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學經濟 » 政治經濟學常識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政治經濟學常識

發布時間: 2021-03-24 23:16:35

⑴ 急:政治常識和經濟常識

1 商品是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
2 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
3 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貨幣的兩種基本職能
4 紙幣是貨幣符號
5 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是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
6 商品價格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是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
7 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是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8 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大力發展生產力;其目標是實現共同富裕
9 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就是市場經濟
10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公有制為主體、以實現共同富裕為根本目標、能夠實行強有力的宏觀調控
11 國家宏觀調控的手段:經濟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12 勞動者享有的權利包括: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13 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公民有權對貪污和浪費國家資產的行為進行批評和檢舉
14 稅收的3個基本特徵:強制性、無償性、固定性
15 商業銀行是指經營吸收公眾存款、發放貸款、辦理結算等業務,並以利潤為主要經營目標的金融機構
16 投資理財:股票、債券、保險

就這些吧....受不了了...好累..
希望能對你有些幫助~

⑵ 政治經濟學最基本的知識有哪些

政治經濟學主要是研究和闡述商品經濟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主要經濟規律,揭示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一系列矛盾和問題,探討解決資本主義經濟社會矛盾的途徑。學習政治經濟學,主要是了解經濟方面最基本的知識,並認識社會生產關系發展變化的規律。在此基礎上,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觀察和分析問題,即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來分析和研究社會生產方式發展的歷史和趨勢;認識當代資本主義的本質;認識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認識個分析市場經濟社會中出現的經濟現象的本質和規律。從而,為學習其它理論奠定基礎。
政治經濟學理論博大精深,內容多、概念多、規律多,較之其它課程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只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學習政治經濟學應當採用的一個首要的基本的方法,就是要每一章、每一節,每一個問題的內容歸納、概括、總結,理清知識體系的脈絡,然後將其每一章、每一節,每一個問題的內容提煉出來,加以理解和記憶。如,導言的主要內容是: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對象是生產關系;對生產關系的研究是從物質資料生產開始;要進行物質資料的生產,就離不開社會生產力和社會生產關系;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統一構成一定社會的生產方式,在此基礎上得出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性質的規律,即經濟規律。學習本章應掌握各個范疇之間的辨證關系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二者之間關系;社會生產過程(生產關系)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四環節的相互關系;經濟規律的客觀性與人的主觀能動性的關系;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對象與生產力和上層建築之間的關系。學習本章必須把各類原理加以區分: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對象和研究的任務加以區分;經濟規律與自然規律的類型的特點加以區分。通過對內容的歸納,即掌握了知識體系脈絡,又對政治經濟學研究方法有所了解,在此基礎上掌握基本理論和知識就比較容易了。
學習這門課應當採取的第二個方法,就是理論聯系實際,用所學的知識聯系和研究實際問題。經濟知識本來就原於經濟實踐,是在實踐中總結歸納出來的,用學習的理論知識去聯系實際有助於對知識的理解。如價值規律發生作用的形式及價值規律作用問題,只要看一下市場上商品供過於求時怎樣使價格下降,供不應求時怎樣使價格上升;或者反過來,價格上升時怎樣使供給增加,價格下降時又怎樣使商品的供求關系減少,就容易理解價值規律發生作用的形式,是受商品的供求關系的影響,價格圍繞著價值上下波動這一原理了。價值規律的三個作用,只要觀察一下廠家和商家怎樣為追逐利益而行動,並在競爭中優勝劣汰就很清楚了,所以,學習時聯系社會經濟實際思考問題,不僅是進行有效學習的良好方法,而且也是知識轉化為能力的一個捷徑。

⑶ 高分懸賞:找人為我總結一下政治經濟學常識的各個知識點!

