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應用文和文學作品和一般文章的區別
應用文是為實現特定目的服務的,因此其寫作動因與目的十分明確。
而一般文學作品則沒有這個特徵。
❷ 應用文寫作與文學寫作的區別
1.類別不同
應用文寫作包括新聞稿,廣播稿,工作報告,計劃書,書信,通訊,論文,商品說明書等等,不再一一列出了。
文學寫作:散文,小說,詩歌等文學作品
2.體裁不同
文學:體裁多樣,注重感情色彩,想像等更多的因素
應用文:體裁單一,只不過可以結合文學作品中的表達方式和方法。則更注重實用,有一定的規范,具有經濟效益
3.價值不同
文學:審美價值,藝術價值
應用文:實用價值
暫時只能想這么多,希望能幫得到你。
❸ 應用文寫作與文學作品語言有什麼區別
應用文寫作與文學作品語言上的區別:
應用寫作的語言與文學作品的語言在語體風格專上有顯著不同。應屬用文的性質、特徵和作用決定了應用寫作的語體風格是莊重得體、朴實平易、准確規范、言簡意賅。而文學作品是語言的藝術,多描寫抒情,鋪排誇張,情景交融,形象生動。文學語言豐富多采,給人以美感,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
(3)應用文和文學文的區別擴展閱讀:
應用文與文學作品的其它區別:
1、性質上的區別
應用文寫作具有明確的實用性,是出於對某一事務的需要,將所需要傳達的內容書面化。文學寫作則是作者心靈和精神上的表達。
2、格式上的不同
應用文因為使用的人多,使用的范圍廣、頻率高,為了提高辦事效率,就需要規范化。而文學創作最根本的特性是創造,形式上不拘一格,主要體現在思想內涵上。沒有也不應當有任何套路格式。
3、目的上的不同
應用寫作是以處理某一件事為目的而進行的寫作,目的性鮮明。在表達上需要准確肯定。而文學創造偏於思想感情與文化意蘊等,其表達具有朦朧與形象的想像效果。
❹ 文學文體和應用文體的區別
一、 審美標准
應用文寫作對語言有兩個基本要求,一是要平實和簡明,二是要典雅。「平實」就是要表達出事物的真實面目或本質;「簡明」要求寫文章詞句達意、通順而明白即可;「典雅」是一種層次比較高的要求,在具體寫作過程中要文字和內容達到高度統一並呈現出某種程度上的美感。應用文的寫作目的是為了應用,從這一角度來說,應用文如果要有審美價值,那它的審美價值也應體現在其應用的效用以及表現這種效用的過程方面。也就是說,應用文的本質決定了其語言之美應當區別於普通意義上的語言之美。一般情況下,一談到語言,人們就會聯想到藝術語言,而當人們談到文章的審美價值的時候,也往往不謀而合地指向藝術文體的語言之美。這種簡單化的審美態度和方法無疑具有很大的偏差性,不利於人們對應用文的正確認識。
文體的美的標准無疑首先應當是其得體之美。在現實中,事物之間的美是有差異的,雖然外形上因為用途、氣質與風格的差異而大相徑庭,但內在之美卻源出一脈。各種體裁的文章之間的美感表現亦是如此。應用文是一種文章體裁,文學文體也是一種體裁,這兩種體裁各有其體態。自然也會存在著不同的美質。
文學文體的美主要是通過文學作品來體現的,它所體現的美是一個整體,它不僅要有美的結構,還要有美的內容。思想內容是文學作品的主旨、靈魂。它直接決定著文學作品的命運。一個美的思想內容要做到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思想內容要吸引人。曹雪芹在他嘔心瀝血才完成的巨著上開篇這樣寫道:「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這種強烈的反差能吸引讀者的注意,然後再進一步去品味。第二,僅僅能吸引是遠不夠的,一篇「美」的文學藝術作品,它的內容必須能打動人。世間「酸、甜、苦、辣、真、善、假、丑、美」百態紛呈,每個人都有其不同的經歷、不同的心態,面對文學藝術,為之悲傷,為之痴迷,為之瘋狂。這正是文學藝術的美之所在。