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學經濟 » 白毛女文學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白毛女文學

發布時間: 2021-03-21 22:21:24

⑴ 白毛女屬於傷痕文學

白毛女不屬於傷痕文學它屬於一個電影故事

⑵ 白毛女的小說一共有幾個章節是哪幾個章節題目是什麼答案越快越好!急用!

如圖

⑶ 求《白毛女》的藝術成就及歷史地位的文章

1、《白毛女》的藝術成就

《白毛女》是創造我國的民族新歌劇的奠基石。它在群眾藝術實踐的基礎上,繼承了民間歌舞的傳統,同時也借鑒我國古典戲曲和西洋歌劇,在秧歌劇基礎上,創造了新的民族形式,為創造新歌劇開辟了一條富有生命力的道路。

首先在音樂上,運用了民歌、小調和地方戲曲的曲調,但它既不是民間小戲的擴大,也不是傳統的板腔戲或宮調戲。它借鑒了西洋歌劇注重表現人物性格的處理方法,利用富有民族風味的音樂曲調來表現劇中人的性格特徵。河北民歌「小白菜」,原是封建社會中受後娘欺壓的兒童歌謠,作者利用它表現喜兒在黃家受黃母壓迫的情緒。由於調子比較幽怨,不適於表現喜兒在楊白勞撫愛下天真活潑的性格,作者們就選用河北民歌「青陽傳」的比較歡快輕揚的曲調,譜寫了「北風吹,雪花飄」。因此,《白毛女》的音樂既對表現人物性格起到重要作用,又為廣大群眾所熟悉、愛聽。其次,在歌劇的表演上,借鑒了古典戲曲的歌唱、吟誦、道白三者結合的傳統。喜兒的出場就是用歌唱敘述了戲劇發生的特定情景:「爹出門去躲帳整七天,三十晚上還沒回還。」然後用獨白向觀眾介紹了身世和家庭。其他人物,如楊白勞、黃世仁、穆仁智也都在出場時,通過歌唱作自我介紹,不少地方也用獨白敘述事件過程。人物對話採用話劇的表現方法,同時注意學習戲曲中的道白。在道白與歌唱的關繫上,則運用歌唱來敘述事件,回憶歷史,介紹人物,襯托氣氛,並在感情需要爆發時,用來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由於轉折比較自然,並不給人以話劇加唱的感覺。唱詞有許多就是詩,而且頗有民歌特色,如:

老天單殺獨根草,

大水盡淹獨木橋,

我一生只有這一個女,

離開了喜兒我活不了!

——第二十一曲

這樣的詩配上民族情調十分濃郁的曲子,使《白毛女》的歌曲長期以來在群眾中廣為流傳,經久不衰。當時人們對《白毛女》藝術上達到的成就,曾給予高度評價:「《白毛女》的演出對中國歌劇發展上是一個最大貢獻,有最大功勞——這是它的最高價值。從這次演出上,我們知道了怎樣的向中國故有的歌劇形式學習和吸取,怎樣把舊的和新的東西結合起來。」(唐弢主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2、《白毛女》的歷史地位
歌劇《白毛女》是具有廣泛群眾性的集體創作,是在毛澤東文藝思想指導下產生的表現人民群眾斗爭生活並力求能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一部探索性的民族新歌劇,是在肯定民族化、群眾化的前提下吸取西洋歌劇經驗,在不削弱文學性、戲劇性的前提下增強音樂性,在為內容服務的前提下尋求綜合性藝術形式的統一與完整的一部中國經典式的民族歌劇。

⑷ 白毛女文學價值

《白毛女》是創造我國的民族新歌劇的奠基石。它在群眾藝術實踐的基礎上,繼承了民間歌舞的傳統,同時也借鑒我國古典戲曲和西洋歌劇,在秧歌劇基礎上,創造了新的民族形式,為創造新歌劇開辟了一條富有生命力的道路。

