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稅法論文題目
職稱評定 [1] 李金榮. 稅法與會計制度的差異與協調分析[J]. 財會通訊(學術版), 2008, (07) . [2] 周秀珍. 試析稅法與會計制度的差異與協調[J]. 中國總會計師, 2008, (06) . [3] 王炳瑛. 會計制度與稅法的差異及處理[J]. 哈爾濱市委黨校學報, 2007, (03) . [4] 陳安. 會計制度與稅收法規差異問題綜述研究[J]. 邊疆經濟與文化, 2009, (04) . [5] 余偉華. 協調會計制度與稅法之間差異的途徑[J]. 中國鄉鎮企業會計, 2009, (06) . [6] 周爐坤. 會計制度和稅法的差異[J]. 統計與決策, 2006, (11) . [7] 任立菊. 新會計准則與稅法的差異及協調[J]. 化工職業技術教育, 2009, (Z1) . [8] 朱燕華. 稅法與會計制度的差異分析[J]. 時代金融, 2009, (06) . [9] 蔡秀麗. 現行會計制度與稅法的差異比較分析[J]. 咸寧學院學報, 2004, (06) . [10] 劉榮. 稅收與會計關系的發展與協調[J]. 涉外稅務, 2009, (02) . 你好,這些是我查找的相關的論文參考文獻,你可以作為參考,擬一個 較適合的論文題目,畢業論文寫作輔導,職稱論文快速投稿發表論文可與我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 [1] 程國華. 稅法與會計的差異分析[J]. 財會研究, 2006, (11) [2] 蔡秀麗. 現行會計制度與稅法的差異比較分析[J]. 咸寧學院學報, 2004, (06) [3] 周爐坤. 會計制度和稅法的差異[J]. 統計與決策, 2006, (11) [4] 曹欲曉, 王靜. 稅法為何與會計制度產生差異[J]. 財會通訊, 2000, (12) [5] 王炳瑛. 會計制度與稅法的差異及處理[J]. 哈爾濱市委黨校學報, 2007, (03) [6] 胡丹, 郭艷秋. 淺析會計制度與稅法規定之間的差異與協調[J].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 2008, (12) [7] 周月娣. 稅法與會計制度的差異[J]. 貴陽市委黨校學報, 2004, (04) [8] 岳世忠. 稅法與會計制度之間對稅基為何產生差異[J]. 發展, 2003, (01) [9] 余偉華. 協調會計制度與稅法之間差異的途徑[J]. 中國鄉鎮企業會計, 2009, (06) [10] 劉小安. 論我國會計制度與稅法的協調[J]. 中外企業家, 2006, (06)
求採納
⑵ 會計畢業論文關於稅的方面寫什麼比較好
會計方面的論文的寫法,要結合自己學習專業後提出論點展開議論,如財務會計管理之我見,論財務核算主體及方法
⑶ 求一個跟個人所得稅有關的,會計專業的畢業論文題目
淺析我國個人所得稅征管中存在的問題及完善
⑷ 稅法與稅務會計論文題目所得稅會計同稅法的差異與協調合適嗎
新企業所得稅法最大的亮點[1]之一是小型微利企業稅負的大幅降低。過去,大多數微利企業要按27%或33%的稅率交納企業所得稅;從2008年1月1日起小型微利企業減按20%的稅率交納企業所得稅,比標准稅率低5個百分點。
福建省地方稅務局稅收科學研究所副所長、高級經濟師楊純華等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新企業所得稅法對小型微利企業格外關照。我國中小企業數已達到4200多萬戶,佔全國企業總數的99%以上,經工商部門注冊的中小企業數量達到430多萬戶,個體經營戶達到3800多萬戶。中小企業創造的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價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8%,生產的商品占社會銷售額的60%,上繳稅收佔50%,提供了全國80%左右的城鎮就業崗位。
