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高分】求建國六十周年團日開幕詞和閉幕詞
1.祖國是哺育我們的母親,是所有生命的搖籃,我們應該因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感到驕傲。因此,我們要時常對自己說:「我是中國人,我為此而感到驕傲!」我堅信只有心繫祖國,才會健康成長!
時間曾經凝聚在1949年10月1日,當巍峨的華表披上清晨的第一縷曙光,當雄偉的天安門迎來新一輪的太陽,當無數先烈用鮮血染紅的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冉冉升起,偉大的領袖毛主席洪亮的聲音傳遍了全世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這一時刻,對於一個飽經憂患、盡受欺凌的民族來說是多麼寶貴啊!中國,一個響亮的名字;一個讓世界震撼的名字;一個讓無數華夏兒女為之驕傲與自豪的名字從此誕生了。這一激動人心的日子到來時,億萬炎黃子孫歡呼雀躍。沉睡了千百年的東方「雄獅」終於昂首屹立於世界之林。這是一個沸騰上升的祖國;這是一個如日中天的祖國!
祖國這片古老的土地千百年來牽系、造就了我們民族至高的美和至深的愛。她如同一位德高望重、雍容華貴的貴婦人:連綿起伏的長城是她華麗的項鏈;莽莽林海的大興安嶺是她俊俏的綵衣;巍峨壯麗的泰山是她閃亮的戒指;奇麗險峻的張家界是她高雅的金冠;奔流不息的母親河是她。四大發明使她輝煌燦爛;老子孔子讓她聞名遐爾;絲綢瓷器令她光彩照人。大禹治洪水,安天下,三過家門而不入是為了她;屈原憂憤滿腔,投身汨羅江是為了她;人民解放軍浴血奮戰、拋頭顱、撒熱血是為了她;無數的科學家、藝術家、文學家毫不保留地獻出自己的智慧才華,艱辛地勞動是為了她!
我們要想心繫祖國就一定要確立一個遠大的志向,樹立和培育正確的理想信念,對自己的未來充滿希望,要立志為自己的未來而努力奮斗,把祖國建設成為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國家。因此,我們要珍惜和抓緊童年的每一秒,抓緊鍛煉身體培養高尚道德,掌握豐富知識,把自己的學習、成長同祖國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同祖國的繁榮富強緊密聯系在一起,為祖國建設振興中華時刻做好准備。
其次,我們要從身邊的點點滴滴做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無論是在什麼地方,不管我們有多忙,當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伴隨著國歌緩緩升起時,我們都必須停下腳步,一邊注視著國旗行隊禮,一邊響亮地唱起國歌。平常生活中要愛護紅領巾,應該為自己是少先隊的一員而感到驕傲。在學校里要戴紅領巾,上體育課時可以把紅領巾摘下來,疊好放進書包。回到家裡要把紅領巾放在床頭,以便第二天起來時佩帶。紅領巾要定期清洗,保持干凈整潔。雖然這些只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但是卻充分的體現出了自己的愛國意識,只有愛我們的母親祖國,才會茁壯成長,為祖國獻一份力。
同學們,愛國是一種堅定的民族精神,更是一種振興中華的責任感。我們青少年要用這種強大的精神力量去描繪祖國未來的宏圖,將一片丹心獻給祖國。祖國在我心中,祖國在你心中,祖國在我們中華兒女的心中,讓我們一起向著「心繫祖國,健康成長」的目標前進吧!
2.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同志們、朋友們:
今天,我們懷著無比喜悅和激動的心情,在這裏歡聚一堂,隆重慶祝xxxx建店六十周年。在這個令人難忘的時刻,各位長期關心和支援xxxx建設和發展的領導、嘉賓、同行,懷著深厚的情誼來到這裏,給我們送來了真摯的祝福。在此,我代表xxxx全店員工,向出席今天慶典大會的領導、嘉賓、同行、新聞單位的朋友們,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今天,恰逢中秋佳節,又是建國60周年國慶前夕,在這裏,我也向大家表示誠摯的祝賀!
60年,人生開始走向成熟穩健;
60年,共和國開始走向繁榮富強;
60年,xxxx也歷經風雨、一步步走向輝煌。
它挺立於行政區的「黃金地段」,綿延數百米,樓高三層,在當時的,無論是建築檔次,還是建設規模,都堪稱一流。
近年來,開始注重xxxx的品牌塑造,從設施到服務突出特色文化,面向市場、服務大眾,為老字型大小注入新內涵,提高xxxx品牌的含金量。
五十年來,xxxx歷屆領導班子帶領幾代員工,發揚「艱苦創業、勤奮工作」的優良傳統,贏得了社會各界的信任與贊譽,成為接待行業的明星單位,在省內外享有較高聲譽。
在半個世紀的漫漫歲月中,
一次次決定xx前途與命運的會議在這裏舉行,xxxx是xx歷史的見證;
一代代建設者的優秀代表在這裏聚會,xxxx是xx發展的縮影;
一張張飽含著勞動者激情與汗水的喜報在這裏匯總,xxxx是展示xx的視窗;
一批批交流合作者寄託著探究與期待在這裏集中,xxxx是xx對外交往的橋梁;
一群群的中外賓朋滿懷著希望與憧憬在這裏駐足,xxxx是xx傳播友誼的使者。
今天的xxxx已經成為屹立於我省賓館飯店行業的一棵生機盎然的大樹,根深葉茂,碩果累累。xxxx五十年的發展和成就,飽含著老一輩xxxx人在創業道路上留下的艱辛和汗水,承載著黨和政府、社會各界、同行的關心、支持和厚望,凝聚著全店員工的聰明才智和努力拚搏。今天,在這樣一個庄嚴、神聖的時刻,我們深深地懷念並感謝為xxx的發展事業嘔心瀝血、無私奉獻的先賢和前輩!深深地感謝長期關注和支持xxxx發展的各級領導、各界朋友和同行!深深地感謝所有曾經和正在為xx的建設和發展甘苦備嘗、矢志不渝的離退休老同志和全體員工!五十年的春華秋實。xxxx逐步積累、沉澱和形成了自己的經營理念和企業精神。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在慶祝xx建店五十年來所取得的輝煌成就之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xx在建設和發展中所遇到的矛盾和困難,看到我們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看到我們與先進同行比較所存在的差距。五十年店慶是一場慶典,更應是一次反思,我們要以理智的態度,堅定的信心,不屈的意志去迎接挑戰,去戰勝困難。我們要將五十年店慶作為xx發展的一個新的契機,作為新世紀騰飛的一個新的起點。
半百春秋,今逢盛世。我們有幸處在一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時代,沐浴著新世紀的燦爛朝陽,肩負著時代的重託。我們深知,在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是xxxx謀求更大發展的重要階段。從今天開始,xxxx這艘航船已駛出五十年歷史的港灣,開始新的遠航。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在省領導的關懷下,在xxxx的領導與支持下,繼承五十年優良傳統,弘揚xxxx精神,團結務實,開拓創新,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原崛起而努力奮斗!
謝謝大家!
3.祝我的祖國建國六十周年紀念演講
怎麼可以忘記,奧運會開幕式上萬人同唱的國歌,至今在我心中沸騰!
