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信息經濟學基本原理的作者簡介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信息經濟學的奠基人、柯林頓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前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和首席經常學家,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❷ 信息經濟學主要研究什麼問題
未來信息經濟學研究的有關問題
從宏觀上看,信息經濟就是信息產業經濟,它具有知識性、刨造性、整台性、互聯性、緊迫性及全球化數字化、虛擬化的特點;從微觀上看,信息經濟也就是信息產品經濟,它具有綜合性、集約性高增值性、高技術性和可持續性的特點。總體而言,信息經濟是以信息技術為物質基礎,以信息產業為部門構成,以信息活動作用的強化為主要特徵的經濟。
隨著學科的不斷發展和完善,信息經濟學的研究將不斷深入,並集中致力於以下七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研究信息產業和信息市場的結構、發展規律。它既包含對正在變化的職業和就業模式、信息產業和信息技術的地位所直接進行的實證研究,又包括對經濟基礎結構的變化及社會長期發展的理論所作的更一般的分析。潑拉特創立的信息經濟測度範式,用信息產業產值佔GMP的比重和信息產業勞動者佔全體勞動者的比重兩項指標來測定信息經濟規模,為信息經濟學在產業結構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整套可操作的方法。然而,這套範式在當前新的經濟形勢下還需相應地改進,這是信息經濟學研究有待完善的。
第二,信息的經濟成本問題研究。信息成本包括信息生產成本信息傳播成本,也包括市場交易過程中獲得信息的成本。在不同環境中,信息成本會具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和特徵,這也是信息經濟學
研究的重點。
第三,信息商品問題。把信息當作一種生產要素來考察其特徵、功能以及對經擠系統的作用備件、作用規律,主要探索信息商品的價值產生、轉移和消費以及信息關系經濟效益問題的客觀規律,社會在信息的生產、交換和消費過程中反映出來的各種經濟關系及客觀規律。從經濟角度研究信息系統活動和信息系統經營管理,以及與信息商品的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全過程有關的經濟活動。目前,信息商品和物質商品的區分仍有爭議,有形的物質商品是傳統經濟學研究的對象基礎,由此對信息經濟范圍也就有著不同的界定。
第四,信息經濟分析問題。首先,經擠學上的古典主義框架是否適台於信息的經濟分析,始終是有爭論的問題。盡管修正後的新古典理論在一些領域中容納信息現象,如在生產理論、市場行為和技術變化中已經出現「搜尋」和「信號」等概念,但缺乏系統組織研究和偏重專業知識。這種方法下的經濟分析,需要進行更進一步的實證性工作。其次,信息在系統中的作用,包括在企業系統和市場環境中的作用,一直被視為可能彌補新古典理論缺陷的分析主題。這個主題集中於揭示非完全信息的一個特殊類型一一不確定情況下決策的本質,試圖讓決策者有能力處理減小不確定性下的信息;以及在不完全信息和不對稱信息條件下,經濟活動及經濟行為的特徵及規律。
第五,信息經濟學與其它學科的關系問題。信息經濟學既有經濟學基本原理的繼承,也有現代信息價值分析方法的剖新,是一門經濟學與信息學的交叉學科。信息經濟學是經濟學理論的重要分支,是對不同社會發展階段相應的經擠模式的描述與運行規律的揭示。它涉及經濟、信息、管理、計算機等多種學科的綜合性研究,因此深刻理解其間的異同點和相互關系,有助於更好地挖掘信息經濟中有價值的對現代社會有用的東西。