這是個自學網站:政治經濟學知識點 - 自學考試 - 道客巴巴第一章 生產力、生產關系和生產方式1 所有制 生產資料所有製作為經濟范疇,其內部結構由人們對生產資料的所有、佔有、支配、使用等經濟關系組成。其中所有是所有制關系的基礎。2 所有權 作為法律用語是指對象的排他性,一個人或某個集團壟斷地佔有某物,從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處理該物。作為經濟用語是指人們佔有某物並據此實現的經濟利益關系。所有權是在一定所有制關系下產生出來的,且在復雜的社會關系中還涉及和反映著許多派生的權利。(所有制與所有權的關系,區別又聯系。①所有制、所有權的含義;②所有制性質決定了一個社會生產關系的本質特徵,而所有權是在一定所有制關系下產生出來的,且在復雜的社會關系中還涉及和反映著許多派生的權利;③相互聯系:所有權是所有制的法律表現形式,所有制的性質和內容決定所有權的性質和內容。)3 產權 ① 產權是以財產所有權為主體的一系列財產權利的總和。 ② 產權包括所有權及其衍生的「四權」:所有權、佔有權、使用權和支配權。 ③ 產權的基本特徵有:⑴ 其實質是人與人之間的經濟關系;⑵ 是權利束而不是某項權利;⑶ 具有排他性、可轉讓性和收益性。4 產權制度 ① 產權制度是關於產權界定、保護、運營等的體制安排和法律規定的總稱。 ② 產權制度反映的是在財產使用過程中,所有者、使用者、經營者之間的財產利益和責任的法律及其經濟的約束關系。 ③ 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產權制度的特徵是:兩權分離。5 經濟制度和經濟體制(之間的關系) ① 在政治經濟學中對經濟制度有兩種規定:一是反映社會性質的根本性制度。它反映生產關系的本質特徵。當今各國的社會經濟制度,從本質上分為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兩類。二是經濟體制。經濟體制是某一社會生產關系的具體形式。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它是支配經濟單位之間可能競爭與合作的方式的一種制度安排。這兩種制度都屬於生產關系的范疇,但前一種制度與一定社會的生產資料所有制關系直接聯系,是一種深層次的生產關系;而後一種制度是一種表層次的生產關系,屬於經濟運行中的制度安排。 ② 經濟制度與經濟體制是內容與形式的關系。經濟體制以各種形式外化經濟制度。在一定社會形態下,經濟制度具有相對穩定性。經濟體製作為形式反映經濟制度,它的變化具有相對獨立性,不可能像經濟制度那樣穩定。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發展階段上實行同樣的社會經濟制度,其經濟體制會有差異。同樣的社會經濟制度也會有不同的經濟體制模式。經濟體制的變化不一定會改變經濟制度的性質。6 制度創新 ① 是創新主體為實現更高的制度效率而對制度進行的一種重新安排。 ② 制度創新的動力來源於創新利潤。 ③ 制度創新的過程表現為:從制度均衡到制度創新,再到制度均衡,又到新的創新,不斷演進。第二章 商品和價值1 商品 ① 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 ② 商品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是二者的對立統一。 ③ 商品體現了一種生產關系。2 商品經濟 ① 商品經濟是以交換為目的的,包含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經濟形式。 ② 商品經濟是在自然經濟的基礎上產生的,與自然經濟相對應的經濟形式。(產生的兩個前提條件:社會分工、剩餘產品的出現;兩個發展階段:簡單和市場經濟。3 使用價值 有用性,價值的載體,反映的是人與自然的物質關系,產品的使用價值本身沒有價值,是社會財富的物質內容。4 交換價值 ① 商品能夠通過買賣同其他商品相交換的屬性,是商品的交換價值。 ② 交換價值表現為一種使用價值同另一種使用價值相交換的量的比例關系。 ③ 交換價值是價值的表現形式。5 價值 ① 價值是人類抽象勞動的凝結。 ② 價值體現了商品生產者之間相互交換勞動的經濟關系。③ 價值是商品的社會屬性,是一個歷史范疇。(價值和使用價值的關系:① 一方面,商品作為使用價值,在質上各不相同,在量上難以比較;另一方面,商品作為價值,在質上是相同的,在量上是可以比較的,因此不同的商品能按一定的比例進行交換。② 二者是統一的,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價值的存在以使用價值的存在為前提,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載體。③又是相互對立、相互排斥的。任何人不能同時既佔有商品的使用價值,又佔有商品的價值。6 具體勞動在一定具體形態下進行的勞動,創造商品的使用價值。反映了人和自然的關系。7 抽象勞動 ① 撇開勞動的具體形式的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稱為抽象勞動。 ② 抽象勞動形成商品的價值實體。 ③ 抽象勞動是一個歷史范疇,體現了商品經濟條件下人與人之間的社會經濟關系。8 價值量生產商品所耗費的勞動量,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來決定。9 個別勞動時間 各個商品生產者實際耗費的勞動時間,由個別勞動時間形成的價值是商品的個別價值。10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是在現有的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製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簡單勞動和復雜勞動前者指不經過專門的訓練和學習就能勝任的勞動,後者指需要經過專門的訓練和學習,具有一定技術專長的勞動。在同一時間內復雜勞動比簡單勞動能生產出更多的商品價值。簡單勞動和復雜勞動的區別不是由自然或生理條件決定的,而是社會條件,主要是由社會分工和科技發展水平的差別及其在生產中應用程度決定的。)11 勞動生產率① 是指勞動者在一定時間內生產某種使用價值的效率;② 勞動生產率可以用單位勞動時間內生產的產品數量來表示,也可以用生產單位產品所耗費的勞動時間來表示,用公式表示為:勞動生產率 = 產品量 / 勞動時間;③ 勞動生產率同商品的使用價值成正比,同商品的價值量成反比。12 價值規律① 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是: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以價值量為基礎進行商品的等價交換。價值規律既支配商品生產,又支配商品流通,因此是商品經濟、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② 價值規律具有三大作用:⑴ 調節作用,指價值規律自發地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社會各部門之間的分配;⑵ 刺激作用,指刺激商品生產者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加強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在競爭中努力降低商品價格。⑶ 分化作用。指價值規律作用導致優勝劣汰,商品生產者兩極分化。③ 價值規律的作用形式是:價格圍繞價值波動。13 市場經濟 ① 市場經濟是通過市場機制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② 市場經濟是在商品經濟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商品經濟發展的較高階段,市場機製成為資源配置的基礎性調節機制時,商品經濟就是市場經濟。14 資源配置 ①是指在經濟運行過程中,各種現實的生產性資源在不同部門之間的分配和不同方向上的使用。②有計劃配置和市場配置兩種,各有其特徵,優缺點。