怎麼可以忘記,那一張張來自世界各地洋溢著對中國笑臉的百笑圖,在我心中盪漾!
又怎麼可以忘記,火炬點燃時,李寧那雙顫抖的手,振顫著我的心!
更怎麼可以忘記,奧運健兒在賽場上的英姿!那一刻,我明白了!中國我們為你驕傲!
啊!我偉大的祖國!我偉大的祖國!祖國!你在我心中!
是的,你重重的在我的心中!在我們每一個華夏兒女的心中!在所有生活在這片沃土的人們心中!
你曾經是屈原口中吟唱的詩經!
你曾經是司馬遷筆下的一部史記!
你曾經是漢武大帝心中殘缺的版圖!
你曾經是李太白心中可以攬月的時景!
你曾經是陸游筆下致死都難以割捨的中原土地!
你曾經是…………
你更是今天流落異地圓明園獸首的恥辱!
祖國!中國人的憤怒!這種屈辱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今天!苦痛的中國站起來了!我們保衛了我們的祖國!收復了曾經離家的香港,澳門!
抵住了金融危機的風暴潮流!
我們變得更堅強了!
今天!21世紀,身為中學生的我,不!我們!終於懂得,災難再也不會讓我們懼怕!汶川地震是一首哀歌,但這我不願言說的痛讓我們讀懂了人的……脆弱……美麗……還有堅強!
我們深深懂得!人的血肉之軀,遠遠不如鋼筋混凝土般堅硬,但我們的心比什麼都堅強!
我們深深懂得,瓦礫劃爛了我們的肌膚,挑破了我們的血管,但我們的熱血終究可以沸騰,能消融鋼鐵和頑石!
我們深深懂得,一次,兩次,千萬次的天災和人禍可以讓我們失去親人和家園,並血流成河,但是我們億萬同胞彼此共扶,同舟共濟,已經走過五千年!
想想奧運,我的心就如飛一般的快樂,
但我相信,你們,我,同學,老師,會和我一齊選擇——幸福!而這幸福,來源於祖國的強大!
是你!我們強大了!當我們的太空梭突出重圍,飛向藍天的那一刻,當我們航天員向藍天握手的時候,我深知!謝謝你,中國!
是我們!是我一個小小中學生的心願!這是我2008的榮耀,這是祖國2008的榮譽
② 網路文學二十年,如何介入當下時代和歷史
時間沉澱下歷史,時代暢想出未來,隨著網路時代的到來,網路文學必定會介入當下時代和歷史
③ 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都有哪幾種中國的經典文學
北京奧運開幕式中國文化元素大全2008-08-10 19:02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以其大氣磅礴,精美絕倫,巧妙構思贏得了空前成功和一片贊譽!以老謀子為首的創作團隊把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演繹的淋漓盡致,盪氣回腸!開幕式結束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很長時間都沉浸在美好的回憶之中.今天把開幕式的視頻又找出來回放了好幾次,將裡面所有中國文化元素都細數了一便,覺得很是過癮,因才疏學淺,可能還有沒注意到的文化元素,恭請各位往上加吧!不妥之處也請指正。
日晷:
日晷又稱「日規」,是我國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最能體現科學魅力和藝術品味的時間雕塑!利用太陽投射的影子來測定時刻的裝置。又稱「日規」,是我國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通常由銅制的指針和石制的圓盤組成。銅制的指針叫做「晷針」,垂直地穿過圓盤中心,起著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針又叫「表」,石制的圓盤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於天赤道面,這樣,晷針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極,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極。在晷面的正反兩面刻劃出12個大格,每個大格代表兩個小時。當太陽光照在日晷上時,晷針的影子就會投向晷面,太陽由東向西移動,投向晷面的晷針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東移動。於是,移動著的晷針影子好像是現代鍾表的指針,晷面則是鍾表的表面,以此來顯示時刻。
古缶(FOU):
缶本是用來裝酒的瓦器,敲打起來就算是音樂了。公元前279年,秦王派使者約趙王在澠池(今河南澠池縣)相會,名為促進兩國友好,實則想要挾趙王,趙王知道秦王脆計多端,擔心秦國暗算故借故不去,但謀臣藺相如與大將廉頗等考慮再三,卻主張趙王赴會為上,如果不去,反而被秦國笑話,滅了自己的威風。趙王認為二位大臣說得有理,決定應約去澠池會見秦王,並命令藺相如同行,大將廉頗在邊境上布置重兵,以防不測。宴會上,秦王盛氣凌人,並假裝酒醉,旁敲側擊,戲弄趙王,說道:"寡人聽說趙王善於彈瑟(一種古代弦樂器),今日盛會,請趙王彈一曲助興"。趙王不敢不依,勉強彈了一曲。哪知,趙王正中圈套,秦國的史官趕快把這位事記載下來: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令趙王鼓瑟。藺相如見此情景,非常氣憤,上前對秦王說道:"趙王聽說秦王很會擊缶,今日勝會,也請大王擊缶助興。"秦王不肯,厲色拒絕,藺相如再次相請,說道:"大王如果一定不依,在這五步之內,我願意以頸血濺在大王身上。"秦王左右立即拔出刀來,要殺藺相如。藺相如面不改色,大聲喝斥,眾人嚇得口瞪目呆,空氣異常緊張,秦王為了解除眼前的危機,迫不得已在缶上敲了幾下。藺相如立即命令趙國的史官記下來:某年某月某日,秦王為趙王擊缶。
這里秦王所擊的缶,就是窯字裡面的缶,它是古代的一種陶器,用來盛酒的。春秋戰國時候曾經拿它當作樂器。我國的文字最早是象形文字,"窯"字形成這樣的結構,有它一定的依據。這使我們從某一個側面考證到,最原始的窯爐是利用現成的山洞,或者挖掘洞穴,用石頭砌成,在裡面焙燒"缶"一類的陶器。直到後來的龍窯,階級窯,甚至今天的倒焰窯,隧道窯,也都有一個"洞穴",這就是燒成室,在裡面焙燒各種製品,它是用各種耐火材料砌築的;裡面焙燒的製品不是古老的簡單的"缶",而是各式各樣的精緻的陶瓷製品。
千里江山圖:
《千里江山圖》宋代畫家王希孟作。畫卷表現了綿亘山勢,幽岩深谷,高峰平坡,流溪飛泉,水村野市,漁船遊艇,橋梁水車,茅蓬樓閣,以及捕魚、游賞、行旅、呼渡等人物的活動。全面繼承了隋唐以來青綠山水的表現手法,突出石青石綠的厚重,蒼翠效果,使畫面爽朗富麗。水、天、樹、石間,用摻粉加赭的色澤渲染。用勾勒畫輪廓,也間以沒骨法畫樹干,用皴點畫山坡,豐富了青綠山水的表現力。人物活動栩栩如生。充滿了作者對美好生活境界的嚮往。
造紙術:
中國造紙術的起源同絲絮有著淵源關系。東漢元興元年(105)蔡倫發明造紙術。他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等植物原料,經過挫、搗、抄、烘等工藝製造的紙,是現代紙的淵源。
活字印刷:
北宋平民發明家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改進雕版印刷這些缺點。畢升是北宋中期的一個普通平民知識分子,當時人稱布衣。他總結了歷代雕版印刷的豐富的實踐經驗,經過反復試驗,在宋仁宗慶歷年間(公元1041~1048)製成了膠泥活字,實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項重大的革命。畢升活字印刷術的方法是這樣的:用膠泥做成一個個規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體單字,字劃突起的高度象銅錢邊緣的厚度一樣,用火燒硬,成為單個的膠泥活字。
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舊時對紙、墨、筆、硯四種文具的統稱。文房謂書房。北宋蘇易簡著《文房四譜》,一名《文房四寶譜》,敘述這四種文具的品類和故實等。這些文具,製作歷史悠久,品類繁多,歷代都有著名的製品和藝人。如安徽涇縣(原屬寧國府,產紙以府治宣城為名)的宣紙,歙縣(原為徽州府治)的徽墨,浙江吳興(原為湖州府治)的湖筆,廣東高要(原為肇慶府治,古名端州)的端硯,以及與端硯齊名的歙縣(原歙州府)的歙硯.
