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文學的鑒賞讀後感
中國文學的鑒賞
袁行霈
一 滋 味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文學鑒賞離不開對語言的咀嚼和玩味。讀懂是第一步,但僅僅讀懂還不夠,要能欣賞語言的巧妙、語言的美。中國有句成語叫「咬文嚼字」,似乎有點貶義。但文學鑒賞不能不學會「咬文嚼字」。元遺山《與張中傑郎中論文詩》雲:「文須字字作,亦要字字讀,咀嚼有餘味,百過良未足。」這是文學鑒賞的經驗之談。
閱讀文學作品可以藉助字典、辭典,然而字典、辭典只解釋字詞的意思,不可能把它的滋味告訴讀者。一般的注本也不過是注出詞義、典故。隱藏在語言深層的情韻,附著在詞語之上的色彩,未必能藉助工具書和注釋得到。這只有通過自己大量的閱讀,反復的玩味,才能逐漸體會。
例如「白日」,辭典注曰「太陽」。但熟悉古典詩歌的人都會感到這個詞以「白」形容「日」,似乎強調了「日」的亮度;左思說:「皓天舒白日,靈景耀神州。」鮑照說:「白日正中時,天下共明光。」「白日」是「太陽」,但是經過詩人反復使用後,它已帶有一種光芒萬丈的氣象。王之渙的《登鵲雀樓》一開頭說「白日依山盡」,雖然寫的是夕陽,但因用了「白日」這兩個字,仍給人以輝煌燦爛的感覺。
又如「東籬」,陶淵明《飲酒》詩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家院子東邊有一道籬笆,下邊種著菊花,這本是普通的田家景色。可是因為陶淵明是一位著名隱士,菊幾乎成了他的化身,所以連帶著「東籬」也有了遠離塵俗的意味。
再看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落花時節」四字既點明時令,又暗喻李龜年和自己兩人的遭遇,還暗喻唐王朝的局勢,含蓄蘊藉,大可玩味。
《論語·雍也》說:「伯牛有疾,子問之,自 脂執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斯疾,重復一個「斯」字,孔子那種愛惜悲痛的心情充分地傳達了出來。
《世說新語》記載名士的言談舉止十分生動,如《文學》篇中,「了不長進」四字就很傳神,特別是那個「了」字,耐人尋味。
支道林初從東出,住東安寺中。王長史宿構精理,並撰其才藻,往與支語,不大當對。王敘致作數百語,自謂是名理奇藻。支徐徐謂曰:「身與君別多年,君義言了不長進。」王大慚而退。
小說戲曲中的詞語,也有一些值得玩味的。《紅樓夢》第四十四回,賈母罵賈琅:「下流東西,灌了黃湯,不說安分守己的挺屍去,倒打起老婆來了。」「黃湯」就是「黃酒」,但用「黃場」往往有貶義。如《水 濟》第十四回:「畜生!你卻不徑來見我,且在路上貪噇這口黃湯。我家中沒得與你吃,辱沒殺人!」元雜劇《硃砂擔》第一折有:「我則是多吃了那幾碗黃湯,以此趕不上他。」不該喝酒而喝了,酒後闖了禍,這時不用「黃酒」而用「黃湯」,別有一種趣味。
「沒嘴的葫蘆」,比喻不多講話的人。葫蘆這比喻使人聯想到憨厚的樣子,再加上「沒嘴」,這印象就更強烈了。《紅樓夢》第七十八回:「襲人本來從小兒不言不語,我只說是沒嘴的葫蘆。既是你深知,豈有大錯誤的?」《西遊記》第三十八回:「他就是個沒嘴的葫蘆,也與你滾上幾滾。」元雜劇《蝴蝶夢》第二折:「渾身是口怎麼支吾,恰似個沒嘴的葫蘆。」將這些例句互相對照,覺得更有意思。
又如《紅樓夢》第七回秦可卿的弟弟秦鍾初次與寶玉相見,鳳姐也在場。當秦鍾向鳳姐作揖問好時,「鳳姐喜的先推寶玉,笑道:『比下去了!』便探身一把攜了這孩子的手,就命他身傍坐了。」這一段里「比下去了」四個字極其傳神。除表示鳳姐喜歡秦鍾以外,還可看出鳳姐對寶玉的愛。鳳姐總以為別人都不及寶玉,經常拿別人和寶五相比,以往沒有人可以比得上他,如今這秦鍾一來就把寶玉「比下去了」。一個潑辣女人的形象立刻出現在讀者眼前。
《水滸傳》第三回寫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魯達聽罷,跳起身來,拿著那兩包腰子在手裡,睜眼看著鄭屠說道:『灑家特的要消遣你!』把兩包臊子劈面打將去,卻似下了一陣『肉雨』。」這「肉雨」二字,金聖嘆批曰:「千古奇文。」李卓吾批曰:「『肉雨』二字懲地形容,從未經人道過。」袁無涯批曰:「『肉雨』二字俗而典,莽而趣,便生後拳頭雨點之根。」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語言的功能是很奇妙的。然而語言的表現力又是有限的,即使是語言大師也常常遇到語言表達的苦惱。中國的文學家深知「言不盡意」的道理,所以特別注重語言的啟發性和暗示性,把那些微妙的意味寄諸言外,追求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中國文學的鑒賞,要從語言入手,但不要被語言所局限,應當從言內到言外,品嘗那些言外的滋味。
二 意 境
意境是作家的主觀情意與客觀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讀者沉浸其中的想像世界。詩、賦、詞、曲、小說、散文、駢文等各種文學體裁,以及繪畫、音樂等藝術種類都可以創造出意境。注重意境的創造,是中國文學藝術共同的特點。
意境的形成,有賴於作家的主觀情意與客觀物象二者的交融。或情隨境生;或移情入境;或體貼物情,物我情融。有時意境很快就達到鮮明清晰的地步,有時需要在初始之境的基礎上深化、開拓。《漫 叟詩話》說:杜甫的《曲江對酒》中的兩句詩,原作「桃花欲共楊花語,黃鳥時兼白鳥飛」,後改為「桃花細逐楊花落,黃鳥時兼白鳥飛」。改了三個字,意境遂大不相同。此詩是杜甫乾元元年在長安任拾遺時所作,他對肅宗既懷有幻想,又感到失望。久坐江畔,一種寂寞無聊之感襲上心來。「桃花欲共楊花語」,偏於想像,意境活潑,與此時之心情不合。改為「桃花細逐楊花落」,偏於寫實,意境清寂,正好表現久坐無聊的心情。
詩詞中鮮明的富於啟示性的意境不勝枚舉。「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陶淵明《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王維《漢江臨眺》)「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李白《金鄉送韋八之西京》)「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杜甫《後出塞》其二)「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韋應物《滁州西澗》)「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馮延巳《遏金門》)「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歐陽修《生查子元夕》)「斜陽外,寒鴉數點,流水繞孤村。」(秦觀《滿庭芳》)「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陸游 陸安春雨初霧》)這些詩句,我們反復體味,即可進入那意境之中,獲得美的享受。
有些抒情寫景的散文和駢文,也有詩的意境。王勃的《滕王閣序》、柳宗元的《水州八記》、蘇拭的前後《赤壁賦》等等,自不待言。即使是先秦諸子散文,如《論語》也有一些詩一樣的片段。其《先進》篇中,子路、曾哲、冉有、公西華侍坐章,孔子讓他們各言其志,其他幾個人都是直截了當地述說,只有曾哲是借一段描述性的語言來表達的: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害,詠而歸。
這段文字就頗有意境。
戲曲有沒有意境呢?也有。王國維說元雜劇之妙,「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何以謂之有意境?曰:寫情則沁人心脾,寫景則在人耳目,述事則如其口出是也。」(《宋元戲曲考》)戲曲中的曲詞尤其注重意境的表現。有些曲詞善於描摹景物,烘托氣氛,抒寫人物的內心活動,如王實甫《西廂記》里《長亭送別》一折中的兩支曲子:
[正宮]〔端正好]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收尾]四圍山色中,一鞭殘照里。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
