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學經濟 » 生態文學題目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生態文學題目

發布時間: 2021-03-23 09:21:50

1. 生態學院和文學社聯誼的主題,最好和兩者有關。主題名要吸引人。急求啊急求。

法律與文學1973年,美國芝加哥大學法學院教授懷特出版了一本教科書,即《法律的想像》,這標志著法律與文學運動在美國的正式起步。經過30年的發展,形成了法律中的文學、作為文學的法律、通過文學的法律以及有關文學的法律等四個法律與文學運動的分支領域。1988年,波斯納法官這位法律與文學運動的早期的主要批評者之一,出版了《法律與文學——一場誤會》,戲劇般地成為法律與文學運動的領軍人物,盡管波斯納本人對法律與文學運動仍然持有嚴厲的批評態度。迄今為止,法律與文學仍然沒有形成嚴格的學術範式和理論體系,至多隻是一個研究的「場域」,或者作為法學研究的一種新的路徑。 特別是法律與文學運動的「文學中的法律」這一分支已經為國內諸多學者所關注,如蘇力教授主要以中國的一些傳統戲劇為材料,分析法律的或與法律相關的一些理論問題寫作了《法律與文學》。涉法文學主要是指對於文學中的各種法律現象進行的研究,諸如不同時代的人們對於法律有什麼看法,司法制度在社會中是怎麼運行的,人們是怎麼處理生活糾紛的等等。 在法律與文學運動興起的40多年前,就已經有一位著名的法律史學家WilliamS.Holdsworth開始關注法律與文學的關系。他在1928年出版的《作為法律史學家的狄更斯》()一書中對涉法文學在法律史研究中的意義進行了肯定。文學和法律都是對時代的反映,都會關注一些共同的話題比如復仇、犯罪等,因此在文學作品中汲取一些營養是可行的。對於所有的法律史學者而言,都承擔著通過研究還原歷史的任務,但這必須要有充分的素材。因此,研究法律史研究面臨的第一個困難就是素材的選擇。通過對那些具有官方性質的成文法、案例匯編的研究,人們可以對純粹的法律史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法律史研究不能僅僅是對歷史上的法律規范的研究,它關注的范圍也應該包括那個時代的人們的生活,當時的社會背景等。單純的官方性質的素材是無法為我們還原一個時代的法律景象的,因此我們必須尋找其他的素材。通過對這些素材的研究,首先可以起到彌補官方素材的不足的作用。Holdsworth充分肯定了這一點,他說「法律史學家應該閱讀各類書籍,並且如果有幸在其中發現一些有助於研究的東西的話,他就應該對這些材料心存感激」。因此,涉法文學對於法律史研究的第一個意義就是彌補材料的不足。 除了彌補材料的不足以外,涉法文學基於文學作品的生動性,給法律史研究注入了活潑的因素,將法律研究變得形象化、生動化。例如在狄更斯在《艱難時世》形象的再現了當時關於離婚的怪異法律;在散文集《博茲札記》再現了教會法庭審判斗毆案件的程序;在《匹克維克外傳》生動的刻畫了當時律師的貪婪和狡詐。 在看到涉法文學對法律史研究的價值的同時我們也應當清醒的認識到涉法文學具有的缺陷。首先,涉法文學研究的文學素材相比較官方素材而言真實性要差,二者記載發生矛盾時,往往官方法律素材更具有可信性;其次,文學作品往往帶有較強的感情色彩和個人的好惡,因此對同一部文學作品進行法律解讀的時候往往會發生分歧,「一千個讀者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涉法文學研究中不同的研究者對同一個作品的人物會有有不同的評價;再次,涉法文學的研究往往會陷入牽強附會解釋的境界,因此涉法文學研究的規范性問題也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綜上所述,涉法文學在法律史研究中對於單純法律文獻的不足起著重要的彌補作用,它也給法學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涉法文學所具有的缺陷性決定了它不可能取代法律文獻資料,只能起輔助作用 ······································說行天下是非常不錯的小說網站大全,值得擁有。

2. 應該怎樣寫以生態文明為主題的文章

2007年12月26日,國家環境咨詢委員會和國家環保總局科學技術委員會第三次全體委員會議召開。會議總結通報了2007年工作情況,研究2008年工作安排,並就生態文明建設、環境保護歷史性轉變、2008年環保工作思路等進行了座談。本報今日特摘錄部分代表發言,以饗讀者。

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

2008年3月將召開全國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其中一個重要的任務是審議新一屆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對國務院組成部門進行必要的調整和設置,最後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審議和正式批准。在這種背景下,我們要重新考慮國家環保總局機構的調整和設置。鑒於國家(政府)職能重新界定為四大職能,國家環保總局作為負責國家環境保護工作的最高機構,同時承擔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兩大職能,因而需要正式進入國務院組成部門(本屆國務院共計28個部門,其中有4個國家委員會)。