第三,美是永恆的,同時又是善變的。文學作品的美亦是如此,它不僅有一時的沉醉,更有永恆的回憶。這要求寫文章時要給人予思索、幻想的餘地。當讀者的思想情感與文章所蘊含的思想情感接觸時,他們的思維不但能融進文章的思想情感中去,同時亦希望文章內容的發展順從自己的思維。因此文章只有留有餘地,方能給人以更多的思索,更久的追憶,更深的回味。就像齊白石畫蝦而無水,徐悲鴻畫馬而無山,這種繪畫藝術的留白,正如寫文章的留有餘地,不僅不會損害文學藝術的主體美,反而更增文學藝術品的魅力,亦更能予人以思維、想像的空間,留下心中永恆的回憶。因此,文學作品要想真正帶給人美的感受,不僅要有表現形式美,而且要有思想內容美,更要有形式與內容上的統一和諧美,只有這樣的文學作品才會有生命力,才會有震憾力,才能真正使文學作品的美得以升華。
顯然,與文學文體不同,應用文體所表現的美是另外一種美,是一種平實美和簡明美。這種美不是修辭手法來實現的,而是依其自身的文體語言魅力來完成的。能用最短的話將問題清晰准確得體地表達出來,這就是應用文之美。我們經常驚嘆於某些大科學家居然能夠使用極其通俗的語言清晰准確且簡明扼要地將深奧的科學問題講解給聽眾,這其實就是一種美。必須強調的是,這種美不是典雅美,而是語言得體之美,是語言服從應用文寫作目的之美,遵從主旨之美,是應用語言效用之美,一句話,是充分體現該種文體的實用價值之美。
二、 語言及其表達方式
應用文寫作為了快捷地實現實用性的文章目的,總是力求用公眾認知的語體來傳達信息,特別是在公務文書中,一般都不用個人化色彩濃厚的口語或某個地區的方言,以免產生岐義而導致延誤工作。因此應用文寫作多用記敘性的語言進行客觀的描述,總是要求語言力求精煉、簡潔,表現在形上就要求文章緊湊、短小開門見山的方式直接入題開頭,既不設置一個吊人胃口的懸念,也不追求或順敘或倒敘以求行文的跌宕多姿,而是直截了當,順敘事件;結尾也決不講究含蓄雋永、餘味無窮,更不能湊所謂「開放式結局」(即呈現出的結局有多種可能性,讓讀者自己去判斷、選擇)。
而文學文體中,一篇好的文學作品,其語言或靈動飛揚,或明白曉暢,或簡約警策,或溫潤可觸,承載著作者深蘊於其中的意味而婉轉流瀉,字里行間意蘊漣漣,甘之如飴,品之如茗。因此它多使用描寫性、抒情性的語言來帶有主觀情感的描繪所見所聞。其個性化的特徵十分明顯,表現在形式上就是語言力求陌生化,以新、奇為特點,通過應運一系列的修辭手段來達到所追求的表達效果。唐時的苦吟詩人「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不過是為求得幾個妙字,出人意料則境界高。文學文體多是用來表現個人的情感的,是個人情感宣洩的產物,因此每一篇文學作品都烙上了作者獨特的生命印痕,閱其文而知其人。《女神》作者運用了誇張、排比等修辭手法,表現出恣肆汪洋,大氣磅礴的氣勢,郭沫若的豪氣萬丈、熱烈奔放也可知一二了;《荷塘月色》作者運用了大量的修辭手段,如:疊字、比喻、通感等修辭格,表現出一種清新淡雅的風格,朱自清的溫柔敦厚、寧靜淡泊也瞭然於胸了。
與文學作品求新求變的語體風格相比,應用文語言雖然也隨著時代內容的變化而發展變化,並不一味僵死不變,但其緩慢的變化速度始終呈現出一種穩定化態勢形成一套較完備的慣用語言模式,並相應地具有特定的事務含義。恰當地運用這些模式化語言,不僅不會形成文學作品中的所謂「陳詞濫調」,還有利於內容表達的准確、嚴謹和風格體現的典雅端莊、簡約大方,比如起首語:「根據⋯⋯現⋯⋯如下」、 「為了⋯⋯」、「關於⋯⋯」等等;銜接過渡語:「綜上所述」、 「由此可見」、「總而言之」、「為此」等等;結束語:「特此報告」、「特此通知」、 「當否,請批示」、「特此函達,即希函復」等等。這些模式化的語言,與應用文文體結構的模式化相輔相成,形成了應用文特有的簡潔、朴實、得體的語言藝術和文體藝術美感。
三、思維方式
