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理解宏觀經濟學
宏微觀經濟學僅僅屬於「經濟學基礎」,放在國外的經濟學系,也就只是大一、大二學生的基礎課程而已。要想理解現實生活中的所謂「宏觀」經濟現象,光靠這裡面的知識遠遠不夠。經濟學基礎之上還有至少比如中級微觀、宏觀等層次。
而且《宏觀經濟學》僅僅是經濟學中的一個學派下的東西而已。並不代表就囊括了所有有關宏觀經濟現象的理論。
你說的宏觀經濟現象不知道包括哪些?這里可以舉些例子給你:
>常見的經濟數據解讀——涉及宏觀經濟學(基礎、中級),比如Y=(X-M)+C+I,經濟數據基本都反映這個公式里的東西,來判斷現在的經濟增長動力如何等等
>現在熱門的歐債、日本債務問題——涉及貨幣銀行學、金融、制度經濟、政治經濟等
>再如最近的「國五條」——因為是產業政策,所以能分析的角度就更多,宏觀面、產業面、微觀面、消費者行為學等等。
宏微觀其實真的不算什麼,就是經濟學的入門讀物。國外流行普及新制度經濟學幾十年了,在國內也就那麼幾所大學能提供相關課程而已。
補充一下,經濟學是一種思維方式,有點哲學的意思。不論哪門哪派,那個程度,只要在解釋經濟現象的時候,前提明確、邏輯清晰即可。除非你要專門走經濟上的學術發展,否則沒必要專門去找各種專業書籍來看。平時多看點經濟類的科普讀物,在經濟訪談中注意別人的觀點的前提、邏輯什麼的,也就可以了。
❷ 你對金融怎麼理解
金融的原始含義就是資金的融通流動,也就是借與貸,後來隨著時代變化發展,又進一步衍生出了第二層含義——跟資金流動的有關的風險轉移和流動,也就是常說的金融衍生品市場。這就是我對金融的理解
❸ 談談你對學金融學這門課的體會和理解
經過在校時間對金融學課程的學習,我深刻感覺到金融學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大的用處,是我們生活處處都會用到的知識。尤其金融學的研究范疇在經濟生活中具有極端重要性。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均需要通過學習《金融學》來取得科學的認識。學習《金融學》可以為深入學習經濟類各專業課程奠定理論基礎。金融學專業教育中統帥性的基礎理論課,是教育部確定的11門「財經類專業核心課程」和「面向21世紀經濟、管理類核心課程」之一,是金融、財政、工商管理和會計學等專業的必修課,其它相關專業的選修課。金融學的基礎知識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指導,系統闡述貨幣銀行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及其運動規律,客觀介紹世界上主流金融理論和最新研究成果、實務運作的機制及最新發展,立足中國實際,努力反映經濟體制改革、金融體制改革的實踐進展和理論研究成果,實事求是地探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金融理論和實踐問題。(一)使我對貨幣金融方面的基本知識、基本概念、基本理論有較全面的理解和較深刻的認識,對貨幣、信用、銀行、金融市場、國際金融、金融宏觀調控等基本范疇有較系統的掌握,並且深刻的掌握了觀察和分析金融問題的正確方法,培養出我們獨立辨析金融理論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對將來的工作當中面臨的各種情況可以有深一步的了解,以便有更好的處理方式。(二)提高了我在社會科學方面的素養,為進一步學習其他專業課程打下必要的基礎。這門課程採用寬口徑的金融理論研究范疇,可以理解為:凡是涉及貨幣供給、銀行與非銀行信用、以證券交易為操作特徵的投資、商業保險、以及以類似形式進行運作的所有活動的集合,是宏觀金融和微觀金融、傳統金融與現代金融的聚合體。金融學是一個有內在聯系的有機整體。貨幣、信用、金融機構是金融學的基本支柱。金融市場是金融要素的活動空間。金融總量與調控監管涉及金融學的各個組成部分,是金融學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開放經濟條件下國際金融關系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經濟關系。總之,金融學的知識讓我體會到很多實用的知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更好的處理所出現的事件,使我深深的感受到知識的重要。
