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一個微觀經濟學最高或最低限價政策的案例分析,包括供給和需求分析,限價政策的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
政府限價政策探析
摘 要:競爭性市場均衡價格是在市場上供求雙方的競爭中自發形成的,它不僅具有良好的效率特性,還具有良好的公平特性。面對一些過高或過低的市場價格,政府採用了限價政策來直接進行干預,但結果證明,這樣不僅不利於維護正常的市場競爭秩序,更不利於政府公共政策目標的實現。
關鍵詞:競爭性市場 均衡價格 最高限價 最低限價
近年來,很多關系民生的基本需求品價格的不斷上漲,使得政府不得不採用行政干預的手段直接限價,而面對一些消費品價格的持續低迷,我國政府又對這種產品的收購價採取了保護政策,制定了最低限價。這些政策乍看上去是在為百姓謀福利,然而通過運用經濟學的相關理論加以思考分析,我們會發現,這些做法在很大程度上會與政府的政策目標背道而馳。
一、競爭性市場均衡價格
競爭性市場均衡價格是在市場上供求雙方的競爭中自發形成的,是在市場上眾多的供給者與需求者在博弈後達成的共識,因此,市場競爭使市場價格穩定於均衡價格,它消除了來自壟斷市場的偏見,不僅具有良好的效率特性,還具有良好的公平特性。
競爭性市場達到均衡時,要具備一些基本條件:對消費者來說,應該在其預算約束下實現了效用的最大化;對企業來說,在生產技術約束下實現了利潤的最大化,市場實現了出清,也就是市場供給等於需求。在這樣的狀況下形成的均衡價格是商品的供給曲線與需求曲線相交的價格,也就是商品的供給價格與需求價格相等時的價格。在市場上,由於供給和需求的相互作用,市場價格趨向於均衡價格。如果市場價格高於均衡價格,則市場上會出現超額供給,就會使市場價格趨於下降;反之,超額需求則會使市場價格趨於上升直至均衡價格。因此,均衡價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場經濟活動的內在聯系,特別是均衡價格理論中關於供給價格彈性和需求價格彈性的分析,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決策有著重要的使用價值。
二、政府幹預市場價格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競爭性市場均衡價格是市場自發形成的,而由於產品供不應求,市場價格就會自動上漲,人們對一些生活必需品開始怨聲載道的時候,政府便採取一些限價政策來試圖抑制不斷上漲的價格,但是這樣做真的能夠實現公共政策的良好初衷嗎?
(一)對政府最高限價政策的分析
近年來,房價的不斷高漲使得很多人都掏空了腰包買不起房,於是人大代表及有關政府部門一直提倡採取干預,政策制定住房交易的最高限價,「限價房」頓時成為百姓們關注的熱點問題。政策的出台必然跟市場背景緊密聯系在一起,綜觀「限價房」的先行者寧波、青島兩個城市,
其政策都是在房地產自身調節功能失效的背景下提出的,本身帶有強烈的行政干預色彩,對於該政策,我們更應該理性看待。「限價房」政策的提出,是以政府犧牲部分土地出讓金、開發商減少開發利潤為代價的,對於地方政府而言,長期推行這一政策,勢必影響其財政入,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對市場的扭曲,與房地產市場的長遠發展也是相矛盾的。「限價房」是針對中低收入者採取的一項措施,然而它就像經濟適用房一樣成為炙手可熱的「緊缺資源」。
從土地價格優惠、稅費減免、房價限定、購房者資格界定以及銷售等各個環節,由於政府的介入,很容易產生行政權力的「尋租」空間,這種「尋租」空間顯然容易為暗箱操作提供便利,導致的結果便是社會財富資源的分配更加不公正。類似這樣的例子還有前幾年鬧得沸沸揚揚的蘭州牛肉拉麵的限價風波,經營者漲價是源自成本的上升,而對將拉麵作為早餐的蘭州市民來說,不得不選擇豆漿、油條等傳統早餐。
當顧客面對碗里只有一根面條而驚呼的漫畫出現時,我們或許應該明白,政府應該管的是質量,而不是價格。我們可以通過下圖來說明政府制定最高限價為什麼會與初衷背道而馳。
圖1顯示了市場供給與需求達到均衡狀態與採用最高限價政策後,市場出現的供求不平衡的局面,其中P代表產品價格,Q代表產品數量。P1代表市場供給曲線S與需求曲線D達到一致時的均衡價格,這時,市場的供求是平衡的。然而,當政府採取最高限價P2後,如果供應商還按原來的質量提供商品,那麼利潤必然會下降,這時供應者便由於利潤下降而減少供應,市場就會長期處於供不應求的非均衡狀態,顯然在圖中P2價格下的AB段便正是市場缺失的產品。
(二)對政府最低限價政策的分析
在我國,反映政府最低限價政策的突出案例是對糧食價格的保護價政策,即制定糧食收購的最低限價。近年來,我國十分重視農業生產的發展,對糧食的收購價實行最低限制,是為了保證農民的收入。
初看這是對農民有利的政策,但仔細分析後會發現,這一政策也會導致很多額外代價。它會使市場長期處於供過於求的非均衡狀態,從而加大了政府的財政補貼壓力,於是出現了很多假賬來騙取財政補貼,最早發生於安徽的「審計風暴」給我們提供了最好的例證。還有一個典型的案例便是政府制定最低工資制度,政府制定最低工資制度的初衷是好的,是為了保護初級勞動力和非熟練勞動力,但結果反而使這些初級勞動力和非熟練勞動力大量失業。原因是最低工資制度要求付給勞動力更多的工資,這就促使廠商企業不得不改進生產技術,用機器代替人工,所以初級勞動力和非熟練勞動力便會大量失業,這種現象在美國體現得尤為突出,因為美國的工會力量十分強大,總是要求漲工資的工人所遭到的反而是老闆的解僱。類似於最高限價政策,最低限價也可以用圖形來說明它為什麼會導致違背政策目標的結果。
圖2顯示了市場供給與需求達到均衡時的狀態與採用最低限價政策後,市場出現了供求不平衡的局面。其中P3代表市場供給曲線S與需求曲線D達到一致時的均衡價格。當政府採用最低限價P4時,市場上的產品供應商由於都看到了其中的利潤,於是紛紛加入或擴大規模,這樣就會導致市場上該類產品供過於求。圖中顯示的EF段便是供過於求的狀態下多出來的產品。於是在最低限價政策下,該得到實惠的農民只會面臨更慘的糧食收購價,同樣道理,美國的工人也會因為勞動力供過於求而紛紛失業。這就是市場經濟給我們上的最好的一課。
三、對政府限價政策的建議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清楚地看到,政府要想真正使民眾受益,採用最高限價或最低限價的政策措施都是不合理的,這樣只會使市場處於更加不均衡的狀態,並且還會導致「尋租」等現象的產生。雖然政府的介入是為了矯正市場失靈,但政府掌握的信息是不完全的,盲目實行直接限價並不是最好的選擇,只有採取一些切實有效的政策才能達到預期的政策效果。
(一)認清政府職能,高度尊重競爭性市場
福利經濟學第一定理告訴我們,在一定條件下(這些條件並不苛刻,就是要求偏好關系是局部非飽和的),競爭性市場所形成的(一般)均衡是帕累托最優的,這也是對看不見的手原理的成功證明。由此看出,競爭性市場經濟是一種較好的經濟制度,它不僅能夠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而且它簡單易行,對人們所掌握的信息要求最低,每個人只需知道自己的偏好(或技術)和市場價格即可,尊重這種自發的秩序,便能夠保證市場經濟的良好運行。在這樣的狀態下,政府要做的事情很少,只需在制度上保護產權,維護競爭秩序,強制人們實施自願的契約即可。
這一定理從效率角度向我們展示了競爭性市場經濟的優越性。第二定理則是著重從公平角度告訴我們:帕累托最優不等於財富及收入的公平分配。
只要起點是公平公正的,競爭性市場經濟一樣能夠實現結果公平,它意味著政府除了守業,唯一要做的事情是財富、資源稟賦的再分配,目的是盡量促使市場主體起點公平。所以,促使政策目標的實現,使社會的一些中低收入者,或者說是弱勢群體能夠真正享受到惠民措施,國家是要採取一些措施的,但直接干預市場價格不是明智之舉,而應該高度尊重競爭性市場,用補貼或其它合理的方式加以干預,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二)採用明補政策,而不是運用暗補
對由於市場價格因素造成的社會大多數群體的不滿,政府可以採取補貼的方法加以彌補。補貼有兩種方式,暗補和明補。暗補是指通過間接渠道補貼目標對象,因為「這種補貼方式大多是在生產環節進行的」,所以很容易使生產者利用機會投機取巧,不僅會造成資源的低效率配置與巨大浪費,甚至會出現逆向補貼現象,還可能導致壟斷,這樣,新的社會不公正便會隨之出現。而明補則是不通過間接渠道,直接補貼目標對象,這種做法的優點在於充分利用了競爭性市場經濟的優點,不但使補貼真正落到實處,又能實現公共政策目標。如美國的教育券制度,對接受教育難的貧困家庭直接發放「教育券」,「教育券」只供家庭困難的孩子在學校接受教育用,既能保證困難家庭的孩子上得起學,又能避免學校對所有學生實行優惠時「不該補的補了,該補的卻沒有補」現象的出現。
(三)採用貨幣補貼,而不是實物補貼
貨幣補貼是明補的一種主要表現方式,主要指對中低收入階層直接給予經濟支持來達到政策目標。而實物補貼則是暗補的主要方式,「即通過優惠政策降低產品的銷售價格來提高購買者的消費能力」。長期以來,我國政府對城市公有制單位的居民一直採取實物分房制度,自1998年以後,我國政府逐步用貨幣分房取代實物分房。近些年來,面對買房難問題,一些城市又開始恢復實物分房。這種實物分房制度就屬於實物補貼,這種補貼制度存在很大的問題,主要表現為效率的缺失,很容易讓開發商借機鑽空,降低建房質量,抬高房子價格。另外,這種方式沒有考慮到物價的浮動因素,伴隨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收入可能會增長,但這種靜態的一次性補貼方式卻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除此之外,只有購買了「限價房」的家庭才能得到補貼,補貼的多少也隨房屋的價格、面積不同而異,這樣就不能根據各個家庭的具體經濟狀況給予補貼。所以,貨幣補貼這種明補的方式才是我國補貼制度的基本發展趨勢,當然這還需要一系列相關配套制度的建立。
(四)完善相關配套法律制度,建立真正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
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等配套制度不僅是完善我國補貼制度的需要,更是發展市場經濟、完善政府職能的需要。
法律法規為市場經濟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而「居民的財產收入審核機制也是重要的配套制度之一,目前我國還沒有一個權威的部門或制度來判定居民的財產狀況和收入水平,因此要加快這一制度的建立,同時也需要加強和完善對市場上產品提供主體的相關統計工作,取得真實的原材料價格、市場租金、產品價格、產品質量等初步資料,統計確實有效的指數,從而指導補貼工作。此外,稅收制度、產權制度也需要逐步加以完善。
參考文獻:
[1]趙燕軍.限價房:想說愛你並不是很容易的事[J].追蹤,2009,(02):55.
