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柳宗元的文學常識
柳宗元的詩,共集中140餘首,在大家輩出、百花爭艷的唐代詩壇上,是存詩較少的一個,但卻多有傳世之作。他在自己獨特的生活經歷和思想感受的基礎上,借鑒前人的藝術經驗,發揮自己的創作才華,創造出一種獨特的藝術風格,成為代表當時一個流派的傑出詩才。
柳宗元的散文,與韓愈齊名,韓柳二人與宋代的歐陽修、蘇軾等並稱為「唐宋八大家」,堪稱我國歷史上最傑出的散文家。唐中葉,柳宗元和韓愈在文壇上發起和領導了一場古文運動。他們提出了一系列思想理論和文學主張。
在游記、寓言等方面,柳宗元同樣為後世留下了優秀的作品。「永州八記」已成為我國古代山水游記名作。這些優美的山水游記,生動表達了人對自然美的感受,豐富了古典散文反映生活的新領域,從而確立了山水記作為獨立的文學體裁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1)伏波醋溜文學擴展閱讀:
軼事典故
柳州沿襲一種殘酷的風俗,「以男女質錢,約不時贖,子本相侔,則淪為奴婢。」柳宗元發布政令,「革其鄉法」,使得那些淪為奴婢者,仍可出錢贖回。
政令中制定了一套釋放奴婢的辦法,規定已經淪為奴婢的人,在為債主服役期間,都可以按勞動時間折算工錢。工錢抵完債後立即恢復人生自由,回家與親人團聚。這一舉動受到貧困百姓的歡迎,後來被推行到柳州以外的州縣。
後世紀念
柳宗元紀念館位於廣西柳州市柳侯公園內,主要由柳侯祠、柳宗元衣冠墓、柑香亭組成。柳侯祠原名羅池廟,於公元822年始建。1995年12月,命名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柳侯祠正門門額上「柳侯祠」由郭沫若所題,門柱上的對聯「山水來歸,黃蕉丹荔;春秋報事,福我壽民」根據唐代文豪韓愈《柳州羅池廟碑》一文集煉而成,表達了柳州人對柳宗元的思念之情。
B. 大家說的文學作品「大格局」什麼意思
格局:格,是對認知范圍內事物認知的程度,講究精、細;局,時間與空間認知范圍的大小,局要大。格局,實際上是世界觀的另一種描述。世界認識越廣,對事物發展認識越精細,就會產生正確的思想,從而有正確的行動,必有好的收獲。
格局,是胸襟、眼界的反映,也是格調、情操的折射。
現實中,格局不大的人不少。有的不願「仰望星空」,對瞬息萬變的大勢不敏銳,對已然變化的時機不在意,習慣於獨處一隅、自彈自唱;
有的心裡少「一盤棋」,只顧眼前不顧長遠,只算小賬不算大賬,固守狹小的利益藩籬,患得患失;
有的平日唱高調、說大話,一旦碰到矛盾問題,盡顯小家子氣;
還有的人格渺小、人品卑瑣,說一套做一套,口言善身行惡……
一些人出事、惹禍、鬧笑話,甚至犯很低級的錯誤,往往肇因於格局太小太低。
格局如何,往往影響乃至決定一個人能走多遠、行多穩,能幹多大的事、挑多重的擔。
正所謂眼界決定境界,格局決定結局。
大格局的人,有一種「家國情懷」。「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只有胸懷天下、心繫百姓,才會有「大氣象」「大氣魄」,才是有大格局的人。
大格局的人,有一種擔當精神。擔當反映格局,格局決定擔當。
有的人把工作當事業、當生命,有的人則僅僅把工作當職業甚至副業。能把工作當成事業乃至生命的人,無疑是一種大格局。
他們重任來了扛得起,壓力面前扛得住,關鍵時刻站得出來、頂得上去。
這種擔當的品格,源自一份責任和使命,更源自一種自信和膽略。
大格局的人,有一根「定海神針」、「筆底伏波三千丈,胸中藏甲百萬兵。」
格局之大,皆因胸中有大丘壑,心藏靜氣與定力。
現在不少人缺的就是心靜,總是心浮氣躁、隨波逐流、人雲亦雲,慢不下來也靜不下來,一有風吹草動就手忙腳亂,管控不好內心的慾望。
有大格局的人,心有「定盤星」,總能抵得住誘惑、耐住得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即便「萬箭穿心」,也能「忍辱負重」,氣定而神閑,讓心靈「修禪打坐」。
做一個有大格局的人,就是做一個大寫的人、一個頂天立地的人。
大格局不可能一蹴而就,需從點點滴滴開始積累。始終把責任舉過頭頂、把百姓裝在心中、把名利踩在腳下,就能讓自己的格局不斷成長。
C. 桂林山水歌中「伏波山下還珠洞,寶珠久等叩門聲」是「室珠」還是寶珠
室珠。
【桂林山水歌】
桂林山水歌
賀敬之(作詞)
雲中的神啊,霧中的仙,
神姿仙態桂林的山!
情一樣深啊,夢一樣美,
如情似夢灕江的水!
水幾重啊,山幾重?
水繞山環桂林城……
是山城啊,是水城?
都在青山綠水中……
啊!此山此水入胸懷,
此時此身何處來?
……黃河的浪濤塞外的風。
此來關山千萬重。
馬鞍上夢見沙盤上畫:
「桂林山水甲天下」……
啊!是夢境啊,是仙境?
此時身在獨秀峰!
心是醉啊,還是醒?
水迎山接入畫屏!
畫中畫——灕江照我身千影,
歌中歌——山山應我響回聲……
招手相問老人山,
雲罩江山幾萬年?
——伏波山下還珠洞,
室珠久等叩門聲……
雞籠山一唱屏風開,
綠水白帆紅旗來!
大地的愁容春雨洗,
請看穿山明鏡里——
啊!桂林的山來灕江的水——
祖國的笑容這樣美!
