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數字和文學的問題
疊聲詞 又叫重疊詞
在藝術的表達效果上是4億同胞達不到的
這樣說 也可以使文章琅琅上口 是文章具有音律美
2. 文學里數字的好處
靈活地運用常用的說明方法,如下定義、舉例子、分類別、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列圖表、作詮釋、摹狀貌等等.
寫簡單的說明文,能選用恰當的說明方法,運用較准確明白的語言,有條理地說明事物的特徵
「能選用恰當的說明方法」,是要求在寫說明文時,能靈活地運用常用的說明方法,如下定義、舉例子、分類別、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列圖表、作詮釋、摹狀貌等等.下定義是用來揭示事物的本質,要言簡意賅;舉例子是把抽象的事物用具體的事例來說明;分類別是將紛繁復雜的事物有條理地清晰地介紹給讀者;列數字是從數量的角度說明事物的特徵;打比方是用比喻的方式,具體生動地介紹事物的特點;作比較是將事物的相同、相反或相似的特點加以比較,突出被說明事物的主要特點;列圖表是指畫制圖表,分項分類說明事物的特點;作詮釋與下定義相似,只是語言的表述更詳盡和具體,有解釋的效果;摹狀貌是指運用描寫等的手段來介紹事物的樣子形狀和面貌.各種說明方法綜合運用,恰到好處.
「運用較准確明白的語言」,就要求寫說明文要注意提煉語言,做到科學准確、簡煉易懂、生動具體.說明文採用的語言一般有生動的語言和平實的語言,根據突出事物特點的要求,靈活處理.在一篇文章中,語言風格要盡量保持一致.
「有條理地說明事物的特徵」,要求寫一篇說明文要做到層次分明,條理清楚,體現事物的內在聯系,符合事物發展的一般順序和規律.在說明文中,可以採用時間順序來說明事物的發展變化或工作流程;也可以採用空間順序,如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內到外等等,來說明事物的結構與組成;或者採用邏輯順序,如從總到分、從具體到抽象、從原因到結果等等,說明事物的內在或外在聯系,使說明的事物的特點一目瞭然.
簡單點也就是說:列數據:數字是從數量上說明事物特徵或事理的最精確、最科學、最又說服力的依據.如《死海不死》一文用大量的數字說明死海之所以浮力大的原因,非常清晰
3. 文學作品中數字」三」及三的倍數大多表示」多」的意思,有那些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4. 古代文學作品中的數字怎麼表示
李白詩歌中的數字之美
關於酒,關於月光,關於仗劍走天涯的李白,也許我們說得太多以致疲倦了。餘光中老先生在《尋李白》中對其人其詩的切割可謂盡得詩仙真傳:「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嘯成了劍氣/綉口一吐就半個盛唐。」小小幾個數字「七」、「三」、「
一」、「半」,就將李白簡約成一個由酒、月光和劍氣籠罩的世界。每個詩人都有一個秘密宇宙,都有一套自己的話語,李白也不例外,他用來編織詩歌之布的經緯正是數字這條絲線。本文試圖從數字的裝飾色彩和文化意義切入詩的神秘國度,以此凸現數字在詩歌創作中的作用,並進一步揭示被這塊美麗面紗遮蔽的暗地。
一、數字的裝飾之美
(一)簡約藝術都有自己的表現形式,文學用文字說話,而詩歌則是用最節制的語言做減法。詩歌的這一留白手法可以追溯到《詩經》之《七月》篇。全詩凡八章八十八句,每一節均以數字領起,講述農夫在一年中的農事勞作。「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漢樂府民歌《陌上桑》描述羅敷的夫君「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郎中,四十專城居。」數字的簡約之風在我國最早的一首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中亦有記載:「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李白數字的簡約集中體現在《長干行》中:「同居長干里,兩小無猜疑」,「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十五始展眉,願同塵與灰」,「十六君遠行,瞿塘灧澦堆」,「八月蝴蝶來,雙飛西園草」。