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學經濟 » 采蓮文學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采蓮文學

發布時間: 2021-03-22 03:52:07

① 漢代的《采蓮詩》的文學意義

簡單和經典是兩碼事,不過我想大概是因為這首詩是由「漢樂府」作的吧!

② 關於采蓮的現代詩

萬種風情
從江南采蓮女的身上灑落
在一葉扁舟上盪起一次又一次
生活的嫵媚
在采蓮女的心中 早已
成熟為一枝枝搖曳的蓮蓬

蓮蓬貯藏了采蓮女的幸福
采蓮女的愛情與采蓮同步
她想變成一枝蓮蓬亭亭玉立
用心包住時光的美好
看一隻水鳥輕快的飛去

純情如水的采蓮女
在日落的黃昏中
乘著移漿聲聲的韻律
攜著滿袖清香
將小船劃進 娉婷的夢里

③ 有哪些有關荷的文學

荷花又名蓮花,是中國十大傳統名花之一,自北宋周敦頤寫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名句後,荷花便得以「花中君子」的雅稱,成為花卉王國里的名門望族。據史書記載,早在2500多年前,吳王差為了龐妃西施欣賞荷花,曾在太湖之濱的靈岩山離宮(今江蘇吳縣),特意修築「玩花池」,移種野生紅蓮。這可以說是人工砌池栽荷的最早實錄。
中國是世界上栽培蓮花最多的國家。在江南蘇州一帶,農歷六月二十四日為觀蓮節,稱為荷花生日。屆時人們成群結隊,興高采烈地觀賞荷花。1993年3月31日,蓮花圖案榮登澳門區旗和區徽之上,表達了當地人民對蓮花的特別喜愛,因為它象徵著純潔和高貴。我國還專門成立了中國荷花協會,以使荷花在中華大地上香飄萬里。
我國的荷花品種有150多個,分為花蓮、藕蓮和子蓮三大類。花蓮多用於觀賞,常見的有純白、宮粉、桃紅等色。尤其一梗能開雙花的並蒂蓮更以其浪漫而深受人們喜愛。每逢仲夏,荷花挺立於碧葉之間,在綠葉映襯下,風姿綽約,格外消魂。采蓮的男女,泛著一葉輕舟,穿梭於荷叢之中,那種「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的美妙情景,豈能用言語表達!
如今,南北各地的蓮塘比比皆是,南有杭州西湖、無錫太湖,北有濟南大明湖、山東微山湖。現在,足不出市,開封人也有了自己的賞荷佳地——鐵塔風荷。1萬多平方米的塘荷,1000多盆缸荷。使愛花人能欣賞到那連片荷花的芳容,領略到荷花的淡雅清幽,豈不美哉!

青陽渡 晉,樂府

青荷蓋綠水,芙蓉披紅鮮.
下有並根藕,上有並頭蓮.

詠芙蓉 南朝,梁
沈 約

微風搖紫葉,輕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綠,待我泛紅光.
采蓮 南朝梁
吳均

錦帶雜花鈿,羅衣垂綠川.
問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蓮.
遼西三千里,欲寄無因緣.
願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鮮.

夏歌 南朝,梁
蕭 衍

江南蓮花開,紅花覆碧水.
色同心復同,藕異心無異. 詠荷詩
江 洪
澤陂有微草,能花復能實.
碧葉喜翻風,紅英宜照日.
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
如何霜露交,應與飛蓬匹.

詠同心芙蓉 隋
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莖孤引綠,雙影共分紅.
色奪歌人臉,香亂舞衣風.
名蓮自可念,況復兩心同.
采蓮曲 隋
殷英童

盪舟無數伴,解纜自相催.
汗粉無庸拭,風裙隨意開.
棹移浮荇亂,船進倚荷來.
藕絲牽作縷,蓮葉捧成杯.

秋池一株蓮 隋
弘執恭

秋至皆空落,凌波獨吐紅.
托根方得所,未肯即從風.
古風 (其二十六) 唐
李 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艷且鮮.
秋花冒綠水,密葉羅青煙.
秀色粉絕世,馨香誰為傳?
坐看飛霜滿,凋此紅芳年.
結根未得所,願托華池邊.

采蓮曲 南朝梁
劉孝威

金槳木蘭船,戲采江南蓮.
蓮香隔浦渡,荷葉滿江鮮.
房垂易入手,柄曲自臨盤.
露花時濕釧,風莖乍拂鈿. 折荷有贈 唐
李 白

涉江玩秋水,愛此紅蕖鮮.
攀荷弄其珠,盪漾不成圓.
佳人彩雲里,欲贈隔遠天.
相思無因見,悵望涼風前.