第六,應用信息經濟學的研究。隨著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及人們信息經濟意識的提高,我國信息經濟恬動發展迅速,許多堀起的信息服務業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以信息經濟學理論成果指導自己的實踐活動,同時也促使著信息經濟學這門學科的研究向應用性和實用性方面轉化,如信息商品的定價原則和定價策略問題、信息服務業發展過程中的管理問題和政策問題、信息服務中的區域台作問題、信息技術及其對信息服務業發展的支撐作用問題等。
第七,信息資源的有救利用問題。信息資源是信息經濟學之本,信息資源能否產生經濟效益以及產生多大經濟效益,涉及信息資簿計劃、組織、使用、協調等多方面的工作。由於信息資源與其它的社會資源一樣具有稀缺性,使得人類無限的需要難以滿足。因此信息經濟學就是要研究如何利用和配置稀缺的社會信息資源組織生產括動,研究如何將社會信息商品分配給社會成員以供消費,使信息資源成為經濟增長的燃料和動力。盡管信息資源的台理配置在一定程度上有賴於政府協調和相關的信息政策,然而,研究如何確定最優信息系統,選擇對於決策者具有最大價值的信息系統,有助於解決信息資源的有效利用問題,便於掌握經濟運轉規律,在改革與發展中取得更大的成效。
當今世界的競爭是以高科技為先導,以創新為靈魂,經濟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競爭。在即將到來的2l世紀,隨著人們信息經濟意識的不斷提高,國家信息港的建設和信息產業的推進,以及人類社會將由工韭社會逐步向信息社會過渡,信息將成為人類社會不可分的基本經濟資源。因此,信息經濟學的研究對經擠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信息經濟學這門學科的基本理論體系也將隨著研究的深化而豐富和完善。盡管信息經擠學在本世紀還尚不成熟,相信其前景是樂觀的。
❸ 什麼是逆向選擇,什麼是道德風險請根據信息經濟學原理給予說明。
「逆向選擇」是現代主流經濟學的一個慣用詞語。在現實的經濟生活中,存在著一些和常規不一致的現象。本來按常規,降低商品的價格,該商品的需求量就會增加;提高商品的價格,該商品的供給量就會增加。但是,由於信息的不完全性和機會主義行為,有時候,降低商品的價格,消費者也不會做出增加購買的選擇,提高價格,生產者也不會增加供給的現象。所以,叫「逆向選擇」。
「逆向選擇」的含義與信息不對稱和機會主義行為有關,卻絕不是這兩者所能夠涵蓋得了的。通常經濟學家們把這個定義含混的現象之所以出現的原因解釋為信息不夠對稱,結果導致信息不對稱和逆向選擇成為互相定義的循環解釋。
如果把行為人的選擇當作逆向選擇,又把這種選擇的動因歸結為信息不對稱的話,我們可以說,在現實經濟生活當中逆向選擇是無處不在的或者說沒有不是逆向的選擇。這樣一來逆向選擇這個術語就和眾多經濟學術語一樣變得沒有意義了。
一、什麼是道德風險
道德風險並不等同於道德敗壞。道德風險是80年代西方經濟學家提出的一個經濟哲學范疇的概念,即「從事經濟活動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進自身效用的同時做出不利於他人的行動。」 或者說是:當簽約一方不完全承擔風險後果時所採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為。
在經濟活動中,道德風險問題相當普遍。獲2001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斯蒂格里茨在研究保險市場時,發現了一個經典的例子:美國一所大學學生自行車被盜比率約為10%,有幾個有經營頭腦的學生發起了一個對自行車的保險,保費為保險標的15%。按常理,這幾個有經營頭腦的學生應獲得5%左右的利潤。但該保險運作一段時間後,這幾個學生發現自行車被盜比率迅速提高到15%以上。何以如此?這是因為自行車投保後學生們對自行車安全防範措施明顯減少。在這個例子中,投保的學生由於不完全承擔自行車被盜的風險後果,因而採取了對自行車安全防範的不作為行為。而這種不作為的行為,就是道德風險。可以說,只要市場經濟存在,道德風險就不可避免。
❹ 試用信息經濟學原理分析「貨比三家」現象.
市場不是統一集中的.由於環境地區和商品質量等不穩定因素導致市場價格有差異.
差異誘發信息搜尋和比較的動機.
只要信息搜尋的邊際成本(時間加交通和其他查詢費用)跟預期邊際收益次數相當就差不離.
