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學經濟 » 後三十年文學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後三十年文學

發布時間: 2021-03-24 14:34:19

1. 中國現代文學發展的三個十年

中國現代文學大致經歷了三個大的發展時期,即三個十年。

1、第一個十年(1917~1927),開拓期,一般習稱「五四」時期的文學。

1917年初胡適、陳獨秀在《新青年》上發表的《文學改良芻議》和《文學革命論》,標志著文學革命運動的正式興起,隨後,錢玄同、劉半農、周作人、魯迅、李大釗等人積極呼應文學革命的主張,推進文學革命的發展。

以魯迅、郭沫若等人為代表所創作的新文學作品,顯示了文學革命的實績,表明了新文學的實質性進展。

小說方面,有魯迅劃時代的《狂人日記》和後來結集在《吶喊》、《彷徨》中的諸篇小說,還有葉紹鈞、汪敬熙、冰心、郁達夫等一大批新文學作家創作了內容和形式全新的小說。

詩歌方面,出現了胡適、劉半農、沈尹默、劉大白等大批白話新詩人,以白話新詩沖破了千百年來舊體格律詩的正宗地位,尤其是郭沫若的《女神》,以其內容和藝術的特有氣勢開創了自由體白話新詩的一代詩風。

散文方面的成就體現在魯迅、李大釗等人創作的大量文藝短論(即隨感錄和雜文)和周作人、俞平伯、朱自清、許地山等人創作的抒情敘事散文(即「美文」),還有瞿秋白創作的《餓鄉紀程》和《赤都心史》等通訊報道,出現了報告文學的最初萌芽。

所有這些創作呈現出開創一代文風的嶄新氣象,充滿了破舊立新的「五四」時代精神。1921年以後,還出現了「問題小說」、「身邊小說」、「鄉土文學」、「語絲文體」、「象徵派」詩歌等豐富多姿的風格流派。這些社團流派的出現,表明了新文學的成熟和壯大。

文學革命的歷史意義和局限徹底批判、否定了整個封建制度及其思想文化體系,始終貫穿體現了個性解放、民主與科學並探索社會解放道路的啟蒙思想主題;以農民、平民勞動者、新型知識分子等人物形象代替了舊文學主人公帝王將相、才子佳人。

文學觀念的重大變化與文學語言、文體形式的革新解放,奠定了20世紀中國文學的基本審美價值取向和多元並存的接受心理基礎。

自覺地借鑒、吸收外國文學及文化的營養,形成了面向世界而又不脫離傳統的開放性現代文學。部分新文學倡導者存在偏激情緒,對某些傳統事物缺少具體分析,以致簡單否定。

2、第二個十年(1927~1937),豐收期,通常也叫「左聯」時期的文學。

表明文學創作達到了新的思想深度。

茅盾這一時期的現實主義代表作《子夜》、《林家鋪子》、《農村三部曲》等,還有蔣光赤、洪深、田漢、臧克家、丁玲、張天翼、葉紫、洪靈菲以及「左聯」五烈士、東北作家群、中國詩歌會等等作家、群體的創作,都顯示了左翼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創作的輝煌成就。

3、第三個十年(1937—1949),轉折期,包括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的文學。

前一階段是抗戰初期的文學。圍繞抗日救亡運動,出現了大量通俗明快、短小精悍的文藝作品,如街頭詩、獨幕劇等,也出現了一些大型的集體創作。

後一階段在解放區,毛澤東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明確了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方向,解決了文藝大眾化等一系列「五四」以來重要的文藝理論和實踐問題,開辟了無產階級革命文學的新階段。國統區很多作品在藝術風格上也努力向民族形式和大眾化的方向發展,並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1)後三十年文學擴展閱讀

