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學經濟 » 文學的普適性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文學的普適性

發布時間: 2021-03-24 07:17:01

1. 「普世性」和「普適性」有什麼區別

普世性針對於價值觀而言,強調價值觀適用於每個國家;普適性針對於真理而言,強調真理適用於一切科學領域。

2. 如何理解「文學是語言的藝術」

如果以符號媒介類型來劃分,藝術可以分為四種類型:視覺藝術、聽覺藝術、語言藝術、綜合藝術。而文學使用的符號媒介是語言,以語言塑造文學形象,因而文學是一種語言藝術。

語言藝術與其它藝術類型有很大的不同,其第一個基本特徵便是文學形象塑造(感知)的間接性,這也是我認為的最重要的特徵。文學形象由語言塑造,而語言並不像其它自然符號,如色彩、線條、聲音那樣可以讓人接受起來更容易、更直接。因為語言是一種人工符號,它是人們為了便於交流而產生的約定俗成的符號,所以當文學呈現在讀者眼前時,只是一連串字元,只有具備一定的生活經驗以及對語言意義的了解,並對所看到的字元進行解讀想像才能真正理解其中所表達的意義。

語言藝術塑造形象的間接性也體現為文學的意象性(也叫心象性)。意象不同於客觀現象,「它是由語言文字的涵義構成的,又是被讀者的內心體驗到的,它融合了主體的生活經驗、思想感情、想像力等。」1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就是由於文學形象只存在於主體意識之中,不同的內心體驗造就了不同的文學形象,而不像其它的藝術形象那樣及存在於主體心中,也存在於客觀世界中,比如美術中描繪一幅鄉村田野風景圖,即使我們可以想像作品中所表現的寧靜樸素的主題,但它必然要建立在客觀世界的基礎之上,也即我們肉眼直觀到的畫面---鄉村田野。

文學形象的間接性、意象性也意味著模糊性。文學的語言不像其它藝術形式所用的自然符號那樣可以比較精確地塑造藝術形象。語言具有抽象性,這必然造成文學的模糊性。比如《紅樓夢》中對林黛玉的描寫:「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這一段人物形象的描寫與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所表現的客觀直感的形象相比自然顯得抽象模糊。但是在這種模糊性中,讀者可以感受到生動鮮明的文學形象,所以文學形象的模糊性並不代表它不具體,相反更調動了讀者的想像力,使其形象更豐富飽滿。

文學作為語言藝術的第二個基本特點是它具有強大的表現力,它能表現思想感情的復雜性和微妙性。這一特徵是由於語言「應用於人類生活的廣泛領域,是主要的交流思想的工具,具有最大的普適性。」2因而它比其它符號媒介如聲音、色彩、線條更具表現力,利用語言既可以敘事,又可以表情。

而文學作為語言藝術的第三個特徵則是它的自由性,這是由於「文學形像塑造的間接性、意象性,使其可以突破時空的限制,創造自由的藝術時空」3。

綜合以上三個基本特徵,我認為文學形象塑造的間接性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方面,這點我在上文已提過,這里做一個簡要陳述。正是由於文學形象塑造是間接的,才導致了它的意象性、模糊性、自由性和強大表現力。試想,如果不是因為文學是由語言組成的藝術形式,而語言又是一種抽象符號,需要人的想像力來創造藝術形象,又何來文學的意象性和模糊性呢?再者,由於語言文字這種抽象間接的媒介方式給作者和讀者以廣闊的想像空間,這才有了文學巨大的表現力和自由性。如果換成一塊畫布、幾種顏色,或者一群演員、一個舞台這些直觀的表現方式,那它的表現空間將大大縮小,這也正是體現了文學間接性作為這三個特徵中最重要的一方面的有力支撐。以《水滸傳》為例,作者用語言文字將108將刻畫得栩栩如生,不僅人物形象,而且在時間空間上都遠遠超過了其它藝術形式所能表現的范圍。這就是文學的間接性帶來的巨大效果。

精簡下來就是:

文學作為語言藝術的第一個基本特徵便是文學形象塑造(感知)的間接性,語言藝術塑造形象的間接性也體現為文學的意象性,文學形象的間接性、意象性也意味著模糊性。

文學作為語言藝術的第二個基本特點是它具有強大的表現力,它能表現思想感情的復雜性和微妙性。

文學作為語言藝術的第三個特徵則是它的自由性,這是由於「文學形像塑造的間接性、意象性,使其可以突破時空的限制,創造自由的藝術時空」

3. 文學本身追求獨特的創造性,而文學理論追求文學規律的普適性,二者可以吻合嗎

當然了。舉個例子,文學創造小說故事都是從 平靜(平凡)---不平靜(不平凡)——回歸平靜(平凡),但是在這個總體的普遍規律下,怎麼從平靜到不平靜在回歸平靜是大有可為的,這個需要展現其獨特地創造性。
(畢業很多年,也沒有從事相關工作,理論講的很親民。抱歉,呵呵)