桂林山水入胸襟,
此景此情戰士的心——
是詩情啊,是愛情?
都在灕江春水中!
三花酒摻一份灕江水,
祖國啊,對你的愛情百年醉……
江山多嬌人多情,
使我白發永不生!
對此江山人自豪,
使我青春永不老!
七星岩去赴神仙會,
招呼劉三姐啊打從天上回……
人間天上大路開,
要唱新歌隨我來!
三姐的山歌十萬八千籮,
戰士呵,指點江山唱祖國……
紅旗萬梭織錦綉,
海北天南一望收!
塞外的風沙呵黃河的浪,
春光萬里到故鄉。
紅旗下:少年英雄遍地生——
望不盡:千姿萬態「獨秀峰」!
——意滿懷呵,情滿胸,
恰似灕江春水濃!
呵!汗雨揮灑彩筆畫:
桂林山水——滿天下!……
【詞作者簡介】
現代著名詩人和劇作家。1924年生,山東棗庄市嶧縣人(今山東台兒庄)。15歲參加抗日救國運動,16歲到延安入魯迅藝術學院文學系,17歲入黨。1945年和丁毅執筆集體創作我國第一部新歌劇《白毛女》,獲1951年斯大林文學獎。這是我國新歌劇發展的里程碑,作品生動地表現出「舊社會把人逼成鬼,新社會把鬼變成人」這一深刻的主題。評述毛澤東詩詞時曾這樣說:「毛澤東詩詞以其前無古人的崇高優美的革命感情遒勁偉美的創造力量超越奇美的藝術思想豪華精美的韻調辭采,形成了中國悠久的詩史上風格絕殊的新形態的詩美,這種瑰奇的詩美熔鑄了毛澤東的思想和實踐、人格和個性。」
D. 伏波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伏波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本站提供的小說《伏波》是一部非常優秀的網路文學作品,伏波最新章節以及文字均由小說閱讀網網友上傳和維護
伏波的作者為:索儒,閱讀更多索儒的書籍,請到各大書店或網店購買閱讀。 伏波全文閱讀適用於在PC電腦中閱讀,伏波TXT版下載適用於在掌機、PDA、商務通、手機中閱讀。
常言道:「人間仙境是昆侖。」可在伏波看來,此時的昆侖山,沒有半分仙境可言,並且是一片奪人生命的死亡之地,相比他的經歷來說,現在在刺骨的寒風吹襲下飄飄灑灑,如同魔鬼一般把整個昆侖山籠罩在一片陰霾下的大雪變得不值一提。
伏波安靜的坐在一個白色的帳篷裡面,他身上穿著厚厚的羽絨服,帥氣的臉上寫滿了疲倦,他的眼神透過小的可憐的帳篷窗口望向外面,眼神中充滿了悲傷、恐懼和無法掩飾的疑惑,良久,伏波站起身,輕輕嘆了口氣,然後徑直朝著帳篷的門口走去,他揮手擺開門口的帆布垂簾,迎接他的,除了刺骨的寒風,還有兩個黑洞洞的槍口。
「我想知道,是你們救了我嗎?你們是……
E. 黃庭豎是什麼朝的文學家 字什麼
宋代
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穀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三宗之一。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哲宗立,召為校書郎、《神宗實錄》 檢討官。後擢起居舍人。紹聖初,新黨謂其修史「多誣」,貶涪州別駕,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羈管宜州卒。
擅文章、詩詞,尤工書法。詩風奇崛瘦硬,力擯輕俗之習,開一代風氣。早年受知於蘇軾,與張耒、晁補之、 秦觀並稱「蘇門四學士」。詩與蘇軾並稱「蘇黃」,有《豫章黃先生文集》。詞與秦觀齊名,有《山谷琴趣外篇》、龍榆生《豫章黃先生詞》。詞風流宕豪邁,較接近蘇軾,為「江西詩派」之祖。晁補之雲:「魯直間作小詞固高妙,然不 是當行家語,自是著腔子唱好詩。」(見《詩人玉屑》)另有不少俚詞,不免褻諢。有《山谷詞》又名《山谷琴趣外篇》。主要墨跡有《松風閣詩》、《華嚴疏》、《經伏波神祠》、《諸上座》、《李白憶舊游詩》、《苦筍賦》等。書論有《論近進書》、《論書》、《清河書畫舫》、《式古堂書畫匯考》著錄。
黃庭堅書法初以宋代周越為師,後來受到顏真卿、懷素、楊凝式等人的影響,又受到焦山《瘞鶴銘》書體的啟發,行草書形成自己的風格。黃庭堅大字行書凝練有力,結構奇特,幾乎每一字都有一些誇張的長畫,並盡力送出,形成中宮緊收、四緣發散的嶄新結字方法,對後世產生很大影響。在結構上明顯受到懷素的影響,但行筆曲折頓挫,則與懷素節奏完全不同。在他以前,圓轉、流暢是草書的基調,而黃庭堅的草書單字結構奇險,章法富有創造性,經常運用移位的方法打破單字之間的界限,使線條形成新的組合,節奏變化強烈,因此具有特殊的魅力,成為北宋書壇傑出的代表,與蘇軾成為一代書風的開拓者。後人所謂宋代書法尚意,就是針對他們在運筆、結構等方面更變古法,追求書法的意境、情趣而言的。黃庭堅與蘇軾、米芾、蔡襄等被稱為宋四家。
黃庭堅對書法藝術發表了一些重要的見解,大都散見於《山谷集》中。他反對食古不化,強調從精神上對優秀傳統的繼承,強調個性創造;注重心靈、氣質對書法創作的影響;在風格上,反對工巧,強調生拙。這些思想,都可以與他的創作相印證。
流傳黃庭堅的書法,小字行書以《嬰香方》、《王長者墓誌稿》、《瀘南詩老史翊正墓誌稿》等為代表,書法圓轉流暢,沉靜典雅。大字行書有《黃州寒食詩卷跋》、《伏波神祠字卷》、《松風閣詩》等,都是筆畫遒勁郁拔,而神閑意穠,表現出黃書的特色。草書有《李白憶舊游詩卷》、《諸上座帖》等,結字雄放瑰奇,筆勢飄動雋逸,在繼承懷素一派草書中,表現出黃書的獨特面貌。此外黃庭堅的書法還有《伯夷叔齊墓碑》、《狄梁公碑》、《游青原山詩》、《龍王廟記》、《題中興頌後》等。
《經伏波神祠詩》,行書墨跡,紙本,46行,每行字數不一,共477字。原跡現在日本。此詩帖,洋洋數十行,揮灑自如,筆筆精到,氣勢開張,結體舒展,范成大評「山谷晚年書法大成,如此帖毫發無遺恨矣,心手調合,筆墨又如人意。」此帖正是一種心平氣和的境況下的經意之作,具有黃庭堅書法藝術的特點,是黃庭堅晚年的得意之作。
黃庭堅詩作:
牧童詩
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橫吹隔隴聞。
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ps:傳該詩為黃七歲之作。
病起荊江亭即事
翰墨場中老伏波,菩提坊里病維摩。
近人積水無鷗鷺,時有歸牛浮鼻過。
閉門覓句陳無己,對客揮毫秦少游。
正字不知溫飽未,西風吹淚古藤州。