小說有沒有意境呢?也有。如《聊齋志異》中的《綠衣女》,寫書生於璟在廟里讀書,夜間忽有一女子在窗外贊曰:「於相公勤讀哉!」於方疑思間,女已推扉笑入。綠衣長裙,婉妙無比。於生愛之,遂與寢處。女妙解音律,歌聲動耳搖心。一夕,女走後於生聽到她呼救的聲音,聲在檐間,一大蜘蛛捉一物,哀鳴聲嘶。於破網挑下,則一綠蜂將斃。「捉歸室中,置案頭。停蘇移時,始能行步。徐登硯池,自以身投墨汁,出伏幾上,走作『謝』字。旋展雙翼,已乃穿窗而去。自此遂絕。」整篇小說都富有詩意,而末段尤有意境。
中國文學的創作既注重表現意境,文學的鑒賞當然也應該力求感受和進入意境。當我們讀著那些意境深遠的作品時,可能暫時忽略了周圍的一切,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整個心靈沉浸在想像的世界之中。有時是自己過去的審美經驗被喚起,並和詩人取得共鳴。有時彷彿心靈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對宇宙和人生得到新的理解。有時會感到超越了故我,在人格上和智力上走向更加光明和智慧的境地。
怎樣才能進入文學作品的意境呢?必須馳騁自己的想像和聯想,由此及彼,由表及裡。詩歌鑒賞需要運用想像和聯想,已無須贅言,這里只講講戲曲的鑒賞。中國戲曲的表演有很強的虛擬性,乘車盪舟,騎馬作戰,扣門登樓,各種各樣的動作都是由演員通過虛擬的方式加以表現,舞台上並沒有真實的布景。那山山水水,干軍萬馬,都要由觀眾自己去想像。而在讀劇本的時候,眼前不但沒有布景,而且沒有演員,所見到的只是紙上的文字。讀者要藉助這些文字想像出舞台的情景,讓死的文字一個個活起來,變成一些生動的場景。這樣才能進入它的意境。
三 寄 托
中國文學本有托物言志的傳統,《論語·子罕》說:「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借松柏表現堅貞的人格。《離騷》里的美人香草,寄託了詩人高尚的情操。有些作家不敢或不願把自己的政治見解明白說出,也常常隱去真意,而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在那些題為「詠懷」「詠史」「感遇」「感懷」的作品中,不少是這樣的。因此鑒賞中國文學,必須注意有無寄託,如果有寄託,就要進一步弄清是什麼寄託,透過表層的意象,體察作者真正的思想感情。如李商隱的《回中牡丹為雨所敗》其二: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玉盤進淚傷心數,錦瑟驚弦破夢頻。萬里重陰非 舊圃,一年生意屬流塵。前溪舞罷君回顧,並覺今朝粉態新。
這首詩以為雨所敗的牡丹象徵自己,詠物和抒情融合在一起,曲折而細膩地表現了自己不幸的遭遇。又如元代詩人王冕的《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
王冕筆下這株白梅高潔絕俗,而又不孤芳自賞,它願意把自己的清香貢獻出來,以加快春天的到來,寄託了詩人的理想。
在散文中有寄託的作品也不少見。韓愈的《雜說》四(《馬說》)借著不為人知的千里馬寄託了寒士的不平。周敦頤的《愛蓮說》,以「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寄託自己的情懷,都是顯而易見的例子。
然而,我們應該避免穿鑿附會,把那些並無寄託的作品說成是比興寄託之作。這只能破壞鑒賞的趣味而無助於對作品的理解。漢儒對《詩經》的解說就犯這個毛病。例如《關眼》明明是一首情歌,卻被解釋為「後紀之德也」。清代陳沆用漢儒解詩的方法,箋釋漢代至唐代的詩歌,也有不少穿鑿附會之處,如漢樂府《上邪》: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陣陣夏雨雪,天地合, 乃敢與君絕。
陳沆說:「此忠臣被讒自誓之詞!」顯得迂腐可笑。
四 博 采
中國文學的鑒賞,需要深厚的文化修養。博採中國文化各個領域的知識,可以提高鑒賞的能力。例如詩歌的鑒賞,可以借鑒繪畫、書法理論的地方就很多。清代王原祁論山水畫說,用筆須「毛」,蔡 豈論書法藝術講究「澀」,詩歌評論家論詩歌藝術講到「拙」,我們可以互相印證。葉燮《原詩》論漢魏之詩說:「其工處乃在拙,其拙處乃在工。」陳師道《後山詩話》評劉禹錫的一首詩說:「語雖拙而意工。」袁枚《隨園詩話》說:「詩宜朴不宜巧,然必須大巧之朴;詩宜淡不宜濃,然必須濃後之淡。」畫家所謂「毛」,書家所謂「澀」,詩家所謂「拙」,其中的道理是相通的。
中國傳統的藝術講究一個「虛」字,虛處見實。畫家往往在畫面上留出大片空白,讓觀畫的人自己去想像補充。清初畫家 宣重光《畫簽》說:「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書家和篆刻家講究「字畫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常計白以當黑,奇趣乃出」。中國文學追求言外之意,正是虛處見實,計白當黑,讓讀者在無字之處看出字來,進而領悟作品的情趣。如果對中國的繪畫藝術、書法藝術、篆刻藝術有所了解,就會有助於對中國文學的鑒賞。
❷ 中國文學作品賞析
巴金的《家》,高覺慧(老三)三兄弟為主的表現當時進步青年的彷徨與對封建家庭的斗爭,這本書借鑒了《紅樓夢》的寫法,以高覺慧和鳴鳳的戀情以及高覺新與瑞鈺、梅芬之間的感情糾葛作為情節發展的主線,來寫高公館由衰而亡的過程。《家》《春》《秋》是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很有閱讀價值。
❸ 文學欣賞的角度
文學欣賞的角度:作家在進行文學作品創作時,總是會用到多種修飾方式,包括語言修辭的運用、語言句式的變化等。正是由於文學作品中語言表現形式的多樣化,才賦予了文學作品不同的情感表達。
在進行文學作品賞析時,也要嘗試從語言角度進行分析,只有透過字里行間的"表象",才能更加深刻地把握文學作品中包含的思想情感和更深層次的意境,進而達到與作者的情感共鳴,感受文學作品所帶來的熏陶和感染。
文學欣賞對作品語言符號的解讀獲得審美愉悅和精神滿足,分為感知、體味、領悟三個階段,具有差異性和一致性、確定性與不確定性。
(3)中國文學的鑒賞擴展閱讀:
文學欣賞的過程中,作為文學欣賞主體的欣賞者,自始至終都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調動自己思想、文化方面的修養以及生活經驗等各個方面的儲備,並藉助於聯想、想像等形象形象思維方法,由此展開對文學作品的欣賞。
欣賞者在欣賞過程中並非被動依賴於文學作品的既有現實,毫無作為地兼收並蓄,而是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在自己生活經驗和社會閱歷的基礎上,運用聯想、想像等形象思維能力,對文學作品中的人、事進行藝術再創造。
但欣賞者的審美絕不能離開作品為其提供的客觀基礎,不能歪曲文學作品的基本性質、作品形象的性格特徵等。文學欣賞是這種強烈的主觀性與欣賞客體對主觀性的制約相統一的過程。
❹ 中國文學名篇鑒賞的作者簡介
劉乃昌,山東省滕州市人。1930年6月24日生於山東省滕縣。1953年畢業於山東大學中文系。留校後考取杭州大學研究生,師從夏承燾先生,專治詞學與兩宋文學。1959 年畢業於杭州大學古典文學研究班。1959年到曲阜師范大學任教,歷任副教授、教授、《齊魯學刊》主編、文學研究所所長、中國韻文學會第一屆常務理事,山東古典文學研究會第一屆常務理事,山東省古典文學研究會第一屆副會長等。後調任山東大學文學院教授。196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著有《蘇軾文學論集》、《辛棄疾論叢》、《姜夔詩詞選注》,編有《蘇軾選集》。
❺ 有個中國文學作品賞析電視
你可以看百家講壇
❻ 中國小說欣賞文學常識
1. 第一位女詩人是:蔡琰(文姬)
2. 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
3. 第一部詞典是:爾雅
4. 第一部大網路全書是:永樂大典
5. 第一部詩歌總集是:詩經
6. 第一部文選:昭明文選
7. 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
8. 第一部神話集:山海經
9.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說集:世說新語
10.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說集:搜神記
11. 第一部語錄體著作:論語
12. 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是:春秋
13. 第一部斷代史:漢書
14. 第一部兵書:孫子兵法
15. 文章西漢兩司馬:司馬遷。司馬相如
16. 樂府雙璧:木蘭詞 孔雀東南飛,加上《秦婦吟》為.......
