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一道很簡單的微觀經濟學題,我知道求壟斷企業的無謂損失要畫圖求三角形面積,但是其中一個點不知道該怎麼
令MR=MC就可以解出來
B. 經濟學原理微觀作圖題
C. 微觀經濟學作圖能用鉛筆么
可以吖,怎麼了?現在多用統計軟體
D. 微觀經濟學,有幾個題想請教高手,尤其是畫圖分析題
1. 錯誤 政府征稅減來少消費者和生產者剩自余 缺失的效率得不到彌補 影響社會總福利
2. 目的:支持價格為了保護生產者利益 限制價格為了保護消費者利益
以農產品支持價格為例 支持價格減少消費者剩餘 增加生產者(農民)剩餘 凈福利增加 造成了供大於求 多餘的產品政府收購 但是凈福利的增加並不能彌補政府的那筆支持 所以社會總福利不一定增加
你問的問題主要是幾個概念: 生產者剩餘 消費者剩餘 社會福利分析 彈性 供求模型
E. 微觀經濟學簡答題、作圖題,回答得好追加200
1、為什麼說經濟學源於資源的稀缺性?怎樣理解經濟學的概念?
稀缺性源於資源的有限性和人的慾望的無限性。簡單的說,就是社會提供的東西少於人們想擁有的。經濟學研究社會如何有效配置稀缺資源。
2、實證分析與規范分析有何區別?
實證分析是描述性的,作出關於「世界是什麼」的表述;規范分析是命令性的,作出關於「世界應該是什麼」的表述。
3、基數效用論和序數效用論是怎樣解釋消費者均衡的?二者有何異同?
基數效用論者認為,效用如同長度、重量等概念一樣,可以具體衡量並加總求和,具體的效用量之間的比較是有意義的。序數效用論者認為,效用是像美醜一樣的概念,效用的大小是無法具體衡量的,效用之間的比較只能通過順序或等級來表示。
4、為什麼隨著勞動對資本的不斷替代,邊際技術替代率是逐漸遞減的?
任何一種產品的生產技術都要求各要素投入之間有適當的比例,這意味著替代是有限制的。在勞動投入量很少和資本投入量很多的情況下,減少一些資本投入量可以很容易的通過增加勞動投入量來彌補,以維持原有產量水平。但是,在勞動投入量相當多時,再用勞動去替代資本就將是很困難的了。
5、用圖示法說明最優生產要素組合的確定?
dd需求曲線表示該寡頭廠商變動價格而其他寡頭廠商保持價格不變時該寡頭廠商的需求狀況,DD需求曲線表示該行業內所有寡頭廠商都以相同方式改變價格時該廠商的需求狀況。於是該廠商面臨的是一條彎折的需求曲線dBD。可見邊際收益曲線是間斷的,這也解釋了寡頭市場的價格剛性現象。也就是說,只要SMC曲線的位置變動不超出邊際收益曲線的垂直間斷范圍,寡頭廠商的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都不會發生改變。
13、為什麼說要素理論就是收入分配理論?
要素的價格和使用量是決定消費者收入水平的重要因素,所以要素價格理論在西方經濟學中又被看做是「分配理論」。
14、在經濟學中,稀缺與短缺有什麼區別?在一個不受管制的經濟中,稀缺與短缺是否存在?為什麼?
