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人的文學的評價
《中國現代作品選評》(3)中說 :「周作人最突出的貢獻是以『人的文學』來概括新文學的內容,標示新文學區別於舊文學的本質特徵。『人的文學』成為五四時期文學的 一個中心概念。」同時還說到「中國社會向來都忽視人的個體價值的存在,向來沒有發現『人』或者只著重神性 、發展神性,製造許多清規戒律抑制人的本能,導致人性的泯滅,使『人』成為『非人』或者保留著低俗的善性,同樣職能是還不曾『從動物進化』的『非人』。」顯然周作人在對人的解釋及對人的生活道德的主張在文學界是有著相當的影響的。但受當時國民素質和長久養成的劣根性的限制,「人的文學」卻顯得有些空洞無力。歸結起來,周作人在當時提出「人的文學」的主張即體現了文學的革新也反映了對理想社會的嚮往。胡適認為是「當時改革文學內容的第一篇最重要宣言」(4)。雖然在社會現實方面它只能以失敗告終,但「人的文學」有關人性與道德的見解,於我們現今的人際生活中是有科學性的,是真正值得我們去學習的,更是我們以德治國與依法治國相結合的國家必不可缺少的。
『貳』 如何評價輕小說的文學性
輕小說,與其說是「閱讀起來輕松的小說」,不如說是「文字化的日常對話」。無論是啰里啰唆的標題——「如果高中棒球的女經理人讀過杜拉克的<管理學>的話」;或者是吐槽式的章節——「你們覺得這是伏線吧?但是啊,這個設定是我剛想到的」;還有突然插入作者閑聊的行文——「這個我就不舉例子了,大家見得應該不少的吧」,實際上都是「對話」而非「文學」中的元素。
「文學」和「對話」實際上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敘述形式。更准確地說,「文學」是從「對話」中蛻變出來的。文學因為載體有限,自誕生之日就承擔著「用盡可能少的文字傳達盡可能多信息」的使命。這樣的話,壓力就轉移到了作者和讀者身上——「通過更少的文字傳達信息」要求作者和讀者有更豐富的先驗知識,或是文學素養。
而輕小說」返璞歸真「,以文字為載體,回歸了「對話」的結構,而拋棄了「文學」的身份——所以用「文學性」評價輕小說,如同用直尺丈量砝碼,毫無意義。
不過拓展一下題目的話,輕小說的價值還是有的一說的。
如同我剛剛所說,文學要求作者和讀者雙方有足夠的素養,而輕小說的優勢也恰恰在此——輕小說以對話的形式構建情節,所以不需要雙方有足夠的素養,降低了一個「想法」或是「構思」傳遞的門檻,讓更多有趣或有價值的想法在作者和讀者之間更輕松地傳遞,而不是被表達形式所阻攔。
『叄』 如何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性
首先你得知道什麼是「思想性」。
你應該上過很多思想政治課吧?比較正式的「思想」就是馬克思主義,應用在文學上就是其唯物、辯證的思考,這種思考是符合我國的標準的。
再就是作家本身的思考性。「思想性」就是作家的對自己的認識、對世界的認識等,及升華、凝結了的思考、哲學境界,體現在作品中就是對人生境界的認識和追求及塑造形象、敘述語言的獨特思考和縝密邏輯。比如說魯迅的作品,每章每段每句都充滿了思考,這思考反映了其擁有的頭腦中的形成哲學的思想體系。
也就是說,思想,既包含成型的思想,也包含個體思想;而統一於人的思考中。
在分析作品「思想性」時候,往往必須先了解作者的思想境界,一般「大學問家」都是有思想性的,不過各有境界。也就是先有總體的認識,在從基層層層平常認為的「順」著的順序「分析」。就文學自身的東西說,就是語言特點、敘述角度和方式、內容形象、各個層次所反映的思考性、總體的藝術性等方面。就作者來說是在了解其本人的思想情況的基礎上其在作品中的反映。
你還是看語文題時沒分析答案是怎麼給的,為什麼答案是這樣?研究多了自然會有自己的心的,還會發現,那些教授的思路也不過如此。
『肆』 評價文學作品的標準是什麼
多數評論是基於以下五個問題:
1、這部作品說些什麼?