[2]李振東.石油補貼制度的不完備性分析[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9,(09):10.
[3]對經濟適用房實物補貼下效率損失問題的研究
[4] [美]曼昆著、梁小民譯.經濟學原理(第二版)上冊[M].北京:三聯書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80.
[5]陶愛萍,劉志迎.國外政府規制理論研究綜述[J].經濟縱橫,2003,(06):60.
希望能幫到你。
Ⅱ 微觀經濟學名詞解釋
你大概看看吧:
經濟學——研究如何實現稀缺資源的最佳配置,以使人類需要得到最大限度滿足的一門社會科學。
資源的稀缺性——指相對於人類無限多樣性的需要而言,經濟資源數量總是相對不足的,取用時要付出代價。
規范分析——研究經濟活動「應該是什麼」以及社會經濟問題應該是怎樣解決的。
實證分析——描述經濟現象「是什麼」以及社會經濟問題實際上是如何解決的。
需求——消費者在一定價格條件下願意並且能夠購買的某種商品或勞務的數量。
需求量的變化——某種商品價格的變化引起的對該商品需求量的變化。
需求水平的變化——在商品價格不變的情況下,其他因素所引起的需求的變化。
需求定律——商品的價格和需求量之間示範方向的變動關系。
供給——生產者在某一時刻和各種可能的價格水平上對某種商品或勞務願意並且能夠提供的數量。
供給定律——商品價格與供給量成正比。
均衡價格——一種商品的需求價格和供給價格相一致的價格,即需求數量等於供給數量的價格。
均衡數量——需求價格等於供給價格時的供給量和需求量稱為均衡數量。
需求價格彈性——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某種商品或勞務價格變動因其本身需求量的變動程度。
需求交叉價格彈性——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某種商品或勞務價格變動引起另一種商品或勞務需求量變動的程度。
需求收入彈性——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消費者收入的變動引起某種商品或勞務需求量變動的程度。
蛛網模型——運用彈性原理解釋某些生產周期較長的商品在失去均衡時發生的不同波動情況的一種動態分析理論。
蛛網穩定條件——供給彈性等於需求彈性,市場價格變動對供給量和需求量的影響相同
。
效用——商品或勞務滿足消費者的需要或慾望的能力。
邊際效用——某商品的消費量每增加或減少一個單位所引起的總效用的增減量。
消費者剩餘——消費者願意為某種商品或勞務支付的價格與其實際支付的價格的差額。
消費者偏好——影響和制約消費者行為的重要主觀心理因素。
消費者均衡——在一定收入、一定價格條件下,共賣各種商品的一定數量的消費者所能
獲得的總效用最大的狀態。
無差異曲線——用來表示消費者偏好相同的兩種商品所有組合的點的軌跡。
邊際替代率——維持效用水平不變的前提下,消費者增加一單位的某種商品的消費數量
時所要放棄的另一種商品的消費數量。
恩格爾系數——食物消費支出占總支出的比重。
價格-消費曲線——連接所有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點的軌跡形成的曲線。
收入-消費曲線——在消費者偏好和商品價格不變的情況下,收入變化所引起的消費者均
衡點的變化軌跡。
收入效應——由商品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實際收入水平的變化,進而由實際收入水平的
變化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變動。
替代效應——由商品的價格變動引起的商品相對價格的變化,進而由商品的相對價格變
動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變動。
吉芬品——指需求量與價格呈同方向變動的特殊的低檔物品。
攀比效應——較為典型的連帶外部正效應,消費者的一種趕時髦的偏好,即想擁有一種
其他消費者已擁有的商品。
虛榮效應——較為典型連帶外部負效應,消費者想擁有隻有少數人才能享用的或獨一無
二的商品的偏好。
保留工資——
洛倫茨曲線——用縱軸表示社會財富百分比,橫軸上將所有人口按照從低收入到高收入
從左向右排列,將每一百分比的人口所擁有的社會財富的百分比積累起來,相應的點連
成的曲線。
基尼系數——是用來評價收入分配均等程度的指標,是經濟社會收入分配的均等程度有
了可測性和可比性。為絕對均等線OY與洛倫茨曲線之間的面積與絕對均等線以下面積之
比。G=A/(A+B)
人力資本——指人們以某種代價獲得並在勞動力市場上具有一種價格的能力或技能。
機會成本——生產者利用一定資源獲得某種收入時所放棄的其他可能的最大收入。或者
人力資本進行其他活動所創造的最大價值。
在職培訓——人力資本投資的重要形式,對已具有一定教育背景並已在工作崗位上從事
有酬勞動的各類人員進行的再教育活動。
一般培訓——職工經培訓後的技術知識和技能及可以用於原廠商,又可以用於其它廠商
。
專門培訓——職工經培訓後的技術知識和技能只能用於原來的廠商。
生命周期儲蓄動機——人進行儲蓄的動機來自於對生命周期的理解,通常人們喜歡將收
入均軍分配在所有時期上。為了退休後能消費而儲蓄。
鍾型收入曲線——人在青少年和老年時期的收入低於平均水平,而在中年時的收入高於
平均水平,以收入為縱軸,年齡為橫軸形成的曲線。
永久收入理論——
目標儲蓄——
確定性前景——
不確定性前景——
邊際報酬遞減規律——技術水平不變的條件下,連續將某一生產要素地投入量增加到一
定數量之後,總產量的增量及邊際產量將會出現遞減現象。
等產量線——技術水平不變的條件下生產同一產量的兩種生產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組
合的軌跡。
邊際技術替代率——技術水平不變條件下,等產量線上一種投入要素替代另一種投入要
素的比例。
產出彈性——技術水平和投入價格不變的條件下,若其他投入量固定不變,單獨變動一
種投入的數量時,這種投入的相對變動所引起的產量的相對變動。
生產力彈性——技術水平和投入價格不變的條件下,所有投入要素都按照統一比率變動
時的產出相對變動。
替代彈性——技術水平和投入價格不變的條件下,邊際技術替代率的相對變動引起的投
入碧綠的相對變動。
規模報酬——在技術水平和要素價格不變的條件下,當廠商所有投入要素都按照統一比
例變動後產量變動的情況。
生產函數——一定時期內,技術水平不變的條件下,生產中所用的各種生產要素的數量
與所能生產的最大產量之間的關系。
技術進步及類型——能夠使一定數量的投入組合產出更多產品的所有因素共同作用的過
程。分為資本使用性技術進步、勞動使用性技術進步、中性技術進步。
成本——廠商進行生產活動使用的生產要素的價格或生產要素所有者必須得到的報酬或
補償。
隱含成本——應付給廠商自有生產要素,但實際上沒有付的報酬。
