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學經濟 » 歷史文學常識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歷史文學常識

發布時間: 2021-03-26 10:59:34

① 歷史文學常識有哪些

中國歷史文學常識集錦
(一)
【科舉職官】〖鄉試〗:錄取者稱為"舉人",第一名稱為"解元"、〖會試〗:錄取者稱為"貢生",第一名稱為"會元"、〖殿試〗:錄取者稱為"進士",第一名稱為"狀元",第二名為"榜眼",第三名為"探花"
【四書】《論語》、《中庸》、《大學》、《孟子》
【五經】《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
【八股文】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
【六子全書】《老子》、《莊子》、《列子》、《荀子》、《揚子法言》、《文中子中說》
【漢字六書】象形、指事、形聲、會意、轉注、假借
【書法九勢】落筆、轉筆、藏峰、藏頭、護尾、疾勢、掠筆、澀勢、橫鱗豎勒
【竹林七賢】嵇康、劉伶、阮籍、山濤、阮成、向秀、王戎
【飲中八仙】李白、賀知章、李適之、李琎、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

(二)
【蜀之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張道陵、嚴君平、李八百、范長生、爾朱先生
【揚州八怪】鄭板橋、汪士慎、李鱓、黃慎、金農、高翔、李方鷹、羅聘
【北宋四大家】黃庭堅、歐陽修、蘇軾、王安石
【唐宋古文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十三經】《易經》、《詩經》、《尚書》、《禮記》、《儀禮》、《公羊傳》、《榖梁傳》、《左傳》、《孝經》、《論語》、《爾雅》、《孟子》
【四大民間傳說】《牛郎織女》、《孟姜女》、《梁山伯與祝英台》、《白蛇與許仙》 【四大文化遺產】《明清檔案》、《殷墟甲骨》、《居延漢簡》、《敦煌經卷》
【元代四大戲劇】關漢卿《竇娥冤》、王實甫《西廂記》、湯顯祖《牡丹亭》、洪升《長生殿》

(三)
【晚清四大譴責小說】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吳沃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劉鶚《老殘游記》、曾樸《孽海花》
【五彩】青、黃、赤、白、黑
【五音】宮、商、角、徵、羽
【七寶】金、銀、琉璃、珊瑚、硨磲、珍珠、瑪瑙
【九宮】正宮、中呂宮、南呂宮、仙呂宮、黃鍾宮、大面調、雙調、商調、越調
【七大藝術】繪畫、音樂、雕塑、戲劇、文學、建築、電影
【四大名瓷窯】河北的瓷州窯、浙江的龍泉窯、江西的景德鎮窯、福建的德化窯
【四大名旦】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
【六禮】冠、婚、喪、祭、鄉飲酒、相見
【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六義】風、賦、比、興、雅、頌

(四)
【三山】安徽黃山、江西廬山、浙江雁盪山
【五嶺】越城嶺、都龐嶺、萌諸嶺、騎田嶺、大庾嶺
【五嶽】〖中嶽〗河南嵩山、〖東岳〗山東泰山、〖西嶽〗陝西華山、〖南嶽〗湖南衡山、〖北嶽〗山西恆山
【五湖】鄱陽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蘇〗、洪澤湖〖江蘇〗、巢湖〖安徽〗
【四海】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四大名橋】廣濟橋、趙州橋、洛陽橋、盧溝橋
【四大名園】頤和園〖北京〗、避暑山莊〖河北承德〗、拙政園〖江蘇蘇州〗、留園〖江蘇蘇州〗
【四大名剎】靈岩寺〖山東長清〗、國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江陵〗、棲霞寺〖江蘇南京〗
【四大名樓】岳陽樓〖湖南嶽陽〗、黃鶴樓〖湖北武漢〗、滕王閣〖江西南昌〗、大觀樓〖雲南昆明〗
【四大名亭】醉翁亭〖安徽滁縣〗、陶然亭〖北京先農壇〗、愛晚亭〖湖南長沙〗、湖心亭〖杭州西湖〗
【四大古鎮】景德鎮〖江西〗、佛山鎮〖廣東〗、漢口鎮〖湖北〗、朱仙鎮〖河南〗
【四大碑林】西安碑林〖陝西西安〗

