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文學主題里的形式主題是什麼
wu fei shi wen zi hi yu yan xue shue liang da lei.
㈡ 「我愛文學」的活動主題
活動方案
一、主題:我愛文學
二、話題:1.向你介紹我最喜愛的文學作品
2.《ˍˍˍˍ
》給我帶來了
ˍˍˍ
三、活動形式:小組、班級交流、評價
四,活動過程:1.材料准備
2.小組交流、評價
3.班級交流、評價
4.出一期以「我愛文學」為主題的手抄報
㈢ 以『我愛文學』為主題取一個帶有文學色彩又時尚的手抄報名字
如「火花」「文學少年」「萌芽」「文學之星」「新視窗」等;欄目名稱,如「我與名著」「名家簡介」「文學新星」等。 7年級上冊語文書上就有
㈣ 中國文學有哪些常見主題
婚姻,愛情,政治,軍事,生活,這是全世界文學都會有的常見主題
㈤ 幫忙取一個富有文學性的名字
紅樓解語(源於林黛玉的「解語何妨話片時」)
解味紅樓(源於「誰解其中味」)
㈥ 文學欄目有哪些名稱
象電視的cctv科教10頻道的網路講談就是一個文學欄目
㈦ 列舉三個跟文學有關的語文活動主題名稱
采蓮(出自采蓮曲)
登高(九月九日登高憶兄弟)
只能想到這兩個,第三個實在想不出來
㈧ 文學,這篇文章主題是什麼
反對戰爭 希望 戰爭中的真情
㈨ 80後作家的文學創作主題有哪些如青春,成長等
今天的「80後」作者使文學成為新的時尚,青春寫作掀起了一股新的文學熱潮。一方面,他們青春,具有充沛的熱情與精力、龐雜多元的想像力、後勁勃發的創造力,他們的書層出不窮地出版,擠滿各大書店的暢銷書櫃,封面內頁一本比一本後現代,作者照片則像明星一樣耀眼。另一方面,隨心所欲的寫作姿態和立場,變化莫測的標簽和外套,引領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輕人喜歡、關注和從事文學創作。作品的熱銷,年輕讀者的追捧,製造出似文學復興般的新興氣象。
從內容上來看,「80後」文學大多書寫同代人的生活,文本展現了一個屬於當代年輕人耳目一新的世界,使得父輩人不得不重新認識他們。無論是對傳統作文模式的挑戰,還是對成年生活的反叛,最率真地表達自己或許就是他們最初的創作動機。在魯迅文學院召開的「80後」青年作家代表研討會上,步非煙呼籲,「我們要求自由地表達我們自己!」這個觀點不無代表性。表達自己,書寫青春生活,而不是編織情節,承載思想意義,使「80後」文本呈現出清新流暢、毫無粉飾造作的姿態。從而,文本普遍存在形式新穎的特點,呈現出重形式輕內容的整體趨勢,這與作者所處的電子媒介時代有關系。小說中融入了奇幻、推理、武俠、游戲、網路等各種青少年熱衷的元素,「80後」在形式上提供了成熟作家所不能提供的作品,他們的存在和暢銷已經是一個事實。如《畢業那天我們一起失戀》帶有網路寫作的明顯特徵,顯示了「80後」作家與前輩作家不同的知識結構與寫作觀念。《幻城》把奇幻、推理、武俠、游戲、網路語言等各種青少年熱衷的元素融為一體。《草樣年華》真實再現大學生活,是當代大學生的青春紀事,讀起來給人一種春風撲面而來的清新感覺。
「80後」 文學的青春寫作特質還表現在審美風格的前衛性、時尚化與娛樂化。「80後」文本所展現的年輕人的生活方式表現出一種大眾文化的當下審美傾向。他們與現代科技相依、與流行時尚相伴,背叛傳統習慣,渴求異樣生活,充分顯示個性。表現在文本語言上,則是把寫作當成一次語言游戲的狂歡,這幾乎是「80後」文本最重要的時代特質。文本中充斥了大量調侃式的、網路化、游戲性的語言,給讀者帶來了笑聲,帶來了感動,似乎也帶了某種生活哲理。這種生活哲理是透過語言傳達給讀者的,而不是通過故事情節。