有兩種方案可供選擇:第一種是將目前的國家環保總局升格為國家環境保護部,作為主要「內閣成員」之一,從國家層次行使國家環境保護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兩大職能;第二種是進一步改組國家環保總局,吸收與環保有關部門,恢復或成立國家環境保護委員會,類似於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等實體機構,作為第5個國家委員會,可由國務院副總理兼任該委員會主任。從近期看,可先採取第一種方案,在政治上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經過一段時間實踐或試行之後再來決定是否採取第二種方案,作為中期方案。但是無論哪一種形式,都要強化國家環保的兩大職能,包括社會管理(環境管理)和公共服務(提供國家環境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最近OECD發表了《中國治理》報告,也提出類似的建議:國家環保總局是負責環境事務的主要政府機構,將其發展為一個完整的(政府)部門,進而進入政府內閣(指國務院)是一項重要的進步。這可以隨之在政府內部建立一個高等級、合作性的,整合環境相關政策制定的溝通機制。從目前中國環保行政管理體制看,屬於分權化為主、集權化為輔,地方管理為主、中央管理為輔的模式,這與類似於美國(作為世界大國)的集權化為主、聯邦管理為輔的體制大為不同,也與環境污染與環境保護所面對的區域性、全國性乃至全球性治理問題形成尖銳矛盾。因此應借鑒美國等大國管理模式,適當平衡集中與分散、集權與分權、中央與地方政府之間的關系。

在中國當前的國情條件下,環境治理面臨巨大的挑戰,「一個中國,五級半政府」,即是指中央政府、省級政府、副省級政府、地市級政府、縣市級和鄉區政府給環境治理帶來兩個不對稱性:一是信息不對稱性,如何獲得真實信息難度大,如何實行監管難度也很大。二是權力不對稱性,如何有效制約和監管同級部門和四級半地方政府。為此要明確環保作為公共產品或公共服務的范圍與界限,至少劃分3類不同產品和治理主體:全球環保(應由國家環保部、國家發改委、外交部等負責);全國及區域性環保(應由國家環保部及相關部門負責為主、地方部門負責為輔);省內地方性環保(省級及省內環保部門負責)。應當明確中央獨享職能、地方獨享職能,以及中央、地方共同擔負和分擔的職能。建立一個激勵相容機制和體制:在水平方面,環保部(局)與其他部門(如發改委、建設部、水利部)激勵相容;在縱向方面,中央與地方環保部門激勵相容。如果新成立國家環保部,至少承擔3個層次的公共服務和公共治理任務:全球性環保、全國性環保、跨區域或省域性環保。為此需要進一步擴大其人員,提高人力資本,加強機構能力建設。

應開展各省「十一五」規劃戰略環評

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北大學教授陸鍾武

我對2008年環保工作的建議如下:

GDP增長速度(g)與(t)之間的合理匹配問題。對各省的「十一五」規劃進行戰略環評,進行戰略環評後要進行相應的修改,然後報國務院審批;落實科學發展觀已寫入黨章,各地要遵循科學發展觀,開展戰略環評。目前,有數據顯示,環評使單位GDP環境年負荷率下降,因此必須做好規劃環評,才能促進經濟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

要以控制資源消耗量為突破口,樹立全面的環保思路。環保工作要拓展思路,樹立全面環保的思想,污染物總量控制總體不夠全面,准確的提法應該是以資源消耗為重點,控制資源消耗量,完善末端治理,進行總量控制,才能調控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同時通過發展循環經濟、進行宏觀調控等手段,使污染物排放量能耗減少,從源頭上控制、治理污染,對資源能源進行定量管理;做好環境監督管理,和其他各部門密切配合,更進一步做好節能減排工作。