.. 17. 史學雙璧:史記 資治通鑒
18. 二拍:初刻拍案驚奇 二刻拍案驚奇 (凌濛初)
19. 大李杜:李白 杜甫 小李杜:李商隱 杜牧
20. 中國現代文壇的雙子星座:魯迅 郭沫若
21. 三不朽:立德 立功 立言
22. 三代:夏 商 周
23. 《春秋》三傳:左傳 公羊傳 穀梁傳
24. 三王:夏禹 商湯 周公
25. 三山:蓬萊 方丈 瀛洲
26. 三教:儒 釋 道
27. 三公:周時,司馬 司徒 司空
西漢,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清明,太師 太傅 太保
28. 三曹:曹操 曹丕 曹植
29. 公安三袁:袁宗道 袁宏道 袁中道
30. 江南三大古樓:湖南嶽陽樓 武昌黃鶴樓 南昌滕王閣
31. 歲寒三友:松 竹 梅
32. 三輔:左馮翊 右扶風 京兆尹
33. 科考三元:鄉試,會試,殿試和自的第一名(解元,會元,狀元)
34. 殿試三鼎甲:狀元 榜眼 探花
35. 中國三大國粹:京劇 中醫 中國畫
36. 三言: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恆言(馮夢龍)
37. 儒家經典三禮:周禮 儀禮 禮記
38. 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 潼關吏
39. 三別:新婚別 垂老別 無家別
40. 郭沫若 「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 湘果 棠棣之花
41. 茅盾「蝕」三部曲:幻滅 動搖 追求
農村三部曲:春蠶 秋收 殘冬
42. 巴金「愛情」三部曲:霧 雨 電
「激流」三部曲:家 春 秋
43. 第一部國別史:國語
44. 第一部記錄謀臣策士門客言行的專集:國策 戰國策
45. 第一部專記個人言行的歷史散文:晏子春秋
46. 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47. 第一首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357句,1785字)
48. 第一部文學批評專著:《典論•論文》(曹丕)
49. 第一位田園詩人:東晉,陶淵明
50. 第一部文學理論和評論專著:南北朝梁人劉勰的《文心雕龍》
51. 第一部詩歌理論和評論專著:南北朝梁人鍾嶸的《詩品》
52. 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筆記體寫成的綜合性學術著作:北宋的沈括的《夢溪筆談》
53. 第一部日記體游記: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記》
54. 第一位女詞人,亦稱「一代詞宗」:李清照
文學常識大全(2)
1. 我國第一部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
2. 我國第一部介紹進化論的譯作:嚴復譯的赫胥黎的《天演論》,他是一個由不懂外,卻成了翻譯家的人。
3. 我國第一部個人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
4. 我國新文學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說是:狂人日記
5. 第一位開拓「童話園地」的作家是:葉聖陶
6. 我國第一部浪漫主義神話小說:西遊記
7. 第一篇報告文學作品是:(夏衍)包身工
8. 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老舍 .其作品是; 龍須溝
9. 先秦時期的兩大顯學是:儒 墨
10. 儒家兩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別被尊至聖和亞聖。
11. 唐代開元,天寶年間,有兩大詞派,:以高適,岑參為代表的邊塞詩 以王維,孟在為代表的其風格,前者雄渾豪,後者恬淡疏朴
12. 常把宋詞分為豪放,婉約兩派。前者以蘇軾,辛棄疾為代表,後者以柳永,周邦彥,李清照為代表。
13. 「五四」新文化運動高舉的兩面大旗:反對舊禮教,提倡新道德,反對舊文學,提倡新文學
14. 兩篇《狂人日記>>的作者分別是:俄羅斯的果戈里 我國的魯迅
15. 世界文學中有兩大史詩:伊利亞特 奧德賽
16. 佛教三寶是:佛(大知大覺的) 法(佛所說的教義)僧(繼承或宣揚教義的人)
17. 三從四德中三從:未嫁從父 既嫁從夫 夫死從子
四德:婦德 婦言 婦容 婦功/品德 辭令 儀態 女工
18.初伏,中伏,末伏統稱三伏。夏至節的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節後的第一個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後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
19.三綱五常:三綱:父為子綱 群為臣綱 夫為妻綱
五常:仁 義 禮 智 信
20.三姑六婆:三姑:尼姑 道姑 卦姑
六婆:媒婆 師婆(巫婆) 牙婆 虔婆 葯婆 接生婆
21.三皇五帝:三皇:伏羲 燧人 神農
五帝:黃帝 顓瑣 帝嚳 堯 舜
22.三教九流:三教:儒 道 釋
九流:儒家 道家 陰陽 法 名 墨 縱橫 雜 農
23.三山五嶽:東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萊、方丈;
五嶽:東岳泰山 南嶽衡山 西嶽華山 北嶽恆山 中嶽嵩山
24.三性:祭祀用的牛羊豬(太牢)(無牛為少牢)
25.三一律:歐洲古典廣義戲劇理論家所制定的戲劇創作原則,就是地點一致,時間一致,情節一致。
26.佛教三昧:止息雜慮,心專注於一境。(修行方法之一)
27.佛教三藏:總說根本教義為經,述說戒律為律,闡發教義為論(通曉三藏的叫三藏法師)
28.三省六部:三省:中書省(決策)門下省(審議)尚書省(執行)
六部:吏 戶 禮 兵 刑 工
29.三蘇:蘇洵 蘇軾 蘇轍 三軍:上中下/左中右/海陸空
30.三吳:吳郡 吳興 會稽(丹陽) 三國:魏 蜀 吳
31.三秦:雍王(西) 塞王(東) 瞿王(陝西北)
32.三楚:港陵-南楚 吳-東楚 彭城-西楚
33.三原色:紅 綠 藍
34.三墳五典:三墳:伏羲 神農 黃帝
五典:少昊 顓頊 高辛 唐堯 虞 舜
35.三體石經:尚書 春秋 左傳/古文 小篆 漢隸三種字體書寫
3.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老舍。其作品是:《龍須溝》
4.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5.第一位女詞人,亦稱\'一代詞宗\':李清照
6.第一位田園詩人:東晉,陶淵明
7.文章西漢兩司馬:司馬遷.司馬相如
8.樂府雙璧:木蘭詞孔雀東南飛,加上《秦婦吟》為樂府三絕
9.先秦時期的兩大顯學是:儒墨
10.儒家兩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別被尊至聖和亞聖。
11.唐代開元,天寶年間,有兩大詞派,:以高適,岑參為代表的邊塞詩以王維,孟在為代表的其風格,前者雄渾豪,後者恬淡疏朴
12.常把宋詞分為豪放,婉約兩派。前者以蘇軾,辛棄疾為代表,後者以柳永,周邦彥,李清照為代表。
13.\'五四\'新文化運動高舉的兩面大旗:反對舊禮教,提倡新道德,反對舊文學,提倡新文學
14.兩篇《狂人日記》的作者分別是:俄羅斯的果戈里我國的魯迅
15.世界文學中有兩大史詩:伊利亞特奧德賽
16.二拍: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凌濛初)
17.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隱杜牧
18.中國現代文壇的雙子星座:魯迅郭沫若
19.史學雙璧:史記資治通鑒
20.江南三大古樓:湖南嶽陽樓武昌黃鶴樓南昌滕王閣
21.歲寒三友:松竹梅
22.三輔:左馮翊右扶風京兆尹
23.科考三元:鄉試,會試,殿試和自的第一名(解元,會元,狀元)
