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經濟學原理問答題 什麼是gdp.結合對gdp含義的理解 必須注意哪幾個問題
經濟學十大原理:1.人們面臨權衡取捨、2.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而放棄的東西、3.理性人考慮邊際量、4.人們會對激勵作出反應、5.貿易能使每個人狀況更好、6.市場通常是組織經濟活動的一種好方法、7.政府有時可以改善市場結果、8.一國的生活水平取決於它生產物品與勞務的能力、9.當政府發行了過多貨幣時,物價上升、10.社會面臨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短期交替關系。
GDP是英文grossdomesticproct的縮寫,意為國內生產總值,指的是一國(或地區)一年以內在其境內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總和。作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GDP是怎麼計算出來的呢?
要問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生活水平是提高了,還是降低了,自然就是要計算這個國家(或地區)所取得的產品與服務的數量。為了使我們能夠把所有的產品與服務的數量用一個數字來表達,經濟學家想到了各種產品和服務的價格這一數字。因為所有的商品或服務都有價格,可以用價格來疊加。比如說,一杯飲料是5元錢,理一次發是10元錢,等等。不過,同一商品或服務的價格會變化。比如,一台21英寸彩電的市價,兩年前也許是3000元,現在可能只要1500元。如果單從貨幣數量來看是減少了一半,但從實物的效果來看,仍然還是一台21英寸彩電。所以,我們在利用商品的價格來計算其數量的變化時,還必須考慮到價格變化的因素即物價變化水平,並做出相應的調整。按照這個原理,如果我們要比較一個人今年的經濟生活水平相對去年的變化情況,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計算出他去年全年收入多少(假定為2萬元),然後,計算他今年全年收入是多少(比如是2.4萬元),再計算出今年物價水平比去年變化了多少(假定上漲了5%)。這樣剩下的就是簡單的算術問題了:今年的2.4萬元,扣除物價因素的話,相當於去年的2.29萬元(2.4÷1.05),再以這一數字除以去年的2萬元,就可以知道此人實際的生活水平,今年比去年是提高了14.5%。
將同樣的計算方法運用到計算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生活水平上,就可以得出GDP數字。我國是從1985年開始計算國內生產總值的。在具體的核算過程中,基本上是按國際通行的核算原則,即對各種類型資料來源進行加工計算得出的。主要資料來源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統計資料、國務院有關部門的統計資料等;第二部分是行政管理資料,包括財政決算資料、工商管理資料等;第三部分是會計決算資料,包括銀行、保險、航空運輸、鐵路運輸、郵電通信系統的會計決算資料等。近年來,統計資料在越來越多的領域是採用抽樣調查方法和為避免中間層次干擾的超級匯總法來獲得的。
可能有讀者會問,我國不同時期發布的同一年的國內生產總值數據往往是不一樣的,這是為什麼呢?因為GDP的計算需要經過以下三個過程:初步估計過程、初步核實過程和最終核實過程。在初步估計過程中,某年的國內生產總值是在次年的年初,依據統計快報進行初步估計得出的。統計快報比較及時,但范圍不全,准確性不很強。初步估計數一般於次年2月底發表。其次是在次年第二季度,利用統計年報數據對國內生產總值數據重新進行核實。年報比快報統計范圍全,准確度也高,採用這類資料計算得到的國內生產總值數據是初步核實數。但工作並沒有就此結束。因為核算除了大量統計資料外,還要利用諸如財政決算資料、會計決算資料等大量其他資料,這些資料一般來得比較晚,大約在第二年10月左右才能得到,所以在第二年年底的時候,根據這些資料再做一次核實,叫最終核實。最終核實數在隔一年的《中國統計年鑒》上發布。三次數據發布後,如果發現新的更准確的資料來源,或者基本概念、計算方法發生變化,為了保持歷史數據的准確性和可比性,還需要對歷史數據進行調整。正因為如此,才會出現GDP數字的不斷變化。