古琴:
古琴,亦稱瑤琴、玉琴、七弦琴,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時期就已盛行的樂器,它在中國歷史上流傳了三千餘年不曾中斷,本世紀初才被稱作"古琴"。在中國古代社會漫長的歷史階段中,「琴、棋、書、畫」歷來被視為文人雅士修身養性的必由之徑。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樂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風傲骨、超凡脫俗的處世心態,而在音樂、棋術、書法、繪畫中居於首位。「琴者,情也;琴者,禁也。」吹簫撫琴、吟詩作畫、登高遠游、對酒當歌成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動寫照。
太古遺音:
古琴造型優美,歷來為制琴家所重視,南宋芝翁的《太古遺音》,是我國最早載有古琴樣式的古籍。在存見的古琴中,最常見的為伏羲、仲尼、聯珠、落霞和月型等式樣,古琴型式雖多,但只是在項部和腰部向內彎曲上有所不同而已。宋代以來,琴制由大漸趨狹小。一般說來,《太古遺音》琴制為中琴,唐琴屬於大琴二列。我國制琴歷史極為悠久。唐、宋是古琴製作的黃金時代,出現了許多造型美觀、工藝精巧、音響宏亮、音色優美的珍品。「太古遺音琴」出現於晚唐,長122厘米,額寬22厘米,尾寬14厘米,背面龍池上方刻行書「太古遺音」,池下刻篆書「清和」印。曾由已故山東琴家詹澄秋珍藏。古琴音樂主要受儒家中正和平、溫柔敦厚、「德音之謂樂」和道家順應自然、大音希聲、清微淡遠等思想的影響。
卷軸畫:
在中國繪畫史上,魏晉南北朝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全國長期戰亂,南北對峙,朝代頻頻更迭,卻使當時的學術思想格外活躍,並促進了藝術的發展。這一時期的石窟壁畫、墓室壁畫、石刻、磚刻以及漆畫等都已蔚然可觀,出現了開宗立派的專業畫家、書法家,而且,作為奠立中國繪畫理論基礎的「傳神傳」、「六法論」也在這一時期提出。在繪畫上,被尊為畫祖的顧愷之和他的卷軸畫最具有代表性。
書法:
書法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中國漢字是勞動人民創造的,開始以圖畫記事,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演變成了當今的文字,又因祖先發明了用毛筆書寫,便產生了書法,古往今來,均以毛筆書寫漢字為主,至於其他書寫形式,如硬筆、指書等,其書寫規律與毛筆書寫規律相比,並非迥然不同,而是基本相通。基於索本求源(指甲骨文之後),這里重點介紹毛筆書寫漢字的規律。只要我們對書法有了「狹義」的理解,那麼對領會「廣義的書法」也會大有裨益。
山水畫:
五代南唐有位著名畫家叫董源.董源中國五代南唐畫家。一作董元,字叔達,江西鍾陵(今江西南昌附近)人,自稱「江南人」。生卒年不詳,主要活動在南唐中主(934~960)時期。事南唐主李璟時任北苑副使,故又稱「董北苑」,南唐亡後入宋。
董源不僅以畫山水見長,也能畫牛、虎、龍及人物。作為山水畫家,董源也是不專一體的。宋人稱許其大設色山水景物富麗,宛有李思訓風格。但其最有獨創性而且成就最高的是水墨山水。他運用披麻皴和點苔法來表現江南一帶的自然面貌,神妙地傳寫出峰巒晦明、洲渚掩映、林麓煙霏的江南景色。他用筆甚草草,近視幾不類物象,遠觀則景物粲然,在技巧上富有創造性。他的名作《夏景山口待渡圖》和《瀟湘圖》,將夏天江南的丘陵,江湖間草木暢茂、雲氣滃鬱的特定景色表現得淋漓盡致。其筆墨技法是與他所表現的特定景色充分適應的。
陶器:
陶器是指以粘土為胎,經過手捏、輪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後,在800—1000℃高溫下焙燒而成的物品,坯體不透明,有微孔,具有吸水性,叩之聲音不清。陶器可區分為細陶和粗陶,白色或有色,無釉或有釉。品種有灰陶、紅陶、白陶、彩陶和黑陶等。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獨特的藝術風格。早在商代,就已出現釉陶和初具瓷器性質的硬釉陶。陶器的表現內容多種多樣,動物、樓閣以及日常生活用器無不涉及。陶器的發明是人類文明的重要進程--是人類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創造出來的一種嶄新的東西。從河北省陽原縣泥河灣地區發現的舊石器時代晚期的陶片來看,在中國陶器的產生距今已有11700多年的悠久歷史。
青銅器:
主要指先秦時期用銅錫合金製作的器物,簡稱「銅器」。包括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樂器、車馬飾、銅鏡、帶鉤、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流行於新石器時代晚期至秦漢時代,以商周器物最為精美。最初出現的是小型工具或飾物。夏代始有青銅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銅器品種已很豐富,並出現了銘文和精細的花紋。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銅器發展的鼎盛時期,器型多種多樣,渾厚凝重,銘文逐漸加長,花紋繁縟富麗。隨後,青銅器胎體開始變薄,紋飾逐漸簡化。春秋晚期至戰國,由於鐵器的推廣使用,銅制工具越來越少。秦漢時期,隨著瓷器和漆器進入日常生活,銅制容器品種減少,裝飾簡單,多為素麵,胎體也更為輕薄。中國古代銅器,是我們的祖先對人類物質文明的巨大貢獻,雖然從目前的考古資料來看,我國銅器的出現,晚於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但是就銅器的使用規模、鑄造工藝、造型藝術及品種而言,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的銅器可以與中國古代銅器相比擬。這也是中國古代銅器在世界藝術史上佔有獨特地位並引起普遍重視的原因之一。
瓷器:
中國是世界上率先發明瓷器的國家,為人類歷史寫下了光輝的一頁。瓷器的發明,堪稱我國的「第五大發明」,它在技術和藝術上的成就,傳播到世界各國,並深刻影響了其陶瓷和文化的發展,為我國贏得「瓷器之國」的盛譽。
中國是瓷器的故鄉,中國瓷器的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詞也有"中國"的意思。大約在公元前16世紀的商代中期,中國就出現了早期的瓷器。因為其無論在胎體上,還是在釉層的燒制工藝上都尚顯粗糙,燒制溫度也較低,表現出原始性和過渡性,所以一般稱其為"原始瓷"。