24.殿試三鼎甲:狀元榜眼探花
25.中國三大國粹:京劇中醫中國畫
2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馮夢龍)
27.儒家經典三禮:周禮儀禮禮記
28.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
29.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30.佛教三寶是:佛(大知大覺的)法(佛所說的教義)僧(繼承或宣揚教義的人)
31.茅盾\'蝕\'三部曲:幻滅動搖追求
32.農村三部曲:春蠶秋收殘冬
33.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34.《春秋》三傳:《左傳》《公羊傳》《穀梁傳》
35.三王:夏禹商湯周公
36.三山:蓬萊方丈瀛洲
37.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
38.巴金\'愛情\'三部曲:雷電雨\'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39.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40.三代:夏商周
42.三體石經:尚書春秋左傳古文小篆漢隸三種字體書寫
43.三從四德:三從: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品德辭令儀態女工
44.初伏,中伏,末伏統稱三伏。夏至節的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節後的第一個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後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
45.三綱五常:三綱:父為子綱群為臣綱夫為妻綱五常:仁義禮智信
46.三姑六婆: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媒婆師婆(巫婆)牙婆虔婆葯婆接生婆
47.三皇五帝:三皇:伏羲燧人神農五帝:黃帝顓瑣帝嚳堯舜
48.三教九流:三教:儒道釋九流:儒家道家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
49.三山五嶽:東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萊、方丈
五嶽:東岳泰山南嶽衡山西嶽華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
50.三性:祭祀用的牛羊豬(太牢)(無牛為少牢)
51.三一律:歐洲古典廣義戲劇理論家所制定的戲劇創作原則,就是地點一致,時間一致,情節一致。
52.佛教三昧:止息雜慮,心專注於一境。(修行方法之一)
53.佛教三藏:總說根本教義為經,述說戒律為律,闡發教義為論(通曉三藏的叫三藏法師)
54.三省六部:三省:中書省(決策)門下省(審議)尚書省(執行)六部:吏戶禮兵刑工
55.三軍:上中下左中右海陸空
56.三蘇:蘇洵蘇軾蘇轍
57.三吳:吳郡吳興會稽(丹陽)三國:魏蜀吳
58.三秦:雍王(西)塞王(東)瞿王(陝西北)
59.三楚:港陵-南楚吳-東楚彭城-西楚
60.三墳五典:三墳:伏羲神農黃帝五典:少昊顓頊高辛唐堯虞舜
61.三曹:曹操曹丕曹植--我國古代建安文學的代表
62.三公:周時,司馬司徒司空西漢,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清明,太師太傅太保
63.三教:儒釋道
文學常識大全(3)
1.經典四書:大學 中庸 孟子 論語
2.四大類書:太平御覽 冊府元龜 文苑英華 全語文
3.戰國四君:齊國的孟嘗君 趙國的平原君 楚國的春申君 魏國的信陵君
4.初唐四傑:王勃 楊炯 盧照鄰 駱賓王
5.北宋文壇四大家:王安石 歐陽修 蘇軾 黃庭堅
6.元曲四大家:關漢卿 馬致遠 白樸 鄭光祖
7.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 祝枝山 文徵明 周文賓
8.北宋四大書法家:蘇軾 黃庭堅 米芾 蔡襄
9.楷書四大家:唐-顏真卿 柳公權 歐陽洵 元-趙孟?
10.書法四體:真(楷) 草 隸 篆
11.文房四寶:湖筆 微墨 宣紙 端硯
12.中國四大藏書閣:北京的文淵閣 沈陽文溯閣 承德文津閣 杭州文瀾閣
13.古代秀才四藝(文人雅趣):琴 棋 書 畫
14.國畫四君子:梅 蘭 竹 菊
15.書四庫:經 史 子 集
16.兄弟四排行:伯(孟) 仲 叔 季
17.五胡:匈奴 鮮卑 羯 氐 羌
18.五花:金菊花-賣花女 木棉花-街上為人治病的郎中 水仙花-酒樓上的歌女 火辣花-玩雜耍的 土牛花-某些挑夫
19.八門:巾-算命占卦的 皮-賣草葯的 彩-變戲法的 掛-江湖賣藝的 平-說書評彈的 團-街頭賣唱的 洞-搭蓬扎紙的 聊-高台唱戲的
20.竹林七賢:嵇康 阮籍 山濤 向秀 阮咸 王戎 劉伶
21.建安七子:孔融 陳琳 王粲 徐千 阮瑀 應瑒 劉楨
22.七政(七緯):日 月 金 木 水 火 土
23.戰國七雄:趙 魏 韓 齊 秦 楚 燕
24.七情:喜 怒 哀 懼 愛 惡 欲
25.七大古都:北京 西安 洛陽 開封 南京 杭州 安陽
26.神話八仙:鐵拐李 漢鍾離 張果老 何仙姑 藍采和 呂洞賓 韓湘子 曹國舅
27.唐宋散文八大家:韓愈 柳宗元 歐陽修 蘇洵 蘇軾 蘇轍 王安石 曾鞏
28.文起八代之衰中的八代:東漢 魏 宋 晉 齊 梁 陳 隋
29.四時八節中的八節指:立春 春分 立夏 夏至 立秋 秋分 立冬 冬至
30.八卦:乾 坤 震 巽 坎 離 艮 兌分別象徵天 地 雷 風 水 火 山 澤
31.八股文中的八股:破題 承題 起講 入手 起股 中股 後股 束股
32.揚州八怪指;汪士慎 李鱔 金農 黃慎 高翔 鄭燮 羅聘
33.九州指:冀 兗 青 荊 揚 梁 雍 徐 豫
34.九族指:高祖 曾祖 祖父 父 本身 子 孫 曾孫 玄孫
35.九章指:惜誦 涉江 哀郢 抽思 懷沙 思美人 惜往日 橘頌 悲回風
36.九歌指:東皇太一 雲中君 湘君 湘夫人 大司命 少司命 東君 河伯 山鬼國殤 禮魂
37.十家指;九流加上小說家
38.中國歷史上十女詩人指:班婕妤(班固之祖姑) 蔡琰 左芬(左思之妹) 蘇惠謝道韞 鮑令暉(鮑照之妹) 薛濤 李清照 朱淑貞 秋瑾
39.中國十大古典悲劇:《竇娥冤》 《趙氏孤兒》 《精忠旗》 《清忠譜》 《桃花扇》《漢宮秋》《琵琶記》《嬌紅記》《長生殿》《雷峰塔》
40.中國十大古典喜戲:《救風塵》《玉簪記》《西廂記》《看錢奴》《牆頭馬上》《李逵負荊》《幽閣記》《中山狼》《風箏誤》
41.十天干: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42.中國十部著名歌劇:《白毛女》《王貴和李香香》《小二黑結婚》《劉胡蘭》《洪湖赤衛隊》《草原之歌》《紅霞》《劉三姐》《紅珊瑚》《江姐 》
43.十二地支: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44.十二生肖:鼠 牛 虎 兔 龍 蛇 馬 羊 猴 雞 犬 豬
45.十二時:夜半 雞鳴 平旦 日出 食時 隅中 日中 日昳 脯時 日入 黃昏 人定
46.十二律:黃鍾 大呂 太簇 夾鍾 姑洗 仲呂 蕤賓 林鍾 夷則 南呂 無射 應鍾
47.十三經:《易經》《尚書》《詩經》《周禮》《儀禮》《左傳》《禮記》《公羊傳》《穀梁傳》《論語》《孟子》《孝經》《爾雅》
48.七夕指:七月七日
49.十惡不赦中的十惡指:謀反 謀大逆 謀叛 惡逆 大道 大不敬 不孝 不睦 不義 內亂
❼ 中國文學鑒賞辭典哪一本好
1.
首推上海辭書出版社的中國文學鑒賞辭典,最權威,編寫最嚴謹,是上海辭書出版社中國文學鑒賞辭典系列中重要品種。該書初版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編者精心選目,並延請國內外專家撰寫賞文,面世二十餘年來在廣大讀者中久負盛譽,更能滿足讀者需求。正是「精益求精譜新篇,暢銷廿年續華章」。
2.
