文化與世界文化之間可以相互貫通與相互滲透:一方面表現為民族文化的世界化,另一方面表現為世界文化的民族化。

但民族文化與世界文化的相互貫通與相互滲透,並不是無條件的,而是需以一定的條件為基礎與前提的,因而,文化的民族性與世界性的統一,是一種包含著矛盾的統一。

世界性的文化應該是各民族文化中那些被世界各民族所廣泛認同與普遍接受的文化。因此,並不是所有的民族性的文化都能稱之為世界的文化,更不是文化越是具有民族性就越是具有世界性。

當一個民族的文化只是存在於一個有限的封閉的地域內,只存活在自己本民族的現實生活中,並沒有對世界其他民族文化產生輻射力與影響力,並沒有滲透到其他民族文化中去時,它只能是一種民族的與地域的文化,而不能被視作是一種世界性文化。

(6)民族文學與世界文學的關系擴展閱讀

多元文化的交往:

1、發展趨勢

在全球化的發展過程中,各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借鑒,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又保持著各自的特色,呈現出多元和諧發展的局面。

2、文化的民族屬性和時代屬性

文化的時代屬性無從離開其民族屬性,所以西方的現代化乃是西方傳統的、西方民族的現代化;文化的民族屬性也無從離開其時代屬性,各民族的固有文化總不免帶著其所從來的時代烙印,成為抱殘守闕的動因。

從這個意義上說,任何民族都不宜自我欣賞,而應該學會去欣賞別人,以求攀登時代的最高巔峰。

參考資料

民族性-網路

世界多元文化-網路

⑦ 問個大問題,民族文學和世界文學的關系

民族文學是世界文學的一部分。世界文學由很多的民族文學組成。

⑧ 世界文學與民族文學的關系 論文

相輔相成,不可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