二 簡答題1 生產商品的勞動二重性及其理論意義是什麼?1、勞動的二重性是指生產商品的勞動具有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二重性質。① 具體勞動是從勞動的具體形態考察的勞動,它創造了商品的使用價值;抽象勞動是從勞動的抽象形態考察的勞動,抽象掉生產商品勞動的具體形式,則所有勞動都是人們的體力和腦力的支出,它撇開勞動的特定性質,是同質的、無差別的、形成商品價值的勞動;② 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是生產商品的同一勞動的兩個方面,在時間上、空間上都是不可分割的;③ 具體勞動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條件,它是勞動的自然屬性,是一個永恆的范疇;抽象勞動則是勞動的社會屬性,是商品生產所特有的范疇,商品生產的歷史性決定了抽象勞動的歷史性;④ 只有在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中,具體勞動才需要還原為抽象勞動,人類腦力和體力的耗費才形成價值;在不存在商品經濟的條件下,人民的勞動產品不用來交換,他們的勞動就只表現為具體勞動。2、理論意義:勞動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經濟學的樞紐」。① 它闡明了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在商品價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為勞動價值論奠定了基礎;② 在勞動價值論的基礎上揭示了剩餘價值的真正來源,為剩餘價值理論的創立奠定了基礎;③ 資本有機構成理論、資本積累理論、社會資本再生產理論等政治經濟學的一系列重要理論的創立也都同勞動二重性學說有關。2 怎樣理解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兩種含義及其相互關系?(重點!)1)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定義:是在現有的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製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2)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第一種含義是在生產同種商品的不同生產者之間形成的,它涉及的是同種商品生產上的勞動耗費。3)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第二種含義是指在生產不同商品的生產者之間形成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它涉及的是社會總勞動時間在各種商品上的分配,其作用的是不同商品的價值量被社會接受的程度。不同商品的供求狀況會直接影響或決定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生產條件:如果供過於求,優等生產條件就會成為平均生產條件,引起商品價值下降,結果平均生產條件將向上移動;反之如果供不應求,劣等生產條件就會成為平均生產條件,引起商品價值上升,結果平均生產條件將向下移動。可見,供求關系對價值的影響是通過改變生產條件實現的,因此,決定價值的仍然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4)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兩種含義具有相關性,共同決定商品的價值。如果說第一種含義是指價值的決定,那麼第二種含義則是指價值的實現。兩種含義在分析角度上又各有區別:① 第一種角度是從社會生產條件的角度來說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第二種含義則是從社會需要的角度來說明的;② 第一種含義決定的是單位商品的價值,第二種含義決定的是部門總商品的價值;③ 第一種含義涉及勞動消耗,第二種含義則涉及社會規模的使用價值,經濟調節的目標就是,社會總勞動時間按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配置到各個部門。3為什麼說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是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重點!)1)先論述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含義及其矛盾:① 私人勞動是指生產資料歸不同利益主體所有;② 社會勞動是指社會分工決定了勞動具有社會性質;③ 二者的矛盾表現為直接的私人勞動和間接的社會勞動之間的矛盾;④ 二者矛盾的解決要依靠商品交換的實現。2)再論述為什麼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是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因為:① 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是商品經濟內在各種矛盾的根源,如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的對立,使用價值和價值的對立;② 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決定了商品經濟發展的全過程;③ 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決定了商品生產者的命運,即若私人勞動成功轉化為社會勞動,則再生產順利進行;若私人勞動無法轉化為社會勞動,商品生產者會破產。4 怎樣理解科學技術和管理在商品價值創造中的作用?(重點!)1)在現代經濟中,技術、管理在經濟增長、價值創造過程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突出,越來越重要;2)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也是生產勞動者,他們和普通工人的具體勞動共同創造了使用價值,他們和普通工人的抽象勞動共同創造了新價值;科技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勞動大多是復雜勞動,復雜勞動是倍增的簡單勞動,能比普通勞動創造更多的價值,所以也該獲得更多的報酬;在現代社會中,復雜勞動所佔的比重不斷增大;3)科技人員的勞動創造價值不等於科技本身創造價值。科技人員的勞動是一種活勞動的形式,科技則是一種物化勞動的形式。商品的新價值只能由活勞動創造,而物化勞動形式的科技本身不創造新價值。科學技術在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時,分別作用於生產力中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一方面,科學技術在生產上的應用使勞動對象的范圍更廣、性能更好;另一方面,科學技術可以培養出素質更高的工人、管理人員和科技人員。高素質的人的因素和高效能的物的因素的結合形成了新的生產力,從而使得社會平均勞動的性質出現了新的變化,最終體現在商品的價值創造上;4)管理勞動也是一種復雜的勞動(主要是腦力勞動)。管理勞動是整個生產勞動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管理勞動首先是一種具體的勞動;管理勞動又是一種抽象勞動,管理人員的勞動與其他生產勞動者一道作為生產過程的人力要素,利用物化勞動因素,生產出物質產品,並使自己的勞動凝結於新商品之中,它所耗費的勞動時間,當然也和實際生產使用價值的勞動一樣,形成必要勞動時間的一部分,構成商品的價值。由於管理勞動是一種復雜的高智力勞動,因此,它在商品新價值形成中的貢獻是多倍的簡單勞動的貢獻。

