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會計學怎麼理解
如果你說的是會計取證的話,沒有特別的要求,你可以去買本書,會計學原理,基礎會計學,裡面會介紹會計的一些基礎知識,初次學會計,有兩個難點個重點,一定要過去,這是我的經驗,一個是關於會計科目,一定要記熟,並且理解,這個是有規律的,不能死記硬背,第二就是借貸的意義,除學的人可能比較不容易理解,所以這個方面要下工夫,一定要理解,建議你能找一個從事會計的人,最好是那種會計學校畢業的人,讓他們給你講講學習方法,因為,這樣的人因為當時老師給講過理解方法等等,所以,他們相對沒有正規學習的人可能更容易在理論上跟你講清楚(絕對沒有自誇的意思),另外,你可以報一個會計取證的班,聽聽老師的講發,但說實話,可能效果不大,我同事班都基本上沒去,就靠每天晚上我給她補習的,從我的經驗來說,建議你先學會計學原理,這樣,其他的課程理解起來也相對容易,因為,所有跟會計相關的東西,都是建立在這們課的基礎上的.會計這門東西,入門簡單,學精難,相信只要你有對的學習方法,一定能成功!
② 對會計學原理幾個問題的認識
准則和制度的聯系、區別
我們要正確認識會計准則和會計制度之間的關系,它們是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兩種規范。
兩者聯系:
(1)可統稱會計制度。
廣義的會計制度包括會計准則和會計制度,還包括會計法律法規。各國的會計環境不同,一些國家只採用會計准則,而有些國家如法國和改革前的我國只採用會計制度,來規范各自的會計工作,形成了各有特色的會計制度。
(2)都是會計標准。
會計標准無非是對各會計要素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的依據和准繩,只不過有的標准原則一些,有的標准具體一些。但是它們都可以反映各自運用的會計政策。
(3)都屬於會計法規。
我國的會計准則和會計制度都是由國家財政部門組織制定和發布實施的,因此它們都是同一層次的部門行政法規,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兩者區別:
(1)規范的目標不同。
會計准則規范的目標主要是解決會計要素如何進行確認和計量的問題,同時也規范會計主體應當披露哪些方面的信息;而會計制度規范的目標主要是解決會計要素如何進行記錄和報告的問題。確認和計量是記錄和報告的前提條件,後者是在前者的基礎上進行的,沒有會計要素的確認和計量,記錄和報告就不可能。
(2)適用的范圍不同。
會計准則適用於股份公司的會計處理,而會計制度適用於所有企業。即使在美國也未要求股份公司以外的企業嚴格執行公認會計原則,我國已經發布的會計准則中,要求所有企業執行的也是少數。
(3)規范的具體內容和可操作性強弱不同。
由於規范的目標不同,決定了各自規范的具體內容不同。會計准則規范的內容主要是對會計要素的確認和計量進行「定性」的規定,例如在准則中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語言:該項收入(或費用)「計入當期損益」。至於記錄到哪個科目,則由會計人員自己去判斷。而會計制度規范的內容則具體得多。毫無疑問,准則的可操作性較差,制度的可操作性較強。同時,從准則和制度規定的內容來看,准則是對某一類業務的確認和計量加以規定,而制度是對某一類企業或全部企業的各類業務的會計處理進行具體規定。
(4)對會計人員的素質要求不同。
由於可操作性程度不同,准則要求會計人員具有較高的職業判斷能力,而制度對這方面的要求相對較低。
(5)在會計規范體系中的層次不同。
准則和制度是兩個不同層次的規范,前者(尤其是會計基本准則或財務會計概念框架)制約後者。根據會計法律法規權威性和內容的不同,我們可以將其層次關系作以下劃分:會計法是第一層次,財務會計報告條例是第二層次,會計准則是第三層次,會計制度和財政部制定的補充規定或暫行規定是第四層次。
衡量會計信息質量的一般原則:
客觀性原則
可比性原則
一貫性原則
相關性原則
及時性原則
明晰性原則
確認和計量的一般原則:
權責發生制原則
配比原則
歷史成本原則
劃分權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