⑸ 《白毛女》的文學史意義

一九四五年由延安魯迅藝術學院集體創作,賀敬之、丁毅執筆的《白毛女》,是這個時期歌劇創作的優秀代表作,為我國的民族新歌劇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這以前,魯藝的師生在學習民間藝術,創作和演出新秧歌方面,已經做了不少工作,並且取得顯著的成績。象《兄妹開荒》和《周子山》,就都是新秧歌運動的重要劇目。在那幾年裡,他們到農村巡迴演出,較為深入地接觸了農村的社會現實。他們還參加了減租減息運動,了解了農民與地主階級的矛盾。經過這一段在「大魯藝」中的實踐,他們在思想上、生活上、藝術上都有很大收獲。這為後來《白毛女》創作的成功,准備了重要條件。
一九四五年,西北戰地服務團從晉察冀前方回到延安,帶回了民間傳說「白毛仙姑」的記錄本。這個故事在四十年代初開始流行於河北省的阜平一帶。內容敘述一個被地主迫害的農村少女隻身逃入深山,在山洞中堅持生活多年,因缺少陽光與鹽,全身毛發變白,又因偷取廟中供果,被附近村民稱為「白毛仙姑」。後來在八路軍的搭救下,她得到了解放。這些生動的情節立刻吸引了人們。為了向即將召開的黨的第七次代表大會獻禮,魯藝師生決定以它為題材,創作一個大型的、在現有基礎上提高一步的新型歌劇。起初,有人認為這是個神鬼故事,沒有思想意義,有人則認為只能編成破除迷信的戲。經過討論,大家認識到這個故事雖然帶著濃厚的傳奇性,卻反映了中國農村階級斗爭的真實情況,它包含著「舊社會把人逼成『鬼』,新社會把『鬼』變成人」的深刻的主題思想,因而是很有意義的。編排過程中,從領導到炊事員,從編劇、演員到魯藝駐地橋兒溝的老鄉,都十分關心這個戲,大家為它貢獻了許多寶貴的意見。
《白毛女》成功地塑造了楊白勞、喜兒等農民形象。通過楊白勞年關出外躲賬帶回的三樣東西,生動地表現了一個勤勞善良的貧苦農民的十分樸素的生活願望。二斤白面和一根紅頭繩,表明他希望能有一個起碼的人的生活。門神雖是迷信的東西,卻反映了他嚮往著擺脫地主壓迫,過上平平安安日子的樸素要求。開頭的一場戲充滿了農村生活的情調,把楊白勞和廣大受壓迫農民的願望做了充分的表現。但是他的這種卑微的生活要求卻不能得到滿足,反而被逼上絕路,含恨而死。楊白勞對地主階級的殘酷壓迫,不敢有反抗的表示,甚至連出外逃荒也因「熱土難離」而不能下定決心。他被逼在喜兒的賣身契上按了手印後,瞞過了趙老漢、王大嬸等人,沒有與鄉親們共商應急的辦法。這是因為他認為除了承受地主階級的壓迫,便沒有別的希望和出路,自然也就談不上起來抗爭了。他的性格中確有懦弱的一面。他已經從幾十年的生活經歷中,看到了「縣長、財主、狼蟲、虎豹」,卻不敢有推翻他們,改變現實的念頭。他忍辱負重地生活,到了無法忍受、無處逃生時,就只有一死了之。楊白勞是在地主階級長期壓榨之下,尚未覺醒的老一輩農民的典型形象。他的悲慘結局是對萬惡的地主階級的有力揭露和血淚控訴。因而這個形象始終受到廣大觀眾的深切同情。
喜兒是《白毛女》的主人公,也是全劇所著力塑造的反抗的農民形象。她的性格和生活道路與楊白勞迥然相異。劇本在開頭描寫了她的天真淳樸,接著描寫她在生活中所受到的一系列打擊,最後才把她的反抗性推上了最高點。當她受到黃世仁的污辱後,也曾喊著「爹呀!我要跟你去啦!」企圖自盡。但在遇救後很快就拋棄了「不能見人」的思想,決心為復仇而活下去。她表示「我就是再沒有能耐,也不能再象我爹似的了。」她決然地告別了父輩的屈辱的道路。在她的性格發展過程中,正是一系列苦難的折磨,培育了她對地主階級的不共戴天的仇恨。她在逃入深山時唱道:
想要逼死我,瞎了你眼窩!
舀不幹的水,撲不滅的火!
我不死,我要活!
我要報仇,我要活!
她帶著這種強烈的復仇願望堅持深山生活,在山洞中熬一天就在石頭上劃一個道道,她唱道:
劃不盡我的千重冤、萬重恨,
萬恨千仇,千仇萬恨,
劃到我的骨頭——記在我的心!