增量成本——由於某項生產決策而產生的相關成本,即總成本的增量。
經濟利潤——又稱超級利潤,廠商銷售產品的總收益減去按機會成本計算的生產成本的
余額。
學習曲線——也叫進步函數,是用來反映平均成本隨累計生產量增加而降低的成本變動
情況的一條曲線。
生產經濟區——在等產量途中,將分別代表要素投入的邊際產量等於0的投入組合點連接
起來的曲線即為脊線,脊線之間的區域為生產經濟區。
規模經濟——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平均成本逐步下降的趨勢。
范圍經濟——多產品企業的聯合產出超出單一產品企業產出的總和。即聯合成產超出分
別產出之和。
成本彈性——技術水平和價格不變的條件下,總產量沿擴展線的相對變動所引起的總成
本的相對變動。
企業——存在已久的經濟組織形式,是一個為了獲取利潤而從事生產和銷售活動的經濟
單位。價格機制的替代物,替代市場進行資源配置的組織。
交易成本——為了交換活動而耗費的成本。
創新——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或者通過企業家的活動將一種生產要素的新組合引入
生產體系。
利潤最大化——
現金——指企業庫存現金可以隨時用於支付的存款以及現金等價物,具體包括庫存現金
、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和現金等價物。
現金等價物——企業持有的期限短、流動性強、易於轉換為已知金額現金和價值變動風
險很小的投資。
損益表——
現金流量表——以現金為編制基礎,反映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內現金的流入和流出,表
明企業獲得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的能力。
委託-代理問題——指委託人和代理人均追求自身的效用最大化,並且兩者的效用最大化
目標往往是不一致的。表現為道德風險、追求銷售收入最大化、在職高消費。是由於信
息不對稱、不確定性、不完備契約導致。
委託-代理理論——針對現代企業制度中顯示存在著的委託-代理問題產生的理論。
信息不對稱——指契約關系中的一些參與人擁有而另一些參與人不擁有信息的狀況。
不完備契約——指一個契約不能准確描述與交易有關的所有未來可能出現的狀態,以及
每種狀態下契約雙方的義務。
剩餘索取權——企業收益在支付要素報酬和投入品價格之後的剩餘收入的索取權。
市場——一組為買賣某種商品而相互發生聯系的廠商和個人,或指同種商品由供求雙方
作用形成價格的「地方」。
市場結構——指某種商品或勞務在市場上的競爭程度,影響其主要因素:廠商數目多寡
和產品的差別程度。
完全競爭——純粹競爭,不存在任何壟斷因素的市場情況,不受任何障礙和干擾的市場
結構。
停止營業點——市場價格為MC與AVC的交點時,只能收回可變成本,是停止營業點。
廠商短期供給曲線——完全競爭市場上,MC曲線位於AVC曲線最低點以上的部分。
平均收益——廠商出售一定數量商品後,從每一單位商品中得到的貨幣收入。
邊際收益——廠商每多銷售一單位商品帶來的總收益的增加值。
邊際物質產品——生產技術以及其他生產要素數量不變的情況下,最後追加一單位要素
時總產量的增加量。MPP
邊際產品價值——最後追加一單位要素時增加的邊際物質產品的銷售值。VMP=P.MPP
邊際要素成本——最後追加一單位可變生產要素所引起的廠商總成本的增加量。
一般均衡——所有市場同時達於均衡的狀態。
帕累托最適度——生產資源的任何配置已不可能使任何一個人的處境變好,並使另一個
人的處境變壞,已使集合體的效用達到最大值的狀態。
壟斷——獨占,是市場處於完全由一家廠商所控制,市場上只有一個供給者的市場結構
。
壟斷競爭——廠商間存在著產品差別,競爭與壟斷因素並存,以競爭因素為主的市場結
構。
自然壟斷——某些產品需大量固定設備投資,規模經濟十分顯著,成為自然壟斷。
銷售成本——
尋租——通過尋求或維持在行業內的壟斷地位來尋求和維持業已存在的租金的活動。
寡頭壟斷——寡佔。壟斷與競爭因素並存,並以壟斷因素為主的一種市場結構。市場上
存在為數不多的幾家壟斷性廠商,進行著激烈的競爭。
古諾均衡——雙頭市場上的廠商反應曲線相交的點,稱為古諾均衡,各廠商在給定競爭
對手的產量時,實現了自己最大利潤的產量,此時任一廠商都不會有改變產量的沖動。
價格領導——一個行業的價格通常由某一廠商率先制定,其他廠商跟著定價或變價。
卡特爾——在寡頭壟斷市場上,如果少數廠商在統籌分配市場份額,決定出售產品的價
格或條件,控制出口的數量和質量,分享利潤或收益,交換技術、商標或專利等方面達
成公開的聯合協定。
差別定價——價格歧視,指廠商在相同時間內以相同產品向不同的購買者所取不同的價
格,或在充分考慮生產、銷售以及風險的變動後,相同產品的銷售價格與其邊際成本不
相稱。
撇油法——在開始階段採用高價的短期定價策略,以便將浮在面上的油先撇起來。
成本加成定價——所定的價格應能涵蓋取得或生產產品的成本,再加上足以使企業按目
標回報率獲得的利潤。
基本競爭模型——由以下三部分組成:理性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消費者;理性的
、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廠商;完全競爭的市場。
市場失靈——現實經濟運行中,市場機製表現出自身難以克服的許多缺陷,市場經濟沒
有達到經濟效率的運行狀態。
外部性——當廠商或者個人的行為直接影響到他人,卻沒有得到補償或給予支付的情況
。
時間外部性——目前的某項經濟活動對未來時期可能造成的額外受益或損失。
空間外部性——某項經濟活動在一定空間上對周圍經濟主體造成的額外受益或損失。
貨幣外部性——能通過市場價格體現出的外部性。
技術外部性——不能通過市場價格體現出的外部性。
科斯定理——如果產權是明確界定的,而且談判協商的交易成本為零,則無論初始有哪
一方擁有產權,都能帶來資源的有效配置。
公共物品——具有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場力量實現有效配置的產品,有極
端正外部性。
准公共物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非競爭性,但可以排他,如消防、醫療、交通等。
公共資源——具有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
公益物品——政府強制消費的物品,如義務教育等。
公害物品——政府禁止消費的物品,如毒品。
污染許可證交易——政府對付污染造成的外部性的手段,使廠商擁有許可證才能排污,
但是許可證可以交易。
Ⅲ 微觀經濟學試題 幫我做下 謝謝大家!!!
1/3/2/4/4/2/3/1/3/2/4/3/1/2/3/4/2/3/2/3
個人答案,僅供參考。
以上回答你滿意么?