⑷ 政治經濟學常識

高考政治主幹知識歸納總結(經濟學常識) 總起來不少 一本書那

⒈商品和商品經濟
本部分是整個經濟學的理論基礎,由商品、貨幣、價值規律三部分內容組成。
商品包括商品和商品經濟的含義、商品的基本屬性,商品的價值量,貨幣包括貨幣的產生和本質、貨幣的職能、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紙幣的產生和發展:價值規律包括價值規律的內容和表現形式、價值規律的作用。
把握商品概念還要注意物品和商品轉換的兩個條件:一是勞動產品,二是必須用於交換。
商品的基本屬性是使用價值和價值,除了要准確把握它們的定義外,還要明確它們與商品的關系,使用價值是商品的自然屬性,是商品的非本質屬性,因此,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不一定是商品。使用價值反映的是人與物的關系,價值是商品的社會屬性,是商品的本質屬性,因此有價值的東西一定是商品,價值反映的是商品生產者之間互相交換勞動的關系,反映的是人與人的關系。二者之間是對立統一的關系,它們的對立表現在:含義不同;同商品的關系不同,在交換過程中二者必須分離,不能兼得,商品生產者要實現價值,必須讓渡使用價值;消費者要獲得使用價值,必須讓渡價值;它們的統一表現在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這部分內容在高考中主要是考查使用價值、價值、商品三者之間的關系,另外,當前企業要面向市場、重視產品質量,其經濟學依據也在這里。
商品的價值量涉及三對概念之間的關系:社會勞動生產率和個別勞動生產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和個別勞動時間;單位商品價值量和商品價值總量。這三對關系是復習時的重點和難點,因此一定要徹底弄清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並通過不同類型的題目加以鞏固。
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如同商品、價值等概念,都體現了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生產關系。對於貨幣的職能,重點把握兩個基本職能,即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價值尺度要把握:為什麼;表現形式,價格和交換價值的區別,交換價值的表現形式。流通手段要把握:商品流通:表現形式,支付手段與流通手段的區別。
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需要儲備的學科知識包括現象、原因、影響、對策以及紙幣的發行規律等。
關於價值規律,重點把握價值、供求與價格之間的關系,區分決定和影響作用的不同,還需要把握其與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交易原則之間的內在聯系。此點是高考考查的重點
內容。企業要提高產品質量、實施「走出去戰略」、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經濟結構調整等熱點問題都與價值規律的作用有直接關系。
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本部分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兩部分內容組成,具體包括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我國的經濟制度、分配製度、市場經濟
的一般特徵、國家宏觀調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
把握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需要區分公有制與所有制、公有與國有、主導與主體三對概念,雖都是一字之差,含義卻大不相同。
根據十六屆三中全會的精神,對公有制的實現形式和非公有制經濟的地位和作用有重大創新,需要予以特別關注。其中,我國的分配製度也根據十六大精神有所更新:
(1)確立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
(2)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
(3)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對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徵要掌握其各點是什麼、為什麼,這對於我們觀察市場經濟中的現象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因此要能夠記憶、理解和應用,尤其是我國加入「世貿」以後,
對市場經濟基本特徵的認識和把握也是社會發展的要求。
國家宏觀調控要掌握的內容主要是市場調節的弱點和缺陷、國家宏觀調控的任務和手段。教材對國家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進行了修改,復習時學生也要注意。
3.企業和經營者
本部分由企業是巾-場的主體和企業的經營者兩部分組成,具體包括企業及其作用、公司是企業的一種重要形式、國有大中型企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國有
企業經營者的地位、企業經營者的素質。
關於企業這一知識點,學生在理解和應用上容易在企業和市場主體的關繫上出現偏差:市場上從事交易活動的組織和個人,都是市場主體,企業是最重要的市場主體,不要誤
解為只有企業才是市場主體;正確理解企業法人和法人代表,不要把法人代表誤認為「法人」。
運用比較的方法分析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的不同點和共同點,股票價格的公式在教材中雖然是以小字出現的,也要認真閱讀,弄清它們之間的經濟聯系。要側重從國企改革的角度去把握國有大中型企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包括改革的重要性、方向、方針、改革進程發展的情況等。另外,為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國務院機構改革專門設立了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國資委),對它的主要職責要有所了解。
在提高經濟效益的途徑上,可從宏觀和微觀兩方面去把握;宏觀上需要進行兩個根本性轉變:微觀上除了教材所說一靠技術、二靠管理以外,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拓展,如
擴大規模、面向市場、名牌戰略、搞好服務、正當競爭、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和信譽等。
關於企業經營者的素質,基礎知識上要把握企業經營者素質的內容、企業信譽和形象、正當競爭與不正當競爭等內容,還要注意與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國
企改革的聯系。4.產業和勞動者
本部分由三大產業和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兩部分組成,具體包括三大產業的地位和作用、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勞動合同制度、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
農業問題已擴展為「三農」問題,即農業、農村、農民的問題,既是教材的重點,也是目前我國社會的重點和熱點問題,根據十六大精神,此部分需要注意的變化有: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發揮城市對農村的帶動作用。 要把工業是國民經濟主導的基礎知識放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問題中去復習。
我國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相對還比較低,隨著經濟結構調整步伐的力n快,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和作用將越來越突出,因此這個問題已成為近幾年高考考核的重點,它與經濟結構調整、解決下崗和就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三農」問題等都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
關於勞動者要把握勞動者主要權利和義務的基本內容以及二者的關系,從和現實的聯繫上看,要重點把握提高勞動者素質的問題,包括道德素質和技能素質,尤其是關於提高勞動者職業技能的重要性。另外,它和就業、人力資源發揮、勞動糾紛問題等都有內在聯系。
勞動合同制度重點把握訂立的原則、意義。隨著我國勞動用工制度的改革、勞動糾紛的增多、我國法律法規的健全與完善,勞動合同制度同每個勞動者都有直接的聯系。
我國社會保障制度中,容易混淆的是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要注意加以區分。另外,復習時要注意與解決貧困人口、擴大就業問題相聯系。
5.財政稅收和納稅人
本部分由國民收入的分配與財政、稅收與納稅人兩部分組成,具體包括國民收入的分配、財政收入和支出、財政的作用、稅收及其基本特徵、我國稅收的性質和作用、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
衡量國民經濟發展狀況的綜合指標,需要在社會總產品(總產值)、國民收入與國民生產總值、國內生產總值的比較中去把握。
財政與稅收的作用在比較中把握,注意其區別。財政預算的過程體現國家權力機關的職能,因此可以和《政治常識》中人大的職權相聯系。
需要注意的變化有:一個是財政收入,由於我國實行的「費改稅政策」,因此目前主要是稅、利、債三種形式,二是我國的費改稅政策:農村稅費改革,將農村的分配製度進一步納入法治軌道,堵住加重農民負擔的口子,是深化農村改革的重大步驟,是切實減輕農民負擔的治本之策,是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村生產力、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的有效途徑,是改善干群關系、黨群關系,維護農村穩定的重要舉措。
另外對財政赤字要能夠運用辯證的觀點去分析。
6.銀行和儲蓄者
本部分由我國的銀行和公民的儲蓄兩部分組成,具體包括銀行的產生、分類和職能、業務和作用、存款儲蓄和作用、債券與商業保險。
重點把握中央銀行的性質及職能,把握中央銀行的職能時要注意和政治學部分國家職能、經濟學部分國家宏觀調控的知識綜合起來進行復習。另外,有關銀行利潤、利率的知
識也需要很好地復習和掌握。
我國銀行已成為發展經濟和國民經濟宏觀調控的重要杠桿,我國為擴大內需實施的積極財政政策、穩健貨幣政策、正確消費政策都和銀行的作用有直接聯系。
對儲蓄的作用,要能夠運用辯證的、全面的觀點去認識和理解。儲蓄存款一方面反映了我國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同時折射出我國當前經濟發展中的一些問題。
債券與商業保險的復習要放到關系中去看,包括債券與股票,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公司債券,商業保險與社會保險的關系,要用比較的方法,掌握它們的區別與聯系。同時,如何投資理財使財產保值、增值,如何規避生活中的風險,都是當今社會經濟生活中的熱點問題。
7.商品服務市場和消費者
本部分由商品服務市場和家庭消費與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兩部分組成,具體包括商品服務市場的內容和特點、市場交易原則、家庭消費的內容、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依法保護消
費者的合法權益。
關於市場交易原則要把握原因、內容、每—一原則在市場經濟中的地位,依據、如何遵守等內容。從與社會實際的聯系看,我國要建立健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
體系,就必須堅持市場交易原則,這體現了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與道德經濟的統一,是遵循市場運行規律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題中之義,為此必須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健全現代市場經濟的社會信用體系,打破行業壟斷和地區封鎖,促進商品和生產要素在全國市場自由流動。
樹立正確的消費觀要把握生產與消費的關系原理、樹立正確消費觀的重要性以及正確消費觀的內容。從與實際的聯系看,本部分涉及消費對社會需求的拉動作用。
依法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是教材重點、社會熱點、學生聯系實際緊密的交叉點,當然也就是高考考查的重點。
8.當代世界市場和我國的對外貿易
本部分由當代世界市場和對外貿易兩部分組成,具體包括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經濟全球化、世界性貿易與金融組織、外匯與匯率、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面向世界、對
外貿易的含義、主要內容、方式與作用、基本原則。關於經濟全球化,要從含義、主要表現、產生原因、實質、影響、我國應如何應對及與政治多極化的關系等多方面去把握。
加入世貿組織後,對世貿組織規則的熟悉與利用以及對我國各方面改革提出的要求、三大產業如何應對挑戰等都可能成為高考考查的問題。另外,復習中要注意其與政府機構
改革、「三農」、國企改革、經濟全球化問題等的內在聯系。
在外匯、匯率的問題上,要分清本幣與外幣的升值或跌落以及對經濟的影響。還要注意我國市場經濟在面向世界上與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市場機制與宏觀調控、當代世界市場的新特點、世界經濟的國際化、對外貿易等知識的內在聯系。
對待貿易順差與逆差,不僅要會辨別,還要能做辯證的分析,對其評價更應依據具體的條件而定。
我國對外貿易的原則和作用是重點,復習中要注意與我國與世界貿易與金融組織、世界市場與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經濟全球、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國企改革、技術創新、「走出去戰略」、國家的經濟安全等知識點相聯系。