GDP統計本身也有一定的缺陷和偏差,主要表現在:使GDP增長的原因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正面因素,即社會的進步,科技發展,生產要素投入的增加,促進了生產的發展,使GDP增長;二是為消除負面影響而進行的生產活動,也可以促進GDP的增加。例如不清潔生產造成環境污染、水土流失,而治理環境污染的生產活動又形成新的GDP。GDP沒有將正面的建設性和負面的破壞性活動區別開來,忽略了自然資源方面出現的稀缺,而這已經危及經濟可持續發展所需維持的生產力水平。GDP也沒有明確考慮主要由污染而導致的環境質量下降,以及隨之而來的對人類健康和財富的影響,甚至把對自然資源的掠奪性利用作為生產的增加來加以核算。為克服這種種弊端,才有學者提倡以「綠色GDP」作為更為全面的經濟指標來衡量經濟發展水平。
B. 經濟學基礎在國民收入核算中,計入GDP的政府支出是指
政府支出是指各級政府的支出,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政府購買,如政府花錢修建道路、設立法院、提供國防、開辦學校等。這部分計入GDP。另一部分不計入GDP,有轉移支付、公債利息等。
政府轉移支付不計入GDP:因為在財政支出總額中,轉移性支出所佔的比重越大,財政活動對收入分配的直接影響就越大。這是一種收入再分配的方式。
轉移支付只是簡單地把收入進行重新分配,從一個人或一個組織轉移到另一個人或另一個組織,並沒有相應的產品或服務交換發生,所以轉移支付是不計入GDP的。
(2)經濟學基礎GDP擴展閱讀:
財政支出的分類:
1、按經濟性質將財政支出分為生產性支出和非生產性支出。
2、按最終用途分類從靜態的價值構成上財政支出分為補償性支出,積累性支出與消費性支出。
3、按財政支出與國家職能關系可將財政支出分為:
①經濟建設費支出,包括基本建設支出、流動資金支出、地質勘探支出、國家物資儲備支出、工業交通部門基金支出、商貿部門基金支出等;
②社會文教費支出,包括科學事業費和衛生事業費支出等;
③行政管理費支出,包括公檢法支出、武警部隊支出等;④其它支出,包括國防支出、債務支出、政策性補貼支出等。
C. 經濟學基礎計算公式
利用基數效用理論,推導出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條件,其表達式如下:
p1q1+p2 q2=m
mu1/p1=mu2/p2
利用序數效用理論,推導出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條件,其表達式如下:
p1q1+p2 q2=m
mrs1,2=p1/p2
mu1/p1=mu2/p2,
mu1/mu2=p1/p2可通過精加工獲得。
因此,只要證明mrs1,2=mu1/mu2,就有必要證明由基數效用理論和序數效用理論導出的消費者均衡條件是相同的。
商品邊際替代率(mrs)是指在效用水平不變的前提下,另一種商品的消費可以被一種商品的額外消費單位所替代。
(3)經濟學基礎GDP擴展閱讀:
經濟學基本原理是作為經濟學科學體系的出發點的公理、由科學的經濟學公理推導出來的經濟學定理。不同的經濟學範式有不同的經濟學基礎理論,但只有科學的經濟學才有經濟學基本原理。
政治經濟學的基礎理論是一般均衡論,對稱經濟學的基礎理論是對稱平衡論。對稱平衡論是經濟學的最基本原理。
D. GDP,GNP,GNI,RCDI,PPP在經濟學中分別是什麼意思
通常對GDP的定義為:一定時期內(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提供勞務的市場價值的總值。在經濟學中,常用GDP和GNI(國民總收入,gross national Income)共同來衡量該國或地區的經濟發展綜合水平通用的指標。這也是目前各個國家和地區常採用的衡量手段。GDP是宏觀經濟中最受關注的經濟統計數字,因為它被認為是衡量國民經濟發展情況最重要的一個指標。一般來說,國內生產總值有三種形態,即價值形態、收入形態和產品形態。