借鑒國際通行的做法,按照便於征管的原則,企業所得稅法[2]實施條例規定了小型微利企業的標准:工業企業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萬元,從業人數不超過100人,資產總額不超過3000萬元;其他企業,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萬元,從業人數不超過80人,資產總額不超過1000萬元。在這些標准中,最重要的是應納稅所得額標准。過去的規定是10萬元,過了10萬元就要按33%繳納企業所得稅;新規定提高到30萬元,30萬元以內按20%的稅率計稅,超過30萬元才按25%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楊純華等人說,國家對小型微利企業給予稅收優惠的這一政策非常值得肯定。作為市場經濟中最具活力部分,小型微利企業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和技術創新成果,它們極大地促進了市場競爭,抑制了壟斷。但是小型微利企業實際稅費負擔依然較重,得到的制度供給嚴重不足,在資金、技術、信息、人才等方面面臨諸多困難,規避各種風險的能力較弱。
國家把扶持小型微利企業納入公共財政政策范圍內,在稅收政策上扶持小型微利企業,有利於擴大就 業,有利於保持社會穩定,有利於增強經濟活力,還可以增加財政收入。
⑸ 關於稅法的論文選題,適合本科階段的
這些是我們畢業論文的參考選題,你可以選一個
1、企業會計核算中的納稅籌劃
2、稅務會計理論與實踐的研究
3、增值稅會計的理論與實踐
4、所得稅會計的理論與實踐
5、關於所得稅會計理論基礎的研究
6、稅收籌劃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與操作
7、企業改組改制中的稅務處理與會計處理比較
⑹ 誰能夠給我一篇關於對稅務會計的認識的論文呢
對稅務會計的認識
財務會計有兩方面的延伸:一是以企業財務報告為基礎的、以滿足證券監管等部門需要為目的的延伸;一是與稅收法律關系方面相適應的延伸——稅務會計。筆者認為,稅務會計在一些方面已經具備了與財務會計、管理會計類似的學科特徵,與財務會計的其他延伸明顯不同。在此,本文就稅務會計的有關問題作以下評述。
一、稅收制度是國家參與財富分配的產物。人們在提到稅收法律關系時,常常強調其強制性、固定性、無償性。如果用動態的眼光來看,這三種基本特性都是存在一定相關范圍的。首先,如果經濟生活的環境發生很大變化,即使在政局穩定的情況下,固定性也是有限的。其次,無償性也是較片面的。嚴格來說,稅收法律關系的特點應是「直接無償」而並非「絕對無償」。政府在向納稅人征稅的阿時,承諾了向納稅人提供安全的保護、博弈的規則等。最後,如果政府的政令不能通暢或無力控制局面,它將失去納稅人的信任,其稅法的嚴肅性和稅收關系的強制性也同樣會大打折扣。
由此不難看出,政府實質上象投資者、債權人一樣,也是對企業的凈資產和創造的現金流量擁有要求權的主體,企業允許政府參與財富的分配以換取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稅收權利義務關系的基礎仍然是一種交換關系,而並非超脫於經濟關系之外的一種強制力量,僅僅是為了避免過高的成本,這種關系才形成了種種特殊的表現形式,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其本質特徵。
二、稅務會計姓稅收權利義務關系的街廿手段。稅收權利義務關系導致了稅法和有關會計規范之間的差異。稅務會計是對這兩種不同基礎上產生的會計信息的調整手段。政府與納稅人之間的種種權利義務承諾的效率與收益需要藉助信息來反映,稅務會計正是其憑借的手段。例如,我國1994年稅制改革就是國家參與企業財富分配方式和手段的重大變動。如果企業中存在健全的稅務會計體系和詳盡的稅務會計資料,就可以相當准確地反映出稅制改革前後的企業實際稅負變動情況,也可以大體估計出在一定成本基礎上,企業獲得的公共物品和服務的成本變化情況。
