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學經濟 » 政府經濟學外部性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政府經濟學外部性

發布時間: 2021-03-27 03:49:18

① 政府經濟學的含義及其意義是什麼

政府經濟學也被稱為公共經濟學(Public Economics)或公共部門經濟學(Public Sector Economics)。所謂公共部門是指政府及其附屬物,公共部門的行為,集中體現和代表了政府的行為。雖然政府與企業、家庭一起共同參與國民經濟,但其行為方式和目的卻是不同的。政府經濟學就是經濟學中專門研究政府經濟行為、政府與私人部門之間的經濟關系和政府經濟活動特殊規律性的科學,「是論述各級政府部門和公共組織(如國有企事業)的存在意義和行為,回答政府必須做什麼以及應該怎樣做的學問」。
政府經濟學從本質上是經濟學的分支,但同時又受到政治學、倫理學社會學等其他非經濟學科的影響和滲透。本節將就對政府經濟學影響較大的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福利經濟學、政治學和倫理學的主要理論觀點作扼要介紹,以勾畫出政府經濟學在經濟學乃至社會科學中的地位。

② 什麼是外部性

「外部性」是一個經濟學名詞,指一個人的行為直接影響他人的福祉,卻沒有承擔相應的義務或獲得回報,亦稱外部成本、外部效應、界外成本、界外效應或溢出效應。解決外部性的傳統思路是政府進行干預。科斯於1960年發表的論文《社會成本問題》,重新研究了交易成本為零時合約行為的特徵,批評了庇古關於「外部性」問題的補償原則(政府幹預),並論證了在產權明確的前提下,市場交易即使在出現社會成本(即外部性)的場合也同樣有效。科斯發現,一旦假定交易成本為零,而且對產權(指財產使用權,即運行和操作中的財產權利)界定是清晰的,那麼法律范並不影響合約行為的結果,即最優化結果保持不變。換言之,只要交易成本為零,那麼無論產權歸誰,都可以通過市場自由交易達到資源的最佳配置。科斯的這一思想被斯蒂格勒(198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概括為「在完全競爭條件下,私人成本等於社會成本」,並命名為「科斯定理」。這個主張是行得通的。

③ 現代市場經濟中政府如何消除外部性

一般,通過政府的干預來消除外部性的方法或政策包括:使用稅收和補貼手段,或者通過合並企業來使其外部影響內部化。
首先,政府可以使用稅收和補貼的手段。對那些輸出負外部性的企業,例如污染嚴重的企業,徵收適度的賦稅,其數額應等於治理污染的費用,這樣就會使企業的私人成本等於社會成本,企業的生產成本和產品的價格就會相應提高,這不僅會使市場對企業產出的有效需求得到抑制,而且也會使企業的生產收縮,從而最終引導資源轉移到其它用途上或效率更高的企業中去,使資源得到更為有效的利用。而對於那些具有正外部性特點的企業,政府應給予財政補貼,使其私人收益等於社會收益,這樣,就可以鼓勵企業增加產出,以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其次,政府也可以通過合並相關企業的方法使外部性得以「內部化」。例如,A企業是輸出負外部性的企業,而B企業則是其受害者,或者A企業是輸出正外部性的企業,而 B企業是免費受益者,在上述兩種情況下,如果把A、B兩個企業合並,負外部性或正外部性都會因此而消失。
第三,消除外部性的另一個最重要的方法是明晰產權。產權經濟學的創始人科斯認為,產權不是指所有權,只有當至少兩個經濟行為主體,或者所有權主體發生交易時,才會出現產權問題,因此,產權不同於所有權,但又與所有權相關,產權涉及的是兩種所有權之間的關系,即平等的所有權主體之間的權責利關系。美國產權經濟學家登姆塞茨認為,產權是界定人們如何受益及如何受損,因而一方必須向另一方提供補償以改變人們所採取的行動,因此,產權是指自己或他人受益或受損的權利,是界定各交易主體之間權責利的一種社會工具。美國經濟學家阿爾欽則認為,產權是一個社會所強制實施的選擇一種經濟品的使用的權利。 考試大為你加油
多數情況下,外部性之所以存在並導致資源配置失當,都是由於產權界定不清晰。如果沒有明確界定化工廠是否有權污染附近的河流從而對附近農民的生產造成傷害,以及沒有明確界定附近的農民是否有權不受化工廠的侵害,外部性就會發生。相反,如果產權即受益權或受損權以及一方給予另一方的補償權是明晰的,外部性就可能不會發生。因此,明晰產權,應是消除外部性的最重要的舉措。
明晰產權可以被看作是更加一般化的科斯定理,甚至利用稅收和補貼等手段消除外部性也可以被看作是對科斯定理的具體運用。一般認為,科斯定理是指,只要產權是明晰的,並且其交易成本為零或很小,則無論在開始時將產權賦予誰,市場均衡的最終結果都是有效率的。以化工廠污染所造成的外部性為例,只有在污染的權利不明晰的情況下才會偏離帕累托最優狀態。只要明確界定污染的權利,即無論是給予化工廠污染的權利,還是給予農民不受污染的權利,都可以通過化工廠和農民之間的交易使污染量符合帕累托最優標準的條件,也就是說,使污染符合社會最優標准。所謂使污染符合社會最優標准,從理論上說,往往是指污染程度等於零應為最優。但是,在一定的技術水平條件下,某些行業只要進行生產,污染就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最優的污染程度只能是最輕的污染程度。
按照科斯定理,如果產權是明晰的,只要通過市場交易,而無需政府的直接干預,就可以解決外部性問題,前提是交易費用等於零或者很小。顯然,科斯定理的實質是試圖將政府的作用設定在一個最小的范圍內,即政府的作用僅僅是明晰產權,然後在產權明晰的基礎上由市場機制進行調節,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