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則:
謹慎性原則
重要性原則
實質重於形式原則
實地盤存制是指期末通過實物盤點,確定存貨的結余數量,並據以計算期末存貨成本和本期存貨發出(銷售或耗用)成本的一種方法。永續盤存制也稱賬面盤存制,就是通過設置存貨明細賬,對日常發生的存貨增加或減少,都必須根據會計憑證在賬簿中進行連續登記,並隨時在賬面上結算各項存貨的結存數。其相同點在於都是用來確定期末存貨數量和本期發出存貨數量的一種存貨盤存制度,在期末都要進行期末存貨盤點。其不同在於:1)記賬方法不同:實地盤存制日常只記錄增加數不記錄減少數,而永續盤存制日常既記增加數又記減少數。2)期末盤點的目的不同:實地盤存制期末盤點是為確定期末存貨數量,然後倒擠出本期的發出存貨成本,而永續盤存制期末盤點是為驗證賬面結存數與實有數是否相符。
實地盤存制的主要優點:可以簡化日常核算工作。主要缺點有兩點:不能隨時反映存貨收入、發出和結存動態仍不能擠出的銷售成本不一定符合實際情況,可能包括一部分損失或差錯等,因而不得發揮賬簿記錄對存貨的控製作用。一般情況下不採用實地盤存制。永續盤存制的主要優點是可以隨時了解存貨收入、發出和結存的情況,有利於加強存貨管理。其主要缺點是加大了核算工作量。在實際工作中廣泛使用盤存制。
③ 會計學原理的問題
准則和制度的聯系、區別
我們要正確認識會計准則和會計制度之間的關系,它們是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兩種規范。
兩者聯系:
(1)可統稱會計制度。
廣義的會計制度包括會計准則和會計制度,還包括會計法律法規。各國的會計環境不同,一些國家只採用會計准則,而有些國家如法國和改革前的我國只採用會計制度,來規范各自的會計工作,形成了各有特色的會計制度。
(2)都是會計標准。
會計標准無非是對各會計要素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的依據和准繩,只不過有的標准原則一些,有的標准具體一些。但是它們都可以反映各自運用的會計政策。
(3)都屬於會計法規。
我國的會計准則和會計制度都是由國家財政部門組織制定和發布實施的,因此它們都是同一層次的部門行政法規,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兩者區別:
(1)規范的目標不同。
會計准則規范的目標主要是解決會計要素如何進行確認和計量的問題,同時也規范會計主體應當披露哪些方面的信息;而會計制度規范的目標主要是解決會計要素如何進行記錄和報告的問題。確認和計量是記錄和報告的前提條件,後者是在前者的基礎上進行的,沒有會計要素的確認和計量,記錄和報告就不可能。
(2)適用的范圍不同。
會計准則適用於股份公司的會計處理,而會計制度適用於所有企業。即使在美國也未要求股份公司以外的企業嚴格執行公認會計原則,我國已經發布的會計准則中,要求所有企業執行的也是少數。
(3)規范的具體內容和可操作性強弱不同。
由於規范的目標不同,決定了各自規范的具體內容不同。會計准則規范的內容主要是對會計要素的確認和計量進行「定性」的規定,例如在准則中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語言:該項收入(或費用)「計入當期損益」。至於記錄到哪個科目,則由會計人員自己去判斷。而會計制度規范的內容則具體得多。毫無疑問,准則的可操作性較差,制度的可操作性較強。同時,從准則和制度規定的內容來看,准則是對某一類業務的確認和計量加以規定,而制度是對某一類企業或全部企業的各類業務的會計處理進行具體規定。
(4)對會計人員的素質要求不同。
由於可操作性程度不同,准則要求會計人員具有較高的職業判斷能力,而制度對這方面的要求相對較低。
(5)在會計規范體系中的層次不同。
准則和制度是兩個不同層次的規范,前者(尤其是會計基本准則或財務會計概念框架)制約後者。根據會計法律法規權威性和內容的不同,我們可以將其層次關系作以下劃分:會計法是第一層次,財務會計報告條例是第二層次,會計准則是第三層次,會計制度和財政部制定的補充規定或暫行規定是第四層次。
衡量會計信息質量的一般原則:
客觀性原則
可比性原則
一貫性原則
相關性原則
及時性原則
明晰性原則
確認和計量的一般原則:
權責發生制原則
配比原則
歷史成本原則
劃分權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
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則:
謹慎性原則
重要性原則
實質重於形式原則
實地盤存制是指期末通過實物盤點,確定存貨的結余數量,並據以計算期末存貨成本和本期存貨發出(銷售或耗用)成本的一種方法。永續盤存制也稱賬面盤存制,就是通過設置存貨明細賬,對日常發生的存貨增加或減少,都必須根據會計憑證在賬簿中進行連續登記,並隨時在賬面上結算各項存貨的結存數。其相同點在於都是用來確定期末存貨數量和本期發出存貨數量的一種存貨盤存制度,在期末都要進行期末存貨盤點。其不同在於:1)記賬方法不同:實地盤存制日常只記錄增加數不記錄減少數,而永續盤存制日常既記增加數又記減少數。2)期末盤點的目的不同:實地盤存制期末盤點是為確定期末存貨數量,然後倒擠出本期的發出存貨成本,而永續盤存制期末盤點是為驗證賬面結存數與實有數是否相符。
實地盤存制的主要優點:可以簡化日常核算工作。主要缺點有兩點:不能隨時反映存貨收入、發出和結存動態仍不能擠出的銷售成本不一定符合實際情況,可能包括一部分損失或差錯等,因而不得發揮賬簿記錄對存貨的控製作用。一般情況下不採用實地盤存制。永續盤存制的主要優點是可以隨時了解存貨收入、發出和結存的情況,有利於加強存貨管理。其主要缺點是加大了核算工作量。在實際工作中廣泛使用盤存制。
求採納為滿意回答。
④ 怎麼學習會計學原理
首先背熟。不理解也要背下來,然後逐一琢磨,理解。
背熟會計科目核算內容,參照有關分錄,盡量多思考為什麼這樣做。
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多參加審計、查帳之類的工作,向別人學習經驗。
多看會計、財務、稅務方面的雜志、報紙,學習案例和技巧
多看書,多問,多用腦,拓寬經濟類知識面,了解會計分錄中的業務內容和流程。
記住記帳規則:
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
注意會計科目分類:
資產、成本、費用類的借方表增加,貸方表減少。
所有者權益、負債、收入、利潤類的借方表減少,貸方表增加。
報表方面和試算平衡方面注意平衡算式:
「資產+費用=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
要勤,多學、多問、多練。
1)首先從會計科目入手,背熟科目核算內容,
2)學習記賬規則和記帳流程,學習會計制度,學習基礎知識,
3)多練,多積累實際經驗
4)及時了解各種財稅政策,拓寬知識面
5)注意靈活運用,逐步做到精準核算,合理避稅。
⑤ 學習會計學原理的現實意義是什麼(200字)
會計工作是一項重要的經濟管理工作,而會計基礎工作又是會計工作的基本環節。就一個單位而言,生成並提供真實,完整的會計資料,是會計工作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重要的會計行為,在實際工作中,會計行為的規范和會計資料的質量,完全取決於會計基礎工作。而會計基礎工作的好壞,不單純是單位內部事務,它已經影響到會計資料使用者及時知悉了解和有效利用會計資料的合法權益;影響到會計資料在加強宏觀調控、改善經營管理、防範經營風險等方面功能作用的發揮;影響到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分配和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進而影響到整個社會經濟秩序的順利運行。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加強會計基礎工作,保證其提供的會計資料真實、完整,能為各利益關系者普遍認同和接受,這是維護社會經濟秩序正常運轉的客觀要求。