❺ 信息經濟學
信息經濟學
信息經濟學是信息科學的一個分支學科,是一門研究信息的經濟現象及其運動變化特徵的科學,其主要研究內容包括:
(1)信息的經濟作用。主要研究信息的經濟屬性及其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信息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功能;信息技術的發展完善對社會經濟的影響;信息與社會生產的規模、結構形式、組織管理的關系;信息經濟模式在經濟結構中的應用過程和作用,等等。
(2)信息的成本和價值。主要研究信息價值的定性和定量描述;信息的價值和成本的關系;信息價值的表現形式;信息價值的計量標准和計算方法,等等。
(3)信息的經濟效果。主要研究信息的使用價值量與勞動消耗量的比例;信息的經濟效益計算和考核;信息工作在社會生產中的最佳投資和投資效果;影響信息經濟效果的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提高信息經濟效果的途徑和方法,等等。
(4)信息產業結構。主要研究信息產業結構及其發展規律和趨勢;信息產業與部門經濟結構、服務性行業結構、教育機構的關系;信息產業結構對就業結構的影響;國民經濟結構變化的信息因素和非信息因素的分析,等等。
(5)信息系統。包括如何建立和發展完善的信息系統;信息系統的聚集與分散對信息系統價值的影響;從經濟角度考察信息系統評價的標准和方法;信息系統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及其相互關系;信息系統經濟的管理;最優化信息系統的選擇,等等。
(6)信息技術。用技術經濟原理研究信息技術對提高信息經濟效益的作用;比較各種信息技術的應用,提出採取新信息技術的最佳方案了;了解信息技術發展的特點和規律,等等。
(7)信息經濟理論。包括對信息經濟學的對象、內容、性質、方法、作用、歷史等基本問題的研究。
信息經濟學起源於40年代,發展於50~60年代,到70年代基本發展成熟。在創建初期,研究重點多種多樣,有的學者側重於基礎理論研究,有的學者則側重於應用研究,也正是這兩種研究的互相補充和互相促進,才奠定了信息經濟學的理論基礎。進入70年代以後,信息經濟學的學的發展基本上達到了成熟其標志就是有大量信息經濟的論著問世,如:美國霍羅威茨的《信息經濟學》,英國威爾金森的《信息經濟學-計算成本和收益的標准》,日本曾田米二的《情報經濟學》等等。
❻ 信息經濟學基本原理的目錄
第一卷導言
信息與經濟學範式的變革
信息經濟學對20世紀經濟學的貢獻
甄別理論
甄別理論、教育與收入分配
就業結果模型:揭示信息結構對收入水平與分配的影響
自選擇理論
競爭性保險市場均衡:一篇關於不完美信息經濟學的論文
壟斷、非線性定價與不完美信息:保險市場
逆向選擇,有效工資與信貸配給理論
不完美信息市場中的信貸配給
作為工人約束工具的均衡失業
質量取決於價格的原因與結果
激勵與道德風險理論
分成制的激勵與風險分擔
信息、競爭與市場
對道德風險的基本分析
信息與價格
信息的價值
福利經濟學
信息與宏觀經濟學
……
❼ 微觀信息經濟學的八大大理論都有哪些
圍觀信息經濟學八大原理如下所示:
原理一:企業經理做決策時總面臨權衡取捨問題
原理二:決策上考慮的成本都是機會成本
原理三:理性的經理是從邊際的角度考慮問題
原理四:交易能使每個人受益
原理五:時間因素決定了企業經營採取的行為
原理六:人們會對激勵作出反應
原理七;市場常常是組織經濟活動的最好方式
原理八:政府的政策有時會改變市場結。
微觀信息經濟學,也稱理論信息經濟學,是指從信息分布的非對稱這一基本事實出發,對於傳統經濟學在完備信息假設下所提出的論點及命題進行重新思考。這些問題包括市場機制、資源配置、競爭均衡、統計決策、委託--代理人、風險與不確定性、不利選擇與道德風險等。主要以個別市場主體為基本分析單位,考證信息對市場均衡、勞動市場供給、消費者行為以及市場機制等一系列微觀經濟問題的影響,分析信息資源配置和微觀信息市場的效率問題。
❽ 經濟學原理的基本信息
書名經濟學原理(高職教材)標准書號ISBN 978-7-115-32040-7 作者趙莎莎 主編責任編輯喬永真 王楠楠開本16 開印張19字數230 千字頁數295 頁裝幀平裝版次第1版第1次初版時間2013年6月本 印 次2013年6月首 印 數-- 冊定價35.0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