② 古代文學常識大全

一、建安文學基礎:
1、建安文學新局面的開創者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傑出的詩人曹操。他詩歌創作 代表作品有描寫漢末戰亂和人民苦難的《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是《蒿里行》中的名句。表現統一天下雄心壯志、充滿積極進取精神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表現了他博大的胸懷;《觀滄海》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描寫了大海孕大含深的氣派。《短歌行》中的「青青子矜,悠悠我心」表現了作者對賢才的渴慕,《龜雖壽》中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表現了曹操積極進取精神。
2、曹操是建文學新局面的開創者,開用樂府舊題寫時事的先河。他的作品除五言外,四言詩也不少優秀之作,他學習漢樂府,但又有自己的風格。
3、現存最早的完整的文人七言詩是曹丕的《燕歌行》;他的《典論·論文》是現存最早了文學專論,他提倡文學,對建安文學的繁榮起了推動作用。
4、曹植的生活和創作可以分為前後兩個時期,以公元220年曹丕稱帝為界線,
5、曹植詩歌創作的代表作有描寫游俠少年的高超武藝和愛國精神的《白馬篇》,其中「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集中表現了少年的愛國精神;鼓勵朋友建功立業的《贈徐幹》;在思婦身上寄託自己的失意和苦悶的《七哀》;描寫一個少年斬斷羅網,拯救一隻黃雀的故事的《野田黃雀行》;描寫海邊人民貧困生活的《泰山樑甫吟》;以美女盛年未嫁的苦惱寄託自己懷才不遇之感慨的《美女篇》等。鍾嶸稱他的詩「骨氣奇高,詞采華茂」。
6、建安時期重要的作家有「三曹」「七子」和女詩人蔡琰。「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七子」之稱見於曹丕的《典論·論文》,指孔融、陳琳、王粲、阮瑀、應瑒、劉楨七人,成就最高的是王粲。
7、「七子」的詩歌創作中反映社會動亂和人民苦難的代表作有王粲的《七哀詩》其一,其中「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表現了戰亂給人民帶不的苦難。陳琳的《飲馬長城窟行》,阮瑀的《駕出北郭門行》等;抒寫個人的抱負和遭遇的代表作是劉楨的《贈從弟》三首等。
8、現存題為蔡琰的作品有五言《悲憤詩》,騷體《悲憤詩》和《胡笳十八拍》。最可信的是蔡琰所作的是五言《悲憤詩》。
第二、正始西晉文學基礎
1、正始文學泛指魏代末年的文學,此時期的代表作家是嵇康和阮籍。
2、嵇康的散文代表是《與山巨源絕交書》,詩歌的代表作是《贈秀才入軍》十八首;阮籍主要的詩歌創作是八十二首《詠懷詩》,最著名的散文是《大人先生傳》。
3、阮籍的《詠懷傳》在運用王言詩抒情和諷諭方面有較高的成就,其一中「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表現了自己的孤獨苦悶,給處於黑暗統治下的進步作家開拓了一條寫作政治抒情詩的道路,《詩品》的「言在耳目之內,情寄八荒之表」,概括的就是阮籍的詩風。陶淵明的《飲酒》,庾信的《擬詠懷》。
4、晉武帝太康前後的「三張、二陸、兩潘、一左」指導的是張華、張協、陸機、潘尼、潘岳、左思,他們是太康時期著名的詩人。
5、太康文學創作有兩種不好的傾向:一是模擬古人的風氣大盛;二是追求詞藻華美和對偶工整。劉勰所說「采縟於正始,力柔於建安」,指的就是太康文學。
6、太康時代最著名的作家是陸機,與之齊名的作家是潘岳,還有張華張協等。
7、陸機的代表作有模仿《古詩十九首》的《擬古詩》十二首,描寫行旅生活的《赴洛道中作》;潘岳的名作是《悼亡詩》三首。
8、左思是西晉最有成就的詩人,他的詩直接繼承了建安風骨有「左思風力」之稱。
9、左思的代表作有《詠史》八首,作品採用了典故,運用了對比等手法,如「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即是對比,「澗底松」和「山上苗」即是比喻寒門知識分子和士族子弟,又是用對比反映寒門知識分子與世族門閥的矛盾。此外,《招隱》《嬌女詩》《三都賦》都是他的名作。
10、劉琨的代表作是《扶風歌》,他是著我的愛國詩人。郭璞的代表作是《洲仙詩》十四首,他是一位玄言詩人,《詩品序》中「理過其辭,淡乎寡味」即是對玄言詩的批評。
第三、陶淵明基礎:
1、陶淵明,又名潛,字元亮,潯陽柴桑人,謚號「靖節徵士」,因其曾作過彭澤令,所以後人又稱他為陶彭澤,他辭去彭澤令後,過著「晨興埋荒穢,帶月荷鋤歸」的躬耕生活。
2、陶淵明的詩可以分成兩類:田園詩和詠懷、詠史詩。他的散文辭的名篇是《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感士不遇賦》等。
3、陶淵明的田園詩歌按其內容可以分為三方面:一部分表現農村的恬美靜穆,和他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代表作有《歸田園居》其一(「少無適俗韻」),《飲酒》其五(結廬在人境)等;另一部分以極大的熱情歌詠了農業勞動,以及在勞動中與農民建立的友誼,如《歸田園居》其三(種豆南山下),《庚戌歲九月中於西田獲早稻》(人生歸有道)等;還有一小部分反映了農村凋蔽和自己的窮困生活,如《歸田園居》其四(久去山澤游)、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等。晚年所作的《桃花源詩並記》是他田園詩的一個新發展。
4、陶淵明的詠懷、詠史詩繼承了正始詩人阮籍和西晉詩人左思的伎,發揚了建安的精神。代表作有《雜詩》其二(白日淪西阿),《讀山海經》其十(精衛銜微木)等。
5、魯迅稱一些陶淵明的詠懷、詠史詩,如《讀山海經》其十為「金剛怒目式」的作品。
6、陶淵明詩歌的藝術特色:1、平淡與醇美的統一。陶詩很少用奇特的形象、誇張的手法和華麗的詞藻,甚至連形容詞都少用。2、情、景、理的統一。
7、陶淵明是魏晉南北朝最有成就的詩人,他的出現打破了了玄言詩的統治,詠懷、詠史詩繼承了阮籍、左思的傳統,發揚了建安的精神,田園詩是他的獨創。「田園詩」成為一個流派在詩歌史上獨樹一幟,
8、陶詩的藝術對後世的影響很大,唐代學習田園詩的有王維、孟浩然、韋應物、柳宗元等詩人。
第四章南北朝樂府民歌基礎:
1、南朝樂府民歌約五百首,大部分屬於《樂府詩集》的「清商曲辭」,其中「吳歌」三百二十六首,「西曲」一百四十二首,「神弦歌」十八首。
5、南朝樂府民歌,除吳歌、西曲外,還有一首較長的抒情詩《西洲曲》,屬《雜曲歌辭》。
8、北朝民歌主要收集在《樂集詩集梁鼓角橫吹曲》中,在《雜曲歌辭》、《雜歌謠辭》中也有一小部分,共約六十多首。
10、北朝民歌是北方各族人民的共同創作,我們所接觸到的,除漢人的作品外,還有氐人、羌人、鮮卑人,以鮮卑民歌居多。
12、北朝民歌中最傑出的長篇敘事詩是《木蘭詩》,它產生的時代不會晚於陳代,大概是北魏的作品。
第五南北朝詩文基礎:
1、晉宋之際代替玄言詩的是謝靈運開創的山水詩。
2、謝靈運因襲封康樂公,故又稱謝康樂。他的山水詩的代表作有《登池上樓》(潛虯媚幽姿)和《入彭蠡湖口》(客游倦水宿)等。《登池上樓》中「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是寫景名句。
3、鮑照對詩歌形式的主要貢獻是為七言詩拓寬道路,其詩歌代表作有《擬行路難》其六(對案不能食),其中「自古聖賢皆貧賤,何況我輩孤且直」的詩句,表現了對門閥制度的不滿,《擬古》其三(幽並重騎射)、其六(束薪幽篁里)《代出自薊北門行》(羽檄起邊亭)等也是其代表作。
4、鮑照的詩歌直接繼承著建安文學的傳統,大力寫作樂府詩,他是繼曹丕之後,對七言詩貢獻最大的詩人。
5、教材中提到繼承建安風骨或發揚其精神的詩人有:阮籍、左思、陶淵明、鮑照。
6、所謂新體詩是指自齊至隋百餘年中講究聲律、對偶的作品,名曰新體詩。齊梁陳三代是新體詩形成和發展的時期。所謂新體,是就其形式而言。齊永明年間著名詩人沈約根據四聲和雙聲疊韻來研究詩句中聲、韻、調的配合,指出八種應避免的聲律上的毛病,叫做「八病」。齊永明年間沈約等人開創的,由聲律與對偶互助配合而形成具有格律的新體詩,稱永明體。
7、新體詩作家除沈約外,成就較高的還有齊詩人謝朓、梁詩人何遜、陳詩人陰鏗等。
8、文學史上把謝靈運和謝朓分別稱為「大謝」和「小謝」。謝朓因為做過宣城太守,所以又有「謝宣城」之稱。
9、謝朓山水詩有一首寫春江日暮景色的名篇,題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灞矣望長安)其中的「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描寫春江日暮景色,「喧鳥覆春州,雜英滿芳甸」寫建康(南京)周圍的景色,是寫景名句。
10、謝朓的一些五言四句的小詩,帶有南朝民歌氣息,語言精練,情味雋永,如《玉階怨》(夕殿下珠簾)和《王孫游》(綠草蔓如絲)等。
11、繼玄言詩、山水詩後南朝一度盛行的詩歌是宮體詩。
12、杜甫在《解悶十二首》中說:「頗學陰何苦用心」反映的是陰鏗、何逮兩位詩人。他們的名篇分別是陰鏗的《江津送劉光祿不及》(依然臨江渚)何遜的《相送》(客心已百念)等
13、集南朝詩歌成就之大成的詩人是庾信,他早年是梁朝有名的宮體詩人,後出使西魏,遂終身羈留在北方,他初步融合了南北詩風。
14、庾信詩歌的代表作是《擬詠懷》二十七首。他是南北朝時期駢賦,駢文成就最高作家,賦的代表作是敘述梁代興亡和自己身世的《哀江南賦》,五言小詩的名作有《寄王琳》(玉關道路遠)和《重別周尚書》(陽光萬里道)。
15、駢文是與散相對而言的,它有三個特點:第一是講究對偶,又多用四六句,因為兩句兩句的對偶,好象是並駕的兩匹馬,所以叫駢文。第二是語音方面講究平仄。第三是多用典故和華麗的詞藻。可以說駢文是一種詩化的散文。
16、南北朝駢文中,有代表性的名作有鮑照憑吊廣陵的《蕪城賦》,孔稚圭諷刺假隱士周顒的《北山移文》,梁江淹的《恨賦》《別賦》,陶宏景的《答謝中書書》,吳均的《與宋元思書》和庾信的《哀江南賦》等。
17、北朝散文的代表作有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和楊炫之的《洛陽伽藍記》。
第六魏晉南北朝小說:
1、南北朝小說,按其內容可分為兩類,即志怪小說和志人小說。
2、南北朝小說中現存比較完整的,並能代表這個時期志怪小說面貌的是東晉干寶的《搜神記》
3、南北朝志人小說的集大成的代表作是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
4、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共分三十六篇,為之作注的是梁代的劉孝標。
魏晉南北朝文學理論
1、我國現存第一篇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的專論是曹丕的《典論論文》
2、《典論論文》之後,文學批評史上另一篇重要的作品是西晉陸機的《文賦》
3、我國文學批評史上最重要、最系統的一部文學理論著作是劉勰的《文心雕龍》
4、成書於梁代的一部專門評論五言詩的菱是鍾嶸的《詩品》
隋唐五代文學基礎:
1、據清代康熙年間所編的《全唐詩》所錄,唐代有詩人兩千餘人,作品四萬八千九百餘首,共九百卷。
2、唐詩的發展一般分為初、盛、中、晚四個時期。
3、初唐前五十年,宮體詩充斥詩壇。以「綺錯婉媚為本」的「上官體」是這個時期的代表。
4、唐代文學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局面,詩歌、散文、小說都得到很大發展,同時還興起了詞和變文這兩種文學形式。
5、初唐的中心問題是:(1)沖破六朝詩歌的狹窄題材,使詩歌表現廣闊的社會生活和重大的政治問題;(2)擯棄輕浮綺靡的詩風,建立剛健有力的新詩風;(3)確立律體,發展七言歌行。
6、初唐後五十年,先有「四傑」開始突破「宮體」的內容,繼有沈宋確立了律詩的形式,最後陳子昂痛斥齊梁詩風,高倡建安風骨,才為唐詩開辟了發展的道路。
7、以李白為代表的積極浪漫主義是盛唐詩歌的主流,政治詩和邊塞詩集中體現了盛唐詩歌的特色。
8、以白居易為代表的新樂府運動象一條大河貫穿了整個中唐。
