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學經濟 » 文學觀察法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文學觀察法

發布時間: 2021-03-20 17:30:07

文學研究方法包含哪些層次又經歷了哪些變化

1、分析法: 2、歸納法:3、列舉法:4、調查法:5、觀察法:6、文獻研究法:7、實證研究法:8、定量分析法:9、定性分析法10、個案研究法:

❷ 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研究方法都有哪些

觀察法, 對比法, 文獻研究法, 跨科學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

❸ 文學研究方法有哪些

這個古今不一,而且多變!
列舉下:
一、文學觀念本身的嬗變,比如再現說,表現內說,實用說,獨容立說,客觀說,休驗說。
二、文學的文化意義,文學與其它化形態的互動,包括與科學,歷史和其它藝術
三、文學審美意識形態
四、文學的語言組織
五、文學的形象系統
六、文學的風格特徵
七、文學創作,接受和源流,另外還有文學的流派。
大體上應該全了!
當然每項都可以括展很多,也可以相互綜合!

❹ 漢語言文學專業論文研究方法有哪些

1、文獻法

文獻法是一種既古老,又富有生命力的科學研究方法。無論哪一種版社會活動想要留下永久的痕權跡都離不開各種文獻。人類活動與認識的無限性和個體生命與認識的有限性的矛盾,決定了我們在研究逝去的事實時必須藉助於文獻。

2、比較研究法

作為一種思維方法,比較研究貫穿於教育研究的全過程。無論在科學實驗的過程中,或是在理論研究中,比較研究都是不可或缺的基該方法。

3、歸納綜合法

歸納綜合法的基本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實例法,藉助於給出的一組輸入/輸出實例逐步導出適於一類問題的程序;另一種是「軌跡」法,通過所給實例的執行軌跡,逐步導出程序。

4、實證研究法

其依據現有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的需要,提出設計,利用科學儀器和設備,在自然條件下,通過有目的有步驟地操縱,根據觀察、記錄、測定與此相伴隨的現象的變化來確定條件與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

5、定量分析法

通過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以便更加科學地揭示規律,把握本質,理清關系,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勢。