④ 經濟學「外部性」

經濟外來部性 又叫經濟活源動外部性,是一個經濟學的重要概念,指在社會經濟活動中,一個 經濟主體 (國家、企業或個人)的行為直接影響到另一個相應的經濟主體,卻沒有給予相應支付或得到相應補償,就出現了外部性。經濟外部性亦稱 外部成本 、外部效應或溢出效應(Spillover Effect)。外部性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負面的。經濟外部性是經濟主體(包括廠商或個人)的經濟活動對他人和社會造成的非市場化的影響。分為正外部性和負外部性。

⑤ 政府經濟學 外部效應與公共物品有何內在關聯

沒什麼太多關系。下面提供兩者概念供你比較。
外部效應指在實際經濟活動中,生產者或者消費者的活動對其他生產者或消費者帶來的非市場性影響。
公共物品是與私人物品相對應的一個概念,消費具有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特徵,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過市場機制由企業和個人來提供,主要由政府來提供。

⑥ 大家能不能給我舉一些高大上的經濟學「外部性」的例子

環境污染問題在經濟學理論中被描述為外部性問題(Externality),並且是負的外部性。網路知道的定義:外部性又稱為溢出效應、外部影響或外差效應,指一個人或一群人的行動和決策使另一個人或一群人受損或受益的情況。經濟外部性是經濟主體(包括廠商或個人)的經濟活動對他人和社會造成的非市場化的影響。即社會成員(包括組織和個人)從事經濟活動時其成本與後果不完全由該行為人承擔。分為正外部性(positiveexternality)和負外部性(negativeexternality)。正外部性是某個經濟行為個體的活動使他人或社會受益,而受益者無須花費代價,負外部性是某個經濟行為個體的活動使他人或社會受損,而造成外部不經濟的人卻沒有為此承擔成本。對資源配置的影響外部性會使市場機制失靈,激勵扭曲:正外部性會造成應受到支付的報酬未得到支付,導致供給不足,而負外部性則是社會成本大於個人成本,導致過度供給,成本加劇。對外部性進行糾正,才能恢復市場機制合理配置資源的能力。經濟學家針對這一問題也想出了一系列解決法。庇古比較早地研究了負外部性這個問題,並提出對廠商征稅從而抑制其環境污染的做法,這種稅又得名「庇古稅」。當然,對於產生正外部性的行為,要反其道而行之,由政府進行補貼而非征稅。此外,科斯在後來提出了著名的科斯定理,從產權界定的角度對這個問題提出了解決方法。大概就是這樣,內容詳見網路,說得特別明白。

⑦ 現代市場經濟中政府如何消除外部性

一般,通過政府的干預來消除外部性的方法或政策包括:使用稅收和補貼手段,或者通過合並企業來使其外部影響內部化。

⑧ 政府經濟學 政府採取征稅或罰款矯正外部效應的思路是什麼

在存在外部成本情況下,政府向有關企業或個人可以徵收相當於他所造成的邊際外部成本(損害)的罰款或稅收,這樣外部成本就內部化了.(庇古稅)

在完全競爭條件下,市場配置資源能夠達到帕累托最優。然而,在存在外部效應的情況下,經濟行為人對自己造成的外部影響既不用支付費用,也不能獲得收益,從而導致整個社會的資源配置達不到帕累托最優狀態。

我們以外部不經濟的情形為例。假定某一經濟行為人採取某項活動的私人成本和社會成本分別為CP和CS。根據假定,有CP<CS。

再假定該個體採取該行動能得到的私人利益為VP,且有CP<VP<CS。那麼,個人採取該行為將獲得正利潤(VP-CP>0)。而社會獲得的將是凈損失(VP-CS<0)。理性的個人將繼續該行為,但卻給社會帶來不利,帕累托最優狀態沒有實現。具體來說,在存在外部不經濟的情況下,由於私人不必為此付費,私人活動的水平常常要高於社會所要求的最優水平,或者說私人產出過度。

在上面的例子中,如果個人不採取該行為,那麼他放棄的利益為(VP-CP),但社會因此而避免的損失則為(CS-CP),而(CS-CP)>(VP-CP)。也就是說,個人的較小損失能夠換來社會的較大「福利"

廠商的均衡產量應該是私人邊際成本曲線MC與邊際收益曲線MR的交點E1所表示的產量OQ1,但如果廠商要支付全部社會成本,那麼廠商的均衡點將是社會邊際成本曲線MSC與邊際收益曲線MR的交點E2,相應的均衡產量為OQ2。可見,如果廠商不要承擔全部社會成本(如承擔污染處理費用),那麼該廠商提供的產品將比應有的供給多,結果是造成該產品生產規模過多,資源配置低效。

同理可以分析外部經濟的情形。一般而言,在存在外部經濟的情況下,私人活動的水平常常低於社會所要求的最優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