其他法律與環保法之間的配合問題。重新審視各類法律法規,對不符合可持續發展觀的必須進行修改;切實落實科學發展觀,完善我國的環保法。

3. 原生態 話題 作文,急

青春原生態

都說「青春是杯可樂,別把它寫成白開水。」我很喜歡這種比喻,別說我賣弄個性,如果你真的把這篇文章看完你會發現,本文一點也不張揚。話題扯回來,青春真的很爽口,很香甜……
青春是生命之曲是最華麗的樂章。有人說青春是美酒,卻不能沉醉其中。有人說青春是財富,卻不能隨意揮霍。而我說青春是夢想、是迷惘、是追求。
如果說是——
夢想
校園的操場上,一堆女孩在談論關於青春的夢「哎,你們猜猜俺小姐的夢想是什麼?」小琪眯著眼睛等我回答。
「誰知道?你的一切都很苦怪,我可猜不到,是什麼呀?」我好奇地問
「我的夢,哦,我的夢是當女兵!」小琪邊笑邊說,「那身裝束,那種氣派,那種生活,神啦。」說完一仰,躺在草坪上,沉浸在幸福之中。沒等小琪沉浸完,文學才女玲子把她拽了起來說:「什麼呀,當老師好,辛勤的園丁。身後一幫小孩子,領著他們享受美女蛇的神秘,領略三峽的風光,暢游醉翁亭的快樂……」
青春就是夢想。青春就是喜歡暢想未來而不喜歡面對現實,喜歡走在世界的最前頭而不喜歡墨守成規。正因為有夢想,青春才是五彩繽紛的,青春才是激情四射的,青春才是魅力無限的。
如果說是——
迷惘
在沙沙細雨的季節,青春的我們打著透明的傘,想著心中的秘密,迷惘:為什麼和父母這么僵?為什麼沒有人理解我,為什麼看小說是浪費時間,為什麼一定要把年輕的美好時光都送給學習,為什麼學習不好就沒出路,為什麼?
青春就是迷惘。青春就是喜歡穿袋袋褲而不喜歡西裝。青春就是喜歡可樂而不喜歡咖啡,這就是青春的與眾不同。正因為這些才使我們迷惘,但這是一條非走不可的路,當跌跌撞撞走過這條路時,我們成熟的也找到答案了……
如果說是——
追求
青春的我們在談論昨晚的挑燈夜讀的實況,我昨晚開夜車開到10點半,剛想睡覺時,媽媽就把頭伸進來:「寶貝,吃點什麼?」我本想睡覺又只好坐下,又過了30分鍾,媽媽又問:「太累了,喝點牛奶,再讀半小時得了,哎……」我抱怨著。
「你就別委屈了,你看我,都熬出黑眼圈了,整個一個國寶,大熊貓」,雪兒嘰嘰喳喳地說。「你們那算什麼,你看我這手寫字都寫出老繭了」月推了推瓶底似的眼鏡說,說完又到題海中作戰了。
青春就是追求,青春就是喜歡不斷努力而不喜歡放棄,青春就是喜歡主宰自已的命運,而不喜歡受別人的控制,青春就是用自己的努力編織美好的未來,雖然青春沒有什麼不可以但我們輸不起,因為,青春是沙子變珍珠的時侯,是石頭變金子的時候……
隨身聽還放著:「我只有一千零一個願望,有一天幸福總會在我手上,不管有多少時間,多少代價,青春是我的籌碼?」
夢想,迷惘,追求組成了青春原生態,朋友揚起風帆載著青春的原生態遠航吧,不要怕狂風暴雨,因為成功就在彼岸,未來就在前方……