Ⅳ 權力尋租屬於宏觀經濟學還是微觀經濟學裡面的內容
微觀裡面關於市場失靈的環節
搞清楚宏觀只研究國民收入、經濟增長、失業率、開放經濟等問題就能分清了
Ⅳ 微觀經濟
微觀經濟,各行各業都不景氣,恐怕家寶同志說的今年是中國經濟最困難的一年了。第一季度就很明顯共享數據都不如去年,美其名是宏觀調控讓過熱經濟有所減緩。產業升級,不是市場行為而是人為升級。紐澳知道中國高科技產品競爭力是不強的,國企什麼的都只是壟斷,讓他們出國壟斷去,除了資金多就沒什麼的。房地產能源是不行的鋼鐵更差勁。中國人多資源相對匱乏。中國成本也不斷上漲,我覺得各大市場行情都不好。
Ⅵ 微觀經濟學中的邊際規律有哪些
經濟學——研究如何實現稀缺資源的最佳配置,以使人類需要得到最大限度滿足的一門社會科學。資源的稀缺性——指相對於人類無限多樣性的需要而言,經濟資源數量總是相對不足的,取用時要付出代價。規范分析——研究經濟活動「應該是什麼」以及社會經濟問題應該是怎樣解決的。實證分析——描述經濟現象「是什麼」以及社會經濟問題實際上是如何解決的。需求——消費者在一定價格條件下願意並且能夠購買的某種商品或勞務的數量。需求量的變化——某種商品價格的變化引起的對該商品需求量的變化。需求水平的變化——在商品價格不變的情況下,其他因素所引起的需求的變化。需求定律——商品的價格和需求量之間示範方向的變動關系。供給——生產者在某一時刻和各種可能的價格水平上對某種商品或勞務願意並且能夠提供的數量。供給定律——商品價格與供給量成正比。均衡價格——一種商品的需求價格和供給價格相一致的價格,即需求數量等於供給數量的價格。均衡數量——需求價格等於供給價格時的供給量和需求量稱為均衡數量。需求價格彈性——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某種商品或勞務價格變動因其本身需求量的變動程度。需求交叉價格彈性——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某種商品或勞務價格變動引起另一種商品或勞務需求量變動的程度。需求收入彈性——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消費者收入的變動引起某種商品或勞務需求量變動的程度。蛛網模型——運用彈性原理解釋某些生產周期較長的商品在失去均衡時發生的不同波動情況的一種動態分析理論。蛛網穩定條件——供給彈性等於需求彈性,市場價格變動對供給量和需求量的影響相同。效用——商品或勞務滿足消費者的需要或慾望的能力。邊際效用——某商品的消費量每增加或減少一個單位所引起的總效用的增減量。消費者剩餘——消費者願意為某種商品或勞務支付的價格與其實際支付的價格的差額。 消費者偏好——影響和制約消費者行為的重要主觀心理因素。消費者均衡——在一定收入、一定價格條件下,共賣各種商品的一定數量的消費者所能獲得的總效用最大的狀態。無差異曲線——用來表示消費者偏好相同的兩種商品所有組合的點的軌跡。邊際替代率——維持效用水平不變的前提下,消費者增加一單位的某種商品的消費數量時所要放棄的另一種商品的消費數量。恩格爾系數——食物消費支出占總支出的比重。價格-消費曲線——連接所有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點的軌跡形成的曲線。收入-消費曲線——在消費者偏好和商品價格不變的情況下,收入變化所引起的消費者均衡點的變化軌跡。收入效應——由商品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實際收入水平的變化,進而由實際收入水平的變化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變動。替代效應——由商品的價格變動引起的商品相對價格的變化,進而由商品的相對價格變動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變動。吉芬品——指需求量與價格呈同方向變動的特殊的低檔物品。攀比效應——較為典型的連帶外部正效應,消費者的一種趕時髦的偏好,即想擁有一種其他消費者已擁有的商品。虛榮效應——較為典型連帶外部負效應,消費者想擁有隻有少數人才能享用的或獨一無二的商品的偏好。保留工資——洛倫茨曲線——用縱軸表示社會財富百分比,橫軸上將所有人口按照從低收入到高收入從左向右排列,將每一百分比的人口所擁有的社會財富的百分比積累起來,相應的點連成的曲線。基尼系數——是用來評價收入分配均等程度的指標,是經濟社會收入分配的均等程度有了可測性和可比性。為絕對均等線OY與洛倫茨曲線之間的面積與絕對均等線以下面積之比。G=A/(A+B)人力資本——指人們以某種代價獲得並在勞動力市場上具有一種價格的能力或技能。機會成本——生產者利用一定資源獲得某種收入時所放棄的其他可能的最大收入。或者人力資本進行其他活動所創造的最大價值。在職培訓——人力資本投資的重要形式,對已具有一定教育背景並已在工作崗位上從事有酬勞動的各類人員進行的再教育活動。一般培訓——職工經培訓後的技術知識和技能及可以用於原廠商,又可以用於其它廠商。專門培訓——職工經培訓後的技術知識和技能只能用於原來的廠商。生命周期儲蓄動機——人進行儲蓄的動機來自於對生命周期的理解,通常人們喜歡將收入均軍分配在所有時期上。為了退休後能消費而儲蓄。鍾型收入曲線——人在青少年和老年時期的收入低於平均水平,而在中年時的收入高於平均水平,以收入為縱軸,年齡為橫軸形成的曲線。永久收入理論——目標儲蓄——確定性前景——不確定性前景——邊際報酬遞減規律——技術水平不變的條件下,連續將某一生產要素地投入量增加到一定數量之後,總產量的增量及邊際產量將會出現遞減現象。等產量線——技術水平不變的條件下生產同一產量的兩種生產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組合的軌跡。邊際技術替代率——技術水平不變條件下,等產量線上一種投入要素替代另一種投入要素的比例。產出彈性——技術水平和投入價格不變的條件下,若其他投入量固定不變,單獨變動一種投入的數量時,這種投入的相對變動所引起的產量的相對變動。生產力彈性——技術水平和投入價格不變的條件下,所有投入要素都按照統一比率變動時的產出相對變動。替代彈性——技術水平和投入價格不變的條件下,邊際技術替代率的相對變動引起的投入碧綠的相對變動。規模報酬——在技術水平和要素價格不變的條件下,當廠商所有投入要素都按照統一比例變動後產量變動的情況。生產函數——一定時期內,技術水平不變的條件下,生產中所用的各種生產要素的數量與所能生產的最大產量之間的關系。技術進步及類型——能夠使一定數量的投入組合產出更多產品的所有因素共同作用的過程。分為資本使用性技術進步、勞動使用性技術進步、中性技術進步。成本——廠商進行生產活動使用的生產要素的價格或生產要素所有者必須得到的報酬或補償。隱含成本——應付給廠商自有生產要素,但實際上沒有付的報酬。增量成本——由於某項生產決策而產生的相關成本,即總成本的增量。經濟利潤——又稱超級利潤,廠商銷售產品的總收益減去按機會成本計算的生產成本的余額。學習曲線——也叫進步函數,是用來反映平均成本隨累計生產量增加而降低的成本變動情況的一條曲線。生產經濟區——在等產量途中,將分別代表要素投入的邊際產量等於0的投入組合點連接起來的曲線即為脊線,脊線之間的區域為生產經濟區。規模經濟——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平均成本逐步下降的趨勢。范圍經濟——多產品企業的聯合產出超出單一產品企業產出的總和。即聯合成產超出分別產出之和。成本彈性——技術水平和價格不變的條件下,總產量沿擴展線的相對變動所引起的總成本的相對變動。企業——存在已久的經濟組織形式,是一個為了獲取利潤而從事生產和銷售活動的經濟單位。價格機制的替代物,替代市場進行資源配置的組織。交易成本——為了交換活動而耗費的成本。創新——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或者通過企業家的活動將一種生產要素的新組合引入生產體系。利潤最大化——現金——指企業庫存現金可以隨時用於支付的存款以及現金等價物,具體包括庫存現金、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和現金等價物。現金等價物——企業持有的期限短、流動性強、易於轉換為已知金額現金和價值變動風險很小的投資。