中國現代文學的思想內容

第一個十年(1917-1927):民主意識、科學精神、社會主義思想。

第二個十年(1927-1937):階級解放意識,左翼革命文學的社會主義意識,民主主義、自由主義人文主義文學意識並存。

第三個十年(1937-1949):民族解放意識和人民解放意識,多地域、多元化、大眾化的文學。

創作方法

現實主義、浪漫主義、現代主義。現實主義為主潮。

代表作家

魯迅、沈從文、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張愛玲、徐志摩、聞一多、丁玲、趙樹理、戴望舒、蕭紅、艾蕪、錢鍾書、艾青、路翎、穆旦等。

主要作品

魯迅的小說《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詩《野草》。

郭沫若的《女神》、《屈原》;茅盾的《子夜》、《林家鋪子》。

徐志摩、聞一多的詩歌;沈從文的《邊城》、《柏子》;巴金的《家、春、秋》、《寒夜》;老舍的《駱駝祥子》、《四世同堂》;曹禺的《原野》、《雷雨》;趙樹理的小說;艾青、穆旦的詩歌;張愛玲的小說等。

參考資料:網路-中國現代文學

2. 現代文學三十年怎麼學

首先你又對這個的愛好就很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嘛,但是光有情趣還是不行的
你需要博覽群書,應當多看之類相關的書,特別是現代文學三十年教科書中的作品,並爭取寫一寫讀後感,並對該作者的生平經歷和作品特色進行系統的歸納,因為教委會之所以選擇這些作品納入到教材之中,就說明這一個作者具有很強的代表性。
其次要經這一個作者的其他作品與所選作品進行對比閱讀,只有這樣才能了解到這一作者在各個時期的作品特色和該作品所反映的社會現實等諸多問題
有了這些當然還要應對考試,考試之前有必要對以往的考題和考試大綱進行分析,對一些大家的著名著作需要下大力氣關注,寫作特色,社會意義等都會使一些經常會考得題