4. 「綠色發展、生態環保」徵文

(一) 保護地球母親,凈化校園環境 大家都知道,由於人類向自然界過度的索取,已經導致了大自然無情的報復:颶風、暴雨、暴風雪、洪澇、乾旱、蟲害、酷暑、森林大火、地震等災情不期而至,全世界因乾旱等原因而造成的遷移性難民預計到2025年達到1億人。 慘痛的生態教訓,已經引起世界各國和全人類的重視,國際奧委會評估團視察申奧城市,就把生態環境改善列為其中重要的內容。我國高度重視環保工作台,先後出台了許多保護環境的政策和法規,開展了許多保護環境的工作和活動。 我國同時也非常重視保護環境的教育,「綠色學校創建活動」就是其中重要的內容之一,我校的環境保護和綠化工作已取得豐碩的成果。 我們經常看到許多同學在校園里的各個角落撿拾果皮紙屑;用自己的雙手去保護校園環境的優美。但是,我們仍然存在著一些不足:仍然有人亂丟紙屑、食品袋廢棄物;仍然有人在草坪上肆意踐踏;學校的綠化帶中,不時發現有深深的腳印、有的地方甚至走成了小道。 同學們,我們是21世紀的主人,環保意識是現代人的重要標志。我們應當切實地樹立起時代責任感。心繫全球,著眼身邊,立足校園。多彎彎腰撿撿果皮紙屑,首先是不要隨地亂扔亂丟;多走幾步,不要穿越綠化帶,踐踏綠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從我做起,從小做起,從身邊做起,從現在做起。保護地球母親,凈化綠色校園。 讓我們的校園更加美麗吧! (二) 做地球的小主人 地球是迄今為止人類所知道的宇宙中唯一可以承載人類生命的星球。人類在了球上生活已有幾百萬年的歷史。在這漫長的歲月中,人類就是依靠地球上的資源(空氣、水分、陽光)生存、繁衍、發展的,所以,地球是人類的母親。 人類在漫長的發展道路上,無論是履行自然還是發展經濟,都創造了輝煌的業績。但是與此同時,因為不合理的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不注意環境保護工作,造成了全球性的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現在全球每年有600萬公頃的土地淪為沙漠,2000萬公頃森林在消失,平均一小時有一種物種在滅絕。由於臭氧層被破壞,溫室效應在加劇,使用權地球氣溫不斷升高,南極冰冠開始溶化,海洋平面將不斷升高,世界上許多沿海城市、島嶼和大量土地,將被海水吞沒。這一系列環境問題,不僅影響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甚至威脅著人類的生存,所以愛護環境,已成為全人類共同關心的問題。 六月上旬,聯合國在巴西首都召開了世界環境與發展大會。175個國家和15000名代表,其中包括131位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都參加了會議,可見,保護環境已成為全人類的共同呼聲! 同學們,保護環境十分重要。如果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不注意環境保護,就要受到大自然的報復。不僅損害我們這一代,還要遺害子孫萬代! 我國正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在實現現代化的過程中,黨和政府十分重視環保工作,把保護環境列為一項基本國策。僅1989年頒布的《環境法》,對環保工作就有100多項法規,保護環境正成為我國人民的自覺行動。 同學們,我們是地球的小主人,我們每個人從小就要有環境保護意識。保護環境是我們大家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要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愛護花草樹木,愛護鳥類和其他小動物等等。通過我們的努力,使祖國的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 天天都是環境日 尊敬的各位領導,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早上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天天都是環境日》。 21世紀可謂挑戰與機遇並同在,希望與困難共存。它在給我們帶來許多美好憧憬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許多難題,其中首要的就是環境問題。 環境與我們的生活極為密切,與我們的生存息息相關。很久以來,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就引起了許多有識之士的極大關注。1972年6月5日,人類環境會議在斯德哥爾摩開幕,會上通過了著名的《人類環境宣言》。同年10月,第27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以後每年的6月5日定為世界環境日。 今年的環境日已過去兩天了,但人們對環境的思考和保護永遠不會停止,在我們的生命歷程里,應該天天都是環境日。 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導師恩格斯說過:"我們連同我們的血、肉、頭腦一起都屬於自然界,存在於自然界。"自然界作為一種客觀存在,它為人類提供了各種物質和能量,是人類存在和延續的基礎。 優美和諧的自然環境,必然為我們帶來身心的愉悅和無限的樂趣。"