子夜吳歌(其二) 唐
李 白

鏡湖三百里,菡萏發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歸去越王家. 詠江南可采蓮 南朝梁
劉 緩

春初北岸涸,夏月南湖通.
卷荷舒欲倚,芙蓉生即紅.
楫小宜回徑,船輕好入叢.
釵光逐影亂,衣香隨逆風.
江南少許地,年年情不窮.

賦得涉江采芙蓉 南朝陳
祖孫登

浮照滿川漲,芙蓉承落光.
人來間花影,衣渡得荷香.
桂舟軾不定,菱歌引更長.
采采嗟離別,無暇緝為裳.
越 女 唐
王昌齡

越女作桂舟,還將桂為楫.
湖上水渺漫,清江不可涉.
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葉.
將歸問夫婿,顏色何如妾.

東林寺白蓮 唐
白居易

東林北塘水,湛湛見底清.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莖.
白日發光彩,清飈散芳馨.
泄香銀囊破,瀉露玉盤傾.
我慚塵垢眼,風此瓊瑤英.
乃知紅蓮花,虛得清凈名.
夏萼敷未歇,秋房結才成.
夜深眾僧寢,獨起繞池行.
欲收一顆子,寄回長安城.
但恐出山去,人間種不生.
京兆府栽蓮 唐
白居易

污溝貯濁水,水上葉田田.
我來一長嘆,知是東溪蓮.
下有青污泥,馨香無復全.
下有紅塵撲,顏色不得鮮.
物性猶如此,人事亦宜然.
托根非其所,不如遭棄捐.
昔在溪中日,花葉媚清漣.
今年不得地,憔悴府門前.

百字令 殘荷 清·嚴廷中
潘妃步後,誰留下、一朵斷腸顏色?昨夜輕雷今夜雨,無復舊時明月。粉臉翻紅,新衣褪綠,憔悴真難必。芳魂何處?歸來應感疇昔。
徘徊池上闌干,愛花心事,心事花應識。顏太嬌紅都薄命,誰為紅顏憐惜?如此韶華,也能結子,苦味偏堆積!理香人去,淡煙一縷凝碧。

愛蓮說 宋·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④ 關於采蓮的詩詞

蓮曲二首
年代:【唐】 作者:【王昌齡】 體裁:【七絕】
吳姬越艷楚王妃,爭弄蓮舟水濕衣。
來時浦口花迎入,采罷江頭月送歸。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注釋】
羅裙:絲綢製作的裙子。芙蓉:即荷花。

一群采蓮姑娘身穿和綠色荷葉一樣顏色的羅裙,粉紅的荷花映照著姑娘們鮮艷的臉龐。她們混雜在池塘中難以發現,聽到姑娘們的歌聲,才知道有人出來的一番景色。

如果把這首詩看作一幅《采蓮圖》,畫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蓮少女們。但作者卻自始至終不讓她們在這幅活動的畫面上明顯地出現,而是讓她們夾雜在田田荷葉、艷艷荷花叢中,若隱若現,若有若無,使采蓮少女與美麗的大自然融為一體,使全詩別具一種引人遐想的優美意境。這樣的藝術構思,是獨具匠心的。
一開頭就巧妙地把采蓮少女和周圍的自然環境組成一個和諧統一的整體——「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說女子的羅裙綠得象荷葉一樣,不過是個普通的比喻;而這里寫的是采蓮少女,置身蓮池,說荷葉與羅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風光」,是「賦」而不是「比」了,顯得生動喜人,兼有素樸和美艷的風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說少女的臉龐紅潤艷麗如同出水的荷花,這樣的比喻也不算新鮮。但「芙蓉向臉兩邊開」卻又不單是比喻,而是描繪出一幅美麗的圖景:采蓮少女的臉龐正掩映在盛開的荷花中間,看上去好象鮮艷的荷花正朝著少女的臉龐開放。把這兩句聯成一體,讀者彷彿看到,在那一片綠荷紅蓮叢中,采蓮少女的綠羅裙已經融入田田荷葉之中,幾乎分不清孰為荷葉,孰為羅裙;而少女的臉龐則與鮮艷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難辨。讓人感到,這些采蓮女子簡直就是美麗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說竟是荷花的精靈。這描寫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實感,又帶有濃郁的童話色彩。
第三句「亂入池中看不見」,緊承前兩句而來。亂入,即雜入、混入之意。荷葉羅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體,難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細察時才勉強可辨;所以稍一錯神,采蓮少女又與綠荷紅蓮渾然為一,忽然不見蹤影了。這一句所寫的正是佇立凝望者在剎那間所產生的一種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覺,一種變幻莫測的驚奇與悵惘。這是通常所說「看花了眼」時常有的情形。然而,正當踟躕悵惘、望而不見之際,蓮塘中歌聲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見」的采蓮女子仍在這田田荷葉、艷艷荷花之中。「始覺有人來」要和「聞歌」聯在一起體味。本已「不見」,忽而「聞歌」,方知「有人」;但人卻又仍然掩映於荷葉荷花之中,故雖聞歌而不見她們的身姿面影。這真是所謂「菱歌唱不徹,知在此塘中」(崔國輔《小長干曲》)了。這一描寫,更增加了畫面的生動意趣和詩境的含蘊,令人宛見十畝蓮塘,荷花盛開,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觀望者聞歌神馳、佇立凝望的情狀,而采蓮少女們充滿青春活力的歡樂情緒也洋溢在這聞歌而不見人的荷塘之中。直到最後,作者仍不讓畫的主角明顯出現在畫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們作為美麗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還因為這樣描寫,才能留下悠然不盡的情味。

