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學經濟 » 禪宗與文學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禪宗與文學

發布時間: 2021-03-22 07:40:08

⑴ 關於禪宗與中國文學的認識與總結2000字

禪宗學習,網路下以下優酷土豆、視頻
鍾茂森講的《弟子規》4集
請聽凈版空法師講的《了凡四訓》權《太上感應篇》《地藏經》《無量壽經》《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凈土大經解演義》
母音老人講的《拈花錄》(注意講公案的部分,也許能開悟)
阿彌陀佛

⑵ 禪宗對於中國文化產生了哪些影響

1.宗教方面的影響。禪宗是中國人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對印度的佛教加以改造後新建的一個宗教派別,因此它帶有中國民族化的特點。在中國宗教中,傳統的宗教有祭祖敬天的宗法性宗教和道教,以及流傳於少數民族中的原始宗教等。外來的宗教有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以及一度在中國流傳過,後來又消失了的摩尼教、祆教、景教(唐代天主教)等。但是不管是傳統宗教,還是外來宗教,其影響都沒有禪宗這樣廣泛。就佛教內部而言,禪宗直指人心、開發自性的直覺頓悟法門或思想,使信徒的精神追求有一種成就感和滿足感,而其不拘一格的修行方式,又給信徒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成佛解脫之路,同時也為禪宗吸收其他宗派的思想和融合各宗提供了方便。就佛教外部而言,禪宗的叢林制度也影響了其他宗教,例如,道教曾經借鑒禪宗的制度,建立了自己的叢林和清規。
2.思想方面的影響。禪宗的開發自性和即心即佛的思想是宋以後儒家理學思想的源頭。許多大儒,如朱熹、王陽明等人都從禪宗那裡找靈感,以幫助建立自己的思想體系。禪宗與道教的思想溝通更是明顯。如禪宗講頓悟、單刀直入的思維方式,道教也吸收了這一思想。到了明代以後,社會上盛行亦佛亦道的思想,談禪論道已成為時尚。
3.文學藝術方面的影響。禪宗在這方面的影響可從兩方面來看。首先是對文學理論的影響。中國一直有「學詩渾如學參禪」的說法。因此,不管是參禪或是作詩,都需要靈感,而這個靈感,就來自體內的領悟,它與禪宗所說的自心自性、頓悟的學說有共通之處。提倡無縛、無礙、不拘一格的創作狀態,就是一種禪悟的境界。直觀直覺,純然任運,本身就是一種審美。而審美的最高境界,則是一種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感覺,這也是禪宗所追求的一種最高的解脫境界。因此,「詩中有禪,禪中有詩」一直是中國文學家作詩和評詩的標准,像王維、蘇軾等唐宋一代大家,其作品中都充滿了禪味或禪機,讀起來使人興味無窮。其次是對藝術作品創作的影響。中國的書畫等藝術創作,講究幽深的韻味,從整體上體現出作品的感染力,使作品表現出一種宏大的氣勢。尤其在山水畫里,作畫者總是追求禪宗所強調的那種與山水渾然一體,賞之有味、百看不厭的意境。在書法中,書寫者講究運禪於中,下筆恰到好處,怡然自適,物我兩忘,心手合一,表現出一種生動的不拘形式的風格。

⑶ 禪宗的起源和文化是什麼,南宗北宗究竟有何區別

佛教是在北魏時期傳入中國的一門宗教,並且在以後的幾百年中都對我們的思想觀念和一些生活習俗產生了非常深刻的影響。佛教到現在已經成為了世界上的三大宗教之一,在全世界都有著非常廣泛和深刻的影響力。佛教在傳入中國之後,受到了很多國人的追捧,有很多的人都一心向佛,非常的虔誠。禪宗是帶有中國色彩的佛教而南宗和北宗也是一個非常受到爭議的話題他們兩個的區別就在於主張修道的方式是不同的。

南北的不同

禪宗在不斷發展的過程當中也逐漸分成了南北兩個比較大的宗門,這兩個宗門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主張修煉的方式是不同的。南宗主張悟性,希望宗門中的弟子能夠通過打坐,念經來穩定自己的心神,拋棄一些影響自己的煩惱,只要自己的心是純潔干凈的,就算是已經成功得到了。南北宗一直針對修和悟的先後順序有著不同的爭論,最後得出的一致結論是,不必爭出一個高下,每一種修煉方法都有著自己的長處。