❺ 長期系統性觀察,比較性觀察法,間或性觀察法,室內和室外觀察法各有什麼優點和

學前兒童科學教育
一、概念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1、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是指學前兒童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身的活動,對周圍的自然界(包括人造自然)進行感知、觀察、操作、發現,以及提出問題、尋找答案的探索過程。
2、系統性原則是指選編的科學教育內容是按照由近及遠、由簡到繁、由具體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認知規律編排。
3、技術 ①泛指根據生產實踐經驗和自然科學原理而發展成的各種工藝操作方法與技能。②除操作技能外,廣義的還包括相應的生產工具和其他物質設備,以及生產的工藝過程或作業程序、方法。
4、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目標按其層次,從上到下一般可以分為四個層次。即可以分解為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總目標、年齡階段目標、單元目標和活動目標等四個層次。並且分別闡述總目標、年齡階段目標、單元目標和活動目標等。
1、觀察法是指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和啟發學前兒童運用多種感官,去感知客觀世界的事物與現象,使之獲得具體的印象,並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種方法。
2、小實驗是在人為控制條件下,教師或學前兒童利用一些材料、儀器或設備,通過簡單演示或操作,對周圍常見的科學現象加以驗證的一種方法。
3、科學小製作就是學前兒童在教師的指導下,用紙、布、泥或其他自然材料和無毒無害的廢舊材料製作各種簡單的玩具或陳列品,使兒童在這種動手動腦的活動中積累簡單的科學經驗,掌握一些粗淺的科技知識和操作技能。
4、分類亦稱「歸類」,是根據事物的異同,把事物集合成類的過程,即把一組物體按照特定的標准加以區分,抽取同類事物的共同特徵,進行概括的過程。
1、操作性問題
2、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材料就是指輔助科學教育進行的,用來幫助兒童進行科學學習的各種工具。既包括教師向區角投放的供兒童自選活動的材料,也包括日常生活中兒童自由探索的材料,還包括在教師專門組織的科學教育活動中為兒童投放的材料。
3、集體教學活動就是教師根據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目標和任務,有計劃、有目的地選擇課題,決定學習的內容、學習的方法和技能,並創設相應的環境,提供合適的材料,面向全體學前兒童開展的科學教育活動。簡單的說,是在教師指導下開展的集體性的科學教育活動。
4、社會資源是指學前兒童所在地區或鄰近地區中,可以利用於科學教育內容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環境和社會組織等
1、偶發性科學活動是指學前兒童由外界情景誘發引起,並圍繞著偶然發生的科學現象展開的一種科學探索活動,是科學教育中特有的一種活動。
2、探究性教學是指教師有目的組織的一系列教育活動,在活動中兒童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
3、學前兒童科學教育評價是以科學教育為對象,根據一定的目標,採用一切可行的評價技術和方法,對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現象及其效果進行測定,分析目標實現程度,做出價值判斷的過程。
4、「STS」教育是近年來世界各國科學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種新的科學教育構想,以強調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系,以及科學技術在社會生產、生活和發展中的應用,以此為指導思想而組織實施的科學教育。
二、填空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1、1935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編寫的《幼稚園的自然》一書出版,這是我國第一本供教師用的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理論書籍。它全面地闡述了向學前兒童介紹自然的目的、教材內容、教學原則、方法和設備等內容。
2、以認識春夏秋冬為主線,將兒童科學教育中與之有關的內容集中編排,這是採用 以季節為主線選編科學教育內容的方法。
3、按科學素養的不同領域分,科學教育目標包括科學知識教育目標、科學、能力方法教育目標和科學情感態度教育目標。
4、注意內容必須符合科學原理,不能違背科學事實,這是學前兒童科學教育內容選擇科學性的要求。
5、1999年,由中國科協提出了一項為期50年的國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即「2049計劃」。