思維是人腦對現實概括的、間接的、能動的反映。思維形式和方法貫穿在寫作的全部過程中,決定著文章的成敗優劣。文學作品與應用文體功能的差異,首先就決定了它們在思維方式上的截然不同。應用文是人們交際的重要工具, 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而作, 因此應用文以抽象思維(即理性思維) 為主, 應用文作者要拋開事物的感性形式, 尋求其內在的聯系, 找到事物內在規律,是運用邏輯思維、模式思維等思維方式進行寫作的。
文學文體以形象思維為主。由情節、人物、環境、沖突、意象、意境等構成的小說、戲劇、詩歌、散文等諸多文學形式,盡管其看似紛繁多變,呈現出的色彩或亮麗或郁暗,結構或宏大或精巧,情感或悲壯或凄婉,但都可視可聞,都是作者運用形象思維模式構建一系列的藝術形象和精巧的結構來體現的,充分體現了作者主觀的情感。其塑造的人物形象力求栩栩如生,事件過程講求真實生動。無論是寫景狀物,還是敘說事理,甚至是抒情吶喊,都最終以立體可感的形象占據讀者心理,以形象來敘事、說理、抒情。
同時,文學寫作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活動,其創作的原因是不能自抑的情感沖動引發的「我要寫」,對一件事、一個人,文學作者可以有自己的觀點、立場、情感,因為他是與社會有相對獨立性的個性主體,所以他寫什麼,怎麼寫,或到底寫與不寫,都全在文學作者本人,他的思維是自由的、隨意的、無拘無束的。應用文寫作中涉及到人物、事件只能尊重客觀事實、尊重歷史,據實書寫,必須杜絕個人好惡和率性而發。因為大多應用文都是「要我寫」的,是被動而生的。應用文寫作是在社會生活過程中因現實問題需要而產生的,其個人作者、法定作者、代言作者或群體作者總是存在著一定程度的依附性,是上級機關、領導和下級部門、群眾的中間環節。傳達政令、布置工作、商談事宜等都是受現實促發,而不是主觀的「我喜歡、我選擇、我願意」。
四、主旨內涵
一篇文章不管是應用文體還是文學文體都有主旨的,但由於他們的社會功用用、寫作主體、接受對象的不同而呈現出不同的狀況。文學文體主要的功用是供人審美,通過文學作品動人心弦引起共鳴,讓人讀來心神盪漾,如沐春風。但由於個人的氣質、文化修養、教育水平、生活經歷不同而對文學的審美趨向就不同就會導致文學作品多主題,甚至無主題。此外,文學文體的寫作主體和接受對象也是形成多主題的重要原因。文學文體的寫作主體從社會生活信息或材料信息中獲得了體驗, 有了一定的認識和見解, 並產生了要將這些信息傳遞給別人的願望的時候, 便通過語言載體將內在的思想意向、感情外在化、固定化, 創造出文本客體, 並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夠得到讀者的認可。但當閱讀主體接觸到文學客體之後, 卻有一個不斷創造與不斷解讀過程。由於文學文本本身所具有的開放性,文學語言的復義性、文學形象的不確定性和所反映現實生活的廣闊性、作家思想情感的暗合性等等, 也由於讀者對生活有自己的體驗與理解, 有自己的愛好和志趣, 對文本可能會做出這樣或那樣的反應。這樣就導致文學文體的主旨出現了效果與動機的同一性與差異性兩種可能, 即文學文體允許雙主題、多主題, 甚至「無主題」。所謂「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而應用文體的主要功用是用於服務生活是或事務,為傳達特定的思想內容。因此它只能是單一的主題,這樣才可以保證傳達的信息准確,可靠。應用文體的功能決定了它寫作主體寫作目的的單一性,而應用文體由於寫作主體寫作目的的單一性和功利性, 決定了主題先行的寫作思路與寫作方式, 即從實際出發, 先確立主題, 然後找材料說明, 主題居主導地位, 要求些什麼就寫什麼, 非有感而發, 而是為事物而作, 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 必然導致文本意義的單一性和確定性, 所以讀者在解讀過程中毋須作很多創造性地發揮, 也導致了文章主旨動機與效果的統一性, 即文章主旨內涵是單一的、直接的、明確的。