9、愛情主題在晚唐十分流行,這是受了市民文學的影響。
隋及初唐詩壇
1、唐代初年,舊陳、隋入唐的宮庭詩人仍「承陳隋風流,浮靡相矜」,用詩歌為統治者歌功頌德,點綴昇平。這些詩人中最有名的是宮庭詩人上官儀,他的詩「以綺錯婉媚為本」,時人謂之「上官體」,上官儀把六朝以來的對仗加以程式化,提出「六對」、「八對」等名目,這些法式成為後人寫作律詩的規范。
2、在初唐詩壇上,詩人王績是位較突出的詩人,他的《野望》不僅風格澹遠,而且已是成熟的五律了。他的主要貢獻在於他上承梁陳,下啟沈宋,開一代新詩風。
3、初唐四傑:指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四人。他們都是七世紀下半期「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的作家,他們力求擺脫齊梁詩風,突破了宮體詩的狹小范圍,擴大了詩歌題材,他們憑自己的創作登上初唐詩壇,上承梁陳,下啟沈宋,在詩壇上佔有重要地位,「四傑」中,盧駱可能比王楊時代稍早些,盧駱發展了七言歌行,王楊擅長五律。
4、「四傑」的創作有共同之處,又有所不同,他們上承梁陳,下啟沈宋,在詩壇上佔有重要地位,「四傑」中盧洛由陳隋入唐,其詩仍有「宮體詩」的韻味,其歌行體是「宮體詩」的新發展和新改造;五律到王楊手中才開始定型,是五律的奠基人。
5、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可算是當時最好的五律了,其中「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兩句歷來為人稱道。
6、杜甫的《戲為六絕句》充分肯定了四傑的地位。
7、劉希夷的七言歌行《代悲白頭翁》是其代表作,「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是其中的名句。
8、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以孤篇壓倒全唐。
9、沈佺期、宋之問的主要成就是總結了六朝以來聲律方面的創作經驗,確立了律詩的形式。
10、和沈、宋同時,工於律詩的人還有不少,李嶠、蘇味道、崔融、杜審言被稱為「文章四友」。
11、陳子昂的詩歌主張見於他的《修竹篇序》中,他以復古為革新,主張繼承建安風骨、正始之音。
12、陳子昂今存詩一百二十餘首,《感遇》三十八首是其代表作。其《登幽州台歌》是一首膾炙人口的佳作,全詩只有四句,前二句寫自己的孤獨,後二句寫人生之有限,感情深沉蘊藉。
盛唐詩壇:
1、前人常以張九齡與陳子昂並稱,他的《感遇詩》十二首和陳子昂的《感遇》很近似,都是興托諷諫之作。
2、開元初年,賀知章、包融、張旭、張若虛被稱為「吳中四士」。
3、賀知章的《詠柳》是一首著名的詠物詩,它借柳樹歌詠了春風,贊美了欣欣向榮的春天。
4、張說的代表作是《鄴都引》,王翰的代表作是《涼州詞》,王灣的代表作是《次北固山下》。
5、孟浩然是著名的田園詩人,但他詩歌的主要題材卻多是山水行旅。其詩歌的風格是恬淡孤清。
6、《過故人庄》是孟浩然田園詩中寫得最出色的作品之一,它在八句五言詩中,寫了田園景物的清新秀麗,故人情誼的真摯深厚,田家生活的簡朴可愛。
7、盛唐時期真正大量寫田園詩的是儲光羲,他偏重寫農家的快樂,如《釣魚灣》、《田家雜興》等。
8、王維,字摩詰,太原祁人。他的思想和創作以天寶初為界可分為前後兩期,前期熱衷政治,奮發有為。後期則是吃齋奉佛。
9、王維詩歌的題材相當廣闊,主要有三方面:政治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
10、王維是詩人,也是畫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是蘇軾對王維山水詩畫的評價。
11、王維的邊塞詩《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兩句,把邊塞沙漠景色描繪得歷歷在目,歷來為人稱道。
12、王維的詩在抒情方面以構思精巧和語言新鮮見長。《送元二使安西》被《詩藪》評為唐絕句之冠。
13、王之渙僅存六首絕句,其《登鸛雀樓》中「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本非說理,卻包含了生活的哲理。
14、李頎是著名的邊塞詩人,又以贈答最多,而且善於用古詩描寫音樂。
15、崔顥最著名的詩是《黃鶴樓》其中第二聯「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兩貫穿了古今,神思邈遠。
16、王昌齡曾做過江寧丞,所以有「詩家天子王江家」之稱,他的七言絕句,只有李白能與之媲美。
18、高適詩歌今存二百餘首,從體裁看,絕大部分是古詩,尤以七言歌行見長。
19、高適邊塞詩的特色是「尚質主理」,即以政治家的眼光去分析邊防問題。其代表性作品《燕歌行》即是有感於張守珪軍中之事而作。
20、岑參與高適齊名,並稱「高岑」。岑參的詩「尚巧主景」,他善於用濃重的色調描繪邊塞的奇異景色;用奇特想像造成鮮明的詩句;音調悲壯 宏亮,用韻靈活,有的三名一換韻,如《走馬川行》;有的兩句一換韻,如《輪台歌》等。
21、「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是岑參《白雪送武判官歸京》中的名句;「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是其《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中的名句。
解詞與簡答
1、山水田園詩派:山水田園詩派是盛唐的一個重要詩派,以描寫山水田園生活而得名,以王維孟浩然為主要代表,另外還有儲光羲等,這一派詩人注意反映山水田園的自然風光,體物精細而風格淡遠,對後世文學有較大影響。
2、邊塞詩派:盛唐時期著名的詩歌流派,以高適、岑參為代表,故雙稱「高岑詩派」。此派作家有王昌齡、王之煥、李頎等。他們多用七言歌行和七絕,多方面表現邊塞生活和景色,往往筆力雄健,色彩濃烈,風格雄渾奔放。
3、王維詩歌的主要內容:王維詩歌的題材相當廣闊,主要有政治詩、邊塞詩和山水田園詩。他的邊塞詩具有豪壯的英雄氣概,如《少年行四首》,善於描繪邊塞的景物,如《使至塞上》、《隴頭吟》、《老將行》。王維早年,曾經寫過一些抨擊權貴、不滿現實的政治感遇詩,如《寓言》,後期的詩往往滲透著佛家虛無冷寂的情調,有些田園詩表現了大自然的幽靜恬適之美,審美趣味比較高。
李白:1、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雖然有復雜的思想傾向,擔仍有一個中心主題,這就是理想和現實的矛盾。
2、李白是繼屈原之後,積極浪漫主義的又一高峰。
3、杜甫稱贊李白是「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4、李白的詩歌的語言清新、豪放,用他自己的話說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這恰好說明了他詩歌的語言特色。
李白在汲取了民歌語言清新明快特點的同時,又注意繼承建安以來優秀詩人的藝術傳統,因而又具有精美的特點。
6、《獨坐敬亭山》中的「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表現了李白的豐富想像力,在他的筆下,大自然都具有了生命。
7、《子夜吳歌》、《早發白帝城》都是用極單純的語言表達了深厚的感情。
二、解詞與簡答
1、簡要說明李白詩歌的藝術特色:(1)形象往往是個性化的,帶有強烈的主觀感情色彩。如《蜀道難》。(2)李白詩歌的意象往往是超越現實的,如《夢游天姥吟留別》、《梁甫吟》等。(3)李白的誇張是最大膽的,又是最易為人接受的。如《秋浦歌》「白發三千丈」(4)李白的語言清新、豪放,不拘於格律,不雕琢字句,一切統一於自然。
杜甫:1、杜甫的家庭有兩特色,一是「奉儒守官」,二是「立功立言」。從杜甫的一生來看,他一直在實踐著他的家訓,無論窮達,他都要兼濟天下,可見他的思想屬於儒家,這一點從他敘事詩都統一在憂國憂民的政治熱情中即可證明。
2、天寶十四年,杜甫往奉先縣控望家小,回家後即寫了《自就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其中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兩句詩成為千古名句。
3、公元七五年春,杜甫自東都歸華州,將沿途所見寫成了著名的「三吏」、「三別」(《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4、杜甫《春夜喜雨》中最後一聯「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寫春雨的可愛,它給人們送來了一個萬紫千紅的春天。
5、《春望》中的「國破山河在」等詩句,表現了杜甫對國事的感慨,悵恨與家人離別。
6、杜甫喜歡歌詠鳳凰,這幾乎成了詩人的化身和寫照。因此,他筆下的鳳凰如他一樣仁愛善良。
7、在杜甫的七律抒情詩中,藝術性最高的是《秋興八首》組詩。
8、杜甫詩歌在寫法上顯著的特點之一是用身邊瑣事表現重大主題,如《春望》、《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又呈吳郎》等。通過人物對話表現重大主題是杜詩的又一特色,如《兵車行》《石壕吏》等。
9、秋天和大江是杜詩中最富想像力的兩個形象,在《登高》、《白帝》、《秋興八首》等詩中,都集中了這兩個形象。
10、杜甫詩歌的語言是蒼勁凝煉的,用他的說法是「詩成毫發無遺憾」。
11、杜甫是一個眾體兼長的詩人,五言、古體、律詩、絕句,他都無不運用自如,其中尤以古體和律體為佳,他是唐代寫作七律的第一大家。同時,他「即事名篇」的新樂府詩,直接開啟了中唐的新樂府運動。所以我們說,杜甫是一位承前啟後的作家。
12、杜甫所經歷的重大歷史事件,在他的詩中都得到了深刻反映,所以他又被稱為「詩史」。
簡答題:1、舉詩例簡要說明杜甫詩歌的思想內容?答:杜甫詩歌的主要思想內容是:(1)面對現實,諷諭時事,如《兵車行》、《麗人行》《三吏》《三別》等。(2)反映人民的生活和疾苦,如《水會渡》、《負薪行》、《遭田父泥飲美來中丞》《自京赴奉先縣詠懷》(3)熱愛生活,描寫日常生活,如《舟前小鵝》《春夜喜雨》《月夜》《北征》《羌村》等。
2、簡述杜甫詩歌的藝術特點:答:第一,善於對現實生活作多方面的藝術概括,第二、雄渾壯闊的藝術境界和細致入微的表現手法,第三,杜詩在語言藝術方面有突出的成就,他的語言主經過千錘百煉的。第四,杜甫是眾體兼長的詩人。五言七言古體律詩絕句,他無不運用自如,尤以古體和律體為佳。
新樂府運動和白居易:1、新樂府指的是新題寫時事的樂府,中唐新樂府運動是由張籍、王建、李紳的創作開始的,李紳寫《新題樂府》二十篇,元稹和之,白居易又元稹的基礎上擴充為五十首,名曰「新樂府」,並在序里明確提出其詩歌創作的主張,於是新樂府創作從杜甫開始,經過元結、顧況,到白居易就形成了一個現實主義詩歌運動。重要作家除白居易外,還有元稹、張籍、王建、李紳等。
2、用新題寫時事的新樂府,始創於杜甫,從杜甫到白居易過渡的作家 是元結、顧況、戎昱、戴叔倫等。
3、寫新樂府取首二字為題為白居易總結新樂府「首章標其目,卒章顯其志」的特點開了先河的詩人是顧況,而除了白居易外,在新樂府運動中創作成就最高的是張籍和王建。
4、「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是李紳《憫農》中著名詩句。
5、白居易一生以四十四歲貶為江州司馬為界,分為前後兩期,前期是「兼濟天下」時期,後期是「獨善其身」時期。
6、白居易將自己的詩分為四類:諷諭詩、閑適詩、感傷詩、雜律詩。其中成就最高的是諷諭詩,大都寫於前期。
7、在白居易感傷詩中有兩首著名長詩,它們是《長恨歌》和《琵琶行》,其中《琵琶行》在描寫音樂形象方面歷來為人所稱道。
8、「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白居易在《與元九書》一文中提出的文學創作主張。
簡答題:1、簡要舉例說明白居易詩歌的藝術特點?答:(1)突出地表現在詩歌語言上。淺顯平易,有意到筆隨之妙。(2)善於運用一、二警句統攝全篇,達到言淺意深,平淡中見警奇的效果。(3)還突出地表現在敘事詩上,以敘事為主,結合抒情,脈絡分明,曲折生動,人物個性突出。