6、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目標按其縱向結構,一般可以分為四個層次,即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總目標、年齡階段目標、單元目標和活動目標等四個層次。
7、在古代,雖然兒童科學教育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一般的勞動人民子女仍然在家庭中接受科學教育。
8、科學教育選編的內容必須符合學前兒童的知識經驗和認知發展水平,使他們在教師的支持下,通過一定的努力能夠達到教育目標。這是學前兒童科學教育內容選擇的啟蒙性要求。
9、我國教育部於2001年7月頒布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中,提出了「科學」、「社會」、「語言」、「健康」、「藝術」等五大領域,並提出了相應的領域目標。
10、古代的兒童科學教育,往往和識字教育緊密結合。
1、測量的類型包括觀察測量 、非正式測量和正式測量。
2、教師在指導學前兒童觀察事物的同時,應根據觀察對象的特點,有目的、有計劃地教給他們一些最基本的觀察方法。在學前階段,主要是學習順序觀察法、比較觀察法和典型特徵觀察法。
3、學前兒童科學教育中,常用的觀察方法有比較性觀察、個別物體觀察、長期系統性觀察等幾種。
4、把青菜、西瓜、桔子、蘿卜、香蕉等放在一起,讓兒童進行分類:青菜、蘿卜等都是蔬菜、西瓜、桔子、香蕉等都不是蔬菜,這是二元分類。
5、在選擇飼養的內容時,應選擇一些比較溫順,對飼料要求不高,不宜死亡的小動物,其根據是學前兒童年齡小,操作技能差。
6、文學藝術的方法是指在科學教育過程中運用低幼文學、藝術作品,作為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活動的內容和手段,以達到提高學前兒童科學素養目的一種方法。
7、根據科學游戲的作用分,游戲可分為感知游戲、分類游戲和運動性游戲。
8、早期科學閱讀作品,應該圍繞一個科學現象或概念展開其情節,使兒童通過閱讀能對周圍事物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
9、選擇種植、飼養的內容時,要根據學前兒童的年齡特徵以及動植物本身的特點來進行選擇。
10、信息交流是指學前兒童將所獲得的有關周圍環境的信息,以語言的或非語言的形式來進行表達和交換。
1、理論性問題是一種需要高度的理論來解答的問題,或者是它的答案相當復雜,孩子無法真正地理解。
2、選擇科學教育材料的原則包括材料的生活性、材料的探索性 、材料的可操作性、材料的豐富性層次性等。
3、在設計科學教育活動目標時,其內容和要求在方向上應與階段目標和終期目標相一致。
4、在「不同衣料的服裝」的活動設計中,有科學教育、美術教育和語言教育,這是根據科學教育活動設計的整合性要求而設計的。
5、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環境包括物理學習環境,也包括心理學習環境。
6、在集體教學活動過程中,應發揮學前兒童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學前兒童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7、科學教育活動中學前兒童的活動包括討論活動操作活動、發現活動三種。
8、按教師指導程度,以及組織方式的不同,可以將專門的科學教育活動分為集體教學活動、區角活動和偶發性活動等
9、科學教育活動過程是兒童獲得科學經驗的過程,所以要創造條件,組織兒童通過各種實踐來學習科學。
10、幼兒園內房舍以外的場地,包括環境的綠化、美化,以及草地、花壇、小菜地、動物飼養角、水池、沙箱等,這些統稱為幼兒園的園地。
1、科學區角活動的內容一般可分為下列幾類:觀察閱讀類、科學玩具類、操作實驗類、製作創造類。
2、評價者事先明確觀察行為和事件的類型,等候行為或事件的發生,並作記錄,然後進行分析的
是自然觀察評價方式。
3、問題測試是通過評價者與被評價者當面問答,來獲取信息的一種評價方式。
4、區角活動中材料和設備的設計是關鍵,在設計材料和設備時,除了在性能上安全可靠等要求外,還應考慮以下幾點:材料的層次性、材料的新穎程度、材料的易理解性、材料的豐富性、材料的探索性。
5、區角活動包括學習性區角活動和游戲性區角活動等二類。
6、學前兒童科學教育中常用的評價方式有觀察法、訪談法、問卷法、測試法和作品分析法等。
7、問題測試是圍繞一個或幾個問題直接進行回答,即由評價者提出問題,被評價者回答的方式進行。
8、學前兒童科學教育評價是一種矯正系統。
9、在我國的幼兒園,實施生命教育主要通過三種途徑來進行:課程、專題教育和課外活動。
10、幼兒園生命教育的原則有:體驗性原則、人文性原則以及整合性原則。
三、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1、竭力倡導發現學習的是(C)。 A、加涅B、皮亞傑 C、布魯納 D、布魯姆
2、科學技術的功能包括(C)。 A、認識功能、精神功能B、認識功能、創造功能C、認識功能、生產力功能 D、精神功能、創造功能
3、世界上首創用實驗法進行科學教學的是(B )。A、孟子B、墨子C、老子 D、孔子
4、我國的兒童科學教育通過專門設置的自然課程進行,是在清代(B)年間A、乾隆 B、同治C、嘉慶D、光緒
5、科學的范疇極為廣泛,我們把科學定義為:科學是關於(C )A、自然、思維和人類的知識體系 B、思維、天然和社會的知識體系C、思維、自然和社會的知識體系 D、自然、社會和人類的知識體系