①詩人將一位女子的童年嬉戲,妙齡青春,初婚時的甜蜜與別後的苦澀都濃縮在幾組數字中,數字成為漫長時間的標識和空間變幻的風向標。毫無疑問,敘事的簡約與流暢背後則是大片豐富的空白,留待想像力豐富的讀者去開墾。(二)對比詩歌中的數字有時是單獨出現,更多的時候則是成雙成對存在,以此形成結構上的前後呼應與封閉自足,使詩歌形式更工整,更具韻律美。首先是數量上的對比,「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蜀道難》)「萬」言極多。劍門關棧道固若金湯,易守不易攻的特性一目瞭然。相同的例子還有「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李白在《望天門山》中用了兩
個數量詞「兩」和「一」,兩岸之青山與前句的天門相呼應,其形態宛若兩扇徐徐開啟的大門,同時也與後面的一片孤帆形成動靜對比。正是這「兩」與「一」讓我們洞見了此詩獨特美麗的視角,而且在數量上的對比也讓自然界的山山水水都具有了人的靈性:孤獨感。帆之冷清與兩岸青山和日光一片的熱鬧形成鮮明對比。其次是時空對比。李白在《早發白帝城》中就有對數字的妙用。「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此詩中「千」是作為空間距離的遙遠來裝飾浩渺的長江水,反之「一」則是相對較短的時間長度。在短短的一行詩中,詩人就完成了時空的對比:如此漫長的道路卻用如此短暫的時間飛越,詩人在流放中遇赦的愉悅心情不言而喻。用數字來裝飾時間空間使之形成呼應與對比,這在漢樂府民歌中早有記載。如《十五從軍征》的「
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詩人對65年的戎邊生涯隻字未提,卻用兩組數字的對比將漫長的時間跨度顯現出來,使青春少年與蒼白老者的形象對比在視覺上造成一種沖擊。毫無疑問,這種沖擊是由兩組觸目驚心的數字「十五」和「八十」來完成的。由此可見數字在詩歌語言中特有的張力不容小視。誇飾李白詩歌的飄逸和大氣與他對數字的運用是分不開的,許多意象因為有了數詞的修飾而具有了奇
特、神秘、新奇的色彩,而李白詩歌特有的浪漫與誇張風格也因此成形。「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從九重天落下的瀑布長達三千尺,可見飛流景象之壯觀,而矗立此情此景下的人又是多麼渺小!「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以三千丈的白發極言生命之蒼老,而三千丈的愁絲不禁讓人瞠目結舌!同樣是寫憔悴後的容顏,李清照縮小誇張「人比黃花瘦」,而李白卻從極限去誇張:最長,最寬
,最高,最大,最老,最深,最多,最快,等等。如「掛流三百丈,噴壑數十里」;「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驚風一起三山動」;「一風三日吹倒山」;「黃雲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里觸龍門」;「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
人煙」。在詩歌中用數字表示誇張的手法古已有之,在民間保存得特別完整。《詩經》之《伐檀》「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億兮?」《碩鼠》篇「三歲貫女,莫我肯勞。」《採薇》「豈敢定居?一月三捷。」《氓》「三歲為婦,靡室勞矣。」〔1〕「三」在古代言極多。數字在莊子的語言世界裡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逍遙游》中有「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數字語言簡單朴實,極具口語色彩。李白受民間技藝的長久浸潤,因而其詩歌語言不僅有飄逸灑脫的仙人之氣,尤其善用無數數字誇張出來許多奇異神秘的意象,同時兼具人間的血肉氣息,數字的世俗化色彩功不可沒。(四)虛實虛實相生是中國古典詩歌造境的慣用技法。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對虛實交錯的構境提出過精闢見解:「自然中之物,互相限制。然其寫之於文學及美術中也,必遺其關系,限制之處。故雖寫實家