⑷ 禪宗與中國文化的目錄

1、禪宗的興起及其與中國士大夫產交往
一、從印度禪學到中國禪宗
二、一花開五葉
三、靡然向風
四、亦僧亦俗、亦俗亦僧
五、禪悅之風再盛
2、禪宗與中國士大夫的人生哲學與審美情趣
一、從禁慾到適意
二、從適意到縱欲
三、「幽深清遠的林下風流
3、禪宗與中國士大夫的藝術思維
一、直覺觀照中世界渾沌一片
二、觀照・冥想
三、活參・頓悟
四、自然・凝煉・含蓄
4、結束語:從中國文化史的角度研究禪宗
附錄

⑸ 了解禪學與文學相關的書籍

禪學:
1 禪與文化 季羨林著 中國言實出版社
2 禪學指歸 胡適著 陝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3 心海禪舟:宋明心學與禪學研究 趙偉著 人民出版社
5 禪學經濟:節約才能拯救世界和自己 (英)羅伯特·萬·德·威爾(Robert Van de Weyer)著 文化藝術出版社
6 禪宗公案妙語錄 黃河濤編著 中國言實出版社
7 禪與中國藝術精神 黃河濤著 中國言實出版社
8 中國禪學思想史 洪修平著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9 禪宗哲學象徵 吳言生著 中華書局
10 禪宗思想淵源 吳言生著 中華書局
11 禪宗詩歌境界 吳言生著 中華書局

文學:
如果沒有看過四大名著,就看看四大名著吧!!!
《紅樓夢》;
《水滸傳》;
《三國演義》;
《西遊記》。
其中的《水滸傳》、《三國演義》值得細看!!!

如果這些看過了,或者不喜歡古典的!!!

可以看看現代的,
《平凡的世界》;
《穆斯林的葬禮》;
《少年天子》;
《都市風流》;
《年輪》。
尤其是《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禮》的確值得一看。

如果對歷史感興趣,可以看看,
《史記》;
《戰國策》;
《資治通鑒》;
《三國志》;
《漢書》;
《後漢書》。
尤其是《史記》、《三國志》值得一看!!!

如果喜歡國外的名著,可以看看,
《簡愛》;
《茶花女》;
《三劍客》;
《雙城記》。

我所介紹的這些書,知識含量都是很高的,
無論哪一本,只要你細心看過,就一定會有收獲!!!老子好像說過:為學日益 為道日損。
一部機器長期正常運轉,需要動力,更需要潤滑油。
人也是一樣,人文科學,自然科學都要看,經久之後,若能貫通最好
歷史:戰國策,史記,三國志,資治通鑒,
哲學:西方哲學史,中國哲學史,先秦哲學,王充,王符,楊雄,馬克思,羅素,盧梭的作品,
文學:詩經,紅樓夢,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
醫學中的保健和衛生,最好是正規出版社的書
心理學
一般人上述人文科學書就夠了,對於中國古文化,建議先看看李敖的《要把金針度於人》,再來挑書
對於自然科學,可看看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其中數學和物理是解釋世界,認識自然的比較好的一個途徑,其餘自然科學差不多都建在數學和物理之上
有關技術方面的專業書籍就多了,到各專業論壇上看看,有針對性的看。以上所以門類的書,可以同時看,如果非要排一個順序的話,先看人文科學,再看自然科學, 推薦契訶夫短篇小說全集 上海譯文出版社 10本

理由
1,情感豐富,妙趣橫生.又是俄國古典作家,文風嚴謹.沒有傷風化的內容

2,主題鮮明,心理描寫入木三分.

3,短小精悍,引人入勝,適合文科底子薄弱的學生.

不要讓他看大部頭的東西.他還接受不了.如果有人建議讓他讀什麼"世界名著"系列的東西.建議者就是不懂心理學的偽君子. 高爾基的《母親》
巴爾扎克的《高老頭》《歐也妮·葛朗台》
肖霍洛夫的《靜靜的頓河》
伏尼契的《牛虻》
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

⑹ 請禪界和文學界高手進來啊!

