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學經濟 » 福利經濟學之父是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福利經濟學之父是

發布時間: 2021-03-22 18:10:38

A. 經濟學家疪古

庇古(Arthur Cecil Pigou,1877-1959)是英國著名經濟學家,劍橋學派的主要代表之一。出生在英國一個軍人家庭。他是這個家庭的長子。青年時代入劍橋大學學習。最初的專業是歷史,後來受當時英國著名經濟學家馬歇爾的影響,並在其鼓勵下轉學經濟學。畢業後投身於教書生涯,成為宣傳他的老師馬歇爾的經濟學說的一位學者。他先後擔任過英國倫敦大學傑文斯紀念講座講師和劍橋大學經濟學講座教授。他被認為是劍橋學派領袖馬歇爾的繼承人。當時他年僅31歲,是劍橋大學歷來擔任這個職務最年輕的人。他任期長達35年,一直到1943年退休為止。退休後,他仍留劍橋大學從事著述研究工作。另外他還擔任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國際經濟學會名譽會長、英國通貨外匯委員會委員和所得稅委員會委員等職。他的著作很多,比較著名的有:《財富與福利》(1912)、《福利經濟學》(1920)、《產業波動》(1926)、《失業論》(1933)、《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比較》(1938)、《就業與均衡》(1941)等。
《福利經濟學》是庇古最著名的代表作。該書是西方資產階級經濟學中影響較大的著作之一。它將資產階級福利經濟學系統化,標志著其完整理論體系的建立。它對福利經濟學的解釋一直被視為「經典性」的。庇古也因此被稱為「福利經濟學之父」。
《福利經濟學》共四篇。第一篇,「福利與國民收入」;第二篇,「國民收入的數量和資源在不同用途間的分配」;第三篇,「國民收入與勞動」;第四篇,「國民收入的分配」。庇古認為,《福利經濟學》一書的目的,就是研究在現代實際生活中影響經濟福利的重要因素。全書的中心就是研究如何增加社會福利。
在1950年出版的《福利經濟學》中,庇古先生提出了「庇古稅方案」,提倡對有正外部性的活動給與補貼。庇古因「庇古稅」享譽後世。

B. 為什麼說庇古是福利經濟學之父

庇古的福利經濟學實際上是劍橋學派經濟理論的發展,他完全是在馬歇爾等人的一般經濟的基礎上,討論福利概念以及與福利有關的各種理論。但由於研究對象的不同,庇古一味沿用馬歇爾的分析方法來研究福利經濟學,決定了這一學說存在著致命的缺點。首先,他所謂經濟福利是建立在基數效用基礎上,認定效用可以衡量,這是他的理論的根本錯誤。他以為採用馬歇爾的辦法,即假定貨幣的邊際效用不變,就可避開效用衡量的難題。但是,馬歇爾所分析的對象常是占個人總收入中比例很小的貨幣支付量,尚可勉強假定貨幣的邊際效用為常數。而庇古的研究的對象是全社會的經濟福利,就不能再假定貨幣邊際效用為常數,特別是他注重分析貨幣在富人和窮人間的轉移,並以他們對貨幣的邊際效用的變動為理論根據,如再假定貨幣邊際效用為常數,結果就會自相矛盾。其次,馬歇爾體系雖從效用出發,但事實上大都從分析供求價格出發,等於是直接考慮貨幣價格問題。而庇古的研究主題是經濟福利,必須從真實條件著手,於是如何將真實的經濟福利轉算為貨幣福利,就不可避免地要遇到效用及其衡量問題。再次,他的理論以完全的自由競爭為前提,但又提出由國家採取適當調節生產的措施,將會增加社會福利,從而否定了自己的前提。總之,庇古的福利經濟學在實踐上仍屬於一個「理想」狀態,對現實的社會問題不能給出令人信服的答案,也沒有改變人們對經濟福利問題的思考方式。但是,他第一次建立起福利經濟學理論體系,在資產階級經濟學發展史上標志著資產階級經濟學中一個新的分支的產生,因此,庇古被譽為福利經濟學之父。

C. 庇古的代表作《福利經濟學》

《福利經濟學》是庇古最著名的代表作。該書是西方資產階級經濟學中影響較大的著作之一。它將資產階級福利經濟學系統化,標志著其完整理論體系的建立。它對福利經濟學的解釋一直被視為「經典性」的。庇古也因此被稱為「福利經濟學之父」。
《福利經濟學》共四篇。第一篇,「福利與國民收入」;第二篇,「國民收入的數量和資源在不同用途間的分配」;第三篇,「國民收入與勞動」;第四篇,「國民收入的分配」。庇古認為,《福利經濟學》一書的目的,就是研究在現代實際生活中影響經濟福利的重要因素。全書的中心就是研究如何增加社會福利。