,亦理想家也。又雖如何虛構之境,其材料必求之於自然,而其構造,亦必從自然之法則。故雖理想家,亦寫實家也。」〔2〕數字在虛實構境的技法上兼具雙重功能:實指與虛指。所謂實指無非是藉助數字准確具體地表述事物的真實面貌,其目的是化虛為實,化抽象為具象,使詩歌的骨架附著血肉與氣息,詩歌最忌太虛
,虛則空,因而細節和形象與詩歌的生命同在。「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李白《蜀道難》)「四萬八千」是一個實數,准確具體的數字背後是更龐大的虛數,以實數代言其年代之久遠。「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掛流三百丈,噴壑數十里」,「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
」皆是以具體的數字將形象與細節凸現出來,化抽象為具象。數字的虛指功能則更多地建立在形而上的想像與精氣神的透溢之中。嚴羽《滄浪詩話·詩辨》謂:「盛唐諸人,唯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3〕太白
之詩造虛境居多,正所謂避實就虛。詩人特別偏愛「一」、「三」、「千」、「萬」等數詞。這些數詞在古時大多是虛指,代言其多。這些宏大的數字面具背後是李白式的孤傲與狂放。「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子夜吳歌》)是李白承襲南朝樂府之晉曲而作,其聲哀苦。秋天是備寒衣的時節,也是月明團
聚的時節,思婦對良人的思念在數不清的月光和不絕於耳的搗衣聲中得到淋漓盡致的表現,虛構之境卻是搖盪之真性情!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五花馬
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千岩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等等,無不是「憑虛構象」,數字虛構出來的正是一個宏大的宇宙和詩人的心靈世界。
二、數字的文化色彩
嚴羽在《滄浪詩話》中對太白之詩有兩處評點:「觀太白詩者,要識真太白處。太白天才豪逸,語多卒然而成者。學者於每篇中,要識其安身立命處可也」。〔3〕何謂真太白處?梳理了他編制詩歌的數字經緯及其裝飾色彩後,我們不妨從文化意義的角度切入,藉以揭示除去酒、月光、劍氣之外詩人的另一個
安身立命處———道與數字。數字作為詞語,本身是沒有生命與色彩的,然而一旦進入文化的視野,便具有了人性的意義。它不只是一種抽象的計算和測量工具,更是一種精神和宇宙能量的體現。在數字這一人工符號背後是整個宇宙。在《周易》和道教典籍中孕育著大量以象數來表徵的卜卦符號,比如陰陽五行等,皆取法自然。中國道教《老子》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4〕也賦予了數字宗教哲學的色彩:時間與空間合二為一,生與死殊途同歸。道教典籍《度人經》指出一旦掌握了從一到十這十個數字的推演,也就掌握了某種與神秘宇宙對話的權利。《周易·系辭上·傳》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
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5〕數字作為一種特殊文化的記憶方式,也大量出現在李白遊仙登山的詩篇中。趙翼在其《甌北詩話》中說「青蓮少好學仙,故登真度世之志,十詩而九
。〔6〕李白的道教信仰煉丹采葯和尋仙訪道都藏匿在他的詩歌中。從一到十的數字成為他與宇宙對話的神秘橋梁。「神秘數字,是指某些數字,除了本身的計算意義外,還兼有某種非數字的性質,又稱歷法數字或模式數字。」〔7〕從語言學的角度來說,正是詞語建構起人性化的世界。世界是由數字構成
並切分的,因為與宇宙的創生相關而被視為聖數,神秘而且神聖。沒有哪一位詩人像李白那樣熱愛數字,運用數字來創作,尤其是「一」、「三」、「九」、「十」這幾個數字。他對道教的信仰也可以他
的數字詩為證。(一)「十」李白詩中有多處用了數字「十」,如「十五游神仙
