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生活中常見的經濟學現象
1、高速公路上車流量,尤其是貨車流量減少了(社會物品的流通速度減慢了)
2、那位在銀行回工作答的朋友的脾氣越來越差(社會資金的流轉出現困難)
3、普通工廠的訂單越來越多,但是利潤越來越少(實業蕭條)
4、房價莫名其妙的上漲(資金無處落腳,只有流進房地產)
5、理財產品、余額寶的利息越來越低(國家需要刺激資金的流通,而不是讓錢去沉澱)
② 身邊的哪些事情屬於經濟學現象分條列出來
1、打折商品、超市店慶等總是有很多消費者來消費;一個是跟風現象,一個是愛佔小便宜心理。
2、房價越往上漲購買人數越多;這是人們對房價的心理預期導致的。
3、國債總是很快就銷售一空;因為國債風險小。
4、學校周圍的商鋪、小販很多;學校附近對物品的需求大。
5、兩三千的手機用戶多,五六千的手機用戶少;價格越低,需求越大。
③ 生活中經濟現象有哪些
1. 商場打折,「滿300送300電子券」比「滿300省300現金"能帶來的營業收入會更好,但另一方面消費者也許會因為買不到合適的索性不消費。
2. 假設,讀三年全日制研究生的學費3W,讀在職MBA一年20W,看似在職的貴很多。但是,如果你年薪20W,那麼在職研究生是你一年的收入,可是讀三年全日制的研究生你可能放棄的是三年的收入。
④ 身邊的哪些事情屬於經濟學現象
1、酒與污水定律
意思是一匙酒倒進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把一匙污水倒進一桶酒里,得到的還是一桶污水。
顯而易見,污水和酒的比例並不能決定這桶東西的性質,真正起決定作用的就是那一勺污水,只要有它,再多的酒都成了污水。酒與污水定律說明對於壞的組員或東西,要在其開始破壞之前及時處理掉。
案例:
一個正直能乾的人進入一個各方面混亂的單位,盡管他始終保持「英雄本色」,但終究會被其周圍的環境所吞沒,起碼會被那些「污水」染上些「雜色」。
相反,如果一個無德無才的多事者,他能將一個團結、高效的單位很快地變成一盤散沙。
分析其原因大概有兩方面:一是現實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有一定的名利心理,工作中當集體利益、公共利益、他人利益與自己的利益發生沖撞時,當自己的願望未得到滿足時;
當與別人相比較無論在仕途的提拔、職稱的晉升、榮譽的表彰和福利的待遇等方面得失不當而造成心理的不平衡時,難免要發泄,要向領導討個說法,要鬧個天翻地覆、甚至魚死網破。
二是我們的組織系統往往是脆弱的,我們的組織原則是建立在「能上不能下,能官不能民,能進不能出,不能用也得用」的基礎上的。
即使明知他是「害群之馬」,也無法將之分離「馬群」之外,即使明知「這條魚腥了一鍋湯」,也沒辦法撈出這條「魚」去保持「湯鮮」。
處理解決這類現象的辦法只能是相互理解、相互妥協和最終容忍。因此,原有的那種理性的凝聚力、團結、向上進取的工作作風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被腐蝕,最終被瓦解。
2、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是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
案例:
越是教授、專家,得到的科研經費多,社會兼職越多,各種名目的評獎似乎就是為他們設立的。在科研領域存在這樣一種怪現象:科研經費的使用基本被壟斷,從立項、評選、經費分配基本由少數專家控制。
盡管某些項目從立題到完成與一些專家沒任何關系,但是,無論立項書還是最終成果也必須將某些知名專家的大名冠於首位。這樣一來,一般學者的勞動果實都成了專家的「成果」,使少數專家成了科研寡頭。
3、木桶效應
是講一隻水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它最短的那塊木板。一隻木桶想盛滿水,必須每塊木板都一樣平齊且無破損,如果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塊不齊或者某塊木板下面有破洞,這只桶就無法盛滿水。
案例:
有一個華訊公司員工,由於與主管的關系不太好,工作時的一些想法不能被肯定,從而憂心忡忡、興致不高。剛巧,摩托羅拉公司需要從華訊借調一名技術人員去協助他們搞市場服務。
於是,華訊的總經理在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派這位員工去。這位員工很高興,覺得有了一個施展自己拳腳的機會。