⑸ 政治經濟學和哲學的的基礎知識有哪些

最初出現的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是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如何使財富增長以及財富的生產和分配的規律。例如,斯密的《國富論》就是把國民財富的性質及其產生和發展的條件作為研究對象的。小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是人口和財富的比例問題是人們的物質福利問題。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由於它的階級和時代的局限性,使得它們總是撇開財富的社會形式去研究財富的生產、分配和交換,研究物與物之間的關系。 馬克思和恩格斯實現了政治經濟學的偉大革命,科學地確立了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明確指出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不是物,而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社會生產關系。社會生產關系的內在結構,即社會生產關系運動中生產和交換、分配、消費之間的關系,不是並列的,也不是互不相關的,而是辯證地運動著的。「生產既支配著與其他要素相對而言的生產自身,也支配著其他要素。」「一定的生產決定一定的消費、分配、交換和這些不同要素相互間的一定關系。」當然,生產就其單方面形式來說也決定於其他要素。但是,政治經濟學對社會生產關系的研究,必須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中去研究。 政治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社會生產關系(經濟關系)及其發展規律的科學。用馬克思自己的話說,就是:「從最廣的意義上說,是研究人類社會中支配物質資料的生產和交換的規律的科學」。在《資本論》第一卷序言中又指出:「我要在本書中研究的,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以及合同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為什麼政治經濟學要義研究生產關系為其研究對象呢? 1、物質資料的生產是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出發點 ①、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我們知道,人們要生存,就要吃飯、穿衣、住房,就需要各種生活用品,但是,要得到這些東西,就要經過人們的生產活動,正如馬克思所說:「任何民族,如果停止了勞動,不用說一年,就是幾個星期,也要滅亡。」所以,物質資料的生產是社會生活的基礎,也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只有在這個基礎上,人們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等其他方面的活動。這就是說,人類的一切活動都依賴於生產活動。因此,我們說:「人類的生產活動是最基本的實踐活動,是決定其他一切活動的東西」。正因為如此,物質資料的生產就是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出發點。 ②、生產過程三要素 人們要進行物質資料的生產,就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人的勞動、勞動對象、勞動資料。 人的勞動:就是指勞動者運用自己的體力和腦力改變自然使之適合人類需要的活動,或者可以說是勞動力的支出,也可以說是勞動是人的腦力和體力的耗費。這一要素是進行生產的主觀條件。 勞動對象:就是指被勞動加工的一切東西。勞動對象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自然界原來就有的東西,如,原始森林中的樹木,地下埋藏的礦石化石油等;另一類是以被人們加工過的東西,這一類也叫原材料,如織布廠用的棉紗,化工廠用的催化劑等。 勞動資料:也叫勞動手段,是指人們在勞動過程中,用來改造勞動對象的一切物質資料和物質條件。即除勞動對象以外的一切物質條件。它包括生產工具、生產建築物、道路、河流、倉庫等。在勞動資料中,起主導作用的是生產工具。生產工具的發展水平,是人類控制自然能力的尺度,是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的物質標志。正如馬克思所說:「各種經濟時代的區別,不在於生產什麼,而在於怎樣生產」。 從上述三要素,我們可以看出,任何一個生產過程,都是人使用勞動資料,對勞動對象進行加工的過程。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我們把它們統稱為生產資料,它是進行生產的客觀條件。

⑹ 政治經濟學基礎知識

本門課程的目的:掌握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觀點,深刻認識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和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實質,把握反映社會化大生產客觀要求的經濟運行的一般規律,全面認識資本運行和社會主義經濟運行的基本問題,把握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大趨勢,以及認識在這一趨勢下世界經濟發展的新變化與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新問題,從而科學認識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進程。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共分七章,這七章的內容結構是:

第一章、導論。主要闡述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創立、發展以及研究對象等內容。

第二章、社會經濟制度與經濟運行的一般原理。包括社會經濟制度的變革、社會經濟的兩種基本形態以及商品經濟的基本原理等內容。中心是闡明馬克思主義的勞動價值論。

第三章、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實質及其發展階段。包括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實質,壟斷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特徵和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進程等內容。重點闡明馬克思主義的剩餘價值生產、實現理論和壟斷資本主義理論。

第四章、資本的運行。包括資本運行的一般原理,壟斷階段的資本運行和壟斷資本主義經濟向國際范圍擴展等內容。

第五章、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實質與經濟制度。包括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實質,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以及社會主義個人收入分配製度等問題。

第六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經濟運行。包括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特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微觀基礎、運行基礎,調控體系和保障體系等內容。