4. 普適性是什麼意思

普遍適合的性質

5. 如何理解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普適性

世紀之交,國內學術界對如何認識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當代性問題被重新提到日程,從這個問題提出的歷史語境、理論形態以及研究的路徑和方法,進行了比較深入的研究和討論,各家提出了許多精闢的見解。本文試圖將近幾年來學者們的主要成果進行歸納和梳理,以期為今後的進一步研究提供一些理論借鑒。

6. 什麼是文化的普適性

當一些概念在絕大多數人腦里達成了一個共識,成為一種約定俗成的東西以後,說明它就有了普適性了。文化的普適性,就是我們中國人平時的生活習慣道德習慣飲食習慣等一些共性的東西。

7. 作為語言藝術的文學有哪些特點

如果以符號媒介類型來劃分,藝術可以分為四種類型:視覺藝術、聽覺藝術、語言藝術、綜合藝術。而文學使用的符號媒介是語言,以語言塑造文學形象,因而文學是一種語言藝術。語言藝術與其它藝術類型有很大的不同,其第一個基本特徵便是文學形象塑造(感知)的間接性,這也是我認為的最重要的特徵。文學形象由語言塑造,而語言並不像其它自然符號,如色彩、線條、聲音那樣可以讓人接受起來更容易、更直接。因為語言是一種人工符號,它是人們為了便於交流而產生的約定俗成的符號,所以當文學呈現在讀者眼前時,只是一連串字元,只有具備一定的生活經驗以及對語言意義的了解,並對所看到的字元進行解讀想像才能真正理解其中所表達的意義。語言藝術塑造形象的間接性也體現為文學的意象性(也叫心象性)。意象不同於客觀現象,「它是由語言文字的涵義構成的,又是被讀者的內心體驗到的,它融合了主體的生活經驗、思想感情、想像力等。」1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就是由於文學形象只存在於主體意識之中,不同的內心體驗造就了不同的文學形象,而不像其它的藝術形象那樣及存在於主體心中,也存在於客觀世界中,比如美術中描繪一幅鄉村田野風景圖,即使我們可以想像作品中所表現的寧靜樸素的主題,但它必然要建立在客觀世界的基礎之上,也即我們肉眼直觀到的畫面---鄉村田野。文學形象的間接性、意象性也意味著模糊性。文學的語言不像其它藝術形式所用的自然符號那樣可以比較精確地塑造藝術形象。語言具有抽象性,這必然造成文學的模糊性。比如《紅樓夢》中對林黛玉的描寫:「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這一段人物形象的描寫與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所表現的客觀直感的形象相比自然顯得抽象模糊。但是在這種模糊性中,讀者可以感受到生動鮮明的文學形象,所以文學形象的模糊性並不代表它不具體,相反更調動了讀者的想像力,使其形象更豐富飽滿。文學作為語言藝術的第二個基本特點是它具有強大的表現力,它能表現思想感情的復雜性和微妙性。這一特徵是由於語言「應用於人類生活的廣泛領域,是主要的交流思想的工具,具有最大的普適性。」2因而它比其它符號媒介如聲音、色彩、線條更具表現力,利用語言既可以敘事,又可以表情。而文學作為語言藝術的第三個特徵則是它的自由性,這是由於「文學形像塑造的間接性、意象性,使其可以突破時空的限制,創造自由的藝術時空」3。綜合以上三個基本特徵,我認為文學形象塑造的間接性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方面,這點我在上文已提過,這里做一個簡要陳述。正是由於文學形象塑造是間接的,才導致了它的意象性、模糊性、自由性和強大表現力。試想,如果不是因為文學是由語言組成的藝術形式,而語言又是一種抽象符號,需要人的想像力來創造藝術形象,又何來文學的意象性和模糊性呢?再者,由於語言文字這種抽象間接的媒介方式給作者和讀者以廣闊的想像空間,這才有了文學巨大的表現力和自由性。如果換成一塊畫布、幾種顏色,或者一群演員、一個舞台這些直觀的表現方式,那它的表現空間將大大縮小,這也正是體現了文學間接性作為這三個特徵中最重要的一方面的有力支撐。以《水滸傳》為例,作者用語言文字將108將刻畫得栩栩如生,不僅人物形象,而且在時間空間上都遠遠超過了其它藝術形式所能表現的范圍。這就是文學的間接性帶來的巨大效果。

8. 如何看待傳統文化價值觀的普適性和獨特性之間的關系

普適性是指傳統文化價值觀能較普遍地適用於同類對象或事物。也就是說傳統文化的價值觀能適應於這個社會的人們需求。
獨特性是指每一種文化都是不同於其他的個體,有自己的個性和特徵。這說明了傳統文化的價值觀具有同今天文化的價值觀不同的地方。
普適性寓於獨特性之中,又通過獨特性表現出來。二者是個性與共性的關系。

9. 具有普適性的詩詞,作文用。

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寓意:只要堅持下去,就會有成功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寓意:總會有好的出現的,過去的就讓它過去
柳暗花明又一村 寓意:新的情況又出現了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寓意:時間短暫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寓意:頑強的生命力
還有許多具有寓意的詩詞,就不一一列舉了.

10. 普適性是什麼意思啊

普適性:指某一事物(特別是觀念、制度和規律等)比較普遍地適用於同類對象或事物的性質。
事物普適性源於事物的共性和規律。普適性與針對性相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