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讓我們感受清幽;"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讓我們觸摸壯麗;"流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讓我們聆聽喧鬧;"春水碧如天,畫船聽雨眠",讓我們親近悠閑;"棠梨葉落胭脂色,薺麥花開白雪香",讓我們體味斑瀾。碧海藍天,看海鷗飛翔;冰封雪飄,聽松濤轟鳴;鶯飛草長,聞鳥語、嗅花香。清晨,觀賞大海分娩太陽;夜晚,清數廣宇閃爍星辰;雨天,讓雨點親吻面頰;雪天,讓雪花棲掛眉梢;喂螞蟻美餐,澆花草甘露;問候晨曦"你好",道別月色"晚安"。 美麗的自然帶來美麗的心境,美麗的心境帶來了美麗的生活。千百年來,人類在不斷地認識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中造福著自己。 世界文學大師雨果說:"大自然既是善良的慈母,同時也是冷酷的屠夫。"近年來,人類由於對環境不夠珍惜,隨心所欲,濫伐林木,濫建廠房,生存環境遭到了嚴重破壞,各種環境問題接踵而至:森林退化,沙塵暴揚,水土流失,洪水肆虐,火災頻發,噪音刺耳,臭氣熏天,酸雨赤潮,臭氧空洞……空中煙囪林立,濃煙滾滾,河中魚漂盪,污水滔滔;地上垃圾遍布,廢渣成堆……人為地破壞環境,無異於自掘墳墓,早在1996年聯合國環境署就曾發出警告:南極臭氧空洞正逐步增大,地面紫外線輻射增強,皮膚癌發病率上升;1.2億人口生活在混濁的空氣里;12億人口生活缺水;12%的哺乳動物和11%的鳥類瀕臨滅絕;每年地表土壤流失200億噸;森林以每年450萬公頃的速度消失。 驚人的數字,令人毛骨悚然,這其實已向我們發出了嚴正的警告:如果只顧盲目地吮吸自然的乳汁,而不立即行動起來,投入保護環境、拯救家園的戰斗,最終毀滅的將是我們人類。 尊敬的領導,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環境保護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讓我們珍愛生命,善待自己,保護好我們的環境家園吧!讓我們生命的每一天,天天都是環境日! 謝謝大家! 保護地球母親,凈化校園環境 大家都知道,由於人類向自然界過度的索取,已經導致了大自然無情的報復:颶風、暴雨、暴風雪、洪澇、乾旱、蟲害、酷暑、森林大火、地震等災情不期而至,全世界因乾旱等原因而造成的遷移性難民預計到2025年達到1億人。 慘痛的生態教訓,已經引起世界各國和全人類的重視,國際奧委會評估團視察申奧城市,就把生態環境改善列為其中重要的內容。我國高度重視環保工作台,先後出台了許多保護環境的政策和法規,開展了許多保護環境的工作和活動。 我國同時也非常重視保護環境的教育,「綠色學校創建活動」就是其中重要的內容之一,我校的環境保護和綠化工作已取得豐碩的成果。 我們經常看到許多同學在校園里的各個角落撿拾果皮紙屑;用自己的雙手去保護校園環境的優美。但是,我們仍然存在著一些不足:仍然有人亂丟紙屑、食品袋廢棄物;仍然有人在草坪上肆意踐踏;學校的綠化帶中,不時發現有深深的腳印、有的地方甚至走成了小道。 同學們,我們是21世紀的主人,環保意識是現代人的重要標志。我們應當切實地樹立起時代責任感。心繫全球,著眼身邊,立足校園。多彎彎腰撿撿果皮紙屑,首先是不要隨地亂扔亂丟;多走幾步,不要穿越綠化帶,踐踏綠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從我做起,從小做起,從身邊做起,從現在做起。保護地球母親,凈化綠色校園。 讓我們的校園更加美麗吧! 保護校園環境倡議書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你們好! 又是一個光彩奪目的春天來到了。春天裡草木欣欣向榮、生機勃勃。在這大地回春的日子裡,我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植樹節。 地球是人類唯一居住的地方,人類要在地球上安居樂業,就要愛護地球,愛護大自然。我們要愛護每一片綠葉,愛護每一棵小草,愛護每一朵鮮花。愛護地球,保護環境,綠化校園,讓綠色生命激發我們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珍惜青春。因此,我們作為全自治區綠色學校——覃塘鎮三中的一員,鄭重向全校的師生們發起倡議: 讓我們共同攜手,讓一粒粒種子花開似錦,讓一顆顆小苗綠樹成蔭,用實際行動投入到三月的「植樹,愛綠,護綠」活動中,從自己身邊做起,向全社會證明,我們是高素質的一代,我們真正懂得珍惜綠色愛護綠色! 人在自然中生長,綠是自然的顏色。綠色是多麼寶貴啊!它是生命、是希望、是快樂,讓我們行動起來,為珍惜綠色、愛護綠色的創造綠色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老師們,同學們: 綠色是大自然贈與我們人類的寶貴財富,綠色是人類文明的搖籃。人人都渴望擁有一個美好的家園,人人都希望生活在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文明環境里。今年秋,湖北經濟學院全體師生遷至藏龍島校區,學校各方面的建設正在有序的進行著,我們的校園環境也正在發生著全面的變化,校園環境建設是我們必須直面的問題,校園綠化程度直接作用於我們的生活環境,決定著校園生活的幾多色彩,當然,綠色校園不只是環境綠化與垃圾處理問題,其涵義應更廣更深,指一種健康向上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比如,嚴肅活潑的學術氛圍,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無手機鈴聲的「綠色課堂」等。