⑤ 唐代以前的采蓮文學作品,分析文中的男性視角。

你沒有舉具體的唐代以前采蓮文學的例子,我也不知道怎麼解釋你提到的男性視角……
比較廣為人知的唐代以前采蓮文學,大概是漢代樂府詩里的幾首,比如樂府詩《江南》:
江南可采蓮
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
魚戲蓮葉南
魚戲蓮葉北
這首詩明顯是女性視角,從采蓮女的角度看采蓮的活動,風格清新明快,字詞簡單易懂;如果你要男性視角,也許梁元帝的《采蓮賦》更合要求:
紫莖兮文波,紅蓮兮芰荷。綠房兮翠蓋,素實兮黃螺。於是妖童媛女,盪舟心許,鷁首(指代船,遊玩用船常把船頭雕成鷁鳥頭的形狀)徐回,兼傳羽杯。棹將移而藻掛,船欲動而萍開。爾其纖腰束素,遷延顧步。夏始春余,葉嫩花初。恐沾裳而淺笑,畏傾船而斂裾,故以水濺蘭橈,蘆侵羅(衤薦,音間)。菊澤未反,梧台迥見,荇濕沾衫,菱長繞釧。泛柏舟而容與,歌采蓮於江渚。歌曰:「碧玉小家女,來嫁汝南王。蓮花亂臉色,荷葉雜衣香。因持薦君子,願襲芙蓉裳。」
這是一首男性視角的采蓮文學作品。與上一首相比,明顯是旁觀及欣賞、玩樂的態度。這當然與作者的皇帝身份有關,但是廣義來講,因為男性顯然不可能成為勞作類采蓮活動的實施者,所以男性視角的采蓮文學必然是旁觀的;而采蓮者多為少女,綠葉紅蓮中少女們唱著歌兒采蓮,從男性的角度來看,自然是值得觀賞的,所以男性視角的采蓮文學大多抱著欣賞贊美的態度;如果作者是地位較高的男性,他接觸到的采蓮應該是玩樂性質的,就算是實地看采蓮女勞作,以他的身份地位,也只會把采蓮當做一個消遣節目,那麼,散漫、玩樂的態度就不足為奇了。
如果作者是男性而採取女性的視角創作采蓮文學,就不在「男性視角」的范圍內了,此處不予討論。
解答如上,希望對你有幫助。

⑥ 描寫古代女子采荷或采蓮時的優美句子或段落 要原創的 不要古人的詩詞詩句 小說里用的

夏天到了,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玉立婷婷的荷花,從碧綠的葉浪中擎出,含笑而立,露水盈盈,微風吹過,如翠綠的裙翻飛,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嬌羞欲語。
又是采蓮的時候了,她這樣想。她,烏黑的長發,像是水簾一樣垂在肩上,閃著淡淡的光亮,散發出淡淡的蓮花香;潔白的綢子裹著窈窕的身材,勾勒出細細的腰,走走停停,不住地回視自己優美的動作。舟不停的盪漾著,她尋找著自己的意中人。尋找中,有不少男生對她獻殷勤,表示愛意,但她相信獻殷勤是男人心虛的表現,這愛並不是真正的,也是不能長久的愛,而真正的愛應該是發至內心的,無微不至的,是無所不能的承受與付出。她不理這些獻殷勤的男人,繼續盪著的小舟尋找意中人。
他,也是來采蓮的,雪亮的眼神,襯托出有些黝黑的膚色,艷麗而健康,健壯的手搖置著漿兒,在荷里輕輕的回盪著
著。他,也尋找著自己的意中人,他決定無論命運之舟將他的意中人帶到那裡去,他都要尋找追求而至。尋找中,有不少美麗而豐腴的女士對他「風騷」的表示愛意。但他沒有被動心,而拒絕了她們,因為他相信愛的要倆方都願意的,來不了半點的虛偽,如果只是一相情願,那是沒有任何結果的。
忽然,她的舟被水草掛住了,動不了了,他看見了,便幫她把水草拿開。這時,她抬起頭,他也抬起了頭。人群中,他們的目光不經意的相遇了,他們含情脈脈地互相凝望著對方,都有了一絲不易察覺的震憾;他們彼此深信,是瞬間迸發的愛情讓他們相遇;他們彼此深信,對方就是自己尋找的意中人,續而,又默默地舉起酒杯。在夕陽浪漫的照映的荷池裡一起甜蜜的搖著小舟。
那是一種平凡的美麗,在不經意間卻成了他們那個季節最動人的風景線。