我們通過上述的比較研究,可以更深入的認識兩大文體的共性及個性差異,將有利於我們認識今天的文化現象,也將推動文學理論與寫作理論的進一步研究,對語文教學也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❺ 舉例說明,應用文與文學寫作的區別
區別如下:
舉例 :《如何做好銷售》是應用文,《少年閏土》是文學寫作。
應用文:
是人類在長期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形成的一種文體,是國家機關、政黨、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處理各種事物時,經常使用的具有明道、交際、信守和約定成俗的慣用格式文體。是人們傳遞信息、處理事務、交流感情的工具,有的應用文還用來作為憑證和依據。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交往越來越頻繁,事情也越來越復雜,因此應用文的功能也就越來越多了。 所謂應用文是人們在生活、學習、工作中為處理實際事物而寫作,有著實用性特點,並形成慣用格式的文章。
文學寫作:
是由語言表達能力和想像能力及思維能力等多種因素綜合而成的,寫作能力的高低,能反映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
(5)應用文和文學文的區別擴展閱讀:
應用文:
1、指導性應用文,指具有指導作用的應用文,一般用於上級對下級的行文,如命令(令)、決定、決議、指示、批示、批復等。
2、報告性應用文,指具有報告作用的應用文,一般用於下級對上級的行文,如請示、工作報告、情況報告、答復報告、簡報、總結等、
3、計劃性應用文,指具有各種計劃性質作用的應用文,常用於對某件事或某項工程等開始前的預計,如計劃、規劃、設想、意見、安排等。
文學寫作:
1、從內容來說,它們雖然都是客觀事物的反映, 但學科著作採取了「對世界的科學的掌握方式」,材料翔實、 准確無誤,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 原因、經過、結果必須真實,事物的外形、大小、性質、特徵、用途、必須准確 ,所舉的數字、圖表、例子必須可靠, 一切都有具有客觀的實在性;。
而文學作品則採取了「對世界的藝術的掌握方式」,它依據生活而又經過虛構, 從不拘泥於真人真事, 人物不專用一個模特兒而是雜取多人、合而為一, 事件不全用事實而是採取一端、加以生發, 環境不只是依託一地一處而是根據需要加以組合、創造,一切都具有客觀情理性。
2、從形式來說,它們雖說運用的媒介都是語言, 但學科著作的語言貴在朴實明白;而文學作品語言貴在文采飛動。
3、從作者來說,它們都是思維的成果,但學科著作主要用的是邏輯思維,以客觀事實、統計數字、邏輯的判斷和推理說話; 而文學作品主要用的是形象思維,以生動感人的形象描繪說話。
4、從讀者來說,它們都有認知的價值,但學科著作訴諸讀者以事實與理智,鑒賞者側重於科學真實和實用功能的評價;而文學作品訴諸讀者以感情和想像,鑒賞者側重於藝術真實和審美創造的判斷。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應用文
網路-文學寫作
❻ 應用文寫作與文學寫作有什麼區別
區別主要有三類:性質上實用與審美的區別;格式上規范與創造的區別;主題上鮮明與朦朧的區別。
應用文寫作與文學寫作詳細的區別介紹如下:
1,性質:實用與審美
應用寫作與文學寫作的一個很大的區別,就在於它有明確的實用性,文章內容往往出於某種事務性的需要,將所要傳達的信息形諸書面形式,追求文章的實用性和功效性,缺乏實用價值的文章不能稱為應用文。
文學創作源於作家對自然、宇宙、人生和社會的體證和感受,源於作家的心靈在特定時空里的遨遊和倘佯與其精神在特定情境中的呼吸和騰升。