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
凌波仙子生塵襪,水上輕盈步微月。
是誰招此斷腸魂,種作寒花寄愁絕。
含香體素欲傾城,山礬是弟梅是兄。
坐對真成被花惱,出門一笑大江橫。
登快閣
痴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
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
寄黃幾復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國不蘄三折肱。
想得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煙滕。
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
其一
投荒萬死鬢毛斑,生入瞿塘灧〔氵預〕關。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陽樓上對君山。
其二
滿川風雨獨憑欄,綰結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當湖水面,銀山堆里看青山。
弈棋二首呈任漸
其一
偶無公事負朝暄,三百枯棋共一樽。
坐隱不知岩穴樂,手談勝與俗人言。
簿書堆積塵生案,車馬淹留客在門。
戰勝將驕疑必敗,果然終取敵兵翻。
其二
偶無公事客休時,席上談兵校兩棋。
心似蛛絲游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
湘東一目誠甘死,天下中分尚可持。
誰謂吾徒猶愛日,參橫月落不曾知。
喜太守畢朝散致政
功名富貴兩蝸角,險阻艱難一酒杯。
百體觀來身是幻,萬夫爭處首先回。
晚樓閑坐
四顧山光接水光,憑欄十里芰荷香。
清風明月無人管,並作南來一味涼。
清明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蜇,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新竹
插棘編籬謹護持,養成寒碧映漣漪。
清風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籜時聞聲簌簌,放梢初見影離離。
歸閑我欲頻來此,枕簟仍教到處隨。
題竹石牧牛
野次小崢嶸,幽篁相倚綠。
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愛之,勿遣牛礪角。
牛礪角猶可,牛斗殘我竹。
------------------------------------
黃庭堅詞作:
清平樂
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
鷓鴣天
黃菊枝頭生曉寒,人生莫放酒杯乾。風前橫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盡情歡。黃花白發相牽挽,付與時人冷眼看。
望江東
江水西頭隔煙樹,望不見江東路。思量只有夢來去,更不怕江闌住。
燈前寫了書無數,算沒個人傳與。直饒尋得雁分付,又還是秋將暮。
訴衷情
一波才動萬波隨,蓑笠一鉤絲.錦鱗正在深處,千尺也須垂.
吞又吐,信還疑,上鉤遲.水寒江靜,滿目青山,載月明歸.
虞美人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闌風細得香遲,不道曉來開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應妒,飄到眉心住。平生個里願懷深,去國十年老盡少年心。
醉落魄
蒼顏華發,故山歸計無因得.舊交新貴音書絕.惟有家人,猶作殷勤別.
離亭欲去歌聲咽,瀟瀟細雨涼生頰.淚珠不用羅巾沾,彈在羅衫,圖得見時說.
定風波
萬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終日似乘船。及至重陽天也霽,催醉,鬼門關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猶氣岸,君看,幾人黃菊上華顛?戲馬台南追雨謝,池射,風流猶拍古人肩。
謁金門
山又水,行盡吳頭楚尾。兄弟燈前家萬里,相看如夢寐。
君似成蹊桃李,入我草堂松桂。莫厭歲寒無氣味,餘生今已矣!
訴衷情
小桃灼灼柳髳髳,春色滿江南。雨晴風暖煙淡,天氣正醺酣。
山潑黛,水挼蘭,翠相攙。歌樓酒旆,故故招人,權典青衫。
南鄉子
諸將說封侯,短笛長歌獨倚樓。萬事盡隨風雨去,休休,戲馬台南金絡頭。
催酒莫遲留,酒味今秋似去秋。花向老人頭上笑,羞羞,白發簪花布解愁。
滿庭芳
修水濃清,新條淡綠,翠光交映虛亭。錦鴛霜鷺,荷徑拾幽蘋.香渡欄干屈曲,紅妝映、薄綺疏欞。
風清夜,橫塘月滿,水凈見移星。堪聽,微雨過,媻姍藻荇,瑣碎浮萍。
便移轉胡床,湘簟方屏。練靄鱗雲旋滿,聲不斷、檐響風鈴。重開宴,瑤池雪滿,山露佛頭青。
滿庭芳
北苑春風,方圭圓璧,萬里驚動京關。粉身碎骨,功合上凌煙。
樽俎風流戰勝,降春睡、開拓愁邊。纖纖捧,研膏濺乳,金縷鷓鴣斑。
相如雖病渴,一觴一詠,賓有群賢。為扶起登前,醉玉頹山。
搜攪胸中萬卷,還傾動、三峽詞源。歸來晚,文君未寢,相對小窗前。
水調歌頭
瑤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無數,花上有黃鸝。
我欲穿花尋路,直入白雲深處,浩氣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紅露濕人衣。
坐玉石,攲玉枕,拂金微。謫仙何處?無人伴我白螺杯。
我為靈芝仙草,不為朱唇丹臉,長嘯亦何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歸。
千秋歲
苑邊花外,記得同朝退。飛騎軋,鳴珂碎。齊歌雲繞扇,趙舞風回帶。嚴鼓斷,杯盤狼藉猶相對。
灑淚誰能會?醉卧藤陰蓋。人已去,詞空在。兔圍高宴悄,虎觀英游改。重感慨,波濤萬頃珠海。
醉蓬萊
對朝雲叆叇.暮雨霏微,亂峰相倚。巫峽高唐,鎖楚宮朱翠。
畫戟移春,靚妝迎馬,向一川都會。萬里投荒,一身弔影,成何歡意!