⑦ 蓮的相關文學

《江南》
江南可采蓮, 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采蓮曲》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 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荷花》清·石濤
荷葉五寸荷花嬌,貼波不礙畫船搖; 相到薰風四五月,也能遮卻美人腰。
《詠荷》陳志歲
身處污泥未染泥,白莖埋地沒人知。生機紅綠清澄里,不待風來香滿池。
《愛蓮說》宋·周敦頤
《青陽渡》晉·樂府
青荷蓋綠水,芙蓉披紅鮮。下有並根藕,上有並頭蓮。
《詠芙蓉》南朝·梁·沈約
微風搖紫葉,輕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綠,待我泛紅光。
《采蓮》南朝·梁·吳均
錦帶雜花鈿,羅衣垂綠川。問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蓮。遼西三千里,欲寄無因緣。願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鮮。
《詠荷詩》江洪
澤陂有微草,能花復能實。碧葉喜翻風,紅英宜照日。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如何霜露交,應與飛蓬匹。
《詠同心芙蓉》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莖孤引綠,雙影共分紅。色奪歌人臉,香亂舞衣風。名蓮自可念,況復兩心同。
《采蓮曲》隋·殷英童
盪舟無數伴,解纜自相催。汗粉無庸拭,風裙隨意開。棹移浮荇亂,船進倚荷來。藕絲牽作縷,蓮葉捧成杯。
《古風(其二十六)》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艷且鮮。秋花冒綠水,密葉羅青煙。秀色粉絕世,馨香誰為傳?坐看飛霜滿,凋此紅芳年。
結根未得所,願托華池邊。
《采蓮曲》南朝·梁·劉孝威
金槳木蘭船,戲采江南蓮。蓮香隔浦渡,荷葉滿江鮮。房垂易入手,柄曲自臨盤。露花時濕釧,風莖乍拂鈿。
《折荷有贈》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愛此紅蕖鮮。攀荷弄其珠,盪漾不成圓。佳人彩雲里,欲贈隔遠天。相思無因見,悵望涼風前。
《荷花》李商隱
都無色可並,不奈此香何。瑤席乘涼設,金羈落晚過。回衾燈照綺,渡襪水沾羅。預想前秋別,離居夢棹歌。
《蓮花》溫庭筠
綠塘搖灧接星津,軋軋蘭橈入白蘋。應為洛神波上襪,至今蓮蕊有香塵。
《錢氏池上芙蓉》文徵明
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轉在中洲。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還生渺渺愁。
露洗玉盤金殿冷,風吹羅帶錦城秋。相看未用傷遲暮,別有池塘一種幽。
《一剪梅》北宋·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蘇幕遮》北宋·周邦彥
燎沉香,消溽暑。鳥雀呼睛,侵曉窺檐語。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芙蓉》清·鄭板橋
最憐紅粉幾條痕,水外橋邊小竹門。照影自驚還自惜,西施原住薴蘿村。
《夏日南亭懷辛大》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乘夕涼,開軒卧閑敞。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無題·其二》李商隱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金蟾嚙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夏日懷友》徐璣
流水階除靜,孤眠得自由。月生林欲曉,雨過夜如秋。遠憶荷花浦,誰吟杜若洲?良宵恐無夢,有夢即俱游。
《浣溪沙》薛昭蘊
傾國傾城恨有餘,幾多紅淚泣姑蘇,倚風凝睇雪肌膚。吳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宮殿半平蕪,藕花菱蔓滿重湖。
《南鄉子》李珣
乘彩舫,過蓮塘,棹歌驚起睡鴛鴦。游女帶香偎伴笑,爭窈窕,兢折團荷遮晚照。
《浣溪沙》李璟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碧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無限恨,倚欄桿。
《思帝鄉》孫光憲
如何? 遺情情更多!永日水精簾下斂羞蛾。六幅羅裙地,微行曳碧波。看盡滿地疏雨打團荷。
《憶餘杭》潘閬
長憶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僧房四面向湖開,清棹去還來。
芰荷香噴連雲閣,閣上清聲檐下鐸。別來塵土污人衣,空役夢魂飛。
《採桑子》歐陽修
荷花開後西湖好,載酒來時,不用旌旗,前後紅幢綠蓋隨。畫船撐入花深處,香泛金卮,煙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歸。
《臨江仙》歐陽修
柳外輕雷池上雨,雨聲滴碎荷聲。小樓西角斷虹明。闌干倚處,待得月華生。
燕子飛來窺畫棟,玉鉤垂下簾旌。涼波不動簟紋平。水精雙枕,畔有墮釵橫。
《甘草子》柳永
秋暮,亂灑衰荷,顆顆真珠雨。雨過月華生,冷徹鴛鴦浦。
池上憑闌愁無侶,奈此個單棲情緒!卻傍金籠共鸚鵡,念粉郎言語。
