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價值在經濟學中有哪些分類
1. 時間價值。「物」從供給者到需要者之間有一段時間差,由於改變這一時間差創造的價值,稱做「時間價值」。時間價值通過物流獲得的形式有以下幾種:
① 縮短時間創造價值。縮短物流時間,可獲得多方面的好處,如減少物流損失,降低物流消耗,增加物的周轉,節約資金等。馬克思從資本角度早就指出過:「流通時間越等於零或近於零,資本的職能就越大,資本的生產效率就越高,它的自行增殖就越大」。(《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第142頁)。這里,馬克思所講的流通時間完全可以理解為物流時間,因為物流周期的結束是資本周轉的前提條件。這個時間越短,資本周轉越快,表現出資本的較高增殖速度。現代物流學著重研究的一個課題,就是如何採取技術的、管理的、系統的等等方法來盡量縮短物流的宏觀時間和有針對性地縮短微觀物流時間,從而取得高的時間價值。從全社會物流的總體來看,加快物流速度,縮短物流時間,是物流必須遵循的一條經濟規律。物流和一般力學運動一個重大區別,就是它不是簡單地按自然科學規律所發生的運動,而是能動地取得時間價值的運動形式。
② 彌補時間差創造價值。經濟社會中,需要和供給普遍地存在著時間性差,這可有很多例證:
糧食生產有嚴格的季節性和周期性,即使人類已有了改造自然的能力,創造人工條件使糧食種植不受季節影響,但周期性仍是改變不了的。這就決定了糧食的集中產出,但是人們的消費是一年365天,天天有所需求,因而供給和需求之間出現時間差。
水泥工廠一旦點火,生產就必須連續進行,每時、每天都在生產產品,但是其消費卻帶有一定時間隔的集中性。尤其在地球南北兩個近極區,建築施工有很強季節性,存在適合施工季節的集中需求,這也出現了時間差。
凌晨磨製的鮮豆漿在上午出售;前日採摘的菜、果在次日出售等等,都說明供給與需求之間存在時間差,可以說這是一種普通的客觀存在,正是有了這個時間差,商品才能取得自身最高價值,才能獲得十分理想的效益。但是商品本身是不會自動彌合這個時間差的,如果沒有有效的方法,集中生產出的糧食除了當時的少量消耗外,就會損壞掉、腐爛掉,而在非產出時間,人們就會找不到糧食吃;如果沒有有效的方法,集中施工季節就會出現水泥供給不足,造成停工待料,而其他不消費季節生產出的水泥便不會無處可放,最終損失掉。
物流便是以科學的、系統方法彌補,有時是改變這種時間差,以實現其「時間價值」。
③ 延長時間差創造價值。第1個問題講的是物流總體和不少具體物流遵循「加速物流速度,縮短物流時間」這一規律,以盡量縮小時間差來創造價值,尤其是物流的總體,講規律主要從這一總體地位出發。
但是,在某些具體物流中也存在人為地能動地延長物流時間來創造價值的。例如,配合待機銷售的物流便是一種有意識地延長物流時間、有意識增加時間差來創造價值的。當然,一般來講,這是一種特例,不是普遍的規律現象。
2. 場所價值。「物」從供給者到需求者之間有一段空間差。供給者和需求者之間往往處於不同的場所,由於改變這一場所的差別,創造的價值稱做「場所價值」。
物流創造場所價值是由現代社會產業結構、社會分工所決定的,主要原因是供給和需求之間的空間差,商品在不同地理位置有不同的價值,通過物流將商品由低價值區轉到高價值區,便可獲得價值差,即「場所價值」。有以下幾種具體形式:
① 從集中生產場所流入分散需求場所創造價值。現代化大生產的特點之一,往往是通過集中的、大規模的生產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在一個小范圍集中生產的產品可以覆蓋大面積的需求地區,有時甚至可覆蓋一個國家乃至若干國家。通過物流將產品從集中生產的低價位區轉移到分散於各處的高價位區有時可以獲得很高的利益。例如,現代生產中鋼鐵、水泥、煤碳等原材料生產往往以幾百萬甚至幾千萬噸的大量生產密集在一個地區,汽車生產有時也可達百萬輛以上,這些產品、車輛都需通過物流流入分散需求地區,物流的「場所價值」也依此決定。
② 從分散生產場所流入集中需求場所創造價值。和上面一種情況相反的情況在現代社會中也不少見,例如糧食是在一畝地一畝地上分散生產出來的,而一個大城市的需求卻相對大規模集中,一個大汽車廠的零配件生產也分布得非常廣,但卻集中在一個大廠中裝配,這也形成了分散生產和集中需求,物流便依此取得了場所價值。
