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學經濟 » 勞動的經濟學概念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勞動的經濟學概念

發布時間: 2021-03-23 08:40:08

Ⅰ 關於勞動經濟學的一個概念--就是經濟學中是怎樣描述分工之間的替代性

通俗地講,標准就是工作的上手容易程度,這個和該工作的技術含量,以及對員工的素質要求都有關系.
而經濟學中描述分工的定義,還是推薦你去看亞當斯密的書,我手頭沒有,那裡面應該有準確的定義

Ⅱ 什麼是勞動-閑暇模型 勞動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裡面,經濟學家用勞動閑暇模型來解釋:為什麼隨著工資的增長,人們的勞動供給曲線是向後彎折的。這個內容在顯示偏好那個內容之下的,替代效應與收入效應的應用。閑暇與勞動是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面。勞動的報酬是工資,而閑暇的機會成本也是工資。當工資上升時,人們一方面會傾向於增加勞動供給,用勞動來代替閑暇,這是高工資給人們的激勵,被稱為替代效應:另一方面,工資上漲,那麼人們每小時所得的勞動報酬就相應增加,同樣的勞動時間人們有了更多的錢,因此又會傾向於減少勞動供給去享受更多的閑暇,被稱為收入效應。在這兩種效應的共同作用下,才會產生向後彎折的勞動供給曲線。

Ⅲ 勞動經濟學

勞動經濟學是研究勞動力市場中勞動力供給和勞動力需求各自影響因素以及相互作用關系的經專濟學分支屬。勞動經濟學的研究領域包括勞動力供給、勞動力需求、就業、工資、人力資本投資、失業、收入分配等。
中國勞動經濟學興起相對較晚,研究水平與國際同行存在著較大差距,國內專門從事這個學科研究的單位很少,不能適應於經濟建設的需求。隨著社會經濟轉型,中國正面臨著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就業、失業、勞動力市場發育等問題成為經濟生活中越來越重要的課題。

Ⅳ 談談你對勞動經濟學的理解

學術定義
勞動經濟學 labour economics
研究活勞動這一生產要素投入的經濟效益以及與此有關的社會經濟問題的經濟學科。其核心是如何以最少的活勞動投入費用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包括微觀經濟效益和宏觀經濟效益。

形成與發展
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產生和發展,勞資僱傭關系擴展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與此相聯系,勞工問題(包括工資失業、勞動時間、勞動條件、工傷事故與職業病婦女與童工勞動、勞資談判、罷工等)日益突出,勞工運動不斷發展。這是勞動經濟學賴以產生的社會背景。
19世紀中葉,勞工政策一詞開始在經濟學著作中出現。此後,許多資本主義國家都把勞工政策作為社會經濟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力圖通過一定的勞工政策來緩和勞資矛盾,以保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社會的穩定。勞工政策通常包括:工資標准及最低工資的制度,勞動時間的規定,社會保險和社會救濟,社會就業的指導,職業技術教育,勞動條件的監督,勞資糾紛的調解,工廠法、工會法、罷工法、勞資關系法,等等。
19世紀的一些空想社會主義者,對於資本主義的剝削制度進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對建立合理的社會制度提出各種設想,並進行改善勞工處境的實驗。科學社會主義的創始人馬克思、恩格斯在《資本論》、《英國工人階級狀況》等著作中,對資本主義制度下的勞工問題作了深刻的剖析,並對社會主義社會的勞動關系作出科學的預言。
20世紀初,一些專門研究勞動和勞工問題的經濟學著作相繼問世。美國管理學家F.W.泰羅(1856~1915)在工廠組織中進行勞動定額和以勞動定額為基礎的有差別計件工資制的實驗,並發表了《科學管理原理》(1911)等著作,對微觀勞動管理具有重大意義。1925年出版的美國S.布盧姆的《勞動經濟學》,包括就業、工資、勞資關系、勞工運動、勞動立法等主要內容。1929~1933年世界性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爆發,致使勞工問題極端尖銳化。此後,西方勞動經濟學有了較大發展。英國經濟學家J.M.凱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論和「非自願失業」概念的提出,對西方勞動經濟學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此外,西方現代管理方法的研究,例如行為科學、工效學等學科的發展,也不斷豐富著勞動經濟管理的內容。
蘇聯的勞動經濟學的形成晚於西方的勞動經濟學。它是一門研究社會勞動組織和勞動政策的學科。目前,蘇聯的勞動經濟學著重研究與勞動技術組織相聯系的勞動的社會組織,其內容主要包括勞動生產率、勞動力再生產、勞動計劃、勞動組織、勞動定額、勞動報酬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勞動經濟學在中國已得到了初步傳播1928年,日本北澤新次郎的《勞動經濟論》譯本在中國出版。1929年出版的陳達(1892~1975)的《中國勞工問題》一書,論述了中國勞工問題的歷史、現狀和解決途徑。1931年,朱通九的《勞動經濟》一書出版。朱通九認為,勞動經濟學是研究勞動者的經濟行為的科學。20世紀20年代以來,中國還出版了一批有關勞工問題的社會學著作與法學著作,在一定程度上充實了勞動經濟學的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蘇聯的勞動經濟學傳入中國。50年代初期至60年代中期,勞動經濟學在中國獲得了明顯的發展,有的高等院校建立了勞動經濟專業,政府有關部門和中華全國總工會建立了研究勞動經濟問題的機構。80年代以來,勞動經濟學在中國進一步獲得了長足的發展。

