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學經濟 » 山水文學謝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山水文學謝

發布時間: 2021-03-25 15:53:15

『壹』 大小謝在山水詩創作方面有哪些異同

大謝謝靈運編輯
謝靈運(385~433)東晉時代的詩人,中國山水詩的開創者,被稱為「山水詩鼻祖」,漢族。是南北朝時代與陸機齊名的詩人。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出生於會稽始寧(今浙江上虞)。因從小寄養在錢塘杜家,故乳名為客兒,世稱謝客。又因他是謝玄之孫,晉時襲封康樂公,因為性情狂傲,與朝廷發生矛盾,後被降至為康樂侯,故又稱「謝康樂」,墓葬於今江西省宜春市萬載縣里泉村。謝靈運他發明了一種木屐,後人稱為「謝公屐」,就是為了紀念謝靈運。
謝靈運出身名門,兼負才華,但仕途坎坷。為了擺脫自己的政治煩惱,謝靈運常常放浪山水,探奇覽勝。謝靈運的詩歌大部分描繪了他所到之處,如永嘉、會稽、彭蠡等地的自然景物,山水名勝。其中有不少自然清新的佳句,如寫春天「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登池上樓》);寫秋色「野曠沙岸凈,天高秋月明」(《初去郡》);寫冬景「明月照積雪,朔風勁且哀」(《歲暮》)等等。從不同角度刻畫自然景物,給人以美的享受。
謝靈運的詩歌雖不乏名句,但通篇好的很少。他的詩文大都是一半寫景,一半談玄,仍帶有玄言詩的尾巴。但盡管如此,謝靈運以他的創作極大地豐富和開拓了詩的境界,使山水的描寫從玄言詩中獨立了出來,從而扭轉了東晉以來的玄言詩風,確立了山水詩的地位。從此山水詩成為中國詩歌發展史上的一個流派。
對於自己的才華,謝靈運曾說過一句很狂放的話:「天下才共一石(即十斗),子建(即曹植)獨佔八斗,吾佔一斗,天下才共分一斗」。
謝靈運是我國文學史上著名的山水詩人,善於用富艷精工的語言記敘游賞經歷、描繪自然景物,多有形象鮮明、意境優美的佳句,對唐代的詩歌發展有一定的影響。
小謝謝朓編輯
謝朓(464—499)字玄暉。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人。南朝齊著名詩人。出身世家大族,祖、父輩皆劉宋王朝親重,謝眺高祖據為謝安之兄,祖母是史學家范曄之姐。父謝緯,官散騎侍郎,母親為宋文帝之女長城公主,與謝靈運同族,經歷有些類似,時與謝靈運對舉,亦稱小謝。初任豫章王太慰行參軍,後在隨王蕭子隆、意陵王蕭子良幕下任功曹、文學等職,頗得賞識,為「竟陵八友」之一。公元495年出任宣城太守,故有謝宣城之稱。後因告發岳父王敬則謀反事受賞,舉為尚書吏部郎。後被誣陷死於獄中。
現存謝朓詩二百多首,其中山水詩的成就很高,觀察細微,描寫逼真,風格清俊秀麗,一掃玄言余習。寫景抒情清新自然,意境新穎,富有情致,且佳句頗多。如「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晚登三山還望京邑》)、「天際識歸舟,雲中辯江樹」(《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魚戲新荷動,鳥散余花落」(《游東田》)等,至今膾炙人口。

『貳』 我國古代山水文學成就頗高,你最喜歡哪首山水詩為什麼

我最喜歡陶淵明《飲酒》一詩中寫到“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其鍾情山水,樂在其中的心境展現的淋漓盡致了,他遠離塵世的庸俗,隱逸山水間,他天性就是熱愛自然。

『叄』 山水對中國文學的影響

對佛教心性學說的接受與發展,使南朝「性靈說」超越了對常態情感的執著,而趨向對心靈、精神的探索;在創作實踐中,則超越了抒情的傳統而走向審美的追求。南朝山水文學的創作,最能集中體現這一新的變化。

中唐古文運動領袖之一的元稹曾批評南朝山水文學:「宋、齊之間,教失根本。……蓋吟寫性靈、流連光景之文也,意氣格力無取焉。」(《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並序》)清代文論家劉熙載則為之辯護道:「元微之作《杜工部墓誌》,深薄宋、齊間吟寫性靈、流連光景之文。其實性靈光景,自風雅肇興便不能離,在辯其歸趣之正不正耳。」(劉熙載《藝概·詩概》)元、劉二人所爭辯的焦點,便是南朝山水文學緣情體物、即景抒情的傳統表現。也就是說,二人所謂「性靈」,即是前文所說的常態情感。南朝山水文學當然不乏這類緣情體物、即景抒情的表現,然而南朝「性靈說」對山水文學的影響,當體現為如下:

深受佛教影響的南朝文人,對山水自然抱著一種崇敬與欣賞相混合的態度。例如宗炳感慨「山水質有而趣靈」(《畫山水序》),謝靈運推崇「自然之神麗」(《山居賦》),蕭綱則贊賞:「(山水)懷靈蘊德,孕寶含奇。」(《秀林山銘》)因此,他們對山水自然尤感興趣,也頗為重視,並且以之作為感悟諸法實相的主要媒介:「山水以形媚道。」(宗炳《畫山水序》)反映到文學上,便形成借山水闡發佛理的創作手段。然而,文人在創作中對山水之「形」的直觀描摹,以及「媚」的感性表現,卻使這個創作手段輕而易舉地從悟理轉變為審美。〔7〕

謝靈運可謂最有代表性的人物。謝靈運是南朝山水詩的開山鼻祖,同時又篤崇佛教,有深厚的佛學造詣,曾經撰《辨宗論》闡發竺道生的頓悟之義。〔8〕謝靈運以「賞心」為標識的山水審美觀,充分體現了佛教心性學說的影響:「將窮山海跡,永絕賞心悟。」(《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發都詩》)「賞心不可忘,妙善冀能同。」(《田南樹園激流植援詩》)由「治心」(顏延之語)到「賞心」,便完成了從哲思到審美的轉變。同時,即景抒情的傳統,在謝靈運山水詩中也起了微妙的變化:謝詩並不乏各種人世常態情感的表現,但通過觀照山水以感悟義理的過程,情感漸漸平息,進而轉化為淡泊疏散的心境,即如詩人自己所雲:「感往慮有復,理來情無存。」(《石門新營所住,四面高山,回溪石瀨,茂林修竹》)可以說,謝靈運山水詩創作的重心不在抒情,而在造境。

謝靈運山水詩的意境,往往就是通過心物和諧交匯的瞬間直覺感興得以呈現。葉夢得評謝靈運《登池上樓》詩「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二句雲:「世多不解此語為工,蓋欲以奇求之耳。此語之工,正在無所用意,猝然與景相遇,藉以成章,不假繩削,故非常情所能到。詩家妙處,當須以此為根本,而思苦言難者,往往不悟。」(《石林詩話》卷中)說的正是謝靈運詩中「池塘」這一意境,產生於澄虛心境「無用意」地與眼前之景猝然相遇的瞬間直覺感興。

這種情形在謝詩創作中是較普遍的,Eugene Eoyang便指出:「謝靈運的詩不僅描繪了他所見的自然(以往的詩人已這樣做了),還表現了山水自然中所獲得的美感經驗。所以,他的詩既包含了山水自然,也包含了與自然猝然相遇(encounters with nature)的美感再創造。」(註:Eugene Eoyang,"Moments in Chinese Poetry: Nature in the World and Nature in the Mind", in Ronald C. Miao (ed.),Studies in Chinese Poetry and Poetics (San Francisco: Chinese Materials Center,Inc.,1987), Vol, 1, pp.111-112.)倘若從謝靈運精通佛教義理的背景看,「池塘」意境的產生,還應該有「頓悟」的意味。宋代詩論家吳可即一針見血地指明:「學詩渾似學參禪,自古圓成有幾聯?春草池塘一句子,驚天動地至今傳。」(《學詩詩》其三)
謝靈運山水詩意境的表現,偶爾也有如「清霄颺(yáng)浮煙,空林響法鼓」(《過瞿溪山僧》)之類點明了佛地特徵的表現,但是大都皆為純然以山水畫面所呈現的意境:「雲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登江中孤嶼》)「密林含余清,遠峰隱半規。」(《游南亭》)「猿鳴誠知曙,谷幽光未顯。」(《從斤竹澗越嶺溪行》)或許,詩人的意圖是要通過這些或明麗澄凈,或迷茫朦朧,或空靈清幽的意境,來反映諸法性空的佛理;(註:唐代的元康在其佛論《肇論疏》(卷上)的序中,稱贊謝靈運的山水詩:「又如作詩雲『白雲抱幽石,碧筱媚清漣』,又『雲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此復何由可及?」(轉引自孫述圻《六朝思想史》,頁178)可見謝詩的意境與佛理有關。)然而其客觀效果,卻使謝詩超越了即景抒情的傳統,轉向營造、表現山水自然的神韻靈趣之美。(註:關於謝靈運的山水詩,參見拙著《由山水到宮體-南朝的唯美詩風》,台北:商務印書館,1997,頁31-60。)後世的論者對此推崇備至:「詩以達性,然須清遠為尚。……『白雲抱幽石,綠筱媚清漣。』清也;『表靈物莫賞,蘊真誰為傳?』遠也;……總其妙在神韻矣。」(王士禛《池北偶談》引孔文谷語)