第七章、經濟全球化與國際經濟關系。包括經濟全球化的客觀趨勢及其對世界經濟的影響,經濟全球化與中國經濟的發展等內容。

⑺ 高一上期政治經濟學知識梳理

高考政治主幹知識歸納總結(經濟學常識) 總起來不少 一本書那

⒈商品和商品經濟
本部分是整個經濟學的理論基礎,由商品、貨幣、價值規律三部分內容組成。
商品包括商品和商品經濟的含義、商品的基本屬性,商品的價值量,貨幣包括貨幣的產生和本質、貨幣的職能、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紙幣的產生和發展:價值規律包括價值規律的內容和表現形式、價值規律的作用。
把握商品概念還要注意物品和商品轉換的兩個條件:一是勞動產品,二是必須用於交換。
商品的基本屬性是使用價值和價值,除了要准確把握它們的定義外,還要明確它們與商品的關系,使用價值是商品的自然屬性,是商品的非本質屬性,因此,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不一定是商品。使用價值反映的是人與物的關系,價值是商品的社會屬性,是商品的本質屬性,因此有價值的東西一定是商品,價值反映的是商品生產者之間互相交換勞動的關系,反映的是人與人的關系。二者之間是對立統一的關系,它們的對立表現在:含義不同;同商品的關系不同,在交換過程中二者必須分離,不能兼得,商品生產者要實現價值,必須讓渡使用價值;消費者要獲得使用價值,必須讓渡價值;它們的統一表現在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這部分內容在高考中主要是考查使用價值、價值、商品三者之間的關系,另外,當前企業要面向市場、重視產品質量,其經濟學依據也在這里。
商品的價值量涉及三對概念之間的關系:社會勞動生產率和個別勞動生產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和個別勞動時間;單位商品價值量和商品價值總量。這三對關系是復習時的重點和難點,因此一定要徹底弄清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並通過不同類型的題目加以鞏固。
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如同商品、價值等概念,都體現了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生產關系。對於貨幣的職能,重點把握兩個基本職能,即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價值尺度要把握:為什麼;表現形式,價格和交換價值的區別,交換價值的表現形式。流通手段要把握:商品流通:表現形式,支付手段與流通手段的區別。
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需要儲備的學科知識包括現象、原因、影響、對策以及紙幣的發行規律等。
關於價值規律,重點把握價值、供求與價格之間的關系,區分決定和影響作用的不同,還需要把握其與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交易原則之間的內在聯系。此點是高考考查的重點
內容。企業要提高產品質量、實施「走出去戰略」、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經濟結構調整等熱點問題都與價值規律的作用有直接關系。
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本部分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兩部分內容組成,具體包括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我國的經濟制度、分配製度、市場經濟
的一般特徵、國家宏觀調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
把握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需要區分公有制與所有制、公有與國有、主導與主體三對概念,雖都是一字之差,含義卻大不相同。
根據十六屆三中全會的精神,對公有制的實現形式和非公有制經濟的地位和作用有重大創新,需要予以特別關注。其中,我國的分配製度也根據十六大精神有所更新:
(1)確立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
(2)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
(3)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對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徵要掌握其各點是什麼、為什麼,這對於我們觀察市場經濟中的現象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因此要能夠記憶、理解和應用,尤其是我國加入「世貿」以後,
對市場經濟基本特徵的認識和把握也是社會發展的要求。
國家宏觀調控要掌握的內容主要是市場調節的弱點和缺陷、國家宏觀調控的任務和手段。教材對國家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進行了修改,復習時學生也要注意。
3.企業和經營者
本部分由企業是巾-場的主體和企業的經營者兩部分組成,具體包括企業及其作用、公司是企業的一種重要形式、國有大中型企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國有
企業經營者的地位、企業經營者的素質。
關於企業這一知識點,學生在理解和應用上容易在企業和市場主體的關繫上出現偏差:市場上從事交易活動的組織和個人,都是市場主體,企業是最重要的市場主體,不要誤
解為只有企業才是市場主體;正確理解企業法人和法人代表,不要把法人代表誤認為「法人」。
運用比較的方法分析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的不同點和共同點,股票價格的公式在教材中雖然是以小字出現的,也要認真閱讀,弄清它們之間的經濟聯系。要側重從國企改革的角度去把握國有大中型企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包括改革的重要性、方向、方針、改革進程發展的情況等。另外,為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國務院機構改革專門設立了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國資委),對它的主要職責要有所了解。
在提高經濟效益的途徑上,可從宏觀和微觀兩方面去把握;宏觀上需要進行兩個根本性轉變:微觀上除了教材所說一靠技術、二靠管理以外,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拓展,如
擴大規模、面向市場、名牌戰略、搞好服務、正當競爭、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和信譽等。
關於企業經營者的素質,基礎知識上要把握企業經營者素質的內容、企業信譽和形象、正當競爭與不正當競爭等內容,還要注意與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國
企改革的聯系。4.產業和勞動者
本部分由三大產業和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兩部分組成,具體包括三大產業的地位和作用、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勞動合同制度、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
農業問題已擴展為「三農」問題,即農業、農村、農民的問題,既是教材的重點,也是目前我國社會的重點和熱點問題,根據十六大精神,此部分需要注意的變化有: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發揮城市對農村的帶動作用。 要把工業是國民經濟主導的基礎知識放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問題中去復習。
我國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相對還比較低,隨著經濟結構調整步伐的力n快,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和作用將越來越突出,因此這個問題已成為近幾年高考考核的重點,它與經濟結構調整、解決下崗和就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三農」問題等都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
關於勞動者要把握勞動者主要權利和義務的基本內容以及二者的關系,從和現實的聯繫上看,要重點把握提高勞動者素質的問題,包括道德素質和技能素質,尤其是關於提高勞動者職業技能的重要性。另外,它和就業、人力資源發揮、勞動糾紛問題等都有內在聯系。
勞動合同制度重點把握訂立的原則、意義。隨著我國勞動用工制度的改革、勞動糾紛的增多、我國法律法規的健全與完善,勞動合同制度同每個勞動者都有直接的聯系。
我國社會保障制度中,容易混淆的是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要注意加以區分。另外,復習時要注意與解決貧困人口、擴大就業問題相聯系。
5.財政稅收和納稅人
本部分由國民收入的分配與財政、稅收與納稅人兩部分組成,具體包括國民收入的分配、財政收入和支出、財政的作用、稅收及其基本特徵、我國稅收的性質和作用、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
衡量國民經濟發展狀況的綜合指標,需要在社會總產品(總產值)、國民收入與國民生產總值、國內生產總值的比較中去把握。
財政與稅收的作用在比較中把握,注意其區別。財政預算的過程體現國家權力機關的職能,因此可以和《政治常識》中人大的職權相聯系。
需要注意的變化有:一個是財政收入,由於我國實行的「費改稅政策」,因此目前主要是稅、利、債三種形式,二是我國的費改稅政策:農村稅費改革,將農村的分配製度進一步納入法治軌道,堵住加重農民負擔的口子,是深化農村改革的重大步驟,是切實減輕農民負擔的治本之策,是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村生產力、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的有效途徑,是改善干群關系、黨群關系,維護農村穩定的重要舉措。
另外對財政赤字要能夠運用辯證的觀點去分析。
6.銀行和儲蓄者
本部分由我國的銀行和公民的儲蓄兩部分組成,具體包括銀行的產生、分類和職能、業務和作用、存款儲蓄和作用、債券與商業保險。
重點把握中央銀行的性質及職能,把握中央銀行的職能時要注意和政治學部分國家職能、經濟學部分國家宏觀調控的知識綜合起來進行復習。另外,有關銀行利潤、利率的知
識也需要很好地復習和掌握。
我國銀行已成為發展經濟和國民經濟宏觀調控的重要杠桿,我國為擴大內需實施的積極財政政策、穩健貨幣政策、正確消費政策都和銀行的作用有直接聯系。
對儲蓄的作用,要能夠運用辯證的、全面的觀點去認識和理解。儲蓄存款一方面反映了我國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同時折射出我國當前經濟發展中的一些問題。
債券與商業保險的復習要放到關系中去看,包括債券與股票,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公司債券,商業保險與社會保險的關系,要用比較的方法,掌握它們的區別與聯系。同時,如何投資理財使財產保值、增值,如何規避生活中的風險,都是當今社會經濟生活中的熱點問題。
7.商品服務市場和消費者
本部分由商品服務市場和家庭消費與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兩部分組成,具體包括商品服務市場的內容和特點、市場交易原則、家庭消費的內容、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依法保護消
費者的合法權益。
關於市場交易原則要把握原因、內容、每—一原則在市場經濟中的地位,依據、如何遵守等內容。從與社會實際的聯系看,我國要建立健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
體系,就必須堅持市場交易原則,這體現了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與道德經濟的統一,是遵循市場運行規律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題中之義,為此必須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健全現代市場經濟的社會信用體系,打破行業壟斷和地區封鎖,促進商品和生產要素在全國市場自由流動。
樹立正確的消費觀要把握生產與消費的關系原理、樹立正確消費觀的重要性以及正確消費觀的內容。從與實際的聯系看,本部分涉及消費對社會需求的拉動作用。
依法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是教材重點、社會熱點、學生聯系實際緊密的交叉點,當然也就是高考考查的重點。
8.當代世界市場和我國的對外貿易
本部分由當代世界市場和對外貿易兩部分組成,具體包括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經濟全球化、世界性貿易與金融組織、外匯與匯率、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面向世界、對
外貿易的含義、主要內容、方式與作用、基本原則。關於經濟全球化,要從含義、主要表現、產生原因、實質、影響、我國應如何應對及與政治多極化的關系等多方面去把握。
加入世貿組織後,對世貿組織規則的熟悉與利用以及對我國各方面改革提出的要求、三大產業如何應對挑戰等都可能成為高考考查的問題。另外,復習中要注意其與政府機構
改革、「三農」、國企改革、經濟全球化問題等的內在聯系。
在外匯、匯率的問題上,要分清本幣與外幣的升值或跌落以及對經濟的影響。還要注意我國市場經濟在面向世界上與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市場機制與宏觀調控、當代世界市場的新特點、世界經濟的國際化、對外貿易等知識的內在聯系。
對待貿易順差與逆差,不僅要會辨別,還要能做辯證的分析,對其評價更應依據具體的條件而定。
我國對外貿易的原則和作用是重點,復習中要注意與我國與世界貿易與金融組織、世界市場與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經濟全球、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國企改革、技術創新、「走出去戰略」、國家的經濟安全等知識點相聯系。 嘿嘿、、