2、這部作品意味著什麼?
3、這部作品是如何表達的?
4、這部作品表達得好不好?
5、這部作品值得創作嗎?
第一個評論的問題,只涉及到作品的一些表面現象。主要應對「誰」、「什麼」、「何處」、「何時」、「為何」和「如何」給予正確的答案。目的在於明確作品所反映的具體內容,並且把作者所經驗的與自己所經驗的聯系起來。
第二個評論的問題,在於闡明作品的主題。這種能力只有在閱讀和欣賞文學作品有了豐富的經驗之後才能具備。要正確評論作品的主題,一般要從:一、內容釋義;二、感覺感情;三、語言調整;四、作者意圖等四個方面去理解作品。
第三個評論的問題,涉及到作者為了在讀者中得到預期反應所運用的技巧。技巧是作者要達到他的目的而使用的手段和工具,作為文學作品來說,除非能夠注意並運用這些特殊的技巧,否則,讀者就不可能充分理解和評價它。評價作品的表達技巧是讀者和作者都會感興趣的。
第四個評論的問題,是建立在對前三個問題的刻苦研究之上的,是為了公平、正確地評價一部文學作品與讀者進行思想感情交流的能力。
這種評價在很大程度上是主觀的——評論者對這部文學作品的個人感受。但是他如果能正確判斷作者藝術手法表達的成功程度,對作品的技巧的運用作出應有的評價,將會得到作者和許多讀者的贊同。
第五個評論的問題是關於作品的價值的。一篇文學評論只有正確地指出作品的認識價值和藝術價值,才稱得上是一篇好的文學評論。
「使文學作品獲得寫作價值的,除了帶來愉快,擴大知識領域,提供新的見識,促進積極行動,促進對生活有更正確的態度等等以外,還有語言的描繪(通過色彩、形狀、明暗、場景的描寫),思想、結構或語言的宏偉,歷史性(對於另一時間的描述),以及存在於許多散文和詩歌中的韻律。」(威廉·W·韋斯特《提高寫作技能》)
『伍』 用文學性語言評價歷史人物(共10個)
岳飛--是一個「精忠報國」的英雄。這是大家的共同感覺。
精忠報國,是其母在其背上刺下的四個字,但也就是這四個字限制了他的思維,最後落得慘死「風波亭」的下場。
精忠報國,在現代理解起來就是終於國家、為國家獻身。當然這個國家並不是某個領導人或者其他,而是整個中華民族。但是在古代,在南宋,則理解為忠於皇帝,報效朝廷。
這里還是思想問題,歷史的局限性將岳飛框在「忠君」這個范疇內,不然不要說是12道金牌,就是皇帝親來也沒有用,只要是為了國家。
想當初,岳飛帶領自己的岳家軍所向披靡,這樣的情況在趙構看來無疑可能打回江北甚至將前兩任皇帝迎接回來,這樣的事情他是不允許發生的;更何況,岳飛的個人能力之高、聲譽之榮已經威脅到他皇帝的寶座,這樣的人留在世上肯定是個禍害。
所以在我想來,秦檜之所以有膽子殺害岳飛,完全是趙構的支使,不然給他一百個膽子也不敢事後面對瘋狂的「岳家軍」。當然,對於這樣的命令,秦檜是樂得接受,鏟除異己何樂而不為?所以歷史上對秦檜的種種漫罵,倒有點冤枉了他
諸葛亮--- 道家智慧的化身,然受制於思想上的束縛而未能成就更大偉業。從三國故事裡看,諸葛孔明如果僅從個人能力角度看完全具備一統天下,成就他的偉業。然而,一方面,他個人思想上難以突破禁錮從劉備那獲得帝位,另一方面,封建思想統治下的社會對於他接手帝位也是充滿阻力。
不過,諸葛亮真正高明的地方也可以從這方面看出,那就是劉備的事業其實就是諸葛亮的事業,諸葛亮正是通過劉備這個皇叔的獨特身份來施展他的偉大抱負的。
然而,諸葛亮輔佐阿斗無疑是逆天行道之舉,然而,囿於封建倫理道德的約束和他施展自身偉大抱負的矛盾中無法自拔,故有六齣祁山之勞而無功連年征戰,終因阿斗的昏庸無能而未能完成統一大業。從廣大人民利益的角度去考慮,或許孔明這樣的神人真不應該出山,沒有孔明,就不至於出現三國時期中國歷史上最殘酷的戰爭史之一。