「瓷器」的發明始於漢代,至唐、五代時漸趨成熟;至宋代為瓷業蓬勃發展時期,定、汝、官、哥、均等窯。名重千古;元代青花和釉里紅等新品迭出;明代繼承並發展了宋瓷傳統,宣德。成化窯製品,尤為突出;清代風格古雅渾朴,比前時稍遜,卻勝在精巧華麗、美妙絕倫,康熙、雍正、乾隆時所制器物,更是出類拔萃,令人叫絕。
孔子: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漢族。英文:Confucius,KungTze。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文化名人。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載於《論語》及《五經》中。
孔子兄弟排行第二,所以也有人稱之為「孔老二」。春秋後期魯國人。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歷八月二十七日)生於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南的魯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農歷二月十一日)逝世,享年72歲,葬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孔子他的祖先是宋國貴族,大約在孔子前幾代就沒落了。孔子年輕時做過幾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從事教育,相傳所收弟子多達三千人,其中賢人72,教出不少有知識有才能的學生,「桃李滿天下」就出自此處。孔子任魯國司寇;後攜弟子周遊列國;最終返回魯國,專心執教。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上,對華夏民族的性格、氣質產生最大影響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千古聖人」,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並且被後世尊為至聖(聖人之中的聖人)、萬世師表。因父母曾為生子而禱於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詩》、《書》,定《禮》、《樂》,序《周易》,作《春秋》。
春秋戰國服飾:
春秋戰國服飾(公元前770~前221)春秋戰國時期織綉工藝的巨大進步,使服飾材料日益精細,品種名目日見繁多。河南襄邑的花錦,山東齊魯的冰紈、綺、縞、文綉,風行全國。工藝的傳播,使多樣、精美的衣著服飾脫穎而出。春秋戰國時期,不僅王侯本人一身華服,從臣客卿也是足飾珠璣,腰金佩玉,衣裘冠履,均求貴重。
論語:
《論語》首創語錄之體。漢語文章的典範性也發源於此。《論語》一書比較忠實地記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論語》共二十篇。儒家創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禮」、「義」。
《論語》一書名的含義為:主要將孔子及其弟子的許多言論論纂起來,其次還包括記錄他們不少的社會實踐活動。
《論語》共分二十篇,每篇的篇名大都由該篇第一章的前幾個字附加順序數來構成,每篇由若干章組成,從表面上看似篇與篇、章與章並不存在必然的聯系,但實質上卻為渾然一體。
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後,孔子的思想就被確定為至尊的地位。孔子的思想在中國歷史上的影響極其深遠廣大,他的思想幾乎滲透到了中國歷史的每一個領域。
我國自漢朝以來,由孔子創造的儒家學說就成為一直是在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思想。儒家學說對於我國社會的鞏固、發展和延續起到過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深深地滲透並影響於我國的政治、經濟、哲學、文學、史學、藝術、民俗等等文化思想領域,它規定了我國文化的特質,造就了我們民族的風骨,塑造了我們民族的精神面貌。
竹簡:
戰國至魏晉時代的書寫材料。是削製成的狹長竹片(也有木片),竹片稱簡,木片稱札或牘,統稱為簡,現在一般說竹簡。均用毛筆墨書。冊的長度,如寫詔書律令的長三尺(約67.5cm),抄寫經書的長二尺四寸(約56cm),民間寫書信的長一尺(約23cm)。在湖南長沙、湖北荊州、山東臨沂和西北地區如敦煌、居延、武威等地都有過重要發現,其中居延出土過編綴成冊的東漢文書。
竹簡多用竹片製成,每片寫字一行,將一篇文章的所有竹片編聯起來,稱為「簡牘」。這是我國古代最早的書籍形式,用於書寫文字的木片稱木牘,多用於書寫短文。古代竹簡也是可以用現代工藝來進行體現的。
提線木偶:
根植於歷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提線木偶戲古稱「懸絲傀儡」,又名「絲戲」,民間俗稱「嘉禮」,乃流行於閩南語系地區的古老珍稀戲種,數百年形成了一套穩定而完整的演出規制和700餘出傳統劇目。
在全國各類木偶戲中,泉州提線木偶戲又是唯一仍有自己劇種音樂「傀儡調」的戲種,至今仍完整地保存將近300支曲牌旋律曲調及南鼓(壓腳鼓)、鉦鑼等古樂器。
泉州提線木偶形象結構完整,製作精美,尤其是木偶頭的雕刻、粉彩工藝,獨具匠心,巧奪天工,泉州木偶頭輪廓清晰,線條洗練,繼承了唐宋雕刻、繪畫風格,當代木偶頭製作,在師承的傳統技藝基礎上,更側重於誇張與變形,尤為強調性格化和表現力,乃馳名中外的民間工藝珍品。
泉州提線木偶形象,一般都系有16條以上,甚至多達30餘條纖細懸絲,線條繁多,操弄復雜,與我國多數傳統木偶戲相比,技巧表演難度最高。
京劇:
京劇,也稱「皮黃」,由「西皮」和「二簧」兩種基本腔調組成它的音樂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調(如柳子腔、吹腔等)和崑曲曲牌。它形成於北京,時間是在1840年前後,盛行於20世紀三、四十年代,時有「國劇」之稱。現在它仍是具有全國影響的大劇種。它的行當全面、表演成熟、氣勢宏美,是近代中國戲曲的代表。中國京劇是中國的「國粹」,已有200年歷史。京劇之名始見於清光緒二年(1876)的《申報》,歷史上曾有皮黃、二黃、黃腔、京調、京戲、平劇、國劇等稱謂,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安徽四大徽班進京後與北京劇壇的崑曲、漢劇、弋陽、亂彈等劇種經過五、六十年的融匯,衍變成為京劇,是中國最大戲曲劇種。其劇目之豐富、表演藝術家之多、劇團之多、觀眾之多、影響之深均為全國之冠。京劇是綜合性表演藝術。即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為一體、通過程式的表演手段敘演故事,刻劃人物,表達"喜、怒、哀、樂、驚、恐、悲"的思想感情。角色可分為:生(男人)、旦(女人)、凈(男人)、丑(男、女人皆有)四大行當。人物有忠奸之分、美醜之分、善惡之分。各個形象鮮明、栩栩如生。
