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學經濟 » 從經濟學看一帶一路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從經濟學看一帶一路

發布時間: 2021-03-22 12:40:07

① 運用經濟生活知識分析一帶一路越來越具影響力的原因

一帶一路給我們的中國經濟帶來了繁榮,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尤其在現實生活當中也能影響到這種感覺。

② 求經濟學大神用宏觀經濟學幫我分析下一帶一路政策

一帶一路,關鍵是建立一帶一路的貿易關稅同盟和自貿區。關鍵是完善一帶一專路的物流產業屬鏈,降低國際物流成本。關鍵是通過一帶一路助力企業的國際化。具體做法,可以降低產品關稅,可以建立一帶一路快速通關和最惠國待遇聯盟,等等。

③ 運用經濟學原理分析一帶一路戰略

每一個沿線沿帶國家只要從中受益,都可以認為是最大受益國,因為,國家利益具有最高性,不同國家利益的重要性無法比較。可以單單從經濟利益角度看,中國是最大的,中國首倡。

④ 聽聽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怎麼看「一帶一路」

記手工業拐史奶粉橋

⑤ "一帶一路"怎麼看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它將充分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藉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台,一帶一路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夥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一帶一路」貫穿亞歐非大陸,一頭是活躍的東亞經濟圈,一頭是發達的歐洲經濟圈,中間廣大腹地國家經濟發展潛力巨大。絲綢之路經濟帶重點暢通中國經中亞、俄羅斯至歐洲(波羅的海);中國經中亞、西亞至波斯灣、地中海;中國至東南亞、南亞、印度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點方向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歐洲;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南太平洋。
「一帶一路」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帶一路」戰略目標是要建立一個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是包括歐亞大陸在內的世界各國,構建一個互惠互利的利益、命運和責任共同體。
「一帶一路」是中國與絲路沿途國家分享優質產能,共商項目投資、共建基礎設施、共享合作成果,內容包括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政策溝通、人心相通等「五通」,肩負著三大使命:
探尋經濟增長之道:「一帶一路」是在後金融危機時代,作為世界經濟增長火車頭的中國,將自身的產能優勢、技術與資金優勢、經驗與模式優勢轉化為市場與合作優勢,實行全方位開放的一大創新。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共同分享中國改革發展紅利、中國發展的經驗和教訓。中國將著力推動沿線國家間實現合作與對話,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發展夥伴關系,夯實世界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
實現全球化再平衡:「一帶一路」鼓勵向西開放,帶動西部開發以及中亞、蒙古等內陸國家和地區的開發,在國際社會推行全球化的包容性發展理念;同時,「一帶一路」是中國主動向西推廣中國優質產能和比較優勢產業,將使沿途、沿岸國家首先獲益,也改變了歷史上中亞等絲綢之路沿途地帶只是作為東西方貿易、文化交流的過道而成為發展「窪地」的面貌。這就超越了歐洲人所開創的全球化造成的貧富差距、地區發展不平衡,推動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開創地區新型合作:中國改革開放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創新,「一帶一路」作為全方位對外開放戰略,正在以經濟走廊理論、經濟帶理論、21世紀的國際合作理論等創新經濟發展理論、區域合作理論、全球化理論。「一帶一路」強調共商、共建、共享原則,超越了馬歇爾計劃、對外援助以及走出去戰略,給21世紀的國際合作帶來新的理念。

⑥ 用經濟生活解釋一帶一路

國內
①有利於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促進物流金融等新型業態發展,實現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②有利於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優化區域經濟結構。
③有利於推進城鄉一體化。推進新型城鎮化道路,逐步打破城鄉二元結構。
④有利於促進消費、投資、出口協調發展,優化需求結構。
國際,有利於促進經濟全球化,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兩個市場
有利於全面提升對外開放型經濟水平,走出去戰略的實施,有利於普惠共贏的國際經濟秩序。

⑦ 一路一帶和宏觀經濟學原理

一帶一路政策是打通與沿線國家的經濟聯系,在islm模型中表現為is商品與服務市場的需求擴大,即is曲線右移。在貨幣市場無新政策的情況下,即lm曲線不變,能夠推出對應價格下,社會總需求的向右擴張。

