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明清文學主要哪些作品
宋:宋詞
宋代盛行的一種漢族文學體裁,宋詞是一種相對於古體詩的新體詩歌之一,標志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宋詞句子有長有短,便於歌唱。因是合樂的歌詞,故又稱曲子詞、樂府、樂章、長短句、詩余、琴趣等。它始於梁代,形成於唐代而極盛於宋代。據《舊唐書》上記載:「自開元(唐玄宗年號)以來,歌者雜用胡夷里巷之曲。」宋詞是中國古代漢族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明珠,在古代漢族文學的閬苑裡,她是一座芬芳絢麗的園圃。她以奼紫嫣紅、千姿百態的神韻,與唐詩爭奇,與元曲斗艷,歷來與唐詩並稱雙絕,都代表一代文學之盛。後有同名書籍《宋詞》。
宋詞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蘇軾,辛棄疾(豪放派)柳永、李清照。(婉約派)
元:元曲
元曲又稱夾心,是盛行於元代的一種文藝形式,包括雜劇和散曲,有時專指雜劇。
雜劇,宋代以滑稽搞笑為特點的一種表演形式。元代發展成戲曲形式,每本以四折為主,在開頭或折間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宮調同韻的北曲套曲和賓白組成。如關漢卿的《竇娥冤》等。流行於大都(今北京)一帶。明清兩代也有雜劇,但每本不限四折。
散曲,盛行於元、明、清三代的沒有賓白的曲子形式。內容以抒情為主,有小令和散套兩種。
明清:章回小說
章回小說是我國古典長篇小說的一種,
是分章回敘事的白話小說,是我國古典小說的主要形式,分回標目,段落整齊,首尾完整,是其主要特點。是由宋元講史話本發展而來。講史說的是歷史興亡和戰爭故事,如《金相平話五種》、《五代史平話》、《宣和遺事》等。說話人不能把每段故事有頭有尾地在一兩次說完,必須連續講若干次,每講一次就等於後來的一回。在每次講話以前,要用題目向聽眾揭示主要內容,這就是章回小說回目的起源。從章回小說中經常出現的「話說」、「看官」「且聽下回分解」等字樣,可以看出它和話本之間的繼承關系。
宋元長篇話本已具有章回小說的雛形。長篇話本篇幅較大,為講述方便,實行分卷分目,每節標明題目、順序,這是小說最早的分回形式。經長期演變完善,至明末,章回小說的體例正式形成。這個時期創作的小說,用工整的偶句(也有用單句的)作回目,概括這一段落的基本內容。《三國演義》便是典型的章回小說。明清至近代,中國的中長篇小說普遍採用章回體的形式。現當代的一些通俗小說也仍在沿用此種形式。
㈡ 明清時期小說的文化特點是什麼文化上的這種特點說明了什麼
從思想內涵和題材表現上來說,明清小說最大限度地包容了傳統文化的精華,而且經過世俗化的圖解後,傳統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動人的故事而走進了千家萬戶。
從思想內涵和題材表現上來說,明清小說最大限度地包容了傳統文化的精華,而且經過世俗化的圖解後,傳統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動人的故事而走進了千家萬戶。
明(1368年-1644年)清(1644年-1911年)是兩千年宗法君主集權社會的晚期,周秦兩制交集的制度一如秦漢以來之慣常,不過秦制尤其昭彰,其弊端也因此被有識之士批評,謀求變革聲音此起彼伏,如清初顧炎武即稱自己所處的時代「已居於不得不變之勢」。
到了清末民初,中國歷史上突破上述格局、以工業文明—民主政治為目的的大變革方得以展開,而明代以及清代前中期恰值這一大轉折的前夜,其國內表徵是資本主義萌芽和早期啟蒙文化出現,國際條件是西方近代文化初入中國。