崑曲:
崑曲(原應為「昆」),是我國古老的戲曲聲腔、劇種,原名「崑山腔」或簡稱「崑腔」,清朝以來被稱為「崑曲」,現又被稱為「昆劇」。崑曲的伴奏樂器,以曲笛為主,輔以笙、簫、嗩吶、三弦、琵琶等(打擊樂俱備)。崑曲的表演,也有它獨特的體系、風格,它最大的特點是抒情性強、動作細膩,歌唱與舞蹈的身段結合得巧妙而和諧。
④ 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展示了哪些中國歷史與文化
北京奧運開幕式中國文化元素大全2008-08-10 19:02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以其大氣磅礴,精美絕倫,巧妙構思贏得了空前成功和一片贊譽!以老謀子為首的創作團隊把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演繹的淋漓盡致,盪氣回腸!開幕式結束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很長時間都沉浸在美好的回憶之中.今天把開幕式的視頻又找出來回放了好幾次,將裡面所有中國文化元素都細數了一便,覺得很是過癮,因才疏學淺,可能還有沒注意到的文化元素,恭請各位往上加吧!不妥之處也請指正。
日晷:
日晷又稱「日規」,是我國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最能體現科學魅力和藝術品味的時間雕塑!利用太陽投射的影子來測定時刻的裝置。又稱「日規」,是我國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通常由銅制的指針和石制的圓盤組成。銅制的指針叫做「晷針」,垂直地穿過圓盤中心,起著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針又叫「表」,石制的圓盤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於天赤道面,這樣,晷針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極,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極。在晷面的正反兩面刻劃出12個大格,每個大格代表兩個小時。當太陽光照在日晷上時,晷針的影子就會投向晷面,太陽由東向西移動,投向晷面的晷針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東移動。於是,移動著的晷針影子好像是現代鍾表的指針,晷面則是鍾表的表面,以此來顯示時刻。
古缶(FOU):
缶本是用來裝酒的瓦器,敲打起來就算是音樂了。公元前279年,秦王派使者約趙王在澠池(今河南澠池縣)相會,名為促進兩國友好,實則想要挾趙王,趙王知道秦王脆計多端,擔心秦國暗算故借故不去,但謀臣藺相如與大將廉頗等考慮再三,卻主張趙王赴會為上,如果不去,反而被秦國笑話,滅了自己的威風。趙王認為二位大臣說得有理,決定應約去澠池會見秦王,並命令藺相如同行,大將廉頗在邊境上布置重兵,以防不測。宴會上,秦王盛氣凌人,並假裝酒醉,旁敲側擊,戲弄趙王,說道:"寡人聽說趙王善於彈瑟(一種古代弦樂器),今日盛會,請趙王彈一曲助興"。趙王不敢不依,勉強彈了一曲。哪知,趙王正中圈套,秦國的史官趕快把這位事記載下來: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令趙王鼓瑟。藺相如見此情景,非常氣憤,上前對秦王說道:"趙王聽說秦王很會擊缶,今日勝會,也請大王擊缶助興。"秦王不肯,厲色拒絕,藺相如再次相請,說道:"大王如果一定不依,在這五步之內,我願意以頸血濺在大王身上。"秦王左右立即拔出刀來,要殺藺相如。藺相如面不改色,大聲喝斥,眾人嚇得口瞪目呆,空氣異常緊張,秦王為了解除眼前的危機,迫不得已在缶上敲了幾下。藺相如立即命令趙國的史官記下來:某年某月某日,秦王為趙王擊缶。
這里秦王所擊的缶,就是窯字裡面的缶,它是古代的一種陶器,用來盛酒的。春秋戰國時候曾經拿它當作樂器。我國的文字最早是象形文字,"窯"字形成這樣的結構,有它一定的依據。這使我們從某一個側面考證到,最原始的窯爐是利用現成的山洞,或者挖掘洞穴,用石頭砌成,在裡面焙燒"缶"一類的陶器。直到後來的龍窯,階級窯,甚至今天的倒焰窯,隧道窯,也都有一個"洞穴",這就是燒成室,在裡面焙燒各種製品,它是用各種耐火材料砌築的;裡面焙燒的製品不是古老的簡單的"缶",而是各式各樣的精緻的陶瓷製品。
千里江山圖:
《千里江山圖》宋代畫家王希孟作。畫卷表現了綿亘山勢,幽岩深谷,高峰平坡,流溪飛泉,水村野市,漁船遊艇,橋梁水車,茅蓬樓閣,以及捕魚、游賞、行旅、呼渡等人物的活動。全面繼承了隋唐以來青綠山水的表現手法,突出石青石綠的厚重,蒼翠效果,使畫面爽朗富麗。水、天、樹、石間,用摻粉加赭的色澤渲染。用勾勒畫輪廓,也間以沒骨法畫樹干,用皴點畫山坡,豐富了青綠山水的表現力。人物活動栩栩如生。充滿了作者對美好生活境界的嚮往。
造紙術:
中國造紙術的起源同絲絮有著淵源關系。東漢元興元年(105)蔡倫發明造紙術。他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等植物原料,經過挫、搗、抄、烘等工藝製造的紙,是現代紙的淵源。
活字印刷:
北宋平民發明家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改進雕版印刷這些缺點。畢升是北宋中期的一個普通平民知識分子,當時人稱布衣。他總結了歷代雕版印刷的豐富的實踐經驗,經過反復試驗,在宋仁宗慶歷年間(公元1041~1048)製成了膠泥活字,實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項重大的革命。畢升活字印刷術的方法是這樣的:用膠泥做成一個個規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體單字,字劃突起的高度象銅錢邊緣的厚度一樣,用火燒硬,成為單個的膠泥活字。
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舊時對紙、墨、筆、硯四種文具的統稱。文房謂書房。北宋蘇易簡著《文房四譜》,一名《文房四寶譜》,敘述這四種文具的品類和故實等。這些文具,製作歷史悠久,品類繁多,歷代都有著名的製品和藝人。如安徽涇縣(原屬寧國府,產紙以府治宣城為名)的宣紙,歙縣(原為徽州府治)的徽墨,浙江吳興(原為湖州府治)的湖筆,廣東高要(原為肇慶府治,古名端州)的端硯,以及與端硯齊名的歙縣(原歙州府)的歙硯.
