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學經濟 » 靖江文學者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靖江文學者

發布時間: 2021-03-25 19:56:57

Ⅰ 靖江得名的由來,古今的變遷。 第一個發來答案的會被採納!

東漢未年,這里還沒有陸地,只有一片滔滔的江水,江水中突現出一座獨峙的山,名叫孤山。後來由於江潮的沖刷,在孤山腳下漸漸隆起一塊塊沙洲。沙洲又連成片,成了陸地,對這片陸地,後來人們稱之為「馬馱沙」。為什麼叫「馬馱沙」而不叫別的名稱?這個謎底,直到建縣後的五十三年,即明嘉靖三年(1524年)才被揭開。

這一年,有個叫易乾的靖江知縣到西沙視察,走到焦山港(今東興鎮),發現一塊斷碑,上面隱約可見幾句碑文,其中一句是:「此沙是吳大帝牧馬大沙……」吳大帝即吳國國君孫權,這說明三國時期,孫權的部隊曾在這里牧過馬。這一發現,解決了兩個大問題:第一,它證實了三國時期,這里已經有了一塊不小的陸地,而且開始有了人煙;第二,弄清了這塊土地為什麼叫做「馬馱沙」。原來靖江方言中,「牧」和「白」、「大」和「馱」都是諧音,說訛了,就把。『牧馬大沙」誤成了「白馬馱沙」,久而久之,便簡成「馬馱沙」了。由於有了「馬馱沙」這一名稱,其他與「馬」有關的別稱,也就先後出現,如馬洲、驥江、驥渚、牧城等等。其中馬洲和驥江,直到現在還作為靖江的別稱在使用。

宋代,「馬馱沙」曾改名為「陰沙」,元代又復稱「馬馱沙」改稱「陰沙」,是因為它地處江陰之北的緣故。「馬馱沙」改為「靖江」,是在明成化七年建縣之時。此時馬馱沙隸屬江陰,由江陰知縣代管。但經過一千多年的發展,馬馱沙的面貌已和過去大不一樣:它的地域擴大了,人口增加了,經濟也逐步地發展起來,這就需要有相應的行政機構來管理。更主要的是,這里地處江邊,經常受到海寇的騷擾。雖有江陰管轄,但兩地畢竟隔一長江,維護治安有諸多不便。鑒於以上原因,應天(南京)巡撫膝昭便上書朝廷,建議將馬馱沙從江陰劃出,單獨設縣。他提出的建縣理由是,這里「居長江下游,扼江海門戶,捍衛全吳,足稱重鎮」。其重要性雖然是從軍事上講的,但講得很確切,很充分,因而很快得到朝廷的批准。

新建的縣叫什麼名字呢?因為它具有「扼江海門戶」的作用,就叫做「靖江」。「靖」是安定太平的意思;「江」是因為它瀕臨長江,是一座江邊城邑。

Ⅱ 靖江法院判決書魏小元

2014年以後的生效判決可以在最高院的中國裁判文書網上查詢,2014年以前的判決需要到做出判決的法院查詢。
2014年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在互聯網公布裁判文書的規定》正式實施。該司法解釋明確,最高法在互聯網設立中國裁判文書網,統一公布各級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文書;中西部地區基層人民法院在互聯網公布裁判文書的時間進度由高級人民法院決定,並報最高法備案。
中國裁判文書網:http://www.court.gov.cn/zgcpwsw/