我們一致認為:環境問題已到了不能不治、不治不行的嚴重地步了,無論是站在國家民族的角度還是人類生存的角度,我們都應重視環境問題,創建綠色校園,不僅只是要有優美的硬體環境,更應該提高我們自身的修養和素質,這也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人人都是護綠天使,我們要用綠色的實際行動去影響周圍的人。我們倡議:保護校園環境,共建綠色校園。 1、 立即行動起來,都來關心、支持和愛護綠化,積極參與校園綠化建設和管理。 2、愛護花草樹木設施, 對破壞綠化設施的行為要敢於制止並舉報。 3、養成良好衛生習慣,不隨意亂扔瓜皮果殼、煙頭,不隨地吐痰。 4、不使用污染環境的產品,特別是要不使用一次性碗筷。 5、樹立和倡導綠色文明意識,積極參加校園愛綠護綠行動。 6、勤儉節約,珍惜校園內的各種資源。 7、上課將通訊工具調節成無聲狀態,共同營造綠色文明課堂。 8、師生和諧,同學友好,語言文明,行為規范。 老師們,同學們,為了美化我們的校園環境,共建綠色校園,讓我們行動起來,將綠色作為我們生活的主旋律,用愛心去關注環境的變化,用熱情去傳播環保的理念,用行動肩負起環保的重任。 (三) 尊敬的各位評委,朋友們: 大家好!我是來自三原南郊中學的任岩。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找尋生命的綠色》。 記得小時侯,我喜歡抬起頭看那嫩綠的柳條,翠綠的松柏,淡綠的銀杏,碧綠的河水,蔚藍的天空。可不知從哪天起,一棵棵高大的樹木被砍了,一片片農田被毀了。污濁的洪流不停地淌進了大地的身軀,小河昔日美麗的面容消失了。大地失去了原有的綠色,被紅色、褐色、黑色的液體塗抹得面目全非。面對著陽光下四處飄浮的油污泛出的刺眼的光芒,我們的心被刺痛了。我不禁呼喚著大地的綠色,嚮往那生命的綠啊! 這時候,年輕的我還不曾知道,早在1972年6月5日,人類環境會議在斯德哥爾摩開幕,會上通過了著名的《人類環境宣言》。同年10月,第27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以後每年的6月5日定為世界環境日。隨後,一系列的環保公約、法規先後出台。 盡管在國際上,環境保護已經成為各國有識之士的共識,可是在我們中國,至今仍有許多人對環境保護問題置若罔聞,見利忘義,我行我素,破壞環境,製造污染。 舉世聞名的長江,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象徵。「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那漫江碧透的長江畫景,曾經以豪邁的氣勢在人們的心中喚起多少美好的回憶……而今天的江水已經失去了綠色,長江邊上的某市造紙廠的污水瀑布般傾出,黑乎乎的污水泡沫鋪滿一江,過往的輪船乘客紛紛掩鼻鎖眉,長江的很多港口,江面全都蒙上塵埃和煤屑。如果李白、杜甫再世暢游長江一定會不解,一腔詩興從何發起?或者白居易的詩該會寫成:「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烏黑半江濁」。 森林慘遭毀滅,耕地不斷減少,大氣嚴重污染,水資源空前短缺,物種瀕臨滅絕。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正處在危機之中。失去綠色,就等於失去了生命。 還記得98年的那場災難嗎?洪水向人們奔涌而來,洶涌湍急,勢不可擋。頓時,洪水沖垮了茅屋,淹了雞鴨,淹沒了整個小山村!人們一片混亂,心裡充滿了恐懼,許多人被洪水強大的水流沖走了。許多人還在水中掙扎,等著人救命,小孩們爬上樹枝,哭叫著…… 痛定思痛,我們才發現是人禍引起天災,人們鏟除了長江兩岸的廣袤的綠色,破壞了長江中上游的植被,引起水土流失,才導致洪水泛濫。這是大地對我們的懲罰。 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導師恩格斯說過:"我們連同我們的血、肉、頭腦一起都屬於自然界,存在於自然界。"作為一種客觀存在,它為人類提供了各種物質和能量,是人類存在和延續的基礎。美麗和諧的自然環境必然會為我們帶來身心的愉悅和無限的樂趣。 誰不希望頭頂的天空湛藍如鏡? 誰不希望腳下的大地綠草如茵? 誰不希望身邊的湖水清澈明凈? 誰不希望眼前的陽光燦爛如金? 聰明的歐亨利在小說中,以最後的一片不凋的綠葉帶了一個危亡病人的新生,我想,我們也會創造一個歐亨利式的結局,帶來人類的新生。終於,綠化環境在我們咸陽已經初見成效,寬闊的馬路兩旁,潔美的居民小區,都被綠色點綴得美妙絕倫;生態園內,那綠色,撐起了一方清清凈凈的天;街心公園晨練的老人揮舞的扇子,翩翩的裙擺,那是竟相開放的各色嬌艷爛漫的鮮花。綠色開始回歸,生命開始回歸…… 朋友們,保護環境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是生命賦予我們沉重的使命。還記得那個用年輕的生命救助了丹頂鶴的女孩嗎?還記得那位用一生來綠化荒山的老伯嗎?還記得您身邊那些隨手撿起紙屑的人們嗎?他們是生命的捍衛者,是綠色的化身,是我們的榜樣。 讓我們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撿起地下的一片紙屑,關愛一隻小鳥,愛護一棵小樹,懷著綠色文明的信念,踏著時代的步伐,找尋綠色的生命,去擁抱綠色的明天。 給地球母親一份愛,她會還你整個世界