去之前,總經理只對那位員工簡單交待了幾句:「出去工作,既代表公司,也代表我們個人。怎樣做,不用我教。如果覺得頂不住了,打個電話回來。」
一個月後,摩托羅拉公司打來電話:「你派出的兵還真棒!」「我還有更好的呢!」華訊的總經理在不忘推銷公司的同時,著實鬆了一口氣。
這位員工回來後,部門主管也對他另眼相看,他自己也增添了自信。後來,這位員工對華訊的發展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4、手錶定律
手錶定律是指擁有兩塊以上的手錶並不能幫人更准確的判斷時間,反而會製造混亂,讓看錶的人失去對時間的判斷。
案例:
森林裡生活著一群猴子,每天太陽升起的時候它們外出覓食,太陽落山的時候回去休息,日子過得平淡而幸福。
一名遊客穿越森林,把手錶落在了樹下的岩石上,被猴子猛可拾到了。聰明的猛可很快就搞清了手錶的用途,於是,猛可成了整個猴群的明星,每隻猴子都向猛可請教確切的時間,整個猴群的作息時間也由猛可來規劃。猛可逐漸建立起威望,當上了猴王。
做了猴王的猛可認為是手錶給自己帶來了好運,於是它每天在森林裡尋找,希望能夠拾到更多的表。功夫不負有心人,猛可又擁有了第二塊、第三塊表。
但出乎猛可的意料,得到了三塊手錶的猛可有了新的麻煩,因為每塊手錶的時間顯示的都不相同,猛可不能確定哪塊手錶上顯示的時間是正確的。群猴也發現,每當有猴子來問時間時,猛可總是支支吾吾回答不上來。猛可的威望大降,整個猴群的作息時間也變得一塌糊塗。
只有一塊手錶,可以知道時間;擁有兩塊或兩塊以上的手錶並不能告訴一個人更准確的時間,反而會讓看錶的人失去對准確時間的信心。
5、不值得定律
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 這個定律反映出人們的一種心理,一個人如果從事的是一份自認為不值得的事情,往往會持冷嘲熱諷、敷衍了事的態度。不僅成功率小,即使成功,也不會覺得有多大的成就感。
同樣一份工作,在不同的處境下去做,給我們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例如,在一家大公司,如果你最初做的是打雜跑腿的工作,你很可能認為是不值得的,可是,一旦你被提升為領班或部門經理,你就不會這樣認為了。
總結一下,值得做的工作是:符合我們的價值觀,適合我們的個性與氣質,並能讓我們看到期望。如果你的工作不具備這三個因素,你就要考慮換一個更合適的工作,並努力做好它。
因此,對個人來說,應在多種可供選擇的奮斗目標及價值觀中挑選一種 ,然後為之奮斗。選擇你所愛的,愛你所選擇的,才可能激發我們的鬥志,也可以心安理得。
而對一個企業或組織來說,則要很好地分析員工的性格特性,合理分配工作,如讓成就欲較強的職工單獨或牽頭完成具有一定風險和難度的工作,並在其完成時,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贊揚;
讓依附欲較強的職工,更多地參加到某個團體中共同工作;讓權力欲較強的職工,擔任一個與之能力相適應的主管。
同時要加強員工對企業目標的認同感,讓員工感覺到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值得的,這樣才能激發職工的熱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經濟學十大定律
⑤ 舉一個生活中的經濟現象,用經濟學的原理進行解釋並詳細闡述,談談自己的感想和得到的啟發。
舉一個生活中的經濟現象,用經濟學的原理進行解釋並詳細闡述,談談自己的感想和得到的啟發。
⑥ 觀察身邊的經濟生活現象,舉例闡明哪些具有外部不經濟
環境污染
「環境」作為一種公共產品,具有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兩個特點。非競爭性是指不會因為消費人數的增加而引起生產成本的增加,即消費者人數的增加所引起的社會邊際成本等於零。而非排他性則指產品一旦提供,就不能排除社會中的任何一個人免費享受它所帶來的利益。就比如說,採取措施使某個城市的空氣沒有了污染,某人呼吸了清新的空氣,並不能制止他人呼吸。環境問題的「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告訴我們,「環境」這種公共產品無法通過等價交換的機制在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建立聯系,假如採用市場資源配置的方式進行環境供應,無疑就會發生「市場失靈」。這是在經濟發展中產生環境污染問題的根本原因。
⑦ 日常生活中的經濟學3個例子
為什麼尺碼不同的服裝有一樣的售價?尺碼不同,原材料成本自然不同,為什麼沒有在價格上體現出來?
