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學經濟 » 文學之情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文學之情

發布時間: 2021-03-23 10:20:01

1. 我國古代文學史上描寫離別之情最佳的作品是什麼

【年代】:唐五代
【作者】:王勃
【作品】: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內容】: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注釋】:
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詳。少府縣尉的別稱。「蜀州」一作「蜀川」。城闕指京城長安。三秦:今陝西省關中地區,古為秦國,項羽在滅秦後,曾將秦地分為雍、塞、瞿三國,稱三秦。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別是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比鄰:近鄰。曹植《贈白馬王彪》:「丈夫四海志,萬里猶比鄰。」這里化用其意。

【簡析】:
這是王勃的一首贈別名作,它和一般送別詩充滿傷感情調迥然不同,有一種奮發有為的精神。詩中第五六兩句更使友情升華到一種更高的美學境界。全詩抑揚頓挫,壯闊謹嚴,是五律的典型作品。從平仄、押韻來看,這首詩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對仗上卻和後來標準的五律有異,即首聯對仗,頷聯散行。這正表明初唐律詩還沒有定型的特點。

【年代】:北宋
【作者】:蘇軾
【作品】:江城子
【內容】: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1]
縱使相逢應不識,
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斷腸處,
明月夜,短松岡。
【注釋】:
[1]孟啟《本事詩·徵異第五》載張姓妻孔氏贈夫詩:「欲知腸斷處,明月照孤墳。」

蘇軾十九歲與同郡王弗結婚,嗣後出蜀入仕,夫妻琴瑟調和,甘苦與共。十年後王弗亡故,歸葬於家鄉的祖瑩。這首詞是蘇軾在密州一次夢見王弗後寫的,距王弗之卒又是十年了。生者與死者雖然幽明永隔,感情的紐帶卻結而不解,始終存在。「不思量,自難忘」兩句,看來平常,卻出自肺腑,十分誠摯。
「不思量」極似無情,「自難亡」則死生契闊而不嘗一日去懷。這種感情深深地埋在心底,怎麼也難以消除。讀慣了詞中常見的那種「一日不思量,也攢眉千度」(柳永)的愛情濃烈的詞句,再來讀蘇軾此詞,可以感受到它們寫出不同人生階段的情感類型。前者是青年時代的感情,熱烈浪漫,然而容易消退。後者是進入中年後一起擔受著一生憂患的正常的夫妻感情,它象日常生活一樣,平淡無奇,然而淡而彌永,久而彌篤。蘇軾本來欣賞「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的藝術風格,這首詞表達的感情就是如此,因此才能生死不渝。
此詞還有一個值得注意之處,即這次夢中的夫妻相會,清楚地打上了生死之別的烙櫻夢中的王弗「小軒窗,正梳妝」,猶如結縭未久的少婦,形象很美,帶出蘇軾當年的閨房之樂。但是十年來的人世變故尤其是心理上的創傷在雙方都很顯然。
蘇軾由於宦海浮沉,南北奔走,「塵滿面,鬢如霜」,心情十分蒼老。王弗見了蘇軾,也是「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似乎在傾訴生離死別後的無限哀痛。生活的磨難,對於無意識的夢境,同樣起著潛在而深該的影響。末了三句設想亡妻長眠於地下的孤獨與哀傷,實際上兩心相通,生者對死者的思念更是惓惓不已。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白
【作品】:贈王倫
【內容】: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注釋】:
汪倫:桃花潭附近居民。
踏歌:邊唱歌邊用腳踏地作節拍。
桃花潭:在今安徽涇縣。

【簡析】:
這是一首千古傳誦的告別詩。李白正要乘船離開桃花潭,好友汪倫深情地唱著歌趕來送行。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白
【作品】:送友人入蜀
【內容】:

見說蠶叢路,崎嶇不易行。
山從人面起,雲傍馬頭生。
芳樹籠秦棧,春流繞蜀城。
升沉應已定,不必問君平。

【年代】:北宋
【作者】:蘇軾
【作品】:水調歌頭
【內容】: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年代】:北宋
【作者】:蘇軾
【作品】:少年游(去年相送)
【內容】:潤州作,代人寄遠。

去年相送,餘杭門外,飛雪似楊花。
今年春盡,楊花似雪,猶不見還家。

對酒卷簾邀明月,風露透窗紗。
恰似姮娥憐雙燕,分明照、畫梁斜。

2. 文學是什麼

文學是什麼呢?有人說: 是以語言為工具的、對社會生活的形象反映。編文學史的,對此偏偏抓住問題,找出矛盾的症結來,因為社會生活反映,意味著決定作品價值的首先是其反映社會生活的廣度與深度,也就是說,若是相反,就不是一流的作品。