你好
宋代禪宗大師青原行思提出參禪的三重境界:參禪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禪有悟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禪中徹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

佛家講究入世與出世,於塵世間理會佛理之真諦。人之一生,從垂髫小兒至垂垂老者,匆匆的人生旅途中,我們也經歷著人生的三重境界。

人生第一重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涉世之初,還懷著對這個世界的好奇與新鮮,對一切事物都用一種童真的眼光來看待,萬事萬物在我們的眼裡都還原成本原,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對許多事情懵懵懂懂,卻固執地相信所見到就是最真實的,相信世界是按設定的規則不斷運轉,並對這些規則有種信徒般的崇拜,最終在現實里處處碰壁,從而對現實與世界產生了懷疑。

人生第二重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是水。紅塵之中有太多的誘惑,在虛偽的面具後隱藏著太多的潛規則,看到的並不一定是真實的,一切如霧里看花,似真似幻,似真還假,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很容易地我們在現實里迷失了方向,隨之而來的是迷惑、彷徨、痛苦與掙扎,有的人就此沉淪在迷失的世界裡,我們開始用心地去體會這個世界,對一切都多了一份理性與現實的思考,山不再是單純意文上的山,水也不是單純意義的水了。

人生第三重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這是一種洞察世事後的反璞歸真,但不是每個人都能達到這一境界。人生的經歷積累到一定程度,不斷的反省,對世事、對自己的追求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認識到「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麼,要放棄的是什麼,這時,看山還是山,水還是水,只是這山這水,看在眼裡,已有另一種內涵在內了。

「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無須精心去處世」,這才是真正的做人與處世了。

⑺ 文學與宗教的區別

比較文學與宗教,在思維和功能方面的異同點。在思維的內容和材回料方面相互借鑒、利用;答在思維的方式、機制和效果方面更是存在諸多相似。文學和宗教還是滿足深層人性需要的重要手段,能起到渲泄、疏導人心的社會作用,建構出拯求和逍遙的人生模式,並且開拓出一個新的天地以對抗於現實的世界,極大地吻合了人類超越世俗的需要。

⑻ 中國禪宗及其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

禪 由梵文禪那音譯而來,意為「靜慮」。禪宗,漢傳佛教八大教派之一始於菩提達摩,盛於六祖慧能。中晚唐之後成為漢傳佛教主流,也是漢傳佛教最主要的象徵之一。核心思想: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著名禪宗公案典籍《碧岩錄》和《五燈會元》。中國禪宗,融會老莊思想的道家佛學,其實是中國人在佛經翻譯過程中,文化滲透交融產生的結果。對於中國文化史產生過深遠影響。

⑼ 禪宗與書法藝術的關系

佛教起源於公元前600多年的古印度,距今2600多年,於東漢明帝時(明帝永平十年,約公元一世紀左右)傳入中國,授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在唐朝時發展壯大。大致分為南傳佛教,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其中漢傳佛教又分為法性宗、法相宗、天台宗、華嚴宗、禪宗、凈土宗、律宗、密宗八大宗派。其中禪宗的「禪」是梵文禪那的音譯,原意是「靜慮」或思考,禪宗是安靜的沉思。禪宗即以禪定而得名,相傳達摩是禪宗的初祖。而真正創立禪宗的是六祖慧能。由他所創立的南派禪宗逐步實現了佛教「中國化」並傳揚於全國。禪宗是佛教與中國傳統文化相融的產物,隋唐之後,人們常把禪宗作為中國佛教的代名詞,它吸收了儒、道、玄學的思想,它的教義和美學思想對中國傳統文學藝術特別是書法藝術起了積極的促進作用。禪宗的美學思想是由禪宗思想而來的,中國的禪宗思想應用在文藝上,對文藝的審美觀念產生了重大影響,形成了所謂禪宗美學思想,禪宗美學思想使中國文藝開創出嶄新的境界。中國歷代的詩詞、文人畫、書法作品、禪畫、禪書等等的創作無不受到禪宗美學思想的影響,而這些影響的因素即是禪宗美學思想的特徵,那它到底是什麼呢?