然「萌芽」幼弱,「啟蒙」聲稀,明清文化主流延續著秦漢以來的常態,而揚棄性的文化變革在潛滋暗長,所謂「常」中寓「變」,「變」中有「常」。
傳統文化給明清小說提供了豐富的養料,而明清小說又將傳統文化空前地發揚和豐富,在藝術形象和藝術細節的衍繹中予以創造性的闡說。
傳統文化給明清小說提供了豐富的養料,而明清小說又將傳統文化空前地發揚和豐富,在藝術形象和藝術細節的衍繹中予以創造性的闡說。
(2)明清文學介紹擴展閱讀:
影響意義
同時在思想內容上也往往夾雜著鬼神迷信和封建說教。明代的短篇小說主要是白話短篇小說,白話短篇小說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明人創作的白話短篇小說是摹擬學習宋元話本的產物,故被稱為「擬話本」。
現存最早的明人輯印的話本集是《清平山堂話本》。收集白話短篇作品較多而且對後世影響較大的是明末天啟年間馮夢龍編輯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恆言》)。
三書都包括宋元話本和明人的擬話本兩部分。其後,凌濛初模仿「三言」創作了《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合稱「二拍」。
均為擬話本。「三言」、「二拍」是明代白話短篇小說的代表作品。明代白話短篇小說比長篇小說更直接更廣泛地反映了社會生活。
其中愛情婚姻題材作品占很大的分量,這類作品反映了市民階層的進步的愛情婚姻觀念,批判了封建禮教的不合理性,歌頌了青年男女爭取婚姻自主和幸福生活的斗爭。
部分作品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罪惡黑暗政治和科舉考場的腐敗,寫出了人民的苦難。另有些擬話本描寫了小商人和手工業者的生活和思想,帶有明顯的時代特點。
擬話本承襲了宋元話本的傳統,一般都具有較強的故事性,情節生動曲折,感情色彩鮮明。它藝術手法更加成熟,特別是心理描寫和細節描寫更加趨於豐富細膩。
㈢ 明清時期有哪些文學作品
明清時期,文學作品中的小說開始廣泛流行,如章回體長篇小說《回紅樓夢》,原名《石答頭記》、《情僧錄》、《風月寶鑒》、《金陵十二釵》等,夢覺主人序本正式題為《紅樓夢》。前80回由曹雪芹所著,後40回高鶚續,程偉元、高鶚整理。
㈣ 明清著名小說的介紹
1 長篇:A 四大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
B 四大諷刺小說:《官場現形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孽海花》、《老殘游記》
C 其它:《金瓶梅》、《儒林外史》、《鏡花緣》、《封神榜》、《說岳全傳》等。
2 短篇:A 文言:蒲松齡的《聊齋志異》。
B 白話:馮夢龍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凌濛初的「二拍」(《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
㈤ 宋元明清文學都有哪些
宋朝:
宋朝文學十足發達,秉詩、詞、散文都有偉大成就。讓宋朝散文走向興盛並承接古文運動的大師是歐陽修。歐陽修的散文主旨明確、內容充實、平易自然,為宋朝散文的風格奠定基調。三蘇之中,蘇洵的文章以議論見長,文風雄奇勁簡。蘇軾的文章灑脫自然,清新豪放之中又帶些憂郁,前後《赤壁賦》等文章確定他在文壇上不可撼動的地位。他的弟子也頗有出息,陳師道、黃庭堅、秦觀、張耒、晁補之和李膺號稱「蘇門六君子」。
南宋時期,蘇軾的散文甚至成為科舉考試的範文,時人言:「蘇文熟,吃羊肉;蘇文生,吃菜羹」。而蘇轍的文章疏於敘事而長於議論。曾鞏忠實的追隨歐陽修的風格,以記敘文和議論文為主。文風自然純朴,少有華麗辭藻。王安石也以議論文為長,風格雄健自然。但是到了南渡之後,宋朝的散文就開始衰落,其後的文人都無法同北宋六家相比」。