曹操—用現代企業制度經營他的事業。 無論從用人,軍事才能角度還是從政治駕馭能力上看,曹操都是一代英雄,所以「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的評價非常中肯!曹操是一個用人的高手,他對人才的重視堪稱經典,同時,他也可以認為是現代「獵頭」公司的鼻祖!因為他幾乎在每一場戰爭中均在人才儲備上動過腦筯。在戰斗中尋找人才,這是非常實用的高明手段,同時,能夠在當時社會倫理道德的背景下聚集眾多獵到的人才,實在是非常不簡單的一件事。
劉備---家族式企業的影子:最致命的打擊就是在關張二將被殺後執意要為此結拜二兄弟報仇。這種做法一方面反映了劉備屬於所謂的「性情中人」,另一方面這是以犧牲天下百姓的生命為代價的兒戲行為,這種舍其大義而取其小義的做法註定他無法完成他的偉業,因為歷史,或者說人民是一定不會選擇他的。
荀彧--挾天子以令諸侯戰略的策劃者。
挾天子以令諸侯無疑是三國戰略史上最傑出的大手筆(據三國志:太祖將迎天子,諸將或疑,荀彧、程昱勸之。???????太祖議奉迎都許,或以山東未平,韓逼、楊奉新將天子到洛陽,北連張楊,未可卒制。彧勸太祖曰:「???誠因此時,奉主上以從民望,大順也;秉至公以服雄傑,大略也;扶弘義以致英俊,大德也。???」太祖遂至洛陽,奉迎天子都許。)這為曹操贏得了最成功的戰略主動權,奠定了曹操「勝輔天子,扶義征伐,誰敢不從?」的戰略基礎。
曹操據中原而圖四方戰略的策劃者。
(據三國志:彧曰:「昔高祖保關中,光武據河內,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進足以勝敵,退足以堅守,故雖有困敗而終濟大業。將軍本以兗州首事,平山東之難,百姓無不歸心悅服。且河、濟,天下之要地也。」)佔領中原雖然強敵環伺,但中原王圖之地,富庶繁華,人口眾多,英才會聚,是曹操窺視天下的根本。
平定北方戰略的策劃者。
認為得天下必先得中原河朔,欲得中原河朔必先戰敗袁紹。(據三國志:彧曰:「今與公爭天下者,唯袁紹爾。??????夫以四勝輔天子,扶義征伐,誰敢不從?紹之強其何能為!」)到後來官渡之戰,雙方久戰不下,曹操欲退,荀彧又有使曹操堅定地實施這一戰略。(據三國志:彧曰:「今軍食雖少,未若楚、漢在?熒?陽、成皋間也。是時劉、項莫肯先退,先退者勢屈也。公以十分居一之眾,畫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進,已半年矣。情見勢竭,必將有變,此用奇之時,不可失也。」)
這三點無疑對當時的時局形勢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也是奠定了三分歸晉的基礎,要是曹氏政權得以保存,那天下遲早落進曹家之口。這也是整個三國時期最有影響的戰略決策。所以,愚以為論戰略,荀彧當為第一。
據三國志魏書荀彧攸賈詡傳
魯肅--東吳割據南方戰略的制定者。
早年孫權繼承孫策之後不久,魯肅便提出了東吳不急於北擴,而是利用長江水軍優勢,吞並劉表,占據長江中游、下游,達到「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的目的。(據三國志:肅對曰:「今之曹操,猶昔項羽,將軍何由得為桓文乎?肅竊料之,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規模如此,亦自無嫌。何者?北方誠多務也。因其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
