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學經濟 » 中世紀文學的特點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中世紀文學的特點

發布時間: 2021-03-20 17:52:55

1. 中世紀文學的特徵有( )

ABCD 如《神曲》
E 如《羅賓漢謠曲》《十日談》

2. 中世紀文學的基本特徵

1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
2 宗教
3階級
4反封建
5體現時代精神
6寓意豐富
7在改革中 各派學者 主要突出 人性美

3. 中世紀文學的基本特點是什麼

毫無疑問,歐洲中世紀新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使得封建地主階級與農奴之間的矛盾成為社會的主要矛盾。封建地主階級的文化形態與農民階級文化形態的對立,是中世紀歐洲新質文化和文學性質的決定性因素。但也要看到,歐洲中世紀文學是歐洲多種文明與文化相融合的產物。 這種融合首先體現在眾多蠻族部落各自文化的融合上。據史料記載,在羅馬帝國的北方,很早就有蠻族部落形成,其中人數最多的是克爾特人、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他們各自的生活狀況和習俗,實際上形成的是各自不同的文化種群。例如關於古代日耳曼人生活狀況、社會制度以及獨特的文化特徵的情況,在凱撒於公元前1世紀末所寫的《日耳曼尼亞志》中就有過豐富的記載,從中可以看出日耳曼人文化高於其他部族的材料。而後,從公元1世紀末到公元3世紀,日耳曼各部落又開始結成不同的聯盟,如東哥特、西哥特、汪達爾、法蘭克、盎格魯-撒克遜、倫巴德等。這種古代蠻族文化的融合,實際上催生著整體性歐洲文化的形成。 歐洲中世紀文學的藝術特徵主要表現在:第一、由於各種不同性質文化的相互交融,古代的、當代的、東方的、西方的、宗教的、世俗的等各種各樣的題材進入了文學藝術創作領域,從而極大地拓展了中世紀歐洲文學的描寫與反映范圍。從中,人們不僅可以看到蠻族早期以及向封建社會過渡時期的生活,也可以看到封建社會發展和鞏固時期的生活;不僅可以了解到中世紀歐洲社會主要階層人們的風俗習慣,也可以感受到各種文化融合後歐洲獨有的社會現實。第二、在這種特定的歷史背景和文化氛圍中,歐洲中世紀文學的藝術形式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與古希臘古羅馬時代比較起來,藝術形式更為成熟。中世紀歐洲文學主要以詩歌為主,其中有史詩、長篇敘事詩、抒情詩和謠曲等。在各種詩歌樣式中,形式因素互相影響,互相交融,從而使詩歌形式發展得更為精雅和完備。在敘事性的作品中,藝術形式開始由「繁雜」向「簡約」轉變。片斷生活的描繪和情節線索的單純集中,愈來愈使作品的結構布局和技巧運用達到自覺的程度。第三、由於各種文化的影響,在藝術表現手法上有了進一步的開拓。寓意、象徵、夢幻、哲理、現實描寫、浪漫抒情乃至運用動物故事等都流行於一時,採用各種藝術手法寫成的成功作品比比皆是。這充分地反映了中世紀歐洲作家對古代和各民族、各種不同質文學藝術形式的吸收能力,也說明了當時人們的藝術思維的發展並逐漸走向復雜化的現實。第四、對文學情感特性把握的能力進一步提高。對人的內心情感的挖掘是當時出現的愛情題材作品的重要特點。在這類作品中,人的願望、激情、喜怒哀樂等復雜的心理活動初步得到成功的描繪,從而揭開了人的內心世界帷幕的一角。這是中世紀歐洲藝術上的一個重大的進展,比起古希臘悲劇家歐里庇得斯和古羅馬作家奧維德等人的創作來,此時用文學藝術形式表現人的情感更趨於自覺和強化。