③ 從甲地生產流入乙地需求創造場所價值。現代社會中供應與需求的空間差比比皆是,十分普遍,除了大生產所決定之外,有不少是自然地理和社會發展因素決定的,例如農村生產糧食、蔬菜而異地於城市消費,南方生產荔枝而異地於各地消費,北方生產高粱而異地於各地消費等等。現代人每日消費的物品幾乎都是相距一定距離甚至十分遙遠的地方生產的。這么復雜交錯的供給與需求的空間差都是靠物流來彌合的,物流也從中取得了利益。這就是與一般力學運動十分不同的取得「場所價值」的運動。
3. 加工附加價值。有時,物流也可以創造加工附加價值。加工是生產領域常用的手段,並不是物流的本來職能。但是,現代物流的一個重要現代特點,是根據自己的優勢從事一定的補充性的加工活動,這種加工活動不是創造商品主要實體,形成商品主要功能和使用價值,而是帶有完善、補充、增加性質的加工活動,這種活動必然會形成勞動對象的附加價值。雖然在創造加工附加價值方面,物流不是主要責任者,其所創造的價值也不能與時間價值和場所價值比擬,但這必竟是現代物流有別於傳統物流的重要方面,也更是有別於簡單力學運動的重要方面。讀者若想進一步了解加工價值問題可以閱讀本書的流通加工部分。
② 經濟學意義上的「價值」怎麼理解
凝結在商品中的來無差別源的人類勞動。價值量的大小決定於生產這一商品所需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多少。不經過人類勞動加工的東西,如空氣,即使對人們有使用價值,也不具有價值。
不過這是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現代經濟學並不承認馬克思的勞動價值了以及價格在價值周圍波動的理論,供求關系決定了商品之間的相對價格,沒有價值概念
③ 經濟學理價值是什麼
價值,泛指客體對於主體表現出來的積極意義和有用性。可視為是能夠公正且適當反映商品、服務或金錢等值的總額。
在經濟學中,價值是商品的一個重要性質,它代表該商品在交換中能夠交換得到其他商品的多少,價值通常通過貨幣來衡量,成為價格。這種觀點中的價值,其實是交換價值的表現。
而古典經濟學則認為價值和價格並不等同。按照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觀點,價值就是凝結在商品中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即商品價值。馬克思還將價值分為使用價值(給予商品購買者的價值)和交換價值(使用價值交換的量)。
經濟價值的本質是人類經濟產品、關系發展過程中的人類勞動作用。包涵創造產品的使用價值與創造生產關系的勞動價值。《資本論》中的價值概念特指交換價值,即資本關系下的本質。不能以局部范疇的價值代替一般的價值形態,同時一般的價值形態不等於局部的價值形態。價值的實踐必須以一定的范疇確定。
按照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觀點,「價值」就是凝結在商品中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即產品價值。馬克思還將價值分為使用價值(use value)(給予商品購買者的價值)某個物品使用的價值(多麼有用)如水有高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exchangable value)(給予商品提供者的價值)可交換其他商品的價值(多麼值錢)如黃金有高交換價值。(出自資本論第一卷Capital volume I)。
④ 經濟學上的價值含義是什麼
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價值量的大小決定於生產這一商品所需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多少。不經過人類勞動加工的東西,如空氣,即使對人們有使用價值,也不具有價值。
不過這是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現代經濟學並不承認馬克思的勞動價值了以及價格在價值周圍波動的理論,供求關系決定了商品之間的相對價格,沒有價值概念
⑤ 政治經濟學中的價值問題
這一觀點是正確的。分析如下!