Ⅲ 靖江有哪些有名的人

江南 (1932年12月7日–1984年10月15日)本名劉宜良,筆名「江南」,江蘇靖江人。1949年隨國民黨來台,進入國防部政干班學習,到政工幹校受訓,後來進入新聞界擔任記者。1967年以《台灣日報》特派員身份駐美國,並加入美籍。在美國期間江南寫作《蔣經國傳》與《吳國楨傳》,其中蔣經國傳於美國洛杉磯《論壇報》上連載後,由於內容記述蔣家內部與國民黨內部之派系斗爭,被國民黨當局視為侮蔑元首。
1984年10月15日,劉宜良在舊金山自宅車庫遭歹徒暗殺。此事一傳開,立刻震驚了海內外,江南生前友好及主持正義的華人學者,還成立了「為劉宜良伸張正義委員會」,要求有關當局徹查兇手。
宋祖德,男,1968年8月24日出生於江蘇省靖江市,中國海洋大學博士研究生、美國科技大學博士,當代青年發明家,擁有十項國家專利。17歲開始研究詩詞,尤其擅長散文詩。大學畢業後,辭職赴海南漂泊了數月,學會了經商,爾後輾轉到廣州創業,白手起家創辦了廣州名正公司,並獲得了多項國家專利,於1995年白手起家創辦了廣東萬里健鞋業有限公司。
劉國鈞:(1887-1978),名金生,字國鈞,號麗川,生於靖江縣生祠鎮。原是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副主任、民主建國副主席、江蘇省副省長、省政協副主席、工商聯江蘇副主任委員。是我國現代傑出的實業家,著名的愛國民族工商業者。
柳溥慶:(1900-1974) 靖江生祠人,是一位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同時又是一位造詣很深,經驗豐富的印刷術專家。他對我國印刷事業的發展作出許多有益的貢獻,在我國的印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劉宜良:( ?--1984) 筆名江南。美籍華人,祖籍靖江市長安人。1948年7月20日他撰寫的《蔣經國傳》在美國絡杉磯《論壇報》上連載後,台灣當局甚為不安,1984年10月15日,在美國舊金山住處被刺殺。
翟浩輝:(1946.09-)1977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江蘇省揚州市水利局局長、江蘇省水利廳廳長,現任水利部副部長、黨組成員。
毛林坤:(1946.09-)曾任中央保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國家保密局局長、中共中央辦公廳副主任、中央保密委員會副主任。2008年3月任第十一屆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副主任。
朱 坦:(1943.07-),南開大學生物系動物及動物生理專業畢業,致公黨成員,1968年9月參加工作。現任天津市第十一屆政協副主席,致公黨中央常委、市委會主委,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
盛金章:(1921.05-)生物學家。1946年畢業於重慶大學地質系。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戴學江:(1930.02-)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參加了孟良崮、淮海、渡江、上海等戰役。第九屆全國政協常委。 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政治委員。1994年晉升為上將軍銜。
常 裕 (1928-) 1942年參加新四軍。次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蘇中軍區連指導員、營副教導員,蘇南軍區無錫總隊組織股股長。參加了淮海、渡江等戰役。建國後,歷任上海防空司令部協理員,空軍組織部科長,空軍團政委、師政治部主任、師政委、軍政治部主任,軍區空軍政治部副主任,蘭州軍區空軍副政委。1988年被授予空軍中將軍銜。
盧錫城(1946.11—),中國工程院院士,計算機學專家。長期從事銀河系列高性能計算機系統研製以及計算機網路和並行分布處理前沿技術研究,並作出了卓越貢獻。
吉 星(1930.10-) 沈陽軍區空軍參謀長。1988年被授予空軍少將軍銜,1999年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張正鑫(1942.07-)空軍少將,蘭州軍區空軍副政治委員。
杜 果(1928-) 海軍政治部原副主任。1988年被授予海軍少將軍銜。
