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西方經濟學 電大 第四次作業
一、物價總水平持續上漲,就叫通貨膨脹。物價總水平持續下降,就叫通貨緊縮。
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是現代紙幣流通條件下出現的兩種經濟現象。如果紙幣發行量同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屬貨幣量,單位紙幣所代表的金屬貨幣價值就會相應減少,紙幣就會貶值,物價就會上漲。這種由於紙幣發行量超過商品流通所需要的金屬貨幣量而引起的紙幣貶值現象,叫做通貨膨脹。相反,如果紙幣的發行量不能滿足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屬貨幣量,則會導致紙幣升值,引起物價下跌,這就是通貨緊縮。
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都會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造成嚴重危害。嚴重的通貨膨脹會引起社會收入和國民財富的再分配,擾亂價格體系、扭曲資源配置,使整個社會經濟生活出現混亂;嚴重的通貨緊縮會使可利用資源閑置浪費,經濟萎縮,失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引發社會和政治問題。
通貨膨脹效應———貨幣貶值;物價上升;預期收入看好;經濟過熱;失業率降低;但過快的膨脹之後是必然的緊縮。
通貨緊縮效應———企業利潤減少;個人預期收入降低;宏觀經濟悲觀衰退;價格下降;幣值上升;金融秩序混亂等。
二、財政政策通過調節社會總需求和總供給,優化社會資源配置,實現促進充分就業、物價基本穩定、國際收支平衡和經濟穩定增長的目標。
財政政策的工具:
1.預算政策
2.稅收政策
3.公債政策
4.投資政策
5.補貼政策
貨幣政策是指政府為實現一定的宏觀經濟目標所制定的關於調整貨幣供應的基本方針及其相應措施,它是由信貸政策、利率政策、匯率政策等構成的一個有機政策體系。
中國的貨幣政策工具主要有公開市場操作、存款准備金、再貸款與再貼現、利率政策、匯率政策和窗口指導等
三、財政政策的操作:
1. 在經濟擴張時期,稅收自動而及時地增加,失業保險、貧困救濟、弄產品價格支持等轉移支付的減少,有助於抑制通貨膨脹;
2. 在經濟衰退時期,稅收自動而及時地減少,各項轉移支出的增加,又有助於緩和經濟的衰退。因此,自動穩定器能夠減輕經濟周期的波動幅度,降低波峰高度,提高谷底高度。
貨幣政策的操作:
1. 當經濟形勢趨於蕭條時,中央銀行可以在公共市場上購買政府債券,以降低利率,刺激經濟發展;可以降低再貼現率,以擴大信貸規模增加投資;可以降低存款准備率,使投資擴張,刺激經濟增長。
2. 當經濟形勢趨於過熱時,中央銀行可以在公共市場上賣出政府債券,以提高利率,抑制經濟增長;可以提高再貼現率,以壓縮信貸規模,減少投資;可以提高存款准備率,壓縮投資,抑制經濟增長。
財政政策的優勢:可以直接刺激消費和投資,具有手段多、力度大和見效快的特點,在調節公平分配和結構調整、促進經濟增長和充分就業、優化資源配置等方面,效果比較明顯。
貨幣政策的優勢:通過貨幣供求總量的調整,可以直接調節物價總水平,影響市場利率水平,調節經濟運行中的消費與儲蓄關系。特別是貨幣政策操作屬於一種經濟行為,對經濟的調節作用比較緩和和靈活,有利於市場機製作用的發揮。
財政政策的局限性:
1. 財政政策對社會總需求的調節主要是改變總量中的比例和分布;
2. 財政政策對經濟運行發揮作用的過程主要是政府幹預,因而這種調節作用容易對市場機制形成較大沖擊,也難以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3. 財政政策的制定過程是一個經濟決策和政治決策相結合的過程,政策實施起來靈活性相對較小。
貨幣政策的局限性:
1. 貨幣政策難以解決國民收入的分配不公問題;
2. 貨幣政策在彌補市場機制缺陷,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和經濟結構調整方面的作用不如財政政策直接和有效。
四、從2003年下半年以來,中國的經濟出現了「過熱」的現象。在此期間,我們最能夠體會的是我國的利率變動方向,充分體現了國家通過貨幣政策調控經濟的手段。
當國家經濟「過熱」現象,應當實行雙緊的政策搭配,即配合運用緊縮性財政政策和緊縮性貨幣政策。例如,減少政府支出、提高稅率,可以壓縮社會總需求,減少國民收入;同時,減少貨幣供應量,減緩物價上漲。緊縮的財政政策在抑制總需求的同時,引起利率下降,緊縮的貨幣政策卻使利率提高,從而抑制企業投資。
雙緊政策相配合,將對經濟起到緊縮作用,但這種政策不宜長期使用,將會帶來經濟衰退,增加失業,應謹慎使用。雙緊政策的適用條件有三:第一,需求膨脹,物價迅速上漲;第二,瓶頸產業對經濟起嚴重製約作用;第三,經濟秩序混亂。
『貳』 西方經濟學的發展分為哪幾個主要階段
1.古典經濟學
從17世紀中期開始到19世紀70年代為止,包括英國經濟學家斯密、李嘉圖、西尼爾、穆勒、馬爾薩斯,法國經濟學家薩伊。以斯密為代表,其1776年出版的《國富論》被稱為經濟學上的第一次革命,建立了以自由放任為中心的經濟學體系,他標志著經濟學的誕生。代表性的教科書是穆勒《政治經濟學原理及其在社會哲學上的應用》流行了20年。
2.新古典經濟學
從 19 世紀的「邊際革命」開始到20世紀30年代為止。包括英國經濟學家傑文史、馬歇爾,法國經濟學家瓦爾拉斯 — 邊際效用價值論的提出被說成是經濟學上的第二次革命,他標志著新古典經濟學的開始,馬歇爾在1890年發表的《經濟學原理》是其代表性的教科書。
3.現代經濟學
開始於20世紀30年代凱恩史主義的產生。包括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瓊·羅賓遜、斯拉伐,以及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弗里德曼和盧卡斯。其中凱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標志著當代經濟學的產生,該書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達爾文的《物種起源》、馬克思的《資本論》被人們稱著改變世界歷史的四大著作;而薩繆爾森的1948年開始發行的《經濟學》至今已出第十六版,是第三本好教科書。
『叄』 西方經濟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17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此時以微觀經濟學為主,代表為亞當·斯密回的《國富論答》是經濟理論研究的萌芽階段。
第二階段: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初葉,是新古典經濟學階段,代表作有馬克思的剩餘價值理論、阿爾弗雷德·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
第三階段: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現代宏觀經濟學的開始建立,以凱恩斯主義為代表。
第四階段:20世紀60年代以後,現代西方經濟學體系最終確立,建立了均衡價格理論,消費經濟學,生產力經濟學,廠商均衡理論和福利經濟學等。
『肆』 電大西方經濟學第五次任務,小組討論,答案。急急急!
這個應該是屬於收入分配理論的知識點。根據西方經濟學的要素市場理論,收入的分配既取決於要素價格的高低,也取決於要素使用量的多少。一般而言,在假定其他情況不變的條件下,要素的擁有量越多,要素的使用量也越多。然而,在資本主義國家,由於生產資料是私人佔有,要素的分配極不平等。資本和土地的所有權高度集中在少數人手中,廣大群眾有的通常只能是勞動這一生產要素。要素分配的不平等直接導致收入分配的不平等。而且如果沒有各種稅收和政府轉移支付政策的適當抵消,純粹按照要素分配理論來決定收入,收入分配的差距將會達到更加驚人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