另外,江蘇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文學鑒賞辭典也可以,較成體系,邀請了眾多國內外人士,主要是唐系一派的,
❽ 求一篇關於中國文學欣賞方面的論文
讀《茶館》有感
茶館,彼此嘮家常,談山海經的地方。誰能想到它竟能折射出一大社會問題!除非友一位具有獨特視角的大師使它「活」起來,否則茶館平庸無奇,永遠不會有更深的意義。而那個人便是老舍——一位語言大師,他用其獨特的視角和手法使整部劇本的語言綻放生命的炫彩。
老捨出生於一北京大雜院中,一戶舒姓的滿族貧民家。父親是護軍,母親靠洗衣賺錢。父親早逝之後,生活更為窘迫,但幸運之神眷顧了老舍。一為慈善家資助老舍上學,使他收到良好教育。在老舍自身的不懈努力下。他漸小有成就。在之後的創作過程中,而是的境遇更是深深影響著他。而《茶館》之所以有「小中見大」的特色,與其是平民出身也有密切聯系。
同樣,老舍的手法也是獨一無二的。其中最突出的一點便是全劇只有三幕,一幕一時段,幹警、簡潔,也十分容易表現劇情,從清末戊戌維新失敗到民國初年北洋軍閥割據時期再到國民黨政權覆滅前夕,與其說是時間變遷不如說是歷史變遷。人物表現年代,而年代又作為人物表現的背景,相輔相成,使小小一茶館提升到不得不讓人用看「歷史劇」的眼光評審這部巨作。其二,盡管茶館人呆,三教九流植被也不少。但是幾位人物始終貫穿全劇,起著核心作用。一、王利發(茶館掌櫃)二、松二爺(膽兒小,人卻不懷)三、常四爺(正義之士、十分愛國、體格健康)松二爺、常四爺兩位茶客與王掌櫃交情還不錯而在這所謂「熱鬧」的茶觀眾,要找出幾個掏心掏肺的件阿婆人還真不容易。聽聽!說的不是客套話便是奉承話。我雖不知老舍塑造如此的人物性格有何用意,至少通過這有點人情味兒和有「良心」的三人談話使人更深刻的體會到世態炎涼啊!發人深思。其三,子承父業。這是幾句瘡痍有待諷刺意味的安排。劇中一幕幕地時代向前走,衣著也跟著前衛起來,客人的思想呢?!簡直是幻包裝不換內容。例如,原先看相面的糖鐵嘴養一兒子,現竟「升級」為大師。劉麻子那說媒拉線行當竟讓他兒子「發揚光大」變為「花花聯合公司」(專給洋人、官員提供女招待與吉普女郎)。而吳祥子這老式特務到了兒子這輩兒竟改個名兒叫世襲特務。人哪!為何總在這方面「遵規守矩」呢?
老舍,無論您想傳達予後人什麼,至少《茶館》讓我們受益匪淺。我不能評說它的優劣,在如此劇你面前,我只有說聲:「謝謝!謝謝您留予青少年如此寶貴的財富。」
【摘要】: 中國古典詩詞中的情感美是古典詩詞內涵美的一項重要內容。這種情感美主要包括五種情感:即深沉的愛國情、濃烈的思鄉情、執著的男女情、美好的朋友情和溫馨的骨肉情。中國古典詩詞中所蘊含的這種崇高偉大的情感美,對於我們今天建設幸福、繁榮、穩定的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 中國;古典詩詞;情感美
什麼是情感?《現代漢語詞典》說:「情感是對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應,如喜歡、憤怒、悲傷、恐懼、愛慕、厭惡等。」[1]只要是正常的人,他就一定有情感。只要有情感,他就要通過各種不同的方式予以表達。中國古典詩歌就是古代人們抒發情感的一個最為有效的工具。詩歌的本質是抒情的。陸機在他的《文賦》中說:「詩緣情而綺靡」;[2]嚴羽在他的《滄浪詩話》中也說:「詩者,吟詠性情也」。[3]我們今天閱讀中國古典詩歌史上留下來的那些洋溢著真情的偉大詩篇時,無不感到這種真摯的情感給我們帶來的審美愉悅和震憾人心的力量。這種真摯的情感,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深沉的愛國情
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是一個對人類文明有著重大貢獻的民族,也是一個深深熱愛自己祖國的民族。為了祖國的統一、民族的獨立,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上,孕育了一大批熱愛祖國的仁人志士,也涌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的愛國詩人。他們詩中所表現出來的深沉的愛國精神,是華夏歷史上動人心魄的精神文明之花。他們留下來的無數詩篇,形成了我國古典詩歌源遠流長的愛國主義傳統。如明代詩人楊繼盛的《就義詩》:「浩氣還太虛,丹心照千古。生平未報國,留作忠魂補。」這是詩人面對死亡高唱的充滿凜然浩氣的愛國壯歌。前二句大筆揮灑,極力渲染浩然正氣,意在說明「天地有正氣」。楊繼盛本來就是個剛直不阿、胸懷浩然正氣的人,仕進後更以忠直敢諫著稱。他於嘉靖二十六年(1547)中進士,授南京吏部主事,後改兵部員外郎,力主抗擊北方韃靼人的侵入,因彈劾大將軍仇鸞誤國被貶狄道縣典吏。仇鸞伏誅後,詩人復官,於嘉靖三十二年(1553)彈劾奸相嚴嵩十大罪狀,被嚴嵩迫害入獄。在長期監禁後,於嘉靖三十四年(1555)被殺害。這首詩最難能可貴的是,詩人並不認為就義便是報國的盡頭,臨刑前他想到的是「生平未報國,留作忠魂補」。即活著未能斬除佞臣、盡到報效國家的責任,死後要繼續用自己的忠魂實現報國之志。後二句直抒胸臆,痛快淋漓地抒發了詩人熾熱無比的愛國熱情,至死不忘報效國家的雄心壯志。
二、濃烈的思鄉情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炎黃子孫有著濃重的思鄉情結,而思鄉情結就是愛國情結的基礎,很難想像一個連故鄉都不愛的人會去愛國。思鄉念國是一種高尚的情感,她蘊涵著對故鄉親友的摯愛,對故鄉山水的依戀。古代詩人寫有太多的遊子詩,抒發著各不相同卻又極為相似的故鄉之情。這些詩歌不追求奇特新穎的構思,更不要精工華美的辭藻,只是用深情的語句,寫出遠客思鄉的殷殷深情。如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秋月分外明亮,也特別清冷。對於孤身在外的人來說,最易觸動旅思之懷,感受到客居的蕭條,年華的易逝。凝望著明月,更易使人想起故鄉,思念親人。大概正是此情此景感染了李白,他揮毫寫下了《靜夜思》這首具有濃烈思鄉之情的詩歌。
三、執著的男女情
男女情愛,本是人類生活中經常存在的普遍現象,因此在我國古代數量繁富的詩歌遺產中,愛情詩佔了很大的比重。愛情詩在古代民歌中非常發達,從《詩經·國風》、漢魏六朝樂府民歌,到唐代民間曲子詞、明清民歌,歌唱愛情的篇章往往在數量上佔有絕對優勢。在文人詩歌方面,上自屈原的《九歌》、漢魏六朝古詩,下至唐詩、宋詞、元曲,愛情詩的數量也是很多的。我國古典詩詞中的愛情詩,不僅數量眾多,而且內容豐富多彩,真摯動人。它們表現了古人對愛情的強烈追求,愛情得到滿足時的愉悅和歡樂,更多的是由於種種原因造成的生離死別引起的憂傷和痛苦。在我國古代眾多的愛情詩中,寫得最好、最感人的是那種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至死不渝、永不分離的愛情追求為內容的詩篇。如漢樂府詩歌《上邪》:「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全詩一開頭,這位女子就向天發誓,表明了她與「君」的相愛關系,並希望他們之間的愛情永遠不中斷,不衰竭。為了表示自己對愛情的忠貞,她象放連珠炮一樣,一口氣列舉了五種不可能出現的情況,從反面說明她「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的執著追求。只有高山成為平地,江水乾涸不流,冬天雷聲隆隆,夏季雪花飄舞,天地合為一體,她才與心愛的人斷絕感情。而這五種情況都是不可能出現的,自然她與「君」的愛情也就不會「絕衰」了。詩中出現的各種景象相互之間並無聯系,但在表達愛情的堅貞這條線上,卻美妙地串成了一個抒情形象的整體。讀了這首詩,我們彷彿看到了一個直爽、活潑而深情的女子活脫脫地站在我們面前。她對愛情的追求是那麼至死不渝,純潔熱烈;誓言是那麼乾脆利落,不假雕飾。這種純屬真情的自然流露,讓人感到痛快淋漓,並深受感染。男女情愛的美好歸宿,便是結為夫妻。有人說,結婚是愛情的墳墓,這從根本上褻瀆了神聖的愛情。因為夫妻互愛是人世間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是家庭存在的重要基礎,也是人類基本的道德關系之一。夫妻情篤是家庭和睦的核心內容,夫妻感情是家庭幸福的晴雨表。在我國古代的夫妻關系中,雖然受到男尊女卑的影響,但人們還是以相敬如賓,伉儷情深,富不易妻,白頭偕老為美德,鄙棄那種見異思遷、喜新厭舊以及忘恩負義的卑劣行為。