損益表——現金流量表——以現金為編制基礎,反映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內現金的流入和流出,表明企業獲得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的能力。委託-代理問題——指委託人和代理人均追求自身的效用最大化,並且兩者的效用最大化目標往往是不一致的。表現為道德風險、追求銷售收入最大化、在職高消費。是由於信息不對稱、不確定性、不完備契約導致。委託-代理理論——針對現代企業制度中顯示存在著的委託-代理問題產生的理論。信息不對稱——指契約關系中的一些參與人擁有而另一些參與人不擁有信息的狀況。不完備契約——指一個契約不能准確描述與交易有關的所有未來可能出現的狀態,以及每種狀態下契約雙方的義務。剩餘索取權——企業收益在支付要素報酬和投入品價格之後的剩餘收入的索取權。市場——一組為買賣某種商品而相互發生聯系的廠商和個人,或指同種商品由供求雙方作用形成價格的「地方」。市場結構——指某種商品或勞務在市場上的競爭程度,影響其主要因素:廠商數目多寡和產品的差別程度。完全競爭——純粹競爭,不存在任何壟斷因素的市場情況,不受任何障礙和干擾的市場結構。停止營業點——市場價格為MC與AVC的交點時,只能收回可變成本,是停止營業點。廠商短期供給曲線——完全競爭市場上,MC曲線位於AVC曲線最低點以上的部分。平均收益——廠商出售一定數量商品後,從每一單位商品中得到的貨幣收入。邊際收益——廠商每多銷售一單位商品帶來的總收益的增加值。邊際物質產品——生產技術以及其他生產要素數量不變的情況下,最後追加一單位要素時總產量的增加量。MPP邊際產品價值——最後追加一單位要素時增加的邊際物質產品的銷售值。VMP=P.MPP邊際要素成本——最後追加一單位可變生產要素所引起的廠商總成本的增加量。一般均衡——所有市場同時達於均衡的狀態。帕累托最適度——生產資源的任何配置已不可能使任何一個人的處境變好,並使另一個人的處境變壞,已使集合體的效用達到最大值的狀態。壟斷——獨占,是市場處於完全由一家廠商所控制,市場上只有一個供給者的市場結構。壟斷競爭——廠商間存在著產品差別,競爭與壟斷因素並存,以競爭因素為主的市場結構。自然壟斷——某些產品需大量固定設備投資,規模經濟十分顯著,成為自然壟斷。銷售成本——尋租——通過尋求或維持在行業內的壟斷地位來尋求和維持業已存在的租金的活動。寡頭壟斷——寡佔。壟斷與競爭因素並存,並以壟斷因素為主的一種市場結構。市場上存在為數不多的幾家壟斷性廠商,進行著激烈的競爭。古諾均衡——雙頭市場上的廠商反應曲線相交的點,稱為古諾均衡,各廠商在給定競爭對手的產量時,實現了自己最大利潤的產量,此時任一廠商都不會有改變產量的沖動。價格領導——一個行業的價格通常由某一廠商率先制定,其他廠商跟著定價或變價。卡特爾——在寡頭壟斷市場上,如果少數廠商在統籌分配市場份額,決定出售產品的價格或條件,控制出口的數量和質量,分享利潤或收益,交換技術、商標或專利等方面達成公開的聯合協定。差別定價——價格歧視,指廠商在相同時間內以相同產品向不同的購買者所取不同的價格,或在充分考慮生產、銷售以及風險的變動後,相同產品的銷售價格與其邊際成本不相稱。撇油法——在開始階段採用高價的短期定價策略,以便將浮在面上的油先撇起來。成本加成定價——所定的價格應能涵蓋取得或生產產品的成本,再加上足以使企業按目標回報率獲得的利潤。基本競爭模型——由以下三部分組成:理性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消費者;理性的、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廠商;完全競爭的市場。市場失靈——現實經濟運行中,市場機製表現出自身難以克服的許多缺陷,市場經濟沒有達到經濟效率的運行狀態。外部性——當廠商或者個人的行為直接影響到他人,卻沒有得到補償或給予支付的情況。時間外部性——目前的某項經濟活動對未來時期可能造成的額外受益或損失。空間外部性——某項經濟活動在一定空間上對周圍經濟主體造成的額外受益或損失。貨幣外部性——能通過市場價格體現出的外部性。技術外部性——不能通過市場價格體現出的外部性。科斯定理——如果產權是明確界定的,而且談判協商的交易成本為零,則無論初始有哪一方擁有產權,都能帶來資源的有效配置。公共物品——具有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場力量實現有效配置的產品,有極端正外部性。准公共物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非競爭性,但可以排他,如消防、醫療、交通等。公共資源——具有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公益物品——政府強制消費的物品,如義務教育等。公害物品——政府禁止消費的物品,如毒品。污染許可證交易——政府對付污染造成的外部性的手段,使廠商擁有許可證才能排污,但是許可證可以交易。
Ⅶ 西方經濟學中有權力尋租這個詞嗎
有這個詞兒,實際上最基本的是尋租,權力尋租是兩個詞兒組合起來的。
Ⅷ 微觀經濟學的要點
微觀經濟學的要點
一、經濟學發展史
1、19世紀初,出現了傑文斯代表的英國學派、門格爾代表的奧地利學派和瓦爾拉斯代表的洛桑學派。亞當斯密之後的1890年,馬歇爾、瓦爾拉斯、庇古、克拉克等以基數效用論、供求關系為代表的邊際效用論。對其的第一次修改是涉及壟斷問題的張伯倫和羅賓遜等人;第二次修改是凱恩斯在1930年大蕭條之後的國家干預理論;第三次修改是希克斯序數效用論相關的價值論和一般均衡論。二戰之後,薩繆爾森建立了新古典綜合派,把第一次和第三次修改的微觀經濟學和第二次修改的宏觀經濟學結合起來。1970年之後,出現了新的無法解釋的滯脹現象,動搖了上述理論並出現貨幣主義、供給學派、理性預期學派等等。
二、需求與供給曲線
2、供給與需求:微觀經濟學的假設條件是「理性人」。一般來說,需求曲線是向右下傾斜的,供給曲線右上傾斜的。兩條相交的需求和供給曲線相交的價格和數量是均衡的,供給和需求變化之後,它們分別平移,在另外新的平衡點上相交。易腐商品的售賣的定價:定價過高賣不掉、如果定價過低則可能雖然銷量大但是銷售額減少。農產品的售賣定價:有賤谷傷農現象,在豐收年景銷量的提高低於價格的降低則會出現銷量大但是銷售額小的現象。
3、價格彈性:其實就是供給與需求的相對於價格變動的敏感程度,供給或需求的商品數量微分除以價格微分,分為弧彈性和點彈性。大於1為富有彈性,小於1為缺乏彈性。還有完全彈性和完全無彈性。影響需求價格彈性的因素有:商品的可替代性(替代品越多彈性越大)、用途廣泛性(越廣泛彈性越小)、商品對消費者生活的重要程度(非必需品彈性大)、商品支出占消費者預算總支出比重(比重越大彈性越大)、所考察的消費者調節需求量的時間。交叉彈性:替代品的需求交叉彈性為正、互補品的需求交叉彈性為負值。需求的收入彈性:商品分為正常品(必需品和奢侈品)和劣等品(收入和需求成反方向變動)。恩格爾定律:事物支出在收入中所佔的比例隨著收入的增加而減少。
4、蛛網模型:有可能收斂也可能發散。
二、效用論
1、基數效用和序數效用
2、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在一定時間內其它商品消費數量保持不變則隨著某種商品消費量增加效用遞減。
3、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條件:消費者選擇最優的商品組合使在各種商品上最後一元錢帶來的邊際效用相等,且等於貨幣的邊際效用。在一定預算約束下,為了實現最大效用,消費者應該選擇的商品組合,使得兩商品的邊際替代率等於兩個商品的價格只比。
4、消費者剩餘:消費者在購買一定數量的某種商品時所願意支付的最高總價格和實際支付的總價格之間的差額。
5、商品的邊際替代率MRS:無差異曲線的斜率的絕對值。商品的編輯替代率也是遞減的。完全替代的兩種商品MRS=1,完全互補的兩種商品MRS是L型的。
6、預算線:也叫預算約束線、消費可能線、價格線。在收入和價格給定情況下,消費者全部收入能購買到的兩種商品的各種組合。
7、價格-消費曲線:在消費者偏好、收入以及其它商品價格不變的情況下,與某種商品不同價格水平相聯系的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點軌跡。預算線與效用的無差異曲線的切點的連線,下凸的曲線。