隨著信息化社會,學習化社會的形成和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教育正在經歷深刻的變革,遠程開放教育應運而生。通過參加遠程開放教育的學習,促使我的學習觀念有了很大的認識,主要有以下體會:
一、雖然面授時間少了,自主學習的要求高了,但通過這種新的學習形式,可以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二、在信息化社會中,人們生活工作環境的變化越來越快,需要面對不斷出現的新知識、新技術。一次性的學校教育,越來越不能滿足個人終身的社會需要。只有不斷學習,才能跟上生活、工作的節奏。因此,人們越來越認識到,終身學習將伴隨自己的一生。
三、現代遠程開放教育為所有求學者提供了平等的學習機會,使接受高等教育不再是少數人享有的權利,而是個體生存的基本條件。教育資源、教育對象、教育時空的開放,為大眾的終身學習提供了可能性。
四、接受教育不光是學習知識,還要學會學習,為以後繼續學習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必要的學習技能。學會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自主學習,對今後不斷地獲取知識和提高教育層次將是非常有益的。
以上僅為個人對遠程開放教育學習的一些淺薄之見,還沒有形成一定的理論高度,在今後的工作中還需要加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
初探金融學有感
我利用了一個周末的時間仔細閱讀了第一章的四篇閱讀材料,這四篇文章分別從金融與現實的聯系,金融的前景以及糧食金融和石油金融這兩個新興的金融的衍生物對金融學這門學科進行了詳細而全面的介紹和擴展,由於以前對金融,特別是股票市場知之甚少,了解程度幾乎為零,因此,讀了這幾篇材料,我覺得自己還是很有收獲的。
最大的收獲就是對於金融有了更加直觀與深入的認識。由於幾乎是第一次接觸以科學術語出現的「金融」,而書上略顯晦澀的定義使我通讀一遍之後還是沒弄明白這門課到底要學什麼,或者說沒有搞清楚這門課學了之後有什麼用。讀了這幾篇文章,我覺得它拉近了因為教材而讓我對之望而生畏的「金融」二字與我的距離。比如季老師的《讓我們一起認識金融》這篇文章,它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金融與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錢」相聯系,短短一兩千字,將金融體系的五大功能,即支付清算服務、媒介資金融通、管理風險、信息處理和公司治理描繪得很清楚,讓我感覺到金融並不只是一門科學,它更是每個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第二個收獲就是通過閱讀這些文章,我認識到學習金融學對於一個主修經濟學的同學來說是非常必要的。讀了這些文章,我覺得一些問題雖然可以用我們已經學過的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去解釋,去分析,但是缺少與金融學的聯系,得出的結論就是不完整的。比如陳淮老師的《規避石油風險拋棄「鴕鳥」戰略》,文章指出,我國石油安全面臨的首要威脅是價格風險,因此就需要我們把石油安全與金融安全聯系起來,建立在銀行系統支持下的「石油金融」體系,這樣才能充分發揮金融體系的管理風險作用,轉移風險,分散風險,最終制定出戰勝市場的戰略。再如董振國老師和王春雨老師的《影響糧價的「非農因素」》,如果單純按照微觀經濟學的知識去分析,我國去年夏季糧食豐收,那麼糧食價格就應該下降。但是事實卻與之恰恰相反,糧食價格仍在步步上漲。這篇文章告訴我們,「糧食金融化」是重要的一個原因。受美國次貸危機等影響,以股票、房地產為代表的資產價格在全球范圍內都在快速下跌,特別是在新興市場國家,資產價格更是出現暴跌。因為股票與房地產市場的下跌,全球范圍內規模巨大的熱錢把投機重點轉移到石油和糧食上來,從而導致石油和糧食這兩項影響著人類衣食住行的商品價格不斷上漲,使全球面臨著嚴重的通貨膨脹危險。上述都是金融學所研究的領域,只有學好金融學,我們才能對社會的一些至關重要的熱點問題,比如上文提到的石油問題,糧食問題等問題有一個清醒而透徹的認識,這對於我們每一個大學生,特別是學習經濟學的大學生都是十分必要的,甚至可以說是不可或缺的。