謝靈運以「賞心」為標識的山水審美觀,得到後來南朝山水詩人的繼承。例如謝朓(tiǎo)雲:「寄言賞心客,得性良為善。」(《游山》)「囂塵自茲隔,賞心於此遇。」(《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何遜雲:「一同心賞夕,暫解去鄉憂。」(《茲姥磯》)「伊余本羈客,重睽復心賞。」(《入西塞示南府同僚》)同時,謝靈運詩展現山水自然神韻靈趣之美的創作特點,也在後來的南朝山水詩創作中得到了發揚:「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謝朓《晚登三山還望京邑》)「江干遠樹浮,天末孤煙起。江天自如合,煙樹還相似。」(范雲《之零陵郡次新亭》)「風遟山尚響,雨息雲猶積。巢空初鳥飛,荇亂新魚戲。」(丘遲《侍宴樂游苑送張徐州應詔詩一首》)「露清曉風冷,天曙江光爽。薄雲岩際出,初月波中上。」(何遜《入西塞示南府同僚》)「穴去茅山近,江連巫峽長。帶天澄迥碧,映日動浮光。」(陰鏗《渡青草湖》)歷代評論家對這類詩亦甚為欣賞:「(謝朓詩)斐然之姿,宣諸逸韻;輕清和宛,佳句可賡。」(陳祚明《采菽堂古詩選》卷二十)「范(雲)詩清便宛轉,如流風回雪;丘(遲)詩點綴映媚,似落花依草。」(鍾嶸《詩品》)「其(何遜詩)探景每入幽微,語氣悠柔,讀之殊不盡纏綿之致。」(陸時雍《詩鏡總論》)「(陰鏗詩)琢句抽思,務極新雋;尋常景物,亦必搖曳出之,務使窮態極妍,不肯直率。」(陳祚明(采菽堂古詩選》卷二十九)而「神韻靈趣」,恰恰是當代評論家對「性靈」美學特徵的概括:「假使說『性』近於韻,則『靈』便近於趣,而隨園詩論又可說是韻與趣的綜合。」(註: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上海:新文藝出版社,1956,頁495。郭紹虞還認為「性靈說」與「神韻說」是相通的:「神韻說與性靈說同樣重在個性,重在有我,不過程度不同:神韻說說得抽象一些,性靈說說得具體一些罷了。」見同書,頁493。)

結語

概言之,佛教心性學說的影響,促使南朝「性靈說」超越對世間常態情感的執著,而走向對心靈及精神世界的探索,南朝的山水詩則集中體現了這一理論的新發展;並且在山水詩歌的創作實踐中,開拓了以追求神韻靈趣為特徵的新的詩歌美學境界。

當然,由於處在中國性靈文學的初始階段,南朝「性靈說」確實存在著不可避免的不足之處(如不夠精確化、條理化、系統化等)。盡管如此,南朝「性靈說」畢竟在理論與創作兩方面,都進行了可貴的探索,並且取得了甚為可喜的成就;同時,也更為後世性靈文學的發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並且奠定了頗為堅實的基礎。

『肆』 魏晉六朝時期的山水文學作品有哪些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就是晉朝的,記不記得這篇文章的第一句「晉太原中,武陵人守魚為業......」。而桃花源不就在常德嗎!

『伍』 謝凌運是文學史上第一個大量創作什麼的詩的作家

謝靈運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大量創作山水詩的作家。謝靈運謝公義(385年—433年),字靈運,小名客,人稱謝客,世稱謝靈運,南北朝時期傑出的詩人、文學家,也是一位旅行家。祖籍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1] ),生於會稽始寧(今紹興市上虞區謝塘鎮)。東晉名將謝玄之孫,謝瑍之子,生母劉氏。世襲為康樂公,世稱謝康樂。謝靈運的創作活動主要集中在劉宋時代,並開創了中國文學史上山水詩派,代表作有《山居賦》。謝靈運還兼通史學,工於書法,翻譯佛經,曾奉詔撰《晉書》。《隋書·經籍志》、《晉書》錄有《謝靈運集》等14種。

『陸』 謝朓對於神韻詩做出怎樣的貢獻

謝朓詩歌創作的主要成就是發展了山水詩。晉宋以後,山水文學產生了,但多少還受玄言詩的影響,總帶點玄理。謝靈運的山水詩就是如此。謝朓和謝靈運同族,世稱「二謝」,謝靈運為大謝,謝朓為小謝。小謝詩學大謝,都善於模山范水,以山水詩見長;但二人的詩境和詩味卻有別。大謝的山水詩仍然帶有一些玄言色彩,小謝的山水詩則抒發了思想感情,玄言詩的影響差不多已被消除殆盡。謝朓的山水詩把描寫景物和抒發感情自然地結合起來。他浮沉於政治旋渦之中,目睹仕途的險惡和現實的黑暗,因此常常通過對景物的描寫,表現出對於宦途的憂懼和人生的苦悶。
覺得可以就採納吧,打字很累的。。。。。。