楊萬里的詩歌清新活潑,以天然風景為主;范成大的詩歌關心民生,詩風清麗秀婉;陸游的詩以愛國著稱,他的詩對偶工整,後人言「好對偶被放翁用盡」
元朝:
元朝文學以元曲與小說為主,對於史學研究也十分興盛。相對的元朝的詩詞成就較少,內容比較貧乏,但是文以虞集為長,詩以劉因為著。明朝王世貞說「元無文」,但是敘事性文學如戲曲、小說第一次成了主導地位。元朝使華北誕生元曲,江南則出現以浙江為中心的文人階層,孕育出《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等長篇小說,自由奔放的文人如楊維楨、倪瓚等人,在城市發放出市民文化的花朵。
明朝:
明代文學以小說達到的藝術成就最高,創作了大量的以歷史、神怪、公案、言情和市民日常生活為題材的長篇章回小說和短篇的話本、擬話本。一些文人加工改寫了宋元話本,還創作擬話本。「三言」、「二拍」就是這種話本和擬話本的代表作。
中國小說史上的四大名著中的三部——《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與小說《金瓶梅》就是出於明朝。馮夢龍加工編輯的三部白話短篇小說集「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每部四十篇,共一百二十篇,主要是描寫青年愛情故事以及平民市井生活,最著名的如《杜十娘怒沉百寶箱》、《金玉奴棒打薄情郎》、《轉運漢巧遇洞庭紅》等;與「三言」類似每部四十篇的短篇小說集還有凌濛初編著的「二拍」以及1987年才被發現的《型世言》(陸人龍編著)。傳統雅文學的發展在明代繼續發展,著名文人有劉基、宋濂、高啟、方孝孺、唐寅、歸有光、徐渭、王世貞、袁宏道、錢謙益、張岱、吳偉業等人。散曲家則有王磐、馮維敏、薛論道、陳譯、康海等人。
清朝:
清朝小說以曹雪芹等著《紅樓夢》被認為代表。《聊齋志異》、《儒林外史》和晚清譴責小說均有很大影響。清朝詩歌在中國歷史上影響不大。早期,納蘭性德的《飲水詞》為後人稱頌。乾隆帝酷愛作詩,但很少有佳作。被成為「詩界革命」的詩歌改良運動產生於戊戌變法前後,其代表有黃遵憲的詩,其餘如譚嗣同、唐才常、康有為、黃遵憲、蔣智由、丘逢甲、夏曾佑均有作品。清代的畫壇由文人畫佔主導地位,山水畫科和水墨寫意畫法盛行,更多畫家追求筆墨情趣,在藝術形式上翻新出奇,並涌現出諸多不同風格的流派。清初朱耷、石濤的山水花鳥畫,中期的「揚州八怪」,清末任伯年,吳昌碩的仕女花鳥畫及楊柳青、桃花塢和民間年畫均對後人有很大影響。——常識文學篇。
㈥ 明清文學簡介
小說是明清文學的代表形式。明清時期,隨著城市的繁榮,市井文化的發展,小說的觀念也發生了變化,其文學價值和社會價值逐漸為人們所認同。在創作方法上,由於現實主義手法的提高,時代背景和社會意識子在小說中得到了充分的、廣泛的反映,小說與現實的聯系更為密切。同時,白話文學走向成熟,產生了許多優秀的白話長篇、短篇小說,為小說的發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㈦ 明清時期的中國文學
元明清時期,為中國文學的轉型期和新變期。受專制政治和程朱理學的嚴重束縛和世俗文化的極大沖擊,文人地位一落千丈,思想缺乏自由,精神惶恐落魄,而整個民族精神既失去了先秦兩漢時期的雄大之勢,又沒有了魏晉以來直到宋代的靈動之氣,作為士人雅文學標志的詩詞和散文開始走向衰落,而受俗文化滋養的散曲、戲劇、小說卻大放異彩。由此看來,文學史的編著雖不可避免要涉及文學的分期,但絕不是分期文學的羅列,而必然要將時期之變與作家之變、文體之變、文風之變、審美之變等等種種因素作真切的把握和深刻的揭示,進而深入探求整個文學系統深層結構的演變和文學發展的根本走向。文學史的發展觀往往體現出對文學認識的聯系觀和系統觀。對文學現象的認識通常有兩種不同的態度,一是「孤立」的看待,另一是「聯系」的看待。中國古代文學的許多問題如果採用前一種態度,就不免就事論事,從而得出流於狹隘、片面和簡單化的結論;相反,後一種態度則注重將每一文學環節納入文學發展的系統中去審視,由此確定它應有的位置,認識它產生的因由和存在的意義。文學史研究和寫作的總體趨向是拋棄前一種認識觀,自覺地接納後一種認識觀。