三國鼎立局面的真正策劃和主要推動者。
後來曹操南下,魯肅更是一力促成了孫劉同盟。2,三國鼎立局面真正策劃和主要推動者。
在曹操尚未南下之前,在曹操尚未南下之前,魯肅就向孫權提出聯劉抗曹的戰略主張,後來曹操南下,魯肅更是以一己之力促成了孫劉聯盟。應該說是孫劉聯盟的最大功臣。(據三國志:劉表死,肅進說曰:「今表新亡,二子素不輯睦,軍中諸將,各有彼此。加劉備天下梟雄,與操有隙,寄寓於表,表惡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備與彼協心,上下齊同,則宜撫安,與結盟好:如有離違,宜別圖之,以濟大事。??????」權即遣肅行。??????到夏口,聞曹公已向荊州,晨夜兼道。??????勸備與權並力。??????即共定交。)
演義中魯肅是慈祥長者,老實木訥,可歷史上的他可是三國最偉大的戰略家之一,是絕對的智者。
據三國志吳書周瑜魯肅呂蒙傳
郭嘉--他用兵在於一個「詭」字,如天馬行空,如神鬼無跡,作為對手,你永遠找不到他用兵的規律。
如果有,那就是一個「詭」字。
曹操要和袁紹大會戰,但害怕孫策在後邊搗亂,不敢動手。郭嘉這時就有個奇異的想法了,說:
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三國志魏書程郭董劉蔣劉傳)。鼓動曹操出兵了,結果:策臨江未濟,果為許貢客所殺。(同上)這兵行的險,卻行的絕,把生死大事壓在一個不確定的刺客上,郭嘉也算是第一人了。
曹操打贏官渡之戰,袁紹死了,他想趁勢消滅袁家,於是要進兵。郭嘉給曹操定了一記,先號稱出兵荊州,那樣可以導致袁世諸子爭權,展開內戰,等他們消耗實力之後再出兵攻打。既是趁虛而入,又是措手不及。(據三國志:諸將欲乘勝遂攻之,嘉曰:「袁紹愛此二子,莫適立也。有郭圖、逢紀為之謀臣,必交斗其間,還相離也。急之則相持,緩之而後爭心生。不如南向荊州,若征劉表者,以待其變;變成而後擊之,可一舉定也。」······軍至西平,譚、尚果爭冀州。譚為尚軍所敗,走保平原,遣辛毗乞降。太祖還救之,遂從定鄴。又從攻譚於南皮,冀州平。)好一招隔山觀虎鬥,如此用兵,可謂絕妙。
曹操定河朔,眾將怕劉表偷襲後方,建議早日回師。郭嘉卻再出奇兵,揮師北進,直取烏桓,大獲全勝。(據三國志:太祖將征袁尚及三郡烏丸,諸下多懼劉表使劉備襲許以討太祖,嘉曰:「公雖威震天下,胡恃其遠,必不設備。因其無備,卒然擊之,可破滅也。······表,坐談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備,重任之則恐不能制,輕任之則備不為用,雖虛國遠征,公無憂矣。」大祖遂行。至易,嘉言曰:「兵貴神速。今千里襲人,輜重多,難以趣利,且彼聞之,必為備;不如留輜重,輕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太祖乃密出盧龍塞,直指單於庭。虜卒聞太祖至,惶怖合戰。大破之,斬蹋頓及名王已下。)如此用兵,可謂驚天地泣鬼神!
戰爭的藝術,最讓人著迷的就是出奇兵以制勝的精彩。而郭嘉就是常常給人以驚奇的戰術大師。這三場戰役是郭嘉的代表作,也是三國軍事史上最讓人驚嘆,最不可思議的經典用兵之一。可惜郭嘉命淺福薄,英年早逝,難道是天妒英才?哎,可能是他不知道還有赤壁之戰這樣的大戰役等著他呢!