『柒』 謝朓 陶淵明的山水詩有什麼不同

謝朓的多少還受玄言詩的影響,總帶點玄理
陶淵明的樸素自然,有時流露出逃避現實、樂天知命的老莊思想

『捌』 簡述謝朓詩作的題材內容及藝術特色

謝朓在西邸創作的詩歌,題材比較狹窄,除了游宴應酬之外,就是詠物,如《詠風》、《詠竹》等。這類詠物詩雖略有寄託,但主要是求其形似。還有不少是模擬漢魏晉宋的樂府民歌。這部分作品雖然不曾反映重大的社會內容,但表現閨情,具有一定的生活氣息。自從隨府赴荊州以後,他的詩歌創作有了新的開拓,特別是經歷了政治風波,出任宣城太守以後他的詩歌無論內容或者形式,都取得了新的成就,他不僅創作了大量的山水詩,表現山川之美和自己的生活感受,還創作了諸如《賽敬亭山廟喜雨》、《賦貧民田》等詩歌,反映了一定的社會現實。
謝朓是永明詩人的代表,在當世就享有盛名。他的五言詩,較早地運用了《四聲譜》的成果,並汲取了經唄新聲之變的營養。

附:
謝朓詩歌創作的主要成就是發展了山水詩。晉宋以後,山水文學產生了,但多少還受玄言詩的影響,總帶點玄理。謝靈運的山水詩就是如此。謝朓和謝靈運同族,世稱「二謝」,謝靈運為大謝,謝朓為小謝。小謝詩學大謝,都善於模山范水,以山水詩見長;但二人的詩境和詩味卻有別。大謝的山水詩仍然帶有一些玄言色彩,小謝的山水詩則抒發了思想感情,玄言詩的影響差不多已被消除殆盡。謝朓的山水詩把描寫景物和抒發感情自然地結合起來。他浮沉於政治旋渦之中,目睹仕途的險惡和現實的黑暗,因此常常通過對景物的描寫,表現出對於宦途的憂懼和人生的苦悶。《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中寫道:「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徒念關山近,終知返路長。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蒼蒼。引領見京室,宮雉正相望」,「常恐鷹隼擊,時菊委嚴霜。寄言罻羅者,寥廓已高翔。」正表現了這種彷徨的心情,詩中的景物也因此籠罩了凄涼的氣氛。他一生遊宦於諸王府邸之間,不能不寫些「頌帝功」、「頌藩德」的應命之作。這類作品也常常通過景物來表現頌揚之意,如《隨王鼓吹曲十首》中的《入朝曲》「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帶綠水,迢遞起朱樓」,既是一曲頌歌,也是一幅壯麗的圖畫。不管是何種情感意趣,都可以借山川景物來表現,而且達到情景交融的境界,這是謝朓詩歌的重要特點,也是他對於詩歌藝術發展的重要貢獻。

謝朓主張「好詩圓美流轉如彈丸」(《南史·王曇首傳附王筠傳》),他的詩歌創作正是貫徹了這一審美觀點。要達到「圓美流轉」,聲律是一個重要因素。他把講究平仄四聲的永明聲律運用於詩歌創作中。因此他的詩音調和諧,讀起來琅琅上口,鏗鏘悅耳。沈約《傷謝朓》寫道:「吏部信才傑,文鋒振奇響。調與金石諧,思逐風雲上。」也說明了音調和諧這一特點。謝朓還善於熔裁,時出警句,最為人稱道的有「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晚登三山還望京邑》),「天際識歸舟,雲中辨江樹」(《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朔風吹飛雨,蕭條江上來」(《觀朝雨》),「魚戲新荷動,鳥散餘花落」(《游東田》)等,這些警句清新雋永,流暢和諧,對仗工整,體現了"新體詩"的特點。謝朓的短詩也很出色,耐人咀嚼,富於民歌風味。如《玉階怨》:「夕殿下珠簾,流螢飛復息。長夜縫羅衣,思君此何極!」又如《王孫游》:「綠草蔓如絲,雜樹紅英發。無論君不歸,君歸芳已歇!」還有《同王主簿有所思》、《銅雀悲》、《金谷聚》等篇,都是遣詞自然、音調和諧、感情含蓄的佳什,收到了小中見大、尺幅千里的藝術效果。這類小詩,對後來的五言絕句的形成和發展有一定影響。

『玖』 山水文學是什麼意思

古代文人遊山玩水的所見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