㈧ 園明清文學具體是什麼
元:元曲
元曲又稱夾心,是盛行於元代的一種文藝形式,包括雜劇和散曲,有時專指雜劇。 雜劇,宋代以滑稽搞笑為特點的一種表演形式。元代發展成戲曲形式,每本以四折為主,在開頭或折間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宮調同韻的北曲套曲和賓白組成。如關漢卿的《竇娥冤》等。流行於大都(今北京)一帶。明清兩代也有雜劇,但每本不限四折。 散曲,盛行於元、明、清三代的沒有賓白的曲子形式。內容以抒情為主,有小令和散套兩種。
明清:章回小說
章回小說是我國古典長篇小說的一種, 是分章回敘事的白話小說,是我國古典小說的主要形式,分回標目,段落整齊,首尾完整,是其主要特點。是由宋元講史話本發展而來。講史說的是歷史興亡和戰爭故事,如《金相平話五種》、《五代史平話》、《宣和遺事》等。說話人不能把每段故事有頭有尾地在一兩次說完,必須連續講若干次,每講一次就等於後來的一回。在每次講話以前,要用題目向聽眾揭示主要內容,這就是章回小說回目的起源。從章回小說中經常出現的「話說」、「看官」「且聽下回分解」等字樣,可以看出它和話本之間的繼承關系。
宋元長篇話本已具有章回小說的雛形。長篇話本篇幅較大,為講述方便,實行分卷分目,每節標明題目、順序,這是小說最早的分回形式。經長期演變完善,至明末,章回小說的體例正式形成。這個時期創作的小說,用工整的偶句(也有用單句的)作回目,概括這一段落的基本內容。《三國演義》便是典型的章回小說。明清至近代,中國的中長篇小說普遍採用章回體的形式。現當代的一些通俗小說也仍在沿用此種形式。
㈨ 宋元明清文學都有哪些
宋詞詞是繼唐詩之後的又一種文學體裁,基本分為:婉約派、豪放派兩大類。
婉約派的代表人物:宋代詞人:李清照、柳永、秦觀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棄疾、蘇軾、岳飛、陳亮等。
宋代散文是我國散文史上一個重要的發展階段。在三百多年間出現了人數眾多的散文作家。所謂「唐宋古文八大家」中,宋人就佔了六位(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寫作了不少文學散文和帶有文學性的散文,也有許多議論文的名作。
宋代散文的重要成就之一,在於建立了一種穩定而成熟的散文風格:平易自然,流暢婉轉。 元代文學中新產生的一種體栽是戲曲。戲曲一般分為雜劇和散曲。散曲今存小令3800多首,套數 450多套。由於散曲是在北方金代的俗謠俚曲的基礎上成長起來的,所以絕大多數是北曲。作家留下名姓的有 200多人。許多雜劇作家在散曲創作上也有成就。散曲作家前期有關漢卿、馬致遠、白樸、盧摯、貫雲石等,作風朴實,多本色語。後期有喬吉、張可久、睢景臣、張養浩及劉時中等人,文字稍露才華而辭藻清麗。因為散曲要用作宴會歌伎唱詞,艷曲較多。但也有不少寫景、抒情和懷古、嘆世的小令;以及少量諷世喻俗、指摘時弊、揶揄亂世英雄的套數,如馬致遠《借馬》、劉時中《上高監司》、睢景臣《高祖還鄉》等;都有時代特色和較高藝術成就。
元代散文和小說,基本只是繼承宋代創作的成就,很少創新;加之散文和程朱理學糾纏在一起,思想貧乏,絕大多數是應用文字,缺少情致。文字模仿唐代韓、柳、宋代歐、蘇,成就不高。世稱元代古文二大家的姚燧和虞集,他們的散文也多為碑誌和應制之作,文字雖典雅,但無特色。