D. 經濟外部性的背景資料

許多經濟學家對外部性理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經濟學家卻不多見。論及外部性理論,三位經濟學家的名字是不能不提及的,而且可以提到里程碑意義的高度。他們就是馬歇爾、庇古和科斯。
馬歇爾是英國「劍橋學派」的創始人,是新古典經濟學派的代表人物。馬歇爾並沒有直接明確地提出外部性這一概念,但這一概念卻源於馬歇爾在1890年發表的《經濟學原理》中提出的「外部經濟」的概念。
在馬歇爾看來,除了以往人們多次提出過的土地、勞動和資本這三種生產要素外,還有一種要素,就是「工業組織」。工業組織的內容相當豐富,包括分工、機器的改良、有關產業的相對集中、大規模生產以及企業管理等。馬歇爾用「內部經濟」和「外部經濟」這一對概念,來說明第四類生產要素的變化如何能導致產量的增加。
馬歇爾指出:「我們可以把因任何一種貨物的生產規模之擴大而發生的經濟分為兩類:第一是有賴於這工業的一般發達的經濟;第二是有賴於從事這工業的個別企業的資源、組織和效率的經濟。我們可稱前者為外部經濟,後者為內部經濟。在本章中,我們主要是研究了內部經濟;但現在我們要繼續研究非常重要的外部經濟,這種經濟往往能因許多性質相似的小型企業集中在特定的地方——即通常所說的工業地區分布——而獲得。」他還指出:「本篇的一般論斷表明以下兩點:第一,任何貨物的總生產量之增加,一般會增大這樣一個代表性企業的規模,因而就會增加它所有的內部經濟;第二,總生產量的增加,常會增加它所獲得的外部經濟,因而使它能花費在比例上較以前為少的勞動和代價來製造貨物。」「換言之,我們可以概括地說:自然在生產上所起的作用表現出報酬遞減的傾向,而人類所起的作用則表現出報酬遞增的傾向。報酬遞減律可說明如下:勞動和資本的增加,一般導致組織的改進,而組織的改進則增加勞動和資本的使用效率。」
馬歇爾雖然並沒有提出內部不經濟和外部不經濟概念,但根據他對內部經濟和外部經濟的論述可以從邏輯上推出內部不經濟和外部不經濟概念及其含義。所謂內部不經濟,是指由於企業內部的各種因素所導致的生產費用的增加。所謂外部不經濟,是指由於企業外部的各種因素所導致的生產費用的增加。馬歇爾以企業自身發展為問題研究的中心,從內部和外部兩個方面考察影響企業成本變化的各種因素,這種分析方法給經濟學後繼者提供了無限的想像空間。
庇古是馬歇爾的嫡傳弟子,他於1912年出版了《財富與福利》一書,後經修改充實,於1920年易名為《福利經濟學》並出版。這部著作是庇古的代表作,是西方經濟學發展史中第一部系統論述福利經濟學問題的專著。因此,庇古被稱為「福利經濟學之父」。
庇古首次用現代經濟學的方法從福利經濟學的角度系統地研究了外部性問題,在馬歇爾提出的「外部經濟」概念基礎上擴充了「外部不經濟」的概念和內容,將外部性問題的研究視角從外部因素對企業的影響效果轉向企業或居民對其他企業或居民的影響效果。這種轉變正好是與外部性的兩類定義是相對應的。
庇古通過分析邊際私人凈產值與邊際社會凈產值的背離來闡釋外部性。他指出,邊際私人凈產值是指個別企業在生產中追加一個單位生產要素所獲得的產值,邊際社會凈產值是指從全社會來看在生產中追加一個單位生產要素所增加的產值。他認為:如果每一種生產要素在生產中的邊際私人凈產值與邊際社會凈產值相等,它在各生產用途的邊際社會凈產值都相等,而產品價格等於邊際成本時,就意味著資源配置達到最佳狀態。但庇古認為,邊際私人凈產值與邊際社會凈產值之間存在下列關系:如果在邊際私人凈產值之外,其他人還得到利益,那麼,邊際社會凈產值就大於邊際私人凈產值;反之,如果其他人受到損失,那麼,邊際社會凈產值就小於邊際私人凈產值。庇古把生產者的某種生產活動帶給社會的有利影響,稱作「邊際社會收益」;把生產者的某種生產活動帶給社會的不利影響,稱作「邊際社會成本」。
在邊際私人收益與邊際社會收益、邊際私人成本與邊際社會成本相背離的情況下,依靠自由競爭是不可能達到社會福利最大化的,於是就應由政府採取適當的經濟政策,消除這種背離。政府應採取的經濟政策是:對邊際私人成本小於邊際社會成本的部門實施征稅,即存在外部不經濟效應時,向企業征稅;對邊際私人收益小於邊際社會收益的部門實行獎勵和津貼,即存在外部經濟效應時,給企業以補貼。庇古認為,通過這種征稅和補貼,就可以實現外部效應的內部化。這種政策建議後來被稱為「庇古稅」。
科斯是新制度經濟學的奠基人,因他「發現和澄清了交易費用和財產權對經濟的制度結構和運行的意義」,榮獲了1991年度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科斯獲獎的成果在於兩篇論文,其中之一就是《社會成本問題》,而《社會成本問題》的理論背景就是「庇古稅」。長期以來,關於外部效應的內部化問題被庇古稅理論所支配。在《社會成本問題》中,科斯多次提到庇古稅問題。從某種程度上講,科斯理論是在批判庇古理論的過程中形成的。科斯的批判就構成了所謂的科斯定理:如果交易費用為零,無論權利如何界定,都可以通過市場交易和自願協商達到資源的最優配置;如果交易費用不為零,制度安排與選擇是重要的。這就是說,解決外部性問題可能是可以用市場交易形式即自願協商替代庇古稅手段的。