4. 歐洲中世紀文學共有幾種類型他們的特點是什麼拜託各位大神

中世紀文學的產生來源於基督教文學的發展。
基督教文化在中世紀隨著世俗教會的產生而走向極端,上帝在中世紀文學中迅速膨脹,完全成為人的異己力量,人的合理的要求,不管是情慾上的還是理智上的都遭到了排斥,人性遭到了嚴重的壓抑。中世紀文學就是基督教文學中人的異己力量發展到極致而出現的文學形態。
但在中世紀,除了教會文學以外,還出現了在民間文化和城市文化基礎上產生的富有生命力的文學,其中包括史詩與謠曲,騎士文學以及城市文學等等,這些文學類型,尤其是城市文學是與教會文學相對的富有活力的中世紀文學。
(三)文藝復興文學
14-16世紀文學
文藝復興文學是對中世紀壓制人性的教會文學的反動,是「兩希」文學傳統的相互補充而產生的一次文學創作高峰。
中世紀文學對於健康人性壓制越來越變本加厲,於是就有一些人文學者借用古典文化對它發起攻擊,於是在文藝復興的初期出現了「兩希」文化的沖撞,這種撞擊就是以人為本和以神為本的沖撞,以及原欲與理性、主體與客體的沖撞。但是,因為中世紀教會文學對於人性的排擠太厲害了,以至於使「兩希」文學傳統中的差異性逐漸變弱,而呈現出互補,兩者的互補都指向「人」,從而在兩個層面融合的意義上發現了一個完整的人。這種完整的人的形象是文藝復興文學的核心。在但丁的《神曲》、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以及莎士比亞的劇作中,都有這種完整豐滿的人。
(四)17世紀古典主義文學
在17世紀,隨著歐洲宗教戰爭以及社會的動盪,人們越來越意識到理性以及秩序在維護整個社會安定方面的重要性,因此,人的理性以及對於秩序的維護的觀念越來越得到人們的推崇,於是文藝復興文學中兩希文學中的平衡性逐漸被打破了,注重理性的希伯來文學傳統又逐漸佔了上風,形成以秩序、理性為核心的17世紀的古典文學,人的情感、慾望以及主體性被要求服從於國家、集體的利益。17世紀古典文學以古典戲劇為代表。
(五)18世紀啟蒙主義文學
到了十八世紀啟蒙主義文學時期,仍然是和古典主義文學一樣強調理性精神,但是這里的理性的內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古典主義文學時期的理性是以國家和集體利益為主,而在啟蒙文學中,人的理性則指的是人的自然理性,而自然理性的內涵就是人的情感和慾望的合理性。所以,在啟蒙主義文學中,又象文藝復興時期一樣,兩希文學精神在某種程度上又得到了平衡,但總體看來是情感的成分要大於理性。盧梭的《懺悔錄》、《新愛洛伊絲》已經歌德的《浮士德》是啟蒙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品。
(六)19世紀現實主義文學、浪漫主義文學、自然主義、象徵主義以及唯美主義
總之,在西方文學史上,從古希臘文學一直到19世紀,兩希文學傳統一直是一條主線,兩者的分離與互補構成了西方文學的不同形態。

5. 中世紀歐洲文學的基本特點

毫無疑問,歐洲中世紀新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使得封建地主階級與農奴之間的矛盾成為社會的主要矛盾。封建地主階級的文化形態與農民階級文化形態的對立,是中世紀歐洲新質文化和文學性質的決定性因素。但也要看到,歐洲中世紀文學是歐洲多種文明與文化相融合的產物。 這種融合首先體現在眾多蠻族部落各自文化的融合上。據史料記載,在羅馬帝國的北方,很早就有蠻族部落形成,其中人數最多的是克爾特人、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他們各自的生活狀況和習俗,實際上形成的是各自不同的文化種群。例如關於古代日耳曼人生活狀況、社會制度以及獨特的文化特徵的情況,在凱撒於公元前1世紀末所寫的《日耳曼尼亞志》中就有過豐富的記載,從中可以看出日耳曼人文化高於其他部族的材料。而後,從公元1世紀末到公元3世紀,日耳曼各部落又開始結成不同的聯盟,如東哥特、西哥特、汪達爾、法蘭克、盎格魯-撒克遜、倫巴德等。這種古代蠻族文化的融合,實際上催生著整體性歐洲文化的形成。 歐洲中世紀文學的藝術特徵主要表現在:第一、由於各種不同性質文化的相互交融,古代的、當代的、東方的、西方的、宗教的、世俗的等各種各樣的題材進入了文學藝術創作領域,從而極大地拓展了中世紀歐洲文學的描寫與反映范圍。從中,人們不僅可以看到蠻族早期以及向封建社會過渡時期的生活,也可以看到封建社會發展和鞏固時期的生活;不僅可以了解到中世紀歐洲社會主要階層人們的風俗習慣,也可以感受到各種文化融合後歐洲獨有的社會現實。第二、在這種特定的歷史背景和文化氛圍中,歐洲中世紀文學的藝術形式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與古希臘古羅馬時代比較起來,藝術形式更為成熟。中世紀歐洲文學主要以詩歌為主,其中有史詩、長篇敘事詩、抒情詩和謠曲等。在各種詩歌樣式中,形式因素互相影響,互相交融,從而使詩歌形式發展得更為精雅和完備。在敘事性的作品中,藝術形式開始由「繁雜」向「簡約」轉變。片斷生活的描繪和情節線索的單純集中,愈來愈使作品的結構布局和技巧運用達到自覺的程度。第三、由於各種文化的影響,在藝術表現手法上有了進一步的開拓。寓意、象徵、夢幻、哲理、現實描寫、浪漫抒情乃至運用動物故事等都流行於一時,採用各種藝術手法寫成的成功作品比比皆是。這充分地反映了中世紀歐洲作家對古代和各民族、各種不同質文學藝術形式的吸收能力,也說明了當時人們的藝術思維的發展並逐漸走向復雜化的現實。第四、對文學情感特性把握的能力進一步提高。對人的內心情感的挖掘是當時出現的愛情題材作品的重要特點。在這類作品中,人的願望、激情、喜怒哀樂等復雜的心理活動初步得到成功的描繪,從而揭開了人的內心世界帷幕的一角。這是中世紀歐洲藝術上的一個重大的進展,比起古希臘悲劇家歐里庇得斯和古羅馬作家奧維德等人的創作來,此時用文學藝術形式表現人的情感更趨於自覺和強化。