中長期內「一帶一路」助力亞太經濟一體化,戰略意義重大,且有助於我國外儲投資方向多元化。中國將通過21世紀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促進區域經濟的一體化,帶動區域間貿易活動的增長和更廣泛的區域合作,通過充分利用各經濟體的比較優勢做到貿易成本的最小化,從而促進區域間資源的合理配置。此外,中國版「馬歇爾計劃」著眼於能源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意義,對「一路一帶」的投資將帶來經濟體外延的擴張。同時,此戰略有助於我國巨額外匯儲備投資方向的多元化。

「一帶一路」須循序漸進地展開,加強危機應對機制,並在海外援助中增加對中國下游產品的需求。中國的地緣政治十分復雜,並且從中國多年歐洲開發的經驗來看,有必要保持較高的軍事水平應對海外投資可能面對的多方困難。對外的基建輸出仍應當循序漸進的原則,在資金的投放上採取「試水」的態度,充分保障投資的回報率。同時,借鑒美國馬歇爾計劃的經驗,我們在今後海外投資和援建中應增加對我國下游產品的需求,擴大海外投資和援助對我國經濟的拉動效應。
在現階段國內經濟緩慢築底,國內需求相對疲弱的局面下,「一帶一路」為國內部分產業中短期內消化過剩產能和去庫存提供了契機。依託於港口、公路建設公司等投資主體,通過「走出去」戰略,投資於「一路一帶」沿線的基礎設施建設,並通過運營管理收回部分的投資收益。

⑧ 為什麼要選擇分析"一帶一路"的經濟影響

「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意味著我國對外開放實現戰略轉變。這一構想已經引起了國內和相關國家、地區乃至全世界的高度關注和強烈共鳴。之所以產生了如此巨大的效果,就在於這一宏偉構想有著極其深遠的重要意義。
首先,「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順應了我國對外開放區域結構轉型的需要。眾所周知,1978年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征程。從1979年開始,我們先後建立了包括深圳等5個經濟特區,開放和開發了14個沿海港口城市和上海浦東新區,相繼開放了13個沿邊、6個沿江和18個內陸省會城市,建立了眾多的特殊政策園區。但顯然,前期的對外開放重點在東南沿海,廣東、福建、江蘇、浙江、上海等省市成為了「領頭羊」和最先的受益者,而廣大的中西部地區始終扮演著「追隨者」的角色,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東、中、西部的區域失衡。「一帶一路」尤其是「一帶」起始於西部,也主要經過西部通向西亞和歐洲,這必將使得我國對外開放的地理格局發生重大調整,由中西部地區作為新的牽動者承擔著開發與振興占國土面積三分之二廣大區域的重任,與東部地區一起承擔著中國走出去的重任。同時,東部地區正在通過連片式的「自由貿易區」建設進一步提升對外開放的水平,依然是我國全面對外開放的重要引擎。
其次,「一帶一路」戰略構想順應了中國要素流動轉型和國際產業轉移的需要。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經濟發展水平低下,我們亟需資本、技術和管理模式。因此,當初的對外開放主要是以引進外資、國外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模式為主。有數據顯示,1979至2012年,中國共引進外商項目個,實際利用外資總額達到12761.08億美元。不可否認,這些外資和外國資本對於推動中國的經濟發展、技術進步和管理的現代化起到了很大作用。可以說,這是一次由發達國家主導的國際性產業大轉移。而今,盡管國內仍然需要大規模有效和技術改造升級,但我們已經具備了要素輸出的能力。據統計,2014年末,中國對外已經突破了千億美元,已經成為資本凈輸出國。「一帶一路」建設恰好順應了中國要素流動新趨勢。「一帶一路」戰略通過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這「五通」,將中國的生產要素,尤其是優質的過剩產能輸送出去,讓沿「帶」沿「路」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共享中國發展的成果。
第三,「一帶一路」戰略構想順應了中國與其他經濟合作國家結構轉變的需要。在中國對外開放的早期,以歐、美、日等為代表的發達經濟體有著資本、技術和管理等方面的優勢,而長期處於封閉狀態的中國就恰好成為他們最大的樂園。所以,中國早期的對外開放可以說主要針對的是發達國家和地區。而今,中國的經濟面臨著全面轉型升級的重任。長期建設形成的一些產能需要出路,而目前世界上仍然有許多處於發展中的國家卻面臨著當初中國同樣的難題。因此,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幫助這些國家和地區進行比如道路、橋梁、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幫助他們發展一些產業比如紡織服裝、家電、甚至汽車製造、鋼鐵、電力等,提高他們經濟發展的水平和生產能力,就順應了中國產業技術升級的需要。
第四,「一帶一路」戰略構想順應了國際經貿合作與經貿機制轉型的需要。2001年,中國加入了WTO,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中國「入世」對我國經濟的方方面面都產生了巨大影響。可以說,WTO這一被大多數成員國一致遵守國家經貿機制,在一定程度上沖破了少數國家對中國經濟的封鎖。但是,近年來國際經貿機制又在發生深刻變化並有新的動向。「一帶一路」戰略與中國自由貿易區戰略是緊密聯系的。有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在建自貿區,涉及32個國家和地區。在建的自由貿易區中,大部分是處於「一帶一路」沿線上。因此,中國的自由貿易區戰略必將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而得到落實和發展。