中國的勞動經濟學研究內容
在社會主義條件下,中國的勞動經濟學的研究內容主要是:
①勞動力再生產。包括勞動力的簡單再生產與擴大再生產。
②勞動力的供給與需求。包括勞動力資源的人口基礎,勞動力的結構,勞動力供求的短期平衡和長期平衡。
③勞動就業。包括就業的宏觀經濟目標和宏觀社會目標,就業與勞動生產率的關系,就業與工資的關系,待業及其類型,就業前培訓和就業後培訓。
④勞動力的宏觀管理。包括勞動力的合理流動,勞務市場及其管理,勞動力管理體制。
⑤勞動力的微觀管理。包括勞動的分工與協作,勞動組織與人員配備,勞動定額與勞動計量,勞動環境與人體保護。
⑥工資。包括影響工資的因素,工資職能,工資形式,工資水平,貨幣工資與實際工資,最低工資與最高工資,工資差別。
⑦勞動保險中的經濟問題。包括疾病、工傷、老年退休等社會保險中的經濟問題。
⑧勞動效率。包括影響勞動效率的因素,提高勞動效率的途徑,微觀勞動效率與宏觀勞動效率及其相互關系。
但是,也有的學者認為:由於勞動經濟學是在政治經濟學的基礎上產生的一門具體經濟科學,它應研究生產關系中直接與勞動有關的部分,即研究生產關系中的勞動關系。這種勞動關系包括勞動力與生產資料的結合方式、勞動的分工與協作形式、對勞動者分配個人消費品的形式等主要內容。

Ⅳ 勞動經濟學與人力資源管理概念

人力資源管理:為了實現既定的目標,採用計劃、組織、領導、監督、激勵、協調、控制等有效措施和手段,充分開發和利用人力資源所進行的一系列活動的總稱。

勞動經濟學:研究市場經濟制度中的勞動力市場現象及勞動力市場運行規律的科學。微觀:研究勞動關系和其發展規定的學科;宏觀:國民收入的經濟行為和其產生的後果。

Ⅵ 勞動經濟學主要學什麼的

勞動經濟學是研究勞動關系及其發展規律的科學。勞動經濟學作為經濟學的一門分支學科,和政治經濟學、生產力經濟學、部門經濟學及其他專業經濟學有著密切的聯系

Ⅶ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裡面的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的概念怎麼理解

政治經濟學定義了勞動的二重性: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
具體勞動是指人們的實際勞動,而抽象勞動是指人們勞動產生價值的過程。
具體勞動創造了商品的使用價值,抽象勞動是將價值凝結在了商品之中。
簡單來說就是,具體勞動創造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形成價值。
使用價值是不同質的,無法衡量,而商品之所以可以進行交換,是因為商品內在的價值是同質的,可以衡量,因而可以進行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