如《飛走的是樹,留下的是鳥》,主人公從冰城千里迢迢來到名噪時下美女才女如雲的A大,她形容自己的校園生活「平淡得就像一支粉筆」,這種比喻大概只有在校的學生才能形容出來吧。對於愛情的理解也許遠不像隔代人想像得那樣草率,「初戀不能像二婚那樣湊合」是小說中主人公的宣言,調侃中帶著玩世不恭。而《幻城》情節離奇,《葵花走失在1890》從形式到內容都十分新穎獨特,想像豐富,時空轉換自如。《良辰》語言清新流暢,各種比喻給人新奇貼切之感,時空交錯,想像空間大。作品鮮活,想像力豐富。「80後」作者想像力豐富,有些作品富有視覺和心靈沖擊力。而消解故事、消解思想也許是「80後」作者自身生活積累不足在文本中的客觀表現。
在青春寫作的背後,「80後」文學不可避免地帶著一定的灰色成分。每個人的內心,都會受到三種力量的牽引:現實、理想、本能,整個人類社會也正經歷著一場科學主義與人本主義的論戰。青少年本身是一個脆弱群體,現實的驅使,理想的掙扎,本能的放縱,交織成他們內心的沖動與困惑。然而這些情緒通常都被忽視和壓抑,缺失了表達。當今國內主流文學對於年輕一代的心理狀態、生存環境等很少關注,也無法真實地表現,而「80後」作者無疑在填補這個空缺上作出了貢獻。「80後」作家的作品,基本上是同齡人寫給同齡人看的,不僅滿足了讀者的心理訴求,更能滿足青年人帶有標榜自我,逆反心理、叛逆色彩的價值追求,這也是受到青年人的廣泛歡迎的原因之一。他們書寫的是同時代人所承受的社會壓力和心理壓抑。如《三重門》揭示中國教育現狀中的種種流弊以及對考生人性的壓抑,在高中生中廣為流傳。《維以不永傷》從一個簡單的案例進行多角度敘述,對人性的善惡、社會的混亂與腐敗進行思考。《天黑了,我們去哪?》反映「80後」人群的心靈狀態,其中青春的困惑,對自我價值的肯定,處於人群中的疏離感等,都是較為嚴肅深刻的主題。
這種灰色成分的表述,恰恰是青年作者在成長道路上的必經之路。「80後」作者相對於前輩作家來說,在寫作技巧、思想內涵方面顯得很稚嫩,有些語言的表述,也透露出年少的輕狂和稚嫩。但是他們對社會生活獨到的、在一定程度上略顯偏頗的見解以及批判精神,恰恰是「80後」作者最有價值的時代特質。從根源上說,啟蒙的最可貴之處就是它的批判精神。如果說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自己的理性信念可以做或強或弱的調整,那麼理性的批判精神則是人類永遠都應該發揚光大的。正是看到了社會還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他們才通過文學寫作提出了自己的思考,通過他們自身的文學創作,對當代青春生活之所說、所思 、所做大膽地質疑,從而實踐了文學領域的革新。
「80後」文學中的灰色成分還表現在缺乏必要的社會責任感和文學使命感。「80後」文學創作群體從小受電子媒介的影響,他們的思想和價值觀也不同於體制內作家。雖然他們閱歷不夠,生活經驗積累不夠,但是他們敢於通過隨心所欲的寫作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與思想。從他們的作品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們的所思所想,他們很坦然地承認自己喜歡的東西,很公開地表達自己厭惡的行為,這種態度彌足珍貴,但同時作品中也表現出一種消解崇高,崇尚個人化、消費意識的消費主義傾向,熱衷於描寫追新逐異的生活。作品中在一定程度上的物質享樂主義傾向,在青少年閱讀中產生了不良影響。作為受圖書市場歡迎的文學作品,這種傾向必然會誤導讀者,尤其是中學生和大學生。當然,「80後」作者在寫作的過程中也在不斷地進步和成熟,希望他們在自由表達自己的同時增強文學責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