正常有序的會計工作,應當是以規范的會計基礎工作為保證的。建國以來,在黨和政府的重視下,恢復和加強了會計工作。近幾年來,國家又非常重視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特別是黨的「十五」大以後,隨著國有企業的資產重組和股份制的實行,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已關心企業的會計報表,要求得到企業真實可靠的財務數據,這在客觀上也要求會計工作要符合《會計基礎工作規范》。
加強會計基礎工作,是會計工作順利進行的重要保證。如果沒有健全的會計基礎工作,收集、處理、利用和提供會計信息就會失去其可靠性,會計工作水平也就無法提高。從現實情況看,有的單位會計工作秩序混亂、管理失控、假賬泛濫、賬目不清。不難看出,這種狀況下的會計工作是不能很好發揮其作用的。
總之,加強會計基礎工作,是提高會計人員素質的需要,會計人員作為會計工作的主要承擔者,其道德水平的優劣、業務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單位會計工作的開展。因此,會計基礎工作是會計人員從事會計工作最直接的對象。加強會計基礎工作,督促會計人員從會計工作最基本的環節抓起,不斷改進和加強會計工作、提高會計工作水平,對提高會計人員業務素質起直接作用。會計人員不僅要有良好的業務素質,還應有較強的政策觀念和職業道德,既要有較強的事業心,又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做好本職工作,不斷提高會計工作水平。
⑥ 會計學原理
簡單地理解,會計就是用一整套設定的方法,核算資產的運轉與存在狀態。α,對企業是需核算獲利的情況。
b,對預算會計來說是核算預算收入與預算支出的情況。
⑦ 會計學原理
會計學原理:會計學原理是學好會計學專業的基礎課程,只有把 會計學原理學好了才能進一步學好初級,中級會計,高級會計。會計及學原理主要講的是會計學的理論框架,沒有涉及到太多會計細致的內容。會計學原理要學的大概內容:會計的六大要素: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成本,費用,損益;會計的科目;會計的記賬方法以及會計報表。這些都是簡單的對會計有個認識,最主要的是要學會通過簡單的經濟業務做一些簡單的分錄和報表!
基本原理簡單的講就會計恆等式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所以你要理解什麼是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他們都包含哪些科目,每個科目核算的內容是什麼、他們之間的勾稽關系
這些都理解了,你也就成為一個財務高手啦
就這些東西,看似簡單,需要你慢慢的學習
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耐下心來
希望能幫得到你
⑧ 基礎會計學(或者會計學原理)的知識重點
基礎會計學
第一章 總論
重點掌握:會計的目標,會計的內容和特點,會計的職能和會計的含義。
1.會計的目標
掌握會計目標的含義和會計目標的兩種理論觀點——「決策有用觀」和「受託責任觀」。
2.會計的內容
掌握會計內容的范圍,會計核算的概念,會計的具體內容(行政單位會計的主要內容,事業單位會計的主要內容,企業會計的主要內容),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劃分,會計內容的抽象——會計對象的含義。
3.會計的特點
(1)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尺度,具有綜合性;(2)會計核算具有完整性、連續性和系統性;(3)會計核算要以憑證為依據,並嚴格遵循會計規范。
4.會計的職能
掌握會計職能的含義,會計反映職能的含義及其特徵,會計監督職能的含義及其特徵。
5.會計的含義
掌握會計的定義。
第二章 會計要素和會計等式
重點掌握:會計要素和會計等式的含義及其內容。
1.會計要素
掌握會計要素的含義;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的含義及其特徵。
2.會計等式
(1)會計等式的含義;
(2)會計等式的表達式有:
資產=權益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收入-費用=利潤(或虧損)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 或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凈收益
其中,「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被稱為會計等式的基本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凈收益」被稱為會計等式的擴展等式。
(3)會計等式的意義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① 明確了企業的產權關系,有利於保護債權人和投資人的合法權益;② 全面反映了企業的資產負債狀況,便於進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③ 它在會計實務中是設置會計科目和賬戶時進行分類、復式記賬和構築會計報表的依據。
第三章 帳戶與復式記賬
重點掌握:帳戶的含義及其基本結構、復式記賬原理、借貸記賬法及其簡單應用,會計科目與帳戶的關系。
1.帳戶
(1)帳戶的含義;(2)會計科目的含義及其與賬戶的關系;(3)常用會計科目的名稱;(4)帳戶的基本結構及期初余額、本期增加發生額、本期減少發生額和期末余額四種金額之間的關系。
2.復式記賬
掌握復式記賬法的含義、理論依據及其基本原理
3.借貸記賬法
(1)借貸記賬法的含義;(2)借貸記賬法的記錄方法和賬戶結構;(3)借貸記賬法的記賬規則及其試算平衡原理和平衡方法;(4)會計分錄、簡單會計分錄和復合會計分錄的含義;(5)賬戶的對應關系;(6)採用借貸記賬法編制會計分錄。
第四章 帳戶分類
重點掌握:帳戶按經濟內容分類和帳戶按用途和結構的分類。
1.帳戶按經濟內容分類
(1)帳戶分類的意義;(2)賬戶經濟內容的含義;(3)帳戶按經濟內容分類的類別——資產類、負債類、所有者權益類、成本類、損益類共五類。
2.帳戶按用途和結構的分類
(1)帳戶用途和結構的含義;(2)帳戶按用途和結構分類的類別——盤存賬戶、結算賬戶、資本和資本增值賬戶、集合分配賬戶、跨期攤配賬戶、成本計算賬戶、收入賬戶、費用賬戶、財務成果賬戶、調整賬戶共10類。
第五章 會計憑證
重點掌握:會計憑證的含義及其在會計核算中的作用,原始憑證的含義、分類、填制要求和審核,記賬憑證的含義、種類、編制和審核。
1.會計憑證的含義和作用
(1)會計憑證的含義;(2)會計憑證的作用;(3)會計憑證的種類
2.原始憑證
(1)原始憑證的含義;(2)原始憑證的分類;(3)原始憑證的基本內容;(4)原始憑證的填制要求;(5)原始憑證審核的內容及審核結果的處理。
3.記賬憑證
(1)記賬憑證的含義和分類;(2)記賬憑證的基本內容;(3)記賬憑證的填制要求;(4)記賬憑證的審核內容。
第六章 會計賬簿
重點掌握:賬簿的含義和分類,賬簿的設置和登記,賬簿記錄的試算平衡,記賬錯誤的更正,以及賬簿的結賬與對賬。
1.賬簿的含義和分類
(1)會計賬簿的含義和作用;(2)會計賬簿的分類及各種賬簿的含義。
2.賬簿的設置與登記
(1)設置賬簿的原則;(2)賬簿的登記規則;(3)總分類賬與明細分類賬的關系及其平行登記。
3.錯帳的更正方法
掌握錯賬更正方法的運用。
4.對帳和結帳
(1)對帳和結帳的含義;(2)對帳的內容;(3)結帳的主要程序和內容以及結帳的方法。
第七章 財產清查
重點掌握:財產清查的含義和意義,貨幣資金的清查方法,存貨的盤存制度,財產清查結果的賬務處理。
1.財產清查的含義和意義
(1)財產清查的含義;(2)財產清查的意義。
2.貨幣資金的清查方法
(1)現金清查的方法和程序;(2)銀行存款清查的方法和程序,未達賬項的含義及銀行存款調節表的編制。
3.存貨的盤存制度
永續盤存制和實地盤存制的含義、優缺點及其適用范圍;。
4.財產清查結果的賬務處理
(1)財產清查結果賬務處理的要求;(2)財產清查結果賬務處理的步驟。
第八章 會計報表