⑻ 一道高中政治經濟學常識的計算題

1單位的運輸設備日本抄需要800工時,中國需要1200個工時
出口後換回中國服裝,相當於中國生產服裝單位數為1200/1000=1.2個單位的衣服
1.2單位的衣服如果都要日本自己生產的話,需要工時數為1.2*900=1080
日本多耗費的工時為1080-800=280個工時

⑼ 高中政治經濟學知識點總結

《經濟生活》知識要點總結

第一單元 生活與消費,包括三課:第一課 神奇的貨幣;第二課 多變的價格;第三課 多彩的消費,以及綜合探究——正確對待金錢。

第一框「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的知識要點:
1.商品的定義及基本屬性(提示:商品的定義主要強調它的交換特徵;對商品的基本屬性只要做一般性了解即可);
2.貨幣產生的原因及其本質;
3.貨幣的兩個基本職能:價值尺度與流通手段(提示:為什麼貨幣具有價值尺度職能只需要作一般了解即可);
4.紙幣產生的原因、紙幣的定義、紙幣的優點(延伸:貨幣的歷史:實物貨幣、金屬貨幣、信用貨幣,其中前兩者是商品貨幣;紙幣一樣具有價值尺度、儲藏手段等職能);
5.紙幣的發行規律及通貨膨脹、通貨緊縮
第二框「信用工具和外匯」的知識要點:
1.信用卡的含義及在使用上的特點和優點(提示:教材中指的是廣義的信用卡);
2.支票的含義、類型及在使用上的特點
3.什麼是外匯、匯率(提示:外匯定義中的支付手段是廣義的;匯率就是貨幣買賣的價格;必須學會識別匯率升值與貶值;與其他物品一樣,貨幣買賣的價格——匯率也由供求關系決定,主要是受購買力平價的影響);
4.為什麼要保持人民幣的幣值穩定。
第二課 多變的價格,包括兩框:影響價格的因素;價格變動的影響
第一框「影響價格的因素」的知識要點:
1.影響價格變動與差異的因素:直接與間接因素(提示:變動是時間維度,差異是空間維度;要知道間接因素是如何通過直接因素起作用);
2.供求關系對價格的影響,包括:需求擴大對價格的影響;需求縮小對價格的影響;供給擴大對價格的影響;供給縮小對價格的影響;
3.價格與價值的關系;
4.商品價值量的決定;
5.企業為什麼要提高勞動生產率及社會勞動生產率對商品價值量的影響。
6.價值規律的內容及表現形式。(提示:第一目是重點)

第二框「價格變動的影響」的知識要點:
1.價格變動對生活的影響:商品價格變動與商品購買量之間的一般規律(提示:需求法則是針對同一時間而言的,必須假定所有其他因素保持不變);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不同;替代商品與互補商品價格變動對商品需求量的影響
2.價格變動對生產的影響:調節生產;提高勞動生產率;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產品。

第三課 多彩的消費
第一框「消費及其類型」的知識要點有:
1.收入水平對消費的影響:當前收入水平,未來收入水平及居民收入差距對消費的影響
2.物價水平對消費水平的影響(提示:源於名義收入與實際收入);
3.錢貨兩清的消費、貸款消費、租賃消費的含義、區別及各自的適用范圍
4.消費結構變化的一般規律;
5.什麼是恩格爾系數及恩格爾系數大小變化的含義。

第二框「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的知識要點:
1.從眾心理、求異心理、攀比心理及求實心理所引發的消費現象的表現及對它們的評價(提示:如何區分從眾與攀比);
2.若干值得倡導的消費原則:量入為出,適度消費(提示:它與提倡貸款消費矛盾嗎?);避免盲從,理性消費;保護環境,綠色消費;勤儉節約,艱苦奮斗(提示:與鼓勵消費矛盾嗎?)。

第二單元 生產、勞動與經營,包括:第四課 生產與經濟制度;第五課 企業和勞動者;第六課 投資的選擇;以及綜合探究——做好就業與自主創業的准備。

第四課 生產與經濟制度,包括兩框:發展生產、滿足消費;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
第一框「發展生產、滿足消費」的知識要點有:
1.生產對消費的決定性作用:生產決定消費的對象;生產決定消費的方式;生產決定消費的質量和水平;生產為消費創造動力;
2.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消費是生產的目的;消費對生產的導向作用;消費對勞動力再生產的作用;
3.大力發展生產力的原因及意義(提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矛盾的准確表述);
4.如何大力發展生產力: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展科技、培養人才;改革落後的生產關系。