《蝶戀花》晏幾道
初捻霜紈生悵望。隔葉鶯聲,似學秦娥唱。午睡醒來慵一晌,雙紋翠簟鋪寒浪。雨罷蘋風吹碧漲。
脈脈荷花,淚臉紅相向。斜貼綠雲新月上,彎環正是愁眉樣。
《生查子》晏幾道
長恨涉江遙,移近溪頭住。閑盪木蘭舟,誤入雙鴛浦。無端輕薄雲,暗作廉纖雨。翠袖不勝寒,欲向荷花語。
《阮郎歸·初夏》蘇東坡
綠槐高柳咽新蟬,薰風初入弦。碧紗窗下洗沉煙,棋聲驚晝眠。
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然。玉盆纖手弄清泉,瓊珠碎卻圓。
《永遇樂》蘇東坡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如三鼓,鏗然一葉,黯黯夢雲驚斷。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異時對,黃樓夜景,為余浩嘆。
《滿庭芳》黃庭堅
修水濃清,新條淡綠,翠光交映虛亭。錦鴛霜鷺,荷徑拾幽萍。香渡欄干屈曲紅妝映、薄綺疏欞。
風清夜,橫塘月滿,水凈見移星。堪聽,微雨過,姍藻荇,便移轉胡床,湘簟方屏。
練靄鱗雲旋滿,聲不斷、檐響風鈴。重開宴,瑤池雪滿,山露佛頭青。
《黃鶯兒》晁補之
南園佳致偏宜暑。兩兩三三,修篁新筍出初齊,猗猗過檐侵戶。
聽亂芰荷風,細灑梧桐雨。午余簾影參差,遠林蟬聲,幽夢殘處。
凝佇,既往盡成空,暫遇何曾住?算人間事,豈足追思,依依夢中情緒。
觀數點茗浮花,一縷香縈炷。怪道人道:陶潛做得羲皇侶。
《南柯子》《唐宋諸賢絕妙詞選》
十里青山遠,潮平路帶沙。數聲啼鳥怨年華,又是凄涼時候在天涯!
白露收殘月,清風散曉霞。綠楊堤畔問荷花:記得那年沽酒那人家?
《菩薩蠻》魏夫人
紅樓斜倚連溪曲,樓前溪水凝寒玉。盪漾木蘭船,船中人少年。荷花嬌欲語,笑入鴛鴦浦。波上暝煙低,菱歌月下歸。
《浣溪沙》張元干
山繞平湖波撼城,湖光倒影浸山青,水晶樓下欲三更。霧柳暗時雲度月,露荷翻處水流螢,蕭蕭散發到天明。
《臨江仙》葉夢得
不見跳魚翻曲港,湖邊特地經過。蕭蕭疏風亂雨荷。微雲吹盡散,明月墮平波。白酒一杯還徑醉,歸來散發婆娑。
無人能唱采菱歌。小軒枕簟,檐影掛星河。
《念奴嬌》姜夔
鬧紅一舸,記來時嘗與鴛鴦為侶。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風裳無數。翠葉吹涼,玉容銷酒,更灑菰蒲雨。嫣然搖動,
冷香飛上詩句。日暮,青蓋亭亭,情人不見,爭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風南浦。高柳垂陰,老魚吹浪,
留我花間住。田田多少,幾回沙際歸路。
《燕歸梁·風蓮》蔣捷
我夢唐宮春晝遲,正舞到,曳裾時。翠雲隊仗絳霞衣,漫騰騰,手雙垂。忽然急鼓催將起,似彩鳳,亂驚飛。
夢回不見萬瓊妃,見荷花,被風吹。
《水仙子·詠江南》張養浩
一江煙水照晴嵐,兩岸人家接畫檐。芰荷叢一段秋光淡,看沙鷗舞再三,卷香風十里珠簾。畫船兒天邊至,酒旗兒風外□,愛煞江南
《蓮》蘇軾
城中擔上賣蓮房,未抵西湖泛野航。
旋折荷花剝蓮子,露為風味月為香。 季羨林:清塘荷韻
樓前有清塘數畝。記得三十多年前初搬來時,池塘里好像是有荷花的,我的記憶里還殘留著一些綠葉紅花的碎影。後來時移事遷,歲月流逝,池塘里卻變得「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再也不見什麼荷花了。
我腦袋裡保留的舊的思想意識頗多,每一次望到空盪盪的池塘,總覺得好像缺點什麼。這不符合我的審美觀念。有池塘就應當有點綠的東西,哪怕是蘆葦呢,也比什麼都沒有強。最好的最理想的當然是荷花。中國舊的詩文中,描寫荷花的簡直是太多太多了。周敦頤的《愛蓮說》讀書人不知道的恐怕是絕無僅有的。他那一句有名的「香遠益清」是膾炙人口的。幾乎可以說,中國沒有人不愛荷花的。可我們樓前池塘中獨獨缺少荷花。每次看到或想到,總覺得是一塊心病。
有人從湖北來,帶來了洪湖的幾顆蓮子,外殼呈黑色,極硬。據說,如果埋在淤泥中,能夠千年不爛。因此,我用鐵錘在蓮子上砸開了一條縫,讓蓮芽能夠破殼而出,不至永遠埋在泥中。這都是一些主觀的願望,蓮芽能不能長出,都是極大的未知數。反正我總算是盡了人事,把五六顆敲破的蓮子投入池塘中,下面就是聽天由命了。
這樣一來,我每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邊上去看上幾次。心裡總是希望,忽然有一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有翠綠的蓮葉長出水面。可是,事與願違,投下去的第一年,一直到秋涼落葉,水面上也沒有出現什麼東西。經過了寂寞的冬天,到了第二年,春水盈塘,綠柳垂絲,一片旖旎的風光。可是,我翹盼的水面卻仍然沒有露出什麼荷葉。此時我已經完全灰了心,以為那幾顆湖北帶來的硬殼蓮子,由於人力無法解釋的原因,大概不會再有長出荷花的希望了。我的目光無法把荷葉從淤泥中吸出。
但是,到了第三年,卻忽然出了奇跡。有一天,我忽然發現,在我投蓮子的地方長出了幾個圓圓的綠葉,雖然顏色極惹人喜愛,但是卻細弱單薄,可憐兮兮地平卧在水面上,像水浮蓮的葉子一樣。而且最初只長出了五六個葉片。我總嫌這有點太少,總希望多長出幾片來。於是,我盼星星,盼月亮,天天到池塘邊上去觀望。有校外的農民來撈水草,我總請求他們手下留情,不要碰斷葉片。但是經過了漫漫的長夏,凄清的秋天又降臨人間,池塘里浮動的仍然只是孤零零的那五六個葉片。對我來說,這又是一個雖微有希望但究竟仍是令人灰心的一年。