沈雪哉(1939.01- )曾任北京軍區政治部組織部處長、副部長、政治部秘書長,軍事科學院軍制部原部長。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是中共第十四大代表,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
遲志江(1946- )祖籍遼寧東港。中共黨員。1965年8月參加工作。少將軍銜。1965年8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歷任工程兵8343部隊1營3連戰士、排長,80302部隊政治處群工幹事、政治部秘書處、群工處幹事、秘書處處長,532醫院政委,80411部隊政委,80302部隊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第2炮兵黃山基地副政委。
崔德順(1924-1987)原基建工程兵黃金指揮部副政委。
方祖岐 ( 1935.10-) 1951年8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2年參加抗美援朝。曾任軍委政治部秘書長,組織部部長,沈陽軍區政治部主任,北京軍區政治部主任,南京軍區政治委員、黨委書記。1997年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1993年7月晉升為中將軍銜,1998年3月晉升為上將軍銜。著作有:《新時期軍隊建設若干問題的探索與實踐》、《方祖岐詩詞選》。
陳笑雨(1917—1966年),雜文家、文藝評論家。原名陳蔭恩,筆名司馬龍、馬鐵丁。靖江新港鎮人。1938年通過美國朋友斯諾的關系奔赴延安,入陝北公學學習,後到新華社工作,並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編輯、記者、特派記者、編輯主任、分社社長等職。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期間寫過不少評論文章,如以司馬龍筆名寫的《爛葡萄與硬核桃》等。1948年隨軍南下,1949年勝利後進入武漢。1950年在漢口與郭小川、張鐵夫合作,以馬鐵丁的筆名輪流撰寫《思想雜談》發表在當時的《長江日報》副刊,幾乎每天有一篇雜文見報。《思想雜談》就國際國內形勢等問題對青年進行及時的宣傳教育,深受青年的喜愛。1952年調北京新華總社工作,「馬鐵丁」的合作基本結束,但他繼續撰寫《思想雜談》及其它雜文,如《踏平難關,奮勇前進》、《向日葵》、《愛國主義的光輝形象》、《火柴頌》等。1956年任《文藝報》副主編,並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文革初期遭到批鬥,曾被迫下跪「請罪」。1966年8月24日,與老舍同日投永定河自盡(一說北京龍潭湖),終年49歲。臨死前留下「死了比活著好,死了更干凈」的字句。1978年4月23日,黨組織為他隆重舉行骨灰安放儀式,為其昭雪伸冤。1984年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了《馬鐵丁雜文選》。陳笑雨以馬鐵丁筆名出版的集子有《思想雜談》(武漢通俗圖書出版社1951年)、《思想雜談·集外集》(武漢通俗圖書出版社1952年)、《馬鐵丁雜文集(第一本)》(華北人民出版社1954年)、《復青年讀者》(中國青年出版社1954年)、《雜文集(第二本)》(通俗讀物出版社1955年)、《雜文集(第三本)》(通俗讀物出版社1955年)、《雜文集(第四本)》(通俗讀物出版社1956年)、《共產主義道德是最高尚的道德》(通俗讀物出版社1955年)、《思想雜談選集》(作家出版社1956年)、《雜文雜詩集》(通俗讀物出版社1956年)、《說東道西集》(作家出版社1958年)、《革命風格集》(敦煌文藝出版社1958年)、《張馳集》(作家出版社1959年)等。1959年他以馬鐵丁名義主編《新觀察》直至停刊。以後任《人民日報》編委、文藝部主任。1962年出版《不登堂集》(上海文藝出版社)、《殘照集》(作家出版社)和《訪朝特寫》。
陶四駒 男,漢族,1935年4月生,江蘇靖江人。大專文化程度。1949年8月在靖江聯合中學學習時加入中國共產黨。1951年進入中央公安幹部學校學習。1959年畢業於外交學院英語專業。歷任公安部副科長、中央軍委辦公廳秘書、公安部副處長。1983年任公安部副部長。1990年12月任公安部部長兼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第一政委。1998年當選九屆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共十四屆中央委員,九屆全國人大常委。1992年12月被授予人民警察總警監警銜。