憑借著這種強烈的反抗性、頑強的求生意志和堅強的復仇願望,她在數年深山的非人生活中活了下來,創造了人間的奇跡。劇本還特意設計了一場她與黃世仁在奶奶廟窄路相逢的場面,讓喜兒的滿腔仇恨得到了一個噴發的機會。劇本描寫她見到仇人時,「怒火突起,直撲黃世仁等,並把手裡所拿的供獻香果向黃世仁等擲去,如長嗥般地」呼喊:「我要撕你們!我要掐你們!我要咬你們哪!」在這種極為鮮明突出的表達喜兒的仇恨的情節中,完成了她的形象的塑造。「白毛仙姑」的傳說,主要提供了一個離奇的情節,而使用這些情節以塑造出楊白勞、喜兒等一系列人物形象,這是劇作者們運用了自己農村生活的積累,在文學上所作出的貢獻。
《白毛女》深刻地表現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農村的基本矛盾,即廣大農民與地主階級的矛盾。惡霸地主黃世仁逼死了善良老實的楊白勞,搶走了喜兒並姦汙了她,最後又逼得她逃進深山,過著「鬼」一般的生活。這些情節十分有力地揭露了地主階級兇殘、狡詐、貪婪、腐朽的本質,表現了長期受著深重壓迫的貧苦農民的悲慘命運,具有很大的典型意義。兩千年封建社會中千千萬萬的農民的和楊白勞、喜兒有著共同的命運。劇本通過離奇的情節突出地表現了這種共同的命運,因此引起了人民群眾的強烈共鳴。喜兒為了復仇而活,這是在特定環境中農民反抗精神的高度表現。劇本傾訴了農民的苦難,但它的著重點是在於激發人們對地主的仇視,歌頌農民對地主的頑強的斗爭精神。這是它比較當時不少描寫農民與地主階級矛盾的劇作具有更為尖銳的思想意義和能夠引起強烈反響的主要原因。劇本最後描寫了在黨的領導下,打倒地主階級,農民得到了翻身。「鬼」變成了人,而且成為社會的主人。新舊社會兩重天的鮮明對比,表明了只有共產黨才是農民的救星這一真理。
一九四五年五月,《白毛女》在延安開始公演。第一場的觀眾是黨的「七大」的全體代表。毛澤東同志、周恩來同志和其他中央領導同志都出席觀看。第二天,中央辦公廳傳達了毛澤東同志、周恩來同志和其他中央領導同志的三點意見:第一、這個戲是非常適合時宜的;第二、黃世仁應該槍斃;第三、藝術上是成功的。傳達者解釋這些意見說: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是農民問題,所謂農民問題主要就是農民反對地主階級剝削的問題。在抗日戰爭勝利後,這種階級斗爭必然尖銳起來。這個戲既然反映了這種現實,一定會廣泛地流行起來(註:參見張瘐《歷史就是見證》、《人民日報》1977年3月13日)。中央領導同志的意見,在革命面臨新轉折的關頭,有預見地肯定了《白毛女》的創作鼓舞了全體創作和演出人員。該劇在延安演出三十多場,受到空前熱烈的歡迎。一九四六年,他們來到張家口繼續演出,並根據廣大群眾的意見,對劇本作了重要的修改。在此後的演出過程中,又不斷修改,使《白毛女》日臻完美。《白毛女》的劇本很快傳到國統區,受到進步文藝界的高度贊揚。郭沫若讀了劇本後,立即寫信熱情肯定了它的成功。

⑹ 求《白毛女》在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

白毛女是根據民間傳說改編的歌劇、電影故事片、京劇、舞劇。故事情節起源於晉察冀邊區白毛仙姑的民間傳說。1945年,延安 魯迅藝術學院 據此集體創作出歌劇《白毛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根據歌劇題材,改寫成電影故事片、京劇、舞劇。
就文學地位來說,是在新秧歌運動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中國第一部新歌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