E. 為什麼稱貝弗里奇是西方福利國家之父

他於1942年發表《社會保險報告書》(Report on Social Insurance),也稱《貝弗里奇報告》,提出建立「社會權利」新制度,包括失業及無生活能力之公民權、退休金、教育及健康保障等理念。 受凱恩斯經濟學影響。他於1944年發表《自由社會的全面就業》一書,主張由國家及市場導向的私人企業來聯合運作,對當代社會福利政策及健保制度深具影響。

F. 經濟學領域最重要的經濟學家有哪幾位

你好,關鍵是怎麼來衡量這個「最重要」,我個人比較認同以經濟學前沿開拓來衡量最專重要,如果以這個屬標准來衡量,那麼最重要的經濟學家可以有:亞當斯密:開拓古典自由主義經濟學的先驅;凱恩斯:開拓了現代宏觀經濟學的前景;帕累托:福利經濟學的開拓者和先驅;弗里德曼:現代貨幣主義經濟學的集大成者,也是公認的20世紀下半葉最著名的經濟學家。。。。。。
對於相互之間的關系,只有個別的經濟學家是由師生或者合作關系的,比如你說的,另外的現代金融投資理論的創始人馬科維茲和金融組合投資理論完善的最重要的經濟學家威廉夏普,他們是師生;期權定價理論的做出最重要貢獻的兩人布萊克和斯科爾斯是合作者

G. 福利經濟學之父

被西方經濟學界推崇為「福利經濟學之父」的是庇古。
庇古(Arthur Cecil Pigou,1877-1959)是英國著名經濟學家,劍橋學派的主要代表之一。出生在英國一個軍人家庭。他是這個家庭的長子。青年時代入劍橋大學學習。最初的專業是歷史,後來受當時美國著名經濟學家馬歇爾的影響,並在其鼓勵下轉學經濟學。畢業後投身於教書生涯,成為宣傳他的老師馬歇爾的經濟學說的一位學者。他先後擔任過英國倫敦大學傑文斯紀念講座講師和劍橋大學經濟學講座教授。他被認為是劍橋學派領袖馬歇爾的繼承人。當時他年僅31歲,是劍橋大學歷來擔任這個職務最年輕的人。他任期長達35年,一直到1943年退休為止。退休後,他仍留劍橋大學從事著述研究工作。另外他還擔任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國際經濟學會名譽會長、英國通貨外匯委員會委員和所得稅委員會委員等職。他的著作很多,比較著名的有:《財富與福利》(1912)、《福利經濟學》(1920)、《產業波動》(1926)、《失業論》(1933)、《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比較》(1938)、《就業與均衡》(1941)等。

H. 舊福利經濟學與新福利經濟學的基本命題

《福利經濟學》是庇古最著名的代表作。該書是西方資產階級經濟學中影響較大的著作之一。它將資產階級福利經濟學系統化,標志著其完整理論體系的建立。它對福利經濟學的解釋一直被視為「經典性」的。庇古也因此被稱為「福利經濟學之父」。《福利經濟學》共四篇。第一篇,「福利與國民收入」;第二篇,「國民收入的數量和資源在不同用途間的分配」;第三篇,「國民收入與勞動」;第四篇,「國民收入的分配」。庇古認為,《福利經濟學》一書的目的,就是研究在現代實際生活中影響經濟福利的重要因素。全書的中心就是研究如何增加社會福利。

I. 皮古的主要著作

《財富與福利》(1912)、《福利經濟學》(1920)、《工業波動》(1927)、《財政研究》(1928)、《失業論》(1933)、《靜態經濟學》(1935)、《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1937)、《就業與均衡:理論探討》(1941)等。他提出一整套福利經濟學理論,以此聞名於世,被稱為福利經濟學之父。

J. 庇古的福利經濟學在實踐上仍屬於什麼狀態

庇古的福利經濟學在實踐上仍屬於一個「理想」狀態,對現實的社會問題不能給出令人信服的答案,也沒有改變人們對經濟福利問題的思考方式。但是,他第一次建立起福利經濟學理論體系,在資產階級經濟學發展史上標志著資產階級經濟學中一個新的分支的產生,因此,庇古被譽為福利經濟學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