真正的奇跡出現在第四年上。嚴冬一過,池塘里又溢滿了春水。到了一般荷花長葉的時候,在去 年飄浮的五六個葉片的地方,一夜之間,突然長出了一大片綠葉,而且看來荷花在嚴冬的冰下並沒有停止行動,因為在離開原有五六個葉片的那塊基地比較遠的池塘中心,也長出了葉片。葉片擴張的速度,擴張范圍的擴大,都是驚人地快。幾天之內,池塘內不小一部分,已經全為綠葉所覆蓋。而且原來平卧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蓮一樣的葉片,不知道是從哪裡聚集來了力量,有一些竟然躍出水面,長成了亭亭的荷葉。
原來我心中還遲遲疑疑,怕池中長的是水浮蓮,而不是真正的荷花。這樣一來,我心中的疑雲一掃而光;池塘中生長的真正是洪湖蓮花的子孫了。我心中狂喜,這幾年總算是沒有白等。天地萌生萬物,對包括人在內的動、植物等有生命的東西,總是賦予一種極其驚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極其驚人的擴展蔓延的力量,這種力量大到無法抗禦。只要你肯費力來觀察一下,就必然會承認這一點。幾許多葉片接踵而至。一夜之間,就出來了幾十枝,而且迅速地擴散、蔓延。不到十幾天的工夫,荷葉已經蔓延得遮蔽了半個池塘。從我撒種的地方出發,向東西南北四面擴展。我無法知道,荷花是怎樣在深水中淤泥里走動。反正從露出水面的荷葉來看,每天至少要走半尺的距離,才能形成眼前的這個局面。
光長荷葉,當然是不能滿足的。荷花接踵而至,而且據了解荷花的行家說,我門前池塘里的荷花,同燕園其它池塘里的,都不一樣。其它地方的荷花,顏色淺紅;而我這里的荷花,不但紅色濃,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開出十六個復瓣,看上去當然就與眾不同了。這些紅艷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駕於蓮葉之上,迎風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
幼時讀舊詩:「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愛其詩句之美,深恨沒有能親自到杭州西湖與欣賞一番。現 在我門前池塘中呈現的就是那一派西湖景象。是我把西湖從杭州搬到燕園里來了。豈不大快人意也哉!前幾年才搬到朗潤園來的周一良先生賜名為「季荷」。我覺得很有趣,又非常感激。難道我這個人將以荷而傳嗎?
我每天至少有幾次徘徊在塘邊,坐在石頭上,靜靜地吸吮荷花和荷葉的清香。「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我確實覺得四周靜得很。我在一片寂靜中,默默地坐在那裡,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綠肥、紅肥。倒影映入水中,風乍起,一片蓮瓣墮入水中,它從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卻是從下邊向上落,最後一接觸到水面,二者合為一,像小船似地漂在那裡。我曾在某一本詩話上讀到兩句詩:「池花對影落,沙鳥帶聲飛。」作者深惜第二句對仗不工。這也難怪,像「池花對影落」這樣的境界究竟有幾個人能參悟透呢?
晚上,我們一家人也常常坐在塘邊石頭上納涼。有一夜,天空中的月亮又明又亮,把一片銀光灑在荷花上。我忽聽撲通一聲。是我的小白波斯貓毛毛撲入水中,她大概是認為水中有白玉盤,想撲上去抓住。她一入水,大概就覺得不對頭,連忙矯捷地回到岸上,把月亮的倒影打得支離破碎,好久才恢復了原形。
今年夏天,天氣異常悶熱,而荷花則開得特歡。綠蓋擎天,紅花映日,把一個不算小的池塘塞得滿而又滿,幾乎連水面都看不到了。一個喜愛荷花的鄰居,天天興致勃勃地數荷花的朵數。今天告訴我,有四五百朵;明天又告訴我,有六七百朵。但是,我雖然知道他為人細致,卻不相信他真能數出確實的朵數。在荷葉底下,石頭縫里,旮旮旯旯,不知還隱藏著多少 ,都是在岸邊難以看到的。
連日來,天氣突然變寒。池塘里的荷葉雖然仍然是綠油一片,但是看來變成殘荷之日也不會太遠了。再過一兩個月,池水一結冰,連殘荷花也將消逝得無影無蹤。那時荷花大概會在冰下冬眠,做著春天的夢。它們的夢一定能夠圓的。「既然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
朱自清: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是中國著名文學家朱自清任教清華大學時所寫的一篇散文,因收入中學語文教材而廣為人知。本文寫於1927年7月,正值「四·一二」蔣介石背叛革命之時。曾參加過「五四」運動的愛國知識分子朱自清,面對這一黑暗現實,他悲憤、不滿而又陷入對現實無法理解的苦悶與彷徨之中。懷著這種孤獨苦悶的心情,寫下了《荷塘月色》這篇文章。
蓮---《浮生拾慧》 (黃廷法 文)
蓮曾是我家鄉花。以往有數年,居住的那個城市,凡有流水處,無不種蓮。那時掀起的愛蓮熱大有趨之若鶩之狀。蓋了最大的超市,即取名蓮城商場;官方的酒店,叫做蓮城大酒店;修的那條最氣派的路,也喚做蓮城大道。可惜好景不長,時髦的東西最易過時,如今不種蓮了,蓮城商場倒閉了,蓮城酒店也易名了,人們愛蓮的情緒也像捱到深秋的蓮葉,已無亭亭靜植的擎雨華蓋,到處都透露著敗績。這大約是為官之人最忌諱看到的一種景象,他們喜歡的是花葉茂盛,浮華無限,誰願意看到枯萎凋零的敗象呢?他們誰又能具備李義山的才情呢?李義山有詩雲:「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情知身在情常在,悵望江頭江水聲。」想那為官之人,即使他們讀了這詩,也只會淺薄地看到事物盛衰的表象,何嘗能讀出一個「情」字?無情也就罷了,偏偏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蓮花,滿身透射的潔身自愛的君子形象,又總會對人的齷齪人格起到影射、諷喻、鞭撻作用,故刈蓮凈水最好,城市不叫蓮城也最好!