5. 以「生態文明 環保行動」為主題的文章

天天都是環境日 尊敬的各位領導,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早上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天天都是環境日》。 21世紀可謂挑戰與機遇並同在,希望與困難共存。它在給我們帶來許多美好憧憬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許多難題,其中首要的就是環境問題。 環境與我們的生活極為密切,與我們的生存息息相關。很久以來,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就引起了許多有識之士的極大關注。1972年6月5日,人類環境會議在斯德哥爾摩開幕,會上通過了著名的《人類環境宣言》。同年10月,第27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以後每年的6月5日定為世界環境日。 今年的環境日已過去兩天了,但人們對環境的思考和保護永遠不會停止,在我們的生命歷程里,應該天天都是環境日。 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導師恩格斯說過:"我們連同我們的血、肉、頭腦一起都屬於自然界,存在於自然界。"自然界作為一種客觀存在,它為人類提供了各種物質和能量,是人類存在和延續的基礎。 優美和諧的自然環境,必然為我們帶來身心的愉悅和無限的樂趣。"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讓我們感受清幽;"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讓我們觸摸壯麗;"流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讓我們聆聽喧鬧;"春水碧如天,畫船聽雨眠",讓我們親近悠閑;"棠梨葉落胭脂色,薺麥花開白雪香",讓我們體味斑瀾。碧海藍天,看海鷗飛翔;冰封雪飄,聽松濤轟鳴;鶯飛草長,聞鳥語、嗅花香。清晨,觀賞大海分娩太陽;夜晚,清數廣宇閃爍星辰;雨天,讓雨點親吻面頰;雪天,讓雪花棲掛眉梢;喂螞蟻美餐,澆花草甘露;問候晨曦"你好",道別月色"晚安"。 美麗的自然帶來美麗的心境,美麗的心境帶來了美麗的生活。千百年來,人類在不斷地認識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中造福著自己。 世界文學大師雨果說:"大自然既是善良的慈母,同時也是冷酷的屠夫。"近年來,人類由於對環境不夠珍惜,隨心所欲,濫伐林木,濫建廠房,生存環境遭到了嚴重破壞,各種環境問題接踵而至:森林退化,沙塵暴揚,水土流失,洪水肆虐,火災頻發,噪音刺耳,臭氣熏天,酸雨赤潮,臭氧空洞……空中煙囪林立,濃煙滾滾,河中死魚漂盪,污水滔滔;地上垃圾遍布,廢渣成堆……人為地破壞環境,無異於自掘墳墓,早在1996年聯合國環境署就曾發出警告:南極臭氧空洞正逐步增大,地面紫外線輻射增強,皮膚癌發病率上升;1.2億人口生活在混濁的空氣里;12億人口生活缺水;12%的哺乳動物和11%的鳥類瀕臨滅絕;每年地表土壤流失200億噸;森林以每年450萬公頃的速度消失。 驚人的數字,令人毛骨悚然,這其實已向我們發出了嚴正的警告:如果只顧盲目地吮吸自然的乳汁,而不立即行動起來,投入保護環境、拯救家園的戰斗,最終毀滅的將是我們人類。 尊敬的領導,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環境保護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讓我們珍愛生命,善待自己,保護好我們的環境家園吧!讓我們生命的每一天,天天都是環境日! 謝謝大家!

6. 關於人與自然的作文題目,從小的方面想

人與自然
集天地之靈氣,采萬物之精華,勇敢的人類從洪荒時代走到了文明的世紀.人類的智慧創造了經濟的奇跡,無知與貪婪卻留下了可怕的後果.環境污染,生態惡化,地球發出了痛苦的呻吟,善待萬物,就象善待我們的朋友;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我們的家園!人類漸漸從噩夢中覺醒: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是可持續發展的唯一出路.

突如其來的SARS病毒,令人們反思自己的行為.人類應如何對待大自然?人類該怎樣與自然和諧共處呢?與自然相通相依,協調一致,和諧共處,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主要思想.

建立生態環保型社會是我們共同的責任.隨著我國人口的急劇增長,許多地方都在鬧「能源危機」,水、土地、礦產等資源不足的矛盾日益尖銳,無數森林的亂砍濫伐使生態環境惡化的形勢十分嚴峻.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因此,我們不能眼睜睜地看著我們的家園毀於我們人類自己手中.人類啊,行動起來吧,讓我們節約一滴水,保護一棵小草.讓天空依然明凈,讓河水依然清澈,讓小草依然碧綠,讓花朵依然鮮艷,讓陽光依然燦爛,讓地球依然生輝!