,仙游未曾歇。」(《感興八首》)「仙人十五愛吹笙,學得昆丘彩鳳鳴。」(《鳳笙篇》)「雲卧三十年,好復神仙。」(《大鵬賦》)「天上白玉京,十二樓五城。仙人撫我頂,結發受長生。」(《經亂離後天恩流
夜郎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家本紫雲山,道風未曾歇」(《題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李白出生在道風盛行的蜀地,據李長之、羅宗強等人考證,李白很小就接觸到了道教典籍,15歲便開始了煉丹學道的生活,並有了道教信仰。20歲還從道士手中接受過長生的符籙。25歲時開始離家遠游
遍游名山大川,開始其一生的尋仙訪道的游歷生涯。②從「十五」到「二十五」只是年齡的一個虛指
,莊子說過「人生在世,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詩人與道教的淵源從數字時間的指認來看,不可謂不
深。其次,「十」這個數字在周易和道教中均有特殊含義:說經十遍方能召道界最高天神元始天尊,修行
煉丹十月之久方能成行。易學認為宇宙是由陰陽兩級構成,陰陽交合萬物生焉,因而偶數二四六八
十是地數、陰數,常常意味著一種完美的力量。而奇數一三五七九是天數、陽數。《度人經內義》曰:「說經十遍以周者,召天地真聖高尊也;修丹十月
而成者,運陰陽精粹造化也……天一水,地二火,天三木,地四金,天五土也;地六鉛,天七汞,地八砂
,天九銀,地十丹也。以召十方者,乃一、三、五、七、九,陽也;二、四、六、八、十,陰也。此乃還丹之妙
用。」〔8〕此外,「十」還是宇宙編碼的基本數,即十進制的演算方法,滿十進一。〔9〕李白詩歌中經常用到
「百「、「千」、「萬」等宏大的數字,均是以十為單位的,正是這無數個「十」構成了整個宇宙的雄偉壯闊
,也構成了李白詩歌的大氣磅礴。(二)「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黃雲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九疊雲錦張,影落明湖青黛光。」「先朝汗漫九垓上,遠接廬敖游太清。」「玉女四五人,飄搖下九垓。」「或言堯幽囚,舜野死,九疑聯綿皆相似,重瞳孤墳竟何是?」李白詩中的「九」比比皆是。中國文字是象形文字,九與久諧音,且漢民族的
圖騰物是龍,九是陽數,多與神聖仙境有關,如九重天、九疑山、九宮真人等,因此「九」受到李白的偏愛
。《周易·說卦》講,自然方位周轉的次序先四方、四隅,後是中,於是構成數字「九」。九宮之數由此
而來,即東、東南、南、西南、西、西北、北、東北,最後是中央。李白詩歌中出現的大量以九命名的山水自然,皆是其道教神仙世界的縮影,也是詩人與自
然宇宙對話的方式。老子《道德經》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李白浪漫精神中的超
越飛升意識是獨特的,詩人的目光穿過世俗的此岸,停留在遙遠的彼岸,而對數字「九」的宗教探尋卻
讓其五彩斑斕的神仙世界浮出水面。(三)「一」和「三」李白詩中也常見「一」和「三」,如「無人知所去
,愁倚兩三松。」(《訪戴天山道士不遇》)「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下獨酌》)「三山半落青天
外,一水中分白鷺洲。」(《登金陵鳳凰台》)「三十六峰長周旋,躡星虹。」(《元丹丘歌》)「一鶴東飛
過滄海,放心散漫知何在?……巨鱉莫載三山去,我欲蓬萊頂上行。」(《懷仙詩》)《周易·系辭上·傳》:「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道德經》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太極即是一,指陰陽天地未分的混沌初蒙狀態。天人合一即是說天地人、時間空間個體生命尚未分離。「太極」含有天、地、人三極,而「三元」、「三氣」、「三界」等則另有所指。東海青元真人注「三界」乃「天地水也」,「三途者,謂地獄、鬼趣、旁生」。此外,三還有「喑者能言」的功能,即開啟言語的神力。三生萬物,即木、火、土、金、水五行;而五行各有陰陽,陰陽運化,天生地成。張
開焱先生從人類學角度指出,「『三』作為一個聖數的各種表現:遠古人類用三角形象徵女陰、男根,各種陶器、青銅器多有以三足鑄制的;三足鼎、尊、角等食器祭器,廟底溝的三足鳥紋,在這些材料中可以看出,『三』成了一個聖數」。〔10〕中國上古神話中大凡神而聖之的形象均與「三」有關:如三足鳥、三