盡道黔南,去天尺五;望極神州,萬重煙水。樽酒公堂,有中朝佳士。
荔枝紅深,麝臍香滿,醉舞茵歌袂。杜宇聲聲,催人到曉,不如歸是。
念奴嬌
斷紅霽雨,凈秋空、山染修眉新綠。桂影扶疏,誰便道、今夕清輝不足?
萬里青天,姮娥何處?駕此一輪玉。寒光零亂,為誰偏照淥?
年少從我追游,晚涼幽徑,遶張園森木。共倒金荷,家萬里、難得尊前相屬。
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愛臨風曲。孫郎微笑,坐來聲噴霜竹。
點評:
復齋漫錄雲:王逐客送鮑浩然之浙東長短句:「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韓子蒼在海陵送葛亞卿,用其意以為詩,斷章雲:「明日一杯愁送春,後日一杯愁送君。君應萬里隨春去,若到桃源記歸路。」苕溪漁隱曰:山谷詞雲:「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王逐客雲:「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體山谷語也。
黃庭堅(1045-1105),北宋文學家、書法家。字魯直,號山穀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屬今江西修水)人。出身書香世家,治平進士,曾任秘書丞兼國史編修官,曾參與修撰《神宗實錄》。與秦觀、張耒、晃補之同稱「蘇門四學士」。詩文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論詩主張「無一字無來處」,有「奪胎換骨」、「點鐵成金」之說,開創了江西詩派;詞與秦觀齊名,號稱「秦七黃九」;書法以楷、行、草見長,與蘇軾、米芾、蔡襄同稱「宋大四家」。有《山谷集》七十卷行世。
書法作品 《松風閣》節選
F. 伏波到老猶稱健,馮婦重為那解嘲 勝利年開新紀元,三春百戰百追奔。檢討前愆貢獻微,難論今昨是和非。
褚輔成 《抗戰八詠》
1939
一年痕跡嘆萍漂,歷數行程萬里超。
三峽舊游曾遇險,七旬巡視敢辭勞?
伏波到老猶稱健,馮婦重為那解嘲? 〈----------
與日偕亡期漸近,豈堪自薦酌春醪。
東漢伏波將軍馬援到老仍然強健,好打老虎的馮婦故伎重施,就算受人嘲笑也不必辯解。
這是詩人說自己精神炯爍期望為國效力的決心。
194l
勝利年開新紀元,三春百戰百追奔。 〈--------
同仇還望同團結,得道尤能得外援。
求死初衷今倖免,偷生亂世福奚言。
星家不驗身猶健,欲學隨園寫告存。
勝利的年頭開創了新的紀元,三年裡的征戰都能擊潰敵人,追擊逃軍。
1942 重慶
檢討前愆貢獻微,難論今昨是和非。《--------
犁牛有子何庸溉,勞燕終身不倦飛。
半世功名議會誤,五年抗戰異鄉依。
人生七十尋常事,敢向親朋誇古稀。
檢討從前的過失實在沒有多少貢獻,很難對過往當今做一個是非評判。
G. 與江西有關的做詩,填詞的文學家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穀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豫章、洪州為南昌舊稱)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三宗之一。
訴衷情
一波才動萬波隨 蓑笠一鉤絲。錦鱗正在深處 千尺也須垂。
吞又吐 信還疑 上鉤遲。水寒江靜 滿目青山 載月明歸。
牧童詩
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橫吹隔隴聞。
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病起荊江亭即事
翰墨場中老伏波,菩提坊里病維摩。
近人積水無鷗鷺,時有歸牛浮鼻過。
閉門覓句陳無己,對客揮毫秦少游。
正字不知溫飽未,西風吹淚古藤州。
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
凌波仙子生塵襪,水上輕盈步微月。
是誰招此斷腸魂,種作寒花寄愁絕。
含香體素欲傾城,山礬是弟梅是兄。
坐對真成被花惱,出門一笑大江橫。
歐陽修(1007~1072)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吉州永豐(今屬江西)人。
歐陽修幼年喪父,在寡母撫育下讀書。仁宗天聖八年(1030)進士。慶歷三年(1043),范仲淹、韓琦、富弼等人推行「慶歷新政」,歐陽修參與革新,提出了改革吏治、軍事、貢舉法等主張。慶歷五年,范、韓、富等相繼被貶,歐陽修也被貶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以後,又知揚州、潁州(今安徽阜陽)、應天府(今河南商丘)。至和元年(1054)八月,奉詔入京,與宋祁同修《新唐書》。嘉佑二年(1057)二月,歐陽修以翰林學士身份主持進士考試,提倡平實的文風,錄取了蘇軾、蘇轍、曾鞏等人。這對北宋文風的轉變很有影響。嘉佑五年(1060),歐陽修拜樞密副使。次年任參知政事。以後,又相繼任刑部尚書、兵部尚書等職。神宗熙寧二年(1069),王安石實行新法。歐陽修對青苗法曾表異議,且未執行。熙寧四年(1071)六月,以太子少師的身份辭職,居潁州。卒謚文忠。
歐陽修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袖。他的文學成就以散文最高,影響也最大。他繼承了韓愈古文運動的精神,在散文理論上,提出文以明道的主張。他取韓愈「文從字順」的精神,大力提倡簡而有法和流暢自然的文風,反對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澀。他不僅能夠從實際出發,提出平實的散文理論,而且自己又以造詣很高的創作實績,起了示範作用。
蝶戀花
宋•歐陽修
庭院深深深幾許,②
楊柳堆煙,③
簾幕無重數。
玉勒雕鞍遊冶處,④
樓高不見章台路。⑤
雨橫風狂三月暮,
門掩黃昏,
無計留春住。
淚眼問花花不語,
亂紅飛過鞦韆去。⑥