三、稅務會計是稅制完善的動力。稅務會計是在將依照會計准則計算出來的會計收益調整為稅法規定下的應納稅所得額的過程中所使用的會計方法。有經驗的納稅人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經驗和對稅收法規的熟練掌握,在不違法的前提下,盡量使自已的實際稅負最小化。而政府則要在促進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基礎上,獲得盡可能多的稅收收入。這樣,納稅人與政府稅務機關重復博弈的結果,無疑是稅法和稅收制度的高度完善。在這種環境下形成的稅收征管制度,對經濟環境的變化當然具備靈敏的反應能力。稅務會計就是達到這種動態均衡的必要條件。根據成本效益原則,理性地選擇自留在納稅活動中的行為。稅務會計在這一過程中的作用,已經體現出它作為會計學一個獨立分支的學科的基本特徵。
四、稅務會計是監督和改進政府工作的工具。稅收法律關系的交易性本質,決定了納稅人作為某些公共物品和服務的買方所擁有的權利。從這個角度說,納稅人所關注的不僅僅是稅制是否有效率,而是政府在為納稅人創造一個安全、穩定、有活力的環境方面是否有效率。如果沒有稅務會計,企業將無法有效地掌握自己這方面的支出,這樣的交易顯然不可能是公平公證的。在沒有稅務會計的國家契約中,也必然缺少監督政府的有關手段,至少是缺乏這些監督手段所必禱的信息,而稅務會計恰恰能准確地加工和提供這些信息。
五、提供政策運用的空間。納稅企業建立健全稅務,會計核算制度,有利於為建立企業准則體系及其他經濟體制改革措施的實施解除後顧之憂。建立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注重增強市場主體的活力,應該盡可能減少對企業的束縛和管制。發展稅務會計,等於給稅法和會計准則的制定工作同時松綁,有助於使規范經濟生活的立法活動進人快車道,用更客觀、間接的調控手段取代對企業經營的直接干預。由此可見,從需求角度分析,稅務會計已經具備了成為獨立學科的必要性與緊迫性,在許多方面也已經具有了作為會計學分支的學科特徵。
六、稅務會計的供給分析。稅務會計成為一門獨立學科,不僅僅體現在需求的必要性方面,而且體現在供給的可能性方面。
首先,稅務會計只需對現有會計人員進行有針對性的專門培訓,而不必再增加新的崗位和人員,況且目前企業都已經有固定的辦稅人員,因此開展稅務會計工作,給企業增加的成本並不顯著。
其次,稅務會計具體工作是與財務會計緊密結合在一起的,運用的仍然是財務會計的基本方法,會計核算仍然要遵循會計准則。稅務會計只是因納稅目的而發生調整的產物,它與財務會計的主要不同在於提供信息服務的目的不同,因此,稅務會計工作並非是另起爐灶,而是與財務會計一脈相承的。
最後,稅務會計除了按照稅務機關的要求設置一些備查薄之外,一般無需另設賬薄,稅務會計的大部分工作都是通過財務會計憑證和賬薄完成的,其最終工作成果也體現在會計報表中,僅提供專門資料供管理當局使用或供稅務機關審核。
盡管稅務會計長期以來被看作財務會計的延伸,但事實上,稅務會計在許多方面已經具備了成為與財務會計並列的會計學分支的學科特徵,即從需求方面來看,稅務會計已經具備了獨立成科的必要性。引入國家契約理論、圍繞稅收法律關系展開分析,這些特徵體現得尤其明顯。
從供給方面分析,開展專門的稅務會計工作,並不產生高昂的成本,相反,給企業和整個國民經濟均會帶來可觀的收益。
稅務會計要素受稅法和會計兩方面的影響,作為一個單獨的會計學科,它也應該有自己的會計要素。稅務會計要素是對稅務會計對象的進一步分類,其分類既要服從於稅務會計目標,又受稅務會計環境的影響。稅務會計環境決定納稅會計主體的具體涉稅事項和特點,按涉稅事項的特點和稅務會計信息使用者的要求進行的分類,即形成稅務會計要素(同時也是稅務會計報表要素)。</p>
<P><STRONG> 一、計稅依據</STRONG></p>
<P> 計稅依據指稅法中規定的計算應納稅額的根據,在稅收理論中稱為稅基。納稅人的各種應繳稅款是根據各稅的計稅依據與其稅率相乘來計算的。稅種不同其計稅依據也不同,有收入額、銷售額(量)、增值額(率)、所得額等。</p>
<P><STRONG> 二、應稅收入</STRONG></p>
<P> 應稅收入是企業因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應稅行為所取得的收入,即稅法所認定的收入,也可稱為法定收入。應稅收入與財務會計收入(簡稱「會計收入」)有密切聯系,但不一定等同。</p>