最後附上他死後曹操對他的表奏:軍祭酒郭嘉,自從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議,臨敵制變。臣策未決,嘉輒成之。平定天下,謀功為高。不幸短命,事業未終。追思嘉勛,實不可忘。
三國志魏書程郭董劉蔣劉傳
陸遜--用兵,在於少年老成。既負年少新銳,又兼意思深長。集江東虎將之驍勇,得白衣書生之謀略。此處以其少年時代三次經典戰役來說。
剿滅山賊、平定山越
年紀輕輕獨自就帶兵征討山賊,收服部曲,當時才21歲。征討山賊,他孤軍深入,大膽地潛入敵境,如天降神兵,一舉攻破。孫權用其才,收服山越的主要指揮者就是陸遜。(據三國志:權遣遜討棧。棧支黨多而往兵少,遜乃益施牙幢,分布鼓角,夜潛山谷間,鼓噪而前,應時破散。遂部伍東三郡,強者為兵,羸者補戶,得精卒數萬人,宿惡盪除,所過肅清,還屯蕪湖。)這是他年少時的成名戰,果然少年英雄。
白衣渡江
白衣渡江是一次三國史上最成功最經典的偷襲戰之一。這是呂蒙和陸遜共同策劃的針對當時最負盛名的大將關羽的一次大陰謀。先是呂蒙抱病,推薦陸遜接手軍隊事務。陸遜以其年少,關羽必不防備,加上托書示弱,關羽為人驕橫,自然落到了這個圈套之中。白衣渡江之計,也是出其不意的典型,偷襲戰的經典案例。這種經典案例雖不及郭嘉不著痕跡的詭變,卻也是好在一個精心策劃上,而麻痹敵人這一點是其關鍵一步也是最精彩一步。當時陸遜才23歲,正當年少輕狂的時候,卻有這般計謀心思,像個老奸巨滑的老人。難得。
附上陸遜給關羽的一封信的主要內容:書與羽曰:「前承觀釁而動,以律行師,小舉大克,一何巍巍!敵國敗績,利在通盟,聞慶拊節,想遂席捲,共獎王綱。近以不敏,受任來西,延慕光塵,思廩良規。」又曰:「於禁等見獲,遐邇欣嘆,以為將軍之勛足以長世,雖昔晉文城濮之師,淮陰拔趙之略,蔑以尚茲。聞徐晃等少騎駐旌,窺望麾葆。操猾虜也,忿不思難,恐潛增眾,以逞其心。雖雲師老,猶有驍悍。且戰捷之後,常苦輕敵,古人杖術,軍勝彌警,願將軍廣為方計,以全獨克。仆書生疏遲,忝所不堪。喜鄰威德,樂自傾盡。雖未合策,猶可懷也。倘明注仰,有以察之。」羽覽遜書,有謙下自托之意,意大安,無復所嫌。(三國志吳書陸遜傳)
火燒連營
27歲的陸遜雖然屢建奇功,計謀百出,但是他將自己隱蔽地牢牢的,這個隱蔽使被號稱「天下英雄維使君與操」的劉備栽了一個天大的跟斗。關於這次戰斗,史書上描寫很詳細,不必多言,三國演義里的描寫也多半符合歷史實情。當真只有年少老成才能評定陸遜。劉備帥眾而來,連寨幾百里,陸遜沉著冷靜,眾將皆懼劉備威名,陸遜卻說:「尋備前後行軍,多敗少成。推此論之,不足為戚。」好一個「多敗少成」,劉備一生的軍事斗爭經歷也真的是可用這四個字。作為20多歲的小將,陸遜很沉得住氣,一直從頭年7月相持到第2年6月,才出手。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則有雷霆之力,一舉大敗劉備。當真英雄少年,心計深沉。
應該說他是歷史的幸運兒,但也確實是尺寸功績的積累。他的功績主要在於年少之時。三國志對他的書寫也比較多,除君主外只有諸葛亮和他兩個人單獨立傳。可以說他是三國志描繪的作為主角經歷情節最多的人(君主除外),而其中的重點就是歷次戰役。戰役雖多,屏這三次,也足以立三國第二了,輕松剿滅山越,計賺關羽,火燒劉備,都算得上不世奇功了。