②幾許:多少。 ③堆煙:形容楊柳濃密。 ④玉勒:玉制的馬銜。雕鞍:精雕的馬鞍。遊冶處:指歌樓妓院。 ⑤章台:漢長安街名。古代以章台為歌妓聚居之地。 ⑥亂紅:落花。
賞析點撥:
此詞寫暮春閨怨,最突出的特點是通過環境描寫來暗示和烘託人物思緒,曲折有致地表現了生活在幽閉狀態下的貴族少婦難以言明的內心隱痛。「庭院」深深,「簾幕」重重,更兼「楊柳堆煙」,寫出了少婦生活的環境的陰森、幽遂及與外界隔絕的特點,表現了女主人公身心兩方面都受到的壓抑與禁錮。疊用三個「深」字,寫出其遭封鎖,形同囚居之苦,不但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孤身獨處,而且有心事深沉、怨恨莫訴之感。因此,李清照稱賞不已,曾擬其語作「庭院深深」數闋。顯然,女主人公的物質生活是優裕的。但她精神上的極度苦悶,也是不言自明的。「玉勒雕鞍」以下諸句,逐層深入地展示了現實的凄風苦雨對其芳心的無情蹂躪:情人薄倖,冶遊不歸;春光將逝,年華如水。篇末「淚眼問花」,實即含淚自問。花不語,也非迴避答案,「亂花飛過鞦韆去」,比語言更清楚地昭示了她面臨的命運。在淚光瑩瑩之中,花如人,人如花,最後花、人莫辨,同樣難以避免被拋擲遺棄而淪落的命運。
採桑子•歐陽修
殘霞夕照西湖好,花塢蘋汀。十頃波平,野岸無人舟自橫。西南月上浮雲散,軒檻涼生。蓮芰香清,水面風來酒面醒。
此詞描繪穎州西湖波平十頃、蓮芰香清的美景,表達了詞人寄情山水的志趣。全詞即景抒情,詞風清疏峻潔,意境清淡平和,給人以極高的藝術享受。 「殘霞夕照」是天將晚而未晚、日已落而尚未落盡的時候。「夕陽無限好」,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詩人歌詠過這一轉瞬即逝的黃金時刻。歐陽修沒有直寫景物的美,而是說「霞」已「殘」,可見已沒有「熔金」、「合璧」那樣絢麗的色彩了。但這時的西湖,作者卻覺得「好」。好就好在「花塢蘋汀」。在殘霞夕照下所看到的是種在花池裡的花,長在水邊或小洲上的蘋草,無一字道及情,但情卻寓於景中了。「十頃波平」,正是歐陽修在另一首《採桑子》里寫的 「無風水面琉璃滑」。波平如鏡,而且這「鏡面」浩渺無邊。「野岸無人舟自橫」,這句出自韋應物《滁州西澗》詩「野渡無人舟自橫」。作者改「渡」為 「岸」,說明「舟自橫」是由於當日的游湖活動結束了,因此這「無人」而「自橫」的「舟」,就更襯托出了此刻「野岸」的幽靜沉寂。
歐公在此詞中借嘯傲湖山而試圖忘記仕途的坎坷不平,表達了視富貴如浮雲的情趣。詞中用語平實卻極有表現力。
浣溪沙
一曲新詞酒一杯, 去年天氣舊亭台。
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歸來。 小園香徑獨徘徊。
賞析:此詞雖含傷春惜時之意,卻實為感慨抒懷之情。 詞之上片綰合今昔,疊印時空,重在思昔;下片則巧借眼前景物,著重寫今日的感傷。全詞語言圓轉流利,通俗曉暢,清麗自然,意蘊深沉,啟人神智,耐人尋味。詞中對宇宙人生的深思,給人以哲理性的啟迪和美的藝術享受。
起句「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寫對酒聽歌的現境。從復疊錯綜的句式、輕快流利的語 調中可以體味出,詞人在面對現境時,開始是懷著輕 松喜悅的感情,帶著瀟灑安閑的意態的。但邊聽邊飲,這現境卻又不期然而然地觸發對「去年」所歷類似境界的追憶:也是和今年一樣的暮春天氣,面對的也是和眼前一樣的樓台亭閣,一樣的清歌美酒。然而,在似乎一切依舊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覺到有的東西已經起了難以逆轉的變化,這便是悠悠流逝的歲月和與此相關的一系列人事。於是詞人不由得從心底湧出這樣的喟嘆:「夕陽西下幾時回?」夕陽西下,是眼前景。但詞人由此觸發的,卻是對美好景物情事的流連,對時光流逝的悵惘,以及對美好事物重現的微茫的希望。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一聯工巧而渾成、流利而含蓄,在用虛字構成工整的對仗、唱嘆傳神方面表現出詞人的巧思深情,也是這首詞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這一聯所含的意蓄。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時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雖然惋惜流連也無濟於事,所以說「無可奈何」,這一句承上「夕陽西下」;然而在這暮春天氣中,所感受到的並不只是無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還有令人欣慰的重現,那翩翩歸來的燕子不就象是去年曾在此處安巢的舊時相識嗎?這一句應上「幾時回」。花落、燕歸雖也是眼前景,但一經與「無可奈何」、「似曾相識」相聯系,它們的內涵便變得非常廣泛,帶有美好事物的象徵意味。在惋惜與欣慰的交織中,蘊含著某種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無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時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現,生活不會因消逝而變得一片虛無。只不過這種重現畢竟不等於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動地重現,它只是「似曾相識」罷了。
此詞之所以膾炙人口,廣為傳誦,其根本的原因在於情中有思。詞中似乎於無意間描寫司空見慣的現象,卻有哲理的意味,啟迪人們從更高層次思索宇宙人生問題。詞中涉及到時間永恆而人生有限這樣深廣的意念,卻表現得十分含蓄。
蝶戀花
檻菊愁煙蘭泣露, 羅幕輕寒, 燕子雙飛去。
明月不諳離恨苦, 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 獨上高樓, 望見天涯路。
欲寄彩箋兼尺素, 山長水闊知何處!