<P> 確認應稅收入應根據兩點:①與應稅行為相聯系,即發生應稅行為才能產生應稅收入。換言之,如果納稅人發生非應稅行為或免稅行為,其所取得的收入就不是應稅收入,而只是會計收入。②與某一具體稅種相關。納稅人取得一項收入,如果是應稅收入,必然與某一具體稅種相關,即是某一特定稅種的應稅收入。</p>
<P> 對應稅收入的確認和計量,一般也是按財務會計原則和標准進行。但在具體掌握上,稅法又有例外,如對權責發生制的修正,稅法對某些應稅行為按收付實現制確認應稅收入。</p>
<P><STRONG> 三、扣除費用</STRONG></p>
<P> 扣除費用是企業因發生應稅收入而必須支付的相關成本、費用,即稅法所認可的允許在計稅時扣除項目的金額,因此亦稱法定扣除項目金額。</p>
<P> 屬於扣除項目的成本、費用、稅金、損失是在財務會計確認、記錄的基礎上,分不同情況予以確認:①按其與應稅收入的發生是否為因果關系,如為因果關系,可按比例扣除;②在受益期內,按稅法允許的會計方法進行折舊、攤銷;③對特定項目,不論財務會計按什麼會計原則,均不得超過扣除標准。如財務會計中的投資成本,在所得稅中應是計稅成本。</p>
<P> 由此可見,財務會計確認、記錄的費用、支出與法定扣除項目金額雖然有密切關系,但兩者並不完全等同。</p>
<P><STRONG> 四、應稅所得</STRONG></p>
<P> 財務會計學與稅務會計學中「所得」的含義有所不同。財務會計中的「所得」就是賬面利潤或會計利潤;稅務會計中的「所得」即指應稅所得,或稱應納稅所得額,它是應稅收入與法定扣除項目金額之差。</p>
<P> 在稅務會計的實務操作中,企業是在財務會計提供的賬面利潤的基礎上,按現行稅法與財務會計的差異及其選定的所得稅會計方法,確認應稅所得,進而計算應納稅額。如果「應稅所得」是負數,則為「應稅虧損」;如果財務會計提供的賬面利潤是負數,即為賬面虧損。在賬面虧損基礎上,按現行稅法進行調整,如果調整後仍是負數,即為應稅虧損。對所得稅應稅虧損,可按稅法的規定在五年內進行稅前彌補。但若企業有意虛列虧損,則視同偷稅行為。</p>
<P><STRONG> 五、應納稅額</STRONG></p>
<P> 應納稅額亦稱應繳稅款。它是計稅依據與其適用稅率(或者單位稅額)之乘積。應納稅額是稅務會計特有的一個會計要素。影響應納稅額的因素有計稅依據、稅率、單位稅額和減免稅規定。</p>
<P> 計稅依據體現征稅的廣度,每個稅種都要明確規定其計稅依據,除附加稅外,各個稅種均有獨立的計稅依據;稅率體現征稅的深度,各個稅種一般都有其特定的稅率;減免稅如果是對稅基的減免,則體現在計稅依據中,如果是對應納稅額的減免,則是一個單獨的因素。此外,退免稅、退補稅、滯納金、罰款、罰金也可以作為稅務會計的一項會計要素,但不是主要會計要素。</p>
<P> 六、稅務會計要素的平衡關系</p>
<P> 在我國財務會計的六項會計要素中,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構成資產負債表,稱為資產負債表要素;收入、費用和利潤構成利潤表,稱為利潤表要素。由此構成財務會計的兩個基本平衡公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所有者權益=凈資產);收入-費用=利潤。</p>
<P> 稅務會計要素是稅制構成要素在納稅人會計核算中的基本體現,它們之間也有兩個會計等式:計稅依據×適用稅率=應納稅額;應稅收入-扣除費用=應稅所得。前者適用於所有的稅種,後者僅適用於所得稅,由此可見稅務會計要素之間的關系。
⑺ 會計畢業論文 關於稅務籌劃方面的 如果麻煩告訴我,謝謝
http://www..com/s?bs=%C1%A2%D0%C5%D7%A8%BF%C6&f=8&wd=%CB%B0%CE%F1%B3%EF%BB%AE
如果是學習會計方面的,稅務籌劃是必不可少的技能之一,以後可能會影響到你的吃飯問題,建議自己好好寫一寫,找些資料。
感覺大學畢業時的論文如果好好寫,一定能讓自己在畢業前多學到很多知識。
建議自行搜索資料,自行完成。
以上網址為網路搜索的稅務籌劃相關網頁,可以找找資料寫一下。
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⑻ 求一個會計學本科的論文題目。。最好是能涉及會計法,稅法等法律方向的。。
會計學本科的
不知道樓主有沒有題目呢?