從價值形態看,它是所有常駐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貨物和服務價值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資產貨物和服務價值的差額,即所有常駐單位的增加值之和;從收入形態看,它是所有常駐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直接創造的收入之和;從產品形態看,它是貨物和服務最終使用減去貨物和服務進口。 GDP反映的是國民經濟各部門的增加值的總額。國民生產總值 gnp 國民生產總值gross national proct(簡稱gnp) 是指一個國家(地區)所有常住機構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終成果。一個國家常住機構單位從事生產活動所創造的增加值(國內生產總值)在初次分配過程中主要分配給這個國家的常住機構單位,但也有一部分以勞動者報酬和財產收入等形式分配給該國的非常住機構單位。同時,國外生產單位所創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勞動者報酬和財產收入等形式分配給該國的常住機構單位。從而產生了國民生產總值概念,它等於國內生產總值加上來自國外的勞動報酬和財產收入減去支付給國外的勞動者報酬和財產收入。
國民總收入(GNI) 即國民生產總值(Gross National Proct,簡稱GNP),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終結果。一國常住單位從事生產活動所創造的增加值在初次分配中主要分配給該國的常住單位,但也有一部分以生產稅及進口稅(扣除生產和進口補貼)、勞動者報酬和財產收入等形式分配給非常住單位;同時,國外生產所創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生產稅及進口稅(扣除生產和進口補貼)、勞動者報酬和財產收入等形式分配給該國的常住單位,從而產生了國民總收入的概念。它等於國內生產總值加上來自國外的凈要素收入。與國內生產總值不同,國民總收入是個收入概念,而國內生產總值是個生產概念。 PPP 購買力平價學說(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簡稱PPP) 一種歷史非常悠久的匯率決定理論,它的理論淵源可以追溯到16世紀,對之進行系統闡述則是瑞典學者卡塞爾於1992年完成,其基本思想是:貨幣的價值在於其具有的購買力,因此不同貨幣之間的兌換取決於他們各自具有的購買力,因此不同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取決於它們具有的購買力的對比,也就是匯率與各國的價格水平之間具有直接的聯系.
購買力平價法也叫國際比較項目法(ICP),是以國內商品價格同基準國家同種商品價格比率的加權平均值為購買力平價計算的。ICP是由聯合國統計局、世界銀行等組織主持的一項旨在提供GDP及其組成部分的國際一致價格和物量的跨國比較體系。ICP經歷了由雙邊到多邊,再到分區域比較(區域內多邊比較,再聯合成全球性比較)的發展過程,但其研究的基本思路就是通過價格調查並利用支出法計算的GDP作為基礎
E. 經濟學原理作業!!什麼是GDP(國內生產總值)經濟增長的決定因素有哪些
國內生產總值的含義
答:國內生產總值即GDP是指一個國家在本國(或地區)領土上,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的總和。理解這一概念應注意以下四個問題:
GDP只包括最終產品價值,而不包括中間產品價值。
計入GDP的最終產品中既包括物質產品,也包括非生產性勞務。隨著經濟技術的不斷發展,非生產性勞務在現代經濟總量中的比重日益增加。非生產性勞務雖然不同於物質生產,但能夠滿足社會生產和人們生活的需要,屬於現代的綜合性生產。
國內生產總值中包含折舊費。折舊是對原有資本存量消耗的補償。折舊可以反映資本設備的更新速度,國民生產總值中包含折舊費,可以反映技術進步的程度。
計入一定時期的GDP的最終產品和勞務,必須是該期所生產的。
決定經濟增長的直接因素:
一是投資量。一般情況下,投資量與經濟增長成正比。
二是勞動量。在勞動者同生產資料數量、結構相適應的條件下,勞動者數量與經濟增長成正比。
三是生產率。生產率是指資源(包括人力、物力、財力)利用的效率。提高生產率也對經濟增長直接作出貢獻。