③ 關於歷史文學常識

元曲「四大家」指關漢卿、白樸、馬致遠、鄭光祖四位元代雜劇作家。明代何良俊在《四友齋叢說》中說:"元人樂府稱馬東籬、鄭德輝、關漢卿、白仁甫為四大家。"在此以前,元代周德清在《中原音韻》序中說:"樂府之盛之備之難,莫如今時……其備則自關、鄭、白、馬,一新製作。"但是,周德清雖以四人並稱,卻並未命以"四大家"之名,另外,明初賈仲明為馬致遠作的吊詞中又有"共庾、白、關老齊眉"的說法,庾指庾吉甫。這些說法表明,元曲四大家的概念是逐漸形成的。
關於這幾位元曲作家的排列和評價,因人因時而各有不同。元代鍾嗣成的《錄鬼簿》把關漢卿列為雜劇作家之首,賈仲明稱關漢卿是:"驅梨園領袖,總編修師首,捻雜劇班頭。"但明初朱權的《太和正音譜》卻首推馬致運,以為"宜列群英之上",而以關漢卿為"可上可下之才"。明代前期以後,又有盛贊鄭光祖而貶低其餘三家的,如何良俊《四友齋叢說》說:"馬之辭老健而乏滋媚,關之辭激厲而少蘊藉,白頗簡淡,所欠者俊語,當以鄭為第一。"清人王季烈《曲談》中則認為"關、白、馬、鄭諸家"。近代王國維的《宋元戲曲史》中說:"元代曲家,自明以來,稱關、馬、鄭、白,然以其年代及造詣論之,寧稱關、白、馬、鄭為妥也。關漢卿一空倚傍,自鑄偉詞,而其言曲盡人情,字字本色,故當為元人第一。"
關漢卿、白樸、馬致遠、鄭光祖代表了元代不同時期不同流派雜劇創作的成就,他們被稱為"元曲四大家",已為歷史公認。明代王世貞、王驥德等人為王實甫未被列入"四大家"而提出非難,王驥德還提出"王、馬、關、鄭"說。清代李調元《雨村曲話》則有"馬、王、關、喬(吉)、鄭、白"之說,但未見流行。 書畫「四大家」 唐初四傑 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初唐四大書法家 歐陽詢`褚遂良`虞世南`薛稷