在古代大量的愛情詩中,有不少描寫夫妻恩愛的詩篇。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這是一首一往情深、纏綿真摯的懷人詩。詩起筆即妙,題為「月夜」卻不寫作者自己看到的「今夜長安月」,而從千里之外落筆,以一「獨」字見出兩地相思。就表現手法來說,可謂一箭雙雕。不說自己思念之苦,反關心妻子遙憶之悲,伉儷情深,溢於言表。「獨」字更是意味深長,夫妻離散,兩地相隔,故謂「獨」,這是第一層義;兒女未諳世事,不知思父,不懂得母親望月的心情,故謂「獨」,這是第二層義。頸聯描寫妻子獨自望月的形象。雲鬟霧濕,玉臂生寒,可知站立良久,心往神馳。尾聯「雙照」反結「獨看」,表達了作者心中的希望。在充滿悲哀的日子裡,只有希望才能給人以生存下去的慰藉。雙照之下猶帶淚痕,正是悲喜交集、痛定思痛的景象。詩人寫情如此,真稱得上是力透紙背。
四、美好的朋友情
友誼是人生旅途中激人奮進的伴侶,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之一;友誼是人生的需要,是朋友之間的高尚的情誼。它既是個人事業成功,生活幸福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關繫到人際和諧,國家安定的一個重要方面。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人生離不開友誼,事業離不開友誼。友誼是信任理解,是無私奉獻,是高尚人格的體現。真正的友誼是人與心靈相通的親密的關系,在一起時要相互激勵,遠離時要揚其善名,快樂時要與其共享,患難時則要共生死。這種友誼的特徵是,在思想上互相幫助,在品行上互相砥礪,在學問上互相切磋,在事業上互相支持,在生活上互相關心。在中國文學史上,歌頌這種高尚真摯友誼的詩歌不勝枚舉,如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這首詩是李白聽到王昌齡遭貶時所作的一首抒發真摯友誼的詩歌,詩中表現了對王昌齡的深切同情。詩的前兩句道出時間、環境及事件。時間是暮春,環境是飄飄揚揚的楊花和音似「不如歸去」的杜鵑叫聲,這一切帶給人的無疑都是悲涼。在這種氛圍里,聽說王昌齡被貶到龍標,且已過五溪,豈不更令人憂傷?
後兩句是抒情。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詩人把自己的愁心寄與明月。讓這顆愁心隨著風。和著月,伴著不幸的友人直到夜郎西。因遠隔萬里,不能相見,而詩人的情感又那麼強烈,難以抒發,難以寄託,只有通過千里可共的明月來「遙有此寄」。
李白與杜甫的交往是中國文學史上極為珍貴的一頁。二人相處的時間雖然不算長,但二人友誼深厚,心心相印,離別後互相思念,留下了一些感人的詩篇。唐玄宗天寶三年初夏,李白與杜甫在洛陽首次相遇。從夏到秋,他們在粱(今河南省開封)、宋(今河南商丘)一帶漫遊。經過冬天小別之後,第二年又在東魯相聚,直到秋天分手。分手後,杜甫欲去長安,李白則寓居沙丘。想起在一起時歡快的日子,想起二人誠摯的友誼,李白寫下了《沙丘城下寄杜甫》這首詩:「我來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情。思君若汶水,浩盪寄南征。」
起首兩句,詩人以自怨自責的意味寫「我」:「我來竟保事?高卧沙丘城。」劈空一問,懸念陡起。詩人為什麼對自己來沙丘城這么惱恨?難道僅僅是因為閑居無事嗎?
三四兩句寫詩人所處的環境:瑟瑟秋風,老樹孤立,這陣陣風聲片片落葉給閑居人帶來的是什麼呢?接下來兩句,點出了詩人當時的心情:「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情。」聲歌美酒,本來詩人平生鍾愛之物,此時竟然提不起精神,引不起興趣,這又是為什麼呢?
詩寫到這里,句句以「我」為中心。「我」的生活單調乏味,「我」的環境一片蕭索,「我」的心情沉悶低落。這一切,似乎是詩人在向外人訴說自己的苦衷,與「思君(杜甫)」毫無關涉。直到最後兩句「思君若汶水,浩盪寄南征。」筆鋒陡轉,照應了詩題,點明了主旨,讀者一下子明白了詩人前六句的用意:這生活,這環境,這心情,這難以排遣的孤寂,原來都是出於對「君(杜甫)」的思念。
五、溫馨的骨肉情
骨肉情深是一種美德,也是家庭中有關親人關系的道德規范。中華民族歷來提倡家人之間應該「相愛」、「相顧」、「友悌」、「和睦」,提倡兄友弟恭,尊卑長幼有序。也就是說,做長輩的,做兄姐的,要以疼愛友愛的態度對待子女弟妹,子女弟妹要以恭敬的態度對待長輩兄姐。只有這樣,才能使父母子女、兄弟姐妹親愛和睦,共同感受骨肉親情的溫暖和快樂。在中國古典詩歌中有不少描寫這種骨肉情感的優美詩篇。這類詩篇可以分為三類:
一是晚輩對長輩的孝敬之情。孝敬長輩尤其是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曾被儒家作為一切道德的根本。我們的民族文化具有重人倫的特徵,而倫理文化的核心之一是「家庭孝敬」,尤其是對父母的孝敬。「百事孝為先」,自孔子始,孝德便被當作「仁之本」成為千百年來人們所奉行的一條道德原則。孝是一種永遠也不會過時的民族美德。從古至今,古典詩歌對於「孝」這個主題進行了無數次的贊美,對父母的天高地厚的恩德進行過無數次的謳歌。「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像春天陽光般厚博的父母之情,區區小草似的兒女怎麼能報答於萬一呢?究竟怎樣才能報答父母比天高比海深的恩情呢?詩人們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回答。宋末詩人江萬里的《水調歌頭·壽二親》詞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生日重重見,余閏有新春。為吾母壽,富貴外物總休論。且說家懷舊話,教學也曾菽水,親意盡欣欣。只此是真樂,樂豈在邦君。 吾二老,常說與,要廉勤。廬陵幾千萬戶,休戚屬兒身。三瑞堂中綠醑,就滿城和氣,端又屬人倫。吾亦老吾老,誰不敬其親。」詞的上片寫作者為母親生日祝壽,不談富貴外物,只談一些家常舊話。說自己粗茶淡飯,盡心孝敬贍養父母,使父母很高興,並認為這是真正的樂事,也是對父母最大的孝順。下片寫父母對自己的教導,做官要清正廉潔,要和百姓休戚相關。作者認為自己遵循父母的教誨,收到了很好的社會效果,在自己所轄之地,民風淳正,人際關系和諧,子女能孝敬父母。
古語雲,求忠臣於孝子之門。作者不僅在家能孝敬父母,而且在外能為國盡忠,很有民族氣節。當元軍攻陷家鄉時,江萬里大義凜然,赴水而死,以身殉國,表現出崇高的民族氣節。正因為作者感情真摯,誠心至孝,因而詞中所流露出的孝敬父母的真摯感情,深深地感染著後代的每一位讀者。
二是長輩對晚輩的舐犢之情。舐犢之情,人皆有之,誰人不關注兒女的成長?《責子詩》是東晉大詩人陶淵明別開生面的一篇名作。它洋溢著老父親對兒子的愛,使人如欣賞一幅老父教子圖。它不用傳統嚴厲訓斥的語言,而是帶有詼諧戲謔的趣味:「白發被兩鬢,肌膚不復實。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阿宣行志學,而不好文術。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栗。天運苟如此,且進懷中物。」開篇兩句勾畫出一個垂老父親的形象,白發蒼蒼,皮肉鬆弛。老了自然想到把希望寄託在兒輩身上,所以自然要寫兒子。先總說一句,有五個男兒,卻都「總不好紙筆」。五個兒子好像沒有一個有成材的希望,那該怎麼辦。詩人淡淡地一收,假如天命如此,那還不如飲酒取樂,結尾好像很平淡,卻表現出詩人對兒子們的愛。表面上數落它們,實際上帶有點兒欣賞的味道。兒子們都非常天真可愛,沒有沾染上世俗渴求功名利祿的習氣。正因為如此,詩人在遠離官場、躬耕田園時才會感到家鄉的美好和親情的溫馨。