Ⅳ 靖江的文化名人有哪些

編輯本段靖江籍名人錄
江南(1932年12月7日–1984年10月15日)本名劉宜良,筆名「江南」,江蘇靖江長安人。1949年隨國民黨來台,進入國防部政干班學習,到政工幹校受訓,後來進入新聞界擔任記者。1967年以《台灣日報》特派員身份駐美國,並加入美籍。在美國期間江南寫作《蔣經國傳》與《吳國楨傳》,其中蔣經國傳於美國洛杉磯《論壇報》上連載後,由於內容記述蔣家內部與國民黨內部之派系斗爭,被國民黨當局視為侮蔑元首。 1984年10月15日,劉宜良在舊金山自宅車庫遭歹徒暗殺。此事一傳開,立刻震驚了海內外,江南生前友好及主持正義的華人學者,還成立了「為劉宜良伸張正義委員會」,要求有關當局徹查兇手。 劉國鈞:(1887-1978),名金生,字國鈞,號麗川,生於靖江縣生祠鎮。原是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副主任、民主建國副主席、江蘇省副省長、省政協副主席、工商聯江蘇副主任委員。是我國現代傑出的實業家,著名的愛國民族工商業者。 柳溥慶:(1900-1974) 靖江生祠人,是一位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同時又是一位造詣很深,經驗豐富的印刷術專家。他對我國印刷事業的發展作出許多有益的貢獻,在我國的印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翟浩輝:(1946.09-)1977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江蘇省揚州市水利局局長、江蘇省水利廳廳長,現任水利部副部長、黨組成員。 毛林坤:(1946.09-)曾任中央保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國家保密局局長、中共中央辦公廳副主任、中央保密委員會副主任。2008年3月任第十一屆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副主任。 朱坦:(1943.07-),南開大學生物系動物及動物生理專業畢業,致公黨成員,1968年9月參加工作。現任天津市第十一屆政協副主席,致公黨中央常委、市委會主委,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 盛金章:(1921.05-)生物學家。1946年畢業於重慶大學地質系。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戴學江:(1930.02-)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參加了孟良崮、淮海、渡江、上海等戰役。第九屆全國政協常委。 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政治委員。1994年晉升為上將軍銜。 常 裕 (1928-) 1942年參加新四軍。次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蘇中軍區連指導員、營副教導員,蘇南軍區無錫總隊組織股股長。參加了淮海、渡江等戰役。建國後,歷任上海防空司令部協理員,空軍組織部科長,空軍團政委、師政治部主任、師政委、軍政治部主任,軍區空軍政治部副主任,蘭州軍區空軍副政委。1988年被授予空軍中將軍銜。 盧錫城(1946.11—),中國工程院院士,計算機學專家。長期從事銀河系列高性能計算機系統研製以及計算機網路和並行分布處理前沿技術研究,並作出了卓越貢獻。 吉 星(1930.10-) 沈陽軍區空軍參謀長。1988年被授予空軍少將軍銜,1999年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張正鑫(1942.07-)空軍少將,蘭州軍區空軍副政治委員。 杜 果(1928-) 海軍政治部原副主任。1988年被授予海軍少將軍銜。 沈雪哉(1939.01- )曾任北京軍區政治部組織部處長、副部長、政治部秘書長,軍事科學院軍制部原部長。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是中共第十四大代表,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 遲志江(1946- )祖籍遼寧東港。中共黨員。1965年8月參加工作。少將軍銜。1965年8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歷任工程兵8343部隊1營3連戰士、排長,80302部隊政治處群工幹事、政治部秘書處、群工處幹事、秘書處處長,532醫院政委,80411部隊政委,80302部隊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第2炮兵黃山基地副政委。 崔德順(1924-1987)原基建工程兵黃金指揮部副政委。 方祖岐( 1935.10-) 1951年8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2年參加抗美援朝。曾任軍委政治部秘書長,組織部部長,沈陽軍區政治部主任,北京軍區政治部主任,南京軍區政治委員、黨委書記。1997年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1993年7月晉升為中將軍銜,1998年3月晉升為上將軍銜。著作有:《新時期軍隊建設若干問題的探索與實踐》、《方祖岐詩詞選》。 陳笑雨(1917—1966年),雜文家、文藝評論家。原名陳蔭恩,筆名司馬龍、馬鐵丁。靖江新港鎮人。1938年通過美國朋友斯諾的關系奔赴延安,入陝北公學學習,後到新華社工作,並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編輯、記者、特派記者、編輯主任、分社社長等職。