文學是以語言文字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觀現實的藝術,包括戲劇、詩歌、小說、散文等。
文學寫作是以塑造文學形象為目的,是一種具有形象性、審美性和創造性的寫作實踐活動,而實用寫作是以適合社會實用性為目的的寫作實踐活動,具有實作性、規范性和簡明性的特點。
2,格式:規范與創造
文學寫作是寫作者主動創作,而應用文寫作有很強的被動性的特點。
應用文寫作者在寫作過程中必須採取換位思維的方式,主動地站在所代言的組織的角度和立場上積極思考問題,提出觀點和主張。
3,主題:鮮明與朦朧
作為事務性交際與傳播信息為目的應用寫作,在表達內容上堅決杜絕多義性,拒接隱喻和象徵,排斥朦朧、模糊,特別要求寫作內容明確無疑,文章內容肯定什麼、否定什麼都必須明白顯露地在文中表達出來,鮮明而准確的表達是應用寫作的基本要求。
而文學創造偏於思想感情與文化意蘊等,其表達具有朦朧與形象的想像效果。
(6)應用文和文學文的區別擴展閱讀
培訓寫作的手段
不願意寫作,主要是因為寫作是語言表達能力和想像能力及思維能力等多種因素綜合,是需要動腦的,許多人不願意動腦,所以對做文章不感興趣。要想學好寫作這門知識,我們必須改善和創新教育培訓手段。
培養寫作興趣
不論工作或學習,只要你對其感興趣,那麼就會做得比較出色。所以,工作之餘多組織幹警參加一些有意的活動,例如演講、辯論等,讓幹警在活動中觀察活動的場面和周圍的環境以及個人的表情等。會後將自己的感受通過文字表達出來。
激發寫作靈感
靈感是指在文學、藝術、科學、技術等活動中,由於艱苦學習,長期實踐,不斷積累經驗和知識而產生的富有創造性的心理狀態。靈感不是天生的,靈感是創造性勞動中普遍存在的現象,是長期辛勤勞動的結晶。只要勤奮,靈感就會油然而生。
所以,要激發寫作的靈感,就要養成思考的習慣。利用比較生動的場面和場景,促動激昂情緒。當我們產生創作的靈感,哪怕是一個好的構思,一個小小的片段,我們都要認真加以總結和發揚,循序漸進地提高思維能力。
另外還要通過一些有意的活動如演講、辯論、發言等,喚起自我創造、自我表現的能力,形成寫作靈感的源泉。
培養觀察能力
通過對事物的觀察,捕捉寫作素材。例如,我們平時參與社會活動,對中心人物的言談舉止,音容笑貌,個性性格等進行觀察,這樣就能寫出比較生動的文章。
如果只是通過命題,那麼就感到缺少寫作興趣,感到枯燥無味。只有多參與社會公益活動,認真觀察事物,了解事物的發展規律,積累大量的寫作素材,寫作時才能產生靈感,寫出好的作文。
❼ 應用文與一般文學作品有什麼不同
應用文和文學作品的區別:
應用文和文學作品的區別主要表現在社會作用、思維方式、反映現實、表現形式、語言運用五個方面。
1.社會作用
應用文是人們為了處理公私事務、解決實際問題而寫作的,具有實際應用價值。它有明確的閱讀對象。寫給誰看,是確定的。文學作品不是為了處理公私事務、解決實際問題而創作的,因而不具有實際應用價值。
2.思維方式
應用文在思維方式上側重邏輯思維,它主要通過既定事實或通過概念、判斷、推理的方式,以邏輯的力量去說服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是直接告訴讀者的,它只能有一種解讀,不能有多種解讀。文學作品在思維方式上側重形象思維,它通過塑造形象、描摹生活畫面去反映現實,表達思想感情、揭示事物的本質。作品的意義不是直接告訴讀者的,而是通過形象表現出來的。它不只有一種解讀,可以有多種解讀。
3.反映現實
應用文和文學作品反映現實都要求真實,但兩者的真實是有區別的。文學作品的真實是一種藝術的真實。應用文的真實表現在客觀、實事求是地反映現實。所說事理不僅反映歷史的必然性,還要具有客觀現實的實在性。所寫的人和事都必須是實有的。
4.表現形式
文學作品的表現形式、表現手法要求多樣化,力圖擺脫模式的束縛,提倡標新立異,獨出心裁,以適應不同讀者的審美需要。應用文由於功能、效率、嚴肅性、易識別性和易接受性等要求,在長期社會應用過程中,形成了一定的格式和規范,寫作者不能隨意更改它。