三是兄弟姐妹之間的相互關愛之情。兄弟姊妹本是同根,情同手足,一旦離別,彼此思念,切切之情難以言喻。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就表達了兄弟之間這種濃厚的關愛之情:「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前兩句正面敘述對親人的懷念,雖用語通俗,用意卻十分縝密。劈頭一個「獨」字,點明隻身客居的孤單;「在異鄉」,表露自己遠離故鄉親人的悵惘。作過氣氛渲染之後,年輕的詩人告訴我們,他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逢佳節」的,自然會「倍思親」。其實,透過這詩句不難看出,詩人無時無刻不在思親,只不過是適逢佳節,思念之情更強罷了。後兩句詩人馳騁想像,描繪出一幅家鄉親人重陽登高、歡度節日的圖畫。這里詩人不直說自己在思親,而是用烘托的方法,說兄弟們因「遍插茱萸少一人」而在思念自己。這種以揣摩別人而表現自我的方法,使所表達的感情更為含蓄深沉,也使詩中所表達的兄弟之間相互關愛的情懷更加溫馨感人。
中國古典詩詞中所表達的深沉的愛國情、濃烈的思鄉情,執著的男女情,美好的朋友情和溫馨的骨肉情,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堅貞不屈的浩然正氣,優秀完美的道德規范以及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的集中體現。這種博大精深,獨具特色的情感美,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是中華民族發展繁榮的巨大力量。我們認真學習中國古典詩歌中所蘊含的情感美,繼承和發揚這種情感美的光榮傳統,對於我們建設幸福、繁榮、穩定的和諧社會,將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❾ 中國文學賞析 參考文獻
[1] 姜息元. 對《長恨歌》的修改意見——給白居易的退稿信[J]. 閱讀與寫作 , 1996,(09)
[2] 韓剛. 在美與刺的和諧統一中勸君——《長恨歌》主題試探[J]. 唐都學刊 , 1990, (02)
[3] 陳小玲. 哀艷之中,具有諷刺[J]. 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 1981, (01)
[4] 張福清. 白居易《長恨歌》「殷勤」一詞解釋之我見[J]. 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 2005,(S2)
[5] 周嘯天. 一篇長恨有風情——談《長恨歌》[J]. 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 1991, (01)
[6] 饒龍隼, 錢葦. 一部值得推重的專題學術研究著作——讀《白居易〈長恨歌〉研究》[J]. 重慶教育學院學報 , 2006,(05)
[7] 黃德仁. 《長恨歌》主題之我見[J]. 蘭州學刊 , 1989, (01)
[8] 周煦良. 《長恨歌》的恨在哪裡?[J]. 晉陽學刊 , 1981, (06)
[9] 華世欣. 一篇長恨有風情——讀《長恨歌》管見[J]. 固原師專學報 , 1981, (01)
[10] 熊篤. 辨析毫芒 探驪得珠——評張中宇《白居易〈長恨歌〉研究》[J]. 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 2006,(01)
❿ 求霈《中國文學的鑒賞》摘要總結
最佳答案 中國文學的鑒賞
袁行霈
一 滋 味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文學鑒賞離不開對語言的咀嚼和玩味。讀懂是第一步,但僅僅讀懂還不夠,要能欣賞語言的巧妙、語言的美。中國有句成語叫「咬文嚼字」,似乎有點貶義。但文學鑒賞不能不學會「咬文嚼字」。元遺山《與張中傑郎中論文詩》雲:「文須字字作,亦要字字讀,咀嚼有餘味,百過良未足。」這是文學鑒賞的經驗之談。
閱讀文學作品可以藉助字典、辭典,然而字典、辭典只解釋字詞的意思,不可能把它的滋味告訴讀者。一般的注本也不過是注出詞義、典故。隱藏在語言深層的情韻,附著在詞語之上的色彩,未必能藉助工具書和注釋得到。這只有通過自己大量的閱讀,反復的玩味,才能逐漸體會。
例如「白日」,辭典注曰「太陽」。但熟悉古典詩歌的人都會感到這個詞以「白」形容「日」,似乎強調了「日」的亮度;左思說:「皓天舒白日,靈景耀神州。」鮑照說:「白日正中時,天下共明光。」「白日」是「太陽」,但是經過詩人反復使用後,它已帶有一種光芒萬丈的氣象。王之渙的《登鵲雀樓》一開頭說「白日依山盡」,雖然寫的是夕陽,但因用了「白日」這兩個字,仍給人以輝煌燦爛的感覺。
又如「東籬」,陶淵明《飲酒》詩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家院子東邊有一道籬笆,下邊種著菊花,這本是普通的田家景色。可是因為陶淵明是一位著名隱士,菊幾乎成了他的化身,所以連帶著「東籬」也有了遠離塵俗的意味。
再看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落花時節」四字既點明時令,又暗喻李龜年和自己兩人的遭遇,還暗喻唐王朝的局勢,含蓄蘊藉,大可玩味。
《論語·雍也》說:「伯牛有疾,子問之,自 脂執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斯疾,重復一個「斯」字,孔子那種愛惜悲痛的心情充分地傳達了出來。
《世說新語》記載名士的言談舉止十分生動,如《文學》篇中,「了不長進」四字就很傳神,特別是那個「了」字,耐人尋味。
支道林初從東出,住東安寺中。王長史宿構精理,並撰其才藻,往與支語,不大當對。王敘致作數百語,自謂是名理奇藻。支徐徐謂曰:「身與君別多年,君義言了不長進。」王大慚而退。
小說戲曲中的詞語,也有一些值得玩味的。《紅樓夢》第四十四回,賈母罵賈琅:「下流東西,灌了黃湯,不說安分守己的挺屍去,倒打起老婆來了。」「黃湯」就是「黃酒」,但用「黃場」往往有貶義。如《水 濟》第十四回:「畜生!你卻不徑來見我,且在路上貪噇這口黃湯。我家中沒得與你吃,辱沒殺人!」元雜劇《硃砂擔》第一折有:「我則是多吃了那幾碗黃湯,以此趕不上他。」不該喝酒而喝了,酒後闖了禍,這時不用「黃酒」而用「黃湯」,別有一種趣味。
「沒嘴的葫蘆」,比喻不多講話的人。葫蘆這比喻使人聯想到憨厚的樣子,再加上「沒嘴」,這印象就更強烈了。《紅樓夢》第七十八回:「襲人本來從小兒不言不語,我只說是沒嘴的葫蘆。既是你深知,豈有大錯誤的?」《西遊記》第三十八回:「他就是個沒嘴的葫蘆,也與你滾上幾滾。」元雜劇《蝴蝶夢》第二折:「渾身是口怎麼支吾,恰似個沒嘴的葫蘆。」將這些例句互相對照,覺得更有意思。
又如《紅樓夢》第七回秦可卿的弟弟秦鍾初次與寶玉相見,鳳姐也在場。當秦鍾向鳳姐作揖問好時,「鳳姐喜的先推寶玉,笑道:『比下去了!』便探身一把攜了這孩子的手,就命他身傍坐了。」這一段里「比下去了」四個字極其傳神。除表示鳳姐喜歡秦鍾以外,還可看出鳳姐對寶玉的愛。鳳姐總以為別人都不及寶玉,經常拿別人和寶五相比,以往沒有人可以比得上他,如今這秦鍾一來就把寶玉「比下去了」。一個潑辣女人的形象立刻出現在讀者眼前。
《水滸傳》第三回寫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魯達聽罷,跳起身來,拿著那兩包腰子在手裡,睜眼看著鄭屠說道:『灑家特的要消遣你!』把兩包臊子劈面打將去,卻似下了一陣『肉雨』。」這「肉雨」二字,金聖嘆批曰:「千古奇文。」李卓吾批曰:「『肉雨』二字懲地形容,從未經人道過。」袁無涯批曰:「『肉雨』二字俗而典,莽而趣,便生後拳頭雨點之根。」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語言的功能是很奇妙的。然而語言的表現力又是有限的,即使是語言大師也常常遇到語言表達的苦惱。中國的文學家深知「言不盡意」的道理,所以特別注重語言的啟發性和暗示性,把那些微妙的意味寄諸言外,追求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中國文學的鑒賞,要從語言入手,但不要被語言所局限,應當從言內到言外,品嘗那些言外的滋味。
二 意 境
意境是作家的主觀情意與客觀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讀者沉浸其中的想像世界。詩、賦、詞、曲、小說、散文、駢文等各種文學體裁,以及繪畫、音樂等藝術種類都可以創造出意境。注重意境的創造,是中國文學藝術共同的特點。