問題是流傳於世的作品,並非如此。如《詩經·秦風·蒹葭》、《登幽州台歌》、《靜夜思》、《黃鶴樓》、《夜雨寄北》並非反映社會生活,而只是反映個人的情懷。反映社會生活的廣度和深度並不是決定一篇作品高下的主要尺度。

形象是否決定文學作品的優劣的標准呢?也不!因為形象單指人物形象,可詩中根本沒有人物形象,更多的是寫了詩人的某種感情,形象對詩歌不適合;形象如是指感性形象,那是與抽象相對而言,這樣的內涵只是區別文學與非文學的標准。

既然都不是,那麼文學作品究竟有什麼特點呢?文學作品是一種以情動人的東西,它通過打動讀者的感情,而使讀者獲得某種精神上的愉悅。這一概括至少說明了以下值得思考的問題:其一文學作品無論高低,都必須以情動人。沒有情的任何作品,寫得再美好,也無濟於事,說明了文學的特性:情。其二這個情如何通過藝術的構思來打動作者,說明了文學的特性:美。不美的作品,在語言上過於粗糙;結構上過於單一,取材上過於老陳,立意上過於淺薄,氣勢上過於短促。其三要讓讀者得到愉悅,如何讓作者得到愉悅呢?巴金說,把心交給讀者。也就是說,對創作特認真的態度,要對讀者負責任,不能馬虎,不能粗枝大葉。像巴老一樣,心都能給讀者,更何況自己寫的作品。看來如何使讀者愉悅,倒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編書者認為,作者在創作時,首先在感情上被打動,否則便無法感動別人。其反證說,在作者自己不被打動時,是否也有可能寫出優秀的之作呢?文學作品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作者寫其真情實感的,例如詩詞;一類是虛構性的,如小說、戲曲。結果詩詞上無論是有我之境,還是無我之境,都是在感情上與作者共鳴,真情實感得到證明。虛構的作品呢?小說要把人物寫好,作者就必須深入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戲曲要代劇中人物抒情,作者也必須體驗其感情。金聖嘆說:「作者在寫作時,必須親動心,而為作品中的人物,與之融為一體,具有同樣的想法,經驗同樣的感情。所謂既已動心,則均矣。」

結論是信服的:對於讀者,文學作品的成就在於作品感動讀者的程度。越是能在漫長的世代,廣袤的地域,給予眾多讀者以巨大的感動的,其成就也就越高。而且越是這樣的作品,越能使讀者在感動之餘受到某些啟發。領悟到某種哲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其人生態度;但這一切都是以讀者受到強烈感動為前提的。

作品是感動人的,至少有三點:在時間上以是否恆久為象徵,如屈原的《離騷》等;在空間上,以是否要醫院為特徵,如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塞萬提斯《堂吉訶德》、司湯達《紅與黑》、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在思想上受到啟發,領悟哲理;如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的煉成的》。則是革命人生的反映;楊沫的《青春之歌》也是如此,打動了心,卻引導人們樹立怎樣的人生信念……

文學的第一個特性以情感人;第二個特性以理服人;第三個特性又是什麼呢?這與時間長短、古代現代並無多大關系,編書人認為,應從人類發展歷史和人性的角度去考慮。

馬克思說,首先要研究人的一般本性,然後要研究每個時代歷史地發生了變化的人的本性。

對此,即人性和異化的一段話:「它的基本教程:自我剋制,對生活和人的一切需要剋制。你越少吃,少喝,少買書,少上劇院,舞會和餐館,越少想、少愛、少談理論、少唱、少畫、少擊劍等等,你就越能積攢,你的既不會被蟲蛀,也不會被賊盜的寶藏,即你的資本,也就會越大。你的存在越微不足道,你表現你的生命越少,你的財產就越多,你的外化的生命就越大,你的異化本質也積累得越多。國民經濟學家把你那裡奪去的那一部分生命和人性,全用貨幣和財富補償給你……所謂人的本性或者人的一般本性,也就是要求自己——每個人——全面而自由的發展」自我剋制則正是與這要求相違背的,所以它也就起了剝奪人性的作用。

3. 你好 我對文學有著很深的熱愛之情!想讓您推薦幾本同內型的書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及寫作能力 謝謝!