5.語言運用
文學作品的語言和應用文的語言都講究美,但美的內涵不同。文學由於是通過形象反映生活,它必須描繪出豐富多彩、栩栩如生的生活圖畫,具有藝術感染力,能從感情上打動讀者。應用文寫作由於重在實用,因此它的語言講究務實、規范。
(7)應用文和文學文的區別擴展閱讀
相比一般文學,應用文的特徵:
1.寫作目的明確
應用文是為實現特定目的服務的,因此其寫作動因與目的十分明確。
2.語言表達規范
應用文主要使用規范的現代漢語,適當採用一些古語詞彙,文章的語言莊重、簡潔、嚴密,這一點和文學作品形成了鮮明的差異。
3.格式體例穩定
大多數應用文已經形成了穩定的通用格式和體例,這體現了其規范性和嚴肅性,撰寫者在擬文時必須遵守格式體例的要求。
4.時間要素明確
應用文其所針對的事務一般是在一定時期內存在的,因此執行時間、有效期和成文日期等時間要素非常明確。
參考資料
應用文-網路
文學作品-網路
❽ 應用文與文學文體有什麼區別
一、 審美標准
應用文寫作對語言有兩個基本要求,一是要平實和簡明,二是要典雅。「平實」就是要表達出事物的真實面目或本質;「簡明」要求寫文章詞句達意、通順而明白即可;「典雅」是一種層次比較高的要求,在具體寫作過程中要文字和內容達到高度統一並呈現出某種程度上的美感。應用文的寫作目的是為了應用,從這一角度來說,應用文如果要有審美價值,那它的審美價值也應體現在其應用的效用以及表現這種效用的過程方面。也就是說,應用文的本質決定了其語言之美應當區別於普通意義上的語言之美。一般情況下,一談到語言,人們就會聯想到藝術語言,而當人們談到文章的審美價值的時候,也往往不謀而合地指向藝術文體的語言之美。這種簡單化的審美態度和方法無疑具有很大的偏差性,不利於人們對應用文的正確認識。
文體的美的標准無疑首先應當是其得體之美。在現實中,事物之間的美是有差異的,雖然外形上因為用途、氣質與風格的差異而大相徑庭,但內在之美卻源出一脈。各種體裁的文章之間的美感表現亦是如此。應用文是一種文章體裁,文學文體也是一種體裁,這兩種體裁各有其體態。自然也會存在著不同的美質。
文學文體的美主要是通過文學作品來體現的,它所體現的美是一個整體,它不僅要有美的結構,還要有美的內容。思想內容是文學作品的主旨、靈魂。它直接決定著文學作品的命運。一個美的思想內容要做到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思想內容要吸引人。曹雪芹在他嘔心瀝血才完成的巨著上開篇這樣寫道:「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這種強烈的反差能吸引讀者的注意,然後再進一步去品味。第二,僅僅能吸引是遠不夠的,一篇「美」的文學藝術作品,它的內容必須能打動人。世間「酸、甜、苦、辣、真、善、假、丑、美」百態紛呈,每個人都有其不同的經歷、不同的心態,面對文學藝術,為之悲傷,為之痴迷,為之瘋狂。這正是文學藝術的美之所在。第三,美是永恆的,同時又是善變的。文學作品的美亦是如此,它不僅有一時的沉醉,更有永恆的回憶。這要求寫文章時要給人予思索、幻想的餘地。當讀者的思想情感與文章所蘊含的思想情感接觸時,他們的思維不但能融進文章的思想情感中去,同時亦希望文章內容的發展順從自己的思維。因此文章只有留有餘地,方能給人以更多的思索,更久的追憶,更深的回味。就像齊白石畫蝦而無水,徐悲鴻畫馬而無山,這種繪畫藝術的留白,正如寫文章的留有餘地,不僅不會損害文學藝術的主體美,反而更增文學藝術品的魅力,亦更能予人以思維、想像的空間,留下心中永恆的回憶。因此,文學作品要想真正帶給人美的感受,不僅要有表現形式美,而且要有思想內容美,更要有形式與內容上的統一和諧美,只有這樣的文學作品才會有生命力,才會有震憾力,才能真正使文學作品的美得以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