⑨ 用乘數效應解釋一帶一路(從經濟產業等方面)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它將充分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藉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一帶一路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夥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一帶一路」貫穿亞歐非大陸,一頭是活躍的東亞經濟圈,一頭是發達的歐洲經濟圈,中間廣大腹地國家經濟發展潛力巨大。絲綢之路經濟帶重點暢通中國經中亞、俄羅斯至歐洲(波羅的海);中國經中亞、西亞至波斯灣、地中海;中國至東南亞、南亞、印度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點方向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歐洲;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南太平洋。
「一帶一路」戰略中的六大經濟走廊
(一)中巴經濟走廊:主要涉及中國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主要路線為中國新疆烏魯木齊-喀什-紅其拉甫-巴基斯坦蘇斯特-洪扎-吉爾吉特-白沙瓦-伊斯蘭堡-卡拉奇-瓜達爾港,全長4625公里。中巴兩國初步制定了修建新疆喀什市到巴方西南港口瓜達爾港的公路、鐵路、油氣管道及光纜覆蓋「四位一體」通道的遠景規劃。
(二)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主要涉及孟加拉、中國、印度和緬甸四國,主要路線是從中國西南地區出發,連接印度東部、緬甸,最終連接孟加拉。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將成為連接太平洋與印度洋的一座梁橋,打造「經濟走廊」能夠通過四國,延伸帶動亞洲經濟最重要三塊區域。
(三)新亞歐大陸橋:又名「第二亞歐大陸橋」,是從江蘇省連雲港市到荷蘭鹿特丹港的國際化鐵路交通干線,國內由隴海鐵路和蘭新鐵路組成。大陸橋途經江蘇、安徽、河南、陝西、甘肅、青海、新疆7個省區,到中哈邊界的阿拉山口出國境。出國境後可經3條線路抵達荷蘭的鹿特丹港。中線與俄羅斯鐵路友誼站接軌,進入俄羅斯鐵路網,途經斯摩棱斯克、布列斯特、華沙、柏林達荷蘭的鹿特丹港,全長10900公里,輻射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新亞歐大陸橋是連接亞歐兩大製造中心距離最短的陸路物流通道,它比西伯利亞大橋縮短了路上運距2000-5000公里,比海運距離里縮短了上萬公里。同時,新亞歐大陸橋還具有貿易驅動優勢。東北亞、中亞、中北歐不斷推進的產業分工合作為新亞歐大陸橋帶來了巨大的貿易驅動力。因此,新亞歐大力橋將形成具有戰略意義的經濟走廊。
(四)中蒙俄經濟走廊:這條濟走廊分為兩條線路:一是從華北京津冀到呼和浩特,再到蒙古和俄羅斯;二是東北地區從大連、沈陽、長春、哈爾濱到滿洲里和俄羅斯的赤塔。兩條走廊互動互補形成一個新的開放開發經濟帶,統稱為中蒙俄經濟走廊。中蒙俄經濟走廊東北通道連接東三省,向東可以抵達海參崴出海口,向西到俄羅斯赤塔進入亞歐大陸橋。
(五)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這條經濟走廊東起珠三角經濟區,沿南廣高速公路、桂廣高速鐵路,經南寧、憑祥、河內至新加坡,將以沿線中心城市為依託,以鐵路、公路為載體和紐帶,以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為基礎,加快形成優勢互補、區域分工、聯動開發、共同發展的區域經濟體,開拓新的戰略通道和戰略空間。
(六)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這條經濟走廊從新疆出發,抵達波斯灣、地中海沿岸和阿拉伯半島,主要涉及中亞五國(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烏茲別克、土庫曼)、伊朗、土耳其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