最後,閱讀這些材料還使我覺得金融學是一門很難學好的課程。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它包羅萬象,糧食,石油,信息技術,都跟金融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其次,金融學還是一門前沿學科,它「與時俱進」,正如季老師在《讓我們一起認識金融》一文中開頭所寫的那樣:「當今社會,金融已經廣泛滲透到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微至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金融自身也在不斷創新中深化和擴張,不要說普通老百姓,被越來越多的金融服務搞得眼花繚亂,就是我們這些長期從事金融教學、科研的學者和那些在實際部門工作的同志,對不斷擴張的金融領域也都大有望洋興嘆之感。」對於我們初涉金融領域的大學生來說,這無疑是一種挑戰。不僅如此,金融學還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學科。季老師的另一篇文章《「金融學」的深化:範式轉變與信息技術》回顧總結了結構範式主導「金融學」的歷史,並闡釋了結構範式所遇到的危機,最後論證了功能範式的「先進性」,並解釋了原因,即信息技術對金融的革命性影響。這一系列科學而富有邏輯性的過程使我覺得,研究金融學要有扎實的知識基礎和敏銳的思考能力,因此想要學好這門課,還需要我們在平時多讀書,下一番功夫。
❹ 學金融為什麼要先了解宏觀背景
今天是咱們延展話題的時間,我們開學已經兩周了,從這周開始,我們已經進入了真正的「金融之術」的學習。所以在「金融之術」這個學習階段剛開始的時候,我想跟你聊一聊,學好金融學的方法論。
在這一周的前三天,你已經從法定貨幣、存款准備金、基準利率幾個維度理解了銀行體系是怎麼進行信用創造的。有細心的用戶發現,這個部分的很多內容是從宏觀層面出發的。有些用戶就會覺得奇怪了,說,「老師,這些國家層面的大詞,對我們個人的金融思維、金融框架有什麼作用呢?」下面,就是我今天要跟你講的內容,你為什麼要從宏觀入手來理解金融市場和金融現象。
一、從「宏觀」到「微觀」是你理解金融世界必備的知識框架
1.世界上從來就不存在獨立的微觀金融現象,它的背後一定有某種宏觀層面的邏輯或者推動力。
你如果不理解這個邏輯,學習金融就是緣木求魚,不得要領。比如說,存款准備金率的調整、利率的調整,這都是宏觀行為,但是它會直接導致你手裡的股票、債券、資產價格波動,然後會對企業的投融資產生重要的影響,而企業的景氣與否會直接影響到我們個人的求職、創業,這些所謂的微觀行為。
理解宏觀背景有多重要?我可以給你講點金融八卦。很多人聽說過證券公司有一個叫「新財富分析師評選」的活動,如果你拿下了這個評選的前三名,身價立馬就倍增。那要是冠軍呢?薪水就會翻跟鬥了。你知道現在在中國金融市場上,一線的宏觀分析師薪水大概是多少?年薪1500萬,還要再加上分紅。次一級的宏觀分析師,大概也能拿到400萬到500萬左右的年薪。雖然不能以薪水論英雄,但是這么高的市場薪水,就多少反映了宏觀分析對金融市場有一個異常重要的作用。所以,這是你要從宏觀開始理解微觀金融市場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後面的課程里,我也一直會遵循這個原則,帶你從宏觀、中觀、到微觀的邏輯來學習。我敢說,你用這種方法論學出來的金融學才會真的有框架,也才能夠真正地幫助你「既見樹木,又見森林」。
2.我們中國市場是一個強政府指導下的逐步開放的金融市場,所以政府在這個市場的影響力是很深的。
而美國的金融市場不太一樣,美國是一個自下而上、慢慢演化形成的市場。政府和市場中間,涇渭分明。