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期間寫過不少評論文章,如以司馬龍筆名寫的《爛葡萄與硬核桃》等。1948年隨軍南下,1949年勝利後進入武漢。1950年在漢口與郭小川、張鐵夫合作,以馬鐵丁的筆名輪流撰寫《思想雜談》發表在當時的《長江日報》副刊,幾乎每天有一篇雜文見報。《思想雜談》就國際國內形勢等問題對青年進行及時的宣傳教育,深受青年的喜愛。1952年調北京新華總社工作,「馬鐵丁」的合作基本結束,但他繼續撰寫《思想雜談》及其它雜文,如《踏平難關,奮勇前進》、《向日葵》、《愛國主義的光輝形象》、《火柴頌》等。1956年任《文藝報》副主編,並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文革」初期遭到批鬥,曾被迫下跪「請罪」。1966年8月24日,與老舍同日投永定河自盡(一說北京龍潭湖),終年49歲。臨死前留下「死了比活著好,死了更干凈」的字句。1978年4月23日,黨組織為他隆重舉行骨灰安放儀式,為其昭雪伸冤。1984年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了《馬鐵丁雜文選》。陳笑雨以馬鐵丁筆名出版的集子有《思想雜談》(武漢通俗圖書出版社1951年)、《思想雜談·集外集》(武漢通俗圖書出版社1952年)、《馬鐵丁雜文集(第一本)》(華北人民出版社1954年)、《復青年讀者》(中國青年出版社1954年)、《雜文集(第二本)》(通俗讀物出版社1955年)、《雜文集(第三本)》(通俗讀物出版社1955年)、《雜文集(第四本)》(通俗讀物出版社1956年)、《共產主義道德是最高尚的道德》(通俗讀物出版社1955年)、《思想雜談選集》(作家出版社1956年)、《雜文雜詩集》(通俗讀物出版社1956年)、《說東道西集》(作家出版社1958年)、《革命風格集》(敦煌文藝出版社1958年)、《張馳集》(作家出版社1959年)等。1959年以馬鐵丁名義主編《新觀察》直至停刊。以後任《人民日報》編委、文藝部主任。1962年出版《不登堂集》(上海文藝出版社)、《殘照集》(作家出版社)和《訪朝特寫》。 陶駟駒 男,漢族,1935年4月生,江蘇靖江人。大專文化程度。1949年8月在靖江聯合中學學習時加入中國共產黨。1951年進入中央公安幹部學校學習。1959年畢業於外交學院英語專業。歷任公安部副科長、中央軍委辦公廳秘書、公安部副處長。1983年任公安部副部長。1990年12月任公安部部長兼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第一政委。1998年當選九屆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共十四屆中央委員,九屆全國人大常委。1992年12月被授予人民警察總警監警銜。 盧鐵城,男,漢族,1936年11月生,江蘇靖江人,大學文化。原四川省人大副主任、四川大學校長。1955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5年8月參加工作。1955年至1957年一機部船舶局第一產品設計室雷達組長。1957年至1960年在成都電訊工程學院二系雷達專業學習。1960年至1962年在北京航空學院七系導航專業進修。1962年至1980年任成都電訊工程學院教師、教研室副主任、主任、系副主任。1980年至1982年美國麻州大學電氣和計算機工程系訪問學者。1982年至1984年任成都電訊工程學院教師、院長助理兼科研處長。1984年至1987年任四川省高教局副局長、黨組副書記。1987年至1988年任四川省教委副主任、黨組副書記。1988年至1992年任四川省教委主任。1992年至1997年任中國駐美國紐約總領事館教育參贊、黨委委員,四川省人民政府顧問。1997年任四川聯合大學黨委書記、校長。1998年1月任四川省人大副主任、四川聯合大學黨委書記、校長。 張啟先:(1925.8.25- 2002.5.25)男,機械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靖江團結人 。1948年畢業於廈門大學航空工程系。1962年獲列寧格勒工學院技術科學副博士學位和博士學位。歷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教授、教授,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第二屆理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屆學科評議組成員。長期從事機械原理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對空間機械學及機器人學研究較深。著有《空間機械分析與綜合》。 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 院士。 陳龍:1958年出生,江蘇靖江人,中共黨員,江蘇大學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1982年畢業於江蘇工學院,2006年畢業於江蘇大學,獲工學博士學位。歷任句容市科技副市長,江蘇大學京江學院院長。2008年任江蘇大學副校長、黨委常委,兼任江蘇省載運工具運用工程高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長期從事車輛工程的教學、科研工作。先後發表論文近100篇,EI、ISTP收錄40餘篇,先後主持、正在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國家863、部省級科研項目10多項,申請和授權發明、實用新型專利6項,被聘為第七屆、八屆《農業機械學報》編委,被確定為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江蘇省「國家重點培育建設點」---載運工具運用工程博士點學科帶頭人、江蘇大學拔尖人才和科技創新團隊帶頭人。 