痛定思痛,我們應該選擇一條理性發展的道路,呼喚綠色文明,呼喚科學的決策方式,呼喚科學的生產方式,呼喚科學的生活方式.讓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吧!
人與自然的關系,排除了所有教條化、概念化的定義和歸納後,到底還剩下些什麼?
無疑,我們在大自然的懷抱中生存,在向自然索取的過程同時以自身的思想以及由思想派生出的行動反饋於自然.很多正統說法中認為勞動是人區別於其他自然生物的主要標志,但事實上,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人懂得思考.正因為思想的連接性和溝通性,人才能與自然建立起一種看似形而上,卻真實潛隱暗藏的聯系.
都說有靈性的事物之間是相通的.陶淵明可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李義山可以「留得殘荷聽雨聲」;蘇東坡可以「亂石穿空,驚濤拍案,捲起千堆雪」……這是自然在締造文學,還是生命意義在切近自然呢?高山流水一豎琴,邀知己與蒼松共賞.當人把自身的精神存在寄託於山水樹石的時候,他同時獲得的是一種容百川而乃大的廣闊的自然生存空間.
因此,我不願意將我的眼光和論調再停留在物質層面上,人與自然的關系,若沒有思想深處與精神理念上,人性與自然性的和諧,所有的「持續發展」、「循環利用」都是一幕幕滑稽可笑的「一手栽樹,一手砍樹」般的鬧劇.而精神層面上的契合,肯定也不是簡單的技術型、機械型或者經濟型的,而是如同古希臘的神廟雕像,古戰國的編鍾箏瑟般優雅、恬靜,消解了功利與膚淺的人的靈魂的自然回歸.
其實,保護環境,拯救自然的口號已經喊了很多年,可人們真的意識到了對於自然保護的重要性了嗎?世俗非常實際的功利主義導致了人類總得在經歷了切膚之痛後,才會像寒號鳥那樣呻吟出要壘窩的哀叫.洪水流了幾年,抗了幾年;乾旱抗了幾年,也就旱了幾年,人類在災難中自救的手段不可不說是聲勢浩大:科學的尖端、理論的經典、宏大如史詩般的前仆後繼、可歌可泣……這些,究竟改變了些什麼?又能改變些什麼?人與自然的關系,在自然漸漸厭倦了與自己愈走愈遠的人類後,其結果就是《聖經》中提到過的那場大水,滌凈了它自己的懷抱.或許,真正讓我們悲哀的是到那個時候,連一艘諾亞方舟的機會,上帝都不會再給我們.
當然,在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繫上,我並不是去否定使用先進的科學技術,運用已漸趨完善的自然科學.我只是想呼籲人們是時候去走出毫無底氣的自大,附庸風雅的自戀,墮落腐朽的自私以及被物質、功利侵染得麻木的精神荒蕪,讓心靈復歸平和,讓靈魂走進自然.
剛才有個同學走上講台,張口說出了「天人合一」,讓我眼前一亮,可她一再強調「天人合一」是與小農經濟聯系在一起,應找尋它對我們現在工業文明下人與自然的關系有何借鑒意義.我本不想說這個詞語,因為「天人合一」在近些年被人們用濫了.這里既然說起,我想我應該澄清一些對這個詞語的理解誤區.「天人合一」其實講的就是一種精神境界,它不局限於某一學派,儒家有,道家也很突出,禪釋同樣理解深刻.這樣一種思想,原本就是滲透在藝術之中,以建築、書法、繪畫、詩詞等藝術形式與我國古代文明一脈相承而源遠流長.我不太贊成剛才那位同學把「天人合一」束縛和局限在封建小農經濟的社會形態上,而因此來判定它與現在的生活和文明不再適合,這種理解的角度顯得太實際,太直接.然而,恰恰是「天人合一」為代表的春秋戰國文化思想,是我們整個民族三千年不斷研究而無法超越的宏偉寶藏.
「天人合一」的意義就在於它的模糊性、不可預測性、難以定義性和神秘性.因為這樣一種思想正是通過這些特性來暗暗吻合著自然的特質.我們眼中的自然,不正以這樣的特質展露於我們眼前的嗎?又有誰可以拍著胸脯說,我眼中的自然是清晰的、條理的、邏輯的、如同螺絲釘和螺絲帽那樣絲絲入扣、緊緊相連的呢?永恆的是古典,持久的是自然.文明的不斷發展中,能震撼我們心靈的,不應該是五百萬的偶中;不應該是一場精彩的NBA比賽,那麼,應該是什麼呢?
人與自然的關系,不應該成為一種獲取經濟利益的文化現象;也不應該停留在人類是否可以持續發展和對自然循環利用的自然科技的推動因素之上.我們應該轉換角度了,自然到底教會我們的是什麼?是讓人們變成機器或者電腦?還是變成藍天或者白雲呢?
最後,我想用一個比較來結束我的發言:當後工業文明財富的標志世貿大廈,在它所代表的文明形態所異化的人性惡的撞擊下倒塌的時候,讓我們把目光投向天府盆地的青山綠水之間,那造福了一方熱土幾千年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這就是「天人合一」的經典,人與自然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