8、收入-消費曲線:與消費者不同收入水平相聯系的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點的軌跡。
9、恩格爾曲線:消費者在每一收入水平對某商品的需求量。一般來說向右上方傾斜,但是劣等品不同,因為隨著收入增加,劣等品需求先增加、後減少。
10、一種商品的價格變動之後,總效應=替代效應+收入效應,替代效應是指價格變動之後同類可替代產品的價格相對變低了。正常物品兩種效應同方向,而低檔物品的替代效應反方向。如吉分商品,1845年愛爾蘭飢荒,土豆產品降低、價格上升,需求卻上升了。原因是收入效應太大了,遠遠大於替代效應。
11、風險與保險:只要消費者購買保險的支出等於財產的期望損失,消費者總是願意買保險,狠多時候大於都願意買,這也就是保險公司盛行的原因。這種心態可以這樣理解為:損失發生時假如沒有買保險,則消費者收入會急劇降低,此時收入的邊際效用是很高的;如果沒有發生損失則消費者收入會保持高水平,此時收入的邊際效用是很低的。而由於保險公司是風險中立的。保險公司誇大風險的概率的效果就是出奇地好。
四、生產論
1、生產要素包括勞動、土地、資本、企業家才能。
2、邊際報酬遞減規律:邊際報酬=0,則報酬是最大值。
3、兩種可變生產要素的生產函數,等產量曲線,和等(效用)差曲線一樣。
4、邊際技術替代率:等產量曲線上斜率,反映了兩種生產要素的邊際產量只比。
5、邊際技術替代率遞減規律:當一種生產要素不斷增加時,每一單位這種生產要素所能替代另一種生產要素的數量是遞減的。
6、等成本線類似預算線,等產量線是等差曲線。等產量線和等成本線相切的點構成的線是等斜線,等斜線是一組等產量線中兩要素的邊際成本替代率相等的點的軌跡。規模報酬可以遞增,遞減也可以不變。
7、既定成本條件下的產量最大化,兩個生產要素的邊際技術替代率等於兩要素的價格比例。
8、既定產量條件下的成本最小化,兩要素邊際技術替代率等於兩要素價格比例。
五、成本論
1、成本有機會成本,也可以分為顯成本和隱成本。
2、正常利潤是指廠商對自己所提供的企業家才能的報酬支付,不屬於利潤屬於成本。不包含在經濟利潤之內。
3、短期成本:在短期生產中,邊際產量的遞增階段對應的是邊際成本遞減的階段,反之依然。
4、規模經濟、規模不經濟,內在經濟、內在不經濟,外在經濟、外在不經濟。
5、完全競爭下,總成本是最低的。
六、完全競爭市場
1、市場分為完全競爭市場、壟斷競爭市場、寡頭市場和壟斷市場。分類依據是:廠商數目、產品差別、定價能力、進入和退出難易。
2、完全競爭廠商的最大利潤均衡條件是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MR=MC。完全競爭廠商的短期供給曲線是向右上方傾斜的,商品的價格和供給同方向。完全競爭廠商的短期供給曲線表示廠商在每一個價格水平的供給量都是能夠給它帶來最大利潤或者最小虧損的最優產量。
3、生產者剩餘是指提供一定數量商品的實際接受總支付和願意接受的最小總支付之間的差額。
4、完全競爭廠商的長期均衡,廠商在長期生產中對全部生產要素的調整可以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表現為對最優的生產規模的選擇,另一方面是表現為進入或者退出一個行業的決策。完全競爭廠商的長期均衡在LAC的最低點,平均成本為長期平均成本的最低點。
5、消費者統治和貨幣選票。
七、不完全競爭市場
1、壟斷廠商的短期均衡:短期內壟斷廠商無法改變固定資產要素的投入量,壟斷廠商是在既定生產規模下通過對產量和價格的調整,來實現MR=SMC的利潤最大化原則。
2、多少具有壟斷因素的不完全市場中,單個廠商需求曲線向右下方傾斜,不具有供給曲線。
3、壟斷廠商之所以能在長期獲得更大的利潤,其原因在於長期內企業生產規模是可調整的和對市場新加入的廠商是關閉的。
4、價格歧視,一級價格歧視:廠商每個產品都以消費者所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出售;二級:不同數量不同價格;三級:不同市場不同價格。
5、自然壟斷的政府管制主要包括邊際成本定價法、平均成本定價法。關於資本回報率管制的問題和麻煩是,第一什麼是公正的資本回報率;第二做為資本回報率決定因素的廠商未折舊資本量難以估計;第三是管理滯後。
6、壟斷競爭廠商的短期均衡也是在現有生產規模下,通過對產量和價格的調整,MR=SMC。
7、壟斷競爭廠商的長期均衡是MR=LMC=SMC,AR=LAC=SAC超額利潤為零。
8、完全競爭企業在長期平均成本LAC曲線最低點的產量做為理想的產量,實際產量和理想產量之間的差額做為多餘的生產力。
9、非價格競爭,信息性廣告和勸說性廣告。
10、寡頭市場的古諾模型,每家寡頭的均衡產量=市場總容量/(M+1);斯威齊模型,彎折的需求曲線,原因是寡頭改變價格是別人是否跟著做。
11、博弈論,占優策略均衡、納什均衡,前者一定是後者,而後者不一定是前者。
12、囚徒困境:個人理性和團體理性的沖突。團體智慧可能要小於個人智慧的加總。
13、對於壟斷是否有利於技術進步的爭論。
八、生產要素價格決定的需求方面
1、引致需求,非直接消費而為了生產的需求。
2、生產要素的邊際收益,叫邊際產品價值。產品的邊際收益VMP、生產要素的邊際收益MP,VMP=MP*P。
3、完全競爭廠商使用要素的原則是:VMP=W(工資)。
九、生產要素價格決定的供給方面
1、勞動供給曲線,向後彎曲。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
2、土地、土地供給和土地價格,源泉的價格和服務的價格。土地的服務價格是地租,資本的服務價格是利息。
3、租金、准租金、經濟租金。
4、歐拉定理:完全競爭條件下,如果規模報酬不變,則全部產品正好足夠分配給各個生產要素,不多也不少,也叫產量分配凈盡定理。
5、洛侖茲曲線,基尼系數。
十、一般均衡論和福利經濟學
1、瓦爾拉斯提出一般均衡存在的問題,並探索的惟一性、穩定性和最優性。
2、實證經濟學(是什麼)、規范經濟學(應當是什麼)。
3、帕累托標准,帕累托最優狀態標準是至少有一人認為A優於B,沒有人認為A劣於B。帕累托改進、帕累托最優狀態。帕累托最優狀態也叫經濟效率。
4、交換的帕累托最優,埃奇渥斯盒狀圖。交換的契約曲線。兩種商品的邊際替代率相等MRS(A)=MRS(B)。
5、生產的可能性曲線,產品的邊際轉換率是生產可能性曲線的斜率的絕對值。
6、生產和交換的帕累托最優條件,邊際轉換率等於邊際替代率。三個條件沒有考慮收入問題。
7、任何競爭均衡都是帕累托最優狀態,看不見的手。
8、效用可能性曲線,社會福利函數。在非獨裁的情況下,不可能存在適用於所有個人偏好類型的社會福利函數,阿羅的不可能定理。
9、公平與效率,效率優先與兼顧公平。
10,稅收,稅率的提高引起兩點:第一是收入下降意味著閑暇的相對降價,引誘人們轉向閑暇;第二多消費、少儲蓄、少投資。
十一、市場失靈和微觀經濟政策
1、壟斷廠商的利潤最大化沒有達到帕累托最優,也就是均衡狀態不是發生在帕累托最優狀態。只要不是完全競爭,需求曲線右下方傾斜,廠商利潤最大化原則是邊際收益=邊際成本,而不是價格等於邊際成本。
2、尋租理論。
3、生產的外部經濟與外部不經濟、消費的外部經濟和外部不經濟。有關外部影響的政策有:使用稅收和津貼、企業合並、使用規定財產權的辦法,而後者就是科斯定理,只要財產權明確並且交易成本為零,則無論開始時將財產給誰,市場均衡的最終結果都是有效率的。
4、公共物品(無排他性、無競用性,國防)和公共資源(無排他性、有競用性,海魚)。
5、公地的悲劇,是公共資源。
6、信息與保險市場,如果保險價格過低,經營虧損,保險公司不願意提供保險,但是另一方面,如果價格過高,其實經營保險也會虧損,所以存在一個最優的保險價格。
Ⅸ 求微觀經濟學各種資料
微觀經濟學
CHAP1 概論
一, 微觀經濟學的框架
微觀經濟學說的是關於資源配置的問題。主要是說資源配置的兩個方面:1資源配置的方式(市場還是計劃),微觀經濟學的觀點是價格方式,既市場配置資源;2資源配置的效率,這就包括如何使得市場配置有效率的原則,以及原則不可控制之後的:市場失靈。
這樣一來,整個微觀經濟學為看成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2到9章,說的是價格如果配置資源,這包括產品市場和要素市場。第二部分,則是後面的3章。
二, 微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1, 均衡:一般的計算題都是利用均衡條件寫出方程式,求的所要求的值。