價值規律表現形式:價格受供求關系影響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商品價格是商品的貨幣表現,由於受價值規律支配和其它因素影響,從某一次具體交換看,商品價格和它的價值往往是相脫離的;但從較長時間和整個社會的趨勢上看,商品價格仍然符合其價值。
因此,價格和價值是既相聯系又有區別的兩個概念。二者的關系可概括為: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價格是價值的表現形式。
還必須明確,價值決定價格,價格表現價值在不同社會形態里情況是不一樣的。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價值規律自發地起調節作用,價格更多地受市場供求關系影響;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品的價格受價值規律的自發調節外,還要受國家自覺運用價值規律進行宏觀調控的約束。
⑥ 真實經濟學有哪些價值
現代所流行的教科書經濟學是新古典經濟學。該經濟學的初級版往往用文字和圖表表達,分為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從經濟人的個人主義方法論與物品和服務的稀缺性開始講起,然後是消費者消費理論、供給者供給理論,接著是局部均衡和一般競爭均衡理論、壟斷理論、外部性理論、信息不對稱理論,最終則是宏觀經濟學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高級版的經濟學與初級版的經濟學相比,其邏輯基本一致,數學表達更多一些,邏輯上的表述更精緻,但靠文字和圖表更能表達的價值和事實部分,卻被大大簡化了。
曼德維爾和亞當·斯密都肯定了自利,但他們肯定的角度其實還是以悖論的形式出現的,即用好結果來證明自利是美德,而不是惡德。所以,他們對於自利的認可,其實在邏輯上並不徹底。實際上,他們的表述表明,他們還是認為,自私自利本身顯然是“不道德”的,或者說是“惡德”,他們只是從經驗觀察上發現,自私自利的後果是好的,因為它導致了經濟的繁榮。
這一不徹底的傳統,也為現代教科書經濟學家所認可。後來的教科書經濟學家,從技術上做了處理,把自利變成了一個經濟學邏輯的假設出發點,也就是經濟人的理性自利假設。在現代教科書經濟學中,經濟人的自利不僅會帶來好的結果,而且還被認為是理性的。這顯然是一個更有力的肯定。但從根本上說,無論是理性的經濟人,還是個人主義的假設,其實還是迴避了自利是否道德的問題,因為這些經濟學家的主張依然只是把個人主義理性經濟人作為一個經濟學邏輯的假設前提,或者說只是方法論上的個人主義。
迴避了市場經濟核心的道德價值問題,現代教科書經濟學實際上就變成了一個數學上的邏輯推導體系。在這里,合理自利不再是一個價值問題,而是一個經濟學邏輯的起點問題。而且,這些經濟學家的進一步推導認為,個人是競爭市場的接受者,而不是市場過程的參與者和決定者,是市場機制在配置資源,而不是一個個個人的智慧和行為在配置資源。
⑦ 經濟學中的價值是主觀還是客觀
經濟學中的價值是客觀的。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勞動就是價值,價值是商版品中的本權身固有屬性,是不隨外界的影響而改變的,價值的貨幣表現是價格,價格是不穩定的,易受外界環境的改變在某一位置做上下振動,即商品價值規律,規律也是客觀的,是一系列客觀事實
⑧ 經濟學的價值
在我看來,文化,尤其是家庭和社會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一個社會的經濟和金融技術發展與否,或者說,許多文化內容都是為了克服金融經濟的不發展而產生並演變出來的,因此,金融經濟技術發展是經濟增長、社會福利趨向合理化的必要架構。
http://www..com/s?cl=3&wd=%BE%AD%BC%C3%D1%A7%B6%D4%C9%E7%BB%E1%B5%C4%B9%B1%CF%D7
⑨ 急!!經濟學中的價值包含在哲學的價值中嗎
經濟學中的價值是指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是所含勞動量的多少。而哲學意義的價值是指一事物對主體的積極意義,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夠滿足主體需要的屬性和功能。二者所指的內容不同,因而是兩回事。經濟學中的商品的使用價值是指商品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所以使用價值包含在哲學的價值范疇中。
⑩ 哲學上的價值概念與經濟學上的價值概念的聯系與區別
一、概念不同:復
經濟制上,價值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哲學上,價值是一事物對主體的積極意義,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夠滿足主體需要的屬性和功能。
二、價值不同:
經濟是對商品,即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
哲學是對涵蓋了各個不同領域的事物。
三、實現不同:
哲學不僅關繫到人的價值取向、價值理想和價值追求,也涉及價值存在的基本性、不同形態,涉及價值范疇的所有方面。
相關性、意義、應該、理想、目的、感情意識、前景、意向、追求、絕對命令、人的自由、未來」,「在價值王國里發生的經常性的運動和變化,要求人的積極干預,要求人的行動有利於從價值的實現」。
(10)經濟學中的價值擴展閱讀:
對於多樣性價值的反應方式是知性。知性(包括概念與形象)是高等動物在眾多條件反射基礎上形成的更為普遍、更為抽象的條件反射,它是人對事物的內部聯系和外部聯系所產生的抽象認識。其中,人對事物內部聯系的抽象認識就形成了概念,人對事物外部聯系的抽象認識就形成了形象。
概念與形象是對學習得來的東西所做的歸納與總結,使人的行為模式具有更多的系統性和目的性,使人不僅能夠適應復雜的生存環境,而且還能主動地選擇環境。