孫玉坤:男,漢族,1958年生,江蘇靖江人,中共黨員,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2010年4月任南京工程學院院長,曾任江蘇大學副校長,揚州市副市長。兼任江蘇省電工技術學會副理事長、中國電工技術學會電氣工程教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等職。國家重點學科「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第一方向帶頭人、江蘇省重點學科帶頭人,江蘇省品牌專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帶頭人,江蘇大學校級科技創新團隊帶頭人。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曾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江蘇省勞動模範、江蘇省教學名師、江蘇省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機械工業部青年科技專家、江蘇省「青藍工程」學術帶頭人、機械工業部和江蘇省優秀骨幹教師等省部級以上榮譽稱號。長期從事運動控制、智能控制等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近5年來,主持完成和正在完成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省高新技術項目及企業協作課題10餘項。授權和受理發明專利7項。獲省部市級科技進步獎6項、省部級教學成果獎4項。主持獲國家精品課程1門。發表論文70餘篇,被SCI、EI收錄40餘篇。 劉秀梵男,1941年5月生,江蘇靖江市人,中國工程院院士,揚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農業部畜禽傳染病重點開放實驗室主任,揚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第八、九、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農業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先後承擔「863」項目、「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課題以及一批部省級科研項目,並取得眾多研究成果。雞傳染性法氏囊病中等毒力活疫苗(NF8株)的研究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新城疫檢疫規程」2000年被農業部鑒定為國家標准,「雞馬立克氏病冷凍疫苗(CVI988/Rispens株)」等四項獲農業部Ⅱ、Ⅲ類新獸葯證書;先後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江蘇省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甲類)三等獎多項。 宋祖德,人稱「宋大嘴」,江蘇靖江人,上海交通大學工學學士,上海醫科大學醫學碩士,中國海洋大學農學博士,美國科技大學法學博士。但其實際研究方向為文學。包括影視文學、文藝學、美學、文化產業、審美文化、傳播學、新聞學及現當代文藝批評。 附錄:一篇外地人評價「靖江人」的帖子 《靖江人》 發表時間:2001-10-29 9:15:26 陳 社 知道有個靖江,離上海不遠,卻許多年沒去過一次。後來與靖江人結成了親戚,從他們口中初識了靖江,也從他們身上感受了靖江,便想去看看。 第一印象是看了靖江的女子,不禁暗服那方水土的造化,親戚就打趣:早知道靖江,多好!靖江原先是長江中的數點綠洲,後來由點及片,與陸地相連,成了岸。是長江養育了靖江、造就了靖江,在泱泱江水的經年濡潤下,靖江人滋潤著。靖江人很會享受生活,衣、食、住、行、玩都能因地制宜、有所講究。譬如食,絕對一流水平。名氣大的就有合稱「長江三鮮」的刀魚、鰣魚、鮰魚,「拚死」才能吃的河豚,以及蟹黃湯包、雙魚牌肉脯等。資源豐富、得天獨厚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們會料理,名堂特多,什麼菜都做得好。小小刀魚,能做出20多道菜的刀魚宴。普通的鱔魚,可燒出30種風格各異的佳餚。簡單的一頭羊,又能擺出40多個品種的全羊席。同樣的原料經靖江人一撥弄,食香味就是不一般。作家黃蓓佳寫過一篇美文,單寫最不起眼的小小芋頭在靖江人手下的神奇,足可說明問題。 靖江人的美食贏人,除了烹飪水平高、獨具特色外,還有頗多可圈可點之處。 首先是衛生,就餐環境以及杯盤碗勺一類直接供顧客使用的不說,顧客很少涉足的伙房也講究個清爽、潔凈,少有臟兮兮、亂糟糟的。據說靖江一代名廚邢天錫主庖幾十年,無論上灶還是操刀,從來不穿工作服或套圍裙,身上卻無一點油斑污跡,遇到重要場合,他還常穿毛料制服上灶呢! 其次是熱情,親切的話語、可人的微笑和主動、及時、周到的服務,令人賞心悅目。我初次隨幾位同事去靖江人在泰州開的一家飯店陪客人,席間隨意說到當天正值我的生日,沒想到正忙乎的服務小姐是有心人。不一會兒,老闆前來獻花表示祝賀,隨後又送上了他們特意去街上買來的一盒生日蛋糕,並聲明是免費的。如此極富人情味的服務,雖說花不了幾個錢,效果卻極佳。他們想必懂得,人情味同樣能獲得經濟效益,而且往往事半功倍。顯然,這已非一般的「服務態度」所能涵蓋,而屬於「經營理念」的范疇了。可以想見,此後我們不知多少次地為他們作了免費「廣告宣傳」。