首先要確定一個題目,有關電子技術的就應該可以。
其次就要查找資料了,收集多一些的資料,有助於寫作過程的順利進行。
然後就需要根據題目來列一個提綱了,就是確定每一部分都寫些什麼東西之類的。
具體可以參照如下標准:
1、論文格式的論文題目:要求准確、簡練、醒目、新穎。
2、論文格式的目錄
目錄是論文中主要段落的簡表。(短篇論文不必列目錄)
3、論文格式的內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內容的摘錄,要求短、精、完整。字數少可幾十字,多不超過三百字為宜。
4、論文格式的關鍵詞或主題詞
關鍵詞是從論文的題名、提要和正文中選取出來的,是對表述論文的中心內容有實質意義的詞彙。每篇論文一般選取3-8個詞彙作為關鍵詞,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5、論文格式的論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稱前言、序言和導言,用在論文的開頭。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寫出作者意圖,說明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並指出論文寫作的范圍。引言要短小精悍、緊扣主題。
〈2)論文正文:正文是論文的主體,正文應包括論點、論據、論證過程和結論。主體部分包括以下內容:
a.提出問題-論點;
b.分析問題-論據和論證;
c.解決問題-論證方法與步驟;
d.結論。
6、論文格式的參考文獻
所列參考文獻的要求是:
(1)所列參考文獻應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讀者考證。
(2)所列舉的參考文獻要標明序號、著作或文章的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
望採納。
論
文
⑼ 同志們幫我擬個關於稅務會計方面的論文,不要太廣義了,最好范圍小一點..謝謝大家了
試論稅務會計的獨立性
摘要〕本文在分析稅務會計和財務會計在目標、法律法規依據、核算原則等方面區別的基礎上,提出了稅務會計獨立性的客觀需要
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稅務會計;財務會計;區別;意義
隨著我國會計制度改革和稅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入,特別
是從1994年開始的稅制改革,使得我國的稅收制度越來越
表現出與會計准則、會計制度相分離的趨勢,財務會計不再
融財務、稅法於一身,而是遵循會計原則,努力實現財務會
計目標,而稅法的「獨立性」也越來越強,其獨立性已經具
備了內在需求和外在驅動力,並且分離模式的合理選擇具有
現實的可行性。為此,將會計收益與應稅所得間的差異在財
務會計系統外單獨反映的稅務會計應運而生。所謂稅務會
計,是以現行稅收法規為准繩,運用會計學的理論和方法,
對納稅單位的納稅活動所引起的資金運動進行反映和監督,
通過稅務報表向政府說明其納稅義務履行情況的專業會計。
它是一門融稅收法令和會計核算為一體的特種專業會計,具
有其自身固有的功能作用,在中國國情下,稅務會計獨立與
否,既是理論問題,又是實務問題,對其獨立性進行研究,
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一、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的目標不同
稅務會計的目標是保證國家稅收的充分實現和公平稅
負,有利於政府徵集稅收收入,滿足國家利益的需要,又為
企業合理選擇納稅方案,科學進行稅務籌劃服務。它要根據
國家政治權力的需要確立應稅所得范疇,對可供選擇的會計
方法必須有所約束和控制,超過稅法扣減成本費用范圍的要
依法納稅,所提供的財務信息主要服務於國家稅務部門和企
業經營管理者,稅法反對估計,不允許有不確定的核算原
則。財務會計目標是為了保證會計計量及其利益分配的公正