足鱉、三目人、三面人、三身人、三手人等等,正如老子所說,「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
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李白以人為本,蔑視權貴與金錢,追求生命平等與萬物同體的思想並非空穴來風。從下面三首詩對數字的運用中,我們可以窺探到李白的宇宙觀
,如:《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五月尋仙不辭遠
,一生好入名山游。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九疊雲錦張,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樑。」「黃雲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遙見仙人彩
雲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朝汗漫九垓上,願接盧敖游太清。」《游太山》:「四月上太山,石平御晾開。六龍過萬壑,澗石隨穎慧。」「天門一長嘯,萬里清風來。玉女四五人,飄搖下九垓……曠然小宇宙,棄世何悠哉!」之四:「清齋三千日,裂素寫道經。」從《夢游天姥吟留別》中也可見李白的宇宙觀。在
這幾首游山詩,或者說是遊仙詩(無論是現實的還是夢幻的)中,李白將對數字的偏愛表現得淋漓盡致。從一到十,出現最多的是一、三、九,最少的是七。九疊、九道、九垓、九疑皆是傳說中的神仙境界;「琴心三疊」主要是指三丹田,這是道門強調的氣脈調息;清齋三千日是道家的儀式,道家修道分為齋醮、符籙、占驗、丹鼎、經典、積善六種,需三千功滿,八百行圓,方可成道;「六龍過萬壑」見於《
周易·彖》:「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終始,立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李白通過數字把宇宙符號化、神秘化,同時在這些數字中注入了生命的呼吸。趙中偉先生認為數字具有抽象化、無限化等特點,抽象化即在宇宙生成變化中,數字顯示的內涵已不是一般的量化表現,而是演變過程的抽象概括。概念化的數字,其內涵意義曲折地指向宇宙的實體;無限化即指宇宙論的數字,最小的是一,最大的是一萬一千五百二
十。然而一旦進入宇宙論的體系,數字本身已成為無限大,不能以有限的數量予以衡量。一個「極數
」,就意味著一個無限大的數字,一個不能以有限數量概括的數字。〔11〕縱
觀李白詩歌中的數字,尤其是以千百萬構成的數字,均具有無限化的特質,猶如宇宙自身一樣浩渺無窮,無始無終。李白精神中的自由平等、超越意識和天人合一的觀念都在數字中得以體現和表達。「曠然小宇宙,棄世何悠哉!」無論是「一夜飛度鏡湖月」的上天入地和「黃雲萬里」的風馳電掣
,還是「屏風九疊雲錦張,影落明湖青黛光」的五彩斑斕,與其說是在寫山水,不如說是借山水寫遊仙的虛幻世界。游目八荒,思載千極,數字的變化暗示著自然山水的動態美,也暗示著詩人胸中丘壑的
起伏不定。數字張揚出的是李白強烈的主體意識和追尋彼岸並自傲於世的個性。通過數字的編織
,凸現了李白萬物同體的宇宙觀,即「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齊一」。
5. 文學作品中的數字大多是虛指,表示「多」的意思,如詩句「白發三千丈」。請你寫出兩句這樣的詩句。(1)_
(1)三萬里河東入海 (2)飛流直下三千尺 |
6. 文學作品中,數字三及三的倍數大多表示「多」的意思,如詩句「白發三千丈」.請問有哪些(不少於2個)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7. 在文學意義上,什麼數字比作大 什麼數字比作小
你好!
在文學意義上,數字1為最大。用詞舉例:
"老子天下第一"。這個「一」就是最大。
在文學意義上最小的數字是3,用詞舉例:
「他們當我是3歲的孩子。」,這個3就是比作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