3. 關於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

一、新詩的誕生——「五四」新詩運動
1、「詩界革命」的演變
梁啟超從「新意境」、「新語句」、「古風格」的構想到「以舊風格含新意境」的讓步;
黃遵憲局限在傳統詩歌范圍內,其調整與改良止步於對宋詩派的摹仿。
2、胡適對新詩的理論倡導針對梁啟超的後退之處。
○1「作詩如作文」
受黃遵憲的啟發,比宋詩對唐詩的變革更進一步。
語言形式與思維方式「散文化」:打破詩的格律,以白話寫詩。對傳統有組織的反叛。
○2「詩的經驗主義」
「有我」與「有人」的「言之有物」。
強調主體的性情與見解,與平民的溝通交流。「平民化」啟蒙主義在詩歌觀念上的反映。
3、「《學衡》派」:反對詩體的解放
「新材料與舊格律」結合的理想。對「詩界革命」的呼應。於早期象徵派獲得某種回應。
二、「嘗試」中的新詩——早期白話詩
1、新詩陣營的發展
①陣地:《新青年》《新潮》《少年中國》《星期評論》《學燈》《覺悟》
②作者:胡適、劉半農、周作人、沈尹默、俞平伯、康白情
③刊物:《詩》月刊第一個新詩刊物,1922「中國新詩社」,葉紹鈞、劉延陵、朱。
2、胡適《嘗試集》
從傳統詩詞中脫胎、蛻變,逐漸摸索、試驗新詩形態的艱難過程。
《一顆星兒》《「威權」》《一顆遭劫的星》具備現漢抒情詩形式法則的雛形。
3、早期白話詩特徵
○1作品
沈尹默《三弦》《月夜》
俞平伯《冬夜》舊文學的意象和新思潮的哲理,舊格律的影響與歐化的文法。
周作人《小河》打破舊鐐銬的「歐化」詩風。
朱自清《毀滅》追求「平常」的傾向。
○2特徵
白描手法和托物寄興。客觀寫實和主觀意志。散文化和平實風格。
歌謠化努力。1920 北京大學歌謠研究會。周作人、劉半農、沈尹默。
三、「開一代詩風」的新詩創作
新詩內部的結構性調整。
1、創造社詩人的理論和創作
○1成仿吾《詩的防禦戰》抨擊早期白話詩的理性色彩,強調詩的抒情本質。
○2郭沫若《論詩三札》詩的本質專在抒情,詩=(直覺+情調+想像)+(適當的文字)
○3《女神》對新詩發展的貢獻「詩體解放」的極致,「五四」精神的充分體現;詩的抒情本質和個性化的發揮,奇特大膽的想像,重視詩歌本身的藝術規律。
2、湖畔詩人:歷史青春期的特色
1922 汪靜之、馮雪峰、潘漠華、應修人《湖畔》
1922 汪靜之《蕙的風》
1923 汪靜之、馮雪峰、潘漠華、應修人《春的歌集》
天真開朗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時代精神與詩人個性的統一。
應修人《妹妹你是水》、汪靜之《伊底眼》
3、小詩體
冰心《繁星》《春水》宗白華《流雲小詩》徐玉諾、何植三
即興式短詩。日本短歌和俳句、泰戈爾《飛鳥集》影響下產生,表現出對詩歌形式的探索和捕捉內心微妙感受的努力。
4、馮至《昨日之歌》
○1藝術的節制
明凈的形象。激情外化為客觀物象或蘊涵於簡單敘述。《蛇》《雨夜》
半格律體。整飭、有節度的美
○2哲理化詩情沉思的調子,幽婉的風格。
○3敘事詩《幃幔》《蠶馬》《吹簫人的故事》
四、新詩的「規范化」——前期新月派
1、前期新月派的理論主張
刊物陣地主要詩人
《晨報副刊》「詩鐫」聞、徐、朱湘、饒孟侃、楊世恩、孫大雨、劉夢葦
○1新詩的自覺
「在新詩與舊詩之間建立一架不可少的橋梁」提出要寫「中國的新詩」;
把創作的重心從「非詩化」轉向「詩」自身「使新詩成為詩」。
○2「理智節制情感」
「非個人化」傾向。針對早期新詩中濫用的直書胸臆、極端感傷主義。受巴那斯主義影響,也與傳統抒情模式暗合。
主觀情愫的客觀對象化。聞一多《口供》蘊藉含蓄,鮮明的形象性。
詩歌中敘事成分的加強。敘事詩,戲劇化、小說化,不露聲色的客觀態度。
○3新詩格律化
和諧、均齊的審美特徵。「三美」: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區分新舊格律。
2、聞一多
○1思想內涵
新月派內在矛盾的集中體現,尖銳的東西方文化沖突。
《紅燭》《死水》中西文化沖突引起的內心矛盾與痛苦。東方主義文化觀和受西方文化影響的現代感受復雜地交織。
○2個性風格
矛盾的張力。《春光》自然的和諧與社會的不和諧。《心跳》生活的寧靜與心靈的不平靜。《你莫怨我》言辭的灑脫與情感的偏執。
沉鬱的風格。《發現》郁結已久的火山爆發式的灼人的美。
3、徐志摩
古典理想的現代重構,個性/才華/追求的統一,飛動飄逸的藝術風格。
徐志摩式意象。《雪花的快樂》《黃鸝》《為要尋找一個明星》《落葉小唱》
內容美與形式美的統一。《雪花的快樂》
4、朱湘《夏天》《草莽集》《石門集》
具有「東方的靜的美麗」的形象,「古典的與奢華的」美的風格。
《采蓮曲》《催妝曲》《搖籃歌》對形式美的探索,講究形式的完整與「文學的典則」。敘事詩創作。《王嬌》《貓誥》。
五、「純詩」與早期象徵派詩歌
1、「純詩」:詩歌觀念的變化
從「表達」功能轉向「表現」功能。對胡適「作詩如作文」的置疑。康白情、俞平伯。
○1穆木天《譚詩——寄沫若的一封信》
要求「詩與散文的純粹的分界」。詩的領域是「純粹的表現的世界」;詩應有不同於散文的思維方式和表現方式,強調「暗示」與「朦朧」。
○2王獨清《再譚詩》突出「感覺」的因素,強調「色」「音」的交錯。
○3早期象徵派
將「詩的貴族化」發展到極端。東西方詩歌「溝通」理想。其詩歌觀念和表現的「內轉」是受西方象徵派詩人的影響,也是向傳統詩詞的靠攏。
2、李金發《微雨》《為幸福而歌》《食客與凶年》
「多遠取喻」,善於「發現事物之間的新關系」,感官呈像常用省略法。《棄婦》 聯類不窮的自由聯想,暗示的力量,選用文言詞語的陌生化效果。