意境的形成,有賴於作家的主觀情意與客觀物象二者的交融。或情隨境生;或移情入境;或體貼物情,物我情融。有時意境很快就達到鮮明清晰的地步,有時需要在初始之境的基礎上深化、開拓。《漫 叟詩話》說:杜甫的《曲江對酒》中的兩句詩,原作「桃花欲共楊花語,黃鳥時兼白鳥飛」,後改為「桃花細逐楊花落,黃鳥時兼白鳥飛」。改了三個字,意境遂大不相同。此詩是杜甫乾元元年在長安任拾遺時所作,他對肅宗既懷有幻想,又感到失望。久坐江畔,一種寂寞無聊之感襲上心來。「桃花欲共楊花語」,偏於想像,意境活潑,與此時之心情不合。改為「桃花細逐楊花落」,偏於寫實,意境清寂,正好表現久坐無聊的心情。
詩詞中鮮明的富於啟示性的意境不勝枚舉。「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陶淵明《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王維《漢江臨眺》)「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李白《金鄉送韋八之西京》)「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杜甫《後出塞》其二)「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韋應物《滁州西澗》)「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馮延巳《遏金門》)「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歐陽修《生查子元夕》)「斜陽外,寒鴉數點,流水繞孤村。」(秦觀《滿庭芳》)「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陸游 陸安春雨初霧》)這些詩句,我們反復體味,即可進入那意境之中,獲得美的享受。
有些抒情寫景的散文和駢文,也有詩的意境。王勃的《滕王閣序》、柳宗元的《水州八記》、蘇拭的前後《赤壁賦》等等,自不待言。即使是先秦諸子散文,如《論語》也有一些詩一樣的片段。其《先進》篇中,子路、曾哲、冉有、公西華侍坐章,孔子讓他們各言其志,其他幾個人都是直截了當地述說,只有曾哲是借一段描述性的語言來表達的: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害,詠而歸。
這段文字就頗有意境。
戲曲有沒有意境呢?也有。王國維說元雜劇之妙,「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何以謂之有意境?曰:寫情則沁人心脾,寫景則在人耳目,述事則如其口出是也。」(《宋元戲曲考》)戲曲中的曲詞尤其注重意境的表現。有些曲詞善於描摹景物,烘托氣氛,抒寫人物的內心活動,如王實甫《西廂記》里《長亭送別》一折中的兩支曲子:
[正宮]〔端正好]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收尾]四圍山色中,一鞭殘照里。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
小說有沒有意境呢?也有。如《聊齋志異》中的《綠衣女》,寫書生於璟在廟里讀書,夜間忽有一女子在窗外贊曰:「於相公勤讀哉!」於方疑思間,女已推扉笑入。綠衣長裙,婉妙無比。於生愛之,遂與寢處。女妙解音律,歌聲動耳搖心。一夕,女走後於生聽到她呼救的聲音,聲在檐間,一大蜘蛛捉一物,哀鳴聲嘶。於破網挑下,則一綠蜂將斃。「捉歸室中,置案頭。停蘇移時,始能行步。徐登硯池,自以身投墨汁,出伏幾上,走作『謝』字。旋展雙翼,已乃穿窗而去。自此遂絕。」整篇小說都富有詩意,而末段尤有意境。
中國文學的創作既注重表現意境,文學的鑒賞當然也應該力求感受和進入意境。當我們讀著那些意境深遠的作品時,可能暫時忽略了周圍的一切,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整個心靈沉浸在想像的世界之中。有時是自己過去的審美經驗被喚起,並和詩人取得共鳴。有時彷彿心靈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對宇宙和人生得到新的理解。有時會感到超越了故我,在人格上和智力上走向更加光明和智慧的境地。
怎樣才能進入文學作品的意境呢?必須馳騁自己的想像和聯想,由此及彼,由表及裡。詩歌鑒賞需要運用想像和聯想,已無須贅言,這里只講講戲曲的鑒賞。中國戲曲的表演有很強的虛擬性,乘車盪舟,騎馬作戰,扣門登樓,各種各樣的動作都是由演員通過虛擬的方式加以表現,舞台上並沒有真實的布景。那山山水水,干軍萬馬,都要由觀眾自己去想像。而在讀劇本的時候,眼前不但沒有布景,而且沒有演員,所見到的只是紙上的文字。讀者要藉助這些文字想像出舞台的情景,讓死的文字一個個活起來,變成一些生動的場景。這樣才能進入它的意境。
三 寄 托
中國文學本有托物言志的傳統,《論語·子罕》說:「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借松柏表現堅貞的人格。《離騷》里的美人香草,寄託了詩人高尚的情操。有些作家不敢或不願把自己的政治見解明白說出,也常常隱去真意,而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在那些題為「詠懷」「詠史」「感遇」「感懷」的作品中,不少是這樣的。因此鑒賞中國文學,必須注意有無寄託,如果有寄託,就要進一步弄清是什麼寄託,透過表層的意象,體察作者真正的思想感情。如李商隱的《回中牡丹為雨所敗》其二: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玉盤進淚傷心數,錦瑟驚弦破夢頻。萬里重陰非 舊圃,一年生意屬流塵。前溪舞罷君回顧,並覺今朝粉態新。
這首詩以為雨所敗的牡丹象徵自己,詠物和抒情融合在一起,曲折而細膩地表現了自己不幸的遭遇。又如元代詩人王冕的《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
王冕筆下這株白梅高潔絕俗,而又不孤芳自賞,它願意把自己的清香貢獻出來,以加快春天的到來,寄託了詩人的理想。
在散文中有寄託的作品也不少見。韓愈的《雜說》四(《馬說》)借著不為人知的千里馬寄託了寒士的不平。周敦頤的《愛蓮說》,以「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寄託自己的情懷,都是顯而易見的例子。
然而,我們應該避免穿鑿附會,把那些並無寄託的作品說成是比興寄託之作。這只能破壞鑒賞的趣味而無助於對作品的理解。漢儒對《詩經》的解說就犯這個毛病。例如《關眼》明明是一首情歌,卻被解釋為「後紀之德也」。清代陳沆用漢儒解詩的方法,箋釋漢代至唐代的詩歌,也有不少穿鑿附會之處,如漢樂府《上邪》: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陣陣夏雨雪,天地合, 乃敢與君絕。
陳沆說:「此忠臣被讒自誓之詞!」顯得迂腐可笑。
四 博 采
中國文學的鑒賞,需要深厚的文化修養。博採中國文化各個領域的知識,可以提高鑒賞的能力。例如詩歌的鑒賞,可以借鑒繪畫、書法理論的地方就很多。清代王原祁論山水畫說,用筆須「毛」,蔡 豈論書法藝術講究「澀」,詩歌評論家論詩歌藝術講到「拙」,我們可以互相印證。葉燮《原詩》論漢魏之詩說:「其工處乃在拙,其拙處乃在工。」陳師道《後山詩話》評劉禹錫的一首詩說:「語雖拙而意工。」袁枚《隨園詩話》說:「詩宜朴不宜巧,然必須大巧之朴;詩宜淡不宜濃,然必須濃後之淡。」畫家所謂「毛」,書家所謂「澀」,詩家所謂「拙」,其中的道理是相通的。
中國傳統的藝術講究一個「虛」字,虛處見實。畫家往往在畫面上留出大片空白,讓觀畫的人自己去想像補充。清初畫家 宣重光《畫簽》說:「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書家和篆刻家講究「字畫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常計白以當黑,奇趣乃出」。中國文學追求言外之意,正是虛處見實,計白當黑,讓讀者在無字之處看出字來,進而領悟作品的情趣。如果對中國的繪畫藝術、書法藝術、篆刻藝術有所了解,就會有助於對中國文學的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