北宋四大書法家 蔡襄`蘇軾`黃庭堅`米芾

楷書四大家 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趙孟

元曲四大家 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白樸`

元朝山水畫四大家 黃公望`吳鎮`倪瓚`王蒙

明代吳門四大畫家 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

北宋文壇四大家 王安石`歐陽修`蘇軾`黃庭堅

④ 高考歷史文學常識

在我國古代的歷法中,很多採用天乾地支記事,天干是十天干,分別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十二地支,分別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乾地支搭配用來紀年、紀月、紀日,如:甲子年、戊戌年、丁未月、辛丑日等,地支單獨的還可做時辰用,如:子時,卯時等。
不知你要的是不是這個 ,希望對你有用。

⑤ 一個古代的文學常識

是鍾無鹽

春秋時期的無鹽,本名鍾離春,長得奇醜,臼頭深目,長指大節,皮膚如漆,聲如夜梟,因此年過40還流離失所。但,別小看她。這個其貌不揚、發展平凡的女孩子,看似無野心,然而,最能花精力、時間去思考。當別的民間女子開始花枝招展、塗脂抹粉的時候,她閑著;當別的女子勤奉箕帚侍奉公婆的時候,她閑著;當別的女子圍著孩子轉、跑、跳的時候,她閑著。人家有捕獲男人、打點家族的大工程在手,她沒有。可是,這個女孩不弱啊,她有些私人工程在進行中,鋼鐵就是這樣煉成的。

這天,無鹽鼓足勇氣,前往臨淄求見齊宣王,大言不慚地說:「傾慕大王美德,願執箕帚,聽從差遣。」事實上,如果無鹽是一個美女的話,她就死定了。春秋各國,什麼都不怕,就怕特工。那時人員流動自由,三天兩頭都會有了不得的人才千里投奔:不要怕苦惱;要了怕睡不著。這里頭,有1/3是誠意投靠,1/3是間諜,另外1/3是雙重間諜。其中,以美女間諜最危險,一旦中計,就等著被敵國熬成葯渣吧。所以,齊宣王見美女自薦,就懷疑人家沒安好心,通常一斬了事。但無鹽長得實在是太丑了,不可能是做間諜的料。

齊宣王見了無鹽,禁不住哈哈大笑。無鹽一本正經地說:「大王,你太危險了,太危險了。」齊宣王令她說說。無鹽抬眼四顧,咬牙切齒,揮手撫膝。大家都愣了,不解何意。無鹽才賣著關子說:「抬眼是看四周烽火;咬牙切齒是代王張口納言,不絕諫阻之路;揮手是代王去除奸佞;撫膝是代王拆除奢靡的漸台……」

齊宣王經不起這種連哄帶騙,只好娶了無鹽,並把她立為王後。在無鹽的指教之下,齊國成為實力最強的「千乘之國」,臨淄成了戰國時期的文化中心。無鹽是著名的無貌而有德之婦,像黃帝、許允、諸葛亮、梁鴻也都娶了這樣的女人,可是從來沒聽說過有男人羨慕他們。

想必無鹽們並不真正快樂。她是齊國的標識、符號、象徵,也是齊宣王的賢內助、老師、臣子,獨獨不會是情人。諸葛亮鞠躬盡瘁為了國,但沒有家;梁鴻孟光一輩子舉案齊眉相敬如賓,沉悶至死———嫁了他們也不見得幸福。但是,如果先天不足,已不能巴望得到男歡女愛,也只能靠後天的智慧來贏得歸宿,實現抱負吧。

⑥ 古代文學常識

一、文化常識

1、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2、三國:魏、蜀、吳。

3、四大古典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西遊記》。

4、四大民間傳說:《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台》、《孟姜女》、《白蛇傳》。

5、世界四大短篇小說巨匠:契訶夫、莫泊桑、馬克吐溫、歐亨利。

6、蘇軾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

7、馬致遠的散曲代表作《天凈沙秋思》,被譽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創作了我國古典小說中最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品《紅樓夢》(又稱《石頭記》),它問世後就廣為流傳,深受人們喜愛,還出現了專門研究該書的一門學問紅學,紅學現已成為世界文學研究中的重要課題。

9、魯迅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陳毅被稱為元帥詩人;

臧克家因詩作多為農村題材,有泥土詩人之稱;

田間被聞一多譽為時代的鼓手(擂鼓詩人)。

10、歲寒三友:松、竹、梅。

11、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

12、文人四友:琴、棋、書、畫。

13、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14、四庫全書:經、史、子、集。

15、《詩經》六義指:風、雅、頌(分類)、賦、比、興(表現手法)。

16、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

17、桂冠、鰲頭、榜首、問鼎、奪魁:第一。

18、三綱五常:三綱:父為子綱、君為臣綱、夫為妻綱;五常:仁、義、禮、智、信。

19、四書五經是儒家的主要經典:四書即《論語》《孟子》《中庸》《大學》;五經指《詩》《書》《禮》《易》《春秋》。

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媧、神農;

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21、五金:金、銀、銅、鐵、錫。

22、五味:酸、甜、苦、辣、咸。

23、五行:金、木、水、火、土。

24、永字八法是說永字具有:點、橫、豎、撇、捺、折、鉤、提八種筆畫。

25、古代的學校有庠、序、太學等名稱,明清時最高學府為國子監。

26、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

27、古代科舉考試(從隋代至明清):

①童生試,也叫童試,應試者不分年齡大小都稱童生,合格後取得生員(秀才、相公)資格,這樣才能參加科舉考試。

②鄉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舉行的一次考試,由秀才參加,考取的叫舉人,第一名叫解(jie)員。

③會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京城舉行的一次考試,各省的舉人及國子監監生皆可應考,錄取三百名為貢士,第一名叫會元。

④殿試,是科舉制最高級別的考試,皇帝在殿廷上,對會試錄取的貢士親自策問,以定甲第。錄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號,第一名稱狀元(鼎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合稱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的稱號;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的稱號。

二、中國文學之最

1、最早的詩歌總集是《詩經》;

2、最早的愛國詩人是屈原;

3、最早的田園詩人是東晉的陶淵明;

4、最早的也是最傑出的邊塞詩人是盛唐的高適和岑參;

5、古代最傑出的豪放派詞人是北宋的蘇軾;

6、古代最傑出的女詞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7、古代最著名的愛國詞人是南宋的辛棄疾;

8、古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是唐代的李白;

9、古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是唐代的杜甫;

10、古代寫詩最多的愛國詩人是南宋的陸游;

11、古代最著名的長篇神話小說是明代吳承恩的《西遊記》;

12、古代最著名的長篇歷史小說是明初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13、古代最早寫農民起義的長篇小說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滸傳》;

14、古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長篇小說是清代曹雪芹的《紅樓夢》;

15、古代最傑出的長篇諷刺小說是清代吳敬梓的《儒林外史》;

16、古代最傑出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是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

17、古代最早的語錄體散文是《論語》;

18、古代最早的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是《左傳》;

19、古代最早的紀傳體通史是《史記》;

20、古代最傑出的銘文是唐代劉禹錫的《陋室銘》;

21、現代最偉大的文學家是魯迅;

22、現代最傑出的長篇小說是茅盾的《子夜》;

23、現代最有影響的短篇小說集是魯迅的《吶喊》。

三、常見借代詞語

1、桑梓:家鄉

2、桃李:學生

3、社稷、軒轅:國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學

6、烽煙:戰爭

7、巾幗:婦女

8、絲竹:音樂

9、須眉:男子

10、嬋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冊

13、伉儷: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傴僂,黃發:老人

16、桑麻:農事

17、提攜,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華蓋:運氣

21、函、簡、箋、鴻雁、札:書信

22、廟堂:朝廷

四、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2、並稱韓柳的是韓愈和柳宗元,他們是唐朝古文運動的倡導者。