據三國志吳書陸遜傳
郭淮--負包攬天下之才,卻只盡於雍、秦小州之地,可惜可嘆。郭淮的戰術,在於一個料敵先機,揣摩敵人心理。其實要說料敵先機,每個成功的謀士將領都有,但像郭淮這樣成功地揣摩敵人心理的,確實少見。我讀三國志,凡以揣摩敵人心理而制勝的戰例最多的就是郭淮,可以說郭淮是打防守反擊的天才。今我等以例為證,權錄其五次以揣摩敵人心理制敵的經典戰例為例。
夏侯淵為劉備所破,諸將認為要陳兵河邊以拒劉備,郭淮開始揣摩了:依水陳兵給人的感覺是示弱,勢不如人才要以水為憑。要是遠離河岸扎營,劉備一定以為我們要引他過江,在軍隊渡江時給予攻擊,必然不敢渡江。
青龍二年,諸葛亮出斜谷。眾將皆不查,唯郭淮料孔明必先爭北原。先進行了戰略防守,諸葛亮無功而返。(據三國志:淮策亮必爭北原,宜先據之,議者多謂不然。淮曰:「若亮跨渭登原,連兵北山,隔絕隴道,搖盪民、夷,此非國之利也。」宣王善之,淮遂屯北原。暫壘末成,蜀兵大至,淮逆擊之。)
據三國志:五年,夏侯玄伐蜀,淮督諸軍為前鋒。淮度勢不利,輒拔軍出,故不大敗。
據三國志:討蜀護軍夏侯霸督諸軍屯為翅。淮軍始到狄道,議者僉謂宜先討定枹罕,內平惡羌,外折賊謀。淮策維必來攻霸,遂入沨中,轉南迎霸。維果攻為翅,會淮軍適至,維遁退。
(據三國志:姜繼出石營,從強川,乃西迎治無戴,留陰平太守廖化於成重山築城,斂破羌保質。淮欲分兵取之。諸將以維眾西接強胡,化以據險,分軍兩持,兵勢轉弱,進不制維,退不拔化,非計也。淮曰:「今往取化,出賊不意,維必狼顧。比維自致,足以定化,且使維疲於奔命。兵不遠西,而胡交自離,此一舉而兩全之策也。」)結果真的把姜維耍地團團轉,疲於奔命。
郭淮之才,只在西涼小州施展,同川蜀庸將計較,真是明珠入匣,良玉沉箱。可惜生不逢時,要是處在亂世之初,必當與諸群毫一較長短。
據三國志魏書滿田牽郭傳
張良--漢初大臣。字子房,城父(今安徽亳縣東南)人。祖父與父相繼為韓昭侯、宣惠王等五世之相。秦滅韓後,他圖謀恢復韓國,交節刺客,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陽東南)阻擊秦始皇未中。後更姓名,亡匿下邳(今江蘇睢寧北)時,遇黃石公,得《太公兵法》。秦末農民戰爭中,聚眾歸劉邦,不久游說項梁立韓貴族成為韓王,良任韓司徒。後韓王成為項羽所殺,復歸劉邦,為其重要謀士。楚漢戰爭期間,提出不立六國後代,聯結英布、彭越,重用韓信等策略,又主張追擊項羽,殲滅楚軍,都為劉邦所採納。漢朝建立,封留侯。劉邦曾誇贊也「運籌帷帳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傳見《史記·留侯世家》、《漢書·張良傳》。
『陸』 求文學帝,寫個自我描述性評語
爺的優秀表現在方方面面~
『柒』 文學主觀性太強了!許多作品如何評價其好壞呢一個人一個想法!文學系要求解讀一些文章,如何解讀呢
文學抄作品之所以稱其為文學,是作品本身賦予的內涵和引申,現在許多作品本身沒有好與壞的區別,更因為有了網路、媒體等新的媒介,使很多作家的語言與文字被異樣化,就導致這些作品詞不達意、文無中心,因此要判斷一部文學作品好壞確實很難的。
現今流行的文學與社會的發展有直接的關系,更多的是適應主流媒體與政治需要而評的,所以對於讀不懂又被叫做文學的作品來說,我們只有按照自己的觀點來看待了,因此希望樓主要有自己的想法!