中國的情形完全不是這樣子的。舉個例子,咱們都知道,一般來說商業銀行存貸的利率,應該是自己決定,對吧?但是,我們國家的利率真的能夠市場化嗎?在我們國家,銀行體系有一個叫「窗口指導」的制度,就是國家如果希望銀行多放貸,或者少放貸,央行就打個電話給四大行的行長,進行窗口指導。就是告訴你應該多放貸,或者應該少放貸,應該給哪些企業放貸,這就叫窗口指導。那作為四大行的行長,你聽不聽?一定要聽的呀,因為四大行是誰的?是國家的。行長是誰定的?是國家定的。所以說,在中國不存在一個純粹的政府行為,或者純粹的市場行為,兩者都是綁定在一塊兒的。
另外就是我們後面會講到股票的「風險定價」。你們會聽到兩個名詞,一個是「系統性風險」,另一個叫「個體性風險」。美國市場上的股票定價是怎麼來的呢?基本上是根據自己公司的情況來上下波動的,這就叫以「個體風險」定價佔主導。中國不是這樣子的,中國大家都很熟了,大盤漲,全都漲,大盤跌,全都跌,這就叫「系統性風險」佔主導。換句話說,就是中國的微觀金融的定價其實是和宏觀大勢連在一起的,我們的金融市場跟宏觀大勢天生是密不可分的。
3.在中國你如果不理解宏觀政策,你就真的是要吃真金白銀的虧了。
比如說,國家出了很多金融嚴監管的政策,那很多用戶可能會覺得,金融嚴監管跟我有什麼關系?關系太大了。現在我給你一個建議,你趕緊看一看,自己買的那些銀行非保本的理財產品,清查一下,利率過高的產品就不要持有了。為什麼呢?因為國家現在是嚴防系統性金融風險。關於互聯網金融、P2P、銀行通道業務這些非保本的理財產品,這些業務在明年將會受到很大沖擊,所以一定要清盤的,我會在後面幾周給你詳細解釋原因。你說嚴監管跟你有沒有關系?它跟你的銀行理財產品就是密切相關的。
所以說國家政策聽上去像是套話,但都是有內在乾坤的,信息量豐富得不得了。因此我一直強調,你一定要理解中國的宏觀大背景,要理解政策的趨向和走勢,別以為國家政策和我無關,沒有這種事。在中國,每一個宏觀大詞都跟你的生活、財富是密切相關的。
有一個很有趣又嚴肅的研究表示,散戶在股市裡投資虧損得厲害。但如果把人去分個組的話,就會發現其中的不同。結婚後的女人投資收益率最高,單身的男子虧損最嚴重,所以我們圈子裡有個笑話,就是說在家裡要聽太太的話,在外面要聽黨和國家的話,這樣你才能夠保證在人生和財富的追求上一往無前。
所以我們的這門北大金融學課是一門打通了宏觀和微觀的課程,目的就是要帶你從宏觀視角來理解微觀金融現象,最後再做出適合自己的金融決策。所以,這種從宏觀到中觀,再到微觀的方法,是理解金融現象的一個特別強大的框架,也是特別適合中國國情的一種學習方法。
最後,我接著這個宏觀、中觀、微觀的框架,再補充一點關於這門課程進階式的學習方法。
二、3個階段的通關秘笈
我把整個這一年的學習,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叫概念、術語通關,也就是說在這個階段,你會接觸到大量的金融術語,然後理解這些詞語——降准、降息、影子銀行、IPO、PE、VC,你得把握這些詞的概念,然後建立一個自己對金融市場的體感,這是第一個階段。
第二個階段叫框架通關。這就是說,要求你建立一個金融思考的框架。我們現在面臨的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市場上其實錯誤的信息是很多的,比如說你經常會聽到什麼「貨幣超發」、「貨幣戰爭」這些詞語,這裡面有很多的邏輯硬傷。在概念通關的基礎上,你要學著建立一個自己的金融思維的框架,辨別這些信息。
我們是怎麼做這件事呢?你回頭看課表,你會發現我們設計的每一個版塊、每一個模塊,以及每個模塊下面的小主題之間,都是有機聯系的。比如說在銀行這個模塊裡面,我們是分貨幣與信用、銀行分類、銀行與個人這么幾個維度來逐層理解的。這個模塊完成了以後,你就會對銀行有一個整體性的概念。然後,銀行這個模塊又是和投資銀行這個模塊相連的,而這兩個模塊又是放在金融機構這么一個大板塊下面。然後等投資銀行和銀行這兩個模塊結束以後,你就會發現,投行和銀行都是屬於金融機構,但它們中間是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所以,這樣一個一層一層,一環一環相扣的框架和結構,會幫助你建立一個完整的框架性的思維,在這種框架底下,你回頭再讀很多微觀的信息,比如說一個分析師的報告,你就有了完全不一樣的分析和辨別能力了。
第三階段叫做實操通關,這就是要求你運用金融框架來解決問題,在這個階段,我會給你一些模擬的宏觀環境,讓你置身在一個具體的場景裡面,這個時候你要開始運用自己在前面學到的很多知識進行判斷,進行操作、投資、商業決策、金融運作等等。