古琴:
古琴,亦稱瑤琴、玉琴、七弦琴,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時期就已盛行的樂器,它在中國歷史上流傳了三千餘年不曾中斷,本世紀初才被稱作"古琴"。在中國古代社會漫長的歷史階段中,「琴、棋、書、畫」歷來被視為文人雅士修身養性的必由之徑。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樂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風傲骨、超凡脫俗的處世心態,而在音樂、棋術、書法、繪畫中居於首位。「琴者,情也;琴者,禁也。」吹簫撫琴、吟詩作畫、登高遠游、對酒當歌成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動寫照。
太古遺音:
古琴造型優美,歷來為制琴家所重視,南宋芝翁的《太古遺音》,是我國最早載有古琴樣式的古籍。在存見的古琴中,最常見的為伏羲、仲尼、聯珠、落霞和月型等式樣,古琴型式雖多,但只是在項部和腰部向內彎曲上有所不同而已。宋代以來,琴制由大漸趨狹小。一般說來,《太古遺音》琴制為中琴,唐琴屬於大琴二列。我國制琴歷史極為悠久。唐、宋是古琴製作的黃金時代,出現了許多造型美觀、工藝精巧、音響宏亮、音色優美的珍品。「太古遺音琴」出現於晚唐,長122厘米,額寬22厘米,尾寬14厘米,背面龍池上方刻行書「太古遺音」,池下刻篆書「清和」印。曾由已故山東琴家詹澄秋珍藏。古琴音樂主要受儒家中正和平、溫柔敦厚、「德音之謂樂」和道家順應自然、大音希聲、清微淡遠等思想的影響。
卷軸畫:
在中國繪畫史上,魏晉南北朝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全國長期戰亂,南北對峙,朝代頻頻更迭,卻使當時的學術思想格外活躍,並促進了藝術的發展。這一時期的石窟壁畫、墓室壁畫、石刻、磚刻以及漆畫等都已蔚然可觀,出現了開宗立派的專業畫家、書法家,而且,作為奠立中國繪畫理論基礎的「傳神傳」、「六法論」也在這一時期提出。在繪畫上,被尊為畫祖的顧愷之和他的卷軸畫最具有代表性。
書法:
書法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中國漢字是勞動人民創造的,開始以圖畫記事,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演變成了當今的文字,又因祖先發明了用毛筆書寫,便產生了書法,古往今來,均以毛筆書寫漢字為主,至於其他書寫形式,如硬筆、指書等,其書寫規律與毛筆書寫規律相比,並非迥然不同,而是基本相通。基於索本求源(指甲骨文之後),這里重點介紹毛筆書寫漢字的規律。只要我們對書法有了「狹義」的理解,那麼對領會「廣義的書法」也會大有裨益。
山水畫:
五代南唐有位著名畫家叫董源.董源中國五代南唐畫家。一作董元,字叔達,江西鍾陵(今江西南昌附近)人,自稱「江南人」。生卒年不詳,主要活動在南唐中主(934~960)時期。事南唐主李璟時任北苑副使,故又稱「董北苑」,南唐亡後入宋。
董源不僅以畫山水見長,也能畫牛、虎、龍及人物。作為山水畫家,董源也是不專一體的。宋人稱許其大設色山水景物富麗,宛有李思訓風格。但其最有獨創性而且成就最高的是水墨山水。他運用披麻皴和點苔法來表現江南一帶的自然面貌,神妙地傳寫出峰巒晦明、洲渚掩映、林麓煙霏的江南景色。他用筆甚草草,近視幾不類物象,遠觀則景物粲然,在技巧上富有創造性。他的名作《夏景山口待渡圖》和《瀟湘圖》,將夏天江南的丘陵,江湖間草木暢茂、雲氣滃鬱的特定景色表現得淋漓盡致。其筆墨技法是與他所表現的特定景色充分適應的。
陶器:
陶器是指以粘土為胎,經過手捏、輪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後,在800—1000℃高溫下焙燒而成的物品,坯體不透明,有微孔,具有吸水性,叩之聲音不清。陶器可區分為細陶和粗陶,白色或有色,無釉或有釉。品種有灰陶、紅陶、白陶、彩陶和黑陶等。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獨特的藝術風格。早在商代,就已出現釉陶和初具瓷器性質的硬釉陶。陶器的表現內容多種多樣,動物、樓閣以及日常生活用器無不涉及。陶器的發明是人類文明的重要進程--是人類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創造出來的一種嶄新的東西。從河北省陽原縣泥河灣地區發現的舊石器時代晚期的陶片來看,在中國陶器的產生距今已有11700多年的悠久歷史。
青銅器:
主要指先秦時期用銅錫合金製作的器物,簡稱「銅器」。包括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樂器、車馬飾、銅鏡、帶鉤、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流行於新石器時代晚期至秦漢時代,以商周器物最為精美。最初出現的是小型工具或飾物。夏代始有青銅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銅器品種已很豐富,並出現了銘文和精細的花紋。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銅器發展的鼎盛時期,器型多種多樣,渾厚凝重,銘文逐漸加長,花紋繁縟富麗。隨後,青銅器胎體開始變薄,紋飾逐漸簡化。春秋晚期至戰國,由於鐵器的推廣使用,銅制工具越來越少。秦漢時期,隨著瓷器和漆器進入日常生活,銅制容器品種減少,裝飾簡單,多為素麵,胎體也更為輕薄。中國古代銅器,是我們的祖先對人類物質文明的巨大貢獻,雖然從目前的考古資料來看,我國銅器的出現,晚於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但是就銅器的使用規模、鑄造工藝、造型藝術及品種而言,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的銅器可以與中國古代銅器相比擬。這也是中國古代銅器在世界藝術史上佔有獨特地位並引起普遍重視的原因之一。
瓷器:
中國是世界上率先發明瓷器的國家,為人類歷史寫下了光輝的一頁。瓷器的發明,堪稱我國的「第五大發明」,它在技術和藝術上的成就,傳播到世界各國,並深刻影響了其陶瓷和文化的發展,為我國贏得「瓷器之國」的盛譽。
中國是瓷器的故鄉,中國瓷器的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詞也有"中國"的意思。大約在公元前16世紀的商代中期,中國就出現了早期的瓷器。因為其無論在胎體上,還是在釉層的燒制工藝上都尚顯粗糙,燒制溫度也較低,表現出原始性和過渡性,所以一般稱其為"原始瓷"。
「瓷器」的發明始於漢代,至唐、五代時漸趨成熟;至宋代為瓷業蓬勃發展時期,定、汝、官、哥、均等窯。名重千古;元代青花和釉里紅等新品迭出;明代繼承並發展了宋瓷傳統,宣德。成化窯製品,尤為突出;清代風格古雅渾朴,比前時稍遜,卻勝在精巧華麗、美妙絕倫,康熙、雍正、乾隆時所制器物,更是出類拔萃,令人叫絕。
孔子: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漢族。英文:Confucius,KungTze。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文化名人。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載於《論語》及《五經》中。