三個因素對經濟增長貢獻的大小,在經濟發展程度不同的國家或不同的階段,是有差別的。一般來說,在經濟比較發達的國家或階段,生產率提高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較大。在經濟比較落後的國家或階段,資本投入和勞動投入增加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較大。
F. 經濟學基礎:你認為GDP指標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完善指示嗎為什麼舉例說明
不是,是一個指標之一,GDP包含的是在本國的所有企業(包括外資)的生產總值,他不包含本國在外生產的企業,這樣說來,他不能完全的體現出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因為許多外資企業的生產價值被囊括進了GDP。一個更好但難以衡量的方式是GNP。同時GDP還有他的局限性,例如名義GDP的存在(通脹),使GDP誇大了原本的經濟實力。還有,GDP不能表現出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幸福指數,而只能表現出一個國家居民的生活水準。
G. 大家好,問個經濟學基礎的問題:一個國家的經濟總量是如何統計的比如聽到人說,中國的經濟總量是美國的
國際上通用的四個常見經濟指標是:國民生產總值,通貨膨脹,就業率和國際收支平衡。
1、國民生產總值簡稱「GNP」,它由國內生產總值(GDP)和國際收入兩部分組成。國際上判斷一國宏觀經濟形勢的好壞,最常見的經濟指標就是國內生產總值和經濟增長率(GDP增長率)。
2、通貨膨脹是指用某種價格指數衡量的一般價格水平的上漲。為了抑制通貨膨脹,政府往往會採取緊縮型的貨幣和財政政策。就宏觀經濟形勢好壞而言,最佳狀態是溫和通脹,即在經濟高增長的同時保持通貨溫和膨脹。
3、就業率,也會被引述為失業率,其高低往往是由經濟增長率和通脹率的高低決定的,政府往往根據就業率的高低來制訂各項財經政策,而這些政策又會對股市產生直接和間接的影響。
4、國際收支是一國對其他國家在一定時期進行的商品、勞務和金融資產交易的記錄。國際收支包括經常項目收支和資本項目收支兩部分。經常項目收支主要包括貿易、勞務和單方面轉移。一國國際收支狀況最直接的作用結果是匯率。一國國際收支順差,則該國貨幣堅挺,有升值潛力;反之長期逆差則貨幣疲軟,貨幣有貶值可能。
H. 經濟學原理GDP題目
首先中國GDP沒有下降 只是增速回落而已;增速與物價回落是通貨緊縮的局部表現 cpi由供求雙方決定 cpi過去的上升是由於經濟過熱與貨幣超發造成的,當前的狀態屬於需求萎縮,ppI也在下降 說明實體經濟需求不振 實體經濟不振對GDP影響不大 即使民營經濟都死光 靠國有企業和幾個過熱行業仍然能把GDP數據做上去 國有大銀行呀 房地產呀
I. 宏觀經濟學GDP平減指數的問題
定義上略微有些混亂而已。不同年代的經濟學家,習慣使用不同的字母、不同的名稱,來論述相同的經濟概念。更有甚至,同一個作者,有時候還會在不同的論文里用不同的字母指代相同的經濟概念。習慣就好了。要知道,在計量經濟學裡面,P一般指代的是projection matrix,而不是價格。
這里的P指代的是GDP平減指數。GDP平減指數又稱GDP縮減指數,是指沒有剔除物價變動前的GDP(現價GDP)增長與剔除了物價變動後的GDP(即不變價GDP(constant-price GDP)或實際GDP)增長之商。該指數也用來計算GDP的組成部分,如個人消費開支。它的計算基礎比CPI更廣泛,涉及全部商品和服務,除消費外,還包括生產資料和資本、進出口商品和勞務等。因此,這一指數能夠更加准確地反映一般物價水平走向,是對價格水平最宏觀測量。
J. 經濟學計入GDP的問題
1 我不知道 這個如何理解。如果是轉移支出變投資 就算GDP
2 商品的最終價值才回算入GDP 二手轉答讓之前已經算過了 所以二手不計入
3 GDP是勞動創造的有價值的商品的最終價值 股票等虛擬財富不算
4 因為中國是土地政府所有,所謂的買地不是永久的而是暫時轉讓所有權
不算GDP
購買地皮和發行股票都是產權的轉移,沒有新的產品或服務創造出來.但地產商及股票發行商的傭金要記入GDP,因為是新增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