3、一門父子三詞客:蘇洵(老蘇)、蘇軾(大蘇)、蘇轍(小蘇)。

4、豪放派詞人:蘇軾、辛棄疾,並稱蘇辛;婉約派詞人:李清照(女詞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隱、杜牧。

6、屈原:我國最早的偉大詩人,他創造了楚辭這一新詩體,開創了我國詩歌浪漫主義風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人,他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稱為孔聖人,孟子被稱為亞聖,兩人並稱為孔孟。

8、蘇軾稱贊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9、杜甫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其詩廣泛深刻的反映社會現實,被稱為詩史,杜甫也因此被尊為詩聖,有著名的三吏:《潼關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10、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史記》(又稱《太史公書》),作者是漢朝的司馬遷,魯迅稱《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12本紀、30世家、70列傳、10表、8書,共130篇。

11、四史:《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

12、元曲四大家:關漢卿、鄭光祖、白樸、馬致遠。

13、《聊齋志異》是我國第一部優秀文言短篇小說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聊齋是他的書屋名,志是記敘,異是奇怪的事情。

14、書法四大家: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趙孟(fǔ)

15、戰國時期百家爭鳴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孟子;

法家:韓非子;

道家:莊子、列子;

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陸游、楊萬里、范成大、尤袤。

17、邊塞詩人:高適、岑參、王昌齡。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趙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漢武:漢武帝劉徹。

19、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是東晉的陶淵明(陶潛),他不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學作品中四大吝嗇鬼:葛朗台、夏洛克、潑溜希金、阿巴貢。

21、中國吝嗇鬼的典型:嚴監生。

五、詩句與人

1、三顧頻頻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諸葛亮

2、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諸葛亮

3、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諸葛亮

4、已知天下三分鼎,猶竭人謀就出師。諸葛亮

5、剛正不阿,留得正氣沖霄漢;幽愁發憤,著成信史照塵寰。司馬遷

6、酌酒花間磨針石上,倚劍天外掛弓扶桑。李白

7、千古詩才,蓬萊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蓮居士謫仙人。李白

8、翁去八百年,醉鄉猶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歐陽修

9、鐵板銅琶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辛棄疾

10、世上蒼痍,詩中聖哲;人間疾苦,筆底波瀾。杜甫

11、猶留正氣參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文天祥

12、深思高舉潔白清忠,汩羅江上萬古悲風。屈原

13、四面湖山歸眼底,萬家憂樂在心頭。范仲淹

14、譯著尚未成書,驚聞隕星,中國何人領吶喊?先生已經作古,痛憶舊雨,文壇從此感彷徨。魯迅

15、列寧贊高爾基:無產階級藝術的最傑出的代表。

16、芭蕾舞的化身:烏蘭諾娃。

17、關漢卿被稱為:東方的莎士比亞。

六、一句話評書

①《三國演義》: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②《紅樓夢》: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曹雪芹語)

③《夢溪筆談》:中國科技史上的坐標。(英李約瑟)

④龍爭虎鬥:《三國演義》

⑤帝王的鏡子:《資治通鑒》

⑥雋永的說辭:《戰國策》

⑦不朽的戰爭藝術:《孫子兵法》

⑧舊時代的葬歌:《駱駝祥子》

七、人的稱謂

(一)稱字:幼時命名由父親長輩命名,成年(男20,女15)取字沈德鴻字雁冰,魯迅字豫才。

(二)稱號:一般只用於自稱,以顯示某種志趣或抒發某種情感,年齡不限,如李白號青蓮居士,白居易號香山居士,李清照號易安居士。

(三)稱謚號:古代王侯將相、高級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後被追加的稱號,如范仲淹稱文正,歐陽修稱文忠。

(四)稱籍貫:以人的出身地命名,如孟浩然稱孟襄陽,柳宗元又稱柳河東。

(五)稱官名:以人的官名來命名,如杜甫稱杜工部。

(六)稱官地:以人做官的地方來命名。如岑參:岑嘉州柳宗元稱柳柳州。

(七)古代帝王對貴族功臣的封賜爵號(位):公、侯、伯、子、男(五等)。

八、謙稱

1、自稱:愚、敝、卑、臣、仆

2、帝王自稱:孤、寡、朕

3、古代官吏自稱:下官、末官、小吏

4、讀書人自稱:小生、晚生、晚學、不才、不肖

5、古人稱自己一方的親屬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

6、其他自謙詞:

尊長者自稱:在上;

晚輩自稱:在下;

老人自稱:老朽、老夫;

女子自謙:妾。

九、敬稱

1、對帝王:萬歲、聖上、天子、聖駕、陛下、大王

2、對將軍:麾下

3、對於對方或對方親屬的敬稱用令、尊、賢

令:令尊(對方父親)令堂(對方母親)令兄(對方哥哥)令郎(對方兒子)令愛(對方女兒)

尊:用來稱與對方有關的人和物。

尊上(對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對方父親)

尊堂(對方母親)尊親(對方的親戚)尊命(對方的吩咐)尊意(對方的意思)

賢:稱平輩或晚輩。

賢家(指對方)賢郎(對方兒子)賢弟(對方弟弟)

仁:稱同輩友人中長於自己的人為仁兄。稱地位高的人為仁公。

4、稱年老的人為丈,丈人。唐以後稱岳父為丈人,又稱泰山。妻母為丈母,又稱泰水。

5、稱謂前加先表已死,用於敬稱地位高的人或年長的人。

稱死去的父親:先考、先父。

稱死去的母親:先妣、先慈。

已死的有才德的人:先賢。

死去的帝王:先帝。

6、君對臣敬稱:卿、愛卿。

7、對品格高尚、智慧超**的人用聖表敬稱,孔子為聖人,孟子為亞聖杜甫為詩聖,後來聖多用於帝王,如聖上、聖駕。

十、特殊稱謂

1、百姓的稱謂:布衣、黎民、庶民、蒼生、氓。

2、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輩中長幼排行的次序。

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3、不同的朋友關系之間的稱謂:

貧賤之交:賤而地位低下的時結交的朋友。

金蘭之交:情誼契合,親如兄弟的朋友。

刎頸之交: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

忘年之交:輩份不同,年齡相差較大的朋友。

竹馬之交:從小一塊長大的異性朋友。

布衣之交:以平民身份的相交往的朋友。

患難之交:在遇到磨難時結成的朋友。

4、年齡的稱謂:

垂髫:三四歲八九歲。

總角:八九歲十三四歲。

豆蔻:十三四歲十五六歲(比喻人還未成年,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稱為豆蔻年華。)

弱冠:20歲。

而立:30歲。

不惑:40歲。

知天命:50歲。

花甲:60歲。

古稀:70歲。

耄耋:80歲、90歲。

期頤:100歲。

十一、古代官職任免升降

1、遷:調職、調動,一般指陞官;左遷則為降職調動。

2、謫:降職並遠調。

3、拜:授給官職。

4、授:授予官職。

5、擢:選拔,提拔。

6、除:免去舊職而任新職。

7、罷:罷免、停職。

8、免:免除官職。

9、黜:廢黜,貶退,也用於剝奪王位或太子的繼承權。

十二、地理部分

1、陰:山北水南陽:山南水北。

2、左:東為左右:西為右。

3、河:黃河。江:長江。

4、五嶽:泰山(東)、衡山(南)、華山(西)、恆山(北)、嵩山(中)。

5、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九華山、峨眉山、普陀山。

6、六合:天、地、東、南、西、北六個方位。

7、八荒:東、東南、南、西南、西、西北、北、東北八個方向。

8、中國的古稱:九州、神州、赤縣、華夏、九土、中華、華夏。

9、重要城鎮名,古今對照。

蘇州:姑蘇;

成都:錦官城;

南京:金陵、建業、建康、丹陽、江寧、白下、石頭城;

揚州:維揚、揚城、淮上、江都、廣陵;

北京:大都、燕京、神京;