重點掌握:財務會計報告與會計報表;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的含義、作用、結構和編制方法,現金流量表的含義、作用、基本結構及其編制原理。
1.財務會計報告與會計報表
(1)財務會計報告的含義與構成;(2)會計報表的含義、組成和分類;(3)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求——客觀性原則、實質重於形式原則、相關性原則、一貫性原則、可比性原則、及時性原則、清晰性原則共7項。
2.資產負債表
(1)資產負債表的含義和作用;(2)資產負債表的結構(三個特徵:平衡、分類、比較)和格式;(2)資產負債表的編制原理及主要項目的填制方法。
3.損益表
(1)損益表的含義和作用;(2)損益表的結構和格式;(2)損益表的編制原理及主要項目的填制方法。
4.現金流量表
(1)現金流量表的含義和作用;(2)現金流量表的結構;(2)現金流量表的編制原理。
第九章 會計循環(上)
重點掌握:會計循環的含義和內容,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會計確認和會計計量的基本原則,企業日常經濟業務事項的會計分錄、過賬和試算平衡。
1.會計循環
(1)會計循環的含義;(2)會計循環的內容。
2.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
(1)會計核算基本前提的含義;(2)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貨幣計量的含義。
3.會計確認和會計計量的基本原則
權責發生制與收付實現制的含義、配比原則的含義、實際成本原則的含義、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的含義、謹慎性原則的含義、重要性原則的含義。
4.企業日常經濟業務的會計分錄、過帳和試算平衡
第十章 會計循環(下)
重點掌握:期末賬項調整的內容與方法,以及對賬、結帳和編制會計報表的具體方法
1.期末帳項調整
(1)期末帳項調整的必要性;(2)期末帳項調整的內容——應計費用和應計收入的含義及其賬務處理、遞延賬項(包括預付費用和預收收入)的含義及其賬務處理、固定資產折舊的含義及其賬務處理。
2.產品成本的確定與結轉
(1)分配與結轉製造費用;(2)計算和結轉完工產品成本;(3)結轉已銷產品成本。
3.利潤形成及分配的會計分錄與過帳
4.對帳、結帳和編制會計報表
(1)對帳的方法;(2)結帳的方法——虛賬戶的結清和實賬戶的結轉以及結帳後的試算平衡;(3)編制會計報表——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
第十一章 會計核算形式
重點掌握:會計核算形式的含義和意義,記賬憑證核算形式,匯總記賬憑證核算形式,科目匯總表核算形式。
1.會計核算形式
(1)會計核算形式的含義和意義;(2)會計核算形式的種類;(3)選用會計核算形式的基本要求。
2.記賬憑證核算形式
(1)記賬憑證核算形式的含義;(2)記賬憑證核算形式的賬務處理程序;(3)記賬憑證核算形式的優缺點及適用范圍。
3.科目匯總表核算形式
(1)科目匯總表核算形式的含義;(2)科目匯總表的編制及總帳的登記方法;(3)科目匯總表核算形式的賬務處理程序;(4)科目匯總表核算形式的優缺點及適用范圍;(5)科目匯總表核算形式的具體運用。
4.匯總記賬憑證核算形式
(1)匯總記賬憑證核算形式的含義極其特點;(2)匯總記賬憑證的編制及總帳的登記方法;(3)匯總記賬憑證核算形式的賬務處理程序;(4)匯總記賬憑證核算形式的優缺點及適用范圍。
第十二章 會計工作組織
⑨ 會計學原理的名詞解釋
平等登記是指在經濟業務發生後,以會計憑證為依據,一方面要在有關的總分類賬戶進行總內括登記容,另一方面在所屬的總分類賬戶的明細分類賬戶進行詳細登記。通過總分類賬和明細分類賬的平等登記,期末進行相互核對,可以及時發現錯賬,予以更正,以保證賬簿記錄的准確性。
平行登記的要點:
1、記賬的時期相同
2、記賬的方向相同
3、記賬的金額相等
4、記賬的原始依據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