Ⅳ 2015有什麼好看的完結言情小說推薦,最好是靖江的,以前一般比較紅的都已經看過了

言情類的就看匪我思存的《東宮》《裂錦》《來不及說我愛你》《海上繁花》。。。。。。匪大的文筆功底真是沒話說,分分鍾把你虐成渣。

Ⅵ 靖江歷代有哪些名人,你對他有哪些了解,請寫下來。

陳涵輝(1589一1646),字木叔,。崇幀九年(1636年),以名進士任靖江知縣,在靖江任職6年,各方面都有突出建樹。他首先領導開浚了橫亘全縣東西的團河。疏浚了各條河港,使之與團河相通,並建了幾座涵閘,使縣內水利配套,農田保收。為了培養更多的人才,他將靖城郊外的正誼書院遷到城內,擴大建築規模,改名馬洲書院。
劉國鈞:(1887-1978),名金生,字國鈞,號麗川,生於靖江縣生祠鎮。原是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副主任、民主建國副主席、江蘇省副省長、省政協副主席、工商聯江蘇副主任委員。是我國現代傑出的實業家,著名的愛國民族工商業者。

Ⅶ 誰知道靖江的名人

靖江位於長江三角洲中部,南依長江,北靠蘇中平原,是上海、南京之間一座發展中的濱江城市。總面積665.04平方公里.人口65萬左右.經濟實力居全國百強縣中上水平.環境優美,物產豐盛,古跡名勝俯仰皆是,被譽為"蘇中小江南".三國時靖江為吳主孫權軍馬牧區,因"扼長江天險,鎖鑰金陵,為東南門戶,足稱重鎮",故於明成化年間設縣,定名"靖江",曾受轄於常州府和通州府等地.靖江乃吳語的北極,是個獨特的方言島.其文化南北交融,個性鮮明.靖江,位於中國最富庶的經濟發展區--長江三角洲。在長江「龍頭」、國際大都市上海的帶動下,靖江因優越的區位條件、優厚的經濟基礎、優良的投資環境和良好的發展前景,被越來越多的中外客商青睞和關注,成為長江「龍頸」上的一顆璀璨明珠。靖江區域面積665平方公里,與新加坡的區域面積相當,人口66萬,轄11個鎮。 靖江,是中國東部水陸交通要沖。處於江蘇省中軸線與長江的交匯點,襟江近海,水運發達;錫澄、廣靖高速公路,通過江陰長江公路大橋,南連滬寧高速公路,北接寧通高速公路;新長鐵路從靖江過江,向南接滬寧鐵路,向北連隴海鐵路。 靖江,是經濟和社會事業持續發展的城市。1993年被評為「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和「全國明星縣(市)」,2001年進入中國最發達100縣(市)行列,列第65位。 靖江,是開放開發意識超前的城市。靖江被國務院列為對外開放地區並加入蘇錫常火炬帶,成為上海浦東開發區和蘇錫常火炬帶向蘇北輻射、延伸的重要「橋頭堡」。 靖江,是產業特色和產業優勢明顯的城市。全市形成了機電及汽車配件、醫葯及精細化工、紡織服裝、船舶修造等主要工業門類,並將「機電一體化、新材料、生物醫葯、電子信息」四大高新技術領域作為未來發展方向。這里,有中國最大的維生素C生產企業、中國最大的汽車鎖製造企業、中國第五大造船企業……勤勞淳樸的靖江人民將為海內外投資者、創業者提供一流的投資空間和良好的創業環境,熱忱歡迎海內外客商來靖江投資興業,共享投資創業的成功喜悅。 民俗風情 弦八彈 靖江民間為婚慶渲染氣氛的小型絲竹樂隊,常用樂曲有《八段景》、《誦腔》、《浪淘沙》、《梅花三弄》等。為適應時代的發展和群眾的需要,現今弦八彈在保留傳統曲目的基礎上,又增加了流行歌曲的演奏。 講經 元末明初傳入靖江,經過民間藝人長期口頭加工,至清末達到定型階段。