4. 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詩歌)的發展

30年代戴望舒 《雨 巷》 撐著油紙傘 獨自

彷徨在悠長 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著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著紙油傘

像我一樣

像我一樣

默默彳亍著

冷漠 凄清 又惆悵

她靜默地走近

走近 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

像夢一般地

像夢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地

像我身旁飄過這女郎

她靜默地遠了 遠了

到了頹圮的籬牆

走盡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 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悵

撐著油紙傘 獨自

彷徨在悠長 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贏得了「雨巷詩人」的雅號。

5. 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的內容簡介

本編講述了1917年到1927年間中國現代文學的發展歷史,作者以專章的方式分別介紹了新文學發軔時期的思想根源,以及新思想傳入時文學界所發生的種種變化和創作潮流,同時將文學的各種題材辟為專章,講述了中國現代文學第一個十年裡小說、散文和詩歌等文學題材如何接受西方文學思潮的影響而產生的變化。作者同時著重介紹了本時期對中國現代文學史具有奠基式的作用的作家及思想家魯迅的創作的一部分。 第一編 第一個十年(1917-1927)第一章 文學思潮與運動(一)一 文學革命的發生與發展第二章
魯迅
(一) 一 吶喊與彷徨二 外國文藝思潮的湧入和新文學社團的蜂起二 說不盡的阿Q三 胡適、周作人與新文學初期理論建設三 野草與朝花夕拾四 文學創作潮流與趨向附錄 本章年表附錄 本章年表第三章 小說(一)一 五四小說取得文學的正宗地位第四章
通俗小說(一) 一 民國通俗小說二 從問題小說到人生寫實小說二 新文學迫使舊派向俗定位三 自敘傳抒情小說及其他主觀型敘述小說附錄 本章年表附錄 本章年表第五章 郭沫若一 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第六章 新詩(一)一 新詩的誕生二 女神的藝術想像力、形象特徵與形式二 早期白話新詩三 從星空、瓶到前茅與恢復三 開一代詩風的新詩創作四 以屈原為代表的歷史題材的劇作四 新詩的規范附錄 本章年表五 純詩概念的提出六 早期無產階級詩歌附錄 本章年表第七章 散文(一)一 新青年「隨感錄」作家群第八章 戲劇(一)一 文明新戲二 周作人與言志派散文二 五四運動與建設西洋式新劇的戰略選擇三 冰心、朱自清和文學研究會作家散文四 郁達夫和創造社作家散文三 小劇場運動的倡導五 語絲派和現代文學評論派的散文四 田漢、丁西林等話劇文學開創者及其創作附錄 本章年表附錄 本章年表以上整理自 《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是文革之後革新式的文學史研究專著,它在文學史的編著理論上具有和以往文學史教材較為顯著的區別和特徵,與以往的「新民主主義論」作為指導思想的治史方式不同,《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的作者們更加突出了新文學的「現代性」因素。文學的現代性,既表現現代意識,現代思維方式、情感方式,採用與之相適應的現代藝術形式,以便於把無論是思想意識,還是思維方式、藝術欣賞能力都處於蒙昧狀態、低級階段的讀者提高到現代化水平。錢理群等人成功的引入了這一概念,使《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擺脫了以往文學史採用對立思維、強調斗爭的敘史模式,更多地看到不同文學形態發展過程中的另一面和相互融合借鑒的態勢。故而在具體作家作品評論介紹方面,《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能夠力拓新視角,如在沈從文專章挖掘出了沈從文等作家作品的價值,並給了他們合理的入史地位------這也是以「現代性」作為評價標准得出的結論。