1、長期系統性觀察主要在哪個年齡段進行(C)。A、2~3歲B、3~4歲C、4~5歲D、5~6歲
2、不採用通用的量具,而是運用一些自然物,對物體進行直接測量的方法是:( A )。A、非正式量具測量 B、正式量具測量 C、觀察測量 D、普通測量
3、「學習使用准確量具進行測量」,是哪一個年齡階段的教育目標(D)。A、2~3歲 B、3~4歲C、4~5歲 D、5~6歲
4、下例動物中,適合學前兒童飼養的是(B)。A、烏龜、金魚、嬌鳳、蝌蚪 B、烏龜、金魚、蝌蚪、蠶C、蛇、金魚、泥鰍、蝌蚪 D、烏龜、甲魚、嬌鳳、蠶
5、要求學前兒童按事物的外形特徵或量的差異來進行分類發生在 (D)。A、2~3歲 B、3~4歲C、4~5歲D、5~6歲
1、學前兒童科學教育中教師的語言應具有(D)。A、活動性、形象性、邏輯性、目的性B、目的性、開放性、啟發性、邏輯性C、形象性、開放性、啟發性、邏輯性D、啟發性、形象性、邏輯性、目的性
2、幼兒愛向成人提出各種有關自然界的問題,他們問「月亮為什麼是圓的?」,這類問題屬於(C)A、簡單性問題B、操作性問題 C、理論性問題 D、直白性問題
3、專門的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活動不包括 (D )。A、集體教學活動中的科學教育 B、區角活動中的科學教育C、偶發性科學教育活動 D、游戲活動中的科學教育
4、家庭兒童科學教育具有以下明顯的特點(A)。A、個別性、隨機性、靈活性、潛移默化性B、個別性、潛移默化性、開放性、靈活性C、親密性、開放性、潛移默化性、靈活性D、潛移默化性、聯系性、隨機性、靈活性
5、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社會資源包括(A)。
A、物力資源、自然資源、組織資源、人力資源B、組織資源、人力資源、物力資源、天然資源C、人文資源、自然資源、生活資源、組織資源D、組織資源、人文資源、物力資源、自然資源
1、在觀察前依據所需觀察的目標制定觀察核對表,調查者根據觀察到的事件或行為,對照表中的各項目逐條檢核,並在符合的條目上做出記號並進行評定的是(B) 。A、觀察核對B、行為核對C、觀察評價 D、行為評價
2、「做中學」科學教育項目起源於(B)A、法國B、美國C、中國 D、德國
3、事先創設一種情景,以此引發調查者想要觀察到的幼兒的行為,從而來測試幼兒發展水平的一種方式是(A)A、情景觀察B、情景評價C、自然觀察 D、自然評價
4、有目的有計劃地對被評價者的行為進行現場觀察或測量,並對觀測結果作出評定的方式是(A ) 。A、觀察法 B、測量法C、自然觀察法 D、自然測量法
5、學前兒童科學教育評價中的訪談法有兩種具體的類型是 (A) 。A、問題測試、情境問題測試B、問題測試、選擇測試 C、匹配測試、情境問題測試 D、匹配測試、選擇測試
四、問答題(每小題10分,共40分)
1、科學經驗與科學概念的區別與聯系?
科學經驗是指學前兒童在科學探索活動中,通過他們的親自操作,以自身的感覺器官直接接觸周圍世界,所獲取的具體事實和第一手的經驗,這些經驗因其是有關自然事物與現象的,因此就被命名為科學經驗。
科學概念是對事物本質、抽象的認識,是對具體事物概括的結果。
科學經驗與科學概念是有區別的,但他們又緊密聯系。科學概念的形成依賴於科學經驗的獲得,科學經驗影響著初級科學內涵的獲得。
2、學前兒童科學教育內容選編的原則是什麼?學前兒童科學教育內容選編主要有以下六個基本原則:(1)科學性:指所選的內容必須符合科學的原理。(2)啟蒙性:指選編的內容必須符合學前兒童的知識經驗和認知發展水平,使學前兒童在教師的幫助下,通過一定努力能夠達到教育目標,,即能夠理解和接受。(3)系統性:指選編的科學教育內容是按照由近及遠、由簡到繁、有具體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認識規律編排。(4)時代性:指要求根據時代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來選編科學教育內容,使選編的內容跟上時代與科學技術的發展,面向現代化。(5)地方性:地方性要求是指應聯系當地的自然環境和文化背景。(6)季節性:季節性要求是指應聯系季節變化來選編科學教育的內容。
3、確定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目標的依據有哪些?(1)確定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目標的心理學依據;(2)確定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目標的社會依據;(3)確定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目標的學科依據。
4、舉例說明科學教育內容選編的地方性與季節性原則。
科學教育內容選編的地方性原則: 地方性要求是指應聯系當地的自然環境和文化背景,來選編科學教育的內容。遵循地方性的要求,就應該根據當地的自然特點選擇科學教育的內容
科學教育內容選編的季節性原則:季節性的原則來選編科學教育的內容,既能豐富、加深學前兒童對季節的整體理解,又能幫助學前兒童理解事物變化與季節之間的關系。遵循季節性要求是指應聯系季節變化來選編科學教育的內容。
1、請簡述教師在小實驗中的指導要點?