孔子兄弟排行第二,所以也有人稱之為「孔老二」。春秋後期魯國人。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歷八月二十七日)生於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南的魯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農歷二月十一日)逝世,享年72歲,葬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孔子他的祖先是宋國貴族,大約在孔子前幾代就沒落了。孔子年輕時做過幾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從事教育,相傳所收弟子多達三千人,其中賢人72,教出不少有知識有才能的學生,「桃李滿天下」就出自此處。孔子任魯國司寇;後攜弟子周遊列國;最終返回魯國,專心執教。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上,對華夏民族的性格、氣質產生最大影響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千古聖人」,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並且被後世尊為至聖(聖人之中的聖人)、萬世師表。因父母曾為生子而禱於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詩》、《書》,定《禮》、《樂》,序《周易》,作《春秋》。
春秋戰國服飾:
春秋戰國服飾(公元前770~前221)春秋戰國時期織綉工藝的巨大進步,使服飾材料日益精細,品種名目日見繁多。河南襄邑的花錦,山東齊魯的冰紈、綺、縞、文綉,風行全國。工藝的傳播,使多樣、精美的衣著服飾脫穎而出。春秋戰國時期,不僅王侯本人一身華服,從臣客卿也是足飾珠璣,腰金佩玉,衣裘冠履,均求貴重。
論語:
《論語》首創語錄之體。漢語文章的典範性也發源於此。《論語》一書比較忠實地記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論語》共二十篇。儒家創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禮」、「義」。
《論語》一書名的含義為:主要將孔子及其弟子的許多言論論纂起來,其次還包括記錄他們不少的社會實踐活動。
《論語》共分二十篇,每篇的篇名大都由該篇第一章的前幾個字附加順序數來構成,每篇由若干章組成,從表面上看似篇與篇、章與章並不存在必然的聯系,但實質上卻為渾然一體。
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後,孔子的思想就被確定為至尊的地位。孔子的思想在中國歷史上的影響極其深遠廣大,他的思想幾乎滲透到了中國歷史的每一個領域。
我國自漢朝以來,由孔子創造的儒家學說就成為一直是在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思想。儒家學說對於我國社會的鞏固、發展和延續起到過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深深地滲透並影響於我國的政治、經濟、哲學、文學、史學、藝術、民俗等等文化思想領域,它規定了我國文化的特質,造就了我們民族的風骨,塑造了我們民族的精神面貌。
竹簡:
戰國至魏晉時代的書寫材料。是削製成的狹長竹片(也有木片),竹片稱簡,木片稱札或牘,統稱為簡,現在一般說竹簡。均用毛筆墨書。冊的長度,如寫詔書律令的長三尺(約67.5cm),抄寫經書的長二尺四寸(約56cm),民間寫書信的長一尺(約23cm)。在湖南長沙、湖北荊州、山東臨沂和西北地區如敦煌、居延、武威等地都有過重要發現,其中居延出土過編綴成冊的東漢文書。
竹簡多用竹片製成,每片寫字一行,將一篇文章的所有竹片編聯起來,稱為「簡牘」。這是我國古代最早的書籍形式,用於書寫文字的木片稱木牘,多用於書寫短文。古代竹簡也是可以用現代工藝來進行體現的。
提線木偶:
根植於歷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提線木偶戲古稱「懸絲傀儡」,又名「絲戲」,民間俗稱「嘉禮」,乃流行於閩南語系地區的古老珍稀戲種,數百年形成了一套穩定而完整的演出規制和700餘出傳統劇目。
在全國各類木偶戲中,泉州提線木偶戲又是唯一仍有自己劇種音樂「傀儡調」的戲種,至今仍完整地保存將近300支曲牌旋律曲調及南鼓(壓腳鼓)、鉦鑼等古樂器。
泉州提線木偶形象結構完整,製作精美,尤其是木偶頭的雕刻、粉彩工藝,獨具匠心,巧奪天工,泉州木偶頭輪廓清晰,線條洗練,繼承了唐宋雕刻、繪畫風格,當代木偶頭製作,在師承的傳統技藝基礎上,更側重於誇張與變形,尤為強調性格化和表現力,乃馳名中外的民間工藝珍品。
泉州提線木偶形象,一般都系有16條以上,甚至多達30餘條纖細懸絲,線條繁多,操弄復雜,與我國多數傳統木偶戲相比,技巧表演難度最高。
京劇:
京劇,也稱「皮黃」,由「西皮」和「二簧」兩種基本腔調組成它的音樂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調(如柳子腔、吹腔等)和崑曲曲牌。它形成於北京,時間是在1840年前後,盛行於20世紀三、四十年代,時有「國劇」之稱。現在它仍是具有全國影響的大劇種。它的行當全面、表演成熟、氣勢宏美,是近代中國戲曲的代表。中國京劇是中國的「國粹」,已有200年歷史。京劇之名始見於清光緒二年(1876)的《申報》,歷史上曾有皮黃、二黃、黃腔、京調、京戲、平劇、國劇等稱謂,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安徽四大徽班進京後與北京劇壇的崑曲、漢劇、弋陽、亂彈等劇種經過五、六十年的融匯,衍變成為京劇,是中國最大戲曲劇種。其劇目之豐富、表演藝術家之多、劇團之多、觀眾之多、影響之深均為全國之冠。京劇是綜合性表演藝術。即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為一體、通過程式的表演手段敘演故事,刻劃人物,表達"喜、怒、哀、樂、驚、恐、悲"的思想感情。角色可分為:生(男人)、旦(女人)、凈(男人)、丑(男、女人皆有)四大行當。人物有忠奸之分、美醜之分、善惡之分。各個形象鮮明、栩栩如生。
崑曲:
崑曲(原應為「昆」),是我國古老的戲曲聲腔、劇種,原名「崑山腔」或簡稱「崑腔」,清朝以來被稱為「崑曲」,現又被稱為「昆劇」。崑曲的伴奏樂器,以曲笛為主,輔以笙、簫、嗩吶、三弦、琵琶等(打擊樂俱備)。崑曲的表演,也有它獨特的體系、風格,它最大的特點是抒情性強、動作細膩,歌唱與舞蹈的身段結合得巧妙而和諧。
⑤ 2011上海書展簽售有哪些言情小說家在內
國際數學大師丘成桐、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李學勤、200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勒克萊齊奧(法國)、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賽娟作為組委會特邀嘉賓出席開幕式,著名學者易中天、周國平、錢文忠和作家何建明、王小鷹將在「書香中國」閱讀論壇亮相;愛爾蘭小說大師托賓,英國著名作家溫特森,日本新銳作家島田雅彥,內地著名作家王安憶、格非、張悅然,港台地區著名作家駱以軍、董啟章、葛亮,都將攜新作出席上海國際文學周活動。張維為、江曉原、羅崗、陳村、陳丹燕等學者和中青年作家將舉行多場「書香·上海之夏」講座;梅子涵、曹文軒、秦文君、張秋生、沈石溪等兒童文學作家將出席上海國際童書嘉年華的系列活動。
⑥ 文學周刊有哪些題材可以寫作文