見落葉而悲秋,是文人的事。文人之中,又需得有那種萬千愁腸的,如李義山一般,才會從生命的盛衰更替中體察到春生秋恨之無常。大約人心都是向善的、向陽的,都是嚮往喜氣洋洋的春華秋實的。古文人們對蓮的歌詠也側重於春夏之交的繁盛時期,從「小荷才露尖尖角」,「嫩荷無數青鈿子」寫起,到「接天蓮葉無窮碧」之時,蓮所能娛人耳目的,正是尖尖的鈿葉,擎雨華蓋般的闊葉,和驟雨打新荷的意境。
入夏之後,是蓮花的季節。蓮花有數色,唯紅白二色為最。古人多喻白蓮花為淡妝嬌女,喻紅蓮花為濃妝艷女,已見楊萬里「恰如漢殿三千女,半是濃妝半淡妝」的詩句。須彌座也選用了蓮花,取其莊重聖潔之意。周茂叔愛的卻是蓮花的品性,認為可作花中君子。這種用蓮花來比喻君子的高潔、淑女的天然、觀音大士的慈悲庄嚴是恰切的,很符合蓮花本身的特點。這些權且不說,單是那「映日荷花別樣紅」,「憑欄十里芰荷香」的盛狀,就足以使人流連沉醉了。也難怪愛花的姑娘們「采芙蓉,賞芙蓉,小小紅船西復東。相思無路通」。也難怪才女李清照「誤入藕花深處,沉醉不知歸路」。也難怪金主完顏亮聞歌柳三變《望海潮》後,欣慕「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景色,遂起投鞭南渡之志。至若繁華逝去,只留新蓬靜立,仍像未開的花,和荷葉一並傲秋,此後便是采蓮的季節。蓮葉何田田中,到處都是魚戲蓮葉間,人戲蓮葉間的快樂繁忙景象。
即使白露為霜,若有李義山般的情致,也可於蕭殺的深秋體味到「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的意趣。
蓮,別名荷、芙蓉、芙蕖、水華,秋盡時留於淤泥中的,是甘爽利口的藕。可用蓮葉包裹食物進行熏烤蒸煮,熟食有淡淡的荷香;蓮心可清心敗火、生發元氣,蓮子也有此功效。
想來那蓮,從生到枯,也算是對得起人們的耳目心神了。