為了使學前兒童的操作試驗得到預期的效果,教師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為學前兒童的操作實驗提供必要的用具和材料。簡單、方便使用、根據實驗內容准備相應數量的材料和用具..第二,指導學前兒童使用工具和材料並學習操作技能;..第三,給予學前兒童充分的實驗時間;第四,交待實驗規則並保證學前兒童的安全。
..教師演示試驗時的注意事項:第一,要做好預備性試驗;第二,要使每個學前兒童看清試驗過程;第三,演示與講解、提問緊密配合。
2、簡述在觀察方法的運用過程中應注意哪幾點?
在運用觀察方法的過程中,除了要注意學前兒童年齡特點之外,還應該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1) 應盡可能進行現場的觀察; (2) 調動學前兒童的各種感官參與觀察; (3) 引導學前兒童多角度地觀察事物與景象; (4) 指導學前兒童學習觀察方法。
3、以實例說明觀察活動的指導要點?
指導學前兒童學習觀察方法:
教師在指導學前兒童觀察事物的同時,應根據觀察對象的特點,有目的、有計劃地教給學前兒童一些最基本的觀察方法。
在學前兒童階段,主要是學習順序觀察法、比較觀察法和典型特徵觀察法。
4、科學玩具與游戲的運用?
根據科學游戲的作用分:游戲可分為感知游戲、分類游戲、運動性游戲三種。
在選擇游戲時,應注意游戲的科學性、趣味性、活動性、規則性;
學前兒童有充分活動的機會,師生共同游戲。
1、簡述材料在學前兒童科學教育中的意義?
學前兒童科學活動中投放充足的材料供兒童發現、探索具有重要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1)操作材料是學前兒童學習科學的工具;(2)操作材料可以促進學前兒童智力的發展;(3)操作材料可以培養學前兒童積極的情感及意志力。
2、如何正確對待學前兒童的好奇好問?
對於學前兒童的這些問題,始終應該持鼓勵、支持的態度,具體可採用以下方法(1)直接回答;(2)引導思考、鼓勵探索;(3)指導閱讀;(4)啟發聯想;(5)留下期待。
3、家庭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有哪些特點?
家庭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有如下特點:
(1)家庭科學教育的潛移默化性
學前兒童在家庭中受到的教育不是專門化的,而是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的綜合影響。孩子在熟悉的家庭環境中,和家長一起學科學,自然、輕松、生動、有趣,符合學前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容易收到良好的效果。
(2)家庭科學教育的個別性、隨機性、靈活性。
4、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社會資源在選擇與利用時應注意哪些方面?
在選擇與利用時應注意一下幾方面:
(一)選擇合理的社會資源
要充分考察資源的適應性,包括學前兒童年齡的適應性、內容的適應性、空間的適應性、路線的適應性等問題。
(二)能配合學前兒童學習能力、興趣及需要
例如:在參觀植物園以後,可以引導學前兒童種植一些花卉,並引導他們進行相關的試驗和討論。
1、請結合實例說明「做中學」對學前兒童的意義?
(1)以兒童的好奇心為基礎,從日常生活出發,更好的了解自然界;
「做中學」是建立在兒童的好奇心的基礎上,利用他們渴望觀察、觸摸、用手製作的願望去建立起一個基礎的但又是連貫的科學知識體系。「做中學」所探討的問題,都是兒童所接觸到的日常生活。兒童通過用自己的雙手去探索周圍,去解決問題。
(2)帶著問題做實驗,探究性的學習的方式,幫助兒童自己建構科學知識。
「做中學」強調不僅使兒童了解科學的成果和理解科學的過程,而且使兒童帶著問題做實驗,進行探究性學習,這對兒童科學探究的思維品質的形成起到很大的作用。「做中學」強調讓兒童在科學學習中依靠自己的努力二不是他人的努力去完成任務。
(3)對於兒童語言發展與人際交往的促進
「做中學」強調兒童的猜想、試驗、記錄和交流環節。科學探索使兒童的語言更加准確、豐富,兒童能非常個性化的描述自己的發現。在「做中學」的過程中,兒童學會討論,接受分歧,達成共識。「做中學」有利於兒童的注意、興趣等基本情緒的發展,有利於促進兒童情緒調節能力的發展。
2、簡述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新進展?
(1)科學教育的目標是以科學素質為出發點培養學前兒童的完整人格;(2)科學教育內容是基於學前兒童的生活背景來建構;(3)科學教育方法應以學前兒童親自探究的方式進行。
3、散步活動實施與指導的要點是什麼?
(1)制定活動計劃,要粗而靈活;
(2)明確散步的概念;
在散步過程中要給兒童相對的自由,使其有時間、有機會進行觀察、提出問題,討論問題。
(3)明確散步的目的;
(4)在散步時進行隨機教育。
在組織學前兒童散步時,隨機教育的契機無處不在。
4、簡述區角活動的實施與指導?
(1)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
良好的心理環境是指學前兒童學科學的良好心理氣氛,是進行區角活動的前提。
(2)應讓學前兒童自由選擇活動內容和材料;
在活動過程中,應讓學前兒童真正地按照自己的興趣和意願、自己的水平和需要來選擇活動內容與材料。
(3)觀察了解學前兒童的活動,及時提供指導和幫助;
在學前兒童參與區角活動過程中,教師應隨時關注他們的操作情況,耐心觀察、了解他們的需求和水平。
(4)指導學前兒童遵守活動規則。
在區角活動過程中,制定相應的活動規則是很有必要的。