賞析:此為晏殊寫閨思的名篇。詞之上片運用移情於景的手法,選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點出離恨;下片承離恨而來,通過高樓獨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態生動地表現出來。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把此詞「昨夜西風」三句和歐陽修、辛棄疾的詞句 一起比作治學的三種境界,足見本詞之負盛名。全詞深婉中見含蓄,廣遠中有蘊涵。
起句寫秋曉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籠罩著一層輕煙薄霧,看上去似乎在脈脈含愁;蘭花上沾有露珠,看起來又象在默默飲泣。蘭和菊本就含有某種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潔),這里用「愁煙」、「泣露」將它們人格化,將主觀感情移於客觀景物,透露女主人 公自己的哀愁。「愁」、「泣」二字,刻畫痕跡較顯,與大晏詞珠圓玉潤的語言風格有所不同,但在借外物抒寫心情、渲染氣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寫新秋清晨,羅幕之間盪漾著一縷輕寒,燕子雙雙穿過簾幕飛走了。這兩種現象之間本不一定存在聯系,但在充滿哀愁、對節候特別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為不耐羅幕輕寒而飛去。這里,與其說是寫燕子的感覺,不如說是寫簾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輕寒,而且在心理上也盪漾著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
寒意。燕的雙飛,更反托出人的孤獨。這兩句純寫客觀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接下來兩句「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從今晨回溯昨夜,明點「離恨」,情感也從隱微轉為強烈。明月本是無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離恨之苦,而只顧光照朱戶,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應怨恨它,但卻偏要怨。這種彷彿是無理的埋怨,卻有力地表現了女主人公在離恨的煎熬中對月徹夜無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悵觸。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過片承上「到曉」,折回寫今晨登高望遠。「獨上」應上「離恨」,反照「雙飛」,而「望盡天涯」正從一夜無眠生出,脈理細密。「西風凋碧樹」,不僅是登樓即目所見,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聽西風落葉的回憶。碧樹因一夜西風而盡凋,足見西風之勁厲肅殺,「凋」字正傳出這一自然界的顯著變化給予主人公的強烈感受。景既蕭索,人又孤獨,在幾乎言盡的情況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現
踏莎行
小徑紅稀, 芳郊綠遍。 高台樹色陰陰見。
春風不解禁楊花, 蒙蒙亂撲行人面。
翠葉藏鶯, 珠簾隔燕。 爐香靜逐游絲轉。
一場愁夢酒醒時, 斜陽卻照深深院。
賞析:此詞描繪暮春景色,上片寫郊外景,下片寫院內景,最後以「斜陽卻照深深院」作結,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起首三句描繪一幅具有典型特徵的芳郊春暮圖:小路兩旁,花兒已經稀疏,只間或看到星星點點的幾瓣殘紅;放眼一望只見綠色已經漫山遍野;高台附近,樹木繁茂成蔭,一片幽深。「紅稀」、「綠遍」、「 樹色陰陰」,標志著春天已經消逝,暮春氣息很濃。三句所寫雖系眼前靜景,但「稀」 「遍」 「見」這幾個詞卻顯示了事物發展的進程和動態。從「小徑」、「芳郊」、「高台」的順序看,也有移步換形之感。
「春風不解禁楊花,蒙蒙亂撲行人面。」所寫的楊花撲面,也是暮春典型景色。但詞人描繪這一景象時,卻注入了自己的主觀感情,寫成春風不懂得約束楊花,以致讓它漫天飛舞,亂撲行人之面。這一方面暗示已經無計留春,只好聽任楊花飄舞送春歸去;另一方面又突出了楊花的無拘無束和活躍的生命力。這里雖寫暮春景色,卻無衰頹情調,富有生趣。「蒙蒙」、「亂撲」,極富動態感。「行人」二字,點醒以上所寫,都是詞人郊行所見。
過片「翠葉藏鶯,珠簾隔燕」兩句,分寫室外與室內,一承上,一啟下,轉接自然。上句說翠綠的樹葉已經長得很茂密,藏得住黃鶯的身影,與上片「樹色陰陰」相應;下句說燕子為朱簾所隔,不得進入室內,引出下面對室內景象的描寫。著「藏」、「隔」二字,生動地寫出了初夏嘉樹繁陰之景與永晝閑靜之狀。
「爐香靜逐游絲轉」寫在如此閑靜的室內,香爐里的香煙,裊裊上升,和飄盪的游絲糾結、繚繞,逐漸融合在一起,分不清孰為香煙,孰為游絲了。「逐」、「轉」二字,表面上是寫動態,實際上卻反托出整個室內的寂靜。「逐」上著一「靜」字,境界頓出。