就研究的角度而言,《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比較注「全方位」 的整體研究, 突破了以往現代文學史研究和作家作品評論的某些舊格局,沒有像以往的文學史專著一樣孤立地講作家的生平創作道路和作品的思想內容藝術特點, 而是變單篇的個體分析為綜合性的整體研究,比如就「魯迅」而言,作者們結合了時代的發展將對魯迅的介紹分為兩章,分別在第一編《第一個十年》和第二編《第二個十年》中根據社會局勢的影響而分析其對作家所產生的藝術的改變。在作者們的筆下,中國現代文學不是彼此隔離、互不依賴的個別現象的偶然堆積,而是一個經緯相連的有機整體。他們既把中國現代文學這一個整體單位放中國文學發展史和世界文學發展史的更大的歷史單位中,去探討它的價值和地位, 又把它放到中國現代歷史尤其是思想發展史另一個整體中,去研究中國現代文學本身的規律和特點。同時, 現代文學中的流派、風格、題材、主題等因素也都分別作為一個整體單位,各自顯示著自己的變化和發展、產生和消亡的脈絡和規律。如對於京派的發展和對後世的影響,作者們特意辟出幾節對其進行了較為詳細的闡述,並且講述了京派和沈從文的種種聯系。而面對紛繁復雜的文學思想和社團, 作者往往會理清其在現代文學這一整體中的發展軌跡,通過它與左鄰右舍發生的橫向和縱向關系,給其以歷史的評價。例如,在講到新文學社團的時俠,既從外部的世界文學的角度闡述外國文藝思潮對它的影響,使它如何在這一世界文學史上罕見的『 中西文化大的撞擊」 中問世,又從中國文學的內部角度說明「發難者」如何根據時代和社會的需要,也根據自我個性的信要「介紹」、「選擇」外來思想,並由此形成創作傾向不同的作家群。 王瑜:「從對『通俗文學』的這些論述可以看出,《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已經擺脫了以往文學史採用對立思維、強調斗爭的敘史模式,更多地看到不同文學樣態發展過程中的另一面和相互融合借鑒的態勢。」
趙國宏:「它從中外文論互訓的網路中確定中國現代文學的坐標。它是中國知識分子在冷靜地反思,獲得自覺之後的結晶,是中國現代文學史研究的新的里程碑。」
李味:「《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是一部具有特色的著作,它不僅吸收並總集了現代文學研究的新成果,而且表現了著者獨特的思想眼光,它問世於現代文學研究的低谷時期,具有重要的意義一一它具有明顯的「過渡」痕跡一一它預示著舊的文學史觀的結束,並為全新的文學史著作的出現奠定基石。」
王瑤:「錢理群等幾位青年研究工作者以自己特有的個性和姿態,寫作的《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無疑使中國現代文學史的研究又步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趙凌河:就研究的角度而言,他們比較注重「全方位」的井體研究,突玻了以往現代文學史研究和作家作品評論的某些舊格局,沒有孤立地講作家的生平創作道路和作品的思想內容藝術特點,而是變單篇的個體分析為綜合性的整體研究。 1939年12月9日生,浙江鎮海人。中國現代文學館研究室主任、副館長,研究員,《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主編,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中國茅盾研究會副會長。著有專著《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都市漩流中的海派小說》《中國現代諷刺小說的初步成熟》等。

6. 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是哪三十年

①開拓期(1917—1927).所謂現代文學的"第一個十年". ②豐收期(1927—1937).所謂現代文學的"第二個十年". ③轉折期(1937—1949).所謂現代文學的"第三個十年"

7. 三十年後的我成為了文學家800字

ecfgzdtgrrjt

8. 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

在網路可以直接下載。
我已經下載這本書,如果想要的話,8200633433是我的QQ,可以傳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