❻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中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據學術堂了解,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的研究方法有很多,下面來給大家一一介紹

一、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文獻研究法被子廣泛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關問題的歷史和現狀,幫助確定研究課題。②能形成關於研究對象的一般印象,有助於觀察和訪問。③能得到現實資料的比較資料。④有助於了解事物的全貌。

二、實驗法

實驗法是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聯系的一種科研方法。其主要特點是:第一、主動變革性。觀察與調查都是在不幹預研究對象的前提下去認識研究對象,發現其中的問題。而實驗卻要求主動操縱實驗條件,人為地改變對象的存在方式、變化過程,使它服從於科學認識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學實驗要求根據研究的需要,藉助各種方法技術,減少或消除各種可能影響科學的無關因素的干擾,在簡化、純化的狀態下認識研究對象。第三,因果性。實驗以發現、確認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徑。

三、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在科學實驗和調查研究中,觀察法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作用:①擴大人們的感性認識。②啟發人們的思維。③導致新的發現。

四、調查法

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的方法。調查方法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綜合運用歷史法、觀察法等方法以及談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等科學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有計劃的、周密的和系統的了解,並對調查搜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從而為人們提供規律性的知識。

調查法中最常用的是問卷調查法,它是以書面提出問題的方式搜集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即調查者就調查項目編製成表式,分發或郵寄給有關人員,請示填寫答案,然後回收整理、統計和研究。

五、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會科學用來分析社會現象的一種方法,是社會調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過說明社會現象怎樣滿足一個社會系統的需要(即具有怎樣的功能)來解釋社會現象。

六、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是認定研究對象中的某一特定對象,加以調查分析,弄清其特點及其形成過程的一種研究方法。個案研究有三種基本類型:(1)個人調查,即對組織中的某一個人進行調查研究;(2)團體調查,即對某個組織或團體進行調查研究;(3)問題調查,即對某個現象或問題進行調查研究。

七、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對研究對象進行質的方面的分析。具體地說是運用歸納和演繹、分析與綜合以及抽象與概括等方法,對獲得的各種材料進行思維加工,從而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達到認識事物本質、揭示內在規律。

八、定量分析法

在科學研究中,通過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以便更加科學地揭示規律,把握本質,理清關系,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勢。

九、跨學科研究法

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綜合研究的方法,也稱交叉研究法。科學發展運動的規律表明,科學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綜合,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據有關專家統計,現在世界上有2000多種學科,而學科分化的趨勢還在加劇,但同時各學科間的聯系愈來愈緊密,在語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統一化的趨勢。