結拍「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跳開一筆,寫到日暮酒醒夢覺之時,原來詞人午間小飲,酒困入睡,等到一覺醒來,已是日暮時分,西斜的夕陽正照著這深深的朱門院落。這里點明「愁夢」,說明夢境與春愁有關。夢醒後斜陽仍照深院,遂生初夏日長難以消遣之意。前人評此詞寫景流麗,重其精神,不重其形跡。
晏殊詩詞的特點
他是閑雅情思的詞人。因為他身居高位,他是宰相,經常表現一些高雅的主題,使他的詩詞並不是俚俗語言,而是更多的以精約洗練的筆觸來表達某種生命的感觸。他是一種以少總多的一種古典的傳統,比如他著名的寫景的句子,「昨夜西風調碧樹」和「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晏殊的詞經常是一種意象式的,他常引唐詩入詞。比如,「情只似春楊柳,占斷可憐時候」,這樣的句子,以寫多情,寫愁,抽象的感情很難寫,他就用了一個春楊柳,所以他對後來影響很大,大家讀秦觀的詞,無邊絲雨細如潮,寫這個愁,他就用絲雨表達,所以總的來說這是一種唐詩的意向的方式。
晏殊的身世經歷,就決定了他的詞作的內涵的閑雅情思,手法的硬瘦,也就同時局限了詞人的視野,那晏殊的詞的題材比較狹窄,他絕不會有東坡詞的驚濤駭浪,他更多的寫一些什麼慶佳會,祝延長,什麼祝壽酒宴的作品,這樣的一些應酬之作,另外他即使是寫景物,我發現他經常重復,他也的最多的就是燕子,無情一去雲中燕,有意歸來樑上燕,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無可奈何花落去,似岑相識燕歸來,又回來了,很多的燕子,那後邊這兩句本身就是詩句,那麼詩詞都不分了,從這點上來說,是不是也可以看出晏殊以詩為詞這樣的特點,同時晏殊的詞喜歡寫花,寫草,寫梅花,寫細雨,寫落幕,寫愁緒,細草愁煙,幽花怯露等等。
晏殊富貴顯達的身世與他詩詞風格的關系
由於晏殊的才華出眾,使他很順利地獲得了高官厚祿,但我在他的詩詞中經常可以感受到他的悲傷與無奈。其實,晏殊正是一位敏銳的詩人,所以他的身世雖達,而他的詩詞中所流露的一份「無常」的傷感,卻是與其他不達的詩人同樣真實也同樣深切的。在他的傷感中,可以體會到一種曠達的懷抱。
晏殊的一首與其風格不太相符的作品
山亭柳
家住西秦,賭博藝隨身。花柳上,斗尖新。
偶學念奴聲調,有時高遏行雲。蜀錦纏頭無數,不負辛勤。
數年來往咸京道,殘杯冷炙謾消魂。衷腸事,托何人。
若有知音見采,不辭遍唱《陽春》。一曲當筵落淚,重掩羅巾。
晏殊詩詞的風格,一向都表現得平靜圓融,而這首詞卻偏偏寫的聲情激越,感慨悲涼。晏殊在遇到挫折時,往往會表現出他的另一面的剛峻的性格,而且極為激動。在這之後就會覺得這首詩表現出的感慨激越不但並非例外,而且正是必然的意中之事。這首風格例外的作品,不但不能使晏殊的理性的詩人的基礎動搖,而且反更多了一層有力的證明。
曾鞏(1019-1083),字子固,建昌軍南豐(今屬江西)人。後居臨川(今江西撫州西)。自稱「家世為儒」,
《胡使》詩雲:
南粟鱗鱗多送北,北兵林林長備胡。胡使一來大梁下,塞頭彎弓士如無。折沖素恃將與相,大策合副艱難須。還來里閭索窮骨,斗食尺衣皆北輸。中原相觀雙失色,胡騎日肥妖氣粗。九州四海盡帝有,何不用胡藩北隅?
這樣的言語,在曾鞏的論政之文中不曾有過。"斗食尺衣皆北輸「,"胡騎日肥妖氣粗「,這是對北宋朝廷刮民髓齎盜糧的苟安政策的生動概括。剝奪百姓的衣食,養肥入侵的軍馬。這是十分令人痛心的事,曾鞏循循儒者,於此也不能不慨乎言之。
曾鞏還有《追租》一詩,其中有句雲:"赤日萬里灼「,"禾黍死磽確「。"飢羸乞分寸,斯須死笞縛「。"公卿飽天祿「,"每肆誅求虐「。這是說天旱民飢,而官方不恤。曾鞏在這里頗有為民請命之意。最後說:"試起望遺村,霾風振墟落「,面對民間疾苦,曾鞏是無能為力的。
曾鞏一生,歷任地方官職,鞠躬盡瘁,似乎沒有什麼抱怨。幾次上書,皆以侍親為言。但在詩中,有時也微露不滿。
又如《人情》詩雲:
人情當面蔽山丘,誰可論心向白頭!天祿閣非真學士,玉麟符是假諸侯。詩書落落成孤論,耕釣依依憶舊游。早晚抽簪江海去,笑將風月上扁舟。
在這樣一些詩里,曾鞏流露了更真切的情感。曾鞏不是詩人,但在詩里卻更體現了他的"全人「。
詠柳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
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這首詩把柳絮飛花的景色寫得十分生動。柳絮在東風相助之下,狂飄亂舞,鋪天蓋地,似乎整個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事物的特色。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個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①倚--仗恃,依靠。狂--猖狂。這兩句形容柳樹在春天綠得很快:柳條似乎還沒有發黃,但趁著東風吹暖,一下子便飛快地變綠了。②解把--解得,懂得。飛花--柳絮。③這兩句的意思是:不要只看到柳絮飛揚,遮天蔽日,要知道還有清霜臨降、柳葉飄零的時候啊!曾鞏的《詠柳》是哲理詩,借柳鞭撻了得志便猖狂的小人。
《城南》曾鞏
雨過橫塘水滿堤,亂山高下路東西。一番桃李花開盡,惟有青青草色齊。
《城南》所寫:春雨迅猛,池塘水滿,遙望群山,高低不齊,東邊西側,山路崎嶇,熱熱鬧鬧地開了一陣的桃花和李花,此刻已開過時了,只見眼前春草萋萋,碧綠一片。詩人通過桃花、李花容易凋謝雨小草青色長久相對比,暗示料這樣的一個哲理:桃花、李花雖然美麗,生命力卻弱小;青草雖然樸素無華,生命力卻很強大。 這也許就是《城南》一詩的詩意吧?