稀缺性源於資源的有限性和人的慾望的無限性;短缺指的是無法連續供應。在不受管制的經濟中,稀缺與短缺存在,稀缺是在自然資源方面欠缺原材料,因為自然資源不可再生,所以是永久性的。短缺是在加工方面欠缺原材料,這往往是暫時性的。
15、分析和比較影響需求和需求彈性的因素。
影響需求的因素:商品價格,消費者收入水平,消費者偏好,消費者對商品的價格預期。影響需求彈性的因素:商品可替代性,商品對消費者生活的重要程度,商品的消費支出在預算總支出中所佔的比例,所考察的消費者調節需求量的時間。
16、區分各類市場的最重要的標志是什麼?試述四種市場結構的特徵。
廠商數目,產品差別程度,對價格的控製程度,進出行業的難易程度。其中廠商數目和產品差別程度是最基本的決定因素。
市場類型 廠商數目 產品差別程度 對價格控制的程度 進出一個行業的難易程度 接近哪種商品市場
完全競爭 很多 完全無差別 沒有 很容易 一些農業品
壟斷競爭 很多 有差別 有一些 比較容易 一些輕工產品、零售業
寡頭 幾個 有差別或無差別 相當程度 比較困難 鋼、汽車、石油
壟斷 惟一 惟一的產品,且無相近的替代品 很大程度,但經常受到管制 很困難,幾乎不可能 公用事業,如水、電
17、假定當前研究的對象為玉米片市場,進一步假定,1999年夏季發生了下列事件:(1)農業區的天氣異乎尋常的炎熱,且降雨量極小,(2)最近公布的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吃玉米片使人更健康長壽且該研究已在居民中廣為傳播。
(1)上述兩件事將導致玉米片市場如何變化?會導致(1)價格上升。(2)玉米需求曲線向右上移動。
(2)該市場的均衡數量會如何變化?請詳細說明,(1)均衡數量減少。(2)均衡數量增加。
(3)該市場的均衡價格會如何變化?請詳細說明。(1)均衡價格增加。(2)均衡價格增加。
(1)供給曲線左移,引起均衡數量減少,均衡價格上升。(2)需求曲線右移,引起均衡數量增加,均衡價格上升。
18、免費發給消費者一定量實物(如食物、衣被等),分發給消費者按市價估算的這些實物折算的現金,哪種方法給消費者帶來更高的效用?為什麼?
後者,因為導致預算線右移,和更高的效用曲線相切,實現更高的均衡效用。
F. 微觀經濟學問題作圖題急求大佬幫助。
生產要素最優組合的定義
所謂要素的最優組合就是能以既定的成本生產最大產量或者以最小的成本生產既定產量的生產要素投入的組合。標準是MPL/PL=MPK/PK其中,PL為勞動的價格(例如工資),PK為資本的價格(如利息率或租金等),MPL和MPK分別表示勞動和資本的邊際產量。
生產要素最優組合是指既定成本下產量最大化或者既定產量下成本最小化的生產要素投入組合。
生產要素最優組合原則是生產各要素的邊際產量相同。
標準是 = MPL/PL = MPK/PK
此時,廠商每單位成本購買任意一種生產要素所得到的邊際產量都相等,廠商才能用既定的成本生產最大的產量,在E點表示:在成本不變的情況下,產量最大,或者在產量不變的情況下,成本最低。
生產擴展曲線
生產擴張線表示在生產要素價格和其他條件不變情況下,隨著廠商成本的增加,廠商的生產要素最優組合點。描述出來的軌跡,它由所有等產量曲線與等成本線的切點所構成,它表示,在生產要素價格和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當生產過程的投入(成本)增加時,廠商必然會沿著生產要素的最優組合來擴展其生產。