⑧ 先秦文學作品中采蓮女的形象

采蓮曲
晚日照空磯,采蓮承晚暉。
風起湖難度,蓮多采未稀。
棹動芙蓉落,船移白鷺飛。
荷絲傍繞腕,菱角遠牽衣。

越人歌
先秦作品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
心幾頑而不絕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澤陂
彼澤之陂,有蒲與荷。有美一人,傷如之何?寤寐無為,涕泗滂沱。彼澤之陂,有蒲與蕳。有美一人,碩大且卷。寤寐無為,中心悁悁。彼澤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碩大且儼。寤寐無為,輾轉伏枕。

⑨ 古詩《憶蓮》、《采蓮》和《賞蓮》的作者分別是誰

《賞蓮》作者為宋代的周敦頤、《憶蓮》作者為唐代的李白、《采蓮》作者為唐代的杜甫

⑩ 急求!采蓮為題材的文學作品

簡文帝又作《采蓮賦》,對《采蓮曲》歌舞形式有較為詳盡地描述,賦雲:

望江南兮清且空,對荷花兮丹復紅。卧蓮葉而覆水,亂高房而出叢。楚王暇日之歡,麗人妖艷之質。且棄垂釣之魚,未論芳萍之實。唯欲回渡輕船,共采新蓮。傍斜山而屢轉,乘橫流而不前。於是素腕舉,紅袖長,回巧笑,墮明璫。荷稠刺密,亟牽衣而綰裳;人喧水濺,惜虧朱而壞妝。物色雖晚,徘徊未反。畏風多而榜危,驚舟移而花遠。歌曰:常聞蕖可愛,采擷欲為裙。葉滑不留綖,心忙無假薰。千春誰與樂?唯有妾隨君。①

首四句描寫歌舞環境。在江南水鄉風光背景的布置中,有丹紅的「荷花」、覆水的「卧蓮」、出叢的「高房」等。「楚王」兩句,寫宮廷艷游之樂,這正是帝王欣賞「采蓮」歌舞所企求獲得的身心愉悅。「且棄」以下,都是寫宮女載歌載舞表演「采蓮」的具體過程和聆聽佳人歌唱的音樂效果。結尾的「歌曰」,是表演者所演唱的《采蓮曲》的具體歌詞。所以,《樂府詩集》卷五十收入此曲。在這首《采蓮曲》之前,《樂府詩集》還收錄簡文帝的另一首五言《采蓮曲》,詩雲:

晚日照空磯,采蓮承晚暉。風起湖難渡,蓮多摘未稀。棹動芙蓉落,船移白鷺飛。荷絲傍繞腕,菱角遠牽衣。

詩中所述,同樣既是歌曲所唱的內容,也是載歌載舞的形式。宮女在演唱之際,伴以相應的「采擷」、「棹動」、「船移」、「繞腕」等舞蹈動作,艷麗迷人。其中,以「絲」諧音相思之「思」,為用「采蓮」的方式表達情愛更多了一種隱喻手法。

梁元帝蕭繹也有《采蓮賦》,所使用的華麗語辭、所構築的香艷氛圍,都與簡文帝所作近似,賦末所歌的《采蓮曲》,已見上文所引。

采蓮好象沒有別名,蓮花有很多別名
至於蓮花的意象,那要看你是問哪一首詩詞或者哪一篇文章中的蓮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