十一、系統科學方法

20世紀,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等橫向科學的迅猛發展,為發展綜合思維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科學研究方法不斷地完善。而以系統論方法、控制論方法和資訊理論方法為代表的系統科學方法,又為人類的科學認識提供了強有力的主觀手段。它不僅突破了傳統方法的局限性,而且深刻地改變了科學方法論的體系。這些新的方法,既可以作為經驗方法,作為獲得感性材料的方法來使用,也可以作為理論方法,作為分析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認識的方法來使用,而且作為後者的作用比前者更加明顯。它們適用於科學認識的各個階段,因此,我們稱其為系統科學方法。

十二、信息研究方法

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來研究系統功能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美國數學、通訊工程師、生理學家維納認為,客觀世界有一種普遍的聯系,即信息聯系。當前,正處在信息革命的新時代,有大量的信息資源,可以開發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據資訊理論、系統論、控制論的原理,通過對信息的收集、傳遞、加工和整理獲得知識,並應用於實踐,以實現新的目標。信息方法是一種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來研究系統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層次的規律,幫助人們提高和掌握運用規律的能力。

十三、數學方法

數學方法就是在撇開研究對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況下,用數學工具對研究對象進行一系列量的處理,從而作出正確的說明和判斷,得到以數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學研究的對象是質和量的統一體,它們的質和量是緊密聯系,質變和量變是互相制約的。要達到真正的科學認識,不僅要研究質的規定性,還必須重視對它們的量進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確地認識研究對象的本質特性。數學方法主要有統計處理和模糊數學分析方法。

十四、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種簡單的研究方法,它將已有的現象、規律和理論通過自己的理解和驗證,給予敘述並解釋出來。它是對各種理論的一般敘述,更多的是解釋別人的論證,但在科學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問題,揭示弊端,描述現象,介紹經驗,它有利於普及工作,它的實例很多,有帶揭示性的多種情況的調查;有對實際問題的說明;也有對某些現狀的看法等。

十五、經驗總結法

經驗總結法是通過對實踐活動中的具體情況,進行歸納與分析,使之系統化、理論化,上升為經驗的一種方法。總結推廣先進經驗是人類歷史上長期運用的較為行之有效的領導方法之一。

十六、思維方法

思維方法是人們正確進行思維和准確表達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學思維方法包括歸納演繹、類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辯想像、分析綜合等,它對於一切科學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十七、數量研究法

數量研究法也稱統計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過對研究對象的規模、速度、范圍、程度等數量關系的分析研究,認識和揭示事物間的相互關系、變化規律和發展趨勢,藉以達到對事物的正確解釋和預測的一種研究方法。

十八、探索性研究法

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層次的科學研究活動。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創造新知識,產生出新穎而獨特的成果或產品。

十九、模擬法(模型方法)

模擬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徵,創設一個相似的模型,然後通過模型來間接研究原型的一種形容方法。根據模型和原型之間的相似關系,模擬法可分為物理模擬和數學模擬兩種。

二十、實證研究法

實證研究法是科學實踐研究的一種特殊形式。其依據現有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的需要,提出設計,利用科學儀器和設備,在自然條件下,通過有目的有步驟地操縱,根據觀察、記錄、測定與此相伴隨的現象的變化來確定條件與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的活動。主要目的在於說明各種自變數與某一個因變數的關系。

❼ 論文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1、歸納方法與演繹方法:歸納就是從個別事實中概括出一般性的結論原理;演繹則是從一般性原理、概念引出個別結論。歸納是從個別到一般的方法;演繹是從一般到個別的方法。

門捷列夫使用歸納法,在人們認識大量個別元素的基礎上,概括出了化學元素周期律。後來他又從元素周期律預言當時尚未發現的若干個元素的化學性質,使用的就是演繹法。

2、分析方法與綜合方法:分析就是把客觀對象的整體分為各個部分、方面、特徵和因素而加以認識。它是把整體分為部分,把復雜的事物分解為簡單的要素分別加以研究的一種思維方法。

