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學經濟 » 文學創作基礎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文學創作基礎

發布時間: 2021-03-20 17:39:52

文學創作中有哪些基本的構思原則

文學創造的構思階段上承文學創造的發生階段,下接文學創造的物化階段。構思階段可以說是從觀念上實現或基本實現創作動機所提出的目標,為物化階段准備好可以下鍋的「米」。
在構思階段,需要掌握的主要問題是作家進行藝術構思時內在心理機制和構思的基本方式。
一/藝術構思及其心理機制
藝術構思就是作家在材料積累和藝術發現的基礎上,在某種創作動機的指導下,以心理活動和藝術概括方式,創造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意象序列的思維過程。
從藝術構思的一般過程看,其心理機制有共同之處: (一)回憶與沉思 (二)想像與聯想 (三)靈感與直覺 (四)理智與情感 (五)意識與無意識 二回憶和沉思
回憶就是積極地和有意義地從記憶中提取信息。它是藝術構思的重要機制。構思中常用的回憶方式有:直接回收法,挨次掃描法,按層次推論法等。
沉思是在寂靜和孤獨中對某個中心意念或意象的深沉思索。沉思的又一心理功能是對沉思的對象進行再度體驗。

② 怎樣增加文學寫作功底

對任何客觀對象的描述首先建立在對它的精確和如實地觀察基礎上,因為。看看古今中外哪個文學大家不是從模仿借鑒前人的大作開始的。這是基礎:自我發揮,即作者如何對這三者做最佳的文字處理? 我是第一個哦,有意無意間,但試問。一句「讀書破萬卷,不是辛苦雕琢而成其為精品的呢。這也是必經之路。你對它們的觀察越深入,和客觀。任何一種學習。不必瞻前顧後,棄其糟粕後,寫作也不例外,越到位。之後。當你有了豐富的可供加工的客觀資料,世間哪一種有價值的事物,下筆如有神」已道盡其間原由,最開始都是以模仿開始的,建議樓主一、闡述和發揮:模仿。三,互相連貫寫文章關鍵是看寫作者的思想對人。苦雖苦,盡情地盡興地隨興而寫吧。需下苦工,相信將這樣一份作文交到老師面前,缺一不可。以任何自己感興趣的客觀材料為對象,我們所要描寫和闡述的大部分人和事物和現象首先經眼部的觀察進入腦部,對身邊的人和事物和現象首先要仔細觀察。這三者,起碼老師是不會蹙眉的:平時。因此,認真刪改之,認真闡述它,你會發現自己已經有些「筆感」了。二,這樣持續一段時間,形成每個人的獨特見解,想必已是躍躍欲試了,並按照個人的見解取前人精華,你所擁有的所要加工的材料就越豐富,再在其中進行抽象和加工,現象的描寫,事物

③ 百度里能找到文學創作基礎方面的知識嗎

當然可以找到。你可以從基礎的東西開始,結合自己想找的內容,在網路里進行輸入相關字詞搜索,找到後就可以學習了。

④ 關於文學寫作基礎的書籍有哪些

首先不要去看什麼初中、高中這些什麼優秀作文
這些對你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幫助。
如若想要提高寫作水平你可以看四大名著,真的有實質性的幫助,還有就是文言文要多背。
文學寫作的基礎不僅要多看,還有多寫。

⑤ 曹雪芹文學創作的基礎是什麼

13歲前的曹雪芹生活是優裕的。生活上有母親、祖母的照料和百般寵愛,當時曹家藏有豐富的圖書,曹雪芹天資聰慧,又廣聞博識,這些都是日後從事文學創作的基礎。

⑥ 文學創作中「民間理想」的基礎是什麼

事實上,民間並不是一個純粹的理想世界,民間理想是以歷史與現實發展過程中的某種現實世界為基礎的,所以,在強調民間世界的理想性時,作家不能不意識到它本身還摻雜了污垢的因素。許多作家在表現民間的理想的同時,也注意到了這一特點。

⑦ 為什麼文學創作必須根植於深厚的生活基礎

這個可以聯系高中哲學的知識來理解,就是認識是來源於實踐的,你要是不對現實生活進行觀察,怎麼知道生活是什麼樣的,又怎麼去創作文學里的生活?

⑧ 文學創作的兩種基本形態

文學理論的基本形態有文學哲學、文學社會學、文學心理學、文學符號學、文學價值學、文學信息學、文學文化學等七種。 文學哲學,是從哲學角度對文學的闡述和解釋。.

⑨ 文學寫作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文學作品之所以得以經久不衰,有其必然的原因,就文學作品來說,大致歸結了三點。
其一。流動性。一篇文章寫得再好,格式不對,個別字句不對,內容不實,或者語音不暢,一讀到某個地方,就讓人感到特別別扭,如刺在喉,卡住了,總歸,有明顯讓人不喜歡讀到和讀下去的地方,便很難流傳。人們之所以讀詩,一個基本的目的是要從中找到某種樂趣,滿足不了這點基本的需要,人們就會跳過這首,選下一首。喜歡讀某一首詩的人多,便開始流傳,再經一些有影響力的人品評和推薦,名氣更大,便流傳更廣。所以,好詩,要想水一樣,能夠「流」起來,沒有凝滯的地方。俗話說,「流水不腐」,還有朱老夫子的「為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大概都有相通的地方。
其二。感染力。花草樹木的感梁力,在於其生機,蟲魚鳥獸的感染力,在於其靈性,做為萬物靈長的人,其感染力又是什麼呢,我想無外乎於人情和事理,情又可以分為情感和精神,精神是一種高貴的情感,理則是一種別人認同的智慧。能夠感梁別人的詩,首先要能夠感動自己,我們看,歷代的名篇都不是為文而文,而往往是作者有感而發,其中的大多數又多與作者本人的經歷和命運息息相關,這不是偶然。一篇文章,之所以能夠對別人發生作用,從根本上講,是因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當你的喜怒哀懼成功付之於文學作品之中,又被別人看到,如果他也剛好有或有過這種感情體驗,那麼就會讓他從中打到現在的或曾經的自己,這種喜怒哀懼便會成功地在他的身上發揮作用,這就是通常所說的「移情」。所以,能否成功地將自己的情感成功反映到作品中,是一篇作品能否感染別人,進而為人喜愛並得以流傳的又一個重要因素。如果別人能夠從你的作品中打到自己的影子,那麼你的作品離成功就已經不遠了。
其三。穿透力。有的文學作品只在某個時期有讀者,過了這個時期就沒有幾個人再把他翻出來看;有的作品能夠流傳下來,但只能為少數人稱道。前者,我們說它的時間穿透力不夠,缺少能夠為不同時代的人所能夠理解接受和欣賞的因子,後者,我們說它缺少空間的穿透力,缺少能夠為社會不同階層所能夠共同理解、接受和欣賞的因子,所謂「陽春白雪,和者必寡」即是。文學作品的穿透力,包括物理的絕對時空和人世的相對時空兩個方面。越是優秀的作品,穿透性越強,越能夠透過有限的語言和文字去接近無限的時間和空間。
綜上,一篇文學作品能夠得以廣泛地流傳,應符合以上幾點:流動性大體相當於夫子所說的「文」,感梁力大體相當於夫子所說的「質」,以上三點可總結為「文質彬彬,時空無限」。既可以分析某一文學名篇得以的成因,也可以做為品評和比較文學作品的標准和依據。本博客中《詩路花雨》欄目中對中國古代名篇名句的選擇,即採用這一標准。
是否也可以做為其它藝術作品的評價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