一、空靈之美 宗白華雲,藝術心靈的誕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剎那,這即是美學上所謂「靜照」。靜觀萬象,光明瑩潔,各得其所,所謂萬物靜觀皆自得。所以周濟說「初學詞求空,空則靈氣來」。由上述可知,從靜觀默照而產生空靈,再由空靈幻化出藝術美感。這種過程猶如「禪定」過程。就像書法的創作過程一樣,蔡邕《筆論》雲,「夫書,先默坐靜思,隨意所適,言不出口,氣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對至尊,則無不善矣。」可見書道猶如禪道。心靈保持空明自由而無所住,美感由中而生《心經》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所以「空靈之美」是禪宗美學思想特質之一,在書法作品中體現有:清、靜、凈、簡、淡、逸、留白、空無、靈動、通透等風格。 二、圓成之美 圓成即是圓滿自成,充實和諧之意,與「空」相對。慧能主張「識心見性、頓悟成佛」,自傢具足,圓滿無缺,無須他求,即能解脫,即可頓悟成佛。書法創作一如禪理,注重水到渠成,圓融美滿。渾然天成,故圓成之美「亦是禪宗美學思想」特質之一,在書法作品中體現有:圓滿、圓融、統一、和諧、協調一氣呵成,渾然天成,無意於佳乃佳等特性。 三、頓悟之美 禪宗講究頓悟:一悟即見菩提,但有時頓悟並不是觸手可及,或漸修或捧喝,方便法門很多,目的則一,即豁然開悟,頓見本心。《五燈會無》卷十七曰:老僧三十年前未來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至後來,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這是三種審美觀。第一是肯定的、著相的。第二種是否定的、直觀的、離相的。第三種則是頓悟的、否定的否定的,不即不離是最高層次的審美。頓悟可說是禪宗的靈魂。禪宗的頓悟與書法藝術創作是互相感通的,《續書斷》雲:釋懷素自雲得草書三昧。始其臨學勤苦,故筆頹禿,作筆冢以瘐之。當觀夏雲隨風變化,頓有所悟,如壯士拔劍,神彩動人。可見書法創作重視「頓悟」,頓悟不僅是禪宗美學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國美學思想的精髓。所以說「頓悟之美」是禪宗美學思想特質之一,在書法作品當中體現風格有:質朴、蒼莾、自然、脫俗、即興、靈機一現,從心所欲不逾矩,復歸平正、等氣息。

四、意境之美 意境是禪宗美學思想重要特徵,是中國藝術審美關鍵所在,尤其是文人書法。「意」即分別、思量,指心的作用,又指意根,「境」是大慧,是第一義。《楞伽經》雲:大慧有七種第一義,即心境界,慧境界,智境界,見境見,超二見境見,超子地境界,如是自到境界。禪宗重視「以心傳心」,不說破,讓學人自己去參證意會,這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境界就是意境。 在中國書法理論里也是不斷強調「意」的。如:1.東晉衛夫人《筆陣圖》曰,「若執筆近而不能緊者,新手不齊,意後筆前者敗;若執筆遠而急,意前筆後者勝」。2.東晉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後》雲,「夫欲書者,先乾研墨,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前,然後作字」。3.唐虞世南《筆髓論?指意》雲:「夫未解書意者,一點一畫皆求象本,乃轉自取拙,豈成書矣」,何謂書意?在《筆髓論?契妙》雲:字雖有質,跡本無為,秉陰陽而動靜,體萬物以成形,達性通變,其常不主。故知書道去妙,必資神遇,不可以力求也,機巧必須心悟,不可以目取也」。神遇與心悟即是書意的本質。4.唐張懷瓘《書議》曰:「玄妙之意,出於物類之表,幽深之理,伏於杳冥之間,豈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測」。 可見,「意」是書法創作的靈魂,沒有立意,則境無所生,景更無所由。但意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亦是心的意會,妙悟、直覺與直觀。所以說「意境之美」是禪宗的美學思想特徵之一。他在書法作品當中體現的風格有境地、氛圍、心悟、境界、庄嚴情境、禪意境界等特性。

⑽ 禪宗意境怎樣影響了我國的詩文學

禪宗意境對我國的詩文學影響非常大,在我國詩壇禪詩層出不窮。中國詩壇專的黃金時期由初唐開始屬,從上官體(上官儀)到初唐四傑,經武後時代的杜審言、宋之問等所謂"景龍文學",初唐新開的質朴風氣。後來一變為開元、天寶的文學,如李、杜、王、孟,到韋應物、劉長卿,與大歷十才子等人,這其中很明顯地加入佛與禪道的成分。再變為元和、長慶間的詩體乃至晚唐文學如杜牧、溫庭筠、李商隱等等,無一不出入於佛、道之間,而且都沾上禪味,開創出唐詩文學特有芬芳的氣息與雋永無窮的韻味。
受禪宗意境影響的詩文學,到了宋代,更為明顯,宋初著名的詩僧九人,世稱九僧的風格(劍南希晝、金華保暹、南越文兆、天台行肇、汝州簡長、青城惟鳳、江東宇昭、峨嵋懷古、淮南惠崇)影響所及,更使醉心禪學的詩人,如楊億等人,形成有名的西昆體。名士如蘇東坡、王荊公、黃山谷等人,無一不受禪宗思想的熏陶,乃有清華絕俗的作品。南渡以後,陸放翁、范成大、楊萬里、尤袤四大家,都與佛禪思想結有不解之緣。這些都說明中國的詩文學從隋、唐以後,接受融會禪宗的禪境,才有唐、宋以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