第二框「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的知識要點有:
1.公有制經濟的地位;
2.國有經濟、集體經濟的含義、作用;
3.混合所有制經濟;
4.公有制的實現形式及准確理解公有制的主體地位;
5.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的含義、作用;
6.公有制與非公有制經濟的關系;
7.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原因。

第五課「企業和勞動者」包括兩框:公司的經營;新時代的勞動者
第一框「公司的經營」的知識要點有:
1.公司的特點;
2.有限責任公司及股份有限公司的異同
3.公司的組織機構;
4.國有企業為什麼要以公司制為方向;
5.公司經營成功的主要因素:制定正確的經營戰略;依靠技術進步和科學管理,形成競爭優勢;誠信經營;
6.企業兼並與破產。

第二框「新時代的勞動者」 的知識要點有:
1.勞動的意義;
2.就業的作用;
3.我國的就業問題;
4.如何解決我國的就業問題:國家該怎麼做;勞動者自己該怎麼做;
5.正確的擇業就業觀:自主擇業、競爭就業、職業平等、多種方式就業;
6.勞動者享有的主要權利;
7.如何維護勞動者的權益:包括國家如何維護勞動者權益;勞動者本人合法維護自己的權益。

第六課「投資的選擇」包括兩框:儲蓄存款和商業銀行;股票、債券和保險。
第一框「儲蓄存款和商業銀行」的知識要點有:
1.儲蓄存款的含義;
2.我國主要的儲蓄機構(延伸:究竟什麼是商業銀行;我國的信用社);
3.利息的含義及計算;
4.活期儲蓄、定期儲蓄的區別;
5.商業銀行的含義及其主要業務。

第二框「股票、債券和保險」 的知識要點有:
1.股票的含義、特點及股東的主要權利;
2.股票投資收入的來源及特點;
3.國債、金融債券及企業債券的特點(延伸:從流動性、收益性、安全性總結儲蓄、股票及債券的特徵);
4.保險的含義及保險業務的種類(提示:嚴格說來保險不是投資)。
5.訂立保險合同的原則。

第三單元 收入與分配,包括:第七課:個人收入的分配;第八課:國家收入的分配;第九課:征稅和納稅;以及綜合探究——講求效率,維護公平。

第七課「個人收入的分配」,包括兩個框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以及「兼顧效率與公平」。
第一框「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知識要點有:
1.按勞分配的內容、必然性;
2.按勞分配的作用、意義;
3.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含義(延伸:按個體勞動成果分配也是按要素分配。提示:不要對按要素分配作進一步的分類,如勞動收入與非勞動收入);
4.確立按生產要素分配的意義。

第二框「兼顧效率與公平」 的知識要點有:
1.效率的含義、收入分配方式對效率的影響;
2.公平的含義及社會主義為什麼要重視收入公平分配;
3.公平與效率的辯證關系;
4.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含義及為什麼要效率優先;
5.如何兼顧效率與公平

第八課「國家收入的分配」 包括兩個框「財政收入和支出」及「財政的巨大作用」。
第一框「財政收入和支出」的知識要點有:
1.財政收入的種類
2.影響財政收入高低的因素;
3.財政支出的種類;
4.財政收入與財政支出的對比關系

第二框「財政的巨大作用」 的知識要點有:
1.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表現:促進資源合理配置;促進經濟平穩運行;促進經濟發展;
2.人民生活有保障的表現:財政是國家政權的物質保證;財政是社會公共服務體系的物質保證;財政具有促進收入公平分配的再分配作用;
3、財政政策如何正確運用:經濟不景氣時如何運用;經濟過熱時又如何運用。

第九課「征稅和納稅」,包括兩框:「稅收及其種類」及「依法納稅」。

第一框「稅收及其種類」的知識要點有:
1.稅收的含義及特徵;
2.增值稅的內容、優點(提示:不要求掌握計算);
3.個人所得稅的含義、特點、作用。(800到1600元)

第二框「依法納稅」 的知識要點有:
1.納稅人和負稅人的區別;
2.偷稅、欠稅、騙稅、抗稅的表現及其處罰。

第四單元「面對市場經濟」包括:第十課:走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第十一課:小康社會的經濟建設;第十二課:經濟全球化與對外開放;以及綜合探究——經濟全球化與中國。

第十課「走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包括兩個框「市場配置資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第一框「市場配置資源」的知識要點有:
1.為什麼要合理配置資源(延伸:經濟學的定義——研究資源的有效配置);
2.市場是如何配置資源的(提示:強調價格、供求兩個機制);
3.市場調節的兩大優點(提示:不要忽視它,不能把它與2混淆);
4.如何規范市場秩序:市場規則、社會信用制度。
5.市場調節的局限性(提示:究竟什麼是公共物品。)。

第二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的知識要點有: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含義和基本特徵;
2.我國宏觀調控的目標: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
3.我國宏觀調控的手段:經濟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提示:多挖掘經濟手段中的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

第十一課「小康社會的經濟建設」 包括兩個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經濟目標」;「促進小康社會經濟發展」。

第一框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經濟目標」的知識要點有:
1.總體小康的微觀和宏觀表現;
2.總體小康水平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不平衡的;
3.為什麼要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4.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經濟目標。
第二框題「促進小康社會經濟發展」 的知識要點有:
1.為什麼要堅持科學發展觀(延伸:國內生產總值的准確計算;沒有發展的增長是什麼意思:經濟增長是指產量或生產能力的擴大;經濟發展是指在經濟增長的基礎上發生的結構性、體制性變化);
2.科學發展觀的內涵: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3.科學發展觀的主旨;
4.如何促進經濟持續協調發展: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優化產業結構、統籌城鄉、統籌區域發展。

第十二課「經濟全球化與對外開放」 包括兩個框題:「面對經濟全球化」和「積極參與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
第一框「面對經濟全球化」的知識要點有:
1.經濟全球化的含義;
2.經濟全球化主要表現: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資本全球化(提示:比較優勢要學會計算);
3.經濟全球化的載體:跨國公司;
4.經濟全球化的利弊影響;
5.經濟全球化的實質;
6.發展中國家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態度。

第二框「積極參與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 的知識要點有:
1.世界貿易組織的作用;
2.世界貿易組織的基本原則;
3.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給我國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4.對外開放是長期基本國策;
5.對外開放在當前的基本格局: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
6.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必要性及戰略措施;
7.「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戰略的內容;
8.對外開放必須堅持的原則:獨立自主、自力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