這就是我們今天的學習,我給你設計了三個階段。在這三個階段裡面,我會給你設置不同的測驗,就像市場上的 CFA,也就是注冊金融分析師的階段性的測驗一樣。當然,我們不一定要追求 CFA 考試裡面那麼細節的東西,但是我們的整個框架、邏輯、思維都是跟這個很接近的。所以我想,只要你堅持每天的學習,一年以後,一定能夠在這三個階段全部通關。你會發現,自己和那些拿到 CFA 證書的人站在一個非常接近的水平上。如果你正在考 CFA 證書的話,我覺得這個學習會把你的金融品位提高到一個特別高的層次上。
❺ 請問金融領域是宏觀經濟學的內容嗎
金融領域不是宏觀經濟學的內容,二者研究內容有很大的區別:
金融學是從經濟學分化出來的,是研究公司、個人、政府、與其他機構如何招募和投資資金的學科。傳統的金融學研究領域大致有兩個方向:宏觀層面的金融市場運行理論和微觀層面的公司投資理論。
宏觀經濟學又稱總體經濟學、大經濟學,是現代經濟學的一個分支。宏觀經濟學以整個國民經濟為考察對象,研究經濟中各有關總量的決定及其變動,以解決失業、通貨膨脹、經濟波動、國際收支等問題,實現長期穩定的發展。
金融學的主要分類:
1、微觀金融學
微觀金融學,也即國際學術界通常理解的Finance,主要含公司金融、投資學和證券市場微觀結構(Securities Market Microstructure)三個大的方向。微觀金融學科通常設在商學院的金融系內。微觀金融學是目前我國金融學界和國際學界差距最大的領域,急需改進。
2、宏觀金融學
國際學術界通常把與微觀金融學相關的宏觀問題研究稱為宏觀金融學(Macro Finance)。我個人認為,Macro Finance 又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微觀金融學的自然延伸,包括以國際資產定價理論為基礎的國際證券投資和公司金融(International Asset Pricing And Corporate Finance)、金融市場和金融中介機構(Financial Market And Intermediations )等等。這類研究通常設在商學院的金融系和經濟系內。第二類是國內學界以前理解的「金融學」,包括「貨幣銀行學」和「國際金融」等專業,涵蓋有關貨幣、銀行、國際收支、金融體系穩定性、金融危機的研究。這類專業通常設在經濟系內。
❻ 請問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宏觀金融學與微觀金融學的關系是什麼
宏觀和微觀是將研究的對象范圍進行限定。宏觀注重研究對象的全局性、整體回性答。微觀注重研究對象的具體化、差異化、結構化、多樣化,注重組成整體的各個部分單獨或者相關情況下的存在形態和運行狀態。
作為拉動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在消費、出口受經濟危機影響較大的情況下,加大投資成為重要的政策選擇。2008年11月中央政府出台了四萬億投資計劃以刺激經濟,並於2009年3月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大規模增加政府投資,實施總額4萬億元的兩年投資計劃」。
(6)如何理解宏觀金融學擴展閱讀:
同步指標:
我國常採用如下指標作為一致同步指標:工業總產值、全民工業總產值、預算內工業企業銷售收入、社會商品零售額、國內商品純購進、國內商品純銷售、海關進口額、貨幣流通量、廣義貨幣M2、銀行現金收入等共10項。
滯後指標是指相對於國民經濟周期波動,在指標的時間上落後,例如某指標的高峰或谷底均比國民經濟周期的高峰或谷底落後若干個月,則稱該指標為滯後指標。我國主要有:全民固定資產投資、商業貸款、財政收支、零售物價總指數、消費品價格指數、集市貿易價格指數等共6項。
❼ 什麼是宏觀金融學和微觀金融學什麼是金融經濟學和投資學
宏觀和微觀是將研究的對象范圍進行限定。宏觀注重研究對象的全局性、整體性。微觀注重研究對象的具體化、差異化、結構化、多樣化,注重組成整體的各個部分單獨或者相關情況下的存在形態和運行狀態。
金融學是經濟學的廣義范圍的一部分。經濟學涵蓋所有經濟事件,金融是其中一部分。金融特別研究金融領域,比如資金配置的問題。經濟學還包括資源配置、勞動力配置,生產關系、行政干預經濟活動等等。
❽ 什麼是宏觀金融
定義:
國際學術界通常把與微觀金融學相關的宏觀問題研究稱為宏觀金融學(Macro Finance)。
介紹:
宏觀金融學研究在一個以貨幣為媒介的交換經濟中如何獲得高就業,低通貨膨脹,國際收支平衡和經濟增長。宏觀金融學是宏觀經濟學(包括開放條件下)的貨幣版本,它著重於宏觀貨幣經濟模型的建立,並通過它們產生對於實現高就業、低通貨膨脹、高經濟增長和其它經濟目標可能有用的貨幣政策結論和建議。
發展:
宏觀金融學的發展經歷了以下幾個重要的發展階段:
(一)古典貨幣需求理論
古典「二分法」把經濟分為兩個相互獨立的部分:實際領域和貨幣領域。實際領域的因素決定相對格和生產要素的所得,構成價值理論。貨幣領域的因素決定一般物價水平,構成貨幣理論。經濟學家多用瓦爾拉斯一般均衡體系研究價值理論,用貨幣數量方法研究貨幣理論。
凱恩斯從宏觀經濟的角度來考察就業量、國民收入、國民生產、總供給、總需求、社會總消費和社會總投資等宏觀變數。在總量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理論」。凱恩斯認為,由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構成的有效需求,其大小主要取決於消費傾向、投資邊際效率和流動性偏好三大基本心理因素以及貨幣數量。
弗里德曼的貨幣需求理論是他的現代貨幣數量說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貨幣需求學說研究的是人們願意持有的現金數量是由哪些因素決定的。弗里德曼摒棄了凱恩斯和凱恩斯學派從人們保持貨幣的動機出發來研究貨幣需求的方法,把貨幣作為一種資產,一種持有財富的方式或「一種資本貨物」。
(二)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派
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派承認實際產量和就業量波動的非均衡性質,特別是承認產品市場中的普遍生產過剩,承認勞動市場中非自願失業的存在;認為名義總需求的沖擊可以造成非決衡的產量和就業量的波動;經濟體系本身的不完全性是名義總需求的沖擊產生的實際效應的原因。
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派貨幣是非中性的、政府的經濟政策能夠影響就業和產量,市場的失效需要政府幹預來發揮積極作用。
(三)金融約束理論
金融約束理論由斯蒂格利茲等提出。指金融管理當局在金融部門創造一種尋租機會,即有意識地為一些金融機構提供「特許權價值」,如存貸利率控制、市場准入限制等,使這些機構能獲得一個持續穩定的利潤流,讓銀行不為短期獲益而損害社會利益。
金融約束理論對金融自由化條件尚不成熟的發展中國家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它為發展中國家由「金融抑制」走向「金融深化」提供了過渡性的指導思想,也是對金融抑制論和金融深化論的補充,它所提出的政策主張有助於推動發展中國家的金融改革,使金融市場保持穩定和健康發展。
(四)理性預期學派
20世紀70年代美國發生了嚴重的通貨膨脹,物價一直居高不下,投資減少,經濟發展緩慢,然而運用凱斯主義經濟政策增加貨幣供應量並沒有使利率下降,卻因為人們對於物價上漲的預期,利率反而上升了。與此同時,消費、儲蓄、投資等反面都受到物價上漲預期的影響。
人們的預期從被動地適應情況漸漸地變得更明智、更合理、更有主動性,他們根據預期打出了提前量,而且採取各種預防措施,與政府相抗衡,這一事實表明當人們的預期對於經濟活動具有越來越大的作用,預期日益成為經濟中不可忽視的因素。
20世紀70年代初在美國形成的理性預期學派的一個重要結論就是貨幣政策無效。
❾ 金融宏觀經濟學
關於利率決定理論,以下表述中正確的是(A. 古典學派的實際利率理論認為決定利率水平回的只有實體經濟答運行,貨幣因素只會導致物價變動。C. 根據凱恩斯理論,流動性陷阱出現在利率低到不能再低的時候,這時交易動機和預防動機持幣的收益低,人們傾向於持有金融資產。D. 可貸資金理論將貨幣因素和實體經濟因素均考慮在內,認為只有兩個市場分別實現均衡時,其決定的利率水平是均衡利率。)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