無偏性,向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能真實、客觀、公允地反映
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財務報告,要求企業如實地反映
收益和費用,並允許在一定情況下對收益和費用進行合理估
計。兩者目標不同,必然使會計收益與應稅所得發生差異,
在某些業務的處理上必然存在矛盾,實現稅務會計與財務會
計相互獨立,這不僅有利於充分發揮財務會計的積極作用,
而且有利於保護納稅人權利,在一定程度上防範和減少偷漏
稅款的行為,維護國家利益,更好地完成受託責任。
二、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的法律法規依據不同
稅務會計是以國家現行的稅收法令、條例為依據,以穩
定稅收作為出發點,採取統一稅收制度確認計稅標准,按照
一般的會計原則處理各種納稅業務,具有強制性,並且,隨
著國家稅法的不斷改進,處理納稅業務的具體方法也會隨之
而變化。財務會計在我國是以《會計法》為准繩,依據《企
業會計准則》和《具體會計准則》來處理會計事項,企業可
依據宏觀經濟狀況、經營對象、經營方式、管理組織的不同
對某些相同的會計事項採用不同的會計處理方法,具有自主
性。稅法和稅務會計處理方法的嚴肅性、唯一性與財務會計
准則規定的財務會計處理方法的靈活性、多樣性的矛盾是稅
務會計獨立性的內在動因。稅務會計以價值形式真實地、系
統地反映會計主體的納稅活動,行使其核算反映職能和監督
管理職能,更多地體現了宏觀經濟管理的要求;財務會計主
要是滿足微觀企業投資者和經營管理者的需要,體現的是投
資者實現資產保值增值的要求。獨立的計稅標准與企業會計
制度的分離過程就是會計收益與應稅所得差異增大的過程,
計稅標准與財務會計制度分離的必然性,也就是建立我國稅
務會計的必要性。
三、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的核算原則不同
雖然,稅務會計在處理企業由於納稅活動而引起的資金
運動時,沒有必要完全擺脫財務會計的原理和方法,但兩者
在存貨計價、工資支出、捐贈支出,業務招待費支出、折舊
方法等方面存在著顯著差異。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的根本區
別是確認收益的實現時間和費用的可扣減性,稅法是按照收付實現制和權責發生制混合計量所得的,對某些按照會計原
則確認的收益允許在納稅時扣減,而財務會計主要採用權責
發生制的計價方法計算收益。收付實現制要求納稅人只在其
收到或支付年度列報損益或列支費用,但權責發生制強調收
入是否實際發生,以及收入與費用配比。同時,稅法為了保
障稅收收入,便於征管,一般不允許估計收益和費用,要求
貫徹稅收剛性原則,在計算應稅所得時,保證會計所使用的
會計處理基礎穩定並保持在一定水平上;而財務會計只要求
達到公允地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目的,允許企業
在一定情況下對收益和費用進行合理的估計,企業按會計准
則進行的會計核算呈現出較大的靈活性。因此,稅務會計計
算出來的應稅所得和財務會計計算出來的會計利潤有一定的
差異,並且,隨著我國《具體會計准則》的陸續出台,企業
會計政策的選擇范圍有日益擴大的趨勢,會計處理方法的靈
活性不斷增強,強制性將會逐漸削弱。因此,依據會計原
則、方法計算的會計收益將會嚴重背離於按稅法要求計算的
應稅所得,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分離,是我國現實的選
擇,財務會計不再融財務、稅法於一身,而應遵守會計准
則,努力完成財務會計目標。
四、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分離是建立現代企
業制度的客觀要求
我國傳統計劃經濟會計模式大體上可視為稅務會計與財
務會計合而為一的模式,會計所提供的信息主要為國家服
務,滿足國家集中資源並對國民經濟進行嚴格計劃管理的需
要,而稅務部門代表國家,二者無根本差別,沒有稅務會計
產生的土壤。但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該模式就顯得有些