西樓
海浪如雲去卻回,北風吹起數聲雷。
朱樓四面鉤疏箔,卧看千山急雨來。
此詩題為《西樓》,其實只是寫了從樓上望到的一場暴雨。前兩句寫雨前風起雲涌,雷聲驟起,預示暴雨即將來臨。詩人於是高高掛起了四周的窗簾,躺下身來卧觀群山急雨。
陶淵明又名潛,字元亮,號五柳先生,尋陽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
陶淵明生活在晉宋易代之際十分復雜的政治環境之中。他的曾祖父陶侃曾任晉朝的大司馬;祖父做過太守,父親大概官職更低一些而且在陶淵明幼年就去世了。在重視門閥的社會里,陶家的地位無法與王、謝等士族相比,但又不同於寒門。陶侃出身寒微,被譏為「小人」,又被視為有篡位野心之人。可以想見,他的後人在政治上的處境是相當尷尬的。
年幼時,家庭衰微,八歲喪父,十二歲母病逝,與母妹三人度日。孤兒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裡生活。孟嘉是當代名士,「行不苟合,年無誇矜,未嘗有喜慍之容。好酣酒,逾多不亂;至於忘懷得意,傍若無人。」(《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淵明「存心處世,頗多追仿其外祖輩者。」(逮欽立語)日後,他的個性、修養,都很有外祖父的遺風。外祖父家裡藏書多,給他提供了閱讀古籍和了解歷史的條件,在學者以《庄》《老》為宗而黜《六經》的兩晉時代,他不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樣學了《老子》《莊子》,而且還學了儒家的《六經》和文、史以及神話之類的「異書」。時代思潮和家庭環境的影響,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兩種不同的思想,培養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愛丘山」的兩種不同的志趣。
辭彭澤令,是陶淵明一生前後兩期的分界線。此前,他不斷在官僚與隱士這兩種社會角色中做選擇,隱居時想出仕,出仕時要歸隱,心情很矛盾。此後他堅定了隱居的決心,一直過著隱居躬耕的生活,但心情仍不平靜:「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念此懷悲凄,終曉不能靜。」(《雜詩》其二)他在詩里一再描寫隱居的快樂,表示隱居的決心,如「且共歡此飲,吾駕不可回」(《飲酒》其九);
「託身已得所,千載不相違」(《飲酒》其四)。這固然是他真實的感受,但也可以視為他堅定自己決心的一種方法。在後期他並非沒有再度出仕的機會,但是他拒絕了。晉朝末年曾征他為著作佐郎,不就。劉裕篡晉建立宋朝,他更厭倦了政治,在《述酒》詩里隱晦地表達了他對此事的想法。到了晚年他貧病交加,
「江州刺史檀道濟往候之,偃卧瘠餒有日矣。道濟謂曰:『賢者處世,天下無道則隱,有道則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對曰:『潛也何敢望賢,志不及也。』道濟饋以粱肉,麾而去之。」(蕭統《陶淵明傳》)宋文帝元嘉四年去世前寫了一篇《自祭文》,文章最後說:「人生實難,死如之何?嗚呼哀哉!」 這成為他的絕筆。
《歸園田居五首》
其一∶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十三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抱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閑。久在樊籠
H. 三國時期有"文學櫞"官階一職
古代官名,正史書中未有詳細介紹。《歐陽修集·南鄉太守碑陰》中記載曰「右南鄉太守將吏三百五十人,分為二卷,其摩滅者猶有二十餘人。人皆有邑姓名字,而無次序。其名號有令,有長,有南閣祭酒、門下督、主簿、部督郵、監汀督郵、部勸農、五官掾、文學掾、營軍掾、軍謀掾、府門亭長、主記史、待事掾、待事史、部曲將、部曲督,又有賊曹、功曹、議曹、戶曹、金曹、水曹、科曹、倉曹、鎧曹、左右兵曹,曹皆有掾,又有祭酒,有史,有書佐,有修行,有從掾位,有從史位,有史,有小史等。魏、晉之際,太守官屬之制蓋如此,他書或時見一二,不能如此之備也。」由此可推測文學掾在古代官職中所處地位。《晉書·列傳第十四》也曾有記載「熊遠,字孝文,豫章南昌人也。祖翹,嘗為石崇蒼頭,而性廉直,有士風。黃門郎潘岳見而稱異,勸崇免之,乃還鄉里。遠有志尚,縣召為功曹,不起,強與衣幘,扶之使謁。十餘日薦於郡,由是辟為文學掾。遠曰:「辭大不辭小也。」固請留縣。太守察遠孝廉。屬太守討氐羌,遠遂不行,送至隴右而還。後太守會稽夏靜辟為功曹。及靜去職,遠送至會稽以歸。州辟主簿、別駕,舉秀才,除監軍華軼司馬、領武昌太守、寧遠護軍。」
掾在古代為副官佐或官署屬員的通稱,三公等高位者皆可辟召掾屬,魏武帝曹操為丞相時就曾任司馬懿為其文學掾。《晉書·帝紀第一》「及魏武為丞相,又辟為文學掾,敕行者曰:『若復盤桓,便收之。』帝懼而就職。」故其主要職責當是管理學校,教授弟子,也兼管郡內教化、禮儀之事。
三國時期確有此官職。例如:司馬懿之弟司馬孚就是文學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