2, 邊際分析法:邊際利益=邊際代價
概論的內容考試一般不會涉及,但是作為在整體上把握微觀經濟學還是值得大家注意的。這對以後理解各個章節之間的聯系是有幫助的。
CHAP2 均衡價格理論(D,S,P之間定性,定量的關系)
一均衡價格的決定
1, 注意需求與需求量,供給和供給量的區別(線動還是點動)
2, 均衡條件:Qs=Qd (注意圖解)
二.彈性理論
1理解彈性的定義,不用死記
XX XX 彈性:前面的是因變數,後面的是自變數。
2影響需求價格彈性的因素(注意聯系實際)
3需求價格彈性與總收入的關系
例如:谷賤傷農,薄利多銷
4供給價格彈性的影響因素(同樣要聯系實際)
5收入彈性
由於恩格爾定律,可以得出農業的發展趨勢是向下的
三均衡價格理論的應用
支持價格與限制價格(自己看書理解吧,由於沒辦法畫圖,實在不知道怎麼描述)
無論是支持價格還是限制價格,都是不改變需求和供給水平,只改變需求量和供求量,即線不動點動。
CHAP3效用論——消費者效用最大化原則
一, 消費者均衡條件
1, 代數分析——基數論——邊際效用分析
MU遞減規律
均衡條件:兩個等式,一個是收入限制,一個是性價比
2.幾何分析——序數論——無差異曲線
消費者偏好:完備性,傳遞性,單調性。前兩個特性體現了消費者是理性的
理解無差異曲線的位置高低所代表的含義。
均衡條件:邊際替代率=價格比
注意:1邊際替代率的含義,是誰替代誰。2理解預算線的移動(平移,斜率)
二, 需求曲線的形成(不太容易出題目)
對著課本看懂推導過程
三, 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價格變化後的結果)
分析替代效應的時候,在同一條無差異曲線上(即,替代效用是在不改變效用的前提下進行的分析)
收入效應:用價格補償線輔助分析
CHAP4生產論(要素使用量如何決定產量)
一, 短期:生產要素部分變化
原理:邊際報酬遞減規律
確定要素合理投入區域:AP=MP到MP=0的區域。(不能確定是具體的某個點)
二, 長期:要素的最優組合
類似於消費者的效用分析
其中規模報酬——同比例改變兩種生產要素的數量。
CHAP5 成本論(產量如何決定成本)
一, 成本概念
1顯成本和隱成本的區別在於:要素的所有權是否是使用者佔有
2, 生產成本(也叫經濟成本)=顯成本+隱成本
3, 區別會計成本和經濟成本:會計成本不包括正常利潤
4, 正常利潤是企業家才能的報酬;經濟利潤=TR-經濟成本
(企業追求的利潤最大化,是指經濟利潤)
5, 機會成本:不是實際花掉的成本,是放棄的收入。只能發生在資源有多用途的時候,才有說機會成本的意義,比如,土地只有一個用途,就是提供給市場使用,所以沒有機會成本。
二, 短期成本分析
一共有七個成本:STC,SFC,SVC,SAC,SAVC,SAFC,SMC
弄清楚這7個成本之間的關系(用圖解釋),其中知道了SMC,SAVC,SAC就可以知道其他4個。
三, 長期成本分析
1,LTC:是每一個產量的最小的STC的包絡曲線。
所謂的計劃在長期,經營在短期,所有的長期都是在具體的某個短期的成本規模上實現的。
2,LAC:也是包絡曲線
形狀影響因素:A規模經濟或者不經濟B內在經濟或者不經濟
位置影響因素:A外在經濟或者不經濟,例如,行業和國家政策的影響
B,范圍經濟或者不經濟。生產產品的范圍擴大,使得原來的成本降低,則是范圍經濟,反之就是不經濟。例如,銀行業是實行分業經營還是混業經營。
3,LMC
形狀:由規模邊際報酬遞減而決定。
CHAP6完全競爭市場(利潤最大化的產量決策)
一收益規律
TR=P*Q AR=TR/Q=P MR=dTR/dQ
完全競爭市場的特點:d=AP=MP=P
二短期均衡
1, 產量決策:MC=MR=P
2, 盈虧狀況分析:結合書上的圖進行分析。
注意:SFC很大會是企業虧損的原因,但是 不是企業停產的原因。
關閉點所反映的信息是兩個方面:價格和產量。
3, 供給曲線:注意定義域
4, 生產者剩餘:生產者的凈福利。
三.長期均衡 :利潤=0
條件:P=LMC=LAC=SMC=SAC
考慮為什麼利潤=0,企業還繼續生產?
分析:A經濟利潤=0,正常利潤不=0
B若整個社會都是完全競爭,生產什麼都是利潤=0
C,利潤=0是一個長期的趨勢,但短期還是有利潤大於0的機會可能,這就需要企業提高管理和技術,降低成本。
D,當P<minLAC時,不是所有的廠商都退出,由當時的SAVC來決定。
長期供給曲線:A,廠商的不存在,不是一一對應的關系,但有供給行為
B,行業的存在,分成本遞增,不變,遞減三種
CHAP7不完全競爭市場
一, 壟斷市場的決策分析
1, 收益分析
MR=dTR/dQ=d(P.Q)/dQ
MR=P*dQ/dQ+Q*dP/Dq=P+Q*dP/dQ
∴如果dP/dQ=0則MR=P,如果dP/dQ《0,則MR<P
2,壟斷形成的條件(自己看書)
3,產量決策
單一產量決策:MR=MC(用圖理解)
通常壟斷廠商在一開始投入生產的時候,由於消費者對產品不了解或者是初期資本投入過大,一般在短期內會出現虧損。
由於P與SAC的切點位置不固定,所以壟斷廠商不存在一個固定的盈虧點。
壟斷廠商不存在短期的供給曲線
長期內:利潤一定大於0。
在壟斷下,有P>MC,而競爭下P=MC,所以,壟斷下的效率不如競爭市場。
4,價格決策
定價原則:A剝奪消費者剩餘
B,根據價格需求彈性的差異而制定價格
定價策略:價格歧視。對生產成本相同的產品,同時銷售時,對不同消費者實現不同價格。
(區別差別定價:成本不同)
一級價格歧視:每單位產品都按買一個單位產品的最高價格銷售。CS被全部剝奪。
實行一級價格歧視的條件:A市場中消費量較少B市場中消費者通常是一個一個的購買(比如:會計,律師,醫生)。
推論:由於有CS可以剝奪,產量會一直擴大下去,直到P=MC
二級價格歧視:按購買量差異定價(例如:大宗商品)
實行條件:消費數量容易計量的商品,例如,電話,計程車
其原理也是剝奪CS。
三級價格歧視:根據價格需求不同而定價。例如,同一場演出的不同票價。
實行條件:A有字消費者群,能有效區別消費者群體B,不同群體之間的價格需求彈性不相同。
定價原則:價格需求彈性大的價格低,反之高。
總結:價格歧視這部分比較重要,可能會有計算!
二, 壟斷競爭的決策
產品差別—導致壟斷---短期表現
同類產品——導致競爭——長期表現
1需求曲線
有兩條:D和d
2,短期均衡(能用圖分析)
3長期均衡:利潤趨於0(注意圖示)
4,效率比較
與完全競爭市場相同的:A廠商多,產品多;B長期均衡都是利潤趨於0
不同點:A生產效率,Q1<Q2,有多餘生產力,未達到最大潛在生產力。
B,價格,P1《P2;
C,規模 ,LAC1》LAC2
D,經濟效率,P》LMC
三.寡頭壟斷
1,特徵:決策相互影響,沒有需求曲線,均衡不確定。
2,納什均衡(博弈的方法,可考性不大)
每一個廠商做到當其他廠商不變的情況下,自己可能做到的最好情況的選擇
3,古諾模型
假設:兩個廠商,相同產品,成本為0等等。
掌握這個模型的計算方法,給定一個需求函數,能確定每個廠商的產量和價格。
4,思威齊模型——價格剛性
理解折彎的需求曲線
5,卡特爾——價格聯盟,鬆散協議,典型的「囚犯困境「,很不穩定。
卡特爾悖論:當無協議的時候,達成協議比不遵守協議有更大利潤;存在協議的時候,當其他人都遵守協議的時候,自己不遵守,自己有更大利潤。
CHAP8要素需求
一要素需求特點:聯合需求,引致需求
二,生產要素需求原則:邊際的得=邊際的失
1, 使用要素的邊際利益
MRP=dTR/dL=dQ/dL*dTR/dQ=MP*MR
VMP=MP*P
∴P=MR,VMP=MRP(完全競爭市場)
P>MR,VMP>MRP(非完全競爭市場)
2,使用要素的邊際成本
MFC=MP*MC
MFC=W+L*dW/dL
所以,完全競爭,MFC=W。不完全競爭MFC>W
3,原則:MRP=MFC
三,生產要素的需求曲線
1,生產要素市場是競爭的
生產者和供給者都是W的接受者,W給定(dW/dL=0)
⑴完全競爭的產品市場
P=MR,所以有VMP=MRP,MFC=W
使用原則:VMP=W。VMP曲線即為需求曲線。
⑵非完全競爭的產品市場(賣方壟斷)
P>MR,VMP》MRP
使用原則:MRP=W。MRP即為需求曲線
總結:只要要素市場是競爭的,總存在一條負斜率的需求曲線,位置受產品價格的MP影響,斜率受邊際報酬遞減規律影響。
2,要素市場是非完全競爭的
廠商是要素價格的決定者,dW/dL》0,所以有MFC》W。
⑴完全競爭的產品市場(買方壟斷)
原則:VMP=MFC。不存在需求曲線。