小說多經明朝人修改,具體寫作年代很難判斷,能夠指為元人所作,只有陸顯之《好兒趙正》(《宋四公大鬧禁魂張》)一篇,其餘不是殘篇,即屬推測莫定之作。惟歷史平話,如《三國志平話》等數種,基本可斷定是元代作品,其所敘史實,多系真假參雜,虛實並行,乃是說書人備用的話本。
統觀元代文學,傳統的詩詞雖然也產生了一些優秀或較好的作品,但整個說來,成就不高。而戲曲出現了偉大作家和許多優秀或比較優秀的作品,在文學史上影響深遠。
明代是小說、戲曲等俗文學昌盛而正統詩文相對衰微的時期。然而這種力量消長的變化並不表現於詩文數量的減少,而是表現在作品思想和藝術質量的蛻化。從時間上看,明代享國的時間分別大致與唐代和宋代相等,都是約三百年左右;從數量上看,明代詩文作家及作品的數量也遠在唐宋之上。僅《千頃堂書目》著錄的明人別集就大約有近五千種,《明詩綜》收錄的詩人也有三千四百多人;然而從質量上看,明代的詩文作家很難找到像李白、杜甫、蘇軾那樣在詩文方面做出劃時代貢獻的巨匠,缺乏唐宋詩文作家在藝術上的創新精神。從他們的作品中,我們雖然也能夠看到作家所反映的社會生活和抒寫的個人心理感受,但不足的是他們傳達信息的手法基本上是模仿古人,沒有或很少在藝術觀念及方法上創立一些讓人耳目一新的新天地。盡管如此,明代後期社會和文學的進步思潮仍然在詩文領域留下了深深的遺憾。
明代文人創作的小說主要有白話短篇小說和長篇小說兩大類。
明代的長篇小說按題材和思想內容﹐又可概分為四類﹐即講史小說﹑神魔小說﹑世情小說和公案小說﹐代表性作品有《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等。 清代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也是古代文學史上最後一個重要的階段。詩、詞、散文、小說、戲曲都取得了重要成就。一般認為,中國古代文學發展到鴉片戰爭(1840)以前告終。鴉片戰爭之後,開始近代文學階段。
散文方面,產生了以方苞、劉大□、姚鼐為代表的桐城派散文。方苞講求義法,姚鼐講究文章的陰陽剛柔。思想上守程、朱理學的正統觀念,風格以清真雅正為宗,適應當時的政治背景。他們的簡淡有風神的作品,具有自己的特色,但缺乏宏偉的氣魄和規模。這時期的駢文作家也不少:接軌六朝唐宋,以才藻富麗取勝的,有胡天游、袁枚、吳錫麒、孔廣森等人;效法魏晉,以風格高雅取勝的,有汪中、洪亮吉、邵齊燾等人。
詞壇則以浙派的影響為最大,代表作家有厲鶚等。
長篇小說在本時期放射出特有的巨大的光彩,這就是吳敬梓的《儒林外史》與曹雪芹的《紅樓夢》兩部巨著的出現。《儒林外史》對八股取士的封建考試制度的摧殘人才,進行了全面的揭露和辛辣的諷刺,它雖採用誇張的手法,卻體現「諷刺的生命是真實」的深刻的現實性。它的具有幽默感而又樸素的語言藝術,也能做到「戚而能諧,惋而多諷」,富有含蓄性。它是中國古代成就最高的長篇諷刺小說。《紅樓夢》通過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悲劇和賈府由盛到衰的故事情節,反映了官僚地主生活的腐朽,表現了具有叛逆性格青年的民主思想與傳統意識形態的沖突,揭示了封建統治階級和封建社會走向沒落的趨勢。它通過對日常生活瑣事和人物內心世界的提煉描寫,塑造了一大群具有深刻典型意義而又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刻畫細膩,氣氛濃郁,語言優美多姿。它以思想和藝術的偉大成就而成為中國古典小說的高峰。短篇文言的筆記小說,有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袁枚的《新齊諧》等,成就都不及前期的《聊齋志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