有什麼問題多多探討!
『捌』 所謂文學性究竟是如何評價
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
這個「高於」就是文學性。
但至於它能有多高,還專要看作者的水平。
你比屬如現在的網文,就屬於文學性比較低的。
而四大名著,顯而易見就是文學很高的作品了。
至於這其中的區別,你還是細細讀一讀就明白了。
最簡單的一點。
四大名著里,人是會為了吃飯和花錢而發愁的。
但在網文中這兩點就不存在了。
大部分網文作者,都很難把他們構建的世界裡的經濟系統寫明白。
而四大名著里就不會有這種狀況。
你比如《水滸傳》里的梁山好漢,為什麼都愛嚷嚷著吃牛肉。
因為牛在古代農業社會,是生產力,是不能隨便吃的。
還有一個不能隨便吃的就是馬。
在古代,吃牛和馬是犯法的。
所以梁山好漢的這種行為,其實就是在告訴別人,他不怕觸動王法,是不好惹的。
這就是技巧,這就是功力。
『玖』 評價小說的評語
評價小說的評語
1.要有正確而鮮明的觀點(論點)。我們對一篇文學作品發表議論,總要有個基本看法:是好還是壞?是基本上好的還有缺點,還是基本上不好但尚有某些可取之處。
2.要有準確、充分而有說服力的論據。
多數評語是基於以下五個問題:
1.這部作品說些什麼?
2.這部作品意味著什麼?
3.這部作品是如何表達的?
4.這部作品表達得好不好?
5.這部作品值得創作嗎?
第一個評論的問題,只涉及到作品的一些表面現象。主要應對「誰」、「什麼」、「何處」、「何時」、「為何」和「如何」給予正確的答案。目的在於明確作品所反映的具體內容,並且把作者所經驗的與自己所經驗的聯系起來。
第二個評論的問題,在於闡明作品的主題。這種能力只有在閱讀和欣賞文學作品有了豐富的經驗之後才能具備。要正確評論作品的主題,一般要從:一、內容釋義;二、感覺感情;三、語言調整;四、作者意圖等四個方面去理解作品。
第三個評論的問題,涉及到作者為了在讀者中得到預期反應所運用的技巧。技巧是作者要達到他的目的而使用的手段和工具,作為文學作品來說,除非能夠注意並運用這些特殊的技巧,否則,讀者就不可能充分理解和評價它。評價作品的表達技巧是讀者和作者都會感興趣的。
第四個評論的問題,是建立在對前三個問題的刻苦研究之上的,是為了公平、正確地評價一部文學作品與讀者進行思想感情交流的能力。這種評價在很大程度上是主觀的——評論者對這部文學作品的個人感受。但是他如果能正確判斷作者藝術手法表達的成功程度,對作品的技巧的運用作出應有的評價,將會得到作者和許多讀者的贊同。
第五個評論的問題是關於作品的價值的。一篇文學評論只有正確地指出作品的認識價值和藝術價值,才稱得上是一篇好的文學評論。「使文學作品獲得寫作價值的,除了帶來愉快,擴大知識領域,提供新的見識,促進積極行動,促進對生活有更正確的態度等等以外,還有語言的描繪(通過色彩、形狀、明暗、場景的描寫),思想、結構或語言的宏偉,歷史性(對於另一時間的描述),以及存在於許多散文和詩歌中的韻律。」(威廉·W·韋斯特《提高寫作技能》)
『拾』 文學作品評語
孔雀東南飛上面的男主角,性格溫柔多情,卻有點兒懦弱至於杜十娘裡面的男主角,我個人認為是一個爛人,勢力,貪婪,貪財好色…總之配不上十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