看你想要哪方面的書了,寫作能力就王國維的人間詞話,如果是語言表達能力雜志就行了,比如演講與口才。

4. 文學是什麼

文學是以語言文字為工具、形象文字化地反映客觀現實的藝術,它包括詩歌、散文、小說、雜文、歌詞、劇本、學術等一切形式和內容!

文學是先秦時期各放異彩的百家爭鳴之諸子散文;文學是漢代的賦,唐代的詩,宋代的詞,元代的曲,明清的小說。

文學是是那巍巍昆侖,是那草葉上久久不肯滴落的露珠,是古城舊都中國色天香的牡丹;是那無聲的冷月,是那靜謐的荷糖,是那青天里的一行白鷺,是沉舟側畔的萬點白帆,是那山重水復後的柳暗花明。

文學是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豪放和灑脫;文學是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婉約和細膩;文學是飄然而思、思而不群的浪漫和奇麗;文學是合為時而著、合為事而作的現實和真實。

文學是漢高祖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的英雄之志;文學是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憂民意識;文學是岳武穆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愛國之情;文學是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悲壯之音……

文學是曹孟德橫槊賦詩時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感喟;文學是李太白對生命短暫的那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的情思;文學是白居易筆下琵琶女潯陽江畔的凄涼之音;文學是蘇東坡對人生如夢那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無可奈何;文學是李清照那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幽思;文學更是李商隱那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待殘荷聽雨聲的蕭瑟……

文學是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的苦吟詩章;文學是文思泉湧,倚馬可待的清新俊逸;文學是「為人性辟眈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千錘百煉;文學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神來之筆。

文學是童年時的歌謠,少年人的夢想,中年人的創作和感悟,老年人的回憶和感觸……

文學是激情燃燒的火焰,是心靈孕育的珍珠,是靈感編織的美夢,是創造撫育的奇葩。

文學是一切植根於土地,來源於生活而又遠遠高於生活的思想結晶,文字精華……

科學以慧眼透視萬象,文學則用情感撫慰心靈。

樂天論詩雲:「根情,苗言,華聲,實義。」以根喻情,其言文學之魂靈在情乎!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其言文學之以情動人乎!

誠然,文學之要在於情。真情動於中,創造之杼啟矣,至善至美之境界成矣!下筆成文,自然渾然天成;展卷閱之,焉能不令人疑為鬼斧神工,一詠而三嘆之,以至於三月而不知肉味也哉!

文學讓我們感悟芬芳的人生,綻放生命的花朵,追求生命的芳香。

文學給予了我們聆聽音樂美的耳朵,欣賞繪畫美的頭腦與眼睛。當我們聽到一首美妙的歌曲時,會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怡然陶醉,我們明白,這就是文學;當我們看到一幅畫時,即刻被其中的景象吸引,於是搜腸刮肚地想盡華美詞藻來形容它,我們知道,這就是文學。

5. 班級決定定期開展一次我愛文學活動,表達對文學的熱愛之情為主持人設計開場白

文字,是中華五千年的文明智慧的結晶,它象徵著中華民族的文化。
文學,她是中華民族『記事簿』。縱觀中華上下五千年,詩經曲賦、楚風漢韻、唐詩宋詞名千古!
愛國思鄉,壯志難酬,多少英雄豪傑堪折腰?文學,她不是迂腐的象徵,她是指引我們走向文明的階梯。文學,自然地,同學們會想到魯迅、毛潤之、李堯棠、李太白、六一居士等等的文學大家,他們所寫的、所作的不都是在發泄自己心中的不滿、希冀嗎?文學就如流水一般,滋潤我們的心田,她是一泓清冽的泉水,雖說沒有橙汁、汽水那樣的可口,但是如果你能夠仔細品味,卻是有絲絲的甜,直入心扉。今日,就讓我們走近這些文學大家的身邊,傾聽來自文學的心跳。來吧!同學們!今日就請我們盡情的徜徉在文學的海洋、游覽文學的殿堂!

6. 為什麼眾多優秀的文學作品都離不開男女之情

好的文學作品會讓人沉醉,會經久流傳,人們可以從這些優秀的文學作品中體會到人生百態,之所以這些好的文學作品會都離不開男女之情,我想應該是因為愛情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賣點」!


這些作品中的愛情,有些是作者自身就嚮往的美好愛情,有些則是來源於作者自身刻苦銘心的經歷,有些甚至是作者自己對世界、對社會、對愛情的消極想想,他們將這些素材放進作品中,從作品傳閱度上看,愛情是一種很棒的劇情推進器,它能不費吹灰之力的吸引讀者「忘情」的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