由於講經具有可貴的原始性、獨特的地方性和鮮明的藝術性,深受海內外專家的重視。他們稱靖江講經為「中國民間藝術的活化石」。 腰鼓 興於解放初的群眾文藝活動,後因曲藝和戲劇的普及,腰鼓活動逐漸沉寂。改革開放後,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廣大群眾尤其是中老年人將其作為娛樂健身活動。如今靖江的腰鼓隊遍及各個社區,不僅陣容強大,而且演技高超,成為群眾文化藝術的一大亮點。 孤山泥狗子 靖江傳統民間工藝品,已有數百年歷史。該工藝品由孤山風化的岩粉燒制而成,中空,首腹部有孔,可吹出蛐蛐之聲,是兒童喜愛的玩具。除了製成泥狗,還可製成雞、豬、老虎等動物形狀。 孤山廟會 靖江歷史上曾是多廟之縣,凡是大廟均有廟會。孤山寺歷史悠久,名聞遐邇,每年三月初三的廟會更是規模宏大。是日,廟里的僧侶舉行佛事,善男信女朝山進香,而山下則有數以萬計的群眾從事各種貿易活動,其場面十分壯觀。 小獅子舞 極富靖江特色的民間舞蹈。其特點是舞獅人模擬小獅子的各種姿態,一邊騰挪撲逗,一邊變換隊形,將小獅子威武、健壯、憨厚、活潑的神態表現得惟妙惟肖。該舞蹈曾多次在省內比賽中獲獎。圖為排練現場。 盪湖船 普及全國的民間舞蹈,但靖江的盪湖船自有特色。外地盪湖船為「船娘」、「艄公」2人配檔,而靖江盪湖船多為「艄公」、「船婆」、「撐兄」、「船娘」4人配檔,並有樂隊、伴唱隊伴唱。 打蓮湘 新世紀靖江再度興起的民間舞蹈。舞蹈者一邊敲擊蓮湘,一邊表演各種舞蹈動作,在清脆而有節奏的響聲中不斷變換隊形。舞蹈者可以自舞自唱,也可由合唱隊伴唱。 秧歌舞 靖江秧歌舞興於解放初,後被更具表演性的民族舞和現代舞所取代。20世紀末,在全民健身運動的熱潮中,群眾性的秧歌舞再度興起。現今的秧歌舞既有傳統特色,又融入了民族舞和現代舞的表演技巧,令人耳目—新。 龍燈舞 靖江的龍燈舞富有特色,龍頭、龍尾、龍珠製作都很講究。表演時,隨著鑼鼓的伴奏,舞龍者耍出「二龍戲珠」、「金龍盤柱」、「疊羅漢」、「撬荷花」等各種招式,將龍的動態和氣勢表現得淋漓盡致。 屋脊藝術 靖江房屋建築的一大特色。匠人運用「堆灰」和「瓦花」工藝,在屋脊上製成「喜鵲登梅」、「二龍戲珠」、「丹鳳朝陽」、「麒麟送子」等各種圖案,使屋脊富麗堂皇、美不勝收。靖江的屋脊藝術早為民俗學家所重視,有些專家學者還對此作了專門研究,並有文章在報刊發表。 唱鳳凰 流行於靖江農村的民間藝術。其道具是一隻紙扎的造型優美、色彩斑斕的鳳凰。鳳凰是傳說中的吉祥之烏,所以唱鳳凰的藝人,大都在春節期間去各村各戶演唱,以表示對主家的良好祝願。唱詞有的是先編後唱,也有的是現編現唱,並用鑼鼓伴奏,渲染節日的喜慶氣氛。

Ⅷ 江蘇靖江有什麼名人

靖江市著名作家龐余亮入選《當代江蘇文化名人錄》,是我市唯一入選者。泰州地區只有三人獲此殊榮。《江海星光——當代江蘇文化名人錄》是我省為推動「文化江蘇」建設,推出的首部由新聞媒體編撰的記錄當代江蘇文化名人的大型紀傳體圖書,分一、二兩輯,記錄了各文化名家的成才歷程和言行風度。書中共收入177位名家,龐余亮作為活躍在我國文壇的青年作家被錄入其中。

此外,從剛剛落幕的中國網路文學節上還傳來喜訊,龐余亮的散文集《鄉村教師手記》獲得散文類二等獎。該散文集中收錄了他的178篇散文,今年還曾在新浪網、《信報》、《揚州時報》、《四川日報》等媒體連載。這次被文學網站「天涯社區」選送中國網路文學節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