⑵不完全競爭市場
原則:MRP=MFC
總結:要素市場非競爭,就不存在要素的需求曲線
CHAP9要素供給
一, 要素供給特點:總量固定,機會成本決定供給量。
二, 要素供給原則:自用的邊際效用=市場用的邊際效用
1, 市場使用的邊際效用
MU=W*A(用A代表貨幣的邊際效用)
2, 自己使用的邊際效用(完全主觀的,個人情況不同)
MU=dTU/dL
3,供給原則:AW=MU
三,供給曲線——無差異曲線的推導
1, 勞動力供給曲線形狀(向後彎曲的原因:用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分析)
2, 資本供給曲線
若所說資本是存量則是垂直供給曲線。
而這里指的是流量,即資本存量的差額。
3, 土地的供給曲線(沒有機會成本,只可以被市場用)
垂直供給曲線
三, 要素價格決定
注意租金的含義:不影響供給量的,供給者得到的報酬。這個時候價格只由需求決定
例如,原來的工資2000元/月,現在換公司,工資至少是2000元。3000,4000,5000等都可以使得人們願意換工作,那假定現在定在5000,那5000-2000=3000就是經濟租金。
五,收入分配結果的分析
1, 均等性:洛倫茨曲線和基尼系數(記得結論就可以)
2, 歐拉定理(一般不會有證明,理解就可以):若企業是規模報酬不變行業,則分配凈盡,無剩餘,廠商無剝削的假象。
這里可以得到一個推論:若企業是規模報酬遞增,則分配有剩餘,所以企業進一步擴大規模直到規模報酬不變;反之則縮小規模
CHAP10一般均衡理論
一般均衡的概念和實現
CHAP11帕累托最優
一,P.O的含義
二,P.O的實現條件(兩個市場內部,兩個市場之間)
三,完全競爭市場和P。O條件
這兩章基本都是圖解和公式,在這就不多寫了,請大家自己看書吧。老師上課說的和書本一樣。有具體不明白的,請大家直接發到論壇上,上過課的同學可以一起討論討論。
CHAP12市場失靈和微觀處理
一市場失靈的原因
1市場不充分:外部影響(缺少產權市場)
公共產品
2競爭不充分:生產壟斷,信息壟斷
3制度不健全:法律,政策等
二壟斷及其對策
1原因:P>MC,資源配置太少
2影響:無謂損失,社會福利下降
在生產上看,效率低;壟斷利潤可以看成壟斷租,那麼企業就會進行「尋租」行為,使得效率更低。
尋租是競爭的,直到所有壟斷租都用於尋租,則停止尋租。
3解決:法律,行政干預,但是效果都不怎麼好。
三外部影響
含義:某人的行為對非當事人造成的損害或者是利益,不可以由價格補償。
影響:私人成本小於社會成本,造成外部不經濟;私人利益小於社會利益,造成外部經濟。
如果私人成本〈私人利益〈社會成本,則資源配置過多;
如果私人利益〈私人成本〈社會利益,則資源配置過少。
解決方法:征說或者補償;內部化。
四, 公共產品
1含義,排他性和競爭性
區別公共品和私人品
2影響:免費搭車。P=MC=0
3政府提供純公共品不等於政府生產
即使是政府提供公共品也不一定就可以達到P。O
五信息不完備及其影響
主要是指信息不對稱,不 充分
1, 逆向選擇:壞的產品驅逐好的產品,原因是在購買前的信息不對稱
例如:A老年人的健康保險,越是不健康的越要買保險
B勞動力市場,只有勞動力本人更了解勞動力自己。
解決:發送信息
2道德風險,
交易行為已經發生,一方不守約,而使得另一方受害。
例如:汽車全險,制訂免賠條款,使得投保人更加小心駕駛
宏觀經濟學
CHAP1概論 1,總收支模型(r,p都不改變)—商品市場均衡
2,IS—LM模型(P不變,r可變)—商品和貨幣兩個市場的均衡
3,IS-LM-BP模型(開放經濟,匯率的因素)
總需求方面引起的宏觀經濟政策: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在開放條件下還有外貿,外匯政策,以及蒙代爾•弗萊明模型
總供給方面的政策:短期一般有收入政策,長期有經濟增長政策。但是總供給 方面的宏觀政策不是我們通常說的宏觀經濟政策,因為這些政策在短期內都很難見效。
宏觀上說的長期一般是指影響價格的所有因素都全部發揮作用,價格完全做出反應,又完全彈性。
短期則是說那些因素沒有全部發揮作用,價格反應不充分,有粘性。
傳統正統的流派都認為有長期和短期之分,而新古典則認為沒有。
CHAP2國民收入核算(不用細究)
一關於GDP
1, 一個國家——區別GNP
2, 一段時期:GDP是流量,是當年的產出(注意存貨投資)
3, 商品勞物:最終產品(價值不增加的商品)
4, 市場價值——注意名義和實際之分
另:政府的轉移支付不計入GDP
Ⅹ 論述尋租活動及其影響這是微觀經濟里的一道題,求具體答案。
尋租(rent-seeking)就是尋求經濟租金的簡稱,又稱為競租,是為獲得和維持壟斷地位從而得到壟斷利潤(亦即壟斷租金)所從事的一種非生產性尋利活動的。整個尋租活動的全部經濟損失要遠遠超過傳統壟斷理論中的「純損」三角形。
租,即租金。也就是利潤、利益、好處。尋租,即對經濟利益的追求。指通過一些非生產性的行為對利益的尋求。如有的政府部門通過設置一些收費項目,來為本部門謀求好處。有的官員利用手中的權利為個人撈取好處,有的企業賄賂官員為本企業得到項目、特許權或其它稀缺的經濟資源。是一些既得利益者對既得利益的維護和對既得利益進行的再分配的活動。尋租往往使政府的決策或運作受利益集團或個人的擺布。這些行為有的是非法的,有的合法不合理。往往成為腐敗和社會不公和社會動亂之源。
1、尋租有多種定義,布坎南等人認為「尋求租金一詞是要描述這樣一種制度背景化的行為:在那裡,個人竭盡使價值最大化造成了社會浪費,而沒有形成社會剩餘。」他們把尋租描述為人們憑借政府保護進行的尋求財富轉移而造成的浪費資源的活動,即一個人在尋租,說明了這個人在某事上進行了投資,被投資的這種事情實際上沒有提高,甚至降低了生產率,但卻確實給投資者帶來了一種特殊的地位或壟斷權利而提高了投資者的收入,租金也就是由此所得的收入。因此,柯蘭得爾中給尋租下的定義是為了爭奪人為的財富轉移而浪費資源的活動。 而克魯格則認為尋租是為了取得許可證和配額以獲得額外收益而進行的疏通活動。
2、尋租活動的經濟損失
就單個尋租者而言,其尋租代價不會超過壟斷地位可能給他帶來的好處(即壟斷利潤或壟斷租金bcP*Pm),否則就不值得了。但在很多情況下,由於爭奪壟斷地位的競爭非常激烈,尋租代價常常要接近甚至等於全部的壟斷利潤。
進一步考慮整個尋租市場,問題更為嚴重。整個尋租活動的全部經濟損失等於所有單個尋租者尋租活動代價的總和,而且,這個總和還將隨著尋租市場競爭程度的不斷加強而不斷增大。
按照比較學術的解釋,尋租要描述這樣一種制度背景化的行為:在那裡,個人竭盡使價值最大化.卻造成了社會浪費,而沒有形成社會剩餘.更通俗一些講,尋租就是搞關系,對於企業而言,最典型的尋租就即通過賄賂官員為本企業得到項目、特許權或其他稀缺的經濟資源。尋租有的是非法,有是的合法不合理。這往往成為腐敗和社會不公和社會動亂之源。
3、常見的尋租行為的分類:
1,政府的特許權。
2,政府規定,關稅與進出口的配額。
3,政府采購。
4、尋租的特點主要有:
間接造成經濟資源配置的扭曲,阻止了更有效的生產方式的實施。一是直接浪費了經濟資源,利用時間、精力和金錢去游說的結果,對尋租者來說可能更有效率,但對社會來說沒有效率而言。
導致其他層次的尋租活動或「避租」活動。
政府部門工作人員為了對付尋租者的游說與賄賂,需要時間和精力反擊。
尋租活動有合法與非法之分。
企業向政府爭取優惠待遇,利用特殊政策維護自身的獨家壟斷,就屬於合法的尋租活動。
行賄和走私就屬於非法的尋租活動。
5、尋租活動的層次
尋租活動的三個層次,以計程車為例:
第一個層次是:政府用發放有限數量的經營執照人為地限制出租汽車的數量,那麼市場上計程車數量就少於自由競爭水平。牌照管制帶來了第一個層次的尋租活動。
第二個層次是:既然政府官員可以決定牌照的管制,那麼爭取這個職位就形成了第二個層次的尋租活動。
第三個層次的尋租活動,是超額收入(部分或全部)會以執照費的形式轉化為政府財政收入,那麼爭奪這部分財政收入,就形成了第三個層次的尋租活動。
人們通常以為尋租往往是政府或與政府相關的行為,其實這是一種偏見。即使在市場中,尋租行為也極為常見,如金融領域的投機交易及其在不確定性中追逐最大價值的行為就是系統性的尋租行為,因而構成市場經濟中的尋租結構,這種尋租性的市場和經濟結構會提高經濟社會成本,惡化經濟效率,擠占利潤和工資等收入份額,抑制投資和消費需求。這一點在貨幣信用體系和金融市場中表現得尤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