開封:大梁、汴梁、東京;

鎮江:京口;

杭州:臨安、武林、錢塘。

10、我國部分城市別稱

昆明春城

蘇州中國的威尼斯

重慶山城、霧城

拉薩日光城

廣州花城、羊城、五羊城

徐州彭城

11、長江上的三個火爐:重慶、武漢、南京。

十三、天文部分

1、北斗,又稱北斗七星,批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勺形)的七顆亮星,北極星,北方天空的標志。

2、閏年,以陰歷年除以4或100(年號00除以100),能整除的那年,就是閏年。

3、二十四節氣:(見字典節氣歌)

4、傳統節日。

上元,即元宵,正月十五。

寒食,清明前2、3天。

重陽,九月初九。

端午,五月初五,是為了紀念屈原。

中秋,八月十五。

5、紀年法

(1)公元紀年法。

(2)皇帝、年號紀年法,慶歷四年春。

(3)天乾地支紀年法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除10)4,5,6,7,8,9.,0,1,2,3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除12)4,5,6,7,8,9.,10,11,0,1,2,3

計算方法:用公歷年代除以10,余數為天干順序。

用公歷年代除以12,余數為地支順序。

例如:1919年,農歷年號,天干計算時,用1919年除以10,余數為1,對表1為辛;地支計算時,用1919年除以12,余數為3,對表3為亥,那麼1919年為辛亥年,故辛亥革命發生在1919年。

6、紀月法(不常見,略)。

7、紀日法

初一朔十五或十六(小月十五,大月十六)望。

8、紀時法

日出5-7;食時7-9;隅中9-11;日中11-13;日昃13-15;晡時15-17;日入17-19;黃昏19-21;人定21-23;夜半23-1;雞鳴1-3;平旦3-5。

⑦ 了解《史記》文學常識

《史記》是我國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原名《太史公記》。該書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記載了上自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史記》(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與後來的《漢書》(班固)、《後漢書》(范曄、司馬彪)、《三國志》(陳壽)合稱「前四史」。 《史記》記載了上自中國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歷史。作者司馬遷以其[1]「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使《史記》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後一篇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 《史記》最初沒有固定書名,或稱「太史公書」,或稱「太史公記」,也省稱「太史公」。「史記」本來是古代史書的通稱,從三國時期開始,「史記」由史書的通稱逐漸成為「太史公書」的專稱。 《史記》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其首創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同時,《史記》還被認為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劉向等人認為此書「善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與司馬光的《資治通鑒》並稱「史學雙壁」 簡介 司馬遷(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西漢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南芝川鎮)人。著有《史記》,《漢書·藝文志》著錄有《司馬遷賦》八篇; 司馬遷《隋書·經籍志》有《司馬遷集》一卷。 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任太史令,寫古今通史的願望沒有實現,臨終要司馬遷完成其夙願。後來,司馬遷繼任父親太史令之職,開始寫《史記》,十多年後,終於完成。 司馬遷早在20歲時,便離開首都長安遍踏名山大川,實地考察歷史遺跡,了解到許多歷史人物的遺聞軼事以及許多地方的民情風俗和經濟生活。 漢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馬遷38歲時,正式做了太史令,有機會閱覽漢朝官藏的圖書、檔案以及各種史料。他一邊整理史料,一邊參加改歷。等到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我國第一部歷書《太初歷》完成,司馬遷就開始撰寫《史記》。 漢武帝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司馬遷因為替李陵辯護,而被關入監獄,並處以宮刑(當時叫腐刑)。太始元年(公元前96年)司馬遷出獄,後當了中書令。直到漢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史記》全書得以完成。 作者年表 公元前145年(漢景帝中元五年),生於龍門。 公元前140年(漢武帝建元元年),6歲,父親司馬談任太史令。《太史公自序》:「談為太史公,仕於建元元封之間。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 公元前136年(漢武帝建元五年),10歲,在夏陽耕讀。《太史公自序》:「耕牧河山陽,年十歲,則誦古文。」 公元前135年(漢武帝建元六年),11歲。竇太後死,漢武帝罷黜黃老之言,發動尊儒。 公元前134年(漢武帝元光元年),12歲。是年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司馬遷時在夏陽耕讀,時在長安求學。 公元前127年(漢武帝元朔二年),19歲,從夏陽遷居長安。從孔安國學《尚書》,從董仲舒學《春秋》。孔安國為侍中。 公元前126年(漢武帝元朔三年),20歲,開始外出遊歷,回長安後,為漢武帝近侍郎中,隨漢武帝到過平涼、崆峒,又奉使巴蜀。 公元前110年(漢武帝元封元年),36歲。漢武帝封禪泰山,司馬談病死洛陽。司馬遷到泰山參加封禪。 公元前108年(漢武帝元封三年),38歲,正式做太史令,一邊整理史料,一邊參加改歷。 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太初元年),42歲,《太初歷》完成,開始編寫《史記》。 公元前99年(漢武帝天漢二年),47歲,漢武帝攻打匈奴,騎都尉李陵投降。司馬遷為其辯護,下獄,遭宮刑。(不過《史記》一半左右都是在他入獄的時間中完成的) 公元前96年(漢武帝太始元年),50歲,漢武帝改元大赦。司馬遷出獄後當了中書令。 公元前91年(漢武帝征和二年),55歲,《史記》全書完成。 編輯本段寫作背景 司馬遷著《史記》,其史學觀念在於「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司馬遷探求的天人之際,並非承認天的神秘力量,而是重視天人之間關系的演變,從而了解 「古今之變」 的關鍵,探求出歷史動態發展變化的層面,最終完成「一家之言」。而他的撰述動機,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司馬遷為了繼承其父司馬談編訂史書的遺志,完成撰述《史記》的宏願 司馬氏世代為太史,為繼承孔子撰述《春秋》的精神,整理和論述上代歷史。《隋書·經籍志》說:「談乃據《左氏春秋》、《國語》、《世本》、《戰國策》、《楚漢春秋》,接其後事,成一家之言。」可見司馬談有意繼續編訂《春秋》以後的史事。 元封元年,漢武帝進行封禪大典,司馬談身為太史令,卻無緣參與當世盛事,引為終生之憾,憂憤而死。他死前將遺志囑咐兒子司馬遷說:「今天子接千歲之統,封泰山,而余不得從行,是命也夫!余死,汝必為太史,無忘吾所欲論著矣……」司馬遷則回答道:「小子不敏,請悉論先人所次舊聞。」可知司馬遷乃秉承父親的遺志完成史著。 而《史記》以《封禪書》為其八書之一,即見其秉先父之意。 二、司馬遷想繼承《春秋》精神 司馬遷在《太史公自序》說::「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歲而有孔子,孔子卒後,至於今五百歲,有能紹明世,正《易傳》、繼《春秋》、本《詩》、《書》、《禮》、《樂》之際,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讓焉?」此正暗示其有明道義,顯揚志業人物的使命。 《春秋》的下限,到魯哀公獲麟之年,此後的史事就沒有完整的史籍記載。司馬遷是紹繼《春秋》,並以漢武帝元狩元年「獲麟」及太初元年改歷下限,撰寫史記。 然而,司馬遷繼承《春秋》,不僅是要形式上承繼周公以來的道統,而且是重視《春秋》的性質,他在《太史公自序》說:「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紀,別嫌疑,明是非,定猶豫,善善惡惡,賢賢賤不肖,存亡國,繼絕世,補敝起廢,王道之大者也……《春秋》以道義,撥亂世,反之正,莫近於《春秋》。」 可見司馬遷對「春秋之義」和「春秋筆法」心儀已久,這是他要承孔子的真意、秉承《春秋》褒貶精神,撰述《史記》。 三、司馬遷要肩負史家職責 司馬談早有整理上代歷史的計劃,可惜卻「發憤而卒」,臨終前叮囑司馬遷,認為「自獲麟以來,史記放絕。今漢興,海內一統,明主、賢君、忠臣、死義之士」甚多,司馬遷身為太史公,有完成論載上代歷史的任務。 司馬遷在《太史公自序》也指出身為太史的職責說:「且余嘗掌其官,廢明聖盛德不載,滅功臣、世家、賢大夫之不述,隳先人之言,罪莫大焉。」因此,司馬遷一心秉承先人世傳及「述往事以思來者」的責任感,決意撰述《史記》。 在《報任安書》中也透露著述《史記》的目的,他說「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可見他不但要完成太史令的責任,更要盡史學家的職責。

⑧ 史記的文學常識

司馬遷(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

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西南靠近龍門。所以司馬遷自稱"遷生龍門"《太史公自序》龍門,龍門山,很有名氣。傳說大禹曾在龍門開山治水。龍門山的南面是黃河。司馬遷的家正好在黃河、龍門之間。當地名勝古跡很多。司馬遷從小在飽覽山河名勝的同時,也有機會聽到許多歷史傳說和故事。)人。生於漢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一說生於漢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卒於公元前90年,55歲終。現司馬遷墓祠,在韓城市城南10公里芝川鎮南門外,位於黃河西岸的梁山東麓,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司馬遷10歲開始學習古文書傳。20歲時,從京師長安南下漫遊,足跡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區,所到之處考察風俗,採集傳說。元封三年(前108),司馬遷繼承其父司馬談之職,任太史令,此後,司馬遷開始撰寫《史記》。後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護,獲罪下獄,受腐刑。出獄後任中書令,繼續發憤著書,終於完成了《史記》的撰寫。人稱其書為《太史公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對後世史學影響深遠.
司馬遷還撰有《報任安書》,記述了他下獄受刑的經過和著書的抱負,為歷代傳頌。

史記》最初沒有固定書名,或稱「太史公書」,或稱「太史公記」,也省稱「太史公」。「史記」本來是古代史書的通稱,從三國開始,「史記」由通稱逐漸成為「太史公書」的專名。

《史記》是一部貫穿古今的通史,從傳說中的黃帝開始,一直寫到漢武帝元狩元年,敘述了我國三千年左右的歷史。

據司馬遷說,全書有本紀十二篇,表十篇,書八篇,世家三十篇,列傳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班固在《漢書·司馬遷傳》中提到《史記》缺少十篇。三國魏張晏指出這十篇是《景帝本紀》、《武帝本紀》、《禮書》、《樂書》、《律書》、《漢興以來將相年表》、《日者列傳》、《三王世家》、《龜策列傳》、《傅靳列傳》。後人大多數不同意張晏的說法,但《史記》殘缺是確鑿無疑的。

今本《史記》也是一百三十篇,有少數篇章顯然不是司馬遷的手筆,漢元帝、成帝時的博士褚少孫補寫過《史記》,今本《史記》中「褚先生曰「就是他的補作。

《史記》取材相當廣泛。當時社會上流傳的《世本》、《國語》、《國策》、《秦記》、《楚漢春秋》、諸子百家等著作和國家的文書檔案,以及實地調查獲取的材料,都是司馬遷寫作《史記》的重要材料來源。特別可貴的是,司馬遷對搜集的材料做了認真地分析和選擇,淘汰了一些無稽之談。對一些不能弄清楚的問題,或者採用闕疑的態度,或者記載各種不同的說法。由於取材廣泛,修史態度嚴肅認真,所以,《史記》記事翔實,內容豐富。

《史記》的寫作

《史記》是一部縱橫古今數千年的巨著。它的出現一方面是時代提出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則是史學家艱苦勞動的產物。

對司馬遷而言,首先是秉承遺命,繼續先祖的太史事業。他的父親司馬談早就打算編寫一部史書,但是,這個願望未能實現。臨終司馬談囑咐兒子:「余死,汝必為太史,為太史,無忘吾所欲論著矣!且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此孝之大者!夫天下稱誦周公,言其能論歌文武之德,宣周召之風,達太王王季之思慮,爰及公劉以尊後稷也。幽厲之後,王道缺,禮樂衰,孔子修舊起廢,論《詩》《書》,作《春秋》,則學者至今則之。自獲鱗以來,四百有餘歲,而諸侯相兼,史記放絕;今漢興,海內一統,明主賢君,忠臣死義之士,余為太史而弗論載,廢天下之史文,余甚懼焉!汝其念哉!」

修纂史記,這是延續祖先文化生命的名山事業,作為太史令,不能履行使命,罪莫大焉。此後,父親的遺命總是在司馬遷的耳際迴旋著:「先人有言,自周公五百歲而有孔子,孔子卒後至於今五百歲,有能紹明世,正《易傳》,繼《春秋》,本《詩》《書》《禮》《樂》之際,意在斯乎!意在斯乎!」

⑨ 有什麼歷史文學常識

  1. 第一位女詩人是:蔡琰(文姬)
    2. 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
    3. 第一部詞典是:爾雅
    4. 第一部大網路全書是:永樂大典
    5. 第一部詩歌總集是:詩經
    6. 第一部文選:昭明文選
    7. 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
    8. 第一部神話集:山海經
    9.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說集:世說新語
    10.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說集:搜神記
    11. 第一部語錄體著作:論語
    12. 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是:春秋
    13. 第一部斷代史:漢書
    14. 第一部兵書:孫子兵法
    15. 文章西漢兩司馬:司馬遷。司馬相如
    16. 樂府雙璧:木蘭詞 孔雀東南飛,加上《秦婦吟》為...
    17. 史學雙璧:史記 資治通鑒
    18. 二拍:初刻拍案驚奇 二刻拍案驚奇 (凌濛初)
    19. 大李杜:李白 杜甫 小李杜:李商隱 杜牧
    20. 中國現代文壇的雙子星座:魯迅 郭沫若
    21. 三不朽:立德 立功 立言
    22. 三代:夏 商 周
    23. 《春秋》三傳:左傳 公羊傳 穀梁傳
    24. 三王:夏禹 商湯 周公
    25. 三山:蓬萊 方丈 瀛洲
    26. 三教:儒 釋 道
    27. 三公:周時,司馬 司徒 司空
    西漢,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清明,太師 太傅 太保
    28. 三曹:曹操 曹丕 曹植
    29. 公安三袁:袁宗道 袁宏道 袁中道
    30. 江南三大古樓:湖南嶽陽樓 武昌黃鶴樓 南昌滕王閣
    31. 歲寒三友:松 竹 梅
    32. 三輔:左馮翊 右扶風 京兆尹
    33. 科考三元:鄉試,會試,殿試和自的第一名(解元,會元,狀元)
    34. 殿試三鼎甲:狀元 榜眼 探花
    35. 中國三大國粹:京劇 中醫 中國畫
    36. 三言: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恆言(馮夢龍)
    37. 儒家經典三禮:周禮 儀禮 禮記
    38. 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 潼關吏
    39. 三別:新婚別 垂老別 無家別
    40. 郭沫若 「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 湘果 棠棣之花
    41. 茅盾「蝕」三部曲:幻滅 動搖 追求
    農村三部曲:春蠶 秋收 殘冬
    42. 巴金「愛情」三部曲:霧 雨 電
    「激流」三部曲:家 春 秋
    43. 第一部國別史:國語
    44. 第一部記錄謀臣策士門客言行的專集:國策 戰國策
    45. 第一部專記個人言行的歷史散文:晏子春秋
    46. 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47. 第一首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357句,1785字)
    48. 第一部文學批評專著:《典論•論文》(曹丕)
    49. 第一位田園詩人:東晉,陶淵明
    50. 第一部文學理論和評論專著:南北朝梁人劉勰的《文心雕龍》
    51. 第一部詩歌理論和評論專著:南北朝梁人鍾嶸的《詩品》
    52. 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筆記體寫成的綜合性學術著作:北宋的沈括的《夢溪筆談》
    53. 第一部日記體游記: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記》
    54. 第一位女詞人,亦稱「一代詞宗」:李清照

.................................

全文:歷史、文學常識大全

http://snowcoal.com/article/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