生產要素最優組合與廠商利潤最大化
廠商生產要素的最優組合與利潤最大化之間是一致的。
供參考。
G. 求一張微觀經濟學的畫圖題~~!
完全競爭市場的圖,第一張,獲得利潤 第二張 0利潤 第三張 負的利潤
書上應該有的 就是 MC MR 和ATC三條曲線
H. 微觀經濟學:作圖表示典型的總成本曲線、平均成本曲線、平均可變成本曲線、邊際成本曲線之間的關系
1.總成本、總固定成本和總可變成本曲線。
2.平均總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變成本、邊際成本曲線。根據成本函數,也可畫出平均總成本(ATC)曲線、平均固定成本(AFC)曲線、平均可變成本(AVC)曲線、邊際成本(MC)曲線,如下圖所示。平均總成本曲線開始時隨著產量增加而迅速下降,M點是平均總成本曲線的最低點,過這一點以後,平均總成本曲線又隨產量的增加而上升。平均可變成本曲線開始時隨產量的增加而逐步下降,M』點是平均可變成本曲線的最低點,過這一點之後,平均可變成本曲線又隨著產量的增加而上升。平均固定成本曲線隨著產量的增加而遞減,逐漸向橫軸接近。邊際成本曲線開始時隨產量的增加而迅速下降,很快就降到最低點,過最低點以後,便隨著產量的增加而迅速上升,上升的速度比平均可變成本曲線的上升速度更快。邊際成本曲線上升時首先通過平均可變成本曲線的最低點M』,然後又通過平均總成本曲線的最低點M。下圖反映了各種平均成本和邊際成本的變動的規律,以及它們相互間的關系。
平均固定成本隨著產量的增加而逐漸減少,是因為固定成本在短期內不變,產量增加,則分攤到每一單位產品上的固定成本就減少了。其變動規律是開始降低幅度很大,以後降低幅度越來越小。
平均可變成本變動規律是,開始隨著產量的增加和生產要素的充分利用,呈降低趨勢,但是當產量達到一定水平後,又呈現出上升的趨勢。
平均總成本的變動規律與平均可變成本變動規律相似,也是隨產量增加先下降後上升。都具有先降後升的U形特徵。
邊際成本與平均總成本之間存在著一種非常明顯的關系,邊際成本曲線與平均總成本曲線相交於平均總成本曲線的最低點M。在M點之前,邊際成本曲線低於平均總成本曲線;在M點之後,邊際成本曲線高於平均總成本曲線。就是說,當平均總成本隨產量的增加而下降時,邊際成本必定小於平均總成本。當平均總成本隨產量增加而上升時,邊際成本必定大於平均總成本。當邊際成本與平均總成本正好相等時,平均總成本處於最低點。
邊際成本與平均可變成本之間也存在著類似的關系,邊際成本曲線與平均可變成本曲線相交於平均可變成本曲線的最低點M』。在M』點之前,MC曲線低於平均可變成本曲線;在M』點之後,邊際成本曲線高於平均可變成本曲線。而且,無論是上升還是下降,邊際成本曲線的變動都快於平均可變成本曲線。
在以上三條曲線中,邊際成本曲線最早到達最低點。由於平均總成本既包括平均可變成本,還包括平均固定成本,隨著產量的增加,受固定成本的影響,平均總成本曲線的最低點M點的出現慢於且高於平均可變成本曲線的最低點M』點。當平均可變成本曲線已經到達最低點M』點時,總平均成本曲線還沒有到達最低點M點,也就是說,邊際成本曲線與平均總成本曲線的交點M點的出現慢於邊際成本曲線與平均可變成本曲線的交點M』點的出現。此外,平均總成本曲線的最小值大於平均可變成本曲線的最小值,即M點的位置高於M'點。
3.決定短期成本變動的主要因素。如果我們把生產曲線和成本曲線結合起來考察,就會找出決定短期成本變動的主要因素。這些因素包括勞動、資本等生產要素的價格。一般說來,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工資和原材料、機器設備等生產資料的價格以及租金的提高,會導致成本的相應提高。生產率,即總產出對加權平均的投入的比率,可以用勞動生產率和金要素生產率來表示。勞動生產率,也就是前面所說的平均產量,即每單位勞動的產量或產出;全要素生產率,就是每單位總投入(包括勞動投入和資本投入)的產量或產出。一般來說,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生產率提高就會導致生產成本的下降,而生產率下降則會導致成本的上升。
以上供參考。
I. 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 畫無差異曲線的題><求解
如圖所示,橫軸為咖啡,縱軸為熱茶
(1)的無差異曲線與橫軸平行(可以有無數條)
(2)的無差異曲線與縱軸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