分析是達到對事物本質認識的一個必經步驟和必要手段。分析的任務不僅僅是把整體分解為它的組成部分,而且更重要的是透過現象,抓住本質,通過偶然性把握必然性。

3、因果分析法:就是分析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認識問題的產生原因和引起結果的辯證思維方法。使用這種方法一定要注意到真正的內因與結果,而不是似是而非的因果關系。

要注意結果與原因的逆關系,一方麵包括「用原因來證明結果」,同時也包括「用結果來推論原因」。不同的事物,一般都一身二任,既是原因,又是結果,而且一個結果往往有不同層次的幾個原因。因此,在研究過程中,對所分析的問題必須尋根究底。

4、比較分析法:比較分析法又稱類推或類比法。它是對事物或者問題進行區分,以認識其差別、特點和本質的一種辯證邏輯方法。在資料不多,還不足以進行歸納和演繹推理時,比較分析法更具有價值。康德說:「每當理智缺乏可靠論證的思路時,類比這個方法往往能指引我們前進。」

5、定性分析法與定量分析法:就是通過確定事物的質的關系和數量關系以認識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辯證思維方法。任何事物或任何問題都是質和量的統一,事物的質量。表現為一定的量,又表現為一定的質。

因此,在研究中,只有弄清質的方面,又弄清量的方面,才能找出其中規律性的問題。在研究中,定性分析就是據事論理,劃清事物質的界限。定量分析就是對問題的規模、范圍、數目等數量關系的情況及變化,進行精確的統計,計算、分析、對比,就是弄清事物發展中量的變化關系。

6、觀察法: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

7、文獻研究法: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文獻研究法被子廣泛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

(7)文學觀察法擴展閱讀:

任何一項研究都離不開方法的支撐。沒有研究方法的科學研究是不存在的,沒有研究方法,其研究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不是真正的研究。

1、培根用實驗法最早發現了熱的運動本質;

2、笛卡兒用他提出的直覺——演繹創立了解析幾何學;

3、伽利略用實驗——數學方法發現了自由落體定律,運用理想實驗出現了慣性定律,開創了動力學研究的先河;

4、牛頓用公理化的方法、歸納與演繹的方法完成了經典力學體系;

5、湯姆生、盧瑟福、玻爾等用模型化的方法揭開了物質微觀粒子的結構,建立了各種原子結構模型;

6、愛因斯坦運用理想實驗方法、演繹方法和各種非理性的直覺、頓悟方法創立了相對論;

7、康德和拉普拉斯運用思辨的方法與假說方法提出了天體演化學說;

8、拉瓦錫用定量方法、理論思維方法創立了氧化學說;

9、凱庫勒以基本靈感與想像發現了苯的環狀結構式;

10、門捷列夫用分類、比較法發現了元素周期表;

11、海特勒與倫敦等把量子力學的理論引入了化學研究,創立了量子化學。

達爾文用觀察法、實驗法、分類法、比較法等提出了進化論。從中不難發現,這些物理學、化學、天文學等自然科學領域的研究成果都是通過各種各樣的方法來實現的。吳文俊的數學、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等最新研究成果也都是採用新的方法取得的,因此,要想做好研究工作,取得一定研究成果,必須使用一定的研究方法。

❽ 文學研究方法有哪些

1、分析法:
2、歸納法:
3、列舉法:
4、調查法:
5、觀察法:
6、文獻研究法:
7、實證研究法:
8、定量分析法:
9、定性分析法
10、個案研究法:

❾ 《昆蟲記》,結合實例總結法布爾觀察的經驗

《昆蟲記》(Souvenirs Entomologiques)又稱《昆蟲世界》《昆蟲物語》《昆蟲學札記》或《內昆蟲的故事》,是法國容昆蟲學家、文學家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創作的長篇生物學著作,共十卷。1879年第一卷首次出版,1907年全書首次出版。 該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蟲的種類、特徵、習性和婚習的昆蟲生物學著作,記錄了昆蟲真實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蟲為生存而斗爭時表現出的靈性,還記載著法布爾痴迷昆蟲研究的動因、生平抱負、知識背景、生活狀況等等內容。作者將昆蟲的多彩生活與自己的人生感悟融為一體,用人性去看待昆蟲,字里行間都透露出作者對生命的尊敬與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