我眼中的魯迅 在我眼中,魯迅就象一個舊式的熱水瓶——外具一對冷眼,內蘊一腔熱血。 記得,年少的我,曾經迷戀巴金那過人的真摯,屠格涅夫那精緻的憂傷,冰心那欲語又停留的柔婉,三毛那浪跡天涯的寂寞,席慕容那韻隨情發的優美,普希金那奪人心魂的熱烈。然而現在,我卻迷戀上了以前並不太喜歡的魯迅先生。以前總覺得魯迅先生太過尖刻,一點也不寬容,又冷又硬的。現在隨著閱讀的深入,年事日長,我這才驚覺:那一副冷峻表面內聚著何等的熱肚腸! 沒錯,魯迅先生對於他的論敵一個也不寬恕的態度的確是又冷又硬,對於國民的劣根性的態度的確又冷又硬,對於千夫指的態度的確又冷又硬,可這不正說明魯迅先生的立場之堅定,愛憎之分明嗎?更何況是那些顛倒黑白,混淆是非的有惡意的閑言,他憑什麼要寬恕?當然更重要的是他在痛恨之餘,甚至在絕望之至時仍熱切地希望能改變現狀,改造國民的劣根性,將中國引向光明的境地。因此他就算是寫小說,也不忘使中國人民覺悟起來,「改良這人生」,因此小說的取材,「多采自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意思是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或為革命的前驅搖旗吶喊助威,讓他們不至於那麼孤立無助。(《吶喊》自序語)更不用說那些「如匕首,如投槍」似的刺向敵人心臟的雜文了。由此可見,他的大憎正是源於他的大愛,對於陷入水深火熱的人民的愛,對於病入膏肓的祖國的愛,對於瀕臨絕境的中華民族的愛! 有了這番理解之後,在我眼中,魯迅先生不再是尖酸刻薄的,而是深刻的。唯其深刻,才顯其犀利,凝重,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的文風;唯其深刻,才見其揭露批判國民的劣根性時的一針見血,入木三分;唯其深刻,才能寫出「如匕首,如投槍」式的文章直刺敵人的心臟;唯其深刻,才會使他擁有血薦軒轅的滿腔熱血,俯首甘為孺子牛……也正因其深刻,才會在其文中顯怒目金剛式的大愛大憎! 在我的眼中,魯迅先生又是軒昂不屈的。唯其不屈,才會招來更多的忌恨與敵視,遭遇更多的明槍暗箭,成為眾矢之的;唯其不屈,才難以從他那裡找到絲毫的奴顏與媚骨;唯其不屈,才能在萬馬齊喑的世界裡樹起一座豐碑,成為中國的脊樑!唯其不屈,才能在積貧積弱的舊中國里,撐起我們中華民族的大旗奮力吶喊,鑄就不屈的民族魂! 雖然我知道,無論我怎麼說,我眼中的魯迅永遠離真實的魯迅有距離,才疏學淺的我又怎能輕易把握魯迅作品中的精髓,了解魯迅本人呢?但我仍以自己擁有這次難得的精神之旅的經歷而自豪的。至少,我離真實的魯迅,已近了一些。
⑦ 元旦晚會開幕詞
主持人男:時光荏苒,青春在這里綻放,為了理想我們在這里摩拳擦掌
主持人女:歲月更迭,夢想依然燦爛,美好的理想在這里放飛。
主持人男:在這歡樂與微笑構成的舞台。
主持人女:在這笑聲與歌聲匯成的海洋。
主持人男:在這永恆與溫馨築就的聖地。
主持人女:今天大家在這里歡聚一堂。
合:共同迎接新年的曙光。
主持人男:這一刻是美好的,這一刻是溫馨的,這一刻是充滿激情的。
主持人女:伴隨著冬日裡溫暖的陽光。
(7)文學周開幕擴展閱讀
開幕詞由首部、正文和結束語三部分組成,各部分的項目內容與寫作要求如下:
首部。
包括標題、時間、稱謂三項。
標題。
一般由事由和文種構成,如《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開幕詞》;有的標題由致詞人、事由和文種構成,其形式是《×××同志在××××會上的開幕詞》;有的採用復式標題,主標題揭示會議的宗旨、中心內容,副標題與前兩種標題的構成形式相同,
如《我們的文學應該站在世界的前列——中國作家協會第四次會員代表大會開幕詞》;也有的只寫文種《開幕詞》。時間。標題之下,用括弧註明會議開幕的年、月、日期。
⑧ 北美華文文學論壇在哪裡開幕
6月23日,北美華文文學論壇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開幕。本次論壇為期一周,討論主題包括:北美華文作家作品研究、北美華文文學創作與傳播研究、北美華文文學歷史流變、北美華文文學未來發展、中西部美國華文文學研究等。
中國駐洛杉磯總領館文化參贊古今23日在論壇歡迎晚宴上表示,中國的語言、文字和文學是中國文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傳承中華文明的最重要載體。在世界范圍內用中文進行文學創作,是繼承和傳播中國文化的重要方式。
⑨ 開幕詞和閉幕詞為了表示活動的隆重,應盡量使用書面用語對么
錯誤。開幕詞和閉幕詞的語言應該通俗、明快、上口。篇幅要求簡短,內容切忌重復、啰嗦;語言要求口語化、富有感情色彩。
開幕詞的主要特點是宣告性和引導性。不論召開什麼重要會議,或開展什麼重要活動,按照慣例,一般都要由主持人或主要領導人致開幕詞,這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程序,標志著會議或活動的正式開始。
閉幕詞其內容一般是概述會議所完成的任務,對會議的成果作出評價,對會議的經驗進行總結,對貫徹會議精神提出要求和希望。
(9)文學周開幕擴展閱讀
開幕詞由首部、正文和結束語三部分組成,各部分的項目內容與寫作要求如下:
首部。
包括標題、時間、稱謂三項。
標題。
一般由事由和文種構成,如《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開幕詞》;有的標題由致詞人、事由和文種構成,其形式是《×××同志在××××會上的開幕詞》;
有的採用復式標題,主標題揭示會議的宗旨、中心內容,副標題與前兩種標題的構成形式相同,如《我們的文學應該站在世界的前列——中國作家協會第四次會員代表大會開幕詞》;也有的只寫文種《開幕詞》。時間。標題之下,用括弧註明會議開幕的年、月、日期。
稱謂。
一般根據會議的性質及與會者的身份確定稱謂,如「同志們」、「各位代表、各位來賓」、「運動員同志們」等。
正文。
包括開頭,主體和結尾三部分
⑩ 小說散文有關襄陽
湖北襄陽擁有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也與唐詩有著不解之緣。古代不少詩人都出生於此,更有許多著名詩人在此寫下了大量膾炙人口的詩篇,至今仍閃耀著奪目的光芒。為繁榮文學創作、弘揚唐詩文化,7月18日至20日,由中國作協和中共湖北省委宣傳部主辦,襄陽市委、市政府和中國作家出版集團承辦的「中國文學周·唐詩論壇」在襄陽舉行。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白庚勝,中共湖北省委常委、襄陽市委書記王君正,作家出版社社長葛笑政及來自全國和省內的數十位作家、評論家、詩人參加活動。在「中國文學周·唐詩論壇」開幕式上,「築中國夢·抒襄陽情」徵文頒獎典禮同期舉行。據悉,這項主題文化活動啟動以來,吸引了近百位作家、詩人到襄陽創作采風,創作了許多具有襄陽元素的文學作品。此次徵文共收到小說、散文、詩歌和報告文學等作品3672篇,經專家評委會分類評審,張曉萍的小說《趙記清湯》、謝倫的散文《襄陽,我的私人影像》、梨鄉客的詩歌《襄陽的風雅頌》獲得一等獎,另有16件二等獎、34件三等獎、97件優秀獎作品脫穎而出。活動現場,作家出版社向襄陽市捐贈了1萬冊新出版的文學書籍,詩歌愛好者舉行了唐詩吟誦活動。
作家出版社近期推出了長篇小說《家住漢江邊》,該書的首發式暨作品研討會在活動期間舉行,葉梅、胡軍、賀紹俊、邢春、程良勝、楊志學、蔣方舟等與會研討。《家住漢江邊》由襄陽市作協組織蔡詠梅、張德富、鎮艷蓉、葉知秋4位青年作家數易其稿、集體創作而成。這部反映南方農村題材的作品以漢江為故事背景,成功塑造了新時期農村幹部特別是年輕一代樂於奉獻、艱苦奮斗、創新創業的精神風貌。作品中的故事取材於襄陽的土地,兼具泥土的芬芳和漢水的情韻,鮮活有趣,生動感人。
此外,「中國文學周·唐詩論壇」期間還舉辦了一系列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活動。彭學明、唐曉渡、王家新分別為襄陽的文學愛好者作了文學專題講座,受到歡迎和好評。在「孟浩然田園詩詞論壇」上,由中國作協、中華詩詞學會、湖北文理學院和襄陽市作協共同倡導成立的「唐詩與襄陽論壇」正式落戶湖北文理學院。首屆孟浩然田園詩詞大賽創作獎、評論獎、新秀獎、優秀獎也在論壇上揭曉,羅輝、蔡世平等與會。「唐詩面對面」活動中,莫真寶、李輝耀、李叔德、高新偉等與當地詩歌愛好者就唐詩文化和詩詞創作進行了交流討論。活動期間還組織了采風考察活動,使作家們全面深入地感受到襄陽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各方面發展成就,積累了寫作素材,激發了創作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