解釋:原材料成本相對設計、加工、流通等其他費用比起來,只佔較小的部分,不同尺碼造成的成本差異不大;沒有正規的包裝袋,價格不同,不易於銷售、存儲時的管理。
背雙肩包時,我們都知道同時背兩邊要舒服,為什麼很多時候還是只背一邊。
解釋:兩邊輪流換著背,流換著休息。
電視上的大頭菜和白菜等菜農一分錢一斤都沒人要,而在市場上的零售價並不便宜,這是為什麼?
解釋:這個用經濟學解釋就是成本和收益問題,菜農生產出農產品,到消費者手裡要經過批發商和零售商等流通環節,中間的運輸成本,進店成本,市場管製成本,尤其是運輸成本,在中國物流運輸成本占商品成本很大一部分,這些都由消費者買單,成本上升市場供給減少,供給曲線上移,而農產品消費價格彈性小,價格上漲消費量變動小,需求曲線基本不變,所以造成價格上升,老百姓想用不到質優價廉的農產品。
⑧ 列舉經濟現象有哪些
現象:現象是事物表現出來的,能被人知覺到的一切情況。經濟:指的是整個社會回的物質資料的生產答和再生產。經濟現象,海的去了。經濟繁榮,經濟蕭條,現今的金融危機,這些不都是經濟現象么?但凡跟經濟有關的現象都可稱之為經濟現象,這就是理解。對一些東西的理解,不是非得在專業上鑽牛角尖。 希望以上內容對你有所幫助,經濟學人為你解憂排難。
⑨ 例舉一些經濟學小現象,並分析原因
下面的一篇文章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用
「從豬肉漲價現象」談中國老百姓的生存成本
07年的中國夏天是個不平靜的夏天,洪水、城市缺生活用水、環境污染帶來的後果及最近的豬肉漲價。牽動了億萬中國人民的心。
那麼我們就從最近的豬肉漲價談起,中國已經改革開放快20年了已經步入年輕時代,而這個時代意味著黃金時代的開始。億萬從土地出來的農民工為了解決生存及生存質量的提高到了城市、到了工業園,為世界的「中國製造」作出了他們的貢獻。而這樣一來,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就驟然減少,留下一樣「留守老人及留守兒童」,作為中國農村傳統農業經濟的飼養牲畜來說,只能解決他們的需要。而中國農業產業鏈的不健全導致了農民不願去飼養周期長,經濟效益不能和外出勞務帶來的多,機會成本決定了他們不能去做虧本或效益差的工作。
豬肉漲價的現象說明了,中國的農民已經會為自己的生存去算成本(飼料的漲價,種豬的漲價及由於環境污染帶來的青飼料價格的上漲和土地成本的上漲等等),讓他們做出了自己的選擇。一個人最基本的權利,那就是生存權。而生活在城市的工薪階層也在為豬肉漲價而煩惱,因為豬肉漲價對於靠薪水吃飯的人來說,無疑增加了他們的生存成本。恩格爾系數,是反映人們生存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到為解決吃的問題佔了整個家庭的收支很大比例時,這個家庭的生存質量就低。
兩百年前凱恩斯的思想讓英國的自由經濟發展並推動了日不落帝國的崛起,從中我們知道了市場的重要性,知道了選擇,「無形的手」。當蘭州人民在爭論一碗牛肉麵的限價,當蘇州人民為了生活用水花去很大支出時,我們發現我們這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由於不健全導致這一切影響民生問題的層出不窮時,我們需要面對什麼?
現在的中國提倡和諧社會,從中我們可以發現很大一段時間我們需要解決就是人民的生存權問題,讓老百姓安居樂業,讓老百姓明白經濟鏈條的連動效應,縮小貧富差距和生存資源的分配不均問題,這就是政府有形的手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中國傳統文化的「和」字值得研究,看字形就知道口旁是個禾,那就是吃的問題。更深了講,平衡關系,也就是西方人所說的供需關系。
不管是生存在農村的老百姓,還是生存在城市的老百姓都在為了自己的生存成本計算著,這應該是一件好事,對於好事的出現,我們不能去抑制它的發展,只能去思考,只能去引導它朝正確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