6. 英國中世紀文學特點

英國最初的文學同其他國家最初的文學一樣,不是書面的,而是口頭的。故事與傳說口頭流傳,並在講述中不斷得到加工、擴展,最後才有寫本。公元5世紀中葉,盎格魯、撒克遜、朱特三個日耳曼部落開始從丹麥以及現在的荷蘭一帶地區遷入不列顛。盎格魯-撒克遜時代給我們留下的古英語文學作品中,最重要的一部是《貝奧武甫》(Beowulf),它被認為是英國的民族史詩。《貝奧武甫》講述主人公貝爾武甫斬妖除魔、與火龍搏鬥的故事,具有神話傳奇色彩。這部作品取材於日耳曼民間傳說,隨盎格魯-撒克遜人入侵傳入今天的英國,現在我們所看到的詩是8世紀初由英格蘭詩人寫定的,當時,不列顛正處於從中世紀異教社會向以基督教文化為主導的新型社會過渡的時期。因此,《貝奧武甫》也反映了7、8世紀不列顛的生活風貌,呈現出新舊生活方式的混合,兼有氏族時期的英雄主義和封建時期的理想,體現了非基督教日耳曼文化和基督教文化兩種不同的傳統。

公元1066年,居住在法國北部的諾曼底人在威廉公爵率領下越過英吉利海峽,征服英格蘭。諾曼底人佔領英格蘭後,封建等級制度得以加強和完備,法國文化占據主導地位,法語成為宮廷和上層貴族社會的語言。這一時期風行一時的文學形式是浪漫傳奇,流傳最廣的是關於亞瑟王和圓桌騎士的故事。《高文爵士和綠衣騎士》(Sir Gawain and the Green Knight, 1375-1400)以亞瑟王和他的騎士為題材,歌頌勇敢、忠貞、美德,是中古英語傳奇最精美的作品之一。傳奇文學專門描寫高貴的騎士所經歷的冒險生活和浪漫愛情,是英國封建社會發展到成熟階段一種社會理想的體現。

14世紀以後,英國資本主義工商業發展較快,市民階級興起,英語逐漸恢復了它的聲譽,社會各階層普遍使用英語,為優秀英語文學作品的產生提供了條件。傑弗利·喬叟(Geoffrey Chaucer, 1343-1400)的出現標志著以本土文學為主流的英國書面文學歷史的開始。《坎特伯雷故事》(The Canterbury Tales)以一群香客從倫敦出發去坎特伯雷朝聖為線索,通過對香客的生動描繪和他們沿途講述的故事,勾勒出一幅中世紀英國社會千姿百態生活風貌的圖畫。喬叟首創英雄詩行,即五步抑揚格雙韻體,對英詩韻律作出了很大貢獻,被譽為"英國詩歌之父".喬叟的文筆精練優美,流暢自然,他的創作實踐將英語提升到一個較高的文學水平,推動了英語作為英國統一的民族語言的進程。

7. 中世紀文化具有什麼特點

在他們看來,中世紀文化是一種神學文化,對宇宙持一種先入為主的神秘主義觀點,扼殺人的個性,使人在心理和肉體及其理智方面全部僵化,人所能見到的唯一東西是神的意志。

8. 中世紀的西歐文學特點

第一:基督教思想
基督教思想制約著中世紀文化。雖然當時的作家所受的影響有深淺的不同,但是,在基督教思想逐漸深入到各個文化領域,並成為中世紀精神支柱的過程中,各類文學無不打上了它的印跡。有些文學作品公開宣揚禁慾主義和來世思想,表現了封建領主和地主階級及其精神上的代表僧侶階級的意識形態特徵。同樣,也有些作品,僅僅帶有崇奉基督教思想的特點。這反映了基督教對文學影響的復雜性。
第二: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
在各種文化的交融中,特別是在中世紀封建制度和封建國家形成與確立的歷史條件的作用下,中世紀文學突出了各民族文學遺產中的一個基本思想——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很多作品描寫和反映了歐洲封建國家形成和確立時期的社會現實,歌頌了為保衛國家和民族而獻身的英雄人物,贊美了在確保王權中起過重大作用的英明帝王。但有些作品又將歌頌英雄和愛國思想與忠君思想、宗教思想結合起來,這實際上是愛國思想和英雄主義的中世紀化,也是東方古代文化中特有因素對中世紀歐洲文學的影響的反映。
第三:特定階層的現象
中世紀作為等級森嚴的社會結構形態,還出現了特定階層的文學作品和文學現象。例如騎士階層、市民階層的出現,就使得在正統的基督教文學占統治地位的同時,世俗文化的傳統也以新的形態發展著,他們的思想感情和生活理想在文學作品中得到了反映。騎士文學將愛情作為描寫的主要對象,肯定現世生活,在一定的程度上承繼了古代文化精神,背離了禁慾主義。市民文學將筆觸指向城市市井生活和世態人情,具有較強的反封建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