反映遲鈍,而對變化的市場、變動的價格、經營的風險和經
營成果的不確定性,它更缺少反映的手段,在會計方法的選
擇上沒有靈活性。1993年《企業會計准則》的出台,其主
要驅動力是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和「符合國際慣例」,並在
這方面取得了較為明顯的進展,但限於當時的客觀環境,其
改革只是偏重於如何適應市場經濟的一般信息需要,仍沒有
跳出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不分的圈子,並未體現出社會主義
市場經濟會計信息的厚重內涵,更沒有充分反映出現代企業
制度的微觀要求。
隨著市場經濟的日益成熟,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趨勢是
投資主體多元化,企業管理體制實行兩權分離,企業不再是
國家的附屬物,這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客觀要求。它要求
財務會計不僅要為國家財政服務,而且要為企業經營者、眾
多的投資者和潛在投資者服務,這種情況下,稅務財務合一
型會計不能滿足這一要求。在現代企業制度下,國家與企業
之間的經濟關系主要表現為稅務關系,需要通過稅務會計核
算正確履行納稅義務,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那麼實行
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分離是正確處理這種關系的必要條件
和重要保證。只有這樣,現代企業制度才能最終擺脫傳統計
劃經濟觀念和做法而得以建立,與之相適應的會計體制和運
行機制才不會流於形式,財務會計所揭示的各類企業會計信
息才會更加充分和客觀。
五、稅務會計的獨立是保證國家稅收穩定的基
本條件
在實行稅務、財務合一型會計制度下,不能明確區分會
計利潤和應稅所得的界限,造成應稅所得的確定上剛性不
足,致使稅基嚴重受侵蝕,稅收的強制性體現不充分。現行
《所得稅會計》的實施也有不完善的地方,如新稅法規定按
權責發生制確認收入,忽略了納稅人的實際現金支付能力,
導致納稅人人為避免或推遲納稅而採用不開發票或推遲開發
票的現象出現,這需要稅務會計單獨加以研究和規范,保證
納稅基礎的可靠性和嚴肅性。我國自1994年開始的稅制改
革和實踐,已取得了很大進展,會計收益與應稅所得的差異
得到承認,稅務會計的獨立也已具備了客觀條件。
稅務會計是否獨立還受到經濟發展水平所決定的財政收
支狀況的影響。從世界各國的現狀來看,其財政收支狀況還
未達到政府無需制定強制性和主觀性的稅務會計的要求。同
樣,我國政府仍要從穩定稅收的立場制定稅務會計制度,保
證稅收目標的實現,這種強制性和主觀性,導致應稅所得偏
離會計收益甚遠,稅務會計的獨立就勢在必行。通過稅務會
計強制性的監管職能,既能促使會計主體自覺申報納稅,正
確計算稅款及時上繳稅款,又能確保國家財政收入的穩定增
長。
六、建立稅務會計是完善我國會計學科體系的
需要
在國外,許多國家的會計學體系中,稅務會計已發展為
其中的一個重要分支,已與財務會計、管理會計等並駕齊
驅,共同形成會計學科體系,並且有關稅務會計的理論與技
術方法也已相當完善,並且已成為西方各主要國家會計模式
中的兩個重要支柱,對充分發揮財務會計和稅務會計各自的
能動作用,正確處理國家與企業的一般經濟關系,其實踐效
果都是良好的。在我國傳統的會計規范體系中,會計學科的
發展過多地依賴於國家財政、財務、稅收制度的規定,其中
稅法規定的影響尤其明顯,形成「制度加說明」的模式,不
僅是會計准則和會計制度的「說明」,而且還有多變的稅收
法規制度的「說明」,會計工作缺乏連續性、穩定性和規范
性,從而也給會計教育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隨著我國具體
會計准則的陸續頒布和實施,建立稅務會計的基本條件已經
成熟,稅務會計的建立既可以用來體現和協調財政、稅收法
規的變化,又能夠豐富我國財務會計理論與方法體系、完善
我國會計學科體系的內容。只有這樣,以會計准則為依據的
財務會計理論研究,才能體現出一貫性和相對穩定性。同
時,我國具體會計准則的制定和以後的修訂必須充分接近國
際慣例,充分體現會計准則的「客觀、公允和真實」的要
求。
盡管稅務會計長期以來被看作是財務會計的延伸,但事
實上,稅務會計在許多方面已經具備了成為與財務會計並列的會計學分支的學科特徵,即從需求方面來看,稅務會計已
經具備了獨立成科的必要性。通過稅務會計課程,系統地學
習國家現行稅法,明確企業要繳納哪些稅種,如何計算,怎
樣進行會計處理,在企業的經營決策中,如何將稅收因素考
慮其中,進行納稅籌劃,尋求企業的納稅利益等。建立以稅
法為規范的稅務會計,一方面可以此來體現和協調財政、稅
收法規的變化,另一方面還擴充了我國會計學科體系的內
容,使之得到完善。
七、建立稅務會計是提高我國會計人員業務素
質的需要
我國企業要適應經濟全球化後面臨的新形勢,迎接挑
戰,就需要有大批熟悉國際商業規范、掌握國際經濟技術發
展最新動態、適應全球化需要、具備國際經營戰略意識的會
計人才。在日益激烈的國際和國內市場競爭中,需要企業會
計人員具有較高的創新能力、職業判斷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
的能力,樹立市場觀念和效益觀念,在合法的前提下,從維
護企業自身權利出發,最大限度地使用合法的政策技巧、計
算技巧和會計處理技巧為企業實現稅負最小化、收益最大化
進行稅務籌劃。建立獨立的稅務會計,從稅收和會計兩者的
相互關系入手,理論聯系實際地研究稅收與會計應用方面的
問題,促使會計人員自身素質的不斷提高,要求他們不僅要
精通會計准則及會計技術方法,還要掌握稅收法規、用活稅
收法規,並熟悉稅收與會計兩套法規之間的關系。
八、稅務會計的獨立,便於國際間的對比
我國加入WTO成了世貿組織的成員,從而加速了我國
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必然加快我國會計規范化,科學
化、國際化的步伐,經濟活動規則與國際進一步接軌為企業
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分離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依據稅法對納
稅人的應稅所得進行確認,使得稅務會計的監督職能帶有濃
厚的強制性特色,這也符合國際上英美等大多數國家的做
法。目前,西方國家稅務會計已單獨成科,把應稅所得的確
認方法獨立於財務會計,有利於使我國的所得稅法與國際上
大多數國家接軌。經濟全球化後國際經濟交流活動會更加頻
繁,產品市場的活躍也必然帶動資本市場以及相關企業的發
展,大量外資企業及其經營活動的進入,也帶來了國外先進
的管理模式、方法和手段。國外稅務會計的形成與發展,為
我國稅務會計的建立提供了可供借鑒的經驗。稅務會計的獨
立,便於國際比較,促進對外開放,吸引外資,加快我國經
濟建設步伐。
綜上所述,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隨著會計改革和稅收
改革的不斷深入,稅務會計獨立成科已經具備了客觀條件和內
在要求,國外稅務會計的形成與發展,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
筆者認為稅務會計的獨立,符合中國的現實國情,對我國會計
准則的建立與完善及會計教育的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因此加強稅務會計理論框架與實務研究迫在眉捷。
〔參考文獻〕
[1]梁雲鳳.試論稅務會計的獨立[J].財會通訊,1999,(4).
[2]謝志華.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之統分與信息披露的客觀性[J].
財務與會計,1999,(2).
[3]蓋地.稅務會計獨立成科是必然趨勢[J].會計研究,1998,
(9).
[4]鄧學芬,章道雲.淺談建立稅務會計體系的必要性[J].財會
月刊,2001,(8).
⑽